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普遍选择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
然而,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之一是信息安全风险。
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将大量的关键信息交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这其中包括客户的个人信息、交易数据等。
一旦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没有足够的信息安全措施,就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共享网络和系统资源,这也增加了系统受到黑客攻击的风险。
为了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在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商业银行应该严格评估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安全能力,包括其技术设施、数据加密方式、员工培训情况等。
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完善的合同和监管机制,明确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信息安全审计机制,定期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安全合规性的检查。
其次,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还存在操作风险。
外包的业务环节可能发生操作失误、延误等情况,导致业务无法按时完成或者出现错误。
这不仅会影响银行的声誉,还可能给客户带来财产损失。
为了防范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在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重点考察其运营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还应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建立起严密的业务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与外包合作伙伴签署明确的服务水平协议,确保外包业务的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还会面临合规风险。
外包合作伙伴可能不符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或者在具体操作中存在漏洞,导致商业银行违反法规或监管规定,面临罚款或处罚的风险。
为了防范合规风险,商业银行应在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仔细审核其合规性,包括是否具备相关许可证书、是否有良好的监管记录等。
商业银行还应与外包合作伙伴建立起定期报告和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了解其合规情况,并建立内部合规管理团队,专门负责监督外包业务的合规性。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把一般性的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
对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据调查,美国有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
从国际银行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来看,银行业务外包,既可以是非核心服务外包,也可以是核心服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还可以是核心服务的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通常有以下几类:技术外包,如呼叫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IT策划中心等;处理程序外包,如消费信贷业务有关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等;业务营销外包,如汽车贷款业务的推销、住房贷款推销等;某些专业性服务外包,如法律事务、不动产评估、安全保卫等;后勤性事务外包,如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凭证保存等。
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和高阳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灾难备援外包服务合同,这是我国首个银行IT系统外包的合同。
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
因此,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
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首先,外包合同往往都有较长的期限,随着商业环境以及外包商自身的变化,外包机构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合同义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业务外包必然导致银行业务管理和操作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为适应外包机构外包部分服务的需要而作出的,这种改变也可能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
第三,外包需要将保密性数据、战略性技术或者机构的账簿、记录交由第三人接触,而外包机构及其雇员都有可能违反保密协议,泄漏前述保密信息,从而引发操作、法律和信誉方面的风险。
第四,业务外包实际上是将内部操作的部分业务或项目交给第三人,第三人的独立性造成了银行预期沟通和交流的困难。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始将一部分业务进行外包。
然而,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这些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2.1 数据泄露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交换,如果数据泄露,则将直接影响客户的利益和商业银行的信誉。
2.2 服务中断商业银行的业务外包是依赖于外包商提供的服务的,如果外包商的服务出现中断,则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同时也将影响客户的利益。
2.3 管理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还涉及到管理风险,如果外包商的管理水平存在问题,则将直接影响合作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三、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防范3.1 选取靠谱的外包商商业银行在选择外包商时,必须要选择一家可靠的外包商。
商业银行必须对外包商的资质、品牌、企业文化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确保其信誉和服务能力可靠。
3.2 建立合同约束商业银行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要明确外包商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并在合同中规定相应的责任和约束。
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合同中规定违约赔偿条款,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
3.3 加强监管和管理商业银行在与外包商合作时,必须要加强对合作方的监管和管理。
商业银行需对外包商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合作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四、总结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外包时,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外包商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外包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
