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对外作战的胜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七、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六、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料
耕织图
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效果和影响:庆—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王—有一定成效;影响较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苏辙《城三集》
•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材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七、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六、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料
耕织图
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效果和影响:庆—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王—有一定成效;影响较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苏辙《城三集》
•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材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270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者。 ——列宁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 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 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 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 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 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 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 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熙宁新政 宋神宗 1069年)
(1021—1086),字介甫。 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此 后在地方任职长达35年,对 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 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 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 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 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 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 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 生民必被其泽”。
经验教训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 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 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社会 危机 (根源)
②政治危机: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导致农民 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侵扰加剧了边疆危机,
使民族矛盾尖锐;
有利 条件
④经验教训:“庆历新政”失败加剧了社会矛 盾,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⑤统治者支持: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⑥个人因素:王安石具有改革精神,提出 变法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编撰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 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 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 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 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 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 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 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二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熙宁新政 宋神宗 1069年)
(1021—1086),字介甫。 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此 后在地方任职长达35年,对 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 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 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 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 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 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 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 生民必被其泽”。
经验教训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 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
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 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社会 危机 (根源)
②政治危机: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导致农民 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边疆危机:辽和西夏的侵扰加剧了边疆危机,
使民族矛盾尖锐;
有利 条件
④经验教训:“庆历新政”失败加剧了社会矛 盾,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⑤统治者支持: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⑥个人因素:王安石具有改革精神,提出 变法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编撰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347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将兵法
部队里的战马也膘肥体壮! 保马法
听说老家也有“民兵”啊, 治安也比以前强多了
保甲法
武器的制作更加精良了
军器监
考试之前,要买《三经新义》来看了
改革学校制度
考试不再是以前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而是要考经义策论
科举改革
材料一:1074年,郑侠进献 “流民图”献给神宗,
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 石,天必雨。”祖母曹太后、母 高太后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 石乱天下。”
措施
内容
作用
将兵法
保甲法 保马法 军器监
精简军队、设专门将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领训练军队
十家为一保,农闲时 练兵、生产,战时编 入军队。
官马由农户保养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 控制,同时减少军 费开支。
减少政府支出
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
3、育人之法
措施
内容
作用
科举改革
废除原来的科举 使一批新进之
操之过急,用人不当,部分新法 实施过程中危害百姓
根本目的是维地主阶级统治,农 民处境未变
四、变法的启示
“天命不足畏”但规律要把握 “人言不足恤”但民意要倾听 “祖宗之法不足守” 但改革要渐进
五、评价王安石变法
⑴性质: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 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
考试,以经义策 士取代反对改
论取士
革的旧官
改革学校 制度
撰注《三经新 义》,作为考试 依据
培养改革人才, 革新思想得以 广泛传播
青黄不接时可以领政府贷款,利息比地主的高利 贷低不少,能及时播种,解决了燃眉之急 青苗法
春忙秋收时抽不开身,某法施行后按财产摊免役
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ppt课件全省公开课一等奖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 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2.教训 (1)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2)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 能促使改革成功。
探究点二 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 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 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 本改变,负担依然集》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
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
心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司马光和赵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王安石的?
[答案] 主要从王安石的性情以及用人失误等角度进行评价。
材料三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 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 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 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清单一 失败的结局 1.守旧派的指责
变法的命运
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 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 坚持“三不足 ”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 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 被迫辞职。 4.结果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2)邓广铭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王安石的? [答案] 主要从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对历史的贡献等角 度进行评价。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32张PPT)
藩五 镇代 割十 据国 的的 扩分 大裂
割 据 是 唐 代
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 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 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国号“宋”,定 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 太祖.
宋太祖(927---976)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神宗宗
106170-671-085
兴庆(今银川)
北宋在澶渊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岁币?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及统治者的昏东庸京。(今开封)
2.外患 (1)宋辽之战: 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
1004年辽攻宋,宋胜,最后订立“澶渊之 盟 ”。
(2)宋夏之战: ①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
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②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兵虚财匮;内忧外患
2、前奏:“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 供了经验教训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二、变法的内容——
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1.理财(富国)措施
③农田水利法
议和。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 什么?
