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纪年法(一)

合集下载

古代纪年月日法

古代纪年月日法

古代纪年月日法
(1)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开始有年号。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等。

例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

也可以用来纪日。

纪年,例如,丁卯三月;纪日,例如,是月丁未。

年号与干支可以兼用,例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简便的干支纪年推算法
公元年÷10,余数-3,得数为天干;
公元年÷12,余数-3,得数为地支。

例如1999年,1999÷10,余数为9,9-3=6,天干为已;1999÷12,余数为7,7-3=4,地支为卯,1999年就是已卯年。

如果余数小于3,加上一个除数再减3。

例如2001年,2001÷10,余数是1,加上10等于11,11-3=8,天干为辛;2001÷12,余数是9,9-3=6,地支为巳,2001年就是辛巳年。

如果余数-3得0,就是天干或地支的最末一位。

例如1995年,1995÷10,余数为5,5-3=2,天干为乙;1995÷12,余数为3,3-3=0,地支为亥,1995年就是乙亥年。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是:灵芝纪年法、紫府纪年法、孔子纪年
法和元嘉纪年法。

1、灵芝纪年法:是周代的一种时间统计方法,它的出发点是“万
物之始以灵芝孕生”,以此为依据,将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每月有
三十日,因此一年为三百六十日。

它以灵芝的升降为依据,划分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大满12个节气,然后统计时间,纪年这一法,一直延续到了汉代,甚至到了隋代都在使用。

2、紫府纪年法: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纪年法,它以紫府为起点,以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端的节气作为今年的开始,纪年这一法用
的也挺多,出现在《史记》、《春秋》里多次,甚至汉代仰太郎时期
也有使用的记录。

3、孔子纪年法:是孔子为了记录历史建立的一种纪年方法,就是
以孔子诞生曰为一年的起点,然后以后每一年都根据孔子去世曰来累加,比如说孔子去世曰是公元前5,那么公元前4就是孔子诞生曰,到
公元前1就是孔子去世曰,这一法也一直延续到了汉代,曹植用这个
纪年法来记载他的传记《曹植传》。

4、元嘉纪年法:是汉代所确立的纪年法,它以建元年为一年的纪元,以后每一年都根据建元年来累加,比如说建元公元前1年,以后
就是公元前,以后每一年都是+1,到公元后也是+1,这就是元嘉纪年法,它在唐代出现,并在宋明元代大行其道,可以说是漫长的时间里
一直经久不衰的纪年法,直到明代都在使用。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纪年法是指古代人们为了对历史时间事件进行编排,用一定
的计算方式来命名各个纪元,以便便于记忆和传承。

中国古代纪年法
大体分为以下四种:
1. 秦始皇纪元:秦始皇即项羽,他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之
后开始应用以自己名字作为纪年法的秦始皇纪元,根据“汉成帝元始
三年”纪年,算起公元前221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把一个
朝代的统治者名字用来作为纪年法的示例。

2. 天文纪年:这一纪年法以天文历数来作为计算年份的基准,相
信是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纪年法,唐朝以后,太历一般用作散文诗歌、正式文献记载当时历代帝王的年号,以及政事文书使用,一直沿用至
清末。

3. 郑和纪元:中国大明郑和七下西洋,一般以公元1405年郑和
出发海上丝绸之路为开始,称郑和纪元,持续到郑和死亡时间作为终点,一般将其定义为公元1435年。

4. 立春纪年:立春纪年是以立春第一日为一年的春秋节气,是中
国古代最为常用的一种纪年法,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之前的一日为立春,从这一天记载了发生的时间,立春作为元旦纪年,以立春纪元纪
年的历史年份,从汉朝时期一直沿用到清朝时期。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是以天皇即位纪年法、皇帝在位纪年法、太宗即位纪年法和帝王制度纪年法。

一、天皇即位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是最早采用的,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这种纪年法以天皇即位为起点,计算每一位天皇的统治时间。

比如汉武帝即位于公元前202年,则乾隆帝的统治时间可以计算为1736年(清初)到1795年(乾隆63年),乾隆纪年就可以表示为1736-1795,即乾隆63年。

二、皇帝在位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是以皇帝登基为起点,以每一位皇帝统治的时间作为纪年。

比如汉明帝即位于公元前140年,则他的统治时间就可以表示为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即汉明帝纪年53年。