商业银行通过外包将部分业务或功能交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处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然而,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这篇文档将探讨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风险一:信息安全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信息安全风险。
在外包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与第三方机构共享大量关键性的客户数据和机密信息。
如果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客户数据泄漏、操纵或滥用,给商业银行和客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防范措施:•选择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商业银行在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和信誉度。
只选择那些能够提供高水平信息安全保障的机构。
•建立有效的合同和监管机制: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之间应建立详细的合同并明确双方的信息安全责任。
同时,应建立监管机制,对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安全措施进行定期审查和监督。
2. 风险二:业务连续性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也存在业务连续性风险。
如果商业银行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无法按时履行合同,或者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到客户的资金流动和交易。
防范措施:•多样化合作伙伴:商业银行在选择外包合作伙伴时,应尽量选择多样化的机构进行合作,以避免过于依赖某一个机构而造成的业务中断。
•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之间应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包括制定紧急情况的应急方案和备份方案。
同时,商业银行应保留一些关键业务的内部操作能力,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转移或内部处理。
3. 风险三:声誉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声誉损失。
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倾向于采用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快速提高自身IT能力,我国各地的中小银行便属于其中代表,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可快速响应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并具备资源配置优化、成本节约优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外包风险,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面临的风险,并结合实践提出了风险管控路径,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风险管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应用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维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笔者的实际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存在着人员、技术能力、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风险,而为了较好应对这类风险,正是本文围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面临的风险(一)人员风险人员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人员外包,这里的人员外包指的是承包方参与的开发、测试、运维、运营,人员外包以商业银行为主、承包方人员参与。
以商业银行软件测试为例,人员外包往往面临着人员流动性较大问题,测试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整体氛围均会因此受到影响,测试质量不稳定问题自然很容易因此出现。
现阶段我国信息科技外包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外包服务人员频繁跳槽情况也较为常见,外包服务人员管理难度也因此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人员外包还可能面临管理人员技能风险,这一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并具备相应技能,且同时还需要负责与外包服务商的沟通、外包服务人员的日常管理,由此才能够较好把控风险并掌握进度,相关管理人员因此受到的挑战必须得到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中的人员外包还面临着信息泄露风险,如部分商业银行因人员匮乏存在重要岗位外包情况,这使得外包人员可能接触到生产数据,客户敏感信息因此出现的泄露必须得到关注。
中央银行应用服务外包的法律风险及防控
中央银行应用服务外包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金融服务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商业银行逐渐的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经营管理的效能,不断的打造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也逐渐成为业界发展趋势。
但是银行对于服务外包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理解,实物操作也很不规范。
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了相关外包的服务内涵、特征及其类型,并结合银行服务外包的实物操作经验,充分探讨了中央银行服务外包所涉及的主要法律及其面临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风险防控对策。
关键词:服务外包中央银行法律风险对策一、前言为了更好的适应金融业的竞争需要,银行逐渐的将一些非核心服务外包进行优化,这能够更好的强化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能够更好的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服务外包这一方式在银行的管理过程中更好的被认识和运用后,中央银行也将会引入服务外包,并运用于一定领域,如何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操作,有效防控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二、我国银行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我国的银行业服务外包仍然处在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的业务也仅限于几个方面,包括it外包、后勤支持服务外包和专业性服务外包等。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银行主要有几种业务适合于外包,包括:会计核算业务录入复核;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和调查评估事项;市场调查及其相关工作;计算机业务及其系统维护工作;银行安全的保卫工作;银行对外地企业形象建设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的银行外包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当前的劳动机制还并不是很完善,不能够满足当前各项任务的基本需要,比如因为员工的编制不够导致的人手缺乏,怎样节约成本等,所以,当前的银行主要外包事项还是一些相关的后勤支持服务等外包服务。
这种事务的外包风险主要体现在相关的劳动关系管理方面,这跟金融服务外包所强调的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因为我国银行业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不断到位,外包的事项也逐渐的转化到自身的目的,需要从提高企业的效益的角度进行出发,使业务不断的扩大,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相关的银行服务外包的法律风险也将会逐渐的增大,需要法律部门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服务外包。
浅谈银行IT业务外包风险与安全管理
浅谈银行IT业务外包风险与安全管理银行信息系统安全运营,与IT外包商提供的软硬件产品质量休戚相关,而IT业务外包风险贯穿于技术、产品、系统、服务、生产、采购、集成、运行、维护等整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阶段,一旦风险与安全管理失控,则给银行信息系统建设带来损失。
