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

合集下载

中国汉服复兴:现状与展望

中国汉服复兴:现状与展望

中国汉服复兴:现状与展望一、历史背景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周代,历经了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发展演变,直至明清时期,汉服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价值汉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款式、色彩、纹样、配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复兴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够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时尚流行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汉服逐渐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

在街头巷尾、社交场合以及各类活动中,人们对于汉服的喜爱和接受度不断提升,汉服时尚逐渐融入了现代生活。

四、产业发展随着汉服时尚的流行,汉服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传统服饰设计到相关配饰,从文化创意产品到文旅融合产业,汉服产业正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社会影响汉服复兴现象不仅在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推崇,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和归属感,正在推动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深度发展。

六、未来趋势随着汉服文化的普及和产业发展,未来汉服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汉服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日常穿着;另一方面,汉服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中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挑战与机遇尽管汉服复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如传统技艺的传承问题、产业发展中的创新问题、文化冲突中的认同问题等。

然而,这些挑战也为汉服复兴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炼出符合现代审美和需求的元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发展,推动汉服文化的创新和传播;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汉服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八、规范与标准化为了更好地推动汉服复兴,应注重规范与标准化。

在传统技艺传承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标准,确保技艺的准确传承;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建立行业标准,规范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在社会推广方面,应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确保汉服文化的正确传播。

浅谈汉服运动

浅谈汉服运动

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是近现代一部分国人民族传统意识的觉醒下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终极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有一些人认为汉服运动没必要,他们认为汉服穿起来并不方便,缺乏可操作性。

并且,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爱国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而不只是通过服装这一种形式。

然而,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说到汉服穿着的不便,我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

文化都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的。

汉服,作为文化的一个符号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在原来汉服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我们新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

另外,汉服也并非一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着装,如果那样的话,那有可能就成了服装的复古罢了。

汉服可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节日服装还有一些正式场合的礼服。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受着文化全球化的强烈冲击,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我们懂得了独立自由,却忘记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通,却不懂角徵宫商;我们熟知莎士比亚,却不知春秋左传;我们西装革履,却没有自己的衣裳。

并非说一切传统的东西我们都要维护,而是要以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传统是其灵魂,是其归宿,我们不能丧失我们的灵魂,不能失去我们的归宿。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

通过服装这么一种形式,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促使国人更加积极地去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汉服运动不应仅仅是只是汉服的复兴,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传统礼仪和传统习俗的复兴,是对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其中传承和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汉服的复兴只是一个引子,更重要的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汉服运动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汉服的复兴只是一个引子,是起点,而非终点。

华夏民族的文化是永无止境的,汉服运动作为一场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并非死板地复古,而是对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

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

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汉服是指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复兴指的是对汉服的传统造型和制作工艺的复原和传承。

汉服及汉服复兴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因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汉服复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汉服的穿着和制作工艺的研究,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使人们更加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

二、强调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服饰趋向于国际化、多样化。

汉服的复兴可以提醒人们记住自己的身份根源,保持文化自信。

穿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的选择,更是表达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汉服的复兴可以让人们重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觉。

三、传承优秀传统美德和价值观汉服复兴不仅是对服装的传承,更是对传统美德和价值观的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汉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礼仪和优良品质。

穿汉服要求谦虚、端庄、庄重,这与现代社会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风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汉服的复兴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美德,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意识。

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汉服的复兴可以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

通过制作汉服、举办汉服活动、开展汉服文化节等方式,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增长。

以汉服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也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可以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五、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凝聚力汉服复兴可以激发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增强。

通过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加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

穿汉服的人们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群体。

关于汉服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这篇作文

关于汉服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这篇作文

关于汉服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篇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汉服好帅啊!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服,汉服可是中国的传统服装哦!汉服的历史超级悠久的。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穿汉服了。

那时候的汉服非常简单,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服的款式越来越多样化哦。

汉朝时期,汉服达到了鼎盛时期,款式繁多,十分漂亮。

当时的贵族们都穿着华丽的汉服出入,非常体面。

汉服最大的特点就是上下分离,上衣下裙分开穿。

到了唐朝时期,汉服又有了新变化。

唐朝的服饰特别华丽灿烂,而且上衣下裤都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的宋朝和明朝,汉服又有了新的变化。

可惜啦,到了清朝末期,中国人开始穿起了西装,汉服慢慢就没落了。

不过现在很多人又开始喜欢上了汉服,因为汉服真的超级漂亮!现在的汉服复兴运动越来越火爆哦。

我们班里就有好多女生都穿汉服来上课。

男生们也有穿汉服的,虽然汉服裤子有点紧,但是穿起来真的很帅气!除了在学校穿,大家也经常穿汉服去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剪纸、舞蹈、书法等等。

