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演变
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加强利率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银行利率水平的形成和调整,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导,摆脱了政策和行政干预,将利率水平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挂钩,最终实现了货币市场化的目标。
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开放,当时我国的银行利率完全由人民银行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统一控制,过去的企业单位的借贷利率均为一至三年的定期储蓄利率,而人民银行对银行也统一规定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利率被完全的集中掌握在了国家手中。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期到2003年之前的阶段。
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国家也逐渐意识到应该把经济的管制权划归到市场中去。
1991年中央全面授权各省市区一级财政部门审批低息贷款,1995年5月国家银行贷款利率部分放开,1996年1月开始实行按年度公开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系列改革使得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逐渐下调。
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后的阶段。
为了拉动经济,国家采取货币政策的方式,不断地减少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利率,而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也逐渐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利率逐渐开始市道化。
2004年7月人民银行开始向市场发布各种利率,并实行银行间的自由市场交易,至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运行机制。
第四阶段,是近年来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进入了新阶段,利率市场化越来越成熟。
2011年央行提出的“货币政策利率框架原则”也让利率市场化得到更好的运转。
此外,中国现在正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对银行业从严审查,加强了了监管的力度,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更为高效地运作。
总的来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集中管制向市场运行的历程,最终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了更好的成效,促进了经济的稳健增长和政策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对加快市场化进程,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演变引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承载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讲义_中级经济基础知识_习题强化_张 宁_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第十九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例题】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描述错误的是()。
A.先外币,后本币B.先贷款,后存款C.先短期,后长期D.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利率市场化改革原则。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例题】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
A.直接信用控制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C.一般性政策工具D.间接信用指导『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如1986年以前美国的“Q条例”。
【例题】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信贷业务的是()。
A.代理发行国家债券B.集中存款准备金C.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D.为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业务。
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接受商业银行提交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物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再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三种方式。
【例题】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的因素不包括()。
A.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B.中央银行的组织架构C.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D.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1)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2)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3)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例题】通常情况下,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利率是()。
A.短期市场利率B.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C.优惠利率D.固定利率『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例题】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大、作用力度强,往往被当作一剂“猛药”的是()。
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多。货 币政 策工具 的选择会 影响货 币政策 的有效 性 .那么该
如何 选择适 当的货 币政策工 具 7 P o o l e . W ( 1 9 7 0 )最 早 提 出
货 币政策 工具选择 的普勒规 则 ,不过 由于没 有考虑通 货膨胀 预 期 等 因 素 的影 响 ,准 确 性 受到 质 疑 ( Wa l s h ,2 0 0 3 ) 。考
在 市场 不成 熟 时政 府 调 控 经 济 的权 宜之 计 但 是 我 国 的 利 率市
刻地 影响 着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 的性质 和作 用程 度 ( 樊 明太 ,
2 0 0 4 ) 。戴根 有等 认为货 币市场 的发展为扩大公开市场操作 提
供 了条 件 ,存款准 备金 制度和再 贴现机 制的改革 为中央银 行 提 供了新的间接调控手段。 利率 市场化 改革 的 目标是建 立 由市场供 求决定 金融机 构 的存 、贷利率水 平 的机 制 ,让利 率在资金 的配置 以及 整个经 济运行 中起 到基 础性作用。利率市场化 改革对 中国金融环境 、 金融 结构 变迁 产生重 大 的影 响 .利率市 场化 改革是否 会对 当
改 革对信贷规 划管理产 生 的影响 ,进而 探讨存款 利率全 面市
场化 后 .在经 济新 常态 下我 国货币政策 工具有效 性 的变化 以
及 该 如 何 选 择 的 问题 。
t 2 N E W F I N A NC E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央行对信贷规模的控制
1 9 4 9 -1 9 7 8年 间 中国 处于集 中计 划经济 时期 ,政府 包揽 了 一切 利 率 的制 定 .金 融 机构 没 有任 何 利率 自主权 。3 0年
虑 到 开 放 经 济 的 影 响 ,H o f f ma n n和 K e mp a( 2 0 0 9 ) 认 为 普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6年4月国债发行以价格招标进行,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开始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9月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2002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市场化利率发行央行票据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短期融资券,其利率也完全由市场决定。
2006年9月6日,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7年1月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1999年10月,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
