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资料讲解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干支纪年法》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常用的纪年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它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又分为两个半月,每半月有十五天,共计360天,再加上五个闰月,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也叫“十二生肖纪年法”,按照这一纪年法,每年把12个气象现象,如阳和阴、冷暖、旱涝、晴雨、风雹等,以及12种动物,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称为“干支”,用来纪年。
具体来说,每年从立春开始,用子鼠表示;春分后,就表示为丑牛;更后,是寅虎,依次类推,每个月都由不同的干支来表示,当所有的干支都完毕后,就又回到子鼠,从而形成一个由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和亥猪组成的循环,也称为“天干地支”。
干支纪年法安排每月的日子是把15天分成3个旬,每个旬又叫一个甲、乙、丙三字,每个旬都有四天。
这样,每个月就由十二个日子组成,每个日子都有自己的干支,且干支对应月份不能变更,所以这种纪年法可表示具体的时间概念。
比如:“辛卯”,即为第八月的十五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秋节。
干支纪年法并不仅用于纪年,在古代生活中,它还被用来表示天文、地理和时间等相关概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维度之一。
比如,在商春秋时期,地理划分就是以干支纪年法为基础,将全国分为两半,一半是以辰巳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西”;另一半以戌亥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东”。
所以,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维和活动中,尤其是古代人们在文字上的表达中,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干支纪年法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其作为文字表达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文字表达中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收藏行业中,出版社、收藏品机构等通常都会以干支纪年法来表达出版日期。
另外,在当今社会中,干支纪年法还与公益活动息息相关,比如每年的“毛主席诞辰”活动,也是以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的,在这一活动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表达,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十二属相由来的几中说法

关于十二属相由来的几中说法关于十二属相的由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玉皇大帝分封十二属相的故事。
据说,为了让百姓辨别四季和长幼尊卑,稳定凡间秩序,玉皇大帝决定将凡间的百姓分门别类。
为方便百姓生活,他还将一天做了细致的划分。
首先,他根据太白金星的建议,把凡间的一天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作为凡间百姓生活参照的标准。
他觉得这样还不够,应该再建立一套完整的年轮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
怎样区分一个轮回中的十二年呢?经过斟酌,玉皇大帝决定用人间的十二种动物做代表,于是他下令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来报名参加竞选,如果考核合格,就可入选。
成为属相的十二个动物则可以进入天庭,晋升为神仙。
听到这一消息,动物们纷纷施展各自的本领,争相赶往天庭的时辰阁报到。
最终,精明的老鼠第一个到达天庭,占据了子时的位置,成为了“生肖王”。
接下来,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也纷纷依次到达,占据了各自相应的时辰,分别被命名为“精子鼠、憨丑牛、威寅虎、慧卯兔、神辰龙、智巳蛇、奔午马、温未羊、灵申猴、信酉鸡、忠戌狗、福亥猪”。
玉皇大帝宣布十二属相就此诞生。
从此,以鼠年为始,猪为末,依次类推。
属相每十二年为一个轮回,在凡间循环,永不停止。
有了这些规范,人间的秩序更加稳定,百姓生活更加和谐、规律。
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体现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并不具备严谨的科学性。
其实,古人也曾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考证和研究。
其中,认同度最高的就是动物生活习惯决定十二属相的说法,即时辰十二地支说。
上古时候,我国就有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计时方法,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而且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了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至于为何要用这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个时辰,古代学者给出了解释:与每种动物的习性有关,即每个时辰不是这种动物最活跃期,就是它开始活动或承担某种任务的工作时间段。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