大家都觉得汉服美美哒,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最喜欢穿的是青花瓷元素的汉服。

花色太美了,简直就像走在花园里一样!妈妈说将来要给我做一件青花瓷汉服裤,我已经等不及了呢。

虽然现在汉服的流行程度还没有西服广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汉服复兴运动中,相信有一天汉服一定会重新成为主流服装的!汉服万岁!总之,汉服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许多变迁。

虽然一度没落,但现在又重新火起来啦。

希望未来更多人能欣赏汉服的独特魅力,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篇2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汉服的历史和现状。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汉服的历史。

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

当时,中国的一些部落就开始穿一些比较简单的衣服。

对复兴汉服的看法

对复兴汉服的看法

对复兴汉服的看法
复兴汉服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传承,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复兴运动。

对于复兴汉服,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一些人支持复兴汉服,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致敬。

他们认为汉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穿汉服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有助于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他们认为汉服的设计美观、典雅,穿上汉服可以展示个人的风采和品味。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复兴汉服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汉服是古代的服装,与现代社会脱节,穿汉服只是一种炫耀和虚荣的行为。

他们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推动现代化和时尚化的服装文化发展上,而不是追求过去的东西。

此外,他们担心复兴汉服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商业化的变味、浮夸的风气等。

总的来说,复兴汉服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个人的审美观念、文化认同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对于复兴汉服的看法因人而异,重要的是要理性对待,尊重不同的观点,寻求文化多元共存的方式。

浅谈汉元素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汉元素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汉元素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汉服是自炎黄到明代华夏族的衣冠,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本文就汉服的起源,复兴发展问题的思考及当今时代人们汉服运动分析。

目地是为了推广汉元素及传统文化发展标签:成因;问题;兴起现象;对策伴随时代改革,国家在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存留下来的民族传统文化成果,也应该释放出耀眼光芒。

汉服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华夏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人是以服饰精巧之美为华;以国土辽阔、文化繁荣道德高尚为夏。

案例:汉服“大事件”2019年将进驻汉服春晚,以节目?汉服大事记?形式,显现于全国乃至全球同袍面前。

2018/6/18央视:“汉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值得被正视了解和弘扬。

”2018/9/10华裳九州联合,登上纽约时代广场路透社大屏。

一、汉服兴起的成因1.1汉服的历程约西元前2698年至公元17世纪中叶,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经过长期不断探索、最终形成统一的完整体系。

在黄帝等人发明衣服而后,又经历世人考验专研的汉服,便已具有基本形式,到了汉朝就已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传递至今。

在清朝初期,满族最高领导者实施“剃发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着汉服,留长发等的“十从十不从”强烈推行下,汉服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已至而今一些人通过考研汉服,收取其优良的地方去掉无实用的地方,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1.2文化软实力需求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一定高度时,便会需要精神层面的提高,对外传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

而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一种,是联系过去现在未来的一条纽带,便成为了对外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2018年、2019年期间,团中央微博发起的“中国华服日”话题,而汉服也走入时装周等现象的出现,都体现的国家对汉服兴起的支持。

1.3购买力度增加随着网络的传播,各大平台都有对汉服兴起的提倡,比如说在抖音上面,会有汉服的各种样式展示。

正因展示出的美丽画面中,如此独特的汉服勾起了许多人的购买热度,再加之?汉服传承?的播出;汉服登上国际舞台等的出现,迎面而来给人一种柔美而典雅,端庄而大气的感受,仿佛只要穿上汉服就会身处于那个神秘又纯净的年代,那画面不止惊艳了中国人也惊艳了外国人,他们也开始询问怎么购买汉服。

“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

“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发布时间:2021-08-10T08:00:48.820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4期作者:杨荣欣[导读]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摘要: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汉服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服饰文化也得到相应得发展。

汉服运动以“着我汉家霓裳,兴我礼仪之邦”为文化理念,在国内有了一定的恢复发展。

本文介绍了汉服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汉服的分类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探讨了影响汉服复兴的因素。

关键词:汉服复兴;传统文化;需求层次理论一、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汉服。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小众的文化符号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近几年出现了汉服热的现象也可称为汉服的复兴。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广大汉文化爱好者为主体、青少年族群,商业化群体,知识分子为主力,以互联网为主要舆论平台,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民间运动。

汉服运动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传统服饰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中华文化又重新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

与此同时,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醒,国人开始反思我国之优秀文化,并举力保护继承。

