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绪论 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绪论 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817137c1cfad6185fa7d3.png)
1、民族主义片面强调________的民族利益。
正确答案:自身2、民族大义是基于民族社会的________。
正确答案:公平正义3、正义的本质在于_____的利益。
正确答案:正当4、我国宪法对基本国情做出了权威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_______国家”。
正确答案:多民族5、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有众多民族登上历史舞台,经过持续不断地分化和_____,造就了现在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正确答案:交融6、汉族人口有十多亿,而其他各族人口合起来仅达汉族的一成,所以统称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少数民族7、清末民初,我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外有_________,内有封建军阀纷争,各族人民备受磨难。
正确答案:西方列强欺凌8、各民族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______。
正确答案:差异9、各民族经过持续不断的分化和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_____个民族。
正确答案:56 五十六10、几十年前阶级苦斗、民族纷争,现在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________不同。
正确答案:民族观二、单选题1、旧社会的民族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
A.民族大义B.民族平等主义C.民族利己主义D.民族独立主义正确答案:C2、我们讨论民族大义,就是要真切理解各族人民的()。
A.个人利益B.民族利益C.共同利益D.经济利益正确答案:C3、讨论民族大义,就要在根本处守望中华民族的共有()。
A.物质家园B.文化家园C.宗教家园D.精神家园4、1949年以前,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总共四亿多人口,平均寿命大约()岁。
A.30B.35C.45D.55正确答案:B5、5.在业已实现的《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里,2015年的全国平均预期寿命是()岁。
A.67.45B.70.78C.75.83D.79.98正确答案:C6、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经济实体。
民族理论某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民族理论某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https://img.taocdn.com/s3/m/abe2c0269b6648d7c1c74671.pn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10 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B. 经济发展D. 社会发展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C. 13B. 12D. 14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B. 是一门理论科学C. 是一门实践科学D. 是一门交叉学科E 是一门新兴学科12. 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1594A: 奴隶制民族C. 资本主义民族E 共产主义民族B.封建主义民族D. 社会主义民族13. 以下属于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是( )。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f4550fe4733687e21aa75.png)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1.什么叫民族?答:目前最普遍的关于“民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答:我国共有56个民族。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约为1.1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3.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容?答:概括起来主要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使用与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团结民族上层和宗教上层人士的政策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4.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民族平等的权利有哪些?答:民族平等的含义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努力买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平等的权利有:(1)政治权利:平等权,参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权;(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权,保持、改革和发展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
5.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6.国家对民族平等团结有哪些规定?答: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多选题)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多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90b50c03d8ce2f0066232d.png)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多选题)【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
A.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进行民族识别B.组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语言简志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
电大考试历年考试试卷及参考资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附答案
![电大考试历年考试试卷及参考资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本)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bc849dd4d8d15abe234ede.png)
试卷代号:1 35 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2016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L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
A.异源同流 B.同源异流C.民族同化 D.从部落发展成民族2。
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时期。
A。
春秋战国 B.秦汉C.南朝 D.隋唐3.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
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4.现今世界上共有(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12000C。
3000 D.1000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6. 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C。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
A.一种突变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C.民族的进化 D.民族的发展8. 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
A.西部开发 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 D.对日支援9.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最后被确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是( )。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61955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b.png)
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辨析题)2015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题及答案(辨析题)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P50答:对。
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些是通过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但不能因此把它们之间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看成是民族关系。
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
P144 答:错。
应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布局和规划,民族地区依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
党和国家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党和国家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
P185答:错。
普通学校中不得进行宗教宣传,同时,无神论也不得干扰正当的宗教活动。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惯的根本途径。
(对)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惯的根本途径。
P177答: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民族风俗惯改革的物质前提,经济基础决定着民族风俗惯的改革内容和方向。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旧传统、旧观念以及某些落后于时代的俗惯制的生存土壤,才能根本改变落后的风俗惯。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匡助。
(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需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匡助。
P143答: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https://img.taocdn.com/s3/m/99e4ca3b482fb4daa58d4bd3.pn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acc6123dd88d0d233d46adb.png)
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6.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
7.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综合测试二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
否具有()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
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团结、互助、(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个民族,居住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
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 B.12000
C.3 000 D.1000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
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4.当今世界,()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6.民族问题是随着(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7.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40c31a0116c175e0e489f.pn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135820150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35820150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811fc2a87c24028915fc3a1.png)
试卷代号:1358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B. 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 社会发展2.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B. 1965 年C. 1978 年D. 1987 年3.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自觉B. 自由C.自然D. 自愿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互助与互利D. 和平与发展5.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 民族经济发展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6.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B. 35C. 44D. 557.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B. 12C. 13D. 149.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B. 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10.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B. 自治、自养、自传C. 自办、自收、自支D.自立、自养、自强二、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5025b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6.png)
民族理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民族平等的基本原则是()。
A. 各民族一律平等B. 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C. 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D. 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答案:C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B.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发展答案:B3.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
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共同发展答案:C4.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B.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发展答案:C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B.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繁荣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发展答案:C6.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繁荣B.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发展答案:A7.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 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D.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D8.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任务是()。
A.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 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D.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答案:D9.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要求是()。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繁荣B.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C.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D.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共同发展答案:A10.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是()。
民族理论考题(8)附带答案
![民族理论考题(8)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e90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2.png)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测试A一单选1.谁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最大的力是血统,其次是生活,第三大的力是语言,第四个力是宗教,第五个力是风俗习惯。
