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和课文分析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遭毁灭的命运,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悲愤和耻辱,唤起读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课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他们进行课文教学是合适的。
但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景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感受课文的情感;2.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并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疾首。
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有限,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情景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1. 导入新课;2. 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4. 情感体验;5. 小结与拓展。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圆明园的印象,引出课题。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4.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验课文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痛心疾首。
5.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语文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屈辱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课文 language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文主要采用叙事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全面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壮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文献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教训。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6.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地呈现课文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课⽂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课⽂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径的⽆⽐仇恨。
这篇精读课⽂描述了圆明园昔⽇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化的⽆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径的⽆⽐仇恨,激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语⾔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
写作时,⾸尾呼应,题⽬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与仇恨。
第⼀⾃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世界⽂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章的结尾提到的“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四⾃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个⾃然段⽤精练、准确的语⾔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扬⼀抑,⼀美⼀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读⽂,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的景观是本⽂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章的题⽬为《圆明园的毁灭》,⽽⼤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的辉煌,要让学⽣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的辉煌壮观,让学⽣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化的感情。
教学建议 1.本⽂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简洁,内涵丰富。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扎扎实实地理解语⾔⽂字,并展开想象,使学⽣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字、图⽚、⾳像资料,使学⽣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师还可紧扣语⾔⽂字适当补充⼀些内容帮助学⽣理解课⽂。
2.“分清⽂章的主次”是前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在本组教材教学中应得到进⼀步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惨遭毁灭的命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育学生勿忘国耻,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多,对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可能还需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过程,认识圆明园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过程。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丽和辉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毁灭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感悟。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假设,体验圆明园毁灭的痛苦,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文本分析、情感体验方面还需引导。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体会作者的惋惜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情感教育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阐述课文主题。
4.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论对圆明园毁灭的认识。
6.语言训练: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丰富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毁灭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体会祖国文化的瑰宝,激发爱国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毁灭原因。
2.难点: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圆明园辉煌景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展示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圆明园的辉煌景象,感受祖国的瑰宝,激发爱国情感。
6.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明园的毁灭辉煌 - 建筑、艺术、文物毁灭 - 原因、过程、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6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6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__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
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
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遭遇,揭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深深眷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及其毁灭的悲剧。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和侵略者有强烈的反感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的课件。
2.资料卡片:准备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卡片。
3.分组标识:准备小组讨论时的标识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侵略者破坏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有限,对侵略者破坏祖国文化遗产的行为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认识侵略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破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认识侵略者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破坏。
2.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体会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明园的历史。
2.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圆明园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的历史,互相交流感受。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的辉煌景象,感受侵略者破坏祖国文化遗产的罪行,激发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明园的毁灭辉煌过去——> 遭受毁灭性打击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圆明园历史地位和遭受的毁灭性打击的了解程度。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
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个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2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悲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有限,对文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国家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相关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引入新课。
2.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
3.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启发式教学(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5.写作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明园的毁灭历史: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被侵略者摧毁的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选取了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感受侵略者对我国文化艺术的践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价值观的感悟需要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历史的沉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辉煌成就,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辉煌成就,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历时150多年,最终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园林艺术瑰宝。
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宫殿、精致的楼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曲径通幽的小路、形态各异的假山。
园中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既有东方的典雅与含蓄,又有西方的华丽与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掠夺一空。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文赏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组成和建设历程,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尊贵地位和独特魅力。
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
然后,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文化遗产损失的深深惋惜。
最后,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鉴,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是一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解读清溪中心小学曾敏如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个主题单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的开篇之作。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
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二是写强盗们怎样肆意践踏毁灭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作者运用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的写作特点,使学生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他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这一课文的时候必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本课要完成的目标有以下几个: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对比、反衬和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篇课文时属于历史性较强的文章,如果课前老师没有准备充分的资料的话,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我们要明确学习目标,理清思路,攻克重点和难点。
我把重点难点归类为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3、课文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体会反衬的写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辛酸历史,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作者介绍】王英琦:安徽寿县人。
作家。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
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和它的毁灭。
文章通过描绘圆明园的美丽和辉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失去的珍贵文物的痛心。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知,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过程,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珍惜文物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过程,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仇恨,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仇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珍惜文物的意识。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解读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解读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历史上这座美丽的园林曾经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成为了人们不堪回首的伤痛。
本文将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火灾的蔓延圆明园毁灭的主要原因是火灾。
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首都北京。
当时,圆明园正值盛夏,极易燃的建筑材料和园内众多的油画、木刻等文物成为了火势蔓延的助燃品。
加之英法联军对园内的掠夺和破坏,火势迅速失控,不可收拾。
整个园区在熊熊烈火中瞬间被烧成废墟。
二、历史文化遗失圆明园的毁灭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永远消失。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宫殿、庙宇、珍宝馆等建筑。
其中,还保存有大量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然而,火灾的波及范围广泛,无情地摧毁了这些宝贵的文物,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三、丧失了园林的美丽圆明园毁灭后,园林美景已成过去。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了一座含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皇家园林。
园内以湖泊为中心,辅以精心设计的建筑、山水、花木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然而,在火灾的蹂躏下,美丽的园林完全消失,只留下了一片破败的废墟。
四、国人的痛楚与反思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痛楚。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的毁灭被视为是一种对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的严重伤害。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公愤和愤慨,在民间形成了对外侵略和文明破坏的强烈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文化自尊的决心。
五、国际文化遗产的重建自圆明园毁灭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一国际文化遗产。
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原貌,但通过在毁址上建设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并重建了一些建筑,重新展示了一部分园中的景致。
这一举措代表着中国政府对文化传承和国家尊严的重视,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将永远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后附课文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
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结构清晰,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课文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
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课文的最后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相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2—4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课文内容前后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富有张力。
课文语言简洁,准确,富有变化。
第1自然段用关联词“是……也是……”和“不可估量”写出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奠定了本文的基调。
第2自然段短短三句话,就介绍清楚了圆明园的位置和组成,让读者从宏观上了解了圆明园。
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对举的方式,介绍圆明园中各式各样的建筑,使圆明园丰富的建筑和景观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4自然段用一个过渡句“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进一步写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照应了文章开头作者痛心疾首的评价: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5自然段“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与暴力,呈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
结尾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中的“就这样”三个字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痛心,愤怒和不可置信。
课文插图是圆明园大水法的遗址。
大水法是当年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位于长春园北部,是中西营造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插图中大水法遗址中屹立的几个大理石石柱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二、学情分析
对于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祖国近代那段受屈辱的历史故事并不陌生。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具备借助网络、书籍查阅资料的能力,但查阅资料的形式有限,往往以文字资料为主,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设置了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学习的环节;学生在查阅资料时难于借助
资料加深理解、加强情感,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设置了交流感受、以读促情的环节,以期充分利用课外资料帮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