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药疹26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合集下载

24例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24例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24例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药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介绍,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重症药疹患者的病程缩短、痊愈率提高。

方法:对药疹患者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予以适量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

实施心理护理、预防交叉感染、皮肤及创面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鼻腔护理、眼部护理、会阴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对24例重症药疹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措施后,最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对于重症药疹患者,尽早治疗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病程缩短,治愈率提高,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重症药疹;护理;措施药疹,即药物性皮炎,是指通过外用、口服、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发的皮肤黏膜炎症的连锁反应。

经常累及肾、肝脏、口、鼻、眼、皮肤等器官,尤其是重症药疹可导致死亡。

药疹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

致敏药物类型主要有巴比妥类、磺胺类、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等。

本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24例重症药疹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正确治疗和悉心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重症药疹患者中有14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为6-64岁。

24例患者按照药疹类型分类,其中6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2例大疱表皮松懈型药疹,6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患者在用药后2h-25d就诊。

就诊时患者都伴有程度不同的发热高温症状,出现脱屑、表皮松懈糜烂、红肿、大疱等现象,其中肝脏、口腔、眼、耳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1.2治疗方法对24例患者实施停用可疑药物和予以糖皮质激素(每天10-15mg地塞米松或80-120m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

之后逐渐减少用量直至停止使用,同时增加全身营养支持和增加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维持电解质、水和酸碱平衡。

2护理2.1心理护理重症药疹尤其是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起病急,而且病情凶险,由于皮损严重使得患者自行活动困难,吞咽和言语困难,视力下降,患者常因恐惧、紧张、焦虑不安而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重症药疹21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21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2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1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为最凶险的类型,本组病例中死亡1例,其余均顺利出院。

结论:对易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临床使用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临床特点;疗效【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79-01药疹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导致患者皮肤、黏膜的过敏反应,其中重症药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黏膜损害或者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重症药疹传统意义上包括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红皮症型药疹ED),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

近年来出现一些新型重症药疹,例如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

由于其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属于严重不良反应,临床需加强药学监护,严加防范[1]。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1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8个月~74岁,平均年龄为(31.97±22.88)岁。

发病到正规治疗时间0.5天~2周。

21例病例中大疱性表皮松解型10例,剥脱性皮炎样型8例,重症多型红斑样型3例。

1.2致敏药物 16例致敏药物明确,其中首次用药后致敏的患者11例,其余5例为重复用药过敏。

致敏药物中抗生素6例,占28.57%;解热镇痛类5例,占23.80%;中成药2例,占9.52%;别嘌呤醇1例,占4.76%;苯妥英钠1例,占4.76%;磺胺类1例,占4.76%;因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和解热镇痛类药物以及多种中成药而无法确定致敏药物成分者5例,占23.80%。

小儿重症药疹24例护理体会

小儿重症药疹24例护理体会

小儿重症药疹24例护理体会【关键词】重症;小儿;药疹;护理重症药疹是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常见的重症药疹包括剥脱性皮炎型、多形红斑型和大疱表皮松解型。

药疹是药物经口服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性反应。

重症药疹除皮损广泛外常伴有内脏器官的损害。

重症药疹在儿童中虽然少见,但病情重,易出现并发症。

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诊治重症药疹2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24例均是本院住院病例,经临床确诊。

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发病前有确切的用药史、发病与用药的时间关系、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按《临床皮肤病学》[1]的标准确定。

其中男16例,女8例。

平均(6.59±4.84)岁(1~14岁),其中<3岁7例(29.2%),3~10岁15例(62.5%),>10岁2例(8.3%);有癫痫病病史1例,其余无重大病史。

其中剥脱性皮炎型11例,多形红斑型9例,大疱表皮松解型4例。

经住院治疗及护理,均全愈出院。

2 护理2.1 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翻身,每2~3 h更换体位1次,避免局部受压,促使创面干操,防止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高热患儿有禁忌使用解热镇痛剂者可在局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物理降温,准确记录24 h出入液量。