三、太宗即位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确立较晚的一种纪年法,始于周室末代。

这种纪年法以圣上即位为起点,计算每一位太宗的统治时间。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于公元626年,则他的统治时间就可以表示为 626年(唐太宗正元)到649年(唐太宗乾封三年),即唐太宗纪年23年。

四、帝王制度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是唐代开始使用的,是唐朝特有的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以帝王制度来纪年。

分为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等4种,每一个帝王的统治时间按一定的帝王制,例如唐太宗统治时间就是庚子(626年)到辛丑(649年),即唐太宗纪年庚子辛丑23年。

纪年法的种类

纪年法的种类

纪年法的种类一、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也称为西历纪年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以公元1年作为起点,以纪念基督教耶稣的诞生。

公元纪年法采用阳历,将时间分为年、月、日、时、分和秒等单位。

公元纪年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历法、历史学、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二、农历纪年法农历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历法,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等。

农历纪年法以黄帝即位作为起点,将时间按照年份进行计算。

农历纪年法在中国传统节日、庆典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回历纪年法回历纪年法是伊斯兰教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回历使用阴历,将时间按照回教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回历纪年法以穆罕默德的逃亡(“伊斯兰教之旅”)作为起点,被广泛应用于伊斯兰教国家和穆斯林社区。

回历纪年法在宗教节日、法律法规和历史记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夏历纪年法夏历纪年法是古代中国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夏历是一种太阳历法,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和12个月。

夏历纪年法以黄帝时期的夏朝建立作为起点,将时间按照年份进行计算。

夏历纪年法在古代历史研究、文化活动和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五、佛历纪年法佛历纪年法是佛教徒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佛历使用阳历,起点是佛陀的涅槃(入灭)时间。

佛历纪年法在佛教寺庙、佛教节日和佛教历史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六、犹太历纪年法犹太历纪年法是犹太教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犹太历使用阴历,将时间按照犹太教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犹太历纪年法以亚当夏娃的创世纪作为起点,被广泛应用于犹太教社区和犹太教历史研究。

七、伊朗历纪年法伊朗历纪年法是伊朗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伊朗历采用太阳历,将时间按照伊朗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伊朗历纪年法以伊朗古代帝王库鲁什大帝的统治时期作为起点,被广泛应用于伊朗历史研究和文化活动中。

八、印度历纪年法印度历纪年法是印度使用的一种纪年法。

印度历使用阴历,将时间按照印度历史事件进行纪年。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是农历和皇帝年号两种。

1. 农历纪年: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

在农历纪年法中,年份是根据农历的年份来计算的,每年农历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

农历纪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时期,至今仍然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中使用。

2. 皇帝年号纪年: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中国的君主们开始采用年号作为纪年的方式。

每当新的君主登基,都会根据其个人喜好、政治意义或其他原因取一个年号,用于标志该年的纪年。

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结束。

除了农历和皇帝年号,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纪年法,如太阳历(阳历)纪年、干支纪年等。

这些纪年法各有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中国存在多种主要的纪年法,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纪年法:
1.太阳历纪年法:太阳历纪年法是基于太阳历(阳历)的纪
年方法,即以一年的完成为单位进行纪年。

根据不同历史
时期和朝代制定的太阳历,纪年方式也有所区别。

2.皇帝年号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是以历代帝王自己制定
的年号作为纪年基准,以帝王即位的年份为起始点,连续
纪年。

每次帝王更替时,往往会更换年号。

例如,汉朝刘
邦在位时使用年号"刘邦元年"、"刘邦二年"等。

3.周天历法:周天历法是古代中国周朝使用的纪年方法,基
于天文和农历两个周期。

根据天文观测和农事需要,将一
年分为12个月,每月按照阴阳历法确定,纪年方式较为
复杂。

4.甲子纪年法:甲子纪年法是古代中国对年份顺序进行编制
的一种方法。

按照天干地支的组合,将60个年份进行命
名,如甲子、乙丑等。

这种纪年法常用于民间、文人和历
法计算中。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纪年法,不同纪年法的使用情况会因历史时期、区域和政权变迁而有所不同。

每个纪年法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标记方式,用以标识和记录历史事件和年代。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 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 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 谥号盖棺论定的功用。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 太祖刘邦(刘邦庙号是太祖,习惯称高祖)、唐 高祖李往是完 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 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 另外玄烨(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被叫做圣祖, 朱棣被叫成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 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 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 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 “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 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 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 节(陶渊明)等。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 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 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今年是公 元2013年。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 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例 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 法,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公元2000年,是黄帝纪元的4697年, 末尾数字是7,对应天干第七位“庚”; 4697除以12余数是5,对应地支第五位 “辰”,可知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
谥号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 朝鲜、越南、日本)、诸侯、大臣、后妃等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 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引言纪年法是人类社会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发展历史悠久,不同文明和地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纪年体系。