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即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符号上,各配一个相应的动物名称,形成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
十二生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显要的地位。
送礼物时,人们多爱选用绘有当年生肖动物图案的礼品;画家、书法家在作品的落款处也多写上“牛年作”、“虎年作”等字样。
有些迷信的人择婿选媳时,也总要看看是不是有“鸡犬不宁”、“龙虎相斗”等不吉样的命相。
十二生肖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有人认为,它是古代华夏族的纪年法与少数民族纪年法相互融合的结果。
据史籍记载,我国自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开始使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符号与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符号配合而成的“干支纪年法”。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原的华夏族没有以动物配地支的纪年法。
而我国西部、北部等少数民族,因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动物是他们最常见、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因此很多事情都用动物来表示或指代。
这些游牧民族在和各种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以动物来纪年的方法。
如《宋史。
吐蕃传》记宋仁宗派刘涣出使吐蕃国时,厮罗设宴款待使者,谈起往事,“则数十二辰属曰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按动物历年来分年讲述,所以清朝的赵翼在《陔余丛考》第三十四卷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指中原地区),遂相沿不废耳。
”中原地区的地支与少数民族的动物相配合而产生的十二生肖,形成于汉代。
怎么形成的呢?赵翼在同书中说,大概汉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汉家王朝,与中原居民混杂居住时,少数民族以动物纪年的方法遂与汉族的十二地支结合,产生了十二生肖。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十二生肖不是华夏族与少族民族的历法相融合的产物,而是华夏族自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产”。
中国古代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即古人想象中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用它来纪年。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源传说5篇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源传说5篇大家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篇一我们国家的年历和其他国家很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习惯用十二生肖来代表年份,从排头位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到最后的猪,一种动物代表一个年份,一共有十二种动物做代表。
我问妈妈:“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有老鼠而没有猫呢?”妈妈就给我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人们说要选十二只动物,一年由一种动物作为人类的生肖。
但是天下那么多动物,怎么选呢?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定下一个日子,动物们来报名,选先到的十二只动物做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
猫说:“我们明天一起去报名吧!可我总是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不要紧!明天我一早起床,再叫你起床不就行了吗?”第二天,老鼠起了个大早,就跑去报名了,忘了叫猫起床。
结果老鼠当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而猫睡醒后跑到现场时,十二只动物的位置已经满了,猫没被选上,很生气。
从此以后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
嘻嘻!怪不得猫要捉老鼠了!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篇二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
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其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麽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动物出席群兽大会,最早到的十二头野兽将作为十二个年号群兽大会当天,老鼠最早到,所以兽年中它排行最大,接着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
猪最后一个才到,因此十二年兽中它排行最后.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
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
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
十二生肖: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

十二生肖: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黄历是一种传统的农历日历,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所采用的动物纪年法,即十二生肖。
每年都与一个特定的动物相关联,这个与动物有关的系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1. 起源与传承十二生肖起源于古代中国,源于对天文、农业和神话传说的深入观察。
根据传说,黄帝曾邀请动物们来参加他制订的生肖竞赛。
最终,以先到达的12种动物为代表,每年都与一个动物相关联。
这种纪年法自此被正式采用,并与黄历相结合。
2. 动物象征与特征每个生肖动物都有其象征和特征。
例如,鼠代表机智和灵敏,而牛象征力量和坚韧。
老虎象征勇气,兔子象征聪明,龙代表威严和远见,蛇则寓意智慧和神秘。
马象征速度和勇猛,羊代表温和和和谐。
猴子则象征机智和聪明,鸡代表勤劳和细致。
狗象征忠诚和友善,猪则代表勤劳和无私。
3. 生肖年份和属相每个人都与一个特定的生肖相对应,这是根据他们的出生年份确定的。
例如,出生于鼠年的人将具有鼠的特质和特征。
然后,匹配每个特定年份的生肖动物的特性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一个人的个性、运势和命运。
4. 社会和文化影响动物纪年法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会在黄历中寻找他们自己和他们家人的生肖属相。
人们将生肖作为一种符号,用于庆祝新年,预测未来,甚至作为一个特殊的纪念日礼物。
5. 现代的运用尽管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公历,但动物纪年法仍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仍然会在黄历上查看自己的生肖,并参考相关的信息。
此外,生肖动物也常被运用于宣传、设计和纪念品制作中,以反映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是中国文化中一项重要而独特的传统。
它不仅帮助人们追溯历史和传统,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去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个纪年法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动物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祝福。
无论是在传统节日,还是在现代生活中,动物纪年法都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表达。
12生肖介绍

四九班 闫必成
12生肖的来历
• 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 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 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 壬(rén)、癸(guǐ)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 寅、卯、辰、巳(sì )、午、未、申、酉、戌、 亥)相配合来纪。 •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 • 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 相互触合,形成现在的12生肖。
12生肖的寓意
• 最后一组是狗和猪。
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 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 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就会失 去原则。所以,即要忠诚,又要随和,就 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所谓: 君子和而不同。
12生肖图片
12生肖图片
12生肖图片
12生肖图片
• 戌(狗)时(19点~21点)、亥(猪)时(21点~23点)。
12生肖的寓意
• 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 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 中国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12生肖的寓意
• 第一组:鼠和牛。
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两者一定要紧 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劳, 就变成了小聪明,光是勤劳,不动脑筋, 就变成了愚蠢。所以两者一定要结合,这 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 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12生肖的传说
• 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 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 • 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 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 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 • 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 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 • 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 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 • 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的顺序。
中国生肖千年的发展史

