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
中世纪城市读书报告
《中世纪的城市》之读书报告16550824040 17历史B 伍燕君这本书整体给我的感觉是短小精悍、脉络清晰,因为我对当时的历史、版块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会觉得有个别章节偏论述,略枯燥,所以如果书里配个详细版的中世纪欧洲地图就完美了。
读这本书之前我先查了它的内容简介,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他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其实我觉得这个视角还是很新奇的,即城市史就是一部经济史。
要是学建筑相关专业的人写,则完全会是另外的内容,肯定会深入到广场街道等城市空间。
而本书中城市只是点状物体,其基本尺度是国家,重点则是区域经济以及宗教、文化等决定因素的解析。
篇幅不长就150页左右,后半部分其实一直在讲商业,因为正是商业在中世纪将人与土地分离,所以促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从西欧墨洛温时期一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前夕的中世纪的城市是如何一步步地演变过来,并为将来的巨大的变革做好准备的。
作者将关于这方面的历史和发展的著述十分丰富,而且他对于弗兰德尔一代的城市发展的历史所知亦极为详尽。
作者的基本观点认为商业与城市成正相关,商业繁荣则城市兴起,商业凋敝则城市衰败。
因此,本书开篇第一章作者不吝笔墨地描述至8世纪末的地中海商业。
倘若了解罗马帝国3世纪的经济衰退以及对蛮族入侵不抱有好感的人会从标题中发现,何以地中海的商业还持续到了蛮族入侵后的8世纪,难道古典文明时期的城市没有在经济衰退和蛮族入侵中遭到灭顶之灾?作者给出的答案体现出了新意。
作者认为蛮族的入侵只是造成了原罗马帝国西部的政治分裂。
作为帝国重要经济特性的地中海商业并没有遭到破坏,航海贸易并未受很大影响。
如果再算上查士丁尼时期收复意大利南部和非洲地区,地中海仍然处于东罗马帝国的控制之下,帝国依然保持着海的特性,而文明相对落后的蛮族似乎在经济上只能继承原来罗马帝国东西部之间保持着的商贸往来。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偶然发现,欧洲并不是印象中像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恰恰相反,欧洲城市所展现的深具文化底蕴的古典之美,宏亮的钟声,高大圣洁的教堂,一群腾飞而起的白鸽,欧洲的城市宛如蒙娜丽莎般神秘与圣洁。
而这一切都与欧洲丰厚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
而想要探寻欧洲城市的起源,我们必须得看看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
皮朗的《中世纪的城市》。
根据亨利·皮朗的描述,我们发现现代大城市直接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而中世纪的城市,则开始于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堡和市场——的聚居地。
欧洲和中国一样,总有来自受野蛮民族侵袭的危险。
伟大的罗马帝国在晚期,也被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所征服了。
但是,野蛮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而是建立了各种独立的日耳曼小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前身。
欧洲的这场变故明显使帝国文化粗俗化。
当时的欧洲,罗马天主教是保持文化和精神统一的唯一力量,是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人和保护者。
9世纪,由于穆斯林的入侵,欧洲人失去了地中海控制权。
在一个没有贸易的世界里,农耕成了欧洲文化的主流,权贵们也都搬到了乡下的庄园。
一直到10世纪,整个社会才恢复秩序,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最终把地中海控制权再次夺回,欧洲文明再次复兴。
一开始,商贩们只是在各个城堡做些流动的小生意,主要满足各个城堡女主人的需要。
后来,有着固定时间的流动集市初步出现,商人们也开始在城堡附近租地定居。
之后,他们干脆购买城堡周围的土地做起了长久的买卖。
再后来,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城堡的拥有者干脆把城堡卖给了商人,商人们的地盘就这样逐步扩大,以城堡为中心的城镇也逐步形成。
随着城镇贸易的扩大,商人们开始利用领主和教会间的矛盾、教会和国王间的矛盾、国王和领主间的矛盾逐步获得更大的土地所有权和自治权,如此一个个城市就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12世纪的中世纪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公社,筑有防御工事城墙,靠工商业维持生存,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
中世纪的城市念书笔记
《中世纪的城市》念书笔记偶然发觉,欧洲并非是印象中像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恰恰相反,欧洲城市所展现的深具文化底蕴的古典之美,嘹亮的钟声,高大圣洁的教堂,一群腾飞而起的白鸽,欧洲的城市仿佛蒙娜丽莎般神秘与圣洁。
而这一切都与欧洲丰厚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
而想要探访欧洲城市的起源,咱们必需得看看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
皮朗的《中世纪的城市》。
依照亨利·皮朗的描述,咱们发觉现代大城市直接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而中世纪的城市,那么开始于商人围绕设防地址——城堡和市场——的聚居地。
欧洲和中国一样,总有来自受野蛮民族侵袭的危险。
伟大的罗马帝国在晚期,也被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所征服了。
可是,野蛮人并无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而是成立了各类独立的日耳曼小国,这确实是咱们此刻所熟悉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前身。
欧洲的这场变故明显使帝国文化粗鄙化。
那时的欧洲,罗马天主教是维持文化和精神统一的唯一力量,是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人和爱惜者。
9世纪,由于穆斯林的入侵,欧洲人失去了地中海操纵权。
在一个没有贸易的世界里,农耕成了欧洲文化的主流,权贵们也都搬到了乡下的庄园。
一直到10世纪,整个社会才恢复秩序,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最终把地中海操纵权再次夺回,欧洲文明再次振兴。
一开始,商贩们只是在各个城堡做些流动的小生意,要紧知足各个城堡女主人的需要。
后来,有着固按时刻的流动集市初步显现,商人们也开始在城堡周围租地居住。
以后,他们干脆购买城堡周围的土地做起了长久的生意。
再后来,由于生活本钱的增加,城堡的拥有者干脆把城堡卖给了商人,商人们的地盘就如此慢慢扩大,以城堡为中心的城镇也慢慢形成。
