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生态城市与规划的良好对策
生态城市与规划的良好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生活的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城市化的脚步也在加快,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时代。
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已然成为各国政府及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规划设计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在近几年来不断发展,在前进的过程中屡创新高。
在当今新时期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是通过牺牲生态效益来换取经济发展仍然很普遍。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尽管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无疑于饮鸩止渴,城市生态恶化所带来的问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力气去解决。
生态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让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促进生态的稳定。
生态城市规划有利于建设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这大大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的广泛应用也为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大量的对策和经验。
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的,生态城市的规划是通过协调经济、环境、社会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从整体的效益出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
3、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长期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当前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所进行的是生态城市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设,有利于在全民中倡导生态伦理的精神,宣传生态保护的价值观。
当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好时,人们自觉地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影响范围广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聚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和经济活动的核心区域,吸引着大量的人口涌入。
然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的农田、森林和湿地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
原本的自然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从建筑材料到能源供应,从水资源到食物需求,城市的消耗是巨大的。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例如,对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不仅导致资源枯竭,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
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城市化使得用水需求大幅增加,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污染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在能源方面,城市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城市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排放量也持续上升。
此外,交通拥堵还导致能源的浪费和运输效率的降低。
城市的垃圾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长。
如果垃圾处理不当,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土地,且可能会产生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而焚烧垃圾虽然能减少垃圾体积,但如果处理不当,会释放出有害气体。
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发展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
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一些重污染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环保措施,会导致河流、湖泊的水质恶化,土壤重金属超标,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
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挑战与应对
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挑战与应对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既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亟待应对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挑战:空气污染城市空气污染是当前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
尾气排放、大气颗粒物等因素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例如,北京雾霾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应对之策: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辆的排放控制。
建立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达标企业的奖惩力度。
同时,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监管,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绿色、低碳技术。
此外,应当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二、挑战:水资源短缺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但水资源却越来越紧缺。
过度开采地下水、水污染等问题威胁着城市的水供应。
在一些缺水的城市,人们每天只能依靠定量供水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应对之策:推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城市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用水政策,提高用水效率。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严禁污染物进入水源地。
三、挑战:垃圾处理与回收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压力。
目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已经接近饱和,垃圾处理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应对之策:推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推广,并建立相应的回收体系。
开展可回收物回收与再利用工作,减少垃圾的数量。
同时,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垃圾的对环境的污染。
四、挑战:自然环境破坏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往往需要破坏自然环境,包括湿地、森林、动植物栖息地等。
这种破坏不仅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也容易引发自然灾害。
应对之策: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保护。
保留和修复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此外,应鼓励发展生态旅游等低碳产业,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及中国应对策略专业:2012级经济学学号:2012********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摘要: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
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
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向最高权力机关报告其最新的思考和应对之策。
关键字: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中国、应对策略一、全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
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
(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
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1、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通过地理分析世界各国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地理环境对世界各国 环境问题的影响
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
解决世界各国环境问 题的方案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 展
添加章节标题
地理环境对世界各 国环境问题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环境问题的影响: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这些因素对环境问题有重要影响。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低碳发展
技术创新:研发低碳技术, 降低碳排放
公众参与:提高公众意识,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 题的认识
建立环保志愿者组织,动员公众参 与环保项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环保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 环保活动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
添加标题
国际环境条约和协议的挑战:国际环境条约和协议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利益冲 突、技术难题等,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资金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帮助其解决环境问题 技术转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其环保水平 政策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制定环保政策,促进全球环保合作 国际组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国际环保组织,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企业:企业是环保行动的重要参与者,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 响,同时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合作:民间组织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环保项目,如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政策制定:民间组织和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专业意见、参与政策讨论等方式,影响政府环保政策的制定,推动环保 政策的完善和实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与应对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与应对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都向城市集中。