因为IT业务外包是国内外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科技发展战略,主机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基本采购国外知名IT公司产品,应用软件大型商业银行以自主研发为主,少部分外包采购,中小银行信息系统建设采取外包采购方式来完成。
因此,做好IT业务外包风险与安全管理是银行业IT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IT业务外包风险分析1、从宏观层面分析,产生系统性风险。
目前银行业使用的IT产品如计算机CPU、操作系统、基础应用软件、互联网等技术都来自国外公司,因某种原因,承包商所在国家发生战争等不可抗拒性事件时,会造成IT供应商及其供应链上的公司不能正常经营,如果IT业务外包的是一些重要的核心业务,则会对银行信息系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2、从供应商方面分析,产生依赖性风险。
目前,国内银行业普遍长期使用一些国内外知名厂商提供的软硬件产品,在熟悉供应商产品的同时,长期使用也形成了对某一供应商的依赖,也会因外包商自身或其供应链上某公司出现问题,造成外包商运营出现风险,如果银行没有自己掌握外包供应商产品技术,更换新外包商会带来成本高及影响银行业务正常运营。
3、从产品供应链分析,产生供应链风险。
目前,很多IT厂商特别是跨国IT供应商,把用户订单分包给其他外包商生产,当该公司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因某种原因出现问题时,则会产生IT外包供应链风险。
4、从采购方面分析,出现选择性风险。
在外包供应商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才能力、行业信誉、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做全面的科学分析评估,并受到来自各方面关系因素影响,选择的IT外包商各方面能力不能满足银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容易出现项目失败,造成损失。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体现及审计对策研究银监会自2005年开始允许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2006年发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银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管理指引》两文件中对外包业务以及风险已有所提及。
今年6月7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涵盖了银行业外包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第一份专门针对商业银行外包进行规范的文件。
尤其是在总则中明确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核心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等职能不宜外包”、“定期安排内部审计,确保审计范围涵盖所有的外包安排”,反映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对外包业务风险控制应该发挥的作用。
笔者结合近年参与实施外包业务管理审计的认识,对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风险及审计对策进行了总结,供内部审计同仁参考。
一、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涵义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来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
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母公司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
”1[1]商业银行采取业务外包策略往往基于以下考虑:降低营运成本、转移操作风险;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克服资源有限性、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等。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外包业务现状国外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开始,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自助服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更多属于业务处理环节的外包;第二阶段是分段业务流程的外包,将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或客户的后端服务切分成相对完整的流程段后整体外包,甚至包括整个IT系统的外包,而不仅限于某项具体的任务外包。
通过所谓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银行保留优势核心的流程段、外包非优势外围的流程段,以获得更高商业价值、更有效率的运作模式。
当前,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各个层面上的专业专注组合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单一银行独立的业务全流程研发往往不足以确保竞争优势,导致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即知识处理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银行业务外包风险
银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银行业务外包风险银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银行业务外包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业务外包可以有效解决用工压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外包风险。
应如何加强业务外包管理,防范外包风险成为银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业务风险需警惕承包方业务处理不规范引起风险。
承包方因业务处理不规范而浮现重大差错、因人员管理不到位发生重大违规事件,这就会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
有的承包方在业务承接过程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导致银行使用其产品后被第三人诉讼侵权,易引起法律纠纷。
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如果承包方属于垄断行业或者单一业务来源的,容易造成外包价格的不合理,导致其成本过高而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承包方缺乏外包资质引起风险。
主要表现为承包方因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缺少具备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缺乏从事相关项目的经验而无法完成所承接的外包业务。
此外,一旦银行对承包方准入要求不严格,易使报价较低的承包方中标,这样就容易导致因外包业务质量不达标而无法满足银行的业务需要。
承包方因缺乏资质极易引起违约风险,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因为承包方自身资历和能力有限无法按合同约定的要求,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另一方面承包方在履行合同期间因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丧失履约能力,无法继续提供合同约定的服务义务。
银行未规范评估体系引起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银行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评估体系、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和先进有效的管理模式。
这也容易造成对外包人员的管理疏忽,如外包押运业务中,之前的提解人员是银行员工,言行举动等相关信息银行都能及时掌握,实行业务外包后,对人员管理、问题纠改的针对性不强,造成管理滞后;在现金清分整点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员工疏于管理,员工的责任心不强,在需要袭击工作任务时无后备人员,存在大额整点差错等风险隐患。
客户信息被泄密引起风险。
主要包括银企集中对账、贷记卡资料录入、贷记卡不良委托催收中因外包人员工作疏忽而导致的客户信息泄密。
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防范对策