随着城镇贸易的扩大,商人们开始利用领主和教会间的矛盾、教会和国王间的矛盾、国王和领主间的矛盾慢慢取得更大的土地所有权和自治权,如此一个个城市就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12世纪的中世纪城市,从一开始确实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公社,筑有防御工事城墙,靠工商业维持生存,有专门的法律、行政和司法。
中世纪的城市阅读札记
《中世纪的城市》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中世纪城市的重要性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背景 (5)1. 经济基础 (6)2. 社会结构 (8)3. 文化传承 (9)三、中世纪城市的空间布局 (11)1. 城市规划与建设 (12)2. 城市功能区域划分 (14)3. 城市交通系统 (15)四、中世纪城市的社会生活 (16)1. 市民阶层 (17)2. 教育与文化 (19)3. 宗教生活 (20)五、中世纪城市的经济活动 (21)1. 商业贸易 (23)2. 手工业与制造业 (24)3. 农业生产 (26)六、中世纪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27)1. 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 (29)2. 乡村对城市的支持作用 (30)3. 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31)七、中世纪城市的衰落与转型 (33)1. 城市衰落的原因 (34)2. 转型时期的城市发展 (34)3. 城市在新秩序中的地位 (35)八、结论 (37)1. 中世纪城市的历史贡献 (38)2. 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39)一、内容概要《中世纪的城市》是一部详细阐述中世纪城市生活、发展和文化的著作。
书中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中世纪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作者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中世纪城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书中特别关注了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状况、商业贸易、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阶层等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中世纪城市画卷。
作者还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探讨了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中世纪的城市》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优秀著作,对于我们了解中世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中世纪城市的重要性在中世纪时期,城市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2024年《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
2024年《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中世纪的城市》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历史读物,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繁忙而多样化的城市生活图景。
本书在我阅读完毕后,让我对中世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格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实的事实,将中世纪城市的真实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详细解释了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成长和衰亡过程,并对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比较。
我深深被书中描述的贸易活动、手工业生产和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所震撼。
中世纪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和艺术的摇篮。
城市中的建筑物、教堂和艺术作品展示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也了解到,城市对于中世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本书对中世纪城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阶层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描述了中世纪城市中不同职业的人群,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城市中的人们按照不同的职业和家庭背景组成了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间的互动和竞争构成了城市社会的基本格局。
我被书中对商人、手工艺人和农民等不同职业的描述所打动,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和挑战。
这些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世纪城市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多元化的社会组织体系。
另外,本书也深入讨论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详细解释了中世纪城市的城墙、街道和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以及政治和法律制度的运作。
我还了解到中世纪城市中的各种娱乐活动和节日庆典,这些活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欢乐和社交的机会。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城市卫生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这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些描写,我深切感受到城市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读完《中世纪的城市》,我对中世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城市的繁荣景象,展示了城市中不同职业和社会群体的生活面貌,探讨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报告
