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习题系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水准面:
2、大地水准面:
3、高差:
4、控制测量:
5、碎部测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
C、高差
D、差距
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D、假定坐标
3、测量学按其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制图学。
A、一般测量学
B、坐标测量学
C、高程测量学
D、工程测量学
4、测量上所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x轴正向指向()。
A、东方向
B、南方向
C、西方向
D、北方向
5、目前我国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A、1956年黄海高程
B、1965年黄海高程
C、1985年黄海高程
D、1995年黄海高程
三、填空题
1、测量学的任务是_______ 和________ 。
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 、 _______ 和距离测量。
3、测量工作外业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4、测量工作内业计算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5、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________ 的铅直距离。
四、简答题
简述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五、计算题
某点的经度为118 °0',计算它所在的6 °带和3。带号
,相应6°带和3°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名词解释
1、视准轴:
2、视差:
3、闭合水准路线:
4、附和水准路线:
5、支水准路线: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方向
B、角度
C、距离
D、高程
2、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D、无所谓
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与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不正确
D、目镜呈像错误
4、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
C、与距离
D、与距离或测站数
5、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
C、高于侧站点
D、与前尺点等高
6、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D、以上三者
7、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
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D、以上三者都不正确
8、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D、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9、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A、看清近处目标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D、看清十字丝
10、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
D、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三、填空题
1、DS3型水准仪的组成主要包括组件、组件和基座三部分
2、水准测量的步骤是安置仪器、、瞄准、、读数。
3、水准仪粗平是旋转________ 使圆水准器泡居中,水准仪精平是旋转 _________ 使管水准器泡居中。
4、水准测量时,水准尺前倾会使读数变________ ,水准尺后倾会使读数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_______ ,管水准器的作用是________ o
6、在普通水准测量中,高差闭合差允许值的计算公式有两个,
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o
7、转动水准仪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o
8、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9、水准点符号采用英文字母_______ 表示,转点用英文字母________ 表示。
10、闭合差指________________ 的总水平,是反映 _________________ 的指标
四、简答题
1、简述水准测量外业工作步骤。
2、什么是视差?视差产生的原因?应如何消除?
五、计算题
1、一闭合水准路线,已知条件如下表,计算各点的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