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月球之谜(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1b0598f121dd36a32d8262.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bc91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2.png)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月球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阅读。
6.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拓展任务,如查阅更多关于月球的资料、观看航天科普视频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关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谜语导入:“夜空中,一颗明珠挂天际,照亮黑暗,神秘无比。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谜底:月亮)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航天事业的感情。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表达准确,字数在300-500字之间。
3.观察月亮活动:在课后的某个晚上,观察月亮,记录下月亮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提示:可以从月亮的形状、颜色、亮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4.查阅月球相关资料: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阅更多关于月球的资料,了解月球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探索进展。
3.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优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ed8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01.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3.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贡献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1.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球的了解和印象。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情感表达。
2.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享讨论成果。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词义。
3.2学生通过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课文讲解与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2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如形状、颜色、表面特征等。
4.3教师介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如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
5.课堂互动5.1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月球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5.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月球的短文。
6.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1.课题:《月球之谜》2.生字词:月、球、之、谜、月、亮、圆、球、表、面、特、点、探、索、人、类、历、程3.课文结构:总分总4.课文内容:月球的基本特点、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月球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语文三下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三下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3248093c1ec5da50e27092.png)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二、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积累“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遐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写得好的词句。
3. 感受月球的魅力,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积累写得好的词句。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探索月球的奥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猜我是谁(出示:晴朗的夜空)师:晴朗的晚上,我悄悄撩(liào)开夜幕,悬在蓝色天空上,把银辉洒向大地,我冰清玉洁的身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无限的情思。
人们给我许多好听的名字,如婵娟、夜光、冰轮、玉轮、玉盘、玉蟾、玉镜、广寒宫等。
2、生猜月亮。
3、说:()的月亮4、积累写月亮的诗句。
月亮如此皎洁,柔美,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我们来背好吗?一人背一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看来月亮真是有魅力,让诗人写了这么多优美的诗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探求月球的奥秘。
3. 师板书:月球之谜读课题:月球之谜理解“谜”是什么意思?(谜,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二)初读课文1、翻看课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直线划出我们已经知道的关于月球的知识,用波浪线划出月球的未解之谜。
2、反馈:1)你找到了那些已解之谜,注意是已解之谜。
(A、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5ee9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9.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月球相关的问题,如月球的特点、人类探索月球的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月球的引力,观察物体在月球表面运动的情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编写一个关于月球探险的小故事。
突破方法:提供创作框架,如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降低创作难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激发灵感,共同完成创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球之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晚上抬头看过月亮吗?有没有想过月亮上会有什么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球的奥秘。
举例: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和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信息,把握月球的特点和探索历程。
(3)学习课文结构,掌握作者设问、举例等说明方法。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设问和举例部分,让学生了解作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通过这些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2023最新-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4篇
![2023最新-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ba93a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5.png)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4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下册第22课《月球之谜》第二课时教材简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
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科普知识兴趣浓厚,而本课可读性强,趣味性强,要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不难。
但要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一定要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
但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资料收集有一定得难度,因此教学中主要以小组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习惯。
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约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发展目标:(1)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迅媒体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数:共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一、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课件,回顾上节所学的内容。
观看课件,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课件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主学习,了解月球景色的奇异。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想想: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并用-----在书本上画称呼相关句子。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fa15f4844769eae109ed27.png)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5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奥秘。
(2)学习课文在介绍月球时所用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知识。
(2)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动画片。
(课件)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对,是月亮,我们也把它叫做“月球”)板书:月球(课件)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孩子们,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你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呢?同学们想得这么多,想得这么美,想得这么远,浮想连翩的,这就是“遐想”。
那么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话,好吗?(课件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谜》2、板书课题:之谜。
齐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⑴(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⑵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⑶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在书上找出来画上喜欢的符号)⑷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在书上勾画出来)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课文《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课文《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21f6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f.png)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课文《月球之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球之谜》教案设计篇一教材简析:《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的文章,课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较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本文列举的只是几个关于月球的不解之谜,对于学生来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学习此类文章时,我认为应大胆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去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估计、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d721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f.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精品教案人类第一次登月后,我们才真正看到了月球的真实面貌。