对癫痫患儿要做好抽搐发作时的护理,并加强观察,控制癫痛发作可减少其表皮附落。

并做好肝、肾、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低血容性休克、血糖过高等并发症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入院时病情一般均较严重,患儿及家长表现出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生命受到威胁或留下残疾,个别剥脱性皮炎患儿因病程长易复发而失去生活信心,故需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可取得协作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负反应。

加强心理疏导,给予安慰、解释,鼓励患儿及家长树立信心,使患儿及家长能够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皮肤护理做好创面护理可促进皮肤恢复。

小议重症药疹的护理

小议重症药疹的护理

小议重症药疹的护理重症药疹是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反应,其复杂多变,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护理要点为加强生命体征观察,重视消毒隔离、皮肤及黏膜的护理,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做好心理护理,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

标签:重症药疹;护理药疹也称为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所致的粘膜、皮肤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以累及人体其它各器官系统。

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除最常见的口服外,还包括灌注、外用、注射等方式。

重症药疹的病人病情较重,且复杂多变,常常伴随明显的全身症状及严重广泛的皮疹,可出现高热,并常伴有口、外阴粘膜、眼、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损害,甚至还可累及肝、肾、心等重要脏器,部分患者因继发感染,出现败血症而死亡。

为降低病死率,尽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护理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1一般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皮损面积广泛,且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造成创面,甚至全身感染。

所以,应将病人均安置在单人病房,并每晚行紫外线消毒,病房温度保持在20℃左右,每天通风换气。

应保证血压计、听诊器及体温表专人专用,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拖地,应限制探视人员数量、时间,以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每天监测生命体征3~5次。

高热时采用冰帽、乙醇擦浴、温水擦浴等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并降低室内温度。

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护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后抑制了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可诱发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感染、精神分裂症、应激性胃溃疡及出血甚至穿孔等。

应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建议分时段均衡给药,同时密切观察使用激素后的效果及相关副作用;密切观察皮肤弹性、大便颜色、体温、精神状态及血、尿检查结果等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严格消毒隔离患者因皮损面积广泛,使用大量激素治疗,容易导致感染。

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并限制探视;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每日房间通风,每日行紫外线消毒;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隔离衣及,若需接触创面则应戴无菌手套,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4.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14.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他方式进人体内而引发的皮肤或黏膜发疹。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ullous epidermal necrolysis,BENL)、重症多形红斑型(erythema muhiforme major,EMm)及剥脱性皮炎型(exfoliative dermatitis,ED)3种类型,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

一、临床表现及主要致敏药物(一)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临床表现】常具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典型表现。

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较重者可累及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

重者常有大疱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致敏药物】常见的为磺胺类、青霉素类、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抗惊厥药及别嘌呤醇等。

(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特点为: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天累及全身。

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迅即出现松弛性大疱,Nikolsky征阳性,重者几乎全身表皮似腐肉外观,擦之即破。

③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粘膜常受累(90%)。

④均伴发热,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脏器常有不同程度损害。

⑤如无并发症,病程4周左右。

⑥预后较差,如未及时抢救,多于10~14天左右死亡。

【致敏药物】常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苯巴比妥、解热镇痛药等。

(三)剥脱性皮炎/红皮病【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部分浸润明显肿胀、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增大、肝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异常等系统表现。

其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甚至有超过3~4个月的。

②病程长,至少在1个月以上,有因并发症超过21个月的。

护理查房-重症多型红斑药疹

护理查房-重症多型红斑药疹
3、注意药疹前驱症状,如发热、瘙痒、轻度红斑等不适症状,及早发现 及时停药
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抗血清等,在使用前应严格遵照操作 规范进行划痕或皮内实验
药物治疗
停用或更换可疑药品,多饮水或静脉输液以促使体 内药物排泄 1、大量皮质类固醇静脉滴注 (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 疗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2、防止继发感染 3、注意补液及维持电解质平衡 4、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纤维) 5、加强护理(眼部及口腔)
预后
①药疹类型: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预后较差 ②皮肤黏膜糜烂面积:皮肤黏膜糜烂面积>90%者预后较差 ③年龄因素:年老者预后较年轻患者差 ④基础疾病:发病前已有肝肾损害者,有糖尿病者预后较差,严重者 可累及生命,导致死亡
谢谢聆听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护理查房
是药疹的一种临床表现,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注 射使用栓剂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 反应。严重可危及生命,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 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 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
表现
发病急、病情险恶,损害呈多形性,有红斑、 丘疹、水疱、大疱及有特征性的虹膜样红斑 大疱发生在红斑基底上,疱破后出现大片溃 烂面,疼痛剧烈,黏膜受损重(口腔、眼部、 外阴)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沉加快、 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 异常、水电解质失衡等
组织病理:角朊细胞坏 死炎症轻微
பைடு நூலகம்
诊断实验:体内实验和 体外实验
预防与治疗
1、对药物的应用要严加控制,减少用药品种,杜绝滥用 药。 2、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避免使用该药物,包括化学结构相似 的药品,对个人或者家庭成员中有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特别注意。

