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2.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和古汉语用法,如“壁”、“涧”等字词的古义。
-鉴赏古诗的深层意境,尤其是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体会诗人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将古诗的韵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朗读和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举例解释:
-在解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难点在于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和“思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古诗的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2.语言建构与应用: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赏析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朗诵、默写、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通过板书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板书设计的美感和创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诗分别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

大家先自主朗读这三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2.诗歌解析(1)我们来学习《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然后我来讲解一下诗中的关键字词。

(2)我们学习《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请大家先自主朗读这首诗,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诗中的意象。

(3)我们来学习《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的高远和壮丽。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然后我们一起来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

3.板书设计(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下这三首诗的板书。

请大家充分发挥创意,将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关键字词融入板书设计中。

(2)我先来给大家示范一下《静夜思》的板书设计。

请大家看黑板,我会在左边写上诗的题目,右边写上诗的内容。

在诗的内容下面,我会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画面。

大家觉得怎么样?(3)请大家分组讨论,为《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设计板书。

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板书设计,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

4.课堂展示(1)现在,请大家展示你们的板书设计。

我会邀请每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同学在下面观摩。

(2)展示结束后,请大家互相评价一下各组的设计,看看哪组的设计最具创意,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古诗词三首》的基本内容,也学会了如何通过板书设计来表现诗人的情感。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复习这三首诗,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设计一份板书,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词三首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

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

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的背景和韵律特点。

2.掌握古诗《静夜思》、《悯农》、《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静夜思》、《悯农》、《春晓》的诵读和理解。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古诗《静夜思》、《悯农》、《春晓》的课文资料。

2.预先制作好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准备适当的学习活动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朗读《静夜思》、《悯农》、《春晓》。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导入:
–向学生提出“什么是古诗”、“为什么要学古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学习活动:
–分段解读《静夜思》、《悯农》、《春晓》,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学生互相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4.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解读,展示或朗读。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古诗教学,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古诗赏析和唐诗宋词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并表达诗词意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内涵。

2.正确朗读《古诗词三首》,体会其中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含蓄之美。

2.发挥想象力,积极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学生:提前学习并熟悉《古诗词三首》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谈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好奇。

2.学习:逐句解读第一首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蕴。

3.朗读:分组朗读第一首古诗词,注重语调和表情的表达。

4.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第一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继续解读第二首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抒情意境。

3.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句朗读第二首古诗词。

4.创作:让学生仿照第二首古诗词,自行创作一首小诗。

第三课时1.复习:检查学生的诗歌创作,鼓励他们展示并分享。

2.学习:解读第三首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朗读:自由朗读第三首古诗词,展示学生对诗词的体会。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课堂作业1.背诵一首《古诗词三首》。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写下对其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不仅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培养了对诗歌的喜爱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创作,将诗词的美好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即为本节课的教案,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统编版(人教社)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直入课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单元导学中提到的单元重点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读中想象)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一些古诗词网站,了解更多的古诗词作品,并学会使用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
-鼓励学生观看一些古诗词讲座视频,通过视频学习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建议学生参加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社团或兴趣小组,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古诗词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缺乏专注力,影响学习效果。
2.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教学方法方面,对于古诗词的分析鉴赏方法讲解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
1.语言能力: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
3.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词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古诗词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诗词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

2023年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优质课教案➢课时目标1.认识“徐、疏”2个生字,会写“宿、徐、疏”3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古诗的大意,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图上的景色有哪些,这让你想起了哪首诗?2.学生试背《小池》。

3.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二、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学生齐读诗题。

2.学生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1)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意思。

(2)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就是一位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3)诗题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姓徐人家的客店。

4.再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5.简介写作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诗人,触发了诗人的诗兴。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书写会写的字。

3.把字词放到诗词中,再次正确流利地读诗。

四、图文结合,初读感知1.了解景物。

(1)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

(2)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儿童”“黄蝶”“菜花”(油菜花);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指导读通顺。

五、理解诗意,渐入诗境1.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对诗中景物有所感知,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描写作铺垫。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懂得意思,体会情感,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2、初步掌握一些读诗的方法。

二、读诗导入1、同学们刚才背了好几首古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听你们的读诗是种享受。

今天我们再学两首古诗,读题目。

2、学诗首先要把诗读通顺,字正腔圆,琅琅上口,有诗的味道,自己读读吧。

(两首同时呈现)三、初步交流,引发情感1、指名读,尽量读出诗的韵味来。

相机点拨多音字:“间”的读音,相机板画地图。

把三个地点和长江画出来。

“数重山”、“意万重”,读第2声和它意思有关,什么意思?(多)对啊,表示很多时读重,我们说心事重重,山重水复,轻舟已过万重山。

再读这两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欲作家书意万重”。

2、以你喜欢的方式,再去读一读,看看注释和插图,相互说说诗词的大概意思。

3、编者将这两首诗编排在同一课,你有什么发现?(都和思乡有关)4、两首诗中哪些字眼一看就看出是写思乡的?(预设:“还”、“秋思”、家书”等。

)四、细品细学《泊船瓜洲》1、古诗是中文文化的瑰宝,语言特别凝练传神,让我们走进《泊船瓜洲》,静静默读,深入字里行间,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王安石这种急欲还家的思乡情?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点批注。