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读书报告2018级教育硕士在读生李春娟 71182902014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标志之一。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在传承着古代文明的同时,也酝酿开启了现代文明。
本文是对亨利·皮雷纳的《中世纪的城市》一书的阅读思考。
读完本书,基本上可以从皮雷纳的视角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城市是为什么又是如何衰落的?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和崛起的原因是什么?作为近代国家自由和民主先声的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自治是如何取得的?看似独立的三个问题,其实在皮雷纳在本书的理路里是一脉相承的。
一、亨利·皮雷纳对中世纪的城市的思考(一)城市兴起的原因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论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过程,但是其核心却又似乎并不在城市本身。
在皮雷纳笔下,社会经济的主角不是城市,真正重要的是商业和经济,城市仅仅是一定条件下水到渠成的产物。
如果没有伊斯兰的进攻和地中海交通的堵塞,西欧经济在中世纪前期不会如此不堪,城市也不会那样破败,相应地,如果没有商路的重新开通,城市复兴和后来的文艺复兴乃至工业革命都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皮雷纳批驳了很多早已被当作定论的说法,比如常有人认为蛮族入侵后西欧经济迅速衰落,进入一个所谓的“黑暗时代”。
但是作者认为,蛮族入侵的后果仅止于政治,“尽管在帝国的边远地区,某些城市遭到抢劫、焚毁和破坏,然而无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的城市得以幸存。
”1而经济领域的全面衰落是几个世纪后的事情。
皮雷纳的视角是如此独特,以至于会促使人们反思:中世纪真的如同过去所想的那么不堪吗?毋庸置疑,罗马直至被蛮族灭亡时也是一个有着海洋属性的帝国——地中海几乎就是它的内湖,而这个“我们的海”正好给他们提供了天然的优良的长途运输的条件,如是才能将广大疆域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消费为主的城市中,从而促进帝国内部的经济统一和商业的发展。
日耳曼人入侵以后商业得以保持,同时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以及作为商业工具的商人得以保持,这一切是由于地中海贸易还在继续。
中世纪的城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以致从6世纪起,城市一词具有主教管辖城市即主教管区中心的特殊含义。
随着加洛林时代而开始的那个时期,无论就城市这个词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或法律意义来说,都不存在城 市这个东西。城镇和城堡只是筑垒之地和行政中枢。它们的居民既不拥有特别法,也不拥有他们自己的制度,而 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的其他成员也毫无共同之处。
读书笔记
年鉴学派的前身,其观点至今都对世界上的中世纪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知道的关于中世纪的史实太少不是很能读懂,还是要多读几遍才能大致理解,好书。
欧洲城市史的一篇佳作,作者很有创见的提出“城市起源于商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堡垒与自我管理的公社”, 利用有限的史料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商业进行了研究,值得一读。
第一章至8世纪末 的地中海商业
第二章 9世纪的商业 衰落
第三章城镇和城堡
第四章商业的复兴 第五章商人
第六章城市和 1
市民阶级的形 成
2
第七章城市制 度
3 第八章城市对
欧洲文明的影 响
4
附录一地名中 外文对照表
5
附录二人名中 外文对照表
附录三族名中 外文对照表
附录四参考著 作中外文对照 目录
作者介绍
精彩摘录
地中海是罗马帝国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的保证。帝国的存在依赖于它对海的控制权
日耳曼人定居在地中海沿岸绝不标志着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转捩点。尽管这件事所引起的后果是巨 大的,然而它并未把过去彻底摧毁,也未打断传统。入侵者的目的不是消灭罗马帝国,而是想在那里安居乐业。 总的说来,他们所保留下来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所破坏的东西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东西。
《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范文
《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范文
《中世纪的城市》是一本描写中世纪城市生活的历史书籍。
书中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为背景,描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情况。
这本书让我对中世纪城市有了全新的了解。
在以往的印象中,我对中世纪城市只是模
糊地认为它们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存在,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中世纪城市
是如此复杂、多样化和进步的。
首先,书中介绍了中世纪城市的起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中世纪城市的形成是
由于农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增加以及人口的集中。
这使得城市成为了经济、文化和
政治中心。
而城市的起源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
理等。
其次,书中详细描述了中世纪城市的生活。
城市中的人们生活在狭小而拥挤的房屋中,街道狭窄而脏乱。
城市中的行业分工日益细化,百工成群,各摆摊贩卖各种商品。
城
市中还有许多的公共设施,如教堂、市场、城墙等,也起到了维护城市秩序和提供便
利的作用。
最后,书中提到中世纪城市的发展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城市居民经常受到战争、
疾病和饥荒等问题的困扰。
城市治安不好,经常发生盗窃、抢劫和纷争。
同时,城市
政府也面临管理困难,例如城市规划、公共卫生和安全等问题。
通过阅读《中世纪的城市》,我对中世纪城市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从这本
书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城市发展与管理的知识,也对中世纪城市的进步和困难有了更加
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增强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也让我对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有
