上海市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总结与训练

合集下载

沪教版 初三化学 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沪教版 初三化学 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 CO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7.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8.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常温下很稳定,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不可燃),也不能支持燃烧(不阻燃),不能供给呼吸。

高温下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用途: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②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③用于制氮肥④用作灯泡填充气9.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稀有气体是氦(He)、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称为“惰性气体”。

(4)用途:①保护气②电光源: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氖气发出红色光,防雾灯;氙气灯发出白色的强光,户外照明。

③氦气可做填充气球。

10.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水珠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NH4HCO3△ NH3↑ + H2O + CO2 ↑11.铁的锈蚀实验现象:银白色的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生成,红色的水倒吸进入导管中。

沪教九年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沪教九年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知识技能汇总
一、基础概念
1、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4、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的性质
5、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变为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6、纯净物: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成分单一(不是元素单一)
7、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8、化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六个方面。

二、基本应用
1、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能够区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能够根据具体的化学变化,得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涉及实验现象和常见问题
1、加热碳酸氢铵
现象
结论
使用与保存
文字及化学式表达式
2、加热碱式碳酸铜
现象
结论
文字及化学式表达式
注意事项
3、点燃镁带
现象
结论
用途
文字及化学式表达式
注意事项
4、铁丝生锈实验
现象
结论
盐水作用及红墨水作用
反思铁的防护
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
化学式表达式
水多水少的原因
红磷的有点
四、常识
1、白色污染防治
2、古代化学成就
3、金刚石和石墨硬度差异很大的原因
4、面粉葡萄糖灼烧后出现相同现象的原因
5、空气研究的科学家及成果
6、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
7、1965年我国的化学成就。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

精心整理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沪教版【五篇】导语: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

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一年的时间里认识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课题1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状态、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2浊)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元素;含有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先熄灭,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

C2、A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四、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结论课题1(1b、溶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预热)。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cd、出)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3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4、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 [图片] :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级教师亲自编写,背会不考高分来打我

: [图片]  :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级教师亲自编写,背会不考高分来打我

第一章★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古代化学:钻木取火、青铜器、造纸、火药、陶瓷、酒、染料、铁的冶炼(指南针不是)一.物质性质及变化★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吸水性、磁性、光泽……★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脱水性、能与某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例:铁生锈了铁能生锈★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粉尘爆炸(能、可能、会、容易、是、具有)★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生成了、变成)举例:(只需理解,能在选择题中分辨出来即可)物理变化:海市蜃楼、木已成舟、叶落归根、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刻舟求剑,香气四溢,滴水成冰,大海捞针、量体裁衣,积土成山,杯木皆兵,水中捞月,破釜沉舟,扬汤止沸,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淘尽黄沙始到金、白玉为床金做马,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风卷地百草折,日照香炉生紫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锤万凿出深山化学变化:火烧赤壁,钻木取火,百炼成钢,火上浇油,死灰复燃,蜡炬成灰,釜底抽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仪器使用★常见仪器及用途广口瓶------------固体贮存仪器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药匙------------粉末或小颗粒固体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大颗粒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需间接加热(即垫石棉网):烧杯、锥形瓶等,不能加热集气瓶:量筒水槽等计量容器称量: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克)量取:量筒(选择量程范围内最接近的、最小精确度0.1毫升)天平使用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灯泡发光;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酿造、农家肥的腐熟;腐蚀;中毒;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吸附性、吸水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溶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1)加热易分解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7、镁的物理性质镁的化学性质8、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复习重点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复习重点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复习重点沪教版化学的魅力知识点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呼吸作用、食物的变质、燃烧、铁生锈、鞭炮爆炸、粮食酿酒、火药、造纸术)物理变化:没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形状、状态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折纸)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特征、属性):可、易、会、是变化(过程):怎么样了、变成什么了、怎么了体验化学实验化学变化的条件:常温、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1.2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灼伤:浓酸:先用棉布吸,用清水、3%~5%小苏打溶液、清水逐一冲洗浓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或醋酸反复冲洗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胶头滴管、洗涤仪器洗涤方法:振荡试管,拇食中三指拿,离试管口的1/3处,手腕用力甩动。

