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的生物迁移_课件

合集下载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课件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课件

联系。
2019年7月21日
7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的迁移
第 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

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章 可归纳为:机械性迁移、物理—化 学迁移、生物性迁移。
2019年7月21日
8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二 1、机械性迁移 章 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机械性迁

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叫做生
物性迁移。

其表现形式可分型。
2019年7月21日
17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1)生物浓缩(boiconcentration): 生物体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使
二 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 的现象,又称生物富集 。生物浓缩的程度
2019年7月21日
20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2)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第 指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 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BCF不断增大的现
二 象。生物积累的程度用生物积累系数(BAF) 表示。

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后一阶段体内蓄积污染物的浓度
BAF 同一生物个体发育阶段较前阶段体内蓄积该污染物的浓度
2019年7月21日
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2)水的机械性迁移作用:

包括污染物在水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水 流搬运的作用。受到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水
章 中悬浮物、排放浓度和距排放口的距离等因素
影响。
一般规律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与污染源 的排放量成正比,与平均流速和距污染源的距 离成反比。
移的作用力不同,我们一般可分为:气 的、水的以及重力的机械性迁移作用 等。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PPT-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PPT-

英文名称 Chloroethylene Formaldehyde Ethylene oxide Acrylonitrile Chloroform Phenol Benzene Methanol Carbon tetrachloride Dimethoate Sodiumnitrite Tetrachloroethylene Carbaryl Nitrofen Asbestos Mercury Trichloroethylene 1,1,2-Trichloroethane Acrolein 1,1-Dichloroethylene Toluene Xylene Pentachlorophenol Arsenic compounds Aniline Sodium cyanide Lead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Cadimium
农药类化合物
金属和无机物
○○
金属和无机物
○ ○○ ○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农药类化合物
○ ○○ ○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 ○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苯酚类化合物
○ ○○ ○
金属和无机物
○ ○○ ○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金属和无机物
农药类化合物
○○
Ethanal
肪烃族类化合物
○○
1,1,2,2,-Tetrachoroethane 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 ○ ○
Ammonia
金属和无机物
○○
Acetone
肪烃族类化合物
○○
1,2-Dichlorobenzene
单环芳香族类化合物 ○ ○ ○ ○

污染物的生物迁移_课件

污染物的生物迁移_课件
• 汞的生物甲基化途径可由此辅酶把甲基离子传递给Hg2+形成甲基汞,本 身转变为水合钴胺素。后者由于其中的Co被辅酶FADH2还原并失水而转 变为五个氨配位的一价钴胺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甲基离子转于 五配位钴胺素,并从其一价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负甲基离子与之络合, 完成甲基钴胺素的再生,使循环继续。同样的,在上述过程中以甲基汞 取代汞离子的位置就形成二甲基汞。二甲基汞的生成速度比甲基汞约慢 6000倍。二甲基汞挥发性大,容易从水体或土体中散逸至大气。
<返回>
• (1)混合功能氧化酶加氧氧化 • 此类型酶的专一性强,能催化多种有机毒物氧化 • 碳双键环氧化
R1CH=CHR2+ O
+O • 碳羟基化
CH3(CH 2)nCH3 + O +O
R1 O R2 O
CH3(CH 2)nCH2OH
O 重排
OH
• 氧脱烃
ROCH 3 + O
ROH + HCHO
2FeS2 + 2 H2O + 7O2
2 Fe2++ 4 H++ 4 SO42-
• 当矿水的pH在4.5~2.5之间时,可进一步发生氧化,
4 Fe2++ 4H++ O2
4Fe3++ 2 H2O
• 上述反应可被耐酸铁细菌催化而大大加速。生成的Fe3+进一步氧化 黄铁矿,
FeS2 + 14 Fe3++ 8H2O
• 氮的同化: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吸收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组成机体中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质的 过程,与光合作用、糖类物质代谢过程相伴随。