这种城市化趋势对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城市化对生态的影响、城市化中常见的生态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与应对。
一、城市化对生态的影响城市化是人群聚居在城市中的过程,由于城市一般是建立在原先的生态环境上,而且为了适应城市化的需要,城市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城市的垂直发展是对土地的一种极大的压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不断被城市领域吞噬,导致土壤开荒率逐步增加,树木被砍伐,草地变成灰色的城市建筑。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逐渐增加,废弃物的排放也不断增多。
二、城市化中常见的生态问题1、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城市化给水资源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消耗,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水进行施工,而随着城市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用水量也越来越大。
同时,污水的排放也不断增加,许多城市缺少良好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等生态环境中。
2、空气污染城市交通、工业生产等都会产生污染物,不断排放的废气对城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城市的建筑密集,交通拥堵,尤其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直接导致了空气质量的下降。
3、土地资源的挤占和扰动城市化进程中,为了满足建设需求,不断挤占了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土地占地面积逐年扩大,导致一些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被摧毁,例如消失的河流、湖泊和内陆湿地等等。
4、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化使得人工建筑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条件产生了很大的扰动,城市环境的污染和毒素的排放,导致了一些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5、废弃物的处理城市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处理不及时和不当,将会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城市垃圾的满天飞、臭气熏天,不仅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城市化进程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近几十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更是惊人。
然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快速城市扩张与资源消耗却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挑战,并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化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大量原本用于农田、森林和湿地的土地被混凝土森林所取代,绿地覆盖率减少,栖息地减少,这对许多野生动植物造成了生存空间的压缩和种群数量减少的威胁。
解决方案: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面积,建立城市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有助于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工业污染、交通尾气排放等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大量车辆的使用和高能耗工业的发展,导致了空气中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积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解决方案:城市应推广低排放车辆,并发展更为环保的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
同时,控制工业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城市化对水资源的挑战城市化带来了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
同时,城市的快速扩张还导致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和水质的恶化。
解决方案:城市应该建设高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同时,推广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四、城市化对废弃物管理的挑战快速城市化造成了大量的废弃物产生,废弃物处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问题。
不恰当的废弃物处理方法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解决方案:城市应该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废弃物管理体系。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中如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规划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不仅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更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如何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明确城市生态环境的内涵。
它涵盖了城市中的空气、水、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污染,为居民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在城市规划的初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生态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特征、生物多样性状况等,为后续的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比如,对于有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区域的城市,在规划时应将其纳入保护范围,避免过度开发。
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一步。
避免过度的城市化扩张,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预留足够的绿地、公园和生态廊道。
将城市中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进行科学布局,减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污染。
同时,鼓励发展紧凑型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中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尾气排放。
在道路建设中,采用环保材料,增加绿化隔离带,减轻噪音和扬尘污染。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城市规划中不容忽视。
建立完善的城市给排水系统,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回用。
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增加城市的水资源供给。
保护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水体,加强河岸的生态修复,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城市中的植被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规划中,要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不仅要建设大型公园,还要在街道、社区、建筑物屋顶等地方进行绿化。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生态效益。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我们以前较少接触!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6分)
(2)合理开采地下水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加强管理和立法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加强地面沉降监测等技术措施;
(2011年新课程)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 岛屿或临海国家。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4分)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壹
贰
气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全球气候变暖
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总结不同地区生态问题表现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分)
(2009年福建) 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煤炭消费量
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2分)
(2010年福建)下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发展和整体设计的过程。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各个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 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浪费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城市无法有效控制扩张。
这导致大量农田被开发,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同时,土地资源利用低效也使得城市内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2. 交通拥堵与不便利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
不合理布局和设计导致道路容量不足,公共交通建设滞后,造成了交通不便等困扰。
3.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很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忽视了环境保护。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排放和垃圾处理等问题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4. 社区矛盾与城市融合不足城市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社区的需求和利益,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大量单一功能的建设模式,如商业区、居住区的单独设置,缺乏交叉融合,使得城市整体发展缺乏活力。
三、解决方案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科学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关键。
可以采用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增加垂直建筑比例以节约用地,并优化土地使用结构,鼓励低效用地的转换。
2. 提升交通系统效率合理布局道路网络及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交通拥堵与不便利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引导人们转向公共交通工具;推广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并改善步行环境以促进绿色出行。
