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运动浅谈】一入汉服深似海,转眼即逝六七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好,我是安徽铜陵汉服社(义安社)与湖北师范学院汉服(问渠社)的负责人,现就读湖师历史学,接触汉服六七年了……

听说《走遍中国》在征集汉服故事,即兴所写,以下也不知道算不算故事了,更多的是有话想说,希望能够提醒注意汉服运动里的一些问题,我也不知道说出这些对还是不对,只觉得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亲身经历,就还是说了。

下面是自己接触汉服以来的一些回忆,主要是对于汉服运动意义与问题的一点感想,情绪有点复杂,可能语言比较混乱,不好意思…

小时候酷爱绘画,尤其是画古代装束、传统装束的人物,戏曲服装、影视、插图、联想、少数民族服装、世界其他民族服装百画不厌,还喜欢给芭比娃娃做衣服,几乎是各种传统类服装(早期形制比较惨罢了),还做过自己玩过家家用的纸筒人,还是古装,看电视剧也就好挑古装剧,看衣服的念头完胜看剧……总之那时候,只要是传统服装,不分国度、民族、地域、时间等等,通吃!

其实对所有传统文化我统统有兴趣,但表现最多的明显是服装,现在想来,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偏爱衣服(个人直到高三毕业对穿着基本没花过什么心思,而且我的那种偏重服饰文化的情况绝不是个例),而是人类天性对服饰文化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可能原因有二:①衣服最直观;②衣服离人最近,人最熟悉。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传统文化都没怎么刺中中国人的文化神经,唯独服饰文化掀起了一场如此持久狂热广泛浩浩荡荡的民间社会运动的原因吧。

中国文化因特殊的历史经历出现了世界罕见的文化断层,文化重建面对一片废墟着实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切入点,对于文化记忆已没的中国人来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武术茶艺等经典而高深的传统文化是难以企及的高阁之玉,最容易接受和入门的才是最好的切入点,于是汉服这一特殊的服饰文化被推上浪头也就不奇怪了。所谓“始自衣冠,达于博远”。

既是切入点,后必深入,渐渐击入目标。

“切入”就是了解或亲身穿上此文化,亲触传统,心中萌生对历史文化温情。此完成断层重接之第一步。

“深入”就是进一步了解此文化,并旁及其他传统文化,随心意之展开延伸,因了解而理解,进而对历史文化产生敬意,此完成断层重接之第二步。

“击入目标”就是认了真的去学习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或弥补欠缺的基本素养,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国人。对历史文化具有温情与敬意,由了解进而理解,自觉修立一国人之基本素养,甚至自觉的去研习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此乃断层重接之完成。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沉迷《大长今》,如前所言,人类天性可能对服饰文化更容易迅速接受,于是我对韩国传统文化的沉迷也是先寄托于韩服,就是在搜索韩服照片时发现那张图的文字注明是“汉服袄裙”,傻愣了几秒,恍然大悟的那一刻就突然一通稀里哗啦毫无哭相了,然后头也不回地钻进了汉服这“坑”了,一入汉服深似海,转眼即逝六七载。

穿上它也许只是因为喜欢,但在中国这种现状之下把它穿出去让人看,并旁及诸礼仪、节日、技艺等传统文化一同展现,便是喜欢之外另谋文化之重建了,所以喜欢并不足以形成一场社会运动,既能立为运动,就应担当其责任使命,谨记初衷,别忘了汉服是切入点,应自觉深入,以达终地,才是这场运动的价值。

不知其他人怎么想的,总之我当初是因此而哭,后又因此数年效力不移,然今愈失望,迟疑汉服可否担起中国文化重建之切入点。

知道汉服后,因身在中学不方便,本地又无汉服组织,亦未寻得一个本地其他同袍,即使高二时有幸在网上找到同城同袍,并一起建立了本地的汉服社,但一直也没有参加什么实际活动,所以大学以前基本都是一个人瞎琢磨有关汉服、传统文化、文化重建的各种理论、逻辑、分析,看各种资料、书籍,有点走火入魔的势头……大一寒假终于忍不住鼓起勇气向父母表达了憋了几年的欲望,去年开春买了第一套汉服,之后就开始经常参加学校所在地汉服社的实际活动,不久也开始尝试自己缝制汉服(对穷学生来说,汉服还是太贵了),之前只给芭比娃娃做过汉服,不过汉服同袍总是各种强大,什么看起来不可能的事逼急了都敢尝试,而且结果往往是真的成功了,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爪缝虽然累但的确很快乐,缝出第一件,就会有第二件,第三件……跟打了鸡血一样,之后参加汉服活动也更频繁,还接手了家乡的汉服社,并开始筹划建立学校的汉服社,召集、宣传、制作视频海报、写可行性报告和社团章程、跑社团联、找指导老师……那段时间总之又是一通没日没夜,

(这个也许算个小故事)

期末听说武汉政府举办中国尼泊尔友谊展,便跑了整整一下午借了五套汉服,第二天背着五套汉服自己另穿一套自己做的汉服坐火车去武汉友谊展现场,因为事先只和活动方在网络上联系了一下,第二天上火车时一个人都联系不上了,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到了现场,网上说好要试穿汉服的人也没出现,挺尴尬的,一个人背个大包穿着汉服傻站在那,好在我的着装吸引了4B基金会那位法国老外的注意,向我询问衣服的事情,我就抓住机会请他试穿,一个人试穿,就会有第二个人看过来,然后第三个……最终我带的那五套汉服得到相当充分的利用,如我所愿,这次中外文化交流会上,不只有尼泊尔的传统服饰,中国也不只有旗袍,还有汉服,这次中外文化交流的照片,汉服终于没有缺席……自己感觉很荣幸,不仅自己可以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穿上自己手缝的汉服,还亲手为国外友人穿上了汉服,最重要的是让在场的汉族人看到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民族服装……遗憾是英文太差,没能更好的介绍中国文化。

暑假回家还是一通没日没夜的准备,举办了家乡第一次正式的汉服活动(乞巧),社员人数翻了两倍,开学回校继续筹建汉服社,不过卡在指导老师那一环节上了,也让我有空冷静思考一下,决定收起那些辛苦准备好的各种文件,不再申请建立社团,草根到底,如果哪天必须要有个名分,那最好也是挂靠于一个校内组织做个小组,而不是成立一个要按冗杂的校规流程制度等生存的组织结构臃肿的社团。(欲知详因,请私敲,此不便公开)去年十一月去参加了西塘汉服文化周,尤其是“百家论坛”,各地汉服社负责人齐聚一处,相当精彩,收获良多,回来在学校汉服社(那个没名分的草根社)又陆续弄了一些小活动,感觉也还好,一切看起来都还好……只是后来家乡突然冒出一个人,开了一家汉服店,今年寒假回家,迫不及待地跑去一睹尊容,第一次去很愉快,店主人很好,之后几次看看、聚聚、想想,越发觉得不对劲,沉默很久之后,决定放手家乡的汉服圈,开学举办完已经承诺的花朝节活动后,也试着放手学校的汉服社,如果在自己正式准备考研之前找不到合适的人接管,就解散自己建的汉服社。尽管舍不得是必然的。

之所以出现如此转变,是家乡那家新开的汉服店引起了一连串反思,发现一个问题,不知其他地方情况如何,至少我的家乡和我上学的城市还有偶尔串门其他地区汉服社时所见,感觉汉服社、汉服运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圈,汉服圈,圈在了一个奇怪的心态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