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导论
一. 知识.学习
知识类型划分1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可分为四大类:其一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属于描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其二是有关“为什么”的知识,属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
其三是有关“如何做”的知识,属于操作、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
其四是有关“源于何处”的知识,属于寻找信息和知识源头的知识。
知识类型划分2
英国著名哲学家波兰妮(Polanyi)1958年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把知识划分为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两类,其中缄默知识也称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接触的用文字、语言、或音频、图表、公式等符号记载、表达和传递的知识。
缄默知识(隐性知识)就是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等加以表达、记载和传播的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明确的推理过程获得的,因此也能够通过理性过程而加以反思和批判;而缄默知识则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因此不能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具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和“非批判性”。
波兰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
在波兰妮看来,知识犹如一座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是显性知识,水面以下的部分则为缄默知识。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显性知识有余,隐性知识不足;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知识不足。
显性知识方面的优势使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与发达国家似乎难分上下,但隐性知识教育方面的劣势则致使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处于明显落后状态。
单纯的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通过文字符号间接获取知识的形式,其缺点是,由于知识的学习脱离知识的应用,且间接习得的知识因没有融入个体亲身经历的心理体验,故难以使知识经个体思维的参与而加工、升值,并且造成了学得快、忘得快的结果。
在成功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作用远远大于显性知识,因为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
由此,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开发创造力都要从隐性知识的获得入手,而隐性知识的积累、组合、转换都是以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前提的。
这意味着,隐性知识是与综合能力相辅相成的。
学习类型划分
196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eber在人工语法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能在无意识作用下获得字母所蕴含的语法规则,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内隐学习,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把学习区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用Reber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在内隐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缺乏明确意识,因而该学习表现出自动性、模糊性。
学者们认为,内隐学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应用到语文、外语、艺术、体育等教学中。
传统语文教育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涵泳”、“吟诵”等教学方法是符合内隐学习规律。
在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的掌握,语感的形成都与内隐学习有关,数学教学中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数学公式、定理也内涵着内隐学习的过程。
二. 课程学习
基本主张1
(1)在原点上思考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要从最基础的问题进行探讨,在理论基点处生发学习,围绕元问题进行思考。
在问题中探索;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不要把所学内容加以理所当然的接受,而是要不断进行理论反思。
(2)在阅读中拓展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立足课堂而又走出课堂、立足书本而又超越书本,要围绕理论主题进行广泛涉猎,拓展问题域限与理论视野。
(3)在实践中领悟
就是要求大家学习要联系实践加以领悟,要善于把课堂的理论分析与现实的实践观察相结合,以实践领悟学理。
(4)在意境中表达
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作为研究性、提高性学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探索,推动理论发展。
当我们表达所学所思所得时,一定要有境界的追求。
(5)在逻辑中展开
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本身有其内在固有的逻辑。
在学习中,我们要力图把握所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遵循一定的逻辑进行展开。
基本主张2
(1)宏观把握
课程学习着眼于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建立基本的分析框架,本课程限于时间不可能对所要学习的问题作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探讨。
(2)课程地图
一个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是经历时间沉淀和过滤后剩下的东西,而不是为考试而记忆的内容。
一门课程的学习要达到最终能绘就课程地图(课程内容及其相互关联构成的逻辑图谱)的学习目的。
(3)问题导向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着力于探讨本课程研究对象的一些基础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分析逻辑,以问题为线索贯穿具体内容。
三. 学科课程学习
学习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把课程放到学科的整体框架中去考量,明确课程所处的方位。
不知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多少了解?也不知大家心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什么形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
1984:学科初创 1984:开办双学位班 1988:硕士学位点设立 1996:博士学位点设立第一,注意学科名称的变化:本科一直都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曾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5—2005),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后,现称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注意学科归属的变化:门类归属上一直属于法学门类,一级学科归属上经历过由政治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转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不能割舍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家园。
第二,从哲学社会科学群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哲学社会科学群之中的一门具体学科,既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一般的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个性,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中的其它学科构成“学科生态”关系。
第三,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担负着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学科使命的特殊学科,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
第四,从人才培养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门二级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学科固
有的特质决定了它要培养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实践的“懂理论、长教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 方法论课程学习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科学内涵
2.课程定位
3.历史沿革
4.内容体系
★★★★★★★★★★★★★★★★★★★第二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构建
主要内容
一、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方法的内涵:
“方法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列宁
2、方法的特性:
(1)工具性:不是实体因素,是知识工具;(2)中介性:介于主客体之间;
(3)动态性:在实践中、在活动中存在;(4)客观性: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5)辨证性:不断发展变化,彼此相互关联。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客观性、联系性
4、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关系
(1)学问源于生活,学问高于生活。
生活是感性的,学问是理性的。
(2)感性是理性之基;生活系学问之母;实践乃理论它妈!