重症药疹感染防护护理课件

重症药疹感染防护护理课件

01
02
03
04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感染。
避免刺激
避免使用化妆品、肥皂等刺激 性物品,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穿着舒适
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 穿着紧身衣物,以免刺激皮肤

饮食调理
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 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
物,以促进皮肤修复。
康复期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药物,如抗 过敏药、抗炎药等,以 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CHAPTER 02
重症药疹感染的预防
严格控制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药物
抗生素和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滥用会导致耐药 性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和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
了解药物过敏史
在用药前应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以便医生 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了解常见过敏物质
了解常见的过敏物质,如 某些食物、花粉等,尽量 避免接触。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 清洁和消毒家居用品,减 少病菌滋生。
CHAPTER 03
重症药疹感染的护理
皮肤护理
皮肤清洁与保湿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 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 清洁剂。同时,涂抹适合敏感皮 肤的保湿霜,以保持皮肤湿润。
通过调整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提高自 我调节能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重症药疹感染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 反应,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 病情恶化。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
进一步研究重症药疹的发病机制和病 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加强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评 估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提高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生对重症药疹的识别和诊 断能力,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关注重症药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 响,制定相应的康复措施,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重症药疹的诊断标准包括全身 症状、皮损严重程度、伴发系 统症状等多个方面。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9例患者被确诊为重症药疹, 并根据不同的分型进行了分类 。
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0 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6例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型药疹3 例。
03
重症药疹临床特点分析
药疹类型及分布特点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19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 、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为临床 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对重症药疹的研究,可以更 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 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02
病例来源和方法
病例来源
19例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和重症 医学科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 治的患者。
诱发因素
有15例患者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药疹,另外4例患者是在停药后出现药疹。
药疹的治疗及转归情况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有17例患者同时接受 抗组胺药物、抗生素等辅助治疗。
转归情况
经过积极治疗,19例患者的药疹均在2周内基本消退,其中 16例患者在1周内消退,另外3例患者在2周内消退。在消退 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度的色素沉着,但无其他明显后遗症 。

重症药疹的护理

重症药疹的护理

重症药疹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方法:对22例重症药疹病人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本组22病人全部治愈。

结论:成功实施整体护理、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正确分析疾病知识、全理的皮肤黏膜损害的治疗及护理,是治疗重症药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也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药疹;护理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

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三种[1]。

其病情重,变化多,全身症状及皮疹严重,高热,并常伴有口、眼、外阴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损害,甚至累及心、肝、肾,可因继发感染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现就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药疹病人22例,男12例,女10例。

年龄2~74岁,平均住院18天。

通过治疗、护理、宣教,全部痊愈,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2.1 严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将病人安置在单人病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60分钟。

每日为病人更换无菌单2次,选择柔软、干燥、清洁、无刺激性、高压消毒的棉制衣物、床单、被褥等。

及时更换渗湿的床单和衣物。

注意湿式清扫,使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和擦拭物品。

保证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诊疗器械专人专用,并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减少医院感染机率。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次数。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前应穿隔衣帽、戴口罩、更换拖鞋,用2%的过氧乙酸消毒双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脱落的痂皮、皮屑应及时清理,每2~4小时翻身1次,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以防加重皮肤损伤,并在易受压部位垫橡皮圈或气圈,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继发压疮、皮肤溃疡。