当是时,汉服从沉睡中惊醒,各地汉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立,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而汉服运动也随之开展而来。

汉服不仅是中华民族中主体民族汉族的宝贵财富,亦是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宝贵财富。

汉服运动是中华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进步性,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着建设性作用。

论汉服复兴运动

论汉服复兴运动

参与者们也在积极努力着 2 0 0 3 年1 1 月2 2 E t .王乐 天身着曲裾袍款式 的汉服行走于郑 州 街头 , 被新加坡 《 联 合早报》 取材报道 , 报道 中称“ 绝迹 了三百 多年的汉 族服饰 , 重现神州街头” , 引起 国内外华人广泛关注 。 由此 , “ 汉服运动” 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2 0 0 6 年4 月 7日, 上海 、 杭州 、 北京 的一些 同袍 盛装云集 , 追 怀上 巳节这个美丽浪漫的传统节 日 这是汉服与传 统节 日 相结合 的第一次 会对其他的现代艺术形式 ( 如现代雕刻 、 摄影 、 电影 、 电视 等) 产生巨大 实践活动 。 的推动作用 2 0 0 6 年4 月 9日. 中国人 民大学的“ 诸子百家园” 里. 十几名学生 身着汉服 , 手持 弓箭 , 这是 3 6 0 年来 中国大 陆第一次举行射礼。 1 汉服的沉浮 2 0 0 9 年 3月 7日. 英 国同袍 聚会 。 以巡游方式宣传汉 服 。是第一 中国自古就称为“ 炎黄子孙” 、 “ 华夏 民族” 。华夏 民族曾是古汉族 的美称——冕服华章 日华 . 大国日夏[ 1 ] 这个 有着几 千年历史 的古老 民 族, 其 名字“ 华” 便是 来源于他美丽 的肌肤 、 汉 民族 的传统服饰——汉 服。 很多人也许都会从字面意思上认 为汉服是汉朝 的服饰 , 其实不然 , 汉服是在 中国历史上传承千年的“ 汉民族传统服饰” . 是世界上历史最 古 老 的民族 服饰之 一 .从传 说 中的黄帝一 直延续 到 甲申之难 ( 1 6 4 4 年) , 汉 服在历史上 的传承有将近 四千年的时间。 汉服的理念来 自于轩 辕皇帝 的“ 垂衣裳而天下治” 。 自周朝之后 . 汉服逐渐稳定成型 , 并一 直 传承 至明末 , 是 为中华 民族之瑰宝。 古语有云 : “ 中国有礼仪之大 , 故 称 夏; 有章服之美 , 谓之华日 。 作为华夏 民族 的“ 皮肤” , 汉服代表着这个古 国民族华丽 , 优雅 , 博 大的特质 , 而如今在外界各种展现 “ 中华 文明” 的 场合 中 , 却 难以见 到汉服 的踪影 , 这该是多么悲哀 的现象 , 就 是创 造了 这个 华美服饰 的民族 . 却成 了世界上唯一没有 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 !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作 为民族服装 . 汉服 的使用 场合有着一 定的弹性空 间. 汉服复兴运动并 不是追求不现 实的全面 日常化 , 而主 要是在节 日、 婚礼、 重大仪式 、 太极和武术 、 射箭射礼等 场合穿着 , 当然 了, 汉服款式众多 。 也是有 一些适合 日 常工作生 活穿着 的简约制式 , 如 桓褐等

对汉族复兴运动的观点

对汉族复兴运动的观点

对汉服复兴运动观点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汉服同袍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法。

汉服运动在近代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终极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科学性、进步性,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并非异想天开或作样子。

对汉服运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有倡导者、参与者、批评者。

他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对错在这里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汉服倡导者认为穿着汉族传统服装乃宪法赋予汉民族的权利,不应被某些势力企图冠以政治名号而加以破坏。

汉服运动倡导者宣传,汉服运动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的。

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

其活动场域除组织及讨论活动计划的互联网外,多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景点、公园等。

参与者认为,汉服运动是当前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形式。

汉服运动的重要网上基地是汉网、百度汉服吧等网上论坛。

近来由于不少城市实体汉服店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机构、商业场所的应运而生,汉服运动也开始从网络上的热议更近一步地迈向公众的日常生活。

批评者认为,汉服运动带有浓厚的汉民族主义色彩,无视其他55个民族的感受,因而无法代表中华民族。

在上述论坛中,倡导者认为只有汉族才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公开声称要复兴的是汉族,而不是上文所说的“中华民族”。

