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语言与地理课堂调控

江门一中林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地理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无论在以前的传统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阶段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灵活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最终决定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

一、教学语言在地理课堂调控中的作用。

调控就是指调节和控制的意思,课堂调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斟酌教学设计,却很难预设调控环节,那是因为课堂动态生成中信息发生的不可预见性。但缺乏教学调控保障的课堂,往往会显得死气沉沉或逻辑混乱,甚至吵吵嚷嚷变得不可控制,再好的教学设计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地理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兴趣而乐于此学科的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语言来调控课堂,是地理教学的必需,而恰当的地理教学语言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

二、应用地理教学语言对地理教学进行调控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设计出新颖,吸引学生注意的导语,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导语起着激发兴趣、增强参与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抓住导语特点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性。因为导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为引入新课而设计的教学语言,它不能繁琐冗长,否则就会影响教学进程,得到不好的效果。学“大气保温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比如:学“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时,可以用“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上面终年积雪?”引入课堂,言简意赅。

2、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会使课堂增色添彩,让人耐人寻味,思考无穷。比如《洋流》一课的导入:二战,英国及盟军严密封锁地中海出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直不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巨大损失,德军的潜艇

为什么能在英军的严密监视下出入地中海呢?

再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课的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哪些是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想象的描写吗?

3、鼓动性。导语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之跃跃欲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活学活用。

在讲世界气候之前,引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典故,简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学习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4、启发性。好的导语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索。再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课前的导入:大家是否知道,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很多,而有的地方城市又很少?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古代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再比如:地球1月地处近日点,这却是北半球冬季,反之为夏季,那么影响地球上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5、灵活性。学生喜欢新奇而有创意的事物。如讲“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节时,“你们知道吗?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并发现了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什么呢?原来这座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以及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人们关注的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还是一片陆地,它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的过渡地带。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为了解开这个迷,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探讨今天要学的地理问题。”

(二)应用科学严谨,准确精炼的语言,并有激情,有感染力。科学知识的表达,要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样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不能错读或误读汉字,比如说不能把“兖州”“海参崴”中的“兖”字和“崴”字读错,很多同学都习惯把“月球”说成“月亮”,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教学,严防因随意性,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同时,教师要刻苦钻研、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课文的概括,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授知识。如学“地球公转轨道”时,对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及速度,采用“七远一近,近快远慢”来总结记忆,对北印度洋洋流的方向,则总结为“冬逆夏顺”。

语言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充满情感,富有激情。否则,“以其昏昏,使其怊怊”,效果可想而知。就象节目主持人走进直播室一样,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再配以一些相关图片等,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

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讲我国沙尘暴的影响时,引用内蒙古发菜的挖掘情况,用十分痛心的语调描述“据了解,近两年来每年人内蒙古搂发菜的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搂1千克发菜要以破坏2.7公顷草地为代价,挖1千克甘草要使近1.3公顷草场变为沙丘,致使内蒙古大草原便年复一年地遭受着人为的劫难:内蒙古8 800万公顷草原已有3 900万公顷沙化退化,并且沙化面积正以每年8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大。迄今,已有400万公顷完全荒漠化。现在北京每年冬春季节都有严重的沙尘暴,甚至吹到了日本、韩国,让学生认识我国沙尘暴的严重性。

(三)巧用地理教学语言修辞

地理教师教学时,除了先要做到语言准确、说话简洁,、顺理成章等基本的要求外。若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机地恰当地运用语言学的多种修辞手法,使教学的语言更富于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艺术性,那么地理教学将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1、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达到容易记忆的效果的方法。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银河系从侧面看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形特征。

2、借代法

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来代替,以强调属性、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与城市有关的借代:春城指我国的昆明,又指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国的长春、美国的底特律有汽车城之称;重庆有雾城,伦敦有雾都之称;塞上名城指银川;日光城指拉萨;草原钢城指包头;镍都指金昌等。与地区有关的借代:地球上的“雨极”指乞拉朋齐;天府之国指四川盆地;世界油库指波斯湾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借代法,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另一方面,借代富有深刻的含蓄性,能使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带幽默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要记住一些地理名称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3、摹形法

摹形法即是指借助摹形的修辞手段,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的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系统,呈"8"字形,甚至洋流流动方向跟书写这个数字的笔顺一致,十分有趣。

运用摹形法进行教学,可突出地理事物的外形,并能以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字母表示出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不必在课中一笔一划地去勾描,因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4、拟人法。以把静止的、抽象的地理事物比着活灵活现的人,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拟人法即指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