3.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城市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要求。
通过提高工业排放标准、推动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加强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
4. 推动社区参与与城市融合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
同时,建设多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打破传统单一功能模式,促进不同居住形态和功能之间的交叉融合。
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与应对对策的研究报告
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与应对对策的研究报告引言城市化发展是当今社会的趋势,然而,这一进程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影响一:土地资源的破坏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作房屋建设、道路交通等用途,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占用和开发,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一:节约用地,推行紧凑城市规划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市区土地的高效利用。
推行紧凑城市规划,提倡绿色建筑和多功能用地,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影响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污染城市化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大量的用水需求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城市排放的废水和污染物也会直接进入水体,污染水资源。
应对策略二: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并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
此外,应加大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影响三:空气质量的恶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活动、交通运输等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
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应对策略三:推行清洁能源和低碳交通政府应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加强对工业污染和车辆排放的监管。
鼓励低碳交通方式的使用,例如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步行和骑行。
影响四: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破碎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失。
应对策略四: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的保护力度,确保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再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同时,可以采取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例如植树造林和湿地恢复等。
总结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应对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应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聚集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享受城市带来的便利和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城市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和商业区,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和改造。
这不仅导致了耕地的减少,影响了粮食安全,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和草地。
这些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等重要功能,它们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其次,能源的消耗大幅增加。
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而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其燃烧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问题,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再者,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日益严重。
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得用水量急剧增加,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许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此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另外,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包括塑料、纸张、金属、电子废弃物等。
如果垃圾处理不当,如随意填埋或焚烧,会占用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和大气,甚至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面对城市化带来的这些生态环境压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避免盲目扩张。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规模和速度。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如何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如何协调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是关乎人类未来福祉的关键问题。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旨在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需求。
然而,如果在规划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比如,过度的土地开发可能破坏自然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增加尾气排放,进而影响空气质量;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呢?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
在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信息,可以帮助规划者明确城市发展的生态底线和限制条件,从而制定出更符合生态规律的规划方案。
其次,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
要确保留出足够的绿地和生态空间,比如公园、湿地、森林等。
这些绿色空间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要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再者,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也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能源利用方面,城市规划应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推广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等。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展开。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消耗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和森林的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
2. 生态系统破坏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绿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水源污染、土壤退化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3. 空气和水质污染城市化过程中,交通、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
同时,城市污水的排放不完全处理,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城市化对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1.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对于缓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域,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的过度扩张。
2. 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水平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重视绿地和湿地保护,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严格控制工业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加强水环境的处理和保护。
3.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的变化。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5. 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突显,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都成为了城市面临的重大难题。
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还能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吸引力。
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只有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促进城市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另一方面,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又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目标。
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绿化保护,即对城市内现有绿地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扩大城市绿化空间,并注重生态恢复和保护。
其次是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对水资源、土壤等自然资源的治理和保护。
再者是要注重城市环境的适宜性调控,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开展城市环境修复和改善工作。
最后是推进城市生态环保技术应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城市绿化,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城市绿化保护。
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加强绿地建设,把绿地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应提高城市绿化标准,完善绿化设施的配套设施,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多的保障。
