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菊与刀》看日本的物哀文化

在课程学习中,老师曾经多次提起了《菊与刀》这本书,重点讲述了日本人的矛盾内心。由于我一直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在日本文化各个层面存在的“物哀”因素更是引起了我的思考。本文在结合《菊与刀》一书中基础性论述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民族的独特心理:“物哀”。

一、物哀

(一)物哀的概念

物哀是日本独特文化、审美的体现。此词出自日本国学名家本居宣长所著的《源氏物语玉の小栉》一书。他认为“物哀”是一种对万事万物敏锐的感知、包容、体察。“物哀”所涉及的范畴极广,涉及到了人世间的方方面面。

(二)日本文化中物哀的表现

当主体情感与客观景象相吻合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和谐而沉静美感。

这或许是“物哀”在日本文化中广泛存在的原因之一。作为日本审美意识文化

的基调1,日本动画艺术中的物哀美与妖之魅胡媛媛,苏金成物哀在日本文学

中表现突出。众多著名作家(如川端康成、太宰治等),他们的作品,哪怕是

喜剧,都不可避免的有一种淡淡的悲伤之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缠绕

在生活中忧伤的情思。同样的,根于日本传统文化艺术的日本动画艺术也难以

摆脱“物哀”这一审美理念的影响。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轻易的找

到“物哀”的影子。日本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赏花节以及“花火大会”,人们聚集在一起,观赏眼前美景,感叹着美景易逝。正如作家村上春树所说:当人

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三、《菊与刀》中相关叙述

(一)《菊与刀》存在的缺陷

《菊与刀》一书成于二战末期,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应政府要

求针对日本社会所出的研究调查报告,政治色彩浓厚。二战的国家环境使得

《菊与刀》一书成为了美国改造、分析日本的指导用书。这一特点可以从该书

的内容分布中得到体现。重点关注了日本社会中的耻感文化、双重性格文化等

因素。

(二)《菊与刀》与“物哀”理念

作为一部详细解说日本文化的人类学著作,“物哀”理念在《菊与刀》的多个

部分都有所体现。现概述如下:《菊与刀》指出:“日本小说和戏剧中,很少见

到‘大团圆’的结局。甚至日本的现代电影,也是以男女主角的苦难为主题。总之,无需欢乐结局,但求唤起对男女主角自我牺牲精神的惋惜和同情。”由此可见,物哀”浸透入日本人的心,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民族心理的

一部分。

四、物哀理念形成的原因

个体性格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紧密相关。民族性格的形成也是

如此。日本民族个性的形成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是紧密相关的。这关联性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

(一)日本列岛远离大陆,民族安全感欠缺。日本列岛与亚欧大陆之间被海洋

隔绝。双方交流困难,致使日本长期处于一个被孤立的状态中。希腊文化兴起

于巴尔干半岛,与欧洲大陆链接较为紧密,民族自信心强,因而能够引领欧洲大陆文明发展潮流。

(二)邻近强盛的中华帝国,自卑感强烈。日本民族孤悬海外,处于文明的边缘,而邻近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在如此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民族总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日本民族缺乏安全感,因而日本的民族个性是细腻、敏感的。日本人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这也是“物哀”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自然资源匮乏、火山地震等灾害频发。日本列岛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但美丽的自然极有可能在一瞬间内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毁灭殆尽。这种世事的无常以及面对巨大灾难的无力感使得日本民族不自觉的形成了一种“悲观”的尊贵气质。明知一切美好都会在瞬间逝去,他们还是会选择用诚挚的心去欣赏、用细腻的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点滴。这种点滴的美的积累最终造就了日本文化中独有的物哀文化。

五、从心理学角度看“物哀”理念

对“物哀”一词,常见于日本文化研究领域,但我认为,“物哀”是一种复杂心理的体现,这一理念也可以在具体个体行为中得到印证。“物哀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体验,可以意会,难以言传。”那些能够仔细体味生活的人,也可以说是达到了‘物哀’的境界。那些能够从喜怒哀乐中获取种种感动和体验的人,往往拥有一种哀婉凄清的美感世界。物哀更是一种审美意识,追求“瞬间美”,不惜在美的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