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
2004年10月29日,中央银行又宣布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下限放开),利率市场化进程迈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
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
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进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以下我列出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变革。
1996.6.1: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3: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9: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9: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10: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1: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2002.3: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4: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
2003.6: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1.1: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可为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
2004.3.25: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加点。
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
利率市场化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关键 词 : 利率 市场 化 货 币政 策 利率 走廊 中期利 率指 引 前 瞻性指 引 中图分类号 : F 8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7 7 0 ( 2 0 1 5 ) 0 5 — 0 2 8 — 0 5
一
实体 经济。而我 国商业银 行是 先定年度信 贷计 划 ,再根 据
自身流动性状况 到市 场上拆入或拆 出资金 ( 陆磊 .2 O l 3 ) 。作 为货 币市 场上最 大的资金 交易者 ,商业银行 将信贷市 场资金
的 宽 松 状 况 带 到 了 货 币 市 场 。有 研 究 发 现 对 货 币市 场 利 率 影 响最 大 的 政 策 工 具 是 存 款 基 准 利 率 和 存 款 准 备 金 率 ,公 开
率 决定权 利 率的数量 结构 、期 限结构 以及风险 结构 由市 场 自发选择形 成 .即利率 形成 方式的市场 化。利率 调控方式 也 应 该市场化 ,即 中央银 行对 利率体 系的调控 ,不 再通过行 政 规 定 ,而是调 整 自身资产负债 表、调节基 准利率 进而调 控整 个 市 场利 率水 平。《 金融 业发展 和 改革 十 二 五 ”规 划》 中 指 出我 国 利率 市 场化 三 大 原 则—— 放得 开 、行 得成 、调 得
准 备金 、法定存款 准备金等 为政策 中介 目标 和操作 目标。利 率市场 化一方面 要求央 行逐渐放 开利率 管制 .另一 方面要 求 央行寻 找和确 定 良好 的市场基准 利率体 系 ,以供市场 主体根 据不 同的期 限和风 险对各种金融产 品确定合理 的 “ 期限溢价 ” 和 “ 风险溢价 ” 。 同时 ,中央银 行需 要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 经济 发展创造 良好 的货 币条件 .也 即培育 和疏通利 率调控和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时期。
以下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
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实
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控制物价为主要目标。
人民币被严格管理,外汇管理严格,货币供应受到计划经济的调控。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
推进,中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货币政策也开始逐渐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市场化,并推出了金融市场改革,如发行人民银行票据和人民币债券等。
3. 经济改革与金融改革时期(1994年-200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改变了货币政策工具,开始使用利率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和需求。
4. 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调整(2008年至今):全球金融危
机发生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来应对经济放缓的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
同时,中国还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环境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中国货币政策也将继续调整和完善。
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
第三:连续4次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小金融机构从17.5%下降到13.5%,大型金融 机构从17.5%下降到15.5%; 第四:并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引导其扩大贷款总量; 第五:暂停六月期、一年期和三年期央票发 行等措施以配合4万亿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
2010年是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最后一年的,我国经济 继续朝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农 业和工业生产都平稳增长,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对外贸易 恢复较快。面对此时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政府继续把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 管理通胀预期、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
2011年至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有 所缓和,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国内物价上涨、 产能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压力加大,加上欧洲债务危机 的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同时,房地产市场、投 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国内需求存在 放缓压力。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由适 度宽松转为稳健,把“稳增长”放在宏观政策调控的首位 。实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有: 第一:2011年共适时上调了六次金融机构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每次上调幅度是0.5%,从2011年12月开始到 2012年年底共下调了3次,最终大型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 是20%,中小金融机构的是16.5%;
二、1987-1991年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的“硬着陆式”调控 1.政策出台的背景 此阶段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也是通货膨 胀。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在84-85年采取的紧缩政策尚未完 全产生效果,86年又转向放松信贷的政策,开始全面松动, 进一步导致了需求量的严重膨胀,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 健康发展。 本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需求膨胀—财政赤字—货币供 应量激增—物价上涨等几个方面的恶性循环。88年我国的 通货膨胀率创建国以来新高,达到了18.8%。为满足资金 需求,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加大。为 解决财政赤字,货币供给不断在大规模增加,在1991年 年底,M2余额已达到19349.9亿元。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整
06
结论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意义