古代文明中,为了准确记录历史事件、统治时期以及岁月流转,人们创造了多种纪年法,其中四种纪年法在古代尤为常用,它们分别是天文纪年、帝王纪年、元号纪年和历法纪年。

本文将对这四种古代常用的纪年法进行深入介绍。

## 一、天文纪年天文纪年法是一种以天文现象为基础的时间记录方式。

在古代,人们观测天体运行、季节交替等天文现象,并以此作为时间的划分标志。

例如,古埃及以尼罗河的洪水周期来纪年,古中国则以二十四节气、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来确定年代。

在中世纪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也促使天文纪年法的应用。

日冕、月相、行星运动等现象被广泛用于纪年,形成了基于天文观测的历法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记录时间,还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知。

## 二、帝王纪年帝王纪年法是以国家或地区的君主统治时期为依据的纪年方式。

各个文明中,人们通常以君主的在位时间来标定年代,这在政治和历史记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纪年、古罗马的共和纪年和帝制纪年等都是帝王纪年法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帝王纪年法由来已久。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历代君主都采用了不同的纪年方式,例如黄帝纪年、夏代纪年、西周纪年等。

这种纪年法不仅记录了君主在位时间,还反映了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变迁。

## 三、元号纪年元号纪年法是一种以年号来标定历史时期的纪年方式。

这种纪年法常见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君主即位后,会根据其理念、治世方针或吉祥寓意制定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在君主在位期间沿用。

中国的元号纪年法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日本,该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每一个元号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端,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元号纪年法在历史文献和史书中被广泛运用,为人们了解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四、历法纪年历法纪年法是基于一定历法系统的时间记录方式。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时序性,没有时间作维度就无法对历史作准确记载,因此记时间的方式对历史的记录相当重要。

中学七年年级岳麓版历史教材第五课介绍了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利用的源自于西方的“公元纪年法”(又叫西元纪年法)。

作为有四五千年悠长文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量种纪年方法,本文就五种常见纪年法向大家作简介。

一、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此刻仍然利用的一种古老的纪年方式。

干即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汉字符号。

支即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汉字符号,在风俗中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一一相对应。

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顺序组合起来。

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就取得六十个新的符号,称六十干支。

干支听说出自黄帝时期的大挠氏,唐朝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

”大挠作甲子虽是传说,但从商朝的王名字叫天乙(即商汤),盘庚,武丁,受辛(即纣王)等来看,干支的来历必早于商朝,即在三千六百年之前便已出现了。

商周时期,干支仅是用来纪日的,如《左传·肴之战》就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的记载。

干支用来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后来,又发展到用来纪月、纪时。

民间所谓生辰八字即是指人诞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用干支别离来表示。

如公元202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中午12时,用干支来表示就是辛卯年、戊戌月、甲辰日、庚午时。

固然,影响最大的仍是用来纪年。

中国近代史还常常利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干支纪年的不足的地方在于只用六十个符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样,就有重复。

如2021年是辛卯年,1951年也是辛卯年,二千年来就有三十多个辛卯年,容易造成混淆,后来干支纪年常与年号纪年并用。

中国古代纪年法

中国古代纪年法

纪年法(一)【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依次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六十甲子”依次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时节纪月法】纪日法【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kū)、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19-21点 21-23点古代计时单位【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 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 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 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 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 3-5点【鼓】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

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

一、公元纪年法(公元前后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使用公元(Anno Domini,缩写为AD)为起点,分为公元前(Before Christ,缩写为BC)和公元后(Anno Domini,缩写为AD)两个时期。