批评者还认为,汉服是否能代表汉族,应当12亿汉族人民中的大多数以适当程序共同决定,而不是极少数人自行代表。

而当前的汉服运动重形式轻内涵、重衣衫轻文化、会沦为复古服装秀。

因此,各地公开表演时遇到较多质疑也就不奇怪了。

在我看来汉服运动值得倡导,各民族的民族传统服装都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这正是民族性与传统性的体现。

汉服:华夏服饰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复兴

汉服:华夏服饰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复兴

汉服:华夏服饰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复兴一、汉服的起源与演变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代表,体现了汉族人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与礼仪制度。

其起源可追溯至夏、商、周三代,之后历经秦汉、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体系。

汉服不仅是汉族衣冠的象征,还是古代社会生活、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汉服的历史背景早在夏商周时期,华夏民族就开始以服饰彰显身份和阶层的不同。

汉服逐渐形成并成为礼制的重要部分。

到了汉代,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汉服的款式和穿着规则逐渐固定,成为礼仪制度的象征。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穿着形式,还融入了儒家思想和礼制文化,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2. 汉服的发展历程汉服在历代王朝中不断演变,款式、面料、装饰等方面皆有不同。

唐代的汉服较为宽松飘逸,象征着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宋代汉服则较为简洁、雅致,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崇尚简朴、内敛的生活态度;明代汉服的设计更加考究,呈现出规整、华丽的特点。

各个朝代的汉服风格不仅彰显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审美传统。

二、汉服的基本构造与特点汉服由多个部分构成,款式因时代、场合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总体上,汉服具有交领、右衽、宽袖等特征,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审美理念和服饰哲学。

1. 交领与右衽交领是汉服的显著特点之一,即衣领交叉覆盖,左边衣襟压右边,称为“右衽”。

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古代礼仪制度,还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右衽的设计,象征着尊礼守法和行为得体。

2. 宽袍大袖汉服的宽袍大袖设计不仅为穿着者提供了舒适感,也具有美学价值。

宽松的服装线条表现出飘逸、自然的风格,这种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古代文人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

同时,宽大的袖口也适应了古人日常劳作和礼仪活动的需要,体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3. 无纽扣设计与现代服饰不同,传统汉服没有纽扣,而是通过系带、带钩等方式固定。

这种设计体现了汉服崇尚自然、简约的理念,传达了古人对简洁生活方式的追求。

中式汉服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式汉服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汉服逐渐成为时尚界的热门话题。

本报告旨在对中式汉服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汉服的历史渊源1. 汉服的起源汉服起源于黄帝时代,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服饰体系。

汉服的形制在汉代达到鼎盛,因此得名“汉服”。

2. 汉服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汉服以深衣、胡服为主,具有朴素、实用的特点。

(2)汉代:汉代汉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形制体系,包括冠、衣、裳、裤等,色彩鲜艳,装饰丰富。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汉服受到胡服的影响,形成了交领、直身、宽松的特点。

(4)隋唐时期:隋唐汉服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装饰和审美,形成了华丽、端庄的风格。

(5)宋元时期:宋元汉服以朴素、简约为主,注重实用性。

(6)明清时期:明清汉服在形制上趋于统一,形成了以马面裙、旗袍等为代表的传统服饰。

三、汉服的形制特点1. 衣服(1)上衣:汉服上衣主要有交领、圆领、立领等形制,以直身、宽松为主。

(2)下衣:汉服下衣主要有裙、裤、袴等形制,以马面裙、百褶裙等为代表。

2. 饰品(1)冠帽:汉服冠帽主要有冠、冠缨、幞头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饰品:汉服饰品包括手镯、耳环、项链等,色彩丰富,造型独特。

四、汉服的复兴与发展1. 汉服复兴的背景(1)国潮文化的兴起:近年来,国潮文化在我国逐渐兴起,汉服作为其中的代表,受到广泛关注。

(2)传统文化自信的增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逐渐增强,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2. 汉服复兴的发展(1)服饰设计:汉服设计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汉服款式。

(2)汉服产业:汉服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汉服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3)汉服文化:汉服文化逐渐普及,汉服节、汉服秀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浅谈汉服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

浅谈汉服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

浅谈汉服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汉服是指中国传统的服装文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直到现代仍然有人穿着汉服来表现一种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

汉服不仅是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现代人如何重视汉服文化。

一、汉服文化的传承汉服文化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族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环。

历史上,汉服曾是中国的国民服装,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体现了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气质。