了更深入的思考。
中世纪的城市书评
《中世纪的城市》书评从我们开学时所学的知识可知,公元5世纪,庞大而又衰落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部落的迁徙浪潮中逐渐走向灭亡,在此之后,西欧经济社会一片萧条,然而以11世纪为起点,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镇纷纷兴起,散布在西欧大陆。
城市的兴起为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带来动力,并最终导致西欧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推动着世界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在看了亨利·皮郎著的《中世纪的城市》之后,我将对书中讲到的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和社会经济背景作简要的评述。
首先,关于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众说纷纭。
包括18世纪出现的“罗马起源论”;19世纪后期出现的“基尔特说”、“马尔克说”、“特权说”、“市场法说”、“封建领地说”、“堡垒说”等等;再者是20世纪以来流行的,由本书作者结合以往的“堡垒说”和“市场论”提出的“商业起源论”;苏联史学家提出的“手工业起源论”。
后两种现今主要的相互对立的观点,也是各有优缺。
因此,中世纪的城市兴起这个问题迄今尚无一致的定论,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和探索。
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的起源问题,亨利·皮郎在本书中的主要思路是:在公元8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商道被堵塞,引起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衰落。
到11世纪时,随着商道的畅通和商业的恢复,最早的城市便作为商业据点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意大利地区,“毫无疑问,意大利在经济复兴的初期保持着领先地位”①。
中世纪的城市的起源与商业的复兴直接有关。
商业的扩张和城市运动的发展非常明显的协调一致就是证明。
开始城市进出现在海边和河岸,后来商业渗透面的扩大,城市沿着联系这些最早的商业活动中心的横断道路建立起来,数量也开始增加,“不久它们过度的积极性谋求向国外扩展;在南面扩展到托斯坎纳,在北边开辟了通过阿尔卑斯山的新道路,……把地中海激起他们积极性的那种有利因素带给欧洲大陆。
”②十一世纪作为欧洲历史中的极其重要一个世纪,其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分别是:政治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和商业阶层的形成。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摘抄《圣殿春秋》是我挺喜欢的一本小说,虽然只是本畅销书小说,但是作者考证功夫到位,倒是非常好的反映出了《中世纪的城市》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两者可以相互印证。
当然,很有可能《圣殿春秋》的作者也认真读过《中世纪的城市》。
从《圣殿春秋》的故事里反映出中世纪城市的以下情况:1、很多城市是由市集发展而来,最初以商业目的为主。
《圣殿春秋》里,那座新城市最初就是市集,有大额的羊毛交易量。
2、商人和围绕商业服务的大批居民定居之后,由于中世纪战乱频仍,为了保护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市集兴建了城墙和瞭望台,逐渐变成集军事防御与商业目的于一身的城市。
《圣殿春秋》里,因为大反派带队来袭,居民们团结一心临时搭建了一堵城墙。
3、再后来,居民有宗教活动的需要,教会也需要在城市驻点,所以兴建了教堂,所以城市又有了宗教用途。
《圣殿春秋》里的教堂一开始就距离市集不远,后来在新城市还开了一个分店。
4、一旦城市获得了圣物,就可以额外变成朝圣中心,大批信徒的到来,由把城市变为一座旅游城市,加快了城市发展。
比如《圣殿春秋》里,会流泪的玛利亚雕像,以及圣托马斯的遗物。
5、城堡作为军事防御据点,在中世纪的历史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们都是围绕城堡而居,方便在盗贼和军队来袭时快速退入城堡。
但是新城市的兴起让很多居民迁移过去,转职成为商人或者手工业者,比如《圣殿春秋》那些转行做羊毛收购和加工的人。
长此以往,城堡失去了人口基础,成为无根之萍,逐渐走向衰落,比如《圣殿春秋》反派拥有的城堡。
6、教会经常能拿到一定特许,比如允许建立自由集市或者减免税收,所以在城市的建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圣殿春秋》的教堂和神父。
7、教堂与城市相辅相成,有雄厚财力的城市才能修得起宏大的教堂,而宏大的教堂才能彰显城市的尊贵身份,容纳更多信徒,并且吸引外地信徒。
《圣殿春秋》就是以教堂的兴建为主线索的。
8、城市一旦发展起来,就有了独立的市民阶层。
城市以商业为主,而且发展日新月异,王国的法律很多都已经无法有效用于城市的司法,城市在争取独立的行政区和司法权,建立独有的行政和司法体系。
《中世纪的城市》概要
在大迁徙的时期,蛮族人最向往的是地中海。
由于他们本身文明发达水平不够,实际上经历了前期汪达尔人的破坏之后,他们并不想放弃帝国文明。
在墨洛温时代,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市制度得以保留,有一部分是因为教区都设在城市内的原因。
这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离地中海越近,商业越发达。
可见“我们的海”对于罗马帝国刚解体之后的经济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
再看墨洛温时代的货币制度,与古罗马的硬币“苏”的币值基本吻合。
当时马赛港仍然是法国南部的大港,来自东方的纸草等仍在不断输入,来自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也在这里聚集。
但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切断了地中海沿岸的商业联系。
穆斯林首先占领了利凡特地区,又横扫北非,直抵卢瓦尔河。
可以说是伊斯兰毁掉了古代欧洲世界,也促成了中世纪欧洲的兴起。
作者在另外一部作品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穆罕默德,也没有查理曼大帝。
正是有了外部的威胁才出现了像查理曼大帝那样的人物来抵御外敌。
9世纪的文明其实与之前的文明有着决裂。
因为加洛林王朝本质是个内陆国,其立国以农业为基础,而非墨洛温时代的商业。
马赛港迅速衰落下去。
这可以从丕平时代停止使用纸草看出,因为伊斯兰人占领了埃及,停止了纸草输出。
而货币也贬值了,大约只有罗马时代面值的四分之一。
如果说13世纪佛罗伦萨的金弗洛林和威尼斯的ducat的发行是经济复苏的标志,那加洛林时代的货币贬值则是商业衰落的标志了。
我们之所以经常认为查理曼大帝雄才武略可比唐宗宋祖,其实当时文化确实有复兴,政治也较为清明,宗教事业被大力扶持,法兰西的疆域也初具规模,但在交通和商业领域绝对是个倒退的时代。