它的表面是一片荒凉,没有大气层,没有水,没有生命。
但是,月球也有许多不解之谜。
例如,月球表面上有许多巨大的环形山,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月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月球上的岩石和地球上的岩石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科学家。
对于这个神秘的天体,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在课前活动中,老师通过播放健身操,让学生放松身心,调整状态。
在导入环节中,老师通过古诗词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美好和神秘,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本文介绍了月球的真实面貌和一些不解之谜,同时鼓励人类继续探索月球。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点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的确,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它还有很多谜值得我们去探索。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究《月球之谜》。
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书写“月球之谜”,并口述笔画名称。
师提示:只写不说。
学生们一边写一边口述,师鼓励他们把重音放在“谜”上。
二、初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22课。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认真读出每个生字,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遇到不通顺的句子,也要回过头来再读,直到读通顺。
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学生出声自由朗读课文)师鼓励同学们读书时坐正、投入,加入正确的表情。
师提醒同学们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共有8个自然段。
三、指名读师请几个同学读课文,看是否能正确流畅地读出。
师指出第一句话生字较多,要求所有同学都来读读这句话。
然后让该生接着读。
师表扬该生已经做到了正确,很棒!接着请几个同学分别读第二、三、四、五段,表扬他们读得正确、流畅。
师引导同学们探讨难以理解的事情,如为什么细菌在月球尘土里就都死了,而植物却能正常生长呢?这些问题让人难以理解。
师鼓励同学们用心读书,深入体会。
神秘的月球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探索。
各国都在不断努力探索月球的奥秘,其中我国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探月计划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e0da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7.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月球之谜》一课是(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章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月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如“谜、遥、瞩、秘”等,了解它们的词义,并能正确书写。
4.讲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介绍科学家们如何一步步揭开月球之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课文中所提到的月球之谜,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整理小组意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月球之谜的奥秘。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月球之谜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探索月球的神秘世界。”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语,如“谜、遥、瞩、秘”等,解释词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对照课文内容,讲解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明白知识的力量。
4.通过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关于月球之谜的填空题、选择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月球之谜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月球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62a29d7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a.png)
教案:月球之谜一、教学内容:《月球之谜》阅读与写作二、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对月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对月球的观察和猜测。
三、教学重点:1.掌握月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对月球的观察和猜测。
五、教具准备:1.幻灯片2.课件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利用幻灯片展示月球的照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照片,让他们想象探索月球的可能性以及月球上可能存在的事物。
2.阅读与理解(1)利用课件展示《月球之谜》的故事内容,带领学生读一读,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
(2)学生分组阅读故事,回答问题:故事中的孩子为什么想去月球?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觉得月球很神秘?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3.小组合作讨论(1)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写作练习(1)学生按照组内讨论的内容和意见,展开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对月球的观察和猜测。
(2)教师巡视指导,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建议。
5.展示与评价(1)教师安排学生依次进行展示,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评价重点:语言表达准确、连贯;观察和分析能力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月球的认识得到了加深,也培养了他们对月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月球和其他未知事物保持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月球之谜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月球之谜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808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3.png)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月球之谜教案教案设计:《月球之谜》(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提升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讨论、归纳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识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课文《月球之谜》,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地理环境、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探月的历史成就和未解之谜。
同时,结合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使抽象的文字描述变得生动具体。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月球探索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关于月球的基础知识问题卡片,用于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
3. 制作一份关于月球知识点的小测验,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月球图片或播放月球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和兴趣,导入课题《月球之谜》。
2. 自主阅读: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及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点。
3. 小组研讨: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些预设的问题卡片进行深入研读,探讨月球的秘密,并整理出自己的答案。
4. 全班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成果,教师适时补充讲解,深化学生对月球之谜的认识。
5. 拓展延伸:介绍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及其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兴国意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查阅更多关于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科普资料,制作一份简单的“月球探索报告”,或者开展一次模拟“月球探索”的活动。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类对月球探索的意义,以及我们应当保持的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给予积极评价,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热情和积极性。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ae52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8.png)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科普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如参观天文馆、开展科学实验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跨学科教学,如与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交流、互助。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月球之谜的相关知识。
(2)学生自主总结,分享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纠正错误观念。
4.教学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月球之谜相关知识的掌握。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句型,写一篇关于月球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表达清晰、内容丰富。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科普小文章,分享给同学。
2.口头作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来自入新课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张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与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什么不同?”
