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合集下载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中学历史年级九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料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结合史料客观分析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的利弊。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理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内容与意义;苏联工业化成就。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教学过程一、新经济政策1.观看视频,结合书本47页第一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了解新经济政策背景、时间与内容。

2.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理解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材料一堆满余粮的征粮站材料二俄国粮食与工业生产图材料三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二、苏联的工业化1.展示材料,学生思考回答苏联工业化背景、措施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材料二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

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1)材料分别体现苏联当时面临怎样的困境?(2)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思考交流2.苏联工业化成就材料一 19281937年,苏联共建成了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了汽车制造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工业部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俄国十月革命、苏联成立等。

但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成就和问题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等内容,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难点: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成就。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2.视频资料: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视频。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成就和问题。

4.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苏联为何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1)

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册(1)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国家发展应重视人民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观点。

历史解释: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掌握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以及苏联模式;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

时空观念:构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间轴,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开展学习;梳理沙俄、苏维埃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俄罗斯的演变过程。

史料实证: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

通过研读材料、表格、图片等方式,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家国情怀: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国现代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行的,为最终战胜敌人奠定了基础。

可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一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材料:1921年初,国内战争结束。

苏俄取得了胜利,然而它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

通过材料分析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有哪些?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材料:“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列宁的两段话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你认为他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说说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过度;决定采取新经济政策(国家)。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课题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三学科历史年级九学习目标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客观地总结其成就和失误;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的成就。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苏联,是世界第一个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其制造的AK47自动步枪至今依然在国际上畅销。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国家,却连一卷卫生纸都要依赖进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设置冲突,制造悬念。

讲授新课 1.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展示图示,归纳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3.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4.展示漫画,回答两个问题。

5.展示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6.归纳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展示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7.评价新经济政策,提问: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8.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9.归纳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不同。

10.展示图片和地图,介绍苏联的成立。

11.展示图片,讲述列宁的去世,和斯大林的继位。

12.展示材料,介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13.讲述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14.展示材料和图表,介绍苏联工业化的成就。

15.展示图表,说明苏联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挫伤民众积极性,引起不满。

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

对比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16.展示图片,介绍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背景。

17.归纳农业集体化的相关知识。

18.播放视频《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提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有什么意义和影响?19.展示材料,提问:农民还有积极性吗?20.讲述民间笑话,提问:这笑话说明什么?21.讲述农业集体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了苏联农业的长期落后。

22.介绍苏联模式的形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和导学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理解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一、新课导入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1.教师讲解: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但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也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这就说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必须加以调整,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提出问题: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学生分组制出前后经济形势对比表格,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

2.教师讲述: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克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以及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思考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

2.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包括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较为详细,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之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2.难点: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主旨】苏俄结束内战后,经济形势严峻,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使国家恢复了经济。

苏联建立后,斯大林掀起了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户运动,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

【教学目标】掌握列宁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

掌握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了解苏联模式;通过出示材料、播放视频、列表格等方式,引导学生整理苏联的措施和成就;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让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吗?提示: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如旭日东升,喷薄而出。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联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列宁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其中的艰难曲折与成败得失已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

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吧!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法引出苏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一: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提问:“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为什么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苏俄的情况如何?提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

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改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从而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认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秀教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

内容包括:①农业上:以__征收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章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围绕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目标、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经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对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目标、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和目标。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资料: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措施、成就和问题。

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与能力: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联工业化的成就;了解农业集体化的内容;苏联模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材料、表格、图片等方式,学生整理、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列宁的创新精神,体会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前进及艰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总结苏联模式的启示。

教学重点: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一、导入新课近几年来,中俄领导人借助“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频繁互访,在政治上互信、在经济等领域互联合作,秉承中俄历史互联互鉴底蕴,伴随着中俄双方举行的“国家年”“旅游年”等大型活动,将中俄双方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

