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 优秀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单元主要学习小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小说的主题与情节。
学习本课,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能够加强学生阅读小说,理解主题的能力。
(二)、说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学习有如下要求,能感受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基于此,我将重点讲解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从他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小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分析小说的方法,并关注到环境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提示主题,通过对矛盾的发掘,表现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思考,认识到那个时代官逼民反的状况。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分析主题,难点在于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
重点: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题。
难点:探究林冲前后的心理变化(五)、说教材处理对于本课的学习,我认为应当以师生问答对话,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林冲的性格变化。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对话交流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的是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学情同学们对于《水浒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还未形成思考,这就需要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此环节以故事切入课文,交代“风雪山神庙”的前因,帮助学生简单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此后的教学做下铺垫。
(二)、回忆课文,情节铺垫本环节拟采用问答法,请学生回忆课文,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本课的第一部分,即1至5段,是否有情节上的铺垫,如果有,分别是什么?2、通过这两处铺垫,我们可以发现,此时林冲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3、你是从哪处细节看出他的转变的?以师生问答的方式,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寻找情节上的铺垫,先简单了解文章的主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课,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这篇古典小说以紧张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刻画和精彩的环境描写,成为《水浒传》经典中的经典。
选文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主题,蕴含着极高的叙事学、美学和社会学价值。
学习这篇小说,对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提升文学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小说是学生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初中已有广泛接触,学生对其核心概念、知识已有所了解。
高一又通过对必修3小说单元——人物与主题的学习,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了自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的鉴赏能力,加上前两节课对人物的梳理,情节的分析较为透彻。
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本课希望通过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综合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2017版)对学习任务群的划分依据,本课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和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文学欣赏的审美能力。
单元导语和课后研讨练习以及高考对该知识点的频繁考查,也提示了要把鉴赏环境描写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希望在学生学习中达成以下目标:1、浏览课文,能够迅速筛选描写风雪的语句;2、运用批注、讨论、朗读等方法,结合小说情节、人物、主旨等分析其作用,总结鉴赏小说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一般思路;3、进一步理解林冲的英雄形象,感受并认识小说中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理解环境描写与小说主题关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知识与能力:掌握自然环境描写的常用手法;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本身、小说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一说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高中阶段必修课本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其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可见三者紧密相连。
本课通过叙述林冲怒杀贼人,逼上梁山的完整、曲折故事情节,再现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变化,鞭笞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揭示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和历史必然性。
本课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合理,这和本单元另外两篇文章《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淡化情节有所不同,而三篇小说都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借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学习本文中可为后阶段引导学生鉴赏不同风格的小说打下基础。
二说新课标和新考纲:《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2012年湖北省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提出“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具体要求。
本文教学要以二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为依据。
三说学情: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祝福》三篇小说,所以学生对小说常识和小说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注意力放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上,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而忽略了文本中通过语言、动作、深情、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挖掘小说主旨。
基于教材分析、新课标和考纲分析和14班的实际情况,我的教学设计如下:四说教学目标: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段落大意。
2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挖掘其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3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和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八百里梁山泊好汉林冲在上梁山前同高俅、陆谦、富安等人的复杂矛盾,以及林冲被发配沧州后,在山神庙杀死仇敌的经历。
全文以林冲刺配沧州开端,通过林冲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写出了林冲由希望美满生活到极度失望,再到愤怒杀敌的心理变化,赞扬了林冲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白描般的叙述。
正因为这样,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氛围,从而体会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林冲复杂的心理变化。
这篇课文是我省著名特级教师郑万隆先生所教,他所教的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
为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 1、采用导读法,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发展顺序,深入理解林冲性格变化的原因,做到主线明确,条理清楚,以突破教学重点。
2、采用任务型学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通过观察插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借助阅读、品味、揣摩、质疑、讨论、朗读等形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林冲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是带着对新课标的理解走进语文课堂的,通过课前预习,我了解到学生们对林冲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查找了关于林冲的相关资料。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可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我在备课时先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再集中讨论:1、情景交融,为全文奠定基调。
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应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思考、理解课文,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悟出人物品质。