汉服的传承不仅仅是服装的传承,还包括中国的文化、艺术和审美观念等方面。

从传统汉服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在古代,汉服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家族或文化团体的传承,而今天,汉服的传承已变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的传承主要可以归功于网络和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社区组织,人们更容易自由地交流和分享传统的汉服文化。

二、汉服文化的发展汉服文化的发展已经从过去到现在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古代,汉服的设计非常注重“端庄大方”,强化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的良好印象。

唐代汉服则更加追求华丽和豪华,是中国服饰设计的巅峰之作。

到了宋代,汉服则更多地在设计上注重了简约和素雅,这一特点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现代的汉服则更加强调“恢复古风”,在设计上力求回归到中国汉族服饰最本真的形态。

当前,汉服设计已逐渐贴近现代社会。

汉服不仅仅是传统的宫廷服饰,也体现了现代人的时尚美学。

汉服的款式和细节方面在现代的设计中也有着不同的流行元素。

同时,各个地区和城市还形成了不同的汉服文化,如书香门第汉服、湘绣汉服等。

三、如何重视汉服文化?随着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汉服文化也成为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重视汉服文化:1. 了解汉服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变迁。

回顾汉服的历史,以了解它的演变和流行趋势。

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电视节目、网络等渠道来了解汉服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和审美元素等,以及价格等方面的信息。

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宣传

汉民族服饰文化复兴宣传
汉服运动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的传统文化支持者,以复兴 汉民族服饰为切入点,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举动。
上 巳 节
清 明 节
七 夕 节 17
花 朝 节
传统节日的人文积淀非常丰厚,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中华传统佳 节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的人类文化遗产,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 个国家能拥有像中国这样丰富多彩而又温馨美妙的岁时节日体系。复兴民族 传统节日,再造伟大的中华节日文明,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中 秋 节
冬 至 节
重 阳 节 18
大 春 节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汉服运动是以汉服为引子,引导更多的人去 关注去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汉服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我 们希望更多的人学习和弘扬汉文明最核心的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和文 化风貌。学习然后继承,继承然后发展,发展使之日新。
19
2
汉服服制
汉服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汉服的特点可以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
领(衿):衣领 祍:衣襟,根据掩襟的方向 (特指外襟) 襟:与祍是同义词,但使用时 特指衣服的交叠重合处,以内 外(或前后)襟区分。 缘:衣服上的镶边,领缘、袖 缘、衣缘等。 裾:衣服的下摆,又特指衣服 前襟处。例如“直裾”的意思 就是,衣襟垂直而下。 袂:衣袖 祛:袖口 3
12
便装
便装通常衣袍较为窄小,舒适且便于运动,一般由裙、袴、襦、衫构成。 便装的搭配更为灵活多变,以便利为主,便装通常采用舒适且较为朴素的面 料制作,适用于居家、出行、传统武术演练等领域。
13
便装
14
汉服衍生—汉元素时装
所谓汉元素时装,是指在西式服装的结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汉服的元素, 这可以包括某个服装细节、纹饰,甚至是一种审美情调。因为这类服装的本质 还是西式服装,并不是传统服装,自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了。但是这 种多元路线的探索又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有着很大的潜在价值。

汉服复兴运动

汉服复兴运动

汉服复兴运动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或称为华服运动等,是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是一系列穿着汉服、宣传汉族文化的运动。

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及其他华人地区、海外华人等,以年轻人、知识分子为主。

汉服历史悠久,但因受到满清入关后“剃发易服”的压迫,汉服与汉族断绝了近乎三百年。

清亡之后汉文化复兴的意识开始复苏,但由于战争与政治因素,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

而最近的汉服运动兴起于2003年,河南郑州的王乐天是现代穿汉服上街第一人,随后许多人纷纷仿效。

汉服运动主要目的是希望恢复汉服的华夏传统服饰地位、复兴华夏文化。

满清“剃发易服”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何控制百姓,禁锢百姓的思想,进而达到稳固政权的目的,这是执政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于是满清统治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清军入关以后发布了这一项法令,即“剃发易服”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为了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颁布“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剃发、易服、圈地、投充、逃人以及屠城是清初六大弊政。

清政府的这种暴力行为,一时间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但同时又为以后清朝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剃发易服,对于大汉民族的整段历史来说,算是一个很大的耻辱,毕竟,如果没有那些先辈们的奋力抵抗,说不定汉服也会和被秦始皇焚毁的书籍一样,永远的消失掉痕迹,只留下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

所以,后世才会有人说,剃发易服大汉之耻。

国可亡,家可破,信仰不可辱。

枯骨露,不降城,血肉护汉裳。

汉民族服饰总体介绍

汉民族服饰总体介绍

汉民族服饰总体介绍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汉民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古代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潮流,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古代汉民族服饰古代汉民族服饰主要有衣、裳、冠、履四件,其中衣和裳是最基本的服饰。