保持室温在22~24℃,采用暴露疗法时室温在28~30℃,湿度在50%~60%[2]。

药物疹——重症药疹及治疗3

药物疹——重症药疹及治疗3
用药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 物或结构相似药物;在病例首页记录过敏药物,并 嘱患者牢记。
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发热、瘙痒、轻度红斑,以 便及时停药并密切观察;
小结
重症药疹的类型: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疹的治疗原则:
淋巴结肿大、血液学异常及内脏的损害(肝损害常 见); 皮损:早期麻疹样、多形红斑型、紫癜型皮损,后 期可演变为红皮病样皮损; 本型死亡率10%左右,暴发性肝坏死和肝衰竭是主要 的死亡原因。
重型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药疹的诊断
重要保障。
TEN 7月5日
7月5日
7月10日
7月18日
7月19日出院
8 月 4 日 复 诊
治疗
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隔离房间 ◆每日更换无菌床单 ◆加强皮肤、黏膜护理 ◆外用药物遵循外用药的选用原

预防
对药物应该严加控制,杜绝滥用,尽量减少用药品 种,采取安全给药途径;
尼氏征阳性; 常累及口、眼、外阴等处
粘膜。
(二)剥脱性皮炎型或红皮病型

是重型药疹之一,首次 用药其潜伏期长达20天 以上;
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 屑,粘膜亦受累,手足 部呈手套或袜套状脱屑; 常有粘膜及内脏损害
多伴有全身症状
(三)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即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诊断依据
⒈ 用药史; ⒉ 一定的潜伏期; ⒊ 皮损常泛发全身,对称分布(固定性除外) 4.往往瘙痒明显; 5.停药后好转——这一点非常重要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重症药疹的诊断治疗及病例展示
3
病例 1
一般资料 李霖声,男,4岁,河南人。
主诉
面颈部红斑3天,扩展全身伴痛痒1天
2010-06-17
4
临床图片
5
6
病 史 01
现病史 既往史
3日前口周突发红斑,伴轻度瘙痒;此 后皮迅速扩展至面部、颈部。近1日皮 损更扩展至躯干、上肢,伴痛痒。
起病以来,无发热、患者精神、食欲可、睡 眠稍差,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36
AGEP常见致敏药物
• 青霉素类抗生素 • 头孢类抗生素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其它抗生素:林可类、喹诺酮类 • 其它:解热镇痛药、感冒药、中药等
磺胺类药物很少引起AGEP。
37
AGEP的发病机制
• 目前机制不明,可能主要与细胞介导的免 疫反应有关。
• 近年研究认为:AGEP患者的角质形成细 胞和药物特异性淋巴细胞通过分泌IL-8和 GM-CSF,使中性粒细胞聚集到表皮内,从 而引发脓疱性皮损。
42
病例3
• 王XX,5岁女童。 • 鼻周脓疱5天,泛发全身伴发热1天。曾用抗菌药,
具体不详。 • 以往患“变应性鼻炎”半年,对芒果过敏。 • 查体:T37.7 度,咽充血,扁桃体2度肿大。面颈
躯干、四肢屈侧大片水肿性红斑,表面密集的浅 表小脓炮,以口周、耳后,腋下,脐周,腹股沟 显著,无水疱,尼氏征阴性。
27
治疗
1. 轻型药疹的治疗:常规抗过敏治疗 1. 抗组胺药 2. 维生素C、钙剂 3. 小到中等剂量皮质激素 4. 局部治疗:遵照通用的皮炎外用药原则。
2. 重型药疹的治疗: 1.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2. 防治继发感染 3. 加强支持疗法 4. 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治疗
28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重症药疹23例临床回顾性分析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2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23例的诊疗情况。

结果经28~62d治疗,其中2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5.65%。

结论抢救重症药疹时,除停用一切致敏药物外,早期足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控制病情及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同时要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防止继发感染,加强皮肤黏膜损害的治疗和护理等。

标签:重症药疹;分析;治疗药疹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病,而重症药疹则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三种类型[1],其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病情进展迅速,且常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极易出现并发症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2]。