因此,教学中,我遵循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快乐读书,读有价值的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肖营子高级中学杨天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高中语文新课本五本教科书,共有两个单元涉及小说。
首先,从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人教版必修教材共有两个小说单元,一是必修三第一单元;二是必修五第一单元。
其中,必修三小说单元重点学习“小说的人物与环境”;而本小说单元要重点学习小说的“主题与情节”。
一是要理解作者蕴涵的感情,了解作者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
分析情节,要注意情节是怎样展开、发展,直至结局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
因此,从教材体系和大纲要求上来看,必修五小说单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归纳主题和概括分析情节,尤其要着重分析情节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与优越性。
其次,从它所处的单元位置看,本单元所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中国古典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选自外国小说,《边城》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文章。
作者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教学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再次,就本篇文章来看,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现状很满足,当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设计陷害他时,他不能像出身下层军官的鲁智深那样奋起反抗,而是委屈忍辱,逆来顺受。
高俅及手下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不得不手刃仇敌,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林冲的思想性格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从最初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软弱善良到最后的奋起反抗,其中情节推动着他性格的变化,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小说的情节吸引人,但大部分学生只了解小说的情节,对小说中情节如何发展推动,尤其是情节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与优越性很难把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的环境描写历来为人称道。
金圣叹、鲁迅等人对此大加赞赏。
因此,在上一节学习小说故事情节和结构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着重赏析小说精彩的环境描写,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环境的,进而深入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小说主题。
教学思路我的教学思路分四步走:(出示课件)教学思路一、看回目,巧导入二、找风雪,查手法三、赏风雪,析作用四、扣风雪,结主旨一、看回目,巧导入我们知道,这一课选自《水浒》第十回,这一回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章回小说的回目是对仗的,因此“风雪”在这里活用作动词,即林教头在山神庙躲避风雪。
显然,“风雪”应当是作者着力描写的景物。
那么,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风雪”了呢?林教头为何要到山神庙里去躲避风雪呢?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找风雪,查手法。
(生找)(板书:风雪)二、找风雪,查手法(1)、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共有几处?请找出来。
(生答) (出示课件)风雪描写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2、那雪正下得紧。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4、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5、那两间草厅以被雪压倒了。
6、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2)、大家看,作者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是长篇大段地去渲染的还是用非常简洁的笔墨去描写的?那么,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呢?(生答:白描)“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对事物进行描写。
它是我国古典小说常用的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的传统笔法。
小说中对风雪的描写,就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虽然着墨不多,却生动传神,富有神韵,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3)上面这6句话都是描写风雪的,但描写的角度不同,有的是直接描写,有的是侧面描写。
请大家为之分类。
直接描写1、2、3风雪侧面描写4、5、6(板书)(师生共同分析)三、赏风雪,析作用这几处风雪各是在什么时候描写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生答)讨论明确:1、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鲜明特点,以及通过人物命运的转折,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在教材中,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作为文学作品的鉴赏对象,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和教育价值的重要承载。
本文的主要内容讲述了林冲因遭受高衙内的陷害而被发配到沧州,期间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躲入山神庙,意外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最终愤而杀敌,投奔梁山的故事。
这一章节在整部《水浒传》中具有转折意义,标志着林冲从一名安分守己的教头转变为梁山好汉的一员,体现了个体在压迫下觉醒和反抗的主题。
(1)作用与地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仅是文学作品的鉴赏,更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林冲的形象,传递了正义、勇敢、反抗压迫的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篇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主要内容本文详细描绘了林冲在极端环境下的遭遇和心理变化,通过一系列紧凑的情节,展示了林冲从忍辱负重到觉醒反抗的过程。
文章情节紧张,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式,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正义、勇敢、反抗压迫等价值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 德育目标:通过林冲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理解他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变化;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深入挖掘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从人物命运中认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等奖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等奖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本文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
这套语文教材,小说有两个单元(分别在第一册和第二册的`第五单元),第一册欣赏小说的重点是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第二册欣赏小说的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第一册的小说单元的学习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这篇课文是课外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目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以及自如运用的重任。
再次,本文着重刻画人物性格的转变,同时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能够复述课文的情节,2、了解主人公林冲的性格变化,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了小说,不少学生还看了电视剧《水浒传》,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同时学习了《阿Q正传》、《项链》等三篇课文,应该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
我所教的这个班男生比较的多,男生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比如在网络游戏中,自己所练的人物想成为级别最高、装备最好的人物,看厚厚的玄幻武侠小说,具有一定的英雄情结,但对语文课兴趣一般,语言的表达和概括能力相对差一点。
于是我的教学重点: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这样,通过英雄林冲性格分析,知道林冲性格的两面性,健全学生的人生观。
三、教法与学法学法:合作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本文是自读课文,而自读课文的教学“强调以学生活动(自读、自析)为主”,所以我把阅读分析权交给学生,使自读课文成为学生“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场。