环境生物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课件

环境生物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课件

• 污染源(Pollution Source) ——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 分类 ➢ 天然污染源:如正在活动的火山… ➢ 人为污染源:如排污口、烟囱…
6
第6页/共40页
➢ 人为污染源分类 ✓ 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有机污染源、无机污染源、热污染源、噪声污染源、 放射性污染源、病原体污染源以及混合污染源 ✓ 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大气…、水体…、土壤… ✓ 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线污染源
污染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 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转化形式
1)物理转化——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 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几种过程来实现的转化。
2)化学转化——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最普遍的转化形式)
大累积作用
21
第21页/共40页
•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 1. 内部因素:污染物本身的性质,如组成该物
质的元素所具有的组成化和物的能力、形成 不同的电价离子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 物的能力和被胶体吸附的能力;
主要的理化参数——原子的电负性、离子 半径、电价、离子电位和化合物的键性、溶 解度等
7
第7页/共40页
➢ 人为污染源分类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
✓工业污染源:点源污染为主,排出的污染 物种类多、 数量大,对环境危害大…
✓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为主… ✓交通运输污染源:线源、流动源… ✓生活污染源: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三废…
8
第8页/共40页
• 污染物(Pollutant) ——主要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学习教案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学习教案
3. 生物迁移
第5页/共37页

1. 机械迁移
1. 机械迁移:根据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机械
迁移的作用力不同可以分为:
(1)气的机械迁移作用:污染物在大气中
的扩散作用和被气流搬运。

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排
放浓度和排放高度等因素。
第6页/共37页
1. 机械迁移
(2)水的机械迁移作用:污染物在水体中的

在强还原或酸性介质中,嫌气微生物可使氧
化态硒还原为Se0 和Se2- , 使硒的有效性降低。
pH 和Eh 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影响硒的形态和
第16页/共37页
三、污染物迁移的制约因素
配位体的种类及数量

无机配位体:Cl-、I-、F-、SO42-、S2-、
PO43-等。


当环境中存在大量无机,特别是有大量Cl-、
于钙、锶、钡、镭、铜、锌、镉、二价铁、二
价锰和二价镍的迁移。
碱性环境有利于硒、钼和五价钒的迁移。

第14页/共37页
三、污染物迁移的制约因素
氧化还原条件(Eh)



有些污染物在氧化环境中有较高的迁移能力,
而有些污染物在还原环境中有较高的迁移能力。
氧化环境有利于铬、钒、硫的迁移;
还原环境有利于铁、锰等的迁移。

外界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区域自然地理
条件(外因)
第12页/共37页
三、污染物迁移的制约因素
1.


内因(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决定了物质的电离能力、水解能力、形成络合物能力等的不同。
原子的电负性、离子半径、电价、离子电位(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以及化合物的键性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pt课件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pt课件
6
第一节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影响简单扩散的因素
第 三 章
2018/11/22
1)生物膜两侧浓度梯度; 2)外来化合物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可用 脂 水分配系数来表示; 3)外来化合物的解离度和体液pH高低, 对毒物通过细胞膜的难易有很大影响; 4)膜两侧体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及与之结 合的亲和力。
7
第一节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第 三 章
2018/11/22
• 2、滤过
是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 道的过程。大量的水可借助渗透压梯度和 液体静压作用通过孔道进入细胞,同时外 来化合物可以水作为载体,随之而被动转 运。
8
第一节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第 三 章
2018/11/22
3、主动转运
第一节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3、经皮肤吸收:
第 三 章
2018/11/22
表皮吸收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 毒物经皮吸收的两个途径: ①通过表皮脂质屏障是主要的吸收途径。
②通过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附属器,绕过表
皮屏障直接进入真皮。
16
第一节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毒物经皮肤吸收的两个阶段:
第 乎所有毒物都是通过简单扩散透过表皮角质层。 毒物穿透的速度与脂溶性有关,脂溶性越大穿 三 透能力越强。 章第二阶段—吸收相 毒物由真皮进入乳头层毛细血
2018/11/22
吸收、分布和排泄使外来化合物在体 内发生位移,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统称为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
代谢可使外来化合物发生化学结构和 性质的改变,从而转变成新的衍生物的过 程,也称为代谢转化。
3
第一节 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 一、生物转运过程的机理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ppt课件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与转化ppt课件
通过实验还发现了二恶英在食物链中生物放大的直接证据, 并提出了生物放大模型,从而否定了国际学术界过去一直认 为二恶英在食物链中只存在生物积累而不存在生物放大的观 点。
二、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 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 叫做污染物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pollutants)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2)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带有负电荷,可以吸收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汞.
腐殖质是一些含有方向结构的化合物,通过含酚羟基、羧基、磺酸基、 氨基等反应基团的作用,汞被腐殖质螯合或吸附。一般来说,土壤腐殖 质含量越高,土壤吸附汞的能力越强。
植物对汞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来完成的。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在土壤 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者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汞在植物各部的分布 一般是根>茎、叶>种子。这种趋势是由于汞被植物吸收后,常与根上 的蛋白质反应沉积于根上,阻碍向地上部分的运输。
3、生物转化和生物降解 指污染物通过相应的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污染物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可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降低,或形成 更易降解的分子结构;另一方面可使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毒性增强,或形 成更难降解的分子结构。
三、实例分析
1、汞的迁移和转化 汞,俗称水银,常温下是银白色的液体,易蒸发。汞 ,汞蒸气,及汞的化合物均有剧毒! 汞循环是重金属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典型,汞以元 素状态在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圈中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不同,迁移只是空间位 置的相对移动。不过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 化往往是伴随进行的。
污染物转化形式
1、物理转化 指污染物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 几种过程实现的转化。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