根据基督教传统,公元前是耶稣基督出生之前的年份,公元后表示耶稣基督出生之后的年份。

公元纪年法的起点被认为是公元1年。

公元纪年法是现代世界广泛使用的纪年方法。

二、农历纪年法农历纪年法是以中国农历为基础的纪年方法。

农历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37年,据说是中国的神农氏发明了农历。

农历采用12生肖和天干地支十干十二支的周期组合进行纪年。

每个农历年份会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和天干地支。

三、儒略日纪年法四、伊斯兰纪年法(回历纪年法)伊斯兰纪年法是以伊斯兰教第一任哈里发(政治和宗教领袖)穆罕默德的首次迁徙(公元622年)为起点的纪年方法。

它使用了一个回归纪年系统,其中一年由回归观测得出并与月亮的运动相匹配。

伊斯兰纪年法将时间分为354天或355天的回归纪年和30天或29天的月份。

五、日本纪年法日本纪年法是一种独特的纪年方法,起点为日本水务省确定的其中一特定年份。

目前使用的是明治纪年法,起始于明治天皇的即位(公元1868年1月1日)。

日本的纪年通常由天皇的年号和西历年份表示。

日本皇室会根据天皇即位、退位、去世等重大事件改变年号。

六、玛雅纪年法玛雅纪年法是古代玛雅文明使用的纪年法,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14年。

玛雅纪年法是一种混合的纪年方法,包括长周期纪年、短周期纪年和一般纪年。

玛雅文明用不同的周期来测量时间,例如长周期纪年以5125年为一个周期,而短周期纪年则以260天为一个周期。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纪年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起点和计算方式,对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纪年方法通过时间的计量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

传统纪年法

传统纪年法

右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 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 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民 民 国 国 二 二 十 十 七 七 年 年
C
现代------公元纪年法
•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 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 年份叫公元某年。 • 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 的。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子 丑 3 寅 4 卯 5 辰 6 巳 7 午 8 未 9 10 申 酉 11 12 戌 亥
孟冬寒气至 【原文】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现在国际通用的 纪年法是什么?
今年是农历什 么年?
中国古代
纪时法
一、纪年 法
1、干支纪年法
将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 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干支纪年传说始于黄帝,但有史可查的最早干 支纪年是公元前841年,当时西周平民不满周厉 王的暴政,在镐京发动了“国人暴动”,周厉 王出逃,国人推举共国的佰和执政(一说由召 公、周公共同执政),共十四年,史称“共和 行政”。共和元年为庚申年,从那时至今,干 支连续纪年近三千年。东汉元和二年(公元85 年,乙酉年),朝廷以命令形式颁布施行干支 纪年,从此干支成为官方的正式纪年方法。
3、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古代没 有公元纪年,用年号来纪年。 汉武 帝起开始有年号。最早的年号是 “建元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并以年号纪年。最后的年号是清代的 宣统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不只有一个年号,明 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后人 以年号代称皇帝 。比如说康熙皇帝,实际 康熙是年号。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是:编年史法、元年史法、神灵纪年法和
日新纪年法。

一、编年史法:又称“秦年史书”,是古代中国最为普遍采用的
纪年法。

它将历史按照君主历任的先后顺序分成一个又一个的时期,
每一个时期以该时期的君主为起点,分别以阳历为基准,以某个特定
时间点(如此君即位/死亡/迁都等)为0年,然后开始计算编年史法,每经过一年,以此君的年号+1,成为当年的年号。

它具有传承古老,
记录历史明确的优点。

二、元年史法:是指以元年作为计算起始点,根据公元纪年,一
直连续计算到现在的纪年法,比如汉朝“元年”从公元前202年开始,汉武帝即位的那一年就是汉朝元年,故到现在汉朝已有2118年之久了。

它与编年史法不同的是,它经常会出现朝代之间出现“拉锯”的现象,比如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时期也是使用元年史法。

三、神灵纪年法:是指以天王或者神灵的年号作为纪年标准,如
留神令(也叫神令)就是以神武帝纪年为基准,自神武帝即天命之始起,计算到现在的纪年法。

神灵纪年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年号观念
较为重要,在早期的民间尤其有浓厚的宗教和神话色彩。

最后一种是日新纪年法,也叫“纪元”。

它在中国古代可以追溯
到西汉时期,开始以某种特定的日期作为“元年”,以此以后每一年
经过365.24天,就会普遍延伸出一个新的年号来,以此类推,每当满
一个“纪”,就会又以此日子为“元年”,如此往复运算,逐渐形成
日新纪年法。

它对历史的记录比较准确,也比较方便,一般古代文献
中均有所提及。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几种纪年法中国古代有许多纪年法供我们按年份衡量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纪年法:一、以诸侯国为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据记载于《左传》。

用这种纪年法时,以诸侯国的第一任君主即为元年,其余的每一代君主的统治年号依次累加。

举例说明,商始王(出生于唐宁地区)是商朝第一任君主,故以他统治的年号称商始元年,第二任君主乙丑,其统治年号称乙丑元年,以此类推,可以表示出历史上每一代君主掌握朝政的法定时间。