教法:为了能充分发挥教学单元的整体效应,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自读课文四步教学法”:一、回顾——同化学习目标,二、合作——初步理解目标,三、探究——深刻领会目标,四、延展——促进目标运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基于此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二、说目标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教学难点:分析“风雪”这一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法于漪老师曾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本课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
五、说学法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
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学生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绰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豹子头林冲,由此导入课文。
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读进去,况且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水浒传》及相关文学常识。
2、梳理文本情节,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3、梳理文本情节, 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学习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 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林冲性格转变的心路历程,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
2、通读全文, 理清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 抓住重点, 整体把握2、分析人物形象(品格、性格、思想感情等)预习案【学习目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要求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及大概情节脉络。
【自主学习】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 明确简洁地记录自己遇到问题。
(一)文体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人物描写。
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 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人物形象。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 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 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 只有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 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部分;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和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 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 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 最激励, 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 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 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 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 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及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课堂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及教案(高二必修课堂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及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课堂实录) 一说教材1 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古代小说,单元教学要求是:了解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做适当的延伸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应巩固小说的阅读技巧:“抓情节”“抓人物”“抓环境”。
也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让学生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他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发展历程,最终“逼上梁山”;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2 教材简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第十回。
历来是被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里,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丞太尉高俅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
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 教学设想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小说的阅读技巧: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评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暗示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从而深入理解《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伟大成就。
目标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鉴赏--拓展延伸。
②教学重点:评析林冲的性格发展,鉴赏人物形象,正确理解林冲这一形象所揭示的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③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四大名著”有更深的理解,“窥一斑而知全豹”,延伸拓展阅读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共3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共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1.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及其文学特色。
2. 学习小说的文学分析方法,深入揭示小说所描绘的主题和思想。
3.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及文学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小说的文学分析深入揭示小说所描绘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地图和图片的展示引入故事。
让学生想象在一个山沟里,森林覆盖着整座山,一座光景奇异的寺庙孤零零地立在这个山谷之中,其中隐藏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的氛围。
2.介绍浪漫主义通过PPT,讲授浪漫主义的概念、特点。
让学生了解到浪漫主义是自由、个性、重视情感的文学流派。
3.学习小说文本通过阅读和解析小说片段的方式,给学生介绍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和事件。
4.文学分析通过课文片段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文学特点和主题。
要重点分析林教头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从小说中获得美感,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5.总结通过学习本节课程,让学生认识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了解小说的文学分析方法,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学生在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文字魅力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小说分析,撰写一篇课堂作业,以巩固本节课程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故事情节、介绍浪漫主义的特点,结合小说文本,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文本的特点。
在文学分析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深入揭示小说所描绘的主题和思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最终定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最终定稿]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说课讲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三课时的教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我这节课的总体设想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把一种对经典的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把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教授给学生。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第十回,是历来被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节选部分内容以细节描写见长,主要记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太尉高俅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教授此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尽管学生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小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阅读方法,但我以为学生们还需要在阅读小说的技巧上再下功夫。