中国生肖千年的发展史十二生肖又称十二属相或十二年兽,是以十二种动物和十二地支相配的纪年方式,在汉族文化中,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大家耳熟能详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每一个农历新年对应一个生肖,这一年出生的人以这个生肖作为属相,十二年循环一轮。
今天是除夕,也是猪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开始就是鼠年了。
一、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方式中国历史采用该多种纪年方式,最为主流文化认可的纪年方式是干支纪年,也就是所谓天干地支纪年,这是一种用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相配的纪年方式,十天干依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干支不仅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和纪日,组合方式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形成一对干支,比如甲午、庚子、戊戌等,一个周期有六十个组合。
还有一种纪年方式叫做“太岁纪年”,这是汉代历学家根据岁星在天空中运行时所处的位置取的名称,依次和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组成六十个年名,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分为岁阳和岁阴,《史记·天官书》记载了这些名称。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的标题是:“梁纪九屠维作噩一年”,其中“屠维作噩”便属于太岁纪年,对应天干地支中的己酉年。
还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纪年,也是正史纪传体常用的纪年方式——皇帝年号纪年。
二、赵翼关于十二生肖起源的考证官方史籍中最常用的是干支纪年和皇帝年号纪年,十二生肖纪年则是民间常用的纪年方式。
生肖纪年起源颇早,清代学问家赵翼曾对十二生肖起源进行过考察,他在《陔馀丛考》卷三十中说:“盖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呼韩邪入居五原发生在公元前51年以后,公元前54年呼韩邪被郅支单于,于公元前51年前往长安向汉宣帝求救,因此呼韩邪将生肖纪年法带入中国应该发生在这以后,移风易俗所需要的时日非常漫长,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按照赵翼的观点,生肖纪年起源于东汉。
十二生肖·习俗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十二生肖·习俗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十二生肖中国传统的纪年历法,是“干支纪年法”。
据史籍记载,早在帝舜时代就开始运用干支纪年法了。
“干” 是“天干”,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组成,称“十干”;支即“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组成,称“十二地支”。
将天干地支顺序搭配,既可记年,又可记月、日、时。
而“十二生肖”则是我国古代术数家拿十二个动物配十二地支的纪年方法,配列如下: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卵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以为人生于某年便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寅年生的肖虎,等等,称为“十二生肖”。
以动物记年的方法,最早流行于我国北部从事游牧的民族中。
据《琅琊代醉篇》载:“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为号,所谓狗儿年,羊儿年者”。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中说:此法起于北方:“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于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于中国耳。
”这种方法最终和干支纪年法融合,产生“十二生肖” 最迟也在汉代。
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中已有:“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的记载,他在《论衡·讥日篇》中驳斥了当时流行的“日禁之书”《沐书》中“子日沐,令人爱之;卯日沐,令人白头”的说法。
他说:“子之禽鼠,卯之兽兔也。
鼠不可爱,兔毛不(尽)白”。
认为《沐书》系无稽之谈。
其实,先秦,西汉的古籍仍可找到关于十二生肖的一些踪迹,如寅属虎。
《淮南子·时则训》里写道:“孟春之月,招摇指寅。
昏,参中;旦,尾中。
”这是指时序和星相中二十八宿的关系。
高诱注“参中” 句云:“参,西方白虎之宿也。
”《淮南子》此说,实本《吕氏春秋·孟春纪》。
另《淮南子·天文训》中还有一幅图,以十二支对照二十八宿解释天文,其中明显地可以看到和十二生肖的对应有关的,如丑对应牵牛星,辰对着亢角(象龙),酉对着昴(象鸡)等等。
12生肖的来历