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防范对策银行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风险防范对策摘要:加入WTO以后,我国银行竞争力显著提升,不管是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还是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积极推动适应环境变化和客户需求变化的银行战略转型、业务流程再造、组织架构整合和盈利模式的转变。
一是业务流程再造,以重新整合银行内部资源;二是业务流程外包,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对比银行内外业务流程制造的成本与收益,将一些不影响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流程外包给专业服务公司,改"自制"为"购买"。
从国外实践发展来预测,外包战略也将是我国商业银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选择。
在目前我国外包市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应法律规章存在缺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需科学确定经营业务外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总体设计、明确目标、确定现阶段合适外包范围,制定相关制度来有序推进,以充分利用外包好处的同时有效防范外包带来的风险。
一、充分认清银行业务外包工作开展的积极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细分化进程的不断演进,许多与金融业相关联的产业发展日趋完善,之所以我们近年来不断探索推行银行流程再造或外包,目的是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在功能上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如所有业务流程均内部制造或内部处理,其结果是在未最大化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流程上花费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扩大了银行的成本规模,摊薄了银行的利润,阻碍了银行的发展;而银行再造和外包则提倡"大而精"或"小而精",选择、保留、培养、运用最关键、最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流程,减少成本开支,实现效益最大化。
由此可看出,银行经营业务外包对自身科学发展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一)国际银行业务外包实践及发展趋势从国际银行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来看,银行业务外包,主要是非核心业务外包和核心业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
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
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作者:谷磊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难以对所有的业务面面俱到,所以有必要将部分金融服务进行外包,进而使商业银行能够集中主业,从而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但是在金融服务外包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风险的发生会对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经济上损失,因此应当加强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金融服务外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商业银行提高其运行效率的重要措施。
在金融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虽然能够降低经营上的风险,但是也会面临着服务外包过程中风险所带来的冲击,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产生经济上的损失。
在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加强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确保金融服务外包能够满足商业银行发展要求,防止商业银行核心机密被泄漏,减少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缺少风险意识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市场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缺少足够的风险意识。
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在服务外包企业和业务的选择方面,缺少足够的专业性,不能对服务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
同时一些商业银行由于本身能力和技术等方面的存在着局限性,当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时,那么其风险性也会随之增加。
当外包商由于服务能力出现问题时,不能提供合同中的相关服务时,就会导致风险的出现,如果缺少对风险的约束和规范措施,就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经济上的损失。
2.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缺少科学的风险评价机制,导致风险难以识别。
银行外包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外包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我行外包风险,进一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我行业务持续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外包是指我行将原本应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持续处理的行为。
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商业银行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
第三条我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承担外包活动的最终责任。
第二章外包范围第四条我行应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外包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与我行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宜的外包活动范围,尤其是重要业务的外包活动范围。
第五条在确定某项外包业务是否为重要业务时,应评估以下因素:(一)是否涵盖到我行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财务会计、信贷处理及客户信息等业务事项;(二)业务一旦中断是否对我行的业务经营、声誉或利润等产生重大影响;(三)在无法确定某项即将被外包的业务是否为重要业务时,可向银行业监管机构进行咨询。
第六条重要业务可参考但不限于下述业务事项:(一)业务操作环节:贸易融资及结算有关的单据处理和系统操作等服务,授信业务的贷前调查和贷后催收,信用卡营销与催收,电子银行客户服务等;(二)数据处理:联行对账,会计业务的影像处理及数据录入,客户数据录入及维护,数据查询等;(三)信息技术:业务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网络安全设计建设,网络银行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IT重要基础设备服务等;(四)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授权管理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以及其他涉及机密数据管理与传递环节的系统处理系统;(五)安全保卫:钞印运送和武装押运等;(六)涉及我行客户资料的外包工作视为重要外包业务。
第七条实施重要外包业务应格外谨慎,在准备实施重要外包时应以书面材料正式报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及防范策略
商业银行选择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了市场净发展的一项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提高商业银行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