由于国家商业周转不灵,没有足够税收用来雇佣高效的官吏,只能从封建贵族中选拔,而这一势力正是促使国家分裂的势力,加洛林王朝崩塌之后,封建制度的形成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如果我们放眼整个欧洲,可以看到以基辅为中心的俄罗斯人的商业发展历程与加洛林王朝商业的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宗教原因,阿拉伯人与法兰西王国没有什么经济来往,可习惯了打打杀杀到处抢掠的俄罗斯人却偶然间认识到了商业的好处。
《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
《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
《中世纪的城市》是一本关于中世纪城市文化的书籍。
通过书中对于城市的描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于中世纪城市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
读完《中世纪的城市》,我深深被中世纪城市的繁华和多样性所吸引。
书中详细描写
了中世纪城市的建筑、街道、市集等,使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期的城市之中。
我对中世纪城市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着迷不已。
书中描述了城市内的狭窄弯曲的街
道和彩色的建筑,这种独特的风格给城市带来了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而城市中的
市集则是一个集中了各种商品和人群的地方,这种市集文化给城市带来了活力和繁荣。
除了这些,书中还介绍了中世纪城市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活动。
中世纪城市中的行会组
织和市政府,正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城市中的教堂和艺术活动,则是城市
文化的重要表现。
通过阅读《中世纪的城市》,我不仅了解了中世纪城市的外在面貌,还对其内在的文
化和社会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本让
我感受到中世纪城市魅力的书籍。
在读完《中世纪的城市》后,我对中世纪的城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对
于中世纪城市的生活和文化更加感兴趣,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去中世纪城市看看,去感受那段历史的魅力。
《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
从《中世纪的城市》看中世纪城市之起源亨利•皮雷纳(1862-1935),比利时历史学家,所著多卷本的《比利时史》是西方史学名著之一。
他的《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一书,1925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
经补充修改于1927年在布鲁塞尔以法文出版。
后又收在他1939年出版的论文集《城市和城市制度》第I卷中。
此书的译本也在在我国多次出版。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作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多次出版,出版情况如下:1985年,由陈国樑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版;20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第2版;2007年,商务印书馆第3次印刷出版。
全书共分为八章。
其中前五章主要论述中世纪城市的兴起的概况和原因,后三章主要讨论城市的发展对于西欧文明的影响和城市制度。
本文将主要针对前五章中关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的原因的部分进行讨论。
研究中世纪城市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詹姆斯•万斯在他的《连绵的城市》一书中曾说过:“要理解当代的西方城市,就必须上溯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历史,在这段不为人所知的历史中所发生的城市复兴,有着与后来17至19世纪工业革命相似的意义。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的很大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
而亨利·皮雷纳则将“城堡论”与“市场论”想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作者把城市形成的原因大大地归因为商业的作用。
他从8世纪开始追根溯源,主张是地中海的航运促进了跨区域的商业的发展,而这种跨区域的商业活动又对于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起到了联系的作用,因而使得罗马帝国的统治稳定而且持续。
皮雷纳把地中海的这种能够促进商业繁荣的特征归纳为“地中海特性”。
对于地中海商业繁荣与否的解释,国内学者一般持一种“和平说”,即:“地中海贸易繁荣时期都是在风平浪静的和平时期,而一旦受到强敌阻遏这种贸易立刻缩减甚至绝迹,城市也就随之衰落。
《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
《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中世纪的城市》优秀读后感范文《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1偶然发现,欧洲并不是印象中像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恰恰相反,欧洲城市所展现的深具文化底蕴的古典之美,宏亮的钟声,高大圣洁的教堂,一群腾飞而起的白鸽,欧洲的城市宛如蒙娜丽莎般神秘与圣洁。
而这一切都与欧洲丰厚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
而想要探寻欧洲城市的起源,我们必须得看看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
皮朗的《中世纪的城市》。
根据亨利·皮朗的描述,我们发现现代大城市直接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而中世纪的城市,则开始于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堡和市场——的聚居地。
欧洲和中国一样,总有来自受野蛮民族侵袭的危险。
伟大的罗马帝国在晚期,也被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所征服了。
但是,野蛮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而是建立了各种独立的日耳曼小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前身。
欧洲的这场变故明显使帝国文化粗俗化。
当时的欧洲,罗马是保持文化和精神统一的唯一力量,是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人和保护者。
9世纪,由于穆斯林的入侵,欧洲人失去了地中海控制权。
在一个没有贸易的世界里,农耕成了欧洲文化的主流,权贵们也都搬到了乡下的庄园。
一直到10世纪,整个社会才恢复秩序,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最终把地中海控制权再次夺回,欧洲文明再次复兴。