二、植物受污染的主要途径
1.表面附着 表面附着是指污染物以物理方式黏附在植物表
面的现象。例如,散逸到大气中的各种气态污染物、 施用的农药、大气中降落的粉尘及含大气污染物的 降水等,会有一部分黏附在植物的表面上,造成对 植物的污染和危害。
2.植物吸收
植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 方式可分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染物的屏障作用差异较大:
– 低级种类(腔肠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的表 皮细胞防止外源污染物侵袭的能力较低:污染物渗 透体表后可以直接进去体液或组织细胞;
– 皮肤吸收对于哺乳类动物则较难:经过角质层、基 底层、真皮才能进入全身循环。
能透过的如: 四氯化碳、部分有机磷农药、叠氮化钠等致癌物。
– 例如,在被镉污染的土壤中种植的水稻,其根部的 镉含量远大于其他部位。
二、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1.吸收 污染物质进入人体被吸收后,一般通过
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血液循环把污染 物质输送到各器官(如肝、肾等),对 这些器官产生毒害作用;也有些毒害作 用如砷化氢气体引起的溶血作用,在血 液中就可以发生。
第五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
本章重点
▪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 ▪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第一节 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一、生物污染
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 原等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 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它是根据污染物 的性质而进行分类的。 其二是指大气、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污染物 质,包括施入土壤中的农药等,通过生物的表面附着、根 部吸收、叶片气孔的吸收以及表皮的渗透等方式进入生物 机体内,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体健康。

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

第二章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ppt

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 3)重力的机械性迁移作用
指污染物及其搬运载体在重力作用下

的迁移运动。
环境中吸附了污染物的气溶胶、颗粒物、
悬浮物等主要以重力沉降的方式在环境中
自然迁移。
2020年6月7日
11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 2、物理化学迁移

包括风化淋溶作用、溶解挥发作用、
章 酸碱作用、络合作用、吸附作用以及氧化
2020年6月7日
14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吸附作用:吸附是发生在固体或液体

表面对其他物质的一种吸着现象,也 是一种影响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
章 的重要作用力。
氧化还原作用: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 的一种化学反应。
2020年6月7日
15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二 • 3、生物性迁移: • 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
章 用浓缩系数表示(BCF):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 BCF 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
2020年6月7日
17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2020年6月7日
18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 生物种类不同,代谢机能不同,在同样 条件下,对同一种物质的浓缩系数也会不 同。
▪ 生物浓缩的研究对于阐明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生物迁移规律、评价和预测污染物进
9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第 • 2)水的机械性迁移作用:

包括污染物在水中的自由扩散作用和被水 流搬运的作用。受到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水
章 中悬浮物、排放浓度和距排放口的距离等因素
影响。
• 一般规律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浓度与污染源 的排放量成正比,与平均流速和距污染源的距 离成反比。