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更深入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设置如下:知识与能力:1、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
2、学生能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能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情感与价值:感受我国古典小说的语言艺术魅力。
依据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三课时,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掌握分析细节描写的方法。
依据是:学生平时阅读过程中的普遍做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不善于发现、不善于思考。
而文学作品的独具匠心之处却往往是在细节描写之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背景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是“连城诀”系列的第二本,于1977年首次出版,共分两本。
该小说讲述了少林寺中的高僧林平之带领弟子前往山神庙探查失踪同门的经历。
故事曲折离奇,紧张刺激,是金庸先生创作的又一经典作品。
二、内容梗概故事开始于少林寺中,林平之的师兄皓月禅师失踪,林平之被授予了寻找师兄的任务。
在寻找过程中,他遇见了瑛姑,两人一起前往山神庙进行调查。
在山神庙中,他们发现了许多诡异之事,当地的百姓对山神庙的恐惧也让他们感到不安。
在最后破解谜团的过程中,林平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展现了少林弟子的高尚品德。
三、创作思路本文主要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展开。
首先介绍了小说的背景和基本情节,在介绍人物和地点的时候,重点突出了林平之这一角色。
其次,重点介绍了小说的情节发展,突出了小说中的诸多魅力所在。
最后,重点介绍了小说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有关角色的结局,以此来突出小说的高尚品格。
四、文本展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曾经被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深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故事情节精彩曲折,其中的角色生动具有特点,尤其是林平之一角,展现出了传统武侠小说中所特有的高尚品德和文化气息。
故事情节在恰当的时候开花结果,有力的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巧和深刻理解。
小说中,林平之的身体力行和高尚品格,让人们看到了武林中人的风范和高贵品质。
小说中描写的诡谲异常的环境,让读者不禁感叹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更加深化了小说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
故事情节的开展和结局的展现,均显示了作者金庸先生高超的技巧和深沉的情感,加之小说中其他可贵的品质,使得该小说成为继《天龙八部》、《神雕侠侣》之后,金庸先生的又一不朽武侠小说传说。
五、结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它描绘了少林弟子的高尚品格,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在今天,该小说依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结构和人物关系。
2. 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故事的背景,如中国的武术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
提问学生对于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步骤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教师分段给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每读完一段故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询问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猜测。
步骤三:分析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如起承转合,高潮与结局等。
同时,教师也让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师徒关系、敌友关系等。
步骤四:理解传统文化内涵(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侠义精神、忠诚与勇敢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对于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步骤五:写作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封给林教头的信,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或者阐述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等。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扩展活动:1. 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如《水浒传》和《红楼梦》等,并比较这部作品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他们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武侠小说或武术技巧书籍,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号考生。
我说课的内容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施耐庵写的,文中刻画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转变的过程,揭示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语文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
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依次是:1、复述课文,了解故事主要情节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转变3、把握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为了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将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教学目标的第二点作为教学重点,把教学目标的第三点作为教学难点。
古希腊学者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据此我将设计“字——词——句——篇”四步走的方式,教学课文,同时也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一)首先是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好汉歌》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
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拳头打不下。
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接着,我将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据此,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首先,我会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作者和课文的资料,并对其进行适当补充。
其次,我会向学生明确章回体小说这一文体及其特点。
人教版必修5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必修5语文课本,是一篇散文阅读课文,题目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了作者和林教头在恶劣的环境下寻找山神庙的经历。
散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内容丰富,适合高中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1.2 学情分析本节课程主要面向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对于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掌握也较为欠缺。
因此,本节课程需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和讲解,同时结合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理解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习运用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辞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散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运用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3.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修辞表达和写作能力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展示(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程的内容,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2 阅读与讲解(2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然后提问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段解读文章的意思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4.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选择一段文章进行讨论,并试图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小组间的互动交流。
4.4 学生展示(10分钟)选取几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的一篇优秀的小说。