一开始,商贩们只是在各个城堡做些流动的小生意,主要满足各个城堡女主人的需要。
后来,有着固定时间的流动集市初步出现,商人们也开始在城堡附近租地定居。
之后,他们干脆购买城堡周围的土地做起了长久的买卖。
再后来,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城堡的拥有者干脆把城堡卖给了商人,商人们的地盘就这样逐步扩大,以城堡为中心的城镇也逐步形成。
随着城镇贸易的扩大,商人们开始利用领主和间的矛盾、和国王间的矛盾、国王和领主间的矛盾逐步获得更大的土地所有权和自治权,如此一个个城市就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12世纪的中世纪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筑有防御工事城墙,靠工商业维持生存,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
外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个人整理笔记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篇古代的城市第一章城市的起源1.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城市开始形成2.城市的定义: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和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城乡规划法中的城市:建制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4.城市的条件:①聚集性:一定的人口密度;②经济性:二、三产业为主,非农人口比重大;③社会性:社会综合实体5.城市的特征:①以人为主体;②高度集中;③中心作用;④多样性与复杂性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1.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所以皇帝的陵墓和庙宇成为主要的建筑物。
2.代表城市:孟菲斯古城、卡洪城、底比斯、阿玛纳城3.孟菲斯古城:四周布满堑壕,城防坚固厚实。
(战乱引导城市发展出新的职能——防御)4.卡洪城: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5.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①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②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卡洪城、阿玛纳);③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阿玛纳),规划中引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古巴比伦)1.古代西亚文明城市建设:①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山岳台往往又与庙宇、仓库、商城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波斯城市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②为避免水患和潮湿,两河流域地区的大型建筑,一般都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之上。
2.代表城市及特点:②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城里规划整齐,路径明确(新巴比伦空中花园——希腊人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第四章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1.古印度城市特点:①住宅和城镇开始制定规划准则;②用罗盘定朝向,城内土地分块要按某种规格进行,城市中心是块高地,后来代之为塔楼;③城市主要干道和建筑物按照当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堂笔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1.主要城市类型:(1)商业城市: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市场兴旺。
如威尼斯、热那亚。
(2)行政城市:行政机构较发达的城市,如巴黎、罗马。
(3)宗教城市:依托于教堂组成,如罗马、巴黎、坎特伯雷。
2.城市经济:(1)商业:中世纪城市商人主要进行绸缎、毛织品、皮革加工、纺织、磨面粉等生产和贸易。
(2)手工业:中世纪城市的手工业主要有制革、木材加工、陶瓷、金属加工等。
(3)金融:中世纪城市的金融业主要包括兑换行、贷款业、汇票和手票等。
3.城市文化生活:(1)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教堂、市中心等。
(2)社交活动:如巡游、露天市场、庙会等。
(3)文化活动:如戏剧、音乐、绘画等。
二、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大学的起源:(1)大学起源于教会中的学院。
(2)最早的大学:意大利波隆那大学(形成于11世纪末)。
(3)其他早期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
2.大学的发展:(1)课程体系: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课程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
(2)形式: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形式是讲学和学生课下研究。
(3)学术氛围:中世纪大学注重学术独立性和自主性,重视讨论和辩论。
3.大学的贡献:(1)传承古代学术成果;(2)培养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三、城市和大学的联系1.城市对大学的影响:(1)城市为大学的存在提供了富足的物质条件;(2)城市对大学学生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生活和文化条件;(3)城市发展和大学文化交流使得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繁荣。
2.大学对城市的影响:(1)吸引了大量学生前来学习和生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2)大学向城市输送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城市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3)大学成为了城市文艺复兴的中心,推动了城市文化艺术的繁荣。
九年级中世纪城市知识点
九年级中世纪城市知识点中世纪城市是指从中世纪初到中世纪末期,即公元5世纪到15世纪的城市。
在这一时期,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城市经济繁荣。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中世纪城市的知识点。
一、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欧洲。