但是,虽然商业银行进行服务外包工作能够降低经营上的风险,但是却会面临服务外包所带来的冲击,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出现经济损失。
而随着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重视服务外包的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缺少风险意识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在当前的服务外包中还缺乏风险意识。
例如,在选择服务外包企业时,缺乏专业性,并且没有对于服务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
另外,部分商业银行因为自身能力与技能方面存在局限,所以当对于银行内部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时,将会导致风险随之增加。
(二)风险应急机制不够完善在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过程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区别只是风险大小程度不同。
所以,银行需要及时对于风险进行甄别、判断,并且针对风险程度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应急机制,这样可以在出现风险时,可以根据预先制定的防范措施来进行处理,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但是,当前的商业银行在对于风险进行管理期间,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机制,导致出现风险时,常常措手不及,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行。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在商业银行进行服务外包的过程中,部分银行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价机制,导致风险识别存在难度。
例如,建行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将部分技术与数据移交给外包商,而外包商自身的服务能力、水平与建行的普惠金融的良好开展具有直接关系。
所以,如果银行在事前缺乏风险评级与控制机制时,将会导致风险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外包服务所面临的的风险(一)战略选择风险银行与外包商之间如果战略目标不同,将会导致出现战略选择风险。
银行的战略目标与供应商之家出现差异,并且对于供应商的相关检查、监控力度不足等将会出现战略选择风险。
而我国当前还并没有更为专业化的制度来审核供应商的信用,所以,当前的供应商在实力、信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银行对于供应商很难进行客观分析,导致银行在无形中面临风险。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1. 简介在现代商业银行中,金融服务外包是一种常见的业务模式。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某些业务或部分业务功能委托给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处理。
虽然金融服务外包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专业化服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来保护自身利益,并确保外包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外包风险的类型2.1 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外包风险之一。
由于金融服务外包涉及到敏感的客户数据和财务信息,因此安全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需要确保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具有良好的安全控制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或其他安全威胁。
2.2 运营风险运营风险是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需要确保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具备良好的运营能力,以避免服务中断、延误或其他运营故障。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与服务提供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便及时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2.3 法律和合规风险金融服务涉及复杂的法律和合规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服务外包时需要确保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遵守相关法律和合规要求。
商业银行应对合同进行仔细审查,以确保合同中包含了必要的法律和合规条款。
2.4 声誉风险金融服务外包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声誉产生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声誉和可靠性,以防止因其行为或不当操作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声誉受损。
2.5 管理风险金融服务外包需要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确保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流程来管理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关系。
3. 外包风险管理的关键措施3.1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商业银行在选择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时应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提供商的信誉、经验、资质、安全控制措施、合规要求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等。
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评估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法律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建议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法律风险分析及风险防范建议一、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定义及发展现状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定义了商业银行外包的涵义:“指商业银行将原本应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处理的经营行为。
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商业银行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
”目前,银行业务外包范围涉及银行卡制作、法律服务、款箱运送(守库押运)、凭证传递、现金清分整点、系统开发维护、客服呼叫中心等,涉及部门包括营运管理部、安全保卫部、信息技术管理部、信用卡中心、法律合规部等部门。
二、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政策法律依据对于外包,目前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实践中通常以《合同法》作为界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9)284号)指出:金融机构要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将非核心后台业务如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簿记核算、凭证打印等,发包给有实力、有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持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同时对商业银行能够开展外包的非核心业务范围也有了一个大致的界定。
三、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法律关系及风险分析(一)银行业务外包的法律关系目前,实践中将外包服务的法律关系认定为承揽合同,即外包服务商按照发包方(银行)的要求完成一定工作量,向发包方(银行)交付工作成果,发包方(银行)给付报酬的合同。