污染生态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PPT文档32页

污染生态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PPT文档32页
污染生态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 规律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 生物富集
• 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使某些污染物或元素 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浓缩或 生物富集。常用浓缩系数来表示生物浓缩率。
• 3.3 生物放大
•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往往通过食物链和呼吸两个途径在体内浓缩污 染物质。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在同一食物链上往往随着营养级提高而 逐步增大,甚至可提高数百倍至数万倍,从而对人体构成危害,这 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的程度可以用生物浓缩系数表 示。
R-CH-COOH + H2O
R-CH-COOH + NH3
NH2
氧化脱氨
R-CH-COOH + O2
R-COOH + CO2 + NH3
NH2
还原脱氨
R-CH-COOH + 2 [H]
RCH2COOH + NH3
NH2
脱氢氧化脱氨
R-CH-COOH
RCH=CHCOOH + NH3
• 固氮作用:通过固氮菌的作用把分子氮转变为氨的过程。所生成的氨 并不排出菌体外,而是在菌体内进一步参与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
<返回>
• (1)葡萄糖醛酸结合
• 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下,生物体内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 酸中,葡萄糖醛酸基可转移至含羟基的化合物上,形成O-葡萄糖苷酸结 合物。所涉及的羟基化合物有醇、酚、烯醇、羟酰胺、羟胺等。芳香及 脂肪酸中羧基上的羟基,也可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O-葡萄糖苷酸。
• 生物活化是有的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转变为比母体毒性 更大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现象,例如汞的甲基化。