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调整 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 外部冲击,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央银行 的职能调整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引言 • 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影响 • 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内容 • 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策略与措
施 • 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挑战与对
策 • 结论
01
引言
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意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在 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各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主要 意义在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利率市场化能够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引导资金流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 ,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此外,利率 市场化还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活力,促进金融创新和业务模式的转型 升级。
中央银行职能调整的必要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央银行的职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和操作手段可能不再适用,中央银行需 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其职能定位,以适应市场化的环境。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市场化的利率机制,资金可以更加合理地配 置到实体经济中,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降低融资成本
利率市场化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减轻企业 的财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利率市场化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的分析中期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的分析中期报告本文将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一、背景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和日益全球化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现行的存款利率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得不发生变化。
二、目标选择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直是货币政策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通货膨胀的控制就更加困难。
一方面,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也更为复杂,不仅仅是货币供给的控制,也需要考虑到货币需求、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让通货膨胀的控制更加复杂,政府不能再通过调整利率的方式来直接控制通货膨胀。
2、金融稳定除了通货膨胀的目标外,金融稳定也一直是中国货币政策考虑的重要目标。
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增加了,比如利率波动大、货币流动性不足等,这些都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
因此,货币政策也需要更多地关注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确保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经济增长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虽然经济增长不再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也不能忽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需要在调整金融结构、促进需求增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增加。
三、结论综合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需要更加全面、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通货膨胀控制、金融稳定等目标外,还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普惠金融等因素,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全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国利率体系改革系统梳理
中国利率体系改革系统梳理中国利率体系改革是指中国政府对利率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旨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促进金融市场改革。
以下是中国利率体系改革的系统梳理。
一、市场化利率改革的历史过程1. 2004年:银行间市场利率改革中国央行推动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这促使了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更好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
2. 2005年:中国利率市场的发展央行允许银行以市场利率进行存贷款,并逐步放开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同时,央行开始试行公开市场操作(OMO),通过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市场利率的波动。
3. 2006年: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央行放开基准利率的浮动上限,让商业银行能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浮动。
这意味着贷款利率逐渐与市场利率挂钩。
4. 2012年:存款利率政策改革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决定存款利率,实现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5. 2013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颁布《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建立了市场利率中枢价格形成机制,有效推动了金融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6. 2015年:完善LPR机制央行引入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新的基准利率,代替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
LPR利率更加市场化,更准确地反映市场实际情况,并逐渐发挥其在贷款定价中的作用。
7. 2017年:金融去杠杆和利率市场化“双箭头”央行提出了金融风险防范与去杠杆化工作的要求,加大了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管理力度。
与此同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加了市场利率的影响力和配置资源的效率。
8. 2019年:定向降准和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央行开始实施定向降准政策,降低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长期资金的注入提供了便利。
这一政策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利率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影响1.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通过引入市场化的利率,利用供求关系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实际情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无效的资源浪费。
浅析中国货币政策变迁的市场化路径
现代经济浅析中国货币政策变迂的市场化路径郭宇兵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及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向市场化的转变.较好地适应了经济体制及金融体系的变迁。
本:;文以市场化的视角,系统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改革、变迁、演进的渐进主义路径。