2. 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城市规划设计还要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城市内的湿地等自然生态体系。
城市规划设计要遵循生态系统保育的原则,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如何应对环境变化个有效策略
如何应对环境变化个有效策略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的有效策略近年来,我们常常面临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退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应对环境变化。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一些常见和有益的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
一、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随着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被认为是应对环境变化的有效策略之一。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等。
二、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教育是应对环境变化的关键。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政府、学校、媒体等各方都应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提供相关信息和知识,同时鼓励人们采取环保行为,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排放等。
三、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对环境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改变不环保的生活习惯,如减少使用塑料袋、随手关闭电器等,将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鼓励人们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将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四、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制定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环境变化。
同时,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相关环境政策,如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等,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五、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下一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应对环境变化,我们需要向可持续的方式转变,包括可持续能源的使用、可持续农业的推广和可持续城市规划等。
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应对环境变化的长久之计。
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
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应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推进。
然而,城市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会导致原本的植被遭受破坏,也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填海造地,这不仅损害了海洋生态系统,也破坏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大量的水资源被用于城市的供水和排水,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量减少,生态系统无法得到正常的补给。
其次,城市化进程对空气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的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耗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排放的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导致雾霾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城市中高密度的人口和建筑也会导致气候异常,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问题。
另外,城市化也给水资源带来了压力。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城市的供水系统往往需要从远处引水,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会对水源地造成压力。
同时,城市的排水系统也存在问题,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源中,污染着我们的江河湖海。
为了应对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将合理的保护区域纳入城市规划中,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提高城市的用地利用效率,推动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社区和建筑,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第三,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供水和排水系统的效率,加强污水处理和水源保护。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另外,城市应该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空气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
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鼓励大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保护则是为了维护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和空间组织,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协调城市各项资源的利用,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优化交通布局,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此外,合理规划交通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绿地,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和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吸引人才流入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规划的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规划应该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保护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在城市规划中保留自然湿地、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源等。
其次,减少污染排放。
城市规划应该合理布局工业区和居住区,避免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同时,城市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和排放,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标准。
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压力。
城市发展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似乎被忽视。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的林立,更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清新宜居的地方。
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位。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保留绿地和湿地,以维持生态平衡。
在各个社区中建设公园和植被丰富的休闲区,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并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城市规划应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
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挑战。
因此,城市规划应追求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可以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鼓励开展节能减排的建筑设计,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并与自然和谐共存。
城市规划不应仅仅关注人类的需求,还应尊重自然的规律。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自然元素的引入,设计有机的城市景观,使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此外,城市规划中也应该重视保护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只有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规划应该重视居民的参与和意识。
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并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
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将有助于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城市社区,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是当下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作者:沈清基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06-9-21 11:32:15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沈清基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plied Strategy for Urban PlanningSHEN QingjiAbstract:The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ing a big influence to humankind a nd city,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brings a big influence to the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 t oo.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 l problems,and brings forward the replied strategy for urban planning from the point of concepti on.Keyword: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replied stra tegy for urban planning提要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也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特点,从思想理念方面讨论了城市规划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及特点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文章编号1000-3363(2001)05-0019-06中图分类号X21文献标识码 A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特点在人类历史上,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