因此,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重症药疹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1998~2012年我科收治的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重症药疹的体会,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2012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药疹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37.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用药史,致药疹的药物为解热镇痛药7例,占30.43%,其中扑热息痛3例、去痛片3例、安痛定1例;头孢菌素类6例,占26.09%;别嘌呤醇4例,占17.39%;镇静抗痫类4例占17.39%,其中卡马西平2例、苯妥英钠2例;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2例,占8.96%。

初次用药发疹者14例(占60.87%)、再次用药发疹者9例(占39.17%)。

1.2临床表现①潜伏期:潜伏期为2~30d,其中初次发疹患者潜伏期为4~30d内、再次用药发疹患者潜伏期为2~3d。

②症状及体征: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3例(占56.52%)、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7例(占30.44%)、剥脱性皮炎型药疹3例(占13.04%),患者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有19例皮损波及全身且有不同程度的黏膜损害,其中19例有发热,体温在37.6~41℃;2例出现休克;4例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实用】-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护理常规

【实用】-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护理常规

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护理常规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多形红斑,伴有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如畏寒、高热脓毒症等,并有眼、口、生殖器粘膜损害。

【护理评估】1.健康史1.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是否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更年期、月经期、孕期等。

1.2既往用药史既往何种药物过敏,本次患病用过哪些药物。

1.2家族史家族中尤其是父母有无药物过敏史。

2.症状和体征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多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及巴比妥类等引起。

表现与多型红斑相似,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展、躯干。

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小、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中心呈紫红色,常出现水疱。

3.心理社会反应3.1本病是因用药引起vzai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对选用任何药物都会产生恐惧心理。

重症药疹可出现高热、肝肾功能衰竭、内脏出血等,可引起病人烦躁不安,焦虑等心理反应,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此的认知程度。

3.2患者家属对患者关心程度和支持力度。

【护理问题】1. 体温过高本病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受损所致2. 皮肤完整性受损本病引起局部皮肤及粘膜破口,糜烂3. 疼痛本病导致局部皮肤、粘膜破溃、糜烂所致4.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本病导致口腔粘膜破溃,进食差所致5. 感染的危险本病的皮损破溃及大剂量使用激素所致6. 知识缺乏缺乏对本疾病知识的了解。

7. 焦虑与患者病情危重和担心疾病预后或者疾病有复发的可能有关。

【护理措施】1. 监测患者感染征象,针对高热患者,遵医嘱行物理降温避免使用药物降温,半小时后观察体温并记录。

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

协助患者多饮水,做好空腔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2. 评估皮损程度,红斑、水疱变化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皮损。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穿着棉质衣服。

重视患者粘膜护理,保持皮肤完整、干燥,水疱给予抽取。

3. 评估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规律、加重及减轻因素,换药是动作轻柔,勿撕扯皮损造成患者疼痛加剧,保持病房安静,通过心理安慰和转移疗法减轻患者疼痛。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19例临床分析
影响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史、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治疗的时间和方式 等都可能影响预后。
05
讨论与结论
讨论
病因分析
临床表现与分型:重症药疹患者常出现高热、皮 疹、皮肤黏膜糜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其中以 剥脱性皮炎和重症多形红斑最为常见。部分患者 还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及电解质紊乱。
药物种类与药疹发生的关系:对19例重症药疹患 者进行病因分析,发现涉及多种药物,包括抗感 染药物、心血管药物、镇痛药等。其中,抗感染 药物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有效 药物,早期使用可以减轻过敏反应 和炎症。
补液和营养支持
患者需要大量的补液以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以增 强机体免疫力。
抗组胺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抗组胺药物 和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
重症药疹的预后与影响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后
多数重症药疹患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永久 性后遗症,如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
VS
研究方法
收集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 信息(如年龄、性别、民族等)、用药史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后 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对部 分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深 入探讨重症药疹的病理生理机制。
02
重症药疹概述
重症药疹的定义与分类
重症药疹是指由药物引起的严重皮肤粘膜炎症反应,包括重 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 药疹等。
重症药疹的分类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进行划 分,不同类型的药疹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重症药疹的病因与机制