12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也称为十二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符号。
它由十二种动物组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年份和属性。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动物崇拜有关。
在很久以前,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幸福,开始崇拜各种动物神。
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这些动物神最终成为了十二生肖的代表。
另一种说法则与古代的天文学有关。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观察星象,并将天空划分为十二个区域,称为十二次。
后来,这十二次逐渐与地上的十二种动物产生了联系,形成了现在的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按照干支纪年法来确定的,每年都会有一种动物成为当年的生肖。
这个顺序不仅反映了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还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例如,老鼠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在干支纪年法中,子时(23时至01时)正是老鼠活动最频繁的时候。
而牛排在第二位,则是因为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牛是重要的劳动力。
此外,十二生肖还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
例如,在中国各地都有许多与十二生肖相关的神话传说。
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与创世有关,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决定派十二种动物降临人间,以代表不同的年份。
于是,各种动物纷纷赶往人间,形成了现在的十二生肖。
综上所述,十二生肖的起源融合了历史、文化、传说等多方面的元素。
它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动物的敬畏和感激。
在今天,十二生肖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让人们在纪念自己生肖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2生肖的来历故事

12生肖的来历故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生肖。
生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时间记法,它以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个年份,每个动物代表一个年份。
这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那么,这十二生肖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传说。
传说中,有一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每逢除夕夜,它就会出来伤害人畜,给人们带来灾难。
人们为了躲避这个怪兽的袭击,就在除夕夜贴门神、放鞭炮、挂红灯笼,以此来驱赶“年”。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方法。
有一天,一个名叫“帝俊”的传说中的神仙听到了人们的呼声,他决定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他召集了十二种动物来帮助他对抗怪兽“年”。
这十二种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他告诉这些动物,他们需要一起合作,每个动物都要轮流去对抗怪兽“年”,并且每个动物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年份。
这样,就形成了十二生肖。
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这十二种动物按照帝俊的安排,轮流去对抗怪兽“年”。
他们用各自的力量和智慧,最终将怪兽“年”赶跑了。
从此以后,人们便开始用这十二种动物来纪念这段历史,并且将它们作为时间的记法,这就是十二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生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正是因为它们能够团结一致,才能够战胜怪兽“年”。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胜利。
如今,十二生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它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记法,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每当新的一年到来,人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生肖来选择一些吉祥物,以此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顺利。
同时,也会根据十二生肖来推算自己的运势和命运。
可以说,十二生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总的来说,十二生肖的来历故事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12生肖的真实来历

12生肖的真实来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我们的12生肖文化就名列其中。
国人对于生肖的了解还是比较多,不管是神话传说,还是现实之中对于属相的解析。
下面店铺为您找到12生肖的真实来历,欢迎阅读。
12生肖的真实来历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
《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十二生肖图(12张)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
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12生肖的来历如何呢?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来纪年。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
《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
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触合形成现在12生肖。
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外,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
叶世杰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齿、牛无牙、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筋、人则无不足”。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
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按某次集会时各部落的强弱划分;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
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意义

十二生肖的来历及意义十二生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纪时系统,对应十二地支。
干支纪时是我国古代官方的纪时系统,用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一直流传至今。
干支纪时虽然规范、通用,但对民间普通百姓而言,还是比较复杂,不容易记忆,于是古代劳动人民就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法使干支纪时更形象、更便于记忆。
这种方法就是用十二种动物来对应十二地支,以便用动物名来标定、记忆时间,慢慢就形成了如今的十二属相,也叫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排列周期都是十二,十二生肖的本质就是十二地支,就是具有时间意义的十二个标注符号。
十二生肖的使用最早始于何时?历来争议颇多。
有人说《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于是认为这就是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因为地支“午”对应生肖“马”嘛。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种凑巧而已,这里的“马”可不是十二生肖中抽象的马,而是差遣出来用来畋猎的具体的马。
遣马打猎的吉日凑巧是庚午日而已,这和生肖、属相毫无关系,不能牵强附会,不能不假思索地想当然。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日书·盗者篇》中记载:“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
卯,兔也,盗者大面头。
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盗者长而黑蛇目。
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
……未,马也,盗者长须耳。
申,环也,盗者圆面……”这些记录的内容,乃是据时推测盗者的形体容貌,并不具科学性,我们这里不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只是发现这些记录与十二生肖有诸多相似之处。
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公元前217年,因此可以推断,十二生肖的雏形起码在秦代或稍早就应该产生了。
《日书·盗者篇》中的记载与如今的十二生肖并不完全一致,故我们认为它是十二生肖的雏形。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中的记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十二生肖由来和故事