洗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试管放置:倒放晾干搭建装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试剂取用的原则①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约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大颗粒: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小颗粒:药匙、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液体试剂的取用取用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法操作要点:先取下细口瓶的瓶塞,倒放在桌子上,再让标签对着手心拿起瓶子,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缓倒入。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6章)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6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合金、溶液、矿石等。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7、铁生锈条件:铁同时和氧气、水发生反应(防生锈的方法:涂油漆——栏杆,涂润滑油——自行车链条,保持干燥——家用铁锅)8、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稀有气体0.94%, CO2 0.03%,杂质0.03%.⑴N2: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食品的保护气体⑵稀有气体(包含He、Ne等气体)--混合物:霓虹灯,保护气9、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⑴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

⑵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⑶红磷燃烧的表达式:4P + 5O22P2O5⑷实验结果偏小的可能性:①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红磷过量才能使氧气完全反应),③未冷却至室温⑸不用木碳(或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碳(或硫)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 CO2(或 SO2),集气瓶气压不变,水无法倒流入集气瓶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O2、CO2、H2O(一)氧气(主要掌握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4个模块知识点)1、O2的物理性质:①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气体较干燥),②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气体较纯净)2、O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发生多种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铁的生锈、食物的腐败、物质的燃烧等,都与氧气有关,重点学习氧气的助燃性(能助燃,做阻燃剂,但不能燃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C + O2CO24P + 5O22P2O5S + O2SO22H2 + O22H2O3Fe + 2O2Fe3O43、氧气用途:支持燃烧——利用助燃性MnO 2供给呼吸——利用化学性质,用于医疗急救4、氧气的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5、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必考、重点) Ⅰ.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 2⑴反应原理: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⑵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带单孔塞),水槽,集气瓶 ⑶发生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⑷注意点: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手后, 导管出现一段水柱且不下降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③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④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造成堵塞⑤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应事先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一处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⑸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①装置漏气,②集气瓶水没有装满③刚开始冒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 ⑹氧气的验满: ①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②排水法:集气瓶水排尽,瓶口有气泡冒出 ⑺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 是氧气 Ⅱ.分解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制氧气⑴反应原理:2H 2O 2 2H 2O + O 2↑△⑵仪器:锥形瓶,导管(带双孔塞),集气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优点:①节约药品,②控制反应速率) ⑶发生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⑷注意点:①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夹住橡胶管,往长颈漏斗加水一段时间(或打开分液漏斗盖子和活塞,往分液漏斗加水一段时间),若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出现一段水柱且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②使用长颈漏斗要注意液封(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水中或伸至锥形瓶底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③MnO 2的作用: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注:催化剂不一定都能加快反应速率)Ⅲ.分解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制氧气⑴反应原理:2KClO 3 ==== 2KCl + 3O 2 ↑⑵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一样,但试管口不需要放棉花) 6、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一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沪教版第一章知识点

加热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要点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使用铁锅炒菜的优点:铁锅中含有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2.吸烟有害健康的原因: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3.<碳酸氢铵加热>实验(1)碳酸氢钠俗称:碳铵;(2)原理(即:文字表达式<含物质化学式>):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NH4HCO3)(NH3)(CO2)(H2O)(3)反应装置I:反应装置II:(4)反应现象:①白色固体逐渐消失,直至没有;②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③产生小液滴;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如何使用和保存碳酸化肥①使用方法:阴雨天使用,使用后用土覆盖;②保存方法: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氮气(N2)的性质和用途(1)氮气的性质:常温下很稳定、不活泼;高温下能和一些物质反应。

(2)氮气的用途:①液氮用于医疗手术(原因:液氮汽化时吸热);②用作灯泡的填充气;③用于制氮肥;④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2.<铁丝网生锈>实验(1)实验装置:(2)原理: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生成铁锈。

(3)反应现象:①铁丝网生锈;②红墨水倒吸;(原因:铁丝和锥形瓶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使瓶中气体含量减少,压强减小,故红墨水倒吸)(4)红墨水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浓食盐水作用:加快铁丝生锈。