A. 孙中山B.梁启超 C.顾欢 D.斯大林2. 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A.124个B.155个C.125个D.145个3马克思主义民族的定义是谁提出来的A. 孙中山B.马克思C.恩格斯D.斯大林4列宁指出:“谁没有陷入民族主义偏见的泥坑,谁就不能不看到资本主义同化民族这一过程包含着极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又指出无产阶级“欢迎民族的任何同化,只要它不是借助于暴力或特权进行的”这说明()A. 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B.民族自然同化是有利于民族的交往和接近的历史发展中的进步现象。
C.民族强迫同化可以使原先比较落后的民族溶化到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里,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人为的加快民族同化。
D.任何民族同化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5.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长期性 B.重要性C.复杂性 C.简单性6我们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后,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A. 马克思主义B.国际主义C.民族主义D.资本主义7、氏族与民族的根本区别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地域关系D、利益关系8最初民族形成的标志是()A.部落联盟的建立 B.国家的产生C.第一次社会大分工9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是()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10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
”列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两段话说明了()A.各民族之间存在优劣差别 B.只有承认和坚持语言平等,才能消除民族压迫或不平等的根源 C.坚持民族平等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础 D.只要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1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85591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c.pn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一、解释题(要求只答要点,无需论述。
每题5分,共20分。
)l、民族答: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区域自治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央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向前发展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由多民族人民实行的地方自治。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答: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实现真正民族平等的根本途径。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因果、条件、不可分割。
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4、毛泽东关于民族消亡的论述答: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如此。
二、辨析题(要求先回答对错,再说明理由。
每题10分,共40分)1、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
(错误)2、民族融合的结果即民族消亡。
(对)3、民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错误)4、马克思主义及其无产阶级政党坚决支持民族同化。
(错误)三、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三题选做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l、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答:(1)旧的民族关系中的消极因素(2)各民族之间差异存在(3)各种利益矛盾在民族关系上有表现(4)阶级斗争仍然存在(5)民族差别特点存在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答:(l)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民族理论基础(2)列宁、斯大林建立了完整的、科学的民族理论体系(3)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3、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答:(l)少数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保证。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必须与各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广大各民族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3)是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和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标准答案2015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标准答案2015](https://img.taocdn.com/s3/m/de1b3482bd64783e08122b61.png)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 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一村一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答案
![一村一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最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eb031802020740be1e9be7.png)
1、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政策不属于民族理论的范畴。
正确的答案是"错"。
2、民族识别是落实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使各少数民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的需要。
正确的答案是"对"。
3、民族融合,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错"。
4、随着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和民族平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心,在一些社会交往中,个人的民族属性开始起很大的作用。
正确的答案是"错"。
5、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不复存在,民族问题与阶级斗争毫无关系。
正确的答案是"错"。
6、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际环境。
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
民族问题影响社会发展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对"。
7、大民族(原来的压迫民族)采取措施,包括照顾、帮助甚至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生活上实际形成的不平等。
这实际上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
正确的答案是"错"。
8、设立自治机关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正确的答案是"对"。
9、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正确的答案是"对"。
10、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于少数民族落后经济的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错"。
11、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标志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前提。
正确的答案是"对"。
1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保持其基本成分和表现形式的长期稳定。
2015年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试卷含答案
![2015年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1c67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6.png)
2015年度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试卷单位名称成绩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A】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B.重视政策的运用C.理论和政策兼纳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2.【A】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3.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B.《中华人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国宪法》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4.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工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6.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7.【D】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A.传承性B.演变和发展C.变异性D.传承性和变异性8.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C】。
A.原则性B.灵活性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9.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10.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A入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11.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C】。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2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2](https://img.taocdn.com/s3/m/6ce0672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f.png)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75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群体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个体之间
D.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答案】:A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B.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C.不同民族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答案】:D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性质
B.发展规律
C.社会基础
D.结构
【答案】:A
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和平共处
B.和平与发展
C.互助与互利
D.求同存异
【答案】:B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A
6.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部落联盟
D.民族与氏族
【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2015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C.民族群体之间D.民族个体之间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B.性质C.社会基础D.发展规律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B.团结C.互助D.和谐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助与互利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B.民族利益的照顾C.民族权利的保障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四、辨析题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五、论述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
一、填充题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B.文化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B.民族与部落C.民族与氏族D.民族与部落联盟3.现今世界上共有(C)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10000B.12000C.3 000 D 1000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
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A.不同发展水平B.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经济利益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A.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B.民族与阶级之间C.民族与国家之间D.民族的活动中E.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地域B.民族C.体质D.经济E.文化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A.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B.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四、辨析题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对)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五、论述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是按照效率进行分配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也是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说更是这样。
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
因此,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加以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统筹兼顾平等与效率,包括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
只能兼顾,实现平等前提下的效率,效率基础上的平等。
既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又要有较高的民族平等关系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的发展,将是在效率较量中提高自身效率的发展,将是在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民族素质的发展,将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提高自身享受平等权利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
它们历来是民族问题上的敏感因素,也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并将得到加强。
哪个民族更快地、更好地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得到更快和率先发展的机遇。
我国各少数民族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向现代文明迈进。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居民)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
A.7B.8C.10多D.20多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A)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C)。
A.44%B.54%C.64%D.74%4.我国大陆地区的(B)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B.31个C.36个D.41个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A.16个B.18个C.19个D.20个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B)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三、多项选择题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
A.维吾尔族B.壮族C.蒙古族D.满族E.回族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A.《阿诗玛》B.《格萨尔》C.《江格尔》D.《玛纳斯》E.《嘎达梅林》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
A.封建制度B.封建农奴制度C.奴隶制度D.资本主义制度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