药疹护理查房

药疹护理查房
护理诊断 1、皮肤瘙痒:与皮肤炎症有关
保持皮肤清洁枯燥,修剪指甲,防止抓挠皮肤 ,穿宽松
柔软棉质衣物,遵医嘱给予止痒等对症治疗。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全身红斑大疱糜烂有关 注意保护创面,静脉穿刺时防止将止血带直接
扎在皮肤 上,监测生命体征时注意动作轻柔,尽量避开
水疱部 位,防止加重皮肤剥脱。药疹的护理要做到每日
(7)荨麻疹和血管水肿型:较常见,突然发病,自觉 剧痒,可伴刺痛或触痛。随即全身出现大小、形 态不一的红色风团,有的患者还出现口唇、眼睑 及包皮红肿;重者喉头与声带水肿。可伴有发热 、恶心、呕吐、腹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少数患者 亦可为血清病样综合征、过敏性休克时的一个病 症。
荨 麻 疹 型 药 疹
(8)血清病型:多发生在用药后1~2周内,常有荨麻疹、发热、 关节酸痛和淋巴结肿大。
机体抵抗力,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白蛋白液。 • 协助患者勤翻身。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每天测
体温3次,如发热那么增至4-6次
5、知识缺乏:与对用药过敏、治疗方案、 疾病过程、出院后的本卷须知不了解有关
• 责任护士要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及一般用 药知识。
• 根据病情做好心理抚慰,耐心疏导病人, 去除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并向病人解 释大多数药疹是可以治愈的。
• 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及床单,增加病人舒适感。 抚慰病人并告知外形的改变是由药物及皮损引起 的是暂时的,病愈后体形可恢复正常。
• 对有感染的皮损,加强皮肤护理和换药,消除异 味.
8、潜在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过敏性 休克、心衰、肝肾功能障碍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有 无感染的征象,观察出入量、双下 肢水肿情况,观察有无胸闷气促等 病症,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消毒隔离 . 本病 因药物 反应 致使患 者全 身皮肤 广泛 水
26 用药护理 .
向患者讲解使用 甲强龙 的一 般知识 , 明该 说
药有抗炎 、 免疫抑制 、 抗毒等作用 , 长期 使用 可出现不 良反应 , 如并发感染 、 消化道 溃疡 、 高血 压 、 奋等 症状 。由于激 素 兴 能抑制蛋 白质合成 , 加速分解 , 故嘱患者 多进食 高蛋 白、 高钾 、
病情基 本控制后逐渐减量直至症状 消失 , 皮疹 全部 消退 , 项 各
检查正 常 , 糖皮质激 素减 至 4 / 0mgd以下 作为 临床痊 愈 , 医 在 生 指导 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
2 2 对 症 护 理 .