衣通常分为上衣和下衣,上衣有衫、褙、袷等不同款式,下衣有裙、袴、裤等不同类型。

裳是指裙子,女性常穿长裙,男性则多穿短裤。

冠是古代汉民族男女的头饰,不同的冠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履是指鞋子,古代汉民族鞋子的样式也有很多种类。

二、现代汉民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民族服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民族服饰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时尚感。

女性常穿旗袍、中山装、长袍等,而男性则多穿西装、中山装、唐装等。

现代汉民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款式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

三、地域特色服饰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汉民族服饰也有各自的特色。

例如,北京的汉族传统服饰以宫廷服饰为主,华北地区的服饰则以平民装为主。

江南地区的汉民族服饰以绸缎为主要材质,华南地区的服饰则以丝绸为主要材质。

西南地区的服饰则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四、汉服复兴运动近年来,汉服复兴运动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传承汉民族传统服饰文化。

汉服复兴运动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注重服饰的细节和品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汉服参加重大活动或者日常生活中,为汉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民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不断与时俱进。

汉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

浅谈汉服

浅谈汉服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这不仅体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复兴,更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汉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汉服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自然演化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在汉服复兴运动的推动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珍视这份传统文化遗产。汉服的流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汉服设计、制作、销售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同时,汉服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汉服的时尚化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人在穿着汉服的时候仍然有很多讲究比如上街活动一般认为是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因此同袍们身穿的都是比较日常的宋裤和明袄裙还有一些同袍喜欢穿着汉元素的衣服上街汉元素衣服属于汉服的现代改良版把袄裙或者襦裙都改成短裙把上衣改成短袖但其中的绣花仍然遵照古风但如果是重要场合比如锦里曾经举办过七夕晚会或者在山东曲阜的祭孔大礼成人礼同袍们或者一些被学校要求穿汉服的学生们都会纷纷穿着上汉制曲裾或者唐制襦裙加大袖明制袄裙加大袖

汉服科普十分钟演讲稿范文

汉服科普十分钟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汉服的科普知识。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让我们用十分钟的时间,一起走进汉服的世界。

一、汉服的起源与发展汉服,顾名思义,起源于汉代,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裳衣的出现。

经过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汉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 黄帝时期:裳衣的出现,标志着汉服的雏形。

2. 商周时期:衣裳逐渐发展,形成了上衣下裳的形制。

3.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服饰文化更加繁荣,形成了“诸侯衣冠各异”的局面。

4. 汉代:汉服开始定型,形成了“上衣下裳,右衽大袖”的基本特征。

5. 唐宋时期:汉服达到鼎盛,形成了“华服之冠”的美誉。

6. 明清时期:汉服虽然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但仍保留着一定的特色。

二、汉服的分类与特点汉服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穿着场合、身份地位、季节变化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常服:日常穿着的服饰,如直裰、圆领袍等。

2. 公服:官员正式场合穿着的服饰,如襕衫、圆领袍等。

3. 礼服:重要场合穿着的服饰,如龙袍、凤冠等。

4. 戎服:军队穿着的服饰,如铠甲、战袍等。

5. 道服:道士穿着的服饰,如道袍、道帽等。

汉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右衽大袖:上衣右衽,袖口宽大,便于活动。

2. 交领对襟:上衣领口相交,对襟而合。

3. 宽衣博带:衣摆宽松,腰带繁多,体现了汉文化的包容性。

4. 色彩斑斓:汉服色彩丰富,寓意吉祥。

三、汉服的传承与复兴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穿着汉服,甚至形成了汉服文化热。

1. 汉服文化热:汉服文化热起源于2010年左右,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

2. 汉服活动:各地举办汉服活动,如汉服文化节、汉服婚礼等。

3. 汉服产业:汉服产业逐渐兴起,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四、汉服的意义与价值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院名称:汉语言文学学院学生学号:**********长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社科类)题目: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专业:汉语言文学*名:***指导教师姓名:邸宏香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3 年5 月浅谈汉服及其复兴运动摘要: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服装的发展演变中看到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及历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代确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汉服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

然而汉服在经历了清朝“剃发易服”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后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汉服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对研究汉服的特点及其存在意义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本文就汉代服饰样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对近来的“汉服热”进行简单的探讨。