总结、归纳了我国货币政策适应市场化:;经济体制变化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未来变革及演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货币政策;市场化;变迁;路径毒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向市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货币政策作为这些制度安排及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步深化,体现了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路径。
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的变迁路径,有利于理清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规避改革过程中的制度性风险,从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因而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闻货币政策变迁的市场化路径回顾我国中央银行在_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间接化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可以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体系的形成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体系的各个方面,结合我国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进程及经济金融演进的历史,对货币政策变迁路径做一简要同顾。
I一)货币政策目标的转变和确立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尚无货币政策目标之说。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条例》。
首次将金融机构的任务界定为“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可以理解为对货币政策目标的一个粗略表述。
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对多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双重目标的重大改革。
199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为“价格稳定”的单一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完整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改革“利率”大家都很熟悉吧,我们在银行存款,会考虑存款利率的高低,买房贷款的时候会妒忌贷款利率,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国家会通过调整利率,降低膨胀率,总之,利率的重要性小到个人利益,大到国家安稳,合理的利率对我们十分的重要。
首先,先谈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其他单位不得制定与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利率政策或具体办法。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质上分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那么,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现状怎么样呢?现阶段,人民银行对利率水平调控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走势,间接影响利率体系。
随着中央银行调控方式逐步从直接型调控向间接型调控、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利率调控方式也面临重大改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控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4年以前,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需要,直接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金融机构基本没有或拥有很小的贷款利率浮动权;二是2004年以后,中央银行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直至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将更多的利率定价权赋予金融机构。
在不触及管制利率下限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对金融机构定价发挥指导性作用,贷款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中国历年利率走势
中国历年利率走势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利率走势经历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是受到了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历年利率走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利率走势,可以看到中国经历了从高利率时代到低利率时代的转变。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刚刚起步,为了吸引资金和投资,央行实行了相对较高的利率政策。
这些高利率对于吸引国内外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借款成本,使得一些产业难以承受。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放松了利率调控政策。
1996年,央行开始实施市场化利率改革,引入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以及公开市场操作(OMO)等工具。
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市场决定利率水平,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
2000年代初,中国的利率水平开始逐步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和促进投资的措施,其中包括降低利率和刺激信贷。
此举有效地提振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资产泡沫和债务问题。
从2010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推进,利率走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为了控制通胀和加强金融监管,央行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逐步上升。
此举旨在防止投资过热和楼市泡沫等风险的出现。
虽然这对于降低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融资成本的上升压力。
近年来,中国的利率走势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全球经济低迷和贸易摩擦加剧,使得中国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为了应对经济压力,中国央行多次降息和降准,以提振经济活力。
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蔓延期间,中国央行频繁采取了降息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措施,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总的来说,中国历年利率走势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
从高利率时代到低利率时代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展。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进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以下我列出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变革。
1996.6.1: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3: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9: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9: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10: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1: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2002.3: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4: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
2003.6: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1.1: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可为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