例( 抗菌药 6例 、 解热 镇痛药 1 、 例 抗癫痫药 1 、 例 中药 3例 、 其 他 药物 1例 ) 红皮病型 1 ( 菌药 2例 、 痛风药 2例 、 ; 0例 抗 抗 解
Al 4 / 、 S 0 / 、D 1 / , L 11U L A T12U L L H 5 3U L 2例 。 竭型 除有 T 肾衰 大疱性 表皮松解型皮疹外伴少尿 、 无尿 。
2 护 理
1 1 临床资料 .
本组 重症药疹患者 2 6例 , 1 , 1 ; 男 6例 女 0例
年龄 6~8 , 均 4 . 5岁 平 0 1岁 。6—2 0岁 5例 ( 9 2 % ) 2 1 . 3 ;0— 6 0岁 1 ( 3 8 % ) 6 4例 5 .5 ;0~8 5岁 7例 ( 6 9 % ) 2 . 2 。有 明确致
2 1 一般护理 .
一旦 确定 诊断 , 即停用 致 敏药 物 , 时做 立 及
次, 告知患者平 时 勿用 指 甲抓 挠、 洗 , 止破 损 引 发感 染 。 烫 防
小不等 的松 弛性 水疱及表皮松解 , 以用 手指 推动 , 可 稍用 力表 皮 即可擦掉 , 呈烫伤样外观 , 口腔 、 阴黏膜多处糜 烂 ;2例重 外 1 症多形红斑 型患者表 现为 眼 、 外 阴黏膜 发生 水疱 糜烂 、 口、 剧
用复方硼酸 液漱 口。 口腔 糜烂 者 பைடு நூலகம்先 食 用 牛奶 、 汤 、 花 米 蛋
律失常等表现 , 有无恶心呕吐 、 痛腹泻 、 腹 便血 、 血糖改 变等 内 脏器官受累症 状。糖皮 质激 素在 维持和减量 时往往会 出现皮
疹复发及反复 , 因此要严密观察皮损 消退情况 和体温变 化 , 做
3 小 结
近年来 , 随着临床 药物 的不 断发 展 和滥用 抗 菌药物 的现 象较为普遍 , 药疹 的发生率呈上升趋 势 , 药疹 的皮疹类 型和致 敏药物种类也发生 了变化 。综 上所述 , 引起 药疹 的药 物种类
tr rn—gmm J . n a cr 2 0 , 1 : 3 7— e eo f a a[ ] ItJ C ne , 0 6 19 17
1 2. 38
杨葳 , 铭宝. I 徐 CK细胞 治疗 恶性 肿瘤研 究进 展 [ ] 中 J. 国实用 医药 ,09,( 9 :1 2 9 20 4 2 ) 2 7— 1 .
好相应处理 。
汤 、 豆腐等 流质 , 嫩 早晚使 用 5 苏打水进 行 口腔护理 。护理 %
时观察是否有 白色念珠 菌感 染和 白色假膜 以及 溃疡 的形 成 , 防止 细菌 和真菌感染 。 2 23 会 阴部 护理 .. 2 24 眼部 护理 .. 2 2 5 高热护理 .. 注 意清洗 , 天换洗 内裤 , 次便 后均 每 每 双眼睑水肿 , 分泌物较 多 , 给予 0 9 . %氯化 采用 物理 降温 , 避免 酒精 擦浴 , 否则 会 导 需用清水 清洗 , 保持局部干净 , 时清 除分泌物 。 及 钠 注射液湿敷 , 清除分泌物后涂金霉素眼膏 3次/ 。 d 致血管扩张使水疱渗液增多 , 不但 不利于疱疹 愈合 , 还会使 病 情加重 。必要 时给予药物 降温 , 并饮水 10 0ml 0 以上。
B o W , e y AR, s e g rZ, ta . s c oo ia i— r wn K L v Ro b r e e P y h lgc ld s 1 t s n a c rs r ia : olw —u 0 y a sa tr d a — r sa d c n e u vv l a f l e o p 1 e r f ig e