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怎样的成就?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两国人民如何把“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二、探究新知(一)新经济政策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了解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续表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材料展示: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自由贸易)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一分析,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和实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点拨:提示:特点: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课主要内容为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模式的特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就,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本课涉及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苏联模式的深入理解尚有难度,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把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掌握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模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多样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的特点。

2.难点:苏联模式的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联模式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相关的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图片等。

4.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包括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模式的特点。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课题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第三单元学科世界历史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1、掌握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2、掌握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制度上存在的弊端3、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后的苏维埃俄国,满目苍夷,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利用情景问题的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师: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

那么当时的俄国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提示:在第9课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知识拓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这个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存在着许多弊端。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

那么列宁学生回顾知识,作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巴黎和会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生增加直观印象采取了什么政策?展示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治的内容作为对比。

从农业、工业和商业进行对比。

4、作用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提示:作用: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课标内容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二、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列举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合国情的,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及材料,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认识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及斯大林模式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与弊端,认识到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情况下,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项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减产,饥荒流行。

这时的苏俄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时间、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学生阅读教材和填写。

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清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认识到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适合国情的,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归纳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二、内容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和斯大林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强调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苏联在发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史料实证:了解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及农业集体化的内容。

历史解释:熟悉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与弊端。

唯物史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家国情怀:了解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年内战结束后,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二)讲授新课1.新经济政策(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P42的相关史实及下面材料,概括“战时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随着内战结束,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

加上多年的战争,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民反抗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全球通史》(2)学生活动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影响:①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不满,社会矛盾加剧。

②战争严重破坏了俄国经济,经济异常困难。

(3)教师活动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4)学生活动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肯定市场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进行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在工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同时,教材也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俄国革命和苏联成立的历史知识。

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识和一些片面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客观评价其成就和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苏联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同时,他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教师收集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5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

05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九年级下册历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设计说明20世纪20年代,列宁根据国情,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后,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苏联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模式形成了。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1.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及苏联模式。

2.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政策实行的必要性。

3.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1920年年底,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危机,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为缓解危机,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苏联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二、预习检查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3.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新经济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相关史事”中的内容,思考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的政策及起到的积极作用。

学生回答:(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积极作用: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列宁在这段话中反思的是什么政策?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学生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苏联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的概念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苏联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深入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成就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影响。

2.难点:苏联不同领导人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及其对苏联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2.比较法:教师学生比较苏联不同领导人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差异和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社会主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苏联模式的确立,探讨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苏联模式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1939年苏联国歌歌词:您毫不留情地肃清了各种腐朽的敌人与卑鄙的奸贼。

您是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人民的心脏和良知。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天才,构建了我们未来的公社。

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

其光荣使我们志更坚力更强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英明的布尔什维克党!
提问思考:“列宁指明我们自由的道路,斯大林带领我们继续前进”分别是指什么事件?带来什么影响?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__新经济政策__。

内容包括:①农业上:
以__征收粮食税__代替余粮征集制;②贸易上:允许使用__雇佣劳动力__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__自由买卖__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由贸易__;③工业上:允许本国和外国的__资本家__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上:实行__按劳取酬__的工资制。

2.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__国情__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__积极性__,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__工农联盟__,促使国民经济__稳步发展__。

3.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苏联__”。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__工业国__。

4.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_指令性计划__下完成的。

5.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开展了__消灭富农__运动。

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__集体农庄__的建设,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6.1936年,苏联公布了__新宪法__,宣告确立了__社会主义制度__,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__苏联模式__”。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__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__和__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__。

7.苏联在较短时间内__实现了工业化__,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__物质基础__,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__优越性__,赢得了巨大的__国际声誉__。

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__代价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苏联(俄)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

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先后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粮食税和农业集体化,这三大措施在农业经济方面产生了不同影响。

①余粮征集制是为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②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减轻了农民负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只是一个短暂的措施;③农业集体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但过度牺牲农民的利益,后来也没有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得农业总产值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集体化也没有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归纳斯大林时期的经济。

一种模式:斯大林模式。

两条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个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发展。

四大特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四)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五)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见对应学生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