二、以周元皇帝纪元法。

最早可以追溯至商朝时期,据《左传》记载,商汤便以周宣王为元年,以此类推,在商朝,这种纪年法被形成为整体,后来因周家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时间更长,这种纪年法也变得更加重要,又称神武纪元,以周宣王统治的元年,即那一年中国历史开始。

三、以月首日为元年法。

这种纪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由春秋公子季桓约立。

该法以十二月的月首日,即称为“闰元”为元年,每月的12号,也就是说每月都有一个元年,按月来编号,以此表示历史上的每一年。

春秋时曾尝试用以春季第一天曰立春月为元年,这种纪年法又被称为春秋无盐法,它也出现在战国后期,至汉朝时期也得到应用。

四、以元年法。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出现的计算历史时间最重要的纪年法,由北宋诸葛亮创立。

建立在满洲蒙古末代伯克衰台大元,以其改元通用,历史上常用的按民国、共和国以及全世界的纪年法,都是以元年为基础的。

以满洲伯克衰台改元通用,称元年,次年依旧用元,每增一年加”年“,例如满洲大元正月初一。

此为元年,次年乃为元二年等。

五、以皇帝统治纪元法。

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常用的纪年法,古代士人们以诸侯国发展至封建王朝,天子的统治时代从哪一年起,就以那一年的年号为元年,每任一代皇帝的改元及其年号构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种纪年法就是主要以天子的统治年号为根据的纪年法,也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纪年法,一直沿用至清朝灭亡。

中国历史年份的算法有哪些

中国历史年份的算法有哪些

中国历史年份的算法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和风雨侵蚀,有些年份未被准确记载。

同时,由于不同朝代的历法和记录方式不同,有些年份存在疑惑或者争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年份的算法。

一、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使用较广的算法之一。

按照干支纪年法,每60年为一个甲子周期,将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年份。

这种算法至今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农历中广泛使用。

二、黄历纪年法黄历纪年法是中国传统农历日历中使用的一种算法,最早的黄历纪年法是阴阳历。

根据这种算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新月开始,共有353-355天。

根据年份的差异,有些年份甚至会有13个月。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使用阳历,但是黄历仍然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广泛的农历日历。

三、皇纲历皇纲历是中国古代官方历法,由皇帝掌管,设置官署公布。

在历史上的皇纲历中,一年分为24个节气和11个月,每月有30天,这种算法相当于每年354天。

当时的皇纲历在后世也得到了一些发展,例如嘉庆皇帝时代,为了给皇帝过生日而推迟了一个月。

四、夏历夏历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历法,据书籍记载,夏历由尧帝制定。

夏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总共360天。

夏历主要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被使用,后来逐渐被万年历和阴阳历所替代。

五、满洲历法清朝时期,满洲历法被推广使用,它是满洲文化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满洲历法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制定,一年共分12个月,但是月份的名称与其他历法中略有不同。

满洲历法也曾在朝鲜半岛和蒙古地区得到了应用。

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年份的算法非常丰富多彩,其中干支纪年法和黄历纪年法是最为常用的。

这些历法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中国文化常识之一)一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

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

这就是公元纪年法。

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在的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

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

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

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

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

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

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

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

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

早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

五种纪年法

五种纪年法

五种纪年法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纪年法重要的有5种:
1、公元纪年法:这是我国今天采用、也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念方法。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

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

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

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

3、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

4、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族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年号。

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5、生肖纪年法: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

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6、星岁纪年法: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

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

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左传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 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慧文王十六 年,廉颇为赵将。”
3.年号纪年法 指古代帝王颁布的专 门用于纪年的名号。