(5)如何保护铁制品:①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涂油漆等;②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③制成不锈钢。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商代-------------青铜器2.元代------------瓷器3.石英砂---------制造光导纤维4.半导体硅晶片--------制造计算机芯片5.高强度陶瓷------制成航天飞机的放热瓦点燃 6.钛合金材料------制造航天航空器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燃烧蜡烛>实验(1)观察蜡烛:白色、固体、硬度小(通过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密度小于水(通过一小块蜡烛能浮于水说明);(2)点燃蜡烛:观察到明亮的火焰,蜡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3)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4)向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取粗玻璃管置于火焰中:粗玻璃管另一端有“白烟”冒出;(6)熄灭蜡烛:有一缕“白烟”,此“白烟”为石蜡蒸气,液态石蜡重新凝固; (7)原理: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电灯发光发热、气球,轮胎爆炸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商代青铜器、春秋末期炼钢、唐朝火药、汉朝湿法炼铜等。

2、碳酸氢铵:性质:受热易分解、易溶于水。

碳酸氢铵加热氨气+二氧化碳+水保存:密封、干燥处。

NH4HCO3 NH3↑+H2O+CO2↑3、二氧化硫(SO2):有刺激性气味、有毒、使高锰酸钾退色、大气污染物之一。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物理变化:现象:外形、状态、形状的变化。

例如:三态变化、酒精挥发、煤块粉碎、电灯发光、铁钉变弯等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发光、放热或吸热、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

例如:铁生锈、物质燃烧等。

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溶解性、挥发性等。

性质:定义: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实例:可燃性、稳定性、酸性、受热易分解等。

性质决定变化,变化是性质的表现。

木条能燃烧(性质:“可”、“易”、“能”),木条燃烧(变化:正在进行)3、组成与结构:组成:宏观角度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结构:微观角度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1、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H2O+CO2↑现象:绿色变黑色、试管中有水生成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现象:产生气泡、铜绿溶解。

2、常用仪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仪器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试管1、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一般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45°,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____年化学初三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a.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b. 纯净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元素a. 元素的定义和特征b. 元素的符号和命名c.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3. 化合物a. 化合物的定义和特征b. 化合物的命名和计量单位c. 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4. 混合物a. 混合物的定义和特征b.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提取等5. 物质的变化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b. 物质的能量变化和物质的状态变化第二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1. 单质的性质a. 金属单质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熔点和沸点等b. 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导电性、脆性、熔点和沸点等2. 化合物的性质a.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和区别b.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等c.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3. 化学电池a. 化学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b. 常见化学电池的类型和应用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检验1. 水的检验a. 水的理化性质:沸点、熔点、溶解性等b. 水的检验方法:电导率法、酸碱指示剂法等2. 酸和碱的检验a. 酸和碱的定义和特征b. 酸和碱的性质:酸性和碱性指标、常见酸碱的性质等c. 酸碱的常见检验方法:酸碱指示剂法、中和反应等3. 气体的检验a. 气体的理化性质:颜色、气味、密度等b. 气体的检验方法:气体收集法、气体判定法等4. 盐的检验a. 盐的定义和特征b. 盐的性质:溶解性、热稳定性、还原性等c. 盐的检验方法:烧杯试剂法、火焰试剂法等第四章:原子和分子1. 原子的发现和认识a. 原子的概念和历史沿革b. 原子模型: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波尔模型等2.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a.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的性质和作用b. 原子的电子云:电子的性质和轨道结构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a.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和单位b.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单位c.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式和摩尔质量4. 原子的化学反应a. 原子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b. 原子的化学反应类型:单质与单质的反应、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等第五章:离子和离子化合物1. 离子的概念和性质a. 离子的定义和特征b. 阳离子和阴离子:电荷、符号、命名等2. 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命名a.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b.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一价和多价离子的命名规则3.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a.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b.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4. 酸、碱和盐的特点和命名a. 酸的性质和命名b. 碱的性质和命名c. 盐的性质和命名总结:以上是____年化学初三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包括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检验、原子和分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等内容。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的魅力

