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人教版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36
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原理分析地貌的形成、变化、发展;
崇明岛的形成、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从系统论角度体现事物的变化发展。
教学建议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学习成果;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资料、图片等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在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知识。
2.应用所学知识对崇明岛的未来作大胆的预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让学生树立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二、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演变的影响
三、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学生自学并完成学案————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答疑、重、难点讲解——知识拓展————乡土地理的应用。
学以致用石柱县城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课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主要包括:1.崇明岛概述。
即包括位置、范围、面积、地形地势等地理环境特点。
2.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
即“搜集资料——根据资料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搜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推测崇明岛的未来”。
3.三则材料。
资料1 河口冲积岛,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资料3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4.分析预测。
“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你也这样认为吗?试加以分析。
”【教学目的】
作为“问题研究”,一个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研究的一般方法;第二是在《地表形态的塑造》章节后,会运用地表形态的塑造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知识;第三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打破定势思维,拒绝服从权威,形成开放的思维。
【教学重点】
1.运用地质作用分析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
2.辩证分析人类活动在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中的作用。
3.分析资料,提出假说,并作出合理化解释。
【教学难点】分析资料,提出假说,并作出合理化解释。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资源准备】
搜集与崇明岛形成有关的文献资料,筛选适合中学生运用的。
在“中国知网”上下载十余篇论文,最好选择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杨世伦教授等
2019年1月发表在《上海国土资源》上的《近40年崇明岛周围滩涂湿地的变化及未来趋势展望》。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无
【板书设计】略
【教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108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一、教材分析: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与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基础上,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本文在提出问题之后,分别从崇明岛的概况,冲积岛的形成、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四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已学习了河流堆积地貌的知识的基础上,例如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而本节又介绍了另外一种河口堆积地貌,即河口冲积岛,所以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分析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实例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观察归纳、演练巩固,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化。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与过程。
(2)通过组织学生收集崇明岛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教材资料二和相关视频培养学生敢于联想,善于想想的科学态度(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在研究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思想观念,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中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要有外部条件的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根据崇明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推测崇明岛的形成;(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人教版地理必修I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单位:姓名:邮编:《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问题探究部分内容。
旨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新课标对本章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本条“标准”有两个要求:一是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是学生要能够结合实例,能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而对本探究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树立人地协调观,科学的预测崇明岛未来的发展方向。
【设计理念】1.首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为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全程使用了平板、白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其次,由于本问题研究是在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之后开展的,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研究,为了让学生对该区域未来发展提出更好的规划方案,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建立区域发展的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才能对崇明岛未来的规划更科学。
最后,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出发点,同时,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典型性,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整节课我的设计以崇明岛演变的时间为线索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崇明岛的昨天、崇明岛的今天和崇明岛的明天,我的设计是首先是通过视频资料总结崇明岛今天的特点,由果推因,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即崇明岛的昨天,最后让学生结合对崇明岛的昨天和今天的研究预测崇明岛的未来的样子。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崇明岛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崇明岛的独特魅力。
2.创设生活情境,如引用崇明岛的农产品、旅游景点等,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探讨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4.培养学生地图阅读、数据处理、资料分析等地理学习技能,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崇明岛发展案例的研究,掌握地理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品质。
2.学生完成作业,对崇明岛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章节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成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崇明岛形成过程的视频1.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2.人类活动对崇明岛有什么影响?3.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讲授新课】一、河口冲积岛1.岛屿类型按岛屿的成因可分成大陆岛、珊瑚岛、火山岛和冲积岛四大类。
①大陆岛:是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
世界上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陆岛。
它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
②珊瑚岛: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
珊瑚礁有三种类型:岸礁、堡礁和环礁。
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
③火山岛:火山岛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岛屿。
④冲积岛: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是陆地河流挟带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2.冲积岛的形成过程:形成冲积岛的原因各不相同。
我国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潮流涨落不一所致,是泥沙不断堆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因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泥质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从而形成冲积岛。
冲积岛主要由泥沙形成,因此它的结构比较松散,性质不稳定。
如果周围的水流条件发生改变,岛的面积就会随之变大或缩小,形态也会变化。
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海水倒灌或洪水倾泄,强烈的冲蚀会使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
大多数情况下,在冲积岛屿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日积月累,便形成长条形岛屿;有的冲积岛会冲蚀消失;有的岛屿则会不断成长,最终与陆地形成一体。
知识拓展:资料1 河口冲积岛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
河流在中上游河段流速较快,进入河口后流速减缓。
挟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