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共在 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但前面的五个年 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都是后来才 追加的,他本人亲自定的第一个年号是“元 封”。 从此以后,新皇帝继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 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用多个年号, 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
(1).世纪:100年为一世纪,特别指耶稣基督纪 元(公元纪元)之百年分期。但史学界有两种分法,一 种是元年至100年为一世纪,101年至200年为2世 纪……一种是元年至99年为一世纪,100年至199年为 2世纪,200至299年为三世纪…… (2).年代:世纪中又以10年为一年代,如20世纪 80年代,通常是指1980年至1989年,即习惯上以出现 80为80年代之始;也有主张1981年至1990年,为20 世纪80年代。 (3).世纪初和世纪末: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 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如19世纪末20 世纪初,准确的时间范围是1890年至1909年,但一般 说来这是个大概的时间范围,既可以在1890年至1909 年范围内,也可以超出这个界限。
干支纪年法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7.黄帝纪年 中国还曾经短暂使用过黄帝纪年,是根据黄帝历和天 干地支以及帝王世系表推算的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 以及创制历法的时间为元年的纪年方式。清朝光绪二 十九年(1903年),革命党人刘师培为了表示与清廷 势不两立,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纪年,同 时也反对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的孔子纪年。1911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年 (这年为黄帝纪元4609年),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 不过,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黄帝纪元被认为是 基于帝王的纪年法,这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相称。次 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以黄帝纪元 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 元年元旦,并改用公历,不再使用黄帝纪年。
臣议君”的嫌疑,曾经一度把谥号 废除。西汉建立之后才又恢复。但 由于正在在位的帝王没有谥号(如 《史记》记载汉武帝刘彻的事迹, 是用“今上”代替),加上后来帝 王谥号日趋复杂(如唐太宗谥号有 七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康熙谥号更多达二十一字:“合天 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 德大成仁”皇帝),以及有了新的 纪年方法,谥号就不再用来纪年。
1.公元纪年,公元是“公历 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 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的耶 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 (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 年)。公元通常以A.D.缩写 公元前则以B.C.
这种算法以及所谓的“耶稣出生” 之年,是6世纪的一个基督修道士狄 安尼西提出的。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 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 在全世界通用。根据公元纪年和中国 历史纪年对照换算,公元元年是我国 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 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 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

十天干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
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 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 而起,有形可纪。
十天干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 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 芽。


8.国号纪年 国号纪年即以国家的名称纪年。辛亥革命推翻 满清王朝之后采用以中华民国纪年的方式, 1912年称作“中华民国”元年,简称“民国” 元年。纪元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始 使用,至1949年(民国38年)在大陆停止使 用,在台湾至今仍然沿用。现在,台湾部分人 士及团体,大多使用公元纪年了。但正式场合 通常是用民国纪年,尤其在政府各机关,各式 官方文书中均采用民国纪元来纪年,这也有维 护法统的象征意义。这种纪年方式与公元纪年 相差1911年,今年2011年,是中华民国纪年 法的10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法采用的是公元纪年, 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 决定的。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
帝王的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在
西周、东周时期与西汉初年,我 国是以君主谥号纪年,即以君主 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史记•周本 纪》:“(周)桓王三年,郑庄 公朝,桓王不礼。”《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 年,廉颇为赵将。”《左传•骰之 战》:“(鲁僖公)三十三年春, 秦师过周北门。”
后来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
• (4).世纪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世 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的最后30年为 晚期,世纪的中间40年为中期。 • (5).世纪的前期和后期:世纪的前 50年为前期(或称上半叶),世纪的后 50年为后期(或称下半叶)。 • 公元纪年法没有公元0年,从公元前1年 下来就是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一年。
2.王公即年次纪年法
十二地支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 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 极点。
干支纪年法

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 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 酉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6.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 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 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 新觉罗· 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 是清世祖爱新觉罗· 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 年。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据说出自黄帝时代,萌
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 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 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 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 亥”指公元1911年; 《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 为辛亥。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如“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即位30年的夏天 封泰山后,下诏将第二年(公元前110年) 定为“元封元年”,正式创立年号。汉武帝 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 国皇朝纪年方式,并创立了以奉正朔的方式 推广给藩属于中国中央王朝的周边臣属国, 以明确宗主臣属国关系的高明政治手法如 (朝鲜使用“崇祯”年号长达265年)。并 被古代东南亚的君主国纷纷效仿,如日本、 越南、朝鲜半岛政权。目前日本仍在使用年 号纪年(今年公元2011年是“平成”二十三 年)。
十二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 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 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 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万物震起而生, 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 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 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5.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 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 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 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 始,循环不已。
十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 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 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 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 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年号纪年法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 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 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 年”,都是采用年号纪年。 年号纪年不仅是我国的一种纪年 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 国。

4.帝王谥号纪年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
有地位的王公贵族、高官大臣 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 行为给予的一种综合评价,或 褒或贬或同情。帝王的谥号, 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 朝廷赐予。如周“厉”王、齐 “桓”公、晋“愍”帝、欧阳 “文忠”公、曾“文正”公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