十二生肖由来和故事一、什么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也代表了一天的二十四个时辰。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也是一种古老的纪年法,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
生肖的周期为12年,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没有钱读书的人,不识字的人,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
二、十二生肖排序(一)十二生肖排序理由之一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
1、子鼠。
夜深人静时是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当繁星满天的时候,那就是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
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丑牛。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
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寅虎。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卯兔。
凌晨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辰龙。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
十二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的由来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中用来表示年份和年份的符号,它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关于它们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帝舜时代,当时人们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
后来,人们以动物纪年,以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个月令。
汉朝时期,东方朔首次用十二种动物取代了十二地支,表示年份。
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中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另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起源于古代中国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
游牧民族为了方便识别年份和记录时间,选取了十二种动物作为年份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做法逐渐流传开来,最终演变成了中国的十二生肖。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十二生肖的出现可能与古代部落的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图腾标志逐渐演变成了表示年份的符号。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十二生肖的出现与古代天文学有关。
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他们观察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来确定它们各自的代表时位。
综上所述,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可信的是它们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帝舜时代,后来逐渐演变为以动物纪年。
在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用来表示年份、出生年份和个人性格等方面。
十二生肖是如何起源的

十二生发肖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纪年方法。
办法是,在采用天干配地支纪年的同时,又用十二地支各配一种动物的名字,表示这一年的顺序和名称,排列办法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如甲申年又称猴年,这一年出生的人便属猴。
探究十二生肖的起源,部分学者认为,它与原始时代人们对动物的崇拜有关。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人们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鸡,牛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惧感(如虎,蛇),对一些器官功能超过人类的动物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在现有文献中,以《诗经》为最早,以王充的《论衡》记录最全面。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
”以午对马。
《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
戌,土也,其禽,犬也。
……午,马也。
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
……亥,猪也。
未,羊也。
丑,牛也。
……,蛇也。
申,猴也。
”给出了完整的对应关系。
属相的由来——精选推荐

属相的由来
秋语呢喃编辑秋语呢喃编辑
据专家推测,我国早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已出现⼲⽀纪年法。
⽽以12种动物与地⽀对应,即⼦⿏、丑⽜、寅虎、卯兔、⾠龙、巳蛇、午马、未⽺、申猴、⾣鸡、戌狗、亥猪的形式,则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之禽⿏,卯之兽兔。
”由此可见,⼗⼆属相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属相的由来⼤约有三种说法:第⼀种说法是:华夏民族在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影响下,以部分动物名称配合抽象的⼗⼆地⽀,创造出了⼗⼆属相。
某些动物还可能来源于古代天⽂学中对黄道(古⼈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周年所⾏进的轨道)附近天空的划分,在分成的⼗⼆等分(即⼗⼆⾠)中,就有巨蛇、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
第⼆种说法认为,汉代以前我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仅有⼗⼆地⽀纪年法,⽽北部、西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则长期使⽤动物纪年。
到了匈奴单于呼韩邪(即昭君出塞时的匈奴⾸领)归汉后,民族⽂化融合,产⽣了⼗⼆属相。
隋唐时,藏族同胞建⽴的吐蕃国也曾以“⼗⼆⾠”纪年。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中国的⼗⼆属相是从印度传来的。
在属相中,只有第三个和第⼗个两者有所不同,印度是狮,我国是虎;印度是⾦翅鸟,中国是鸡。
其余的都相同,⽽且排列也⼀样。
关闭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相属”,“十二属”。
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
我国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
如子为鼠,丑为鸡等。
赵翼《馀馀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相属之说在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
外国亦有这种纪年方法,如印度、希腊、埃及。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年方法。
如2002年是马年、2003年是羊年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呢?这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为了让人们根据时节耕作,就想办法教会人们纪时。
后来,玉皇大帝决定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每过一年就更换一种动物,十二年后再重新换一轮。
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来纪年了。
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想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位,好让人类记住自己,于是纷纷赶往天廷,接受玉皇大帝的挑选。
玉皇大帝见动物们如此踊跃,十分高兴。
他组织动物们进行比赛,谁胜了就可以入选。
第一场比赛是小老鼠和巨大的大象搏斗。
老鼠机敏灵活,突然钻进了大象的鼻子,把大象急得团团转,赢得了动物们的掌声。
于是,玉皇大帝宣布老鼠赢了,让它排在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接下来的十一位胜出者依次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于是,十二生肖就这样产生了。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生动的神话,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60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发现了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而且每次会合的位置都不同的现象。
于是,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为“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
为了纪年、纪日,人们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为“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使用。
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已经非常方便,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十二生肖与之配合呢?比如我们常听到“子鼠”、“丑牛”等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着一种图腾情结。
比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蒙、维、藏族等,都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起来,并用于纪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