同时研究汉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汉服服饰复兴一、汉服的源起及衰落汉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炎黄时期,服装就已经具备了衣和裳的概念,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服装理念,并且成为历代衣冠制度的蓝本,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光武中兴后,它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也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朝人民后改称为汉族的原因。

而汉服则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称谓。

虽然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会有所改变,但汉服却一直保持了它惊人的传承性以及腹手笼袖、交领右衽的重要特征,而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1]。

汉服的衰落则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之后,清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有一首民谣:“男从女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生从死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官从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老从少不从,役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

”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变,仍可以穿汉服,戏剧表演也多有前朝的事,汉服是舞台表演需要,因此,和尚、道士和戏子等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汉服,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所以,汉服并没有彻底的消亡断代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二、汉服式样根据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来看,汉服的样式较多,但从它的主要形制上来看,主要有“深衣”制、“襦裙”制、“上衣下裳”制等。

其中,“上衣下裳”制中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正式、隆重的礼服;袍服则是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而最受妇女喜爱的服饰则是“襦裙”。

普通劳动人民多是“上衣下裳”制,即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裤。

以下就汉代服饰的几个主要类别做简单的介绍:(一)深衣深衣是汉服体系中的一种服式形制,它把上衣和下裳缝连在一起,古代的男女都可以穿,深衣的产生源自于“礼”,它可以显示出高雅、端庄的气质,不仅符合封建礼节、遵循社会公德和民俗,而且还可以表示敬意或象征品格,同时它饱含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深衣按照衣襟的绕襟情况又可以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1.曲裾曲裾(如图1、图2)是汉服深衣制当中的一种,曲裾深衣将后片的衣襟接长并形成三角,缠绕经过背后再绕至前端,然后在腰间用布袋系上,即所谓的“续衽钩边”。

续衽的长度并不是很统一,有的只需绕半圈,有的则需要层层缠绕,也就是说,曲裾深衣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具体的造型可以千变万化,数不胜数。

变化的主体部分在于续衽的那块布料的形状、大小及长短。

有的衣襟展开以后呈一个半圆扇形,有的衣襟展开后则是一个不规则的梯形,有的展开后是一个倒三角形。

而长度方面,有的可以拖到地上,有的则刚好遮住大腿。

总之,一个模式之下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感觉的曲裾款式来。

图1.曲裾深衣(来源于人人网) 图2.双绕曲裾(来源于人人网) 曲裾出现的原因在于最初的服装都没有裤裆,于是在下摆添加了这样几重保护就显得合乎礼节得多了,因此,深衣在未发明裤裆的先秦及汉代比较流行,直到襦裙的兴起,曲裾深衣才逐渐被取代。

曲裾深衣是男女都可以穿的,其区别只是男子的曲裾深衣下摆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比较修身一点。

据出土的资料显示来看,女子的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及地,下摆一般呈现喇叭状,使女子行走起来足不外露。

衣袖则有宽、窄两种形式,袖口大多都镶边,而衣领部分最有特色,通常交领右衽,领口相对较低,可以露出里衣的衣边,若是多穿几件里衣的话,每层的领子都会露在外面,最多的可以达到三层以上,时称为“三重衣”。

《礼记·深衣》对深衣的长度有着严格的限定,“短毋见肤,长毋被土[2]。

”孔颖达曾作疏曰:“短毋见肤者,深衣所取复形体,纵令稍短,不得见其肤肉,若见肤肉,则亵也。

”所以不管每个人的身材如何,都不可以露出皮肤,“人身虽有长短,而深衣皆以踝为度也”[3],虽然人的身高不一致,但都以脚踝作为界限,可以看出曲裾的设计与中国传统的道德礼教息息相关,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礼教对于服装审美文化的影响。

2.直裾直裾也是深衣制的一种,并且是由曲裾发展而来,与曲裾的区别在于直裾深衣不绕襟,衣裾常在身侧或侧后方,直裾深衣也可称为“直裾袍”,《释名·释衣服》:“襜褕,言其襜襜宏裕也”,可见襜褕是典型的直裾袍。

直裾袍又可以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裾袍和直衿直裾袍等。

“直衿直裾袍”即典型的宋代褙子。

直裾也是男女都可以穿的,并且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当时并不作为正式的礼服,由于当时并没有发明裤裆,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外面若不用衣服遮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是特别不恭敬的,所以很多人才在外面穿上曲裾深衣,之后,由于内衣的改进,这样一来曲裾的绕襟就显得比较费事,所以到了东汉以后,直裾便流行起来并逐渐地取代了曲裾。

(二)襦裙襦裙,襦即极短的上衣,也是上衣下裳制的一种,它可以说是我国女性服装史上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襦裙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身着襦裙的小玉人。