由于战争频繁和农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开始聚居在城市中,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进行贸易活动。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繁荣,中世纪城市逐渐发展壮大。
二、中世纪城市的特点1. 城市墙和城堡:为了保护城市免受敌人的侵害,中世纪城市通常会建造高大的城墙和城堡。
2. 职业分工:中世纪城市的居民多数从事手工业和贸易活动,城市的经济以手工业为主导。
3. 商业交易:中世纪城市是商品的集散地,居民们通过进行贸易来获取生活所需。
4. 市场和集会:城市的中心通常会有一个或多个市场,居民们在这里进行交易和集会。
5. 教堂和修道院:教堂和修道院在中世纪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宗教活动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三、中世纪城市的社会制度1. 封建制度:中世纪城市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封建制度,即贵族对底层人民的控制和统治。
2. 行会制度:中世纪城市的手工业工人会组成行会,行会由同样行业的人组成,其中会有规定工艺流程和品质标准。
3. 市民权利:城市中的一部分居民被赋予了市民权利,如参与市政决策、拥有产权等。
四、中世纪城市的衰落中世纪城市在15世纪后期逐渐衰落,主要原因如下:1. 封建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的瓦解导致贵族失去对城市的控制,城市的自治能力下降。
2. 航海技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海上贸易得到了发展,逐渐取代了城市的地位。
3. 瘟疫的蔓延:14世纪的黑死病暴发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减少,城市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总结:中世纪城市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城市形态,了解中世纪城市的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发展、特点、社会制度以及衰落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内容。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2011-3-36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简介亨利·皮雷纳(1862—1935年),比利时历史学家,所著多卷本的“比利时史”是西方著名史学著作之一。
他的《中世纪的城市》一书,1925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
后经修改补充,1927年在布鲁塞尔出法文版。
此书后又收在1939年出版的作者的论文集《城市和城市制度》第1卷中,作者在此书中将“城堡论”和“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城堡的聚居地,在中世纪城市研究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①一、商业的逐渐衰落在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地中海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地中海地区是一个共同体,尤其是地中海东岸地区的商业非常的繁荣,出现了很多以贸易为主的城市。
自从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之后,罗马帝国的海洋特性更加的明显。
即使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没有阻止原有的商业活动②。
高卢地区的马赛港依旧十分的繁荣。
法兰克王国继承了罗马的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虽然使得原有的文明低俗化,但却没有使其日耳曼化。
尤其教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会是按照帝国行政区来划分教区的,主管教区相当于一个城市③,教会成为了维持当地秩序的重要工具。
法兰克王国在后期面临着相当大的军事压力,北面的维京人不断入侵,南面又有萨拉森海盗的袭扰。
而法兰克王国是一个内陆王国,对于海洋的控制不够。
由于伊斯兰文明的进入割裂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交往,地中海由一个罗马湖变成了穆斯林湖,由于地中海东西航路受到阻碍,从前罗马时代形成的地中海共同体渐渐的解体。
随着地中海航路的受阻,王国的商业活动越来越少,贵重金属的储备也变得缺乏。
从前罗马时代的基本货币单位是苏,现在仅仅成为了记账单位,从矮子丕平到查理大帝进行的货币改革用银硬币取代了金硬币。
从欧洲货币本位制的变化可以看出当时的经济运行情况,贸易和财富大大的减少。
查理曼帝国时期对于铸币的垄断权也在不断的丧失也能反映这一点,因为有这样一个规律,商品的流通率越高,货币制度越是集中和简化④。
虽然查理曼帝国保持着扩张的状态,但是查理曼帝国的征服缘于军队和教会的结合,但它在经济上是倒退的,人头税不复存在,社会依靠领地收入,商品通行税非常的有限。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读书笔记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读书笔记沙里宁所写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心思想有三点,即:动态规划、连续性规划、有机疏散理论。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
首先,沙里宁将他所处时代的美国城市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建设做了比较,从而得出了三点中心思想。
他认为中世纪的城市建设并不是毫无借鉴之处的,反而现代城市建设许多方面不及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他把当今城市贫民窟的产生归咎于城市不恰当的规划,他认为正是由于城市的无限制膨胀,造成了部分城市区域生活环境差,教育落后,从而导致了贫民窟的产生。
书中多处拿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和美国现代大城市做了比较,结论很有说服力。
沙里宁认为城市是发展的、动态的,因而城市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
此处,他将中世纪的城市作为例子做了阐述,中世纪的城市因为防御性的要求而建的比较拥挤,从今天看来是满足不了市民对阳光、绿地等等要求的。
但是,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确实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的——防御外敌,反观现代城市的建设,我们有对阳光、绿地、新鲜空气的需求,然而城市却没有给予我们。
城市越建越大,整个城市的建设混乱、没有条理。
所谓的动态规划,是指依据城市的发展做不同的、相应的规划。
在城市建设之初,或许因为防御性的要求建成像中世纪那样的城市,但随着后来的发展,防御性已经没有要求了,因而我们的规划就应该适合当今城市的发展。