本文的作者是石龙洪,生于1976年,曾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长期从事文化创意、群众文学研究和编辑工作,作为一位活跃在当代文学舞台上的作家,其作品既传达了时代的声音,又带有强烈的文化底蕴。
本文所属教材的选文主题是“原创与传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与当代创作之间的关系。
1.2 教材内容梗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篇以武侠背景为主题的小说。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林教头在草原上遭遇到了一段奇幻的经历。
在为百姓办事的过程中,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勇敢地与恶势力进行了斗争,最终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
1.3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文的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武侠背景下的角色形象塑造与冲突呈现。
- 传统文化与创作之间的结合与冲突。
- 文学语言运用的特色与套路。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武侠小说的基本特点与创作背景。
•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当代创作中的重要性。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与表达方式。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使其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发现创作的灵感。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情感体验,增强对民间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热爱。
•通过英雄主义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学鉴赏与人物塑造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理解武侠小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分析,挖掘作品中的隐藏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教学策略•导入引导策略:通过介绍武侠小说、传统文化与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它的具体要求是: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问题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评说点拨,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
这种评定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是通过感受、点拨而产生顿悟,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第718页、第72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要使学生的思维之水常“鲜”常“活”,教师就必须在“导”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临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堵塞学生的思维之泉。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比学生站得更高、更远,避免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学生的阅读心理并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我大胆地进行“问题导入,以导为主,读议结合”方法的尝试。
关于本课教学情景的创设的一点说明:我在上课前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没有采用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其意在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驱使学生急于去领略英雄好汉们的悲剧故事。
教学过程中还适时穿插入了录像片的欣赏,有助于学生对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说学法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个小说单元的小说,已能了
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并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能大体把握。
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停留于对课文的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的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而使学生毫无兴趣;若能够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分层阅读,则能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曾记得去年在教学本文时,课堂上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山神庙中,林冲用一块“大石头”顶住了庙门,使陆虞侯等三人不得进庙,为林冲最终识破奸贼的险恶用心从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机,可是林冲一个人“掇”得动一块大石头吗?怎么陆虞侯三人却推不开呢?这个细节真实吗?问题一出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我也一时乱了分寸。
因为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小说嘛,无巧不成书,情急之中,我想起苏轼的一句诗:“竹外桃红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说道:“苏轼为什么非写成‘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可呢?难道‘鹅’就不能够先知吗?小说和诗歌一样都是文艺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不能死抠的。
”听了我的解释后,有的同学笑了,可不少的同学脸上仍旧带着疑问、困惑。
我的解释为什么不能使学生信服呢?为了彻底地解开这个疑团,我想不如在课堂上主动地把“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各抒己见。
四、说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含“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层面。
认知过程沿“感觉——思维——知识”一线走;情感过程沿“感受——情绪——意志”一线走,二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一不可。
组织教学时,我认为不妨让学生先睹为快,教师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享受”文本。
因为只有当学生与阅读文本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当学生感受的触角一直深入到与作家的感受触角相交时,才有可能进入认知的阶段。
所以学生的自主感受是极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产生顿悟的前提。
为此,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题: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炼课文的情节或就作品某方面写一点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堂上应力避学生一看就“懂”、一“懂”兴趣就无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突破口,设计好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时,我从释题开始,提出“文题中‘风雪’仅仅是人物活动的一个环境吗?”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有关环境描写语句的观注。
这一步就称之为“释题生疑”。
第二步则叫“趁热打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
”(张志公语)我让学生把课文情节理清楚之后,再进行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让学生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时,我问了这样两个问题:如果用不足20字概括呢?如果用4个字概括呢?有意识地插入语言表达的训练。
然后教师点拨小结: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1)准确;(2)顺畅;(2)简练。
出示情节发展的脉络图和对联(演示),结束这一步教学。
接下去是进行课文难点问题的讨论。
实施这一步要尽可能避免“注入式的回答”——把结论先塞给学生,使学生的认识只能局限于教师所定的框框里。
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设计出一两个“出其意料”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我把教学中的那个“困惑”在这个时候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谈谈各自的看法,以此来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并适时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找出有关风雪描写的句子(课文中有六处写到风雪)再组织学生逐一讨论分析,小结后明确: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等。
课后可结合文中十二次提到“花枪”的有关语句让学生自行作分析。
为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变化的理解,把握“风雪”的特点以及对情节、人物的作用,我在重点问题讨论时插入影视片段欣赏,以加深直观效
果。
课堂总结这一步我以板书形式来呈现。
最后说一说作业的布置。
题目有两个:(1)人物绰号考证:《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记录着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来历,引导学生考证,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2)人物分类点评:自己确定标准,将小说的人物分成若干类别,撰文点评,以文解文。
我的意图是学生课内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外可通过上述活动促发其自读《水浒传》原著,开展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训练,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