<返回>
• 4.2.1 氮的微生物转化
• 氮是构成生物体的必需元素。在环境中氮的主要形态有三种:空气 中的分子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有机氮化合物,以及生物 残体变成的各种有机氮化合物;铵盐、硝酸盐等无机氮化合物。三 种形态间的转化主要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包括氮的同化、氨化、硝 化、反硝化和生物固氮等
• 氮的同化:绿色植物和微生物吸收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组成机体中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质的 过程,与光合作用、糖类物质代谢过程相伴随。
• 氨化过程:所有有机残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经微生物的作用分解 成氨态氮的过程。
蛋白质水解酶
蛋白质
多肽
二肽
氨基酸
NH2
水解脱氨 OH
• 生物放大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能发生,有些物质只能沿食物链传 递而不放大,有些物质既不能沿食物链传递也不能沿食物链放大。 原因是同种生物可能隶属于不同食物链不同的营养级,因而有不同 的食物来源,扰乱了生物放大;不同生物或同种生物在不同条件下 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排泄、积累等均有可能不同,也会影响生 物放大状况。
• 将甲基汞或二甲基汞还原脱去甲基并生成金属汞的反应过程又称为生物 去甲基化,促酶常见的是假单胞菌属。
• 4.2.3.2 砷
• 砷的毒性很强,一般三价砷毒性最大,五价砷次之,甲基砷化合物 再次之,三甲基砷仍然具有高毒性。砷的微生物甲基化作用的基本 途径如下:
H3AsO4 2e
H3AsO3
CH
+ 3
• 反硝化细菌需要厌氧环境,有丰富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一般适宜的酸 度范围是中性至弱碱性,温度为25℃左右。
• 反硝化作用通常有三种情形:
• (1)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内的的多种微生物,将硝酸盐转化为亚 硝酸。
HNO3 + 2H
HNO2 + H2O
• (2)兼性厌氧假单胞菌属、色杆菌属等使硝酸盐还原成N2O或N2。
2FeS2 + 2 H2O + 7O2
2 Fe2++ 4 H++ 4 SO42-
• 当矿水的pH在4.5~2.5之间时,可进一步发生氧化,
4 Fe2++ 4H++ O2
4Fe3++ 2 H2O
• 上述反应可被耐酸铁细菌催化而大大加速。生成的Fe3+进一步氧化 黄铁矿,
FeS2 + 14 Fe3++ 8H2O
细菌 细菌
O
CH 3-C-COOH
+
H2SO4 +
NH
+ 4
O
CH3-C-COOH + H2S + NH3
• 硫化氢、单质硫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程称为硫 化作用。在硫化作用中以硫杆菌和硫磺菌为最重要。
2 H2S + O2 2H2O + 2S + 3O2 Na2S2O3 + H2O + 2O2
RCHO + 2 H RCOOH + 2H
NO2 + S
• (3)氧化酶氧化
RCH2NH2+ H2O
RCHO+ NH3 + 2H
<返回>
• (1)可逆脱氢酶加氢还原
O R1 C R2 + 2 H
OH R1 CH R2
• (2)硝基还原酶还原
NO2
2H -H2O
NO 2H
NHOH 2H
• (3)偶氮还原酶还原
CH 3As O(OH) 2
2e
CH3As(OH)2 CH3+ (CH3)2AsO(OH)
2e
(CH
3)2As
OH
CH
+ 3
(CH 3)3As O
2e
(CH 3)3As
• 其中的甲基供体是相应转移酶的辅酶S-腺苷甲硫氨酸,起着传递甲 基离子的作用。微生物的砷甲基化作用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都可发 生,主要发生在水体和土体中。此外,无色杆菌、假单胞菌、黄杆 菌等能将亚砷酸盐氧化成砷酸盐。而甲烷菌、脱硫弧菌、微球菌等 能将砷酸盐还原为亚砷酸盐。
• 4.2.3.4 铁
• 铁细菌能把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
4 Fe2++ 4H++ O2
4Fe3++ 2 H2O + 能量
• 当铁细菌生活在铁制管道中时,常因管内有酸性水而将铁氧化成可 溶性Fe2+,再被铁细菌氧化为三价铁,形成为Fe(OH)3凝胶沉积于管 壁上。
• 煤矿及一些无机矿床内所含的黄铁矿可在铁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化学 氧化,形成酸性矿水:
N=N
2H
NH NH
2H 2
NH2
NH2
• (4)还原脱氯酶还原
Cl
CH
Cl
C Cl Cl
Cl
+H -ClCl来自CHClC Cl
H
Cl
-HCl Cl
C Cl C Cl
Cl
<返回>
• (1)羧酸酯酶使脂肪酸酯水解
RCOOR' + H2O RCOOH + R'OH
• (2)芳香酯酶使芳香酸酯水解
H2N
COOCH2CH2N(C2H5)2 + H2O
2
HNO3
-
4H 2 H2O
2 HNO2
4H -2 H2O
2 HNO
2H -2 H2O
N2
-
H2O
2
H - H2O N2O
• (3)梭芽孢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和氨。
HNO3
2H - H2O
HNO2
2H - H2O
HNO H2O
NH(OH) 2
2H - H2O
NH2OH
2H -H2O
NH3
<返回>
OH 2 CH3-CH-COOH + H2SO4
3H2S + 6 H2O + 6CO2
2CH3COOH + H2S + 2H2O + 2CO2
<返回>
• 4.2.3.1 汞
• 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是汞的甲基化作用和将汞的化合物还 原为金属汞的还原作用。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 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反应机理是微生物 利用体内的甲基钴氨蛋氨酸转移酶来实现汞的甲基化。该酶的辅酶是甲 基钴胺素(甲基维生素B12)。
15 Fe2++16 H++ 2 SO42-
• 以上两个反应的联合作用构成了一个由铁细菌发挥重大作用的溶解 黄铁矿的循环过程,生成大量硫酸,加剧了矿水的酸化,有时能使 矿水的pH降至0.5。
• 此外在还原状态的环境中(氧还电位较低)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 使难溶性的三价铁化合物还原成亚铁化合物而溶解。有机铁化合物 也可被一些微生物分解而释放出无机铁。
4. 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 4.1 生物转化的若干概念与规律 • 4.2 无机物的微生物转化 • 4.2.1 氮的微生物转化 • 4.2.2 硫的微生物转化 • 4.2.3 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 4.3 有机物的微生物转化 • 4.3.1 氧化反应类型 • 4.3.2 还原反应类型 • 4.3.3 水解反应类型 • 4.3.4 结合反应类型
<返回>
• (1)混合功能氧化酶加氧氧化 • 此类型酶的专一性强,能催化多种有机毒物氧化 • 碳双键环氧化
R1CH=CHR2+ O
+O • 碳羟基化
CH3(CH 2)nCH3 + O +O
R1 O R2 O
CH3(CH 2)nCH2OH
O 重排
OH
• 氧脱烃
ROCH 3 + O
ROH + HCHO
2H2O + 2S 2 H2SO4 Na2SO4 + H2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