也就是说,规划不是一次性做好的,规划是要随城市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动的。
连续性规划规划,是指我们在做城市的规划的时候不能只做当时的规划,要想到以后城市发展成什么样子,从而做出相应的规划。
正如在汽车大量普及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大量私家车的出现对城市产生的影响,相应的做出未来10年或20年的规划。
我们不能仅仅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应该推断30或40年后城市的样子,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对城市变化产生深刻影响的新事物的产生,从而做出未来的城市的规划。
有机疏散理论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沙里宁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
偶然发现,欧洲并不是印象中像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恰恰相反,欧洲城市所展
现的深具文化底蕴的古典之美,宏亮的钟声,高大圣洁的教堂,一群腾飞而起的白鸽,欧
洲的城市宛如蒙娜丽莎般神秘与圣洁。
而这一切都与欧洲丰厚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
而想
要探寻欧洲城市的起源,我们必须得看看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
皮朗的《中世纪的城市》。
根据亨利·皮朗的描述,我们发现现代大城市直接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
而中世
纪的城市,则开始于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堡和市场——的聚居地。
欧洲和中国一样,总有来自受野蛮民族侵袭的危险。
伟大的罗马帝国在晚期,也被来
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所征服了。
但是,野蛮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而是建立了各种
独立的日耳曼小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前身。
欧洲的这场变故明显
使帝国文化粗俗化。
当时的欧洲,罗马天主教是保持文化和精神统一的唯一力量,是罗马
文化的直接继承人和保护者。
9世纪,由于穆斯林的入侵,欧洲人失去了地中海控制权。
在一个没有贸易的世界里,农耕成了欧洲文化的主流,权贵们也都搬到了乡下的庄园。
一
直到10世纪,整个社会才恢复秩序,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最终把地中海控制权再次夺回,欧洲文明再次复兴。
一开始,商贩们只是在各个城堡做些流动的小生意,主要满足各个城堡女主人的需要。
后来,有着固定时间的流动集市初步出现,商人们也开始在城堡附近租地定居。
之后,他
们干脆购买城堡周围的土地做起了长久的买卖。
再后来,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城堡的拥
有者干脆把城堡卖给了商人,商人们的地盘就这样逐步扩大,以城堡为中心的城镇也逐步
形成。
随着城镇贸易的扩大,商人们开始利用领主和教会间的矛盾、教会和国王间的矛盾、国王和领主间的矛盾逐步获得更大的土地所有权和自治权,如此一个个城市就在欧洲如雨
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12世纪的中世纪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公社,
筑有防御工事城墙,靠工商业维持生存,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
而共同拥有城市的商人就是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市民。
就像那句著名的德国谚语所说
的那样,“城市的空气使人变得自由”。
市民首先争得人身自由,其次在城市内部建立自
行处理商业和市民矛盾的特别法庭,之后又开始建立城市自身的治安体系、废除与城市工
商业不相融的苛捐杂税,最后获得更为广泛的政治和地方自治权。
从亨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商业的发展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商业
的复兴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形成。
而在现在的中国,我们是否应该注意到工商业在城市发展的作用呢?如何引导工商业
良好发展,其实在城市的建设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值得我们去深思以及进一步
探究。
课堂上,明明很想站起来发言,但当鼓足勇气想站起来的那一刻,胆怯心理有将我牢
牢固定在座位上。
我怕同学说我出风头。
自己手头有事干,而同学拉你去逛街,我总不敢
拒绝,而让宝贵的时间在焦躁和无奈中溜走。
就把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是那么多与众不同,
自己又感到很合理,我总不敢大胆的说出.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
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这本小说虽说出自剧作家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戏剧化,故事朴素、人物平凡,让人感
动的正是字里行间的那种简简单单的细腻质感。
这不禁让我想起周杰伦的《安静》:“睡
着的大提琴,安静的旧旧的。
”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
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
这本书之所以能一度成为欧洲最畅销的小说,大概是因为主人
公哈罗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经历、思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可能会经历的。
简单地说,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们的心灵。
生命并不害怕距离,甚至距离是生命体现它本质所需要的一部分。
那些被疏远的感情,其实有彼此相望的身影;那些被拉开的梦想,其实有彼此相惜的眷恋;那些被撕扯的回忆,
其实有彼此重逢的期待。
万有引力不是告诉我们,这主观或客观上,看似分离彼此的一段
段距离,不正牵着深深的吸引吗?
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渐渐喜欢上三毛这位奇女子,因为她那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
信念,并像孩子般一直简单并快乐的活着。
在这个大沙漠里,她留下了让人记忆深刻的那
么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而对于我们,每天以
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身边的一点美,从此你的世界将五彩斑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