上海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的魅力

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记背提示:字体较大或加粗的为知识重点,划横线处为记背重点。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②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形变、运动状态的改变等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原分子的结构被破坏,生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判断:(点燃、燃烧、爆炸、生锈、发酵、腐烂、腐败、腐蚀、变质)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

3、辅助判断化学变化的五大现象: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

4、三个化学实验:①往大理石表面滴加盐酸。

现象:大理石表面冒出气泡。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碳酸钙+ 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③镁带的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

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5、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6、从化学角度看,“垃圾”不是废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原料”。

1.2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反应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使用时注意事项:①用试管或烧杯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外壁应干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管口不能对着人,且与桌面成45°角(增加受热面积,防止爆沸);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册第一章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无答案)

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册第一章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练习(无答案)

第一章复习知识点1.书写下列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1)碳酸氢铵加热分解:(2)铁生锈:(3)红磷燃烧:(4)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5)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6)镁燃烧:(7)镁和盐酸反应:(8)氨气和氯化氢反应:(9)碘化钾和硝酸银反应: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用于______类物质加热,其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_或______.(2)若试管中的药品是碳酸氢铵,发现固体,闻到气体,管壁有______,如将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将会看到.(3)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4)若要收集产生的气体,在试管口需增加______和______.(5)文字或符号表达式:(6)实验结论:。

保存时应。

【思考】食品膨化剂中碳酸氢铵的作用?3.铜绿受热分解小欣同学在做完“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协助他。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仪器:略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______色______;(2)将铜绿粉末用______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3)用______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______,溶液呈______色,同时有大量______产生;(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______焰上加热(注意:加热时要先______,加热时____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______色,试管口有______出现。

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Ⅰ)______;(Ⅰ)______.【思考】加热铜绿时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4.铁丝生锈(1)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

向锥形瓶中加入3∼4mL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表面,同时。

说明。

(2)根据此实验的现象,并结合“热胀冷缩”原理,可知在密封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气压变大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①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②密封体系内气体总量减少③密封体系内的温度升高④密封体系内的温度降低。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章知识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复习资料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

2.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

3.物质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

4.物质在发生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

5.只由组成叫纯净物,如:;由混合而成叫混合物,如:。

6.(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生成有气味的氨气(NH3),以及和水蒸气。

因此要保存。

文字表达式。

(2)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 u2(OH)2CO3,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色,②管口出现,③石灰水变,说明有生成。

(3)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4)镁条本身是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发出、生成,文字表达式。

7.化学研究成果: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化学实验基本操一、药品的取用1.取用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药品的气味;不能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固体取。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在内。

2.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容器口,再将容器慢慢直立,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以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状:先使试管倾斜,再用或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容器口。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不能。

③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量筒:a.量筒应,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

②固体用托盘天平: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注意】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实例(1)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很多气泡。

反应方程式:CaCO3 + 2HCl ═CaCl2+ C02↑+ H2O结论:大理石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向石灰水中吹气现象: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a(OH)2 + C02 ═CaCO3↓+ H2O结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作用生成难溶的碳酸钙。

(3)镁带燃烧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物质。

反应方程式:2Mg + 02 ═点燃2MgO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3、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吸纳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等。

例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例3】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D.面包发霉【例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例5】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

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C.金缕衣 D.塑料器具【例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浓盐酸易挥发C.白磷在空气中能自燃D.碳酸钙难溶于水【例7】某化工厂发生氯气爆炸事故后,抢险人员在疏散群众的同时,用喷雾水枪对现场喷射稀氢氧化钠溶液,隔日现场已闻不到氯气的气味、看不到氯气的黄绿色了。

下列不属于氯气物理性质的是()A.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有刺激性气味C.黄绿色 D.通常状况下是气体【例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例9】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例10】某同学对金属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同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根据以上描述,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要求回答出三条):(1);(2);(3)。