(3)学问学问,学而且问;学识学识,学方能识。
学而后问,方有学问,学而能识,乃有学识。
(4)不是我不熟悉生活,也不是我不热爱生活,而是我少于思考生活。
(5)特点由角度而生,特性乃视角之子。
二、方法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一)关于方法论
1、方法论的涵义:
(1)简单地说,方法论就是“论方法”(2)规范地说,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
2、方法论的理解
(1)方法论以方法为研究对象。
(2)方法论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
(3)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
方法论、本体论、知识论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涵与研究对象
(1)内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
或在唯物辨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2)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形成变化发展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互联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运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支撑
(1)哲学理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学科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理论;原则方法;目标与内容等)
(3)相关知识借鉴: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系统科学、数学等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与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
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的指南
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工具
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特点:
①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②实用性与规范性的统一③渗透性与交叉性的统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构建
★★★★★★★★★★★★★★★★★★★第三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化、修身之分
1、教化方法
(1)思想灌输
(2)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统治者的强制训化,即“上化”。
另一种是民间自发养成,即“下习”。
通过生活实践,逐渐养成一定的饮食、起居、礼仪、婚姻、游艺竞技等特定礼俗,进而形成民俗文化。
民间“百里不同俗”便是明证。
(3)身教示范
(4)践履笃行
2、修身方法
(1)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自省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克己方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4)慎独方法: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显性、隐性之分
隐性方法(身教示范、以乐化民、化民成俗、笃行隆礼、熏陶化育)
显性方法:隐性方法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伦理方法政治化: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
伦理方法的传承性:伦理方法在封建社会一脉传承
方法途径的内在性:强调道德内化
(四)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思考
1、古代的“德政”与今天的“德治”
2、古代“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与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
3、古代“教化示范法”与今天“典型示范法”
4、古代“内省、自省、反省、慎独”与今天的“自我教育、内化、自我批评”
5、古代“修身”方法与今天的“四德建设”
6、古代“化民成俗”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7、古代方法使用的强制性与今天“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沿革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方法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特点
(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沿革
1、19世纪前——宗教方法为主
2、19世纪到二战期间——权威方法为主
强调权威教育与管理。
赫尔巴特主张把“管理、教学和训练”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3、二战到现在——学科方法为主
从多学科研究道德教育、政治教育,诞生了行为科学学派、人群关系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z理论等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方法
1、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代表人物柯尔柏格。
核心观点:
(1)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识发展水平。
(2)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与逻辑判断能力发展有关,具有循序渐进的阶段性。
(3)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支配作用,道德发展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
2、价值澄清方法
价值澄清学派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代表人物路易斯·拉思、梅里尔·哈明、西德尼·西蒙等。
核心思想:
人们处于充满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发展,而现实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
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本人的价值观体系。
具体方法:
(1)道德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诱发道德冲突,促成积极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2)公正团体法:
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管理的作用。
此外,还有价值分析法、问题探讨法等。
关键因素:
(1)以生活为中心,解决生活问题。
(2)要接受现实。
(3)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
(4)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三阶段、七步骤:
(1)三阶段:选择、珍视、行动。
(2)七步骤: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地选择—珍惜爱护自己的选择—确认自己的选择—依据选择行动—反复地行动。
具体方法:交谈、书写、讨论、预知后果的扩展等
局限:相对主义、形式主义
3、社会学习方法
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方法。
代表人物班杜拉等。
核心思想:
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认为学习既是反应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自我调节过程,人的复杂行为就是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过认知过程运作而不断形成的。
具体方法:
(1)示范榜样方法:榜样对发展道德倾向具有重大影响,示范榜样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2)道德强化方法:直接强化、间接强化、自我强化。
此外,还有行为矫正法、文化传递法等具体方法。
局限:
立论基础拼凑痕迹明显方法缺乏具体操作程序忽视社会物质生产
(三)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特点
1、原则方法的特点:
(1)价值性与学科化的统一(2)公开化与渗透性的统一(3)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2、具体方法的特点:
(1)宗教方法的传承性(2)学科方法的多样性
(3)教育方式的渗透性(4)选择方法的自由性
三.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简单比较
(1)古代宗教方法是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同起点,但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方法”比西方的宗教方法更为先进。
(2)中国自古至今注重“自省、慎独”,而西方近代则转向重外在权威。
(3)中国古代重“教化法”,西方古代重宗教方法。
★★★★★★★★★★★★★★★★★★★
第四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
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与改革的必然性
(一) 对必然性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内在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并提升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几种错误认识
借口变化而否定传统的观点
无视变化而固守传统的观点
脱离实际谈继承改革的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及其具体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的党史视野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几个方法论文献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的党史视野
1、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
2、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
3、继承党的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几个方法论文献
1、《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的一部分)
系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全面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具体分析了每一种错误思想的表现、根源及纠正办法。
比如,对于主观主义,毛泽东提出纠正的方法是:主要是教育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三)党内批评要防止
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又比如:关于个人主义,毛泽东指出个人主义表现为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离队思想等。
提出纠正的方法是: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再则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执行纪律要得当。
并要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时机休息整理,以改善物质条件。
个人主义的社会来源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当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说明这一点。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在文章中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并且这些都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方法。
2、《反对本本主义》
阐明了坚持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赋予调查研究以方法论理论色彩。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同上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同上,第111-112页
3、《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4、《矛盾论》与《实践论》
这两部哲学著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比如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辨证性原理等,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系密切。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页。
)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矛盾论》(《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页。
)
5、延安整风的几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熟,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
“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8页。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创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
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
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
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5页。
(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既要承继理论,也有继承方法。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键在于继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
1、基本方针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2、主要原则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4)依靠群众,齐抓共管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实践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与时俱进。
邓小平立足实践、放眼时代,深刻论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浓郁的时代性、实践性、辨证性、系统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里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主要涉及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贡献。
1、把善于学习、解放思想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相结合
“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2、说服教育与执行制度相结合
“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不是成功的。
”——《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然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3、发扬革命精神与重视物质利益相结合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的需要,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文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