崇明岛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51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课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冲积岛模拟实验,总结其形成因素;②结合长江河口冲积岛变迁图,总结崇明岛变迁的重要原因和总体变迁趋势;③用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④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并对崇明岛的未来作出大胆的预测;⑤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把握地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组员之间协作能力,读图能力、问题的分析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用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崇明岛的成因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方法实验模拟、合作讨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哪个地方?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正如视频中讲的那样,崇明岛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树木葱郁,果树飘香,百鸟祥景,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如今令无数人流连忘返,那它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它有何影响?它的未来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崇明岛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习目标①会用地理语言描述崇明岛发育的地理过程和变迁;②能说出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③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④在问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性学习。
教师展示,强调重点内容学生齐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过渡一项研究工作要顺利开展,就要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本节课我们将按以下思路开展对崇明岛的研究。
过渡到下一个学习活动研究思路教师展示并说明学生仔细观察厘清思路便于学生的理解成果汇报:冲积岛-崇明岛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培养观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3.学会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地理模型进行问题研究;
4.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规划方案的优缺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利用信息技术,如GIS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e.定期组织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崇明岛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探究欲望。接着,提出问题:“崇明岛未来将如何发展?我们可以为崇明岛的未来规划做出哪些贡献?”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崇明岛的地理知识,为问题研究打下基础;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4.成果展示: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5.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提高认知。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崇明岛这一具体案例的研究充满好奇。然而,学生在问题研究、数据分析、规划建议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增强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3.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国家发展战略的责任感;
4.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3.结合崇明岛的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德育融入地理教学中。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进入本章节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崇明岛这一特定地域的深入研究和未来发展的探讨,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对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等基本信息掌握有限,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加强对崇明岛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认识。
2.能力层面:学生在分析、预测地理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与分析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保护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实践体验。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崇明岛的未来发展。
2.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崇明岛的发展现状,为学生预测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3.结合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崇明岛未来发展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必修一高中地理《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发表观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
2.观察崇明岛的现状,探究崇明岛的发展瓶颈。
3.分析崇明岛的优势资源,思考未来发展方向。
4.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3.崇明岛的现状和发展瓶颈。
4.崇明岛的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方向。
5.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活动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崇明岛的地图,介绍崇明岛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崇明岛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并填写相关资料表格。
•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资料表格,对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进行讲解。
2. 活动2: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查找崇明岛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相关资料,并制作相关的PPT或海报。
•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制作好的PPT或海报,并进行点评。
3. 活动3:现状和发展瓶颈•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崇明岛的现状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崇明岛发展方向的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崇明岛存在的发展瓶颈,并讨论解决方案。
•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
4. 活动4: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方向•教师引入:通过展示崇明岛的优势资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崇明岛的优势和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讨论可行性。
•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提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点评。
5. 活动5:生态环境保护•教师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措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4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3.教学目的:通过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崇明岛的地理概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知识,以及崇明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b.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c.组织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策略:
a.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和未来发展规划。
b.结合崇明岛的实际案例,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学生绘制一张崇明岛的地理特征简图,标注出崇明岛的主要地貌类型、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状况等关键信息。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操பைடு நூலகம்能力。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崇明岛可持续发展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崇明岛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预期效果。通过此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崇明岛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7)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备课资料一、崇明岛崇明岛,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
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
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相连在一起。
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因此,从前的崇明岛与现在的位置和形状相差甚远。
据考,约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长江口门在今扬州、镇江一带,那时的口门沙岛只是江中的两个小沙洲,称为东沙和西沙,面积亦甚小,约数十平方千米。
岛上先民从附近江苏丹阳、句容等地迁来,以打鱼为生。
到了唐神龙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镇于西沙,大概这是最早“崇明”两字的出现。
在这以后,崇明岛不断顺江下移,下涨上坍,于宋朝已在西沙西北面涨出了姚刘沙,东北面堆积而成了三沙,而原来的东沙和西沙则渐渐被崩塌冲走。
接下来,三沙的命运亦和东沙、西沙一样,逐渐地被冲涨,旧去新来,在其下侧堆积形成了马家浜、平洋沙、长沙等沙洲,其中的长沙即是现在崇明岛的前身。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沙岛依次北靠或被冲坍消失了,然崇明岛发展到今日,正处于其顶峰时期。
崇明岛亦是不稳定的,就连其县城亦是一再迁移。
至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此前崇明县城已经有了五次大搬家。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长沙南岸迅速地淤涨起来。
后经当地百姓建石塘石坝等,制止了淤涨的势头,县城才得以保持并稳定下来。
目前的崇明岛北靠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北支水道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水深甚浅,江底已日益淤死,估计不久的将来,随着北支的淤死,崇明岛将成为启东的一部分,而不再成为岛屿了。
只是到那时候,今日的长兴、横沙两岛要取代崇明岛了。
崇明岛上,地势平坦,景观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岛的人,甚至感觉不到已到了岛上。
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错,并无一般海岛的荒凉感觉。
但是,作为海岛,崇明岛当然有其一些独特的资源与景观。
大致有三样特别之景:一是蟹多。