课文月球之谜教案(优秀10篇)
![课文月球之谜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df263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4.png)
课文月球之谜教案(优秀10篇)《月球之谜》语文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1、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沉浸在这优美的月色中,遥望这轮明月,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3: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白。
2、揭示课题:师评价:真棒!月亮也叫月球,它是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3、解题:师:谁来说说你对“谜“的理解?生1:不理解的,不知道答案的。
师:我们把它叫做“疑问”或“疑惑”,月球之谜就是生:对月球的疑惑师:真会思考!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课题。
4、齐读课题。
师:读课题有讲究,要让别人知道文章写的是月球的什么?(生齐读)师:还得让别人知道写的是谁的谜?(生再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向学生注意倾听)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师:读完了课文,相信下面的词语肯定难不倒你!谁来读给大家听?(1)指一生读。
师评价:读的正确,声音洪亮(2)指另一生读。
师评价:太棒了,值得学习!(3)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要求写的生字)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怎样提醒大家?生1:“奥”,是上下结构,上面那一部分不堵口。
生2:“藻”是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引导大家重点学习“幕”“藻”的写法。
(课件出示“幕”“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2)学生练写,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生:我知道了月球上有很多奥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月球之谜》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月球之谜》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2c1b7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b.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月球之谜》5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月球之谜》1教学目标: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创设情境,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1、乐曲《春江花月夜》2、《月球之谜》的课件。
3、学生收集月亮的有关资料4、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导入课题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课题:月球之谜)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师: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你说(指名说)你真了不起能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你说(指名说)你想到了杨力伟叔叔登月的情景,掌声送给他。
你说(指名说)哦,你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看来咱们班的孩子知识面真广。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齐读课题)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去读读课文《月球之谜》,注意在读的时候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自读要求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检查生字词,初读课文。
悬挂遐想奥秘努力土壤细菌水藻一项估计皎洁师:好了吗?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刚才咱们班的孩子读书的习惯非常好。
谁愿意成为我们的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52c8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f.png)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月球之谜》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月球的由来和一些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未知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月球之谜》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难点•理解月球的由来和一些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月球表面的视频,引入月球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2.讲解故事通过朗读《月球之谜》,讲解故事情节和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第二课时1.复述故事让学生分组互相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词语操练教师带领学生操练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巩固词汇记忆。
3.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道小组练习题,检验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三课时1.月球知识分享教师向学生介绍月球的由来和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2.合作探索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关于月球的教具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课堂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教具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探索心得和体会。
四、课堂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和活动成果等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掌握情况以及对月球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一个月球知识小抄,包括月球的起源、表面特征等内容;2.让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月球之谜》的体会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科学类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了团队合作和对话交流的能力。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57fe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8.png)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 6 篇】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
我精心为您带来了《月球之谜》教学设计【优秀6 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凸显“以人为本” 、“以读为本”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知识目标: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夜幕降临、悬挂、奥秘、估计、探索、遐想、令人费解”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几种未解之谜。
2、能力目标:能够有声有色的朗读课文;能够根据掌握的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推测、合理想象。
积累一些与月亮相关的诗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意识。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几种未解之谜。
以读导学。
powerpoint 简易课件。
资料卡 (每小组 1 份) 。
1 课时1、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拼读课后一、二类字,并能口头组出文中词语,分析自己认为难写字的结构1 遍。
3、朗读“资料袋”内容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卡各 2 遍。
4、搜集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每人至少 3 个 (句) ,记在课本上。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句古诗词,请同学们读一读。
【自己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要读出诗的特有的味道) 。
】小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诗句中都描写到了什么景物?那么你能说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引生交流。
】揭示课题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月亮有关的课文,它的题目叫《月球之谜》 (板书,请大家伸出食指,和我一起来书空“球” 、“谜” ,重点指导该字的笔顺和第 8 笔名称。
) 请大家齐读课题。
引生质疑读贵有疑。
读课文时如果我们能够读出问题,就说明我们读得有深度,会思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月球之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月球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8d6eaa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f.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月球之谜一、教学内容1.课程主题本课程主题为“月球之谜”。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及性质。
•探究月球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教学重点•探究月球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4.教学难点•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及性质。
二、教学过程1.三步教学法导入1.暂停视频:“中国探月工程”。
2.问答环节:•月球是什么?•月球是如何发现的?•月球对人类有什么意义?3.引出学习内容:本课程将为大家介绍一个月球的谜团。
2.知识讲解(1)月球的基本情况及性质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天体之一。
它有很多特点,比如:•月球是一个没有大气层的天体,因此没有磁场和天气。
•月球表面有很多被撞击留下的陨石坑。
•月球有明亮的高地和暗色的平原。
•月球上有许多陨石,甚至还有流星坑。
(2)月球的起源和发展许多科学家都关心一个问题: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有三种主要的理论:•编队论:月球是在太阳系形成时,与地球一起形成的。
•巨型撞击论:月球是由另一个天体与地球撞击后形成的。
•固定原有理论:月球是太阳系自然形成的行星。
(3)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比如:•月球引潮:月球的引力使得海水产生潮汐运动。
•月球稳定地球自转轴:由于月球的存在,地球自转轴相对固定。
•月球阻碍陨石的撞击:月球吸引了很多陨石,阻止它们撞击地球。
3.活动体验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图像和视频等方式,体验月球的神秘与美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
1.观看月球表面视频,了解月球表面的情况和变化。
2.每个小组观察月球的图像,引导学生描绘月球的样子,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3.老师引导学生体验月球引潮现象。
4.反思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学习和活动体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月球的基本情况、起源和发展,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加深了对月球神秘和美丽的认识。
三、教学评价1.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观察月球图像等方式,加深对月球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月球之谜》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
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
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
年龄。
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
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
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
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
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
任何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
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
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