(二)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表现1、外包服务供应商准入风险在业务外包过程中,由于银行降低了外包服务供应商准入标准,将业务委托给注册资本低、风险承受能力差、管理经验不够、管理手段不完备、专业人员不足、保证制度不健全等专业及管理能力不符合要求的服务供应商处理,导致业务质量和效率较低,不能满足业务需要。
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工作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工作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日期】2010.11.16•【文号】银协秘发〔2020〕20号•【施行日期】2010.11.16•【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工作指引》的通知银协秘发〔2020〕20号各会员单位: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机构外部欺诈防范体系,提升外部欺诈防控能力,有效应对外部风险,中国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银协安保委”)组织起草了《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工作指引》,并经中银协安保委第三届一次常委会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供参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可将书面意见反馈中银协安保委办公室邮箱:**********************。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0年11月16日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工作指引(2020年11月1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和依据】为提升银行业外部欺诈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适用对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
包括集团化经营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其子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
第三条【管理范围】外部欺诈是第三方故意实施行为导致的损失风险,包括抢劫、盗窃、破坏银行实物资产的攻击行为,骗取银行资金或信用的诈骗行为,入侵或破坏银行信息系统行为等。
第四条【工作要求】商业银行坚持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加强外部欺诈防范工作,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改进手段措施,增强抵御外部侵害能力,有效降低外部欺诈损失和化解案件风险,为实现银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第五条【基本原则】(一)依法合规。
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开展外部欺诈防范工作,依法接受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督管理。
(整理)《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范商业银行外包风险,保障商业银行业务持续经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外国银行分行等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中的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原本应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处理的经营行为。
服务提供商包括独立第三方,商业银行或其所属集团设立在中国境内或者境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或附属机构。
第四条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承担外包活动的最终责任。
第五条商业银行开展外包活动应制定外包的风险管理框架以及相关制度,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章外包范围第六条商业银行应根据审慎经营原则制定其外包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与其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宜的外包活动范围,尤其是重要业务的外包活动范围。
第七条商业银行在确定某项外包业务是否为重要业务时,应评估以下因素:(一)是否涵盖到商业银行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财务会计、信贷处理及客户信息等业务事项;(二)业务一旦中断是否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声誉或利润等产生重大影响。
在无法确定某项即将被外包的业务是否为重要业务时,可向所在地监管机构进行咨询。
第八条重要业务可参考但不限于下述业务事项:(一)业务操作环节:贸易融资及结算有关的单据处理和系统操作等服务;授信业务的贷前调查和贷后催收;信用卡营销与催收;电子银行客户服务等;(二)数据处理:联行对帐;会计业务的影像处理及数据录入;客户数据录入及维护;数据查询等;(三)信息技术:业务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网络安全设计建设、网络银行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 IT 重要基础设备服务等;第九条商业银行涉及到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职能的业务不宜外包。
商业银行涉及到内部审计职能的业务不宜外包给独立第三方。
第三章组织架构第十条商业银行外包管理的组织架构应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外包管理团队。
商业银行金融外包服务的现状及风险研究
Financial Management 商业银行金融外包服务的现状及风险研究苏彬(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锦州121000)摘要:金融外包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从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核心的业务中,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益。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外包开始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主要针对商业银行金融外包服务的现状及其风险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商业银行金融外包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外包;风险;监管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了金融领域的不断变革,并且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竞争不断加剧,金融外包服务开始兴起和快速发展。
从金融外包定义来看,这指的是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企业,让他们运作这些业务,从而将更多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中。
伴随金融外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化的竞争格局。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金融外包服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论述。
1金融外包服务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目前的商业银行发展中,越来越要求其提升业务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为了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加专注其核心业务,金融外包服务逐渐兴起。
通过金融外包服务,商业银行能够将非核心的业务分割岀去,从而使得其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外包服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资产管理外包,主要是将其资产管理业务由专业投资机构负责打理,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风险;二是业务流程外包类业务,例如电话客服、数据录入等需要大量人员的业务,选择通过外包来实现,能够 降低商业银行人员招聘和管理的成本。