崇明岛上,尤其在近海边的泥滩上,到处是小蟹,几乎黑压压的布满滩面。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崇明岛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提问:“你们对崇明岛了解多少?崇明岛的未来发展会面临哪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学生分享对崇明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崇明岛的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等。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崇明岛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小组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4.实践操作:本案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崇明岛发展的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念,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章节内容以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理学科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讲授新知的内容,分析崇明岛的未来发展问题。
3.各小组积极搜集资料,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对未来发展策略的建议。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冲积岛的形成;2.知道崇明岛的变迁情况;3.知道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技巧和能力;2.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2.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
2学情分析1、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节课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研究时,先提出问题之后,再分别从冲积岛是怎样形成的、崇明岛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三方面,描述了崇明岛的发展演化。
最后,让学生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2、鉴于本节课的历史时间跨度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有一定难度。
所以,课前布置好预习工作,并可以提供几个有效的获取资料的途径,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所以,研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培养学生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最后对地理事物的发展作出预测,应该说这是问题研究的较高层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预测崇明岛未来的样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35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条件。
2. 通过案例研究,理解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 通过问题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4.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 培养进行地理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崇明岛导入视频)。
师:视频中介绍的是我国的崇明岛,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齐读崇明岛的简介。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它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
全岛面积 12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形似“春蚕”。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崇明岛,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为了落实学习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探究:①搜集资料,分析河口冲积岛的成因;②根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总结崇明岛的形成条件;③搜集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分组,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对照大屏幕明确本组的探究内容:第一组结合资料一分析河口冲积岛的成因;第二组结合资料二总结崇明岛的形成条件;第三组结合资料三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各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归纳本组的讨论结果并作为代表发言,讨论开始。
分组探究一:河口冲积岛的成因过渡:好,时间到。
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想必各小组都已经有了结论。
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那么像崇明岛这种类型的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下面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问题探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性学习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3、把前面学习的有关河流地貌发育的原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知道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2、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并对崇明岛的未来做出大胆的预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中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要有外部条件的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崇明岛的成因分析。
2、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教学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到的与崇明岛发展演化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这一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特别是河流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进一步更具体的探讨河流堆积地貌中的一种——河口冲积岛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师精讲)师:上节课已经布置了同学们回去预习和搜集相关的资料,也去了做了些准备工作,相信同学们大家都有认真去完成。
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让我们看哪一小组做得最为出色。
(学生展示资料约用16分钟)(师打开多媒体,并总结)从大家展示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地理特点,冲积岛是大陆岛的一个特殊类型,只因成因不同而单独作为一类。
冲积岛由于组成物质主要为泥沙,故也称沙岛。
冲积岛主要分布于河口地区。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属第四纪以来的冲积地层;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
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
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阴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26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学生设计意图的推荐步骤来探究问题,可以说是完成性很好,但是创意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再来完善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教案
区县学校:顺义二中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部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本节课主要强调研究的是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时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外力中增加了人为作用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影响日趋明显。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发展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应用层面理解和分析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已有了深入地了解,为研究本问题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问题研究的方式锻炼学生对于实例的分析能力。
为了探讨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本章在分析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之后,又以崇明岛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河流和人为双重作用下,地表形
态的发展演化。
教材结合三个知识拓展资料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崇明岛未来情况的预测。
但学生对资料2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资料3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地貌的改造利用规模和深度逐步增加,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会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树立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
地理思维过程的形成,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分组:临近的6位同学分为一组,全班共8组
2.布置任务:阅读教材的131-132页,收集崇明岛的相关资料(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形成原因等)、分发教师所准备的资料。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1000年前崇明岛位置示意图、现在崇明岛位置图。
【教师设疑】
崇明岛是怎样形成的,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结合资料1、2、3分组讨论
【发表观点】
崇明岛的形成: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
(可以利用模拟试验来说明冲积岛的形成:在一个狭长的水槽中,用沙土堆出山脉、河谷、平原、大海等地表形态,让一定量的水从山上流下来,观察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积情况,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直到有冲积岛形成。
)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点强调)。
怎样的变化:崇明岛变大、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洋迁移
变化原因:河流流量、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因素是造成崇明岛变迁的原因。
【引导探究】
河口冲积岛是在那几种外力因素下形成的?内力是否也起作用。
【小结】
外力因素:河流侵蚀作用、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外力占主导地位。
【教师设疑】
了解了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请同学推测崇明岛的未来会怎么样,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展示】
1、崇明岛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
(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地转偏向力)
2、崇明岛只是变大,但并没有连在一起.(注:人类活动影响使河流含沙量降低)
3、崇明岛消失(注:这种观点只要学生能够合理解释也可以成立)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