2、交流。

(估计学生都从明月那句入手,根据文本渐入的思路,从第一二两句开始学较好,老师在巡视时有意识找到前面符号的同学)(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A、生谈体会。

(诗人泊船瓜洲,与京口只是一水相隔,再过几重山就是他的家乡了。

离家这么近,诗人一定很想回家。

)B、师:一道长江水,数重险峻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间”,觉得是“只隔数重山”呢?(诗人21岁离开钟山,高中进士后一直在地方和京城为官,远离家乡。

如今他途经瓜洲,对他来说,此刻故乡是如此之近啊!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也反映出诗人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的恋乡之情。

)C、近乡欲还乡,思乡情切切,谁来读?(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咏鹅》、《静夜思》、《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主题。

2.学习并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词三首》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静夜思》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学习《望天门山》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望天门山》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指导学生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如: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如:用“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戏水的情景,用“曲项向天歌”表现了鹅的高洁。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诗词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与古诗词意境相符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诗词解析: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期望。
3.布置作业:布置与古诗词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并背诵简单的古诗词。他们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兴趣,但在深入理解和鉴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但对其中的寓意和情感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拨。
5.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古诗词中抽象概念和修辞手法的把握。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古诗词。
3.激发学生创作古诗词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创作。
2.诗词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
3.情感分析与体会:深入挖掘诗词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词的主题、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4.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三首》,并尝试创作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难点:帮助学生化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汲取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理解并默写《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词,如“寻”、“隐”、“宿”、“晓”、“染”等,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1.针对学生古诗词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针对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的困难,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江南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南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江南春”、“水乡”等。

(三)学习《静夜思》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静谧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代表着夜晚的宁静,“疑是地上霜”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四)学习《春晓》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生机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处处闻啼鸟”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句解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江南春》、《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课堂气氛有时显得较为沉闷,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21课《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21课《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关于诗词创作技巧的教授,我觉得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通过模仿古人的创作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基本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举例:《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学生需理解其中的哲理。
(3)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技巧:如对仗、平仄、押韵等,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举例:《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工整,学生需学会此类技巧。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词句理解:学生对古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句理解存在困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思考古诗词对现代人的启示,探讨如何将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融入日常生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好的诗词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文学的魅力。如果对古诗词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关于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鼓励。有的学生在朗读时放不开声音,缺乏自信。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朗读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增强自信心。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授课教案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授课教案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3古诗词三首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皆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并称“王孟”。

主要作品有《春晓》《过故人庄》《望洞湖赠张丞相》等。

板块三 初读古诗,疏通诗句1.听课文朗读师:请同学们先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清读音和节奏。

(播放朗读录音)2.自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三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生读古诗)请大家关注“泊、渚”这两个字,“渚”是翘舌音,要读准字音哟。

你能读准“泊”吗? 生:“泊”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湖泊的意思时,读p ō;表示停泊的意思时,读b ó,在诗中指的是“停泊”,所以要读成b ó。

3.读出节奏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用竖斜线标出诗歌的节奏。

(生划分节奏)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停顿应该是“二三”,你们的节奏画对了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诗歌的节奏。

(生齐读古诗)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bó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生:作者的心情是“愁”。

师:你找得很准,“愁”是忧愁的意思。

“愁新”就是新的忧愁,此时诗人的新愁是什么?生:我从“移舟泊烟渚”中看出诗人的新愁是思乡之愁。

夜幕时分,是家人归家齐聚的时刻,可诗人却在江上小舟之中独自漂泊,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一定十分浓郁。

(出示链接资料)诗人孟浩然出生在襄阳的书香家,早年他满腔热血,立志成才,希望求取功名,在25岁到35岁之间,他认识了很多名流贵族,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和推荐,能够找到向上发展的机会,但结果让人并不满意。

唐开元十二年,孟浩然前往洛阳,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但是他在洛阳待了三年,都一无所获。

唐开元十五年,孟浩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中,这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师:诗人胸怀壮志却屡屡受挫,怎能不愁呢?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诗人的愁?生:我从“日暮”中看出诗人的忧愁。

夕阳西下,正是飞鸟归林的时候,也正是在外忙碌的人回家的时候,可诗人只能独自在外,无家可归,而且此时诗人官场失意,真是愁上加愁啊!师:说得好,唐代诗人崔颢也曾经留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句子,抒发同样的哀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激趣导入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②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释题,简介背景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自由吟读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望洞庭》[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忆江南●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读课文,理解内容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教师小结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