而对于报表审计等类型的业务,通过外表1我国金融外包服务市场规模年份2015年2016年2017年金融外包服务市场规模(亿美元)72.018834113.87包能够降低其工作成本,提高银行运营效率;三是信息技术类外包,主要是对于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服务,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水平。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银行的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通过契约将原内部工作交由他人完成,是银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也是银行主动调整战略、实现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
按照银行外包业务的内容有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处理外包(KPO)。
一、银行业务外包的国际趋势近年来,商业银行出于战略规划、控制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原因纷纷扩大了业务外包的范围,使得银行业务外包发展迅速。
至2004年,金融行业业务外包的规模增长超过20%。
金融研究和服务公司Tower Group(2006)调查表明:全球最大的1 5家金融服务企业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的金额预计将从2004年的1 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4%。
随着国际银行外包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3大发展趋势:(一)外包范围不断扩展银行外包形式的发展演绎着银行业近30年来经历的巨大变化和挑战。
银行业务外包首先从信息技术外包(ITO)开始,主要涉及银行通信网络管理、银行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自助服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处理系统以及数据分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业务流程外包(BPO)是将业务的整个运行过程外包,例如整个IT系统,而不是某项具体的任务。
它所关注的是支持银行内部的运作和客户的后端服务,通过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个业务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利润,银行需要通过重新设计商业流程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
随着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各个层面上更加专业的知识,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光靠自身的研究开发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取胜,于是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研发环节外包给专门的研发中心,即知识处理外包(KPO)。
高校和科研机构籍以发挥自身优势,为银行提供知识处理外包服务。
(二)外包服务商身份转变随着外包内容由信息技术外包(ITO)到业务流程外包(BPO),最后趋于知识处理外包(KPO),外包服务商的地位不断变化,银行与外包服务商的关系由传统的服务提供者向发包机构的战略伙伴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一)
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把一般性的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
对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据调查,美国有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
从国际银行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来看,银行业务外包,既可以是非核心服务外包,也可以是核心服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还可以是核心服务的外包。
银行业务外包通常有以下几类:技术外包,如呼叫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IT策划中心等;处理程序外包,如消费信贷业务有关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等;业务营销外包,如汽车贷款业务的推销、住房贷款推销等;某些专业性服务外包,如法律事务、不动产评估、安全保卫等;后勤性事务外包,如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凭证保存等。
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和高阳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灾难备援外包服务合同,这是我国首个银行IT系统外包的合同。
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
因此,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
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
首先,外包合同往往都有较长的期限,随着商业环境以及外包商自身
的变化,外包机构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合同义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业务外包必然导致银行业务管理和操作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为适应外包机构外包部分服务的需要而作出的,这种改变也可能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
第三,外包需要将保密性数据、战略性技术或者机构的账簿、记录交由第三人接触,而外包机构及其雇员都有可能违反保密协议,泄漏前述保密信息,从而引发操作、法律和信誉方面的风险。
第四,业务外包实际上是将内部操作的部分业务或项目交给第三人,第三人的独立性造成了银行预期沟通和交流的困难。
第五,银行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外包机构事实上的依赖性,外包机构服务的满意与否都需要银行付出成本,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如果外包机构的服务无法满足银行的预期,并导致银行要求更换外包机构,银行则需支付必要的成本。
第六,业务外包要求银行在内部组织和人员结构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调整的过渡期内可能引发法律、操作、道德等方面的风险。
如在某项业务外包后,需要将从事该项业务的内部人员进行相应的裁减,由此可能引发违反劳动法律的风险,也可能发生被解雇人员泄漏商业秘密、带走部分银行客户等方面的问题与风险。
另外,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防范措施
管理和控制好业务外包安排。
业务外包实际是将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
外部化,因此银行应通过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外包业务在会计和风险上的管理作出适当的安排,尤其是在确定战略方针和目标方面应该设定必要的批准程序。
要在管理结构上为业务外包安排设计合理的构建、管理、控制机制;要塑造跨结构的团队,充分发挥内部有关专业管理人员在协调银行与外包机构之间关系的积极作用,以促成银行对外包机构服务的有效监管;要维持有关监管外包机构人员的稳定;要积极主动地控制与外包机构的关系,及时针对问题和焦点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冲突;要善于识别和准确界定外包目标,尤其是外包机构的责任,并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科学地评价外包机构的履职情况;要注意周期性地审查外包合同,并根据环境和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合同、重新设定服务标准。
选择合适的外包机构。
外包机构的选择,是确保银行业务外包顺利实现的关键。
外包机构的经验、能力、技术、资本、信誉、对金融行业的熟悉程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已有的类似业绩等等都是影响外包业务能否按约完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银行必须慎重结合外包业务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评价和选用外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