后来,由于深衣的兴起和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才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是上衣较短,下垂及地,由于这样的设计使女子走起路来只能小步慢行,可以体现女性的婀娜多姿和柔弱美感,正好符合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要求,因此,襦裙便成为了当时最受女性欢迎的服饰之一,到了东汉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襦裙的款式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襦裙可以将女性的身体美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从汉赋中找到相关的描写。

(三)汉服的纹样设计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有文章,而人是五行之秀,天地之心,所以人要做的就是把天地文章都表现出来,“傍及万品,动植皆文”,所以在传统的服饰纹饰当中,事物要占绝大部分,如十二章纹、补服等,而这些纹饰也都是有寓意的,比如五福捧寿、龙凤呈祥等。

另外,汉服的纹样设计在延续前代风格的基础上更加趋于大气、多变,并且突出了龙、凤的吉祥寓意,具有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汉服的纹样题材多变,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在图案色彩的运用上更强调明快、醒目、对比鲜明,表现了华夏民族典雅而庄严的特点,另外,由于封建制度的形成完善,汉服在服饰图案的设计上也更多反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除此之外,随着阴阳、五行文化传统的发展,还出现了“五时服色”,即在朝官员用于迎接节气时所穿用的服饰。

三、影响汉服的因素(一)经济的发展汉代是经济大繁荣的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往来贸易的频繁,使得人们的眼界也得到了极大的开阔,而且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到了东汉以后,中原地区的商道线路四通八达,各地的货物往来也愈加频繁,因此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活跃,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充分地体现在当时的服饰上,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服饰整体发展水平也随着经济的繁荣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学在汉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体系的影响下,服装的样式及纹样、色彩等都要按照儒家礼制思想要求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比如,女子所穿的汉服大都不会使肢体外露,正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封建儒家思想对女子行为的束缚,另外,颜色的选取也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如汉成帝规定:“申赦有司,庶民常服,只准用青绿二色”,除此之外,连服装质地的选取也有它一定的规范,一般庶民只能穿麻衣,但汉服还是在遵循儒学礼节之上创造出各种别致、美好的式样来,向世人展现了华夏儿女的衣冠风采。

(三)“天人合一”的文化影响从汉代服饰的整体风格来看,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而这种服饰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我们知道“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更是儒家认可并且采纳的哲学观,而汉代这一学说又被得到统治者的极力推崇,所以汉服正是受到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它的基本风格都是宽大飘逸且兼具凝重美,并追求以此来弱化人体的线条,使人和自然相融为一体。

另外,汉服图纹的搭配中也包含着众多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传统文化内容,例如以吉祥图案为题材,以求使用者能够借此带来福分,它可以说是传统民俗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

四、汉服复兴运动“汉服”复兴运动,简称汉服运动,或称为华服运动等,是一系列穿着汉服、宣传汉族文化的运动。

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及其他华人地区、海外华人等,其中以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为主。

汉服的历史悠久,但因受到满清剃发易服的影响,与我们断绝近乎三百年。

清亡之后汉文化复兴的意识才开始复苏,但由于战争与政治因素,并没有获得广泛关注。

而最近的汉服运动兴起于2003年,河南郑州的王乐天是现代穿汉服上街第一人,随后受到大家的纷纷仿效。

不过当前汉服运动的重要网上基地仍只是一些汉服论坛,近年来,由于不少汉服实体店及相关商业场所的产生,汉服运动才开始从网络热议逐渐走向众人的日常生活[4]。

(一)汉服复兴运动的观点概括1.民族主义的兴起“汉服热”从表层上看从表层看,它以恢复汉服为现实诉求,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从深层看,它以汉族文化为本位,宣扬汉文化的纯正性和优越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宣扬汉民族种族的纯正性和优越性。

从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汉服运动不是民族意识的回归,而是民族意识的退化,不是所谓文化的自觉,而是历史的倒退[5]。

持这类观点的人对汉服复兴运动持明显的反对态度,并认为此类运动会引发名族主义热潮,鼓吹汉族“汉本位”,觉得汉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认为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是主干和枝叶的关系,把中华多民族的共同历史消减成汉民族的单一历史,然而中华文化并不是汉文化,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远远高于汉民族的唯我独尊,而汉服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恢复汉民族的正统,而汉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图腾,它的出现或许仅仅是为了和唐装对着来,这场复兴运动也是以汉服复兴为借口的极端民族主义。

2.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主体的汉族有着不应推却、也不能推却的责任,“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们需要一面旗帜来引领我们,与断裂的历史、文化相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