第一次生态危机发生在200多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
当时,世界大陆的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惟有人类在同这种恶劣环境的斗争中站立了起来,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
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
第三次生态危机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曾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最后都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而告终。
而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即是所谓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
从时间上看,其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在21世纪内仍不会完全消除;从范围上看,其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看,其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有:①人为性(从形成原因看)。
当代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在长时间内,在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是主导因素。
②隐蔽性(从其初期表现看)。
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缓慢的累集性灾害现象,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其危害呈缓发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在形成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方被引起注意。
一旦问题形成后则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失。
③巨害性(从其危害程度看)。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等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日渐严重,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安全与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
④移动性(从其运动变化的空间轨迹看)。
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
部分国家及区域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大气运动、河流及海水流动等介质活动影响到另外一些地区,如酸雨、臭氧层空洞、赤潮等有害现象的运动或运动形成的结果。
⑤加速性(从其变化的趋势看)。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强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新旧问题不断更迭的过程,其危害有逐渐加速的趋势。
社会愈发展,致灾因素愈复杂,有害现象亦越多,其加速性也愈明显。
⑥整体性(从其覆盖的范围看)。
工业革命把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体,频繁而快捷的国际交往,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
因此,任何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都会对整个国际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损害。
⑦全面性(从其影响的领域看)。
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破坏,以破坏地球植被为主;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以土地侵蚀和荒漠化为主,表现为比较单一的作用方式。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植被,而且还涉及到大气、水源、土地、生物界等各个领域。
⑧持续性(从其存在及影响的时间周期看)。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产生持续的影响,其或者通过影响当代人的健康,造成世代的遗传隐患(我国每年出生有缺陷的婴儿300万,与环境污染不能说没有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的潜伏期,持续地对人类产生有害的影响。
如农药DOT虽然早已停止使用,但在南极冰层底下鳞虾体内还可检测到,已进入人体和生物圈的DDT,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彻底从生物体中排除出去。
⑨快捷性(从其发展、作用的速度看)。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是通过化学或物理过程完成的,因而反应相当迅速,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其过程。
这种快捷性使得问题的严重性更加不能忽视。
⑩政治性(从其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看)。
首先表现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国家发展、民族兴衰,己成为国家和政党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构筑未来世界格局中的重要筹码,具有了长远和深刻的战略意义。
其次,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由于一些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为了争夺资源和国家利益,国家之间的冲突有可能明显增加。
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97年10月发表的报告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根源。
美国国务院于1996年、1997年两次宣布将环境问题融入美国外交的主渠道,日本前首相桥本也曾提出建立环境安全省。
这些动向都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2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显著的表现是全球面临的人口压力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
世界人口在1999年10月12日突破60亿,这一数字是1960年的两倍。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资源所于2000年9月刊印的《世界资源2000~2001年:人与生态系统:被磨损的生命网络》的报告予以揭示。
报告描述的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状况是惊人的:20世纪,全世界半数湿地消失;砍伐和占用林地致使世界森林缩减一半;全世界约9%的树种濒临灭绝,每年约有13万km2以上的热带森林遭受破坏;全世界近70%的主要海鱼被过度捕捞;在过去的50年中,全世界2/3的农田受到土壤退化的影响;全世界约30%的林地被农业占用;堤坝、河流改道及运河几乎破坏了60%世界大河的完整性;全世界20%的淡水鱼种类或灭绝,或濒临灭绝,或受到威胁。
综合当前有关资料,现将人类面临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以下10项。
2.1臭氧层耗损2.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2.3酸沉降危害加剧2.4生态系统简化2.5森林锐减2.6土壤退化2.7淡水资源危机2.8海洋环境污染2.9固体废料污染2.10有毒化学品污染3城市规划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阻止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必须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考虑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
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和指南,同样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生态环境的趋势和走向。
以下笔者就此谈一些思考,侧重于思想理念方面。
3.1正确认识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及特点已有的生态环境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环境条件的总体。
这一概念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强调生态环境是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集合,将人作为生态环境的中心。
而新近发展起来的具有更高层次的生态环境概念则强调生态环境是相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而言的,它不是以人为中心的。
人类不能仅仅从人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应以所有物种的利益和价值出发,这是长久持续地维持生态环境质量的必要前提。
而更深刻地认识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则有助于认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联系与内在关系,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有限性。
包括空间有限(对人的容量);资源有限(对人的物质要求满足程度有限);调节能力有限(对污染物),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②依赖性。
城市作为国家和区域中的一个“点”,其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进行是须臾也离不开周边地域的资源和物质的供应的;③整体性。
指城市生态环境与其周边地域(其他城市和农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则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不可逆性。
主要指物种的消失。
②隐显性。
由于城市有复杂的结构和庞大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调节能力较大,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是很容易觉察。
对大多数人而言,除非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否则,不会感觉到。
但其危害性一旦爆发,十分危险且无法缓和。
犹如在一张架高放平的纸上放一粒粒的沙,纸在没有被压塌前,是感觉不明显的;又如给温水中的青蛙缓慢加热,青蛙至死不会感到痛苦。
③灾害放大性。
城市是区域和社会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中心。
当城市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被放大,从而造成连锁反应。
3.2认识到城市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有责任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世界正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们生活质量的加速下降这两大问题。
这两大危机是相互联系的。
城市化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生物圈的变化也越来越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和社会状况”。
McMichael指出:“城市化将以一种重要的形式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增长及其垃圾、人口的增加、生活和商业垃圾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许多压力。
湿地、沼泽被填埋建房。
淡水转向供应农业需要。
沿海和入海口的渔场被倾倒在河道和海洋里的化学药品、大量的营养物(包括下水道的污水)所污染,地下蓄水层也被垃圾场渗入的有毒化学物质所污染。
空气污染(特别是光化烟雾)损害了周围的蔬菜和农作物。
而且,为了养活日益增长的城市入口,农业体系的超负荷运转这一古老问题将更为严重。
如果人类继续聚集在城市中生活,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
德国哲学家O.Spengler指出:“世界史就是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国家、政府、政治、宗教等等无一不是从人类生存的这一基本形式——城市中发展起来并附着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