2004.3.25: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加点。
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7.4
3.5-6.0
2.5
4.0-8.0
10.4
M2
目旳
实际
5.8-8.0
8.3
6.0-9.0
8.9
6.0-9.0
9.3
9.0-10
12.2
M3
目旳
实际
6.0-9.0
8.1
6.5-9.5
9.5
6.5-9.5
12.3
6.5-9.5
9.8
数据起源:美联储官网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公开市场操作
正式 暂停 恢复 开启 交易 操作
最为主要旳 货币政策工
具之一
1996 1997 1998
2023
年份 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1998-2023年我国国债年发行额
1998 3808.70 2023 6280.10
1999 4015.00 2023 6924.00
再贷款
• 多次利率调整,使商业银行资金成本 升高
• 冲销外汇占款,加大了回收再贷款的 力度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现行货币政策工具
指导性贷款计划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旳演变
指导性贷款计划
2
1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指导性贷款计划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其特点是:
(1)集中交易场所;
(2)以买卖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
(3)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
(4)交易由双方协商议定价格。
2、(1)聚敛功能。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
再生产的资金集合。
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六、论述题:
1、从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出发,论述我国应怎样运用这些信用形式。
2、试比较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运用这
两种方式。
〖参考答案〗
1、(1)信用的经济含义。现代信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往往又带来金融机构体系效率低下的负效应。
2、(1)中国人民银行要真正地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领导。首先,中
央银行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行政部门不能对其过多地进行干预。
其次,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和领导作用,主要不是靠中
央政府赋予的行政领导和管理权实现,而要靠经济手段对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
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
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
②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
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
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③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即对于破产事
2、(1)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浮动 区间的下 限调整为基准利率 的0 . 7 倍 。这是继2 0 0 4 年放宽 体系外 , 商品价格 由市场供需决定 。利率双 轨制的客 观存 在决定 贷款 利率浮 动区间、允许 存款 利率 下浮后 , 中国人 民银行首次 明 了多 种价格型 工具和数量型工具 的并存( 何东 , 王红林 , 2 0 1 1 o而 确 规定金融机 构存款利率 可以上浮 。此 前久受管制 的存款利率 在政 策工具的选择偏好 问题上 , 又有研 究指出我国 中央银行明显 上 限浮动终于被开启 , 利率市场化 改革又迈 出关键性的一步。
二 、我国 货币政 策工具 的演 变
我 国货 币政策 工具的演变 是 由经济 体制和 金融体制 内生决 定 的( 万荃, 孙彬 , 2 0 1 2 ) , 也就 是与我国渐进 的利率双 轨制 发展有
下, 即同时存 在被管 制的存 贷款利 率和基 本 由市场决 定 的货 币
并受到宏观调控性质和特点 的制约 。中国的利率 市 和 债券市场利率 。以存款利率上 限为核心 的利率双轨 制决定 了 着密切联 系, 场化进程 以1 9 9 6 年放开 同业 拆借 市场利率为起点 , 已进行 了近1 7 中国货 币政策 中数量与价格工具共存 的必然性 , 纵观1 9 9 6 年 以来 的 利率市 场化改革 , 央行在 货 币政 策工 具的选 择上表 现 出明显 年 。国债 、金融债 和企业债 等债 券市场利率 已全部实现市场化 , 银行 同业拆借 、贴现、转贴现和再 贴现等货币市场利率 , 以及外 的偏好 , 即更倾 向于选择数量 型工具 , 而 较少 选择价格型工具( 林 币市 场利率 均已基 本实现市场化 , 目前仍设有存款 利率上 限和贷 松, 2 0 1 1 ) 。
进一 步开办银行 间债券 回购业 务 , 同步实现 我 国利 率市 场 化 改 革 与 央行 货 币 政 策 工具 的 倾 向 的统一化 、透 明化 ; 了 回购利率和现券买卖利率 的市场化。 性选择
货 币政策 工具亦称 作货 币政 策手段 。经典 的货 币理论 把法 ( 二) 9 9 8 - 2 0 0 2 年 的货币政 策工 具选 择 : 以公 开市场 业务 为主 定 准备 金 比率 、再 贴现利 率和 公开市场操 作简称三大货 币政策 的多元 化工具 工具 。此外还有包 括消费者信用 控制 、证 券市场信用控 制 、不 1 9 9 8 年1 月1 日取消贷款规模 限额控 制后 , 公开市 场业 务成为
更倾 向于数量型工具( 林松 , 2 0 1 1 ; 程蕾 , 李华 , 2 0 1 3 ) 。从央行资产
制度环境 的建设是决 定利率市 场化改革 能否成 功的重要 因 负债表的角度 来看 , 将货币供应分成MO 、M1 、M2 这几个层次也
素。利率管制到利率 市场化的转变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 , 相 关 反映 出出央行主要利用数 量型货 币政策工具 进行冲销 的整体思
配 套制度体 系的建立和 内外部制度环境 的优化完善 将有利于 利 路( 孙潇 , 2 0 1 2 ) 。 率市场化平 稳有序地进行 , 有 利于货 币政策效 应的充分释放 , 更
进一步实现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 。 不 同于 发达 国家的 是 , 中 国经济 目前处 于利率 双轨 制框 架
核 心思路 就是 价格双轨 制 。利率 双轨制 下的 中国, 其央行所选择 的 货 币政 策工具 以存款 利率上 限为核 心 , 对 数量 型 工具具 有偏好性 。本 文梳 理 1 9 9 6 年以 来我 国启 动利率 市场 化改革 采取 的货 币政 策工 具 , 与 当前利率双 轨制 、对外 开放 、经济危机 、欧债危机 等制度环境 、宏观环境 相联 系, 分 阶段 分析其 演 变特点 及规 律 , 试 图为未来我 国渐进 的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带来 启 示 。 关键词 : 货 币政 策 ; 利 率政 策; 政 策 工 具
革启动至今 采取的货 币政策 工具 , 分阶段分析 其演变特点 , 试 图
为我国渐进 的利率市场化 改革带来有意义的启示。
一
直接行政干预 , 运用信贷 规模 管理 作为达到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和 地区发展 目标的手段 。1 9 9 7 年, 在 上海建立全国性的银行 同业 间 拆借市 场 , 完善 同业拆借 的相关制度规 范 , 并实现拆借市 场利率
Ma c r o s c o p i c e c o n o my l 宏 观 经希 荫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广 东 广 州 51 0 0 0 6
摘要 : 制度 环境 的建设是 影响利率 市场化 改革 的 关键 因素 。利率 双轨制 是 中国渐进 式改革的一部 分 , 渐进 式改革 的
鉴于此 , 本文利用 中国期刊 网和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查 阅利率
款 利率下 限。本 部分将从 1 9 9 6 年利率 市场化改革启 动至 今分 阶
试 图为我 国渐进 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市 场化支持理论 及利率市场化 改革启动 以来央行货 币政策相 关 段梳理货 币政 策工具的特点 ,
资料 。基本 掌握 了 自1 9 9 6 年利率市场 化启动 以来货 币政策工具 带 来有 意 义 的启 示 。 ( 一) 1 9 9 6 -1 9 9 7 年 的货币政 策工 具 : 改革启 动之 初的基 础建 设 选 择的具体 内容 、特点和偏 好等 , 并整理和归纳 其共性和个性 , 1 9 9 6 年, 央行在 国有 商业银行 中实行 以资产 负债 比例 管理为 动态 跟进 了近年 来央 行出台的货币政策公告 , 结合利率市场化支 并运用 本外币对 冲操作的方式取代过去 的 持理论和我国利率双轨制的特点 , 梳理 了 自1 9 9 6 年 利率 市场 化改 基础的贷款规模管理 ,
2 0 1 2 年6 月7 日, 中国人 民银行 宣布 , 自次 1 3 起, 金融机构存款 发点。 中国货 币政策不 同于发达 国家的一个 显著原 因在于 利率 利率 浮动 区间的上 限调整为基 准利率的 1 . 1 倍; 金融机 构贷款利 ( 价格 ) 双轨制 , 即计划价格 体系 内, 商品实行计划价格 , 计 划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