K r a k r M , l e h u r G, r s , ta . yo i e— o n c e Mo d n a e He b tM e 1 C tk n i d c d k l rc l g i s a t lg u L d r c y oo i n u e i e el a an t u oo o s C L: ie tc tt xc l s e e t a d i d c in o mmu e a c s oy moe u e y i — f cs n n u t fi o n c e s r lc l s b n
重症药疹是 皮肤 科危 重病 症之 一 , 有症 状重 、 发症 多 、 并 发展 凶险 、 病死率高 等特点 。2 0 0 5年 1月 一2 1 年 1 01 0月 , 我 院共收治 2 6例重症药疹患者 , 通过早期 大剂量 使用糖 皮质激 素加综合支持治疗及 良好 护理 , 效果满 意。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68
其 中 1 例 大面积糜烂 、 液 、 染患 者采 用暴 露疗 法保 持创 7 渗 感
齐鲁 护理杂 志 2 1 第 1 第 1期 0 2年 8卷
面干燥 , 其余 9 例均涂药包扎 … 。
2 2 2 口腔黏膜护理 . . 黏膜损害轻 者嘱其进 流质饮食 , 励 鼓 多饮水 , 并用 0 9 . %氯化钠 注射液 清洗 口腔 1次/ , 日多次 d每
( ) 18 8 :0 8—19 . 05
ns [ ] Pyh sm t d 20 ,5 4 :3 6 3 oi J . scoo ai Me ,0 3 6 ( )6 6— 4 . s c
An r k w k d y o s i MA , l y P y h lg c l h a t n c n e F o d A. s c oo i a e l i a c r h
烈疼痛 , 常伴发 热 、 关节 痛 、 痛 等 ; 腹 1例 D S患者 有发 热 、 H 皮
疹 及 内脏器官损害 , 特别是肝炎 的三 联症状 。②全 身症状 : 各 型药疹患者均有 发热 , 体温 在 3 8~4 0℃ , 9例关 节痛 , 伴 5例 支气管炎 , 2例伴肺 部感 染 , 1例肝 功能 天冬 氨酸 转氨 酶 升高
强龙 8 0 g d治疗 , 0~10 m / 病情控 制后逐 渐减量直至停药 。同时给 予皮肤 、3 黏膜 、 阴及 眼部 等一般 护理 , 1腔 ' 会 并给 予健康指 导 。 结果 : 大量糖皮质激 素治疗 1 0d后病 情基 本控制 、 皮疹 全部 消退 , 素用量 减至 4 / , 激 0mgd 并逐 渐减 量直至停 药 ,6例 均痊 愈 出 2 院。结论 : 早期 大剂量使 用糖 皮质激素治疗重症 药疹 的临床 疗效显著 , 对重 型药疹 患者实施 皮损护理、 药及 支持 疗 法等护理 干 换
预措施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有助于 患者早期康复 。
【 关键词 】 重症 药疹 ; 临床分析 ; 护理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7 R 7.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D :0 36 /.sn 10 7 5 .0 20 .3 OI1 . 99 ji . 0 6— 2 6 2 1 . 10 8 s 文章 编号 :0 6— 2 6 2 1 O —0 6 O 10 7 5 ( 02) 1 0 8一 3
热 镇痛药 3例 、 抗癫痫药 1例 、 中药 1例 、 其他 药物 1 ) 中毒 例 ; 性 表皮坏死松解型 3例 ( 热镇 痛药 2例 、 解 其他药物 1例 ) 药 ;
2 2 1 皮 肤护理 ..
重 型药疹 患者 皮肤 大 面积糜 烂 、 液 、 渗 感
染, 加之大剂量糖皮 质激 素 的使用 , 易导 致全 身感 染 , 防 极 预 是治疗 的关 键。故保 持床单位干燥 、 整洁 , 随时清理 脱落 的痂
敏药物者 2 ( 3例 抗菌药 8例 、 卡马西平 2例 、 苯妥英钠 1例 、 别
嘌呤醇 2例 、 解热镇 痛药 6例 、 中药 4例 ) 其 他药 物 3例 。皮 ,
疹 类型 : 症 多形 红斑 型 ( 称 史 蒂文 斯一 翰 逊 综合 征 )2 重 又 约 1
好 交接班并记录 。予 以甲强龙 8 0—10m / , 般 1 0 g d 一 0d左 右
面、 躯干 、 四肢全身成片深红 、 暗红色及 略带铁 灰色斑 , 上大 斑
给予定 时翻身 , 定时更换 消毒 床褥和 衣服 , 避免发 生压疮 。护 理操作 时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规范 , 动作轻柔 , 防摩擦 表皮 。 严 静脉输液 时 , 止血带不宜过 紧 , 我们采 用在糜烂 面处先 垫多 层 纱布再扎止 血带 的方 法 , 免 了人 为 的损伤 。每周 剪 指 甲 2 避
皮、 皮屑 , 更换 清洁柔 软的棉质衣裤 , 病情 严重需 绝对 卧床者 ,
物 超敏综合征 ( HS 1例 ( D ) 抗癫 痫药 1例 ) 。临床 表现 : 局 ①
部症状 :0例剥脱性皮 炎或红 皮病 型患者 表现 为全 身皮 肤鲜 1
红肿胀 , 伴渗液 、 结痂 , 片 叶状鳞 屑剥 脱 , 液有 臭 味 , 大 渗 黏膜 充血 、 水肿 、 糜烂 等 ; 3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 型患者表现 为头
43.
[ ] D a A Mao J . rm ciclcr ocmotcr: 8 enR K, jr E Fo ri a t o f ae ta e r tess i n a eo u or J . l us2 0 ,7 h ut n gvl fh m u [ ] JCi N r,0 8 1 ai u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