二、走近化学实验室1、常见仪器石棉网坩埚钳锥形瓶长颈漏斗蒸发皿药匙试管漏斗滴管干燥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烧杯量筒干燥管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颗粒状固体)、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加热仪器:酒精灯反应仪器:①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②可间接加热: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液体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石棉网(传热,使热量分布均匀)、玻璃棒(搅拌、引流、蘸取)、试管刷(清洗试管)、水槽2、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3、固体药品的取用盛放容器:广口瓶取用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也可用镊子夹取操作方法:(1)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一横二放三慢竖”。

先把试管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2)把粉末状固体装入试管:“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把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直立,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4、液体样品的取用盛放容器:细口瓶取用以及操作要点:(1)少量取药用胶头滴管。

做到“垂直悬空四不要”:在仪器正上方垂直滴入;滴管不要接触器壁;吸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要用没有经过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2)定量取液,可用量筒。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高高低低”:视线高于凹液面的最低处则实际值高于读数,视线低于凹液面的最低处则实际值低于读数。

(3)较多量取药,可采用直接倾倒法。

注意倾倒时,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5、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酒精灯使用“三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2)酒精量≤2/3 酒精灯容积(3)酒精失火用湿抹布盖灭(4)加热时用酒精灯内焰。

6、用试管加热时注意事项(1)加热前须预热。

(2)给固体加热时预热后固定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给液体加热时预热后不时移动试管加热。

试管口向上倾斜约4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使用试管夹时,拇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防止不小心用力按住短柄,造成试管滑落。

7、仪器的洗涤(1)洗涤步骤:倒掉废液→自来水振荡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放到指定位置(2)洗涤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已洗净。

例题:【例1】能够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①试管②烧杯③量筒④蒸发皿⑤石棉网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例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漏斗,且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但可以用漏斗添加,这样就可以防止回火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D.酒精灯不用的时候要盖上灯帽,熄灭酒精灯一定要用灯帽盖灭【例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例4】下列关于药品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用试管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mL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3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②③④【例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A.23.g B.27.4g C.32.3g D.32.6g 【例6】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水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倾倒出的水的体积为()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以上都不对【例7】某同学配制100 g 9.5%的食盐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溶液质量分数偏大的是()A.用天平称取食盐时砝码和物质位置放反B.天平调零时游码未放在零刻度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液面D.将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例8】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例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干燥氧气B .测定溶液pHC .量取9.0mL 液体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例10】 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甲 乙(1)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 (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 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 盖灭。

(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 ,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三、物质的提纯1、混合物:两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纯净物:只要含有一种物质。

物质提纯有两大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过滤、蒸发、结晶(凝固点不同)、蒸馏(沸点不同)等。

化学方法:通过化学方应除去杂质。

2、过滤(1)过滤常用于分离难溶和易溶的物质(2)过滤装置:(3)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盛待测滤液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③漏斗末端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内壁(4)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100mL 9.0mL 进气浓硫酸 镊子 pH 试纸3、蒸发(2)蒸发的操作要点①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②当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1)蒸发装置:③热的蒸发皿可用坩埚钳夹取,放在石棉网上④蒸发皿中液体不超过2/3容积(3)玻璃棒在蒸发中的作用: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例题:【例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酒(B)盐酸溶液(C)混有冰屑的0℃的水(D)净化后的空气【例2】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而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水(B)液态的氮气、食盐水(C)海水、红磷(D)空气、液态氧气【例3】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 ( ) (A)混有泥沙的食盐(B)碳粉和氧化铜粉(C)硝酸钾和氯化钠(D) 水和醋酸【例4】欲从碳酸钙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除去碳酸钙,正确的操作是 ( ) (A) 过滤—溶解—结晶 (B) 溶解—结晶—过滤(C) 溶解—过滤—结晶 (D) 过滤—结晶—溶解【例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一定相等②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过后的溶液叫母液,仍为饱和溶液③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都有晶体析出④粗食盐的提纯可用结晶法,便达到目的(A)②③①(B)只有③(C)②③才对(D)①②才对【例6】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和滤纸.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和坩埚钳.【例8】实验室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硝酸钾晶体,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操作,该过程中必须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