• 积贫积弱 • 阶级矛盾尖锐 • 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庆历新政
目的: 挽救统治
时间: 1043年
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中心: 整顿吏治
结果: 夭折
原因: 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
范仲淹
影响: 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阶级矛盾激化
贫富差距加大,农民起义不断,社 会动荡不安。
吏治腐败
官员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政治腐 败严重。
财政困难与赋税沉重
01
02
03
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中期,财政支出巨大, 而收入不足,财政赤字严 重。
赋税繁重
农民负担沉重,赋税名目 繁多,导致民不聊生。
货币流通不畅
铜钱短缺,铁钱笨重,流 通不便,影响经济发展。
担忧变法引发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主张谨慎行事,逐步推进 改革。
范纯仁等地方官员
认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免役法导致民间骚乱、市 易法与民争利等,主张废除新法。
变法内部矛盾斗争
01 02
王安石与神宗的矛盾
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摇摆不定,既想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又担心变法引 发社会动荡,影响政权稳定。这种矛盾态度导致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受 到很大制约。
注重策略和方法,确保改 革顺利推进
在推动现实改革时,我们需要 注重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确保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并取 得实效。
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在推动现实改革时,我们需要 关注民生问题,切实保障人民 群众的利益和权益,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加强了军队战斗力等,为北宋王朝的强 盛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
新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弊端和腐败现象,加重了民众负担;同时触动了保守派利 益,引发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
04
王安石变法中存在问题与争议
变法中遇到困难和挑战
财政压力
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王安石推行新法旨在增加财政收入,但实施过 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如地方官员执行不力、豪强地主抵制等。
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第5页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 青黄不接 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 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州县出钱 募人充役 ,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 (1)内容:要求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农田水利显著发展。
1234
解析 答案 第32页
3.为克服军队中“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弊端, 王安石采取办法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解析 王安石改更戍法为将兵法,到达了“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 目标,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1234
解析 答案 第33页
4.(·日照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变法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理财”,实际上 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 到不过是利益重新分配而已。——《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 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 展开争论而形成最大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一样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 骑墙。原来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 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正确声音……南宋 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训斥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第29页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第30页
1. 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某一办法时说:“不但把农民从
沉重乘人之危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无
须中止农作。”他评价是
√A.青苗法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 青黄不接 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 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州县出钱 募人充役 ,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 (1)内容:要求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农田水利显著发展。
1234
解析 答案 第32页
3.为克服军队中“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弊端, 王安石采取办法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解析 王安石改更戍法为将兵法,到达了“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 目标,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1234
解析 答案 第33页
4.(·日照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变法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理财”,实际上 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 到不过是利益重新分配而已。——《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 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 展开争论而形成最大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一样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 骑墙。原来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 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正确声音……南宋 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训斥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第29页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第30页
1. 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某一办法时说:“不但把农民从
沉重乘人之危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无
须中止农作。”他评价是
√A.青苗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299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①冗兵、冗官 ②大兴土木
②扩大科举取士 ③向辽、西夏交纳
人数
“岁币”
③恩荫赏赐
①军队战斗力低下;
后果 ②积弱;
①行政效率低下; ①财政危机;
③边境危机;
②官俸负担沉重。 ②积贫
2020/6/24 ④军费负担沉重。
三、庆历新政;
1、背景: 积贫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
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 统治岌岌可危。
地方
文人知州 通判
3、集中财权 ----设转运使
2020/6/24
一、兵虚财匮;
北宋的“三冗”现象:冗兵,冗官,冗费
2020/6/24
“冗兵”的形成126万
起 不断义91冗万,扩兵抵充御军为北队了方的防民数范族量军的,阀南形割侵成据1,了1、6宋庞万农代大民
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
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冗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42
虽遭到各方 的指责,但神宗 依然坚持变法。
3、皇室反对
两位太后也 跑来起哄。
神宗后迫于 压力罢免了王安 石,但他仍推行 新政直至去世。
43
保守派 的反对
44
司马光:《资治通鉴》主编。政治上 比较保守,他废除了王安石新法。
45
失败原因:
34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宋神宗: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无心忧…..
35
王安石
贫
?
弱
36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目的:
2、指导思想: 3、主要措施:
2020/6/24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346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措施
增设官 僚机构
冗官
措施 扩充军队
冗兵
积贫 局面
措施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措施 分散军权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战辽西夏多败
积弱 局面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 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积贫积弱的北宋
一、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变法之由)
财政危机(积贫)
二、变法思想
材料一:史称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 廷辩理财,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公 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材料二:“变法的总方针、总政策是:以王安石为 代表的变法派,站在地主阶级和专制主义统治的广 泛利益的立场上,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势力,稳定中 间阶级(中下层地主和上层人民),缓和对广大劳 动人民的剥削,以巩固宋封建统治。”
仁宗时他入朝主张变法,未被 接受,至刚弱冠的神宗即位,才启 用王安石。
此时,安石已“独负天下大名 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 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 被其泽”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8—1085)
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 曾说:“天下弊事至多, 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 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 励精图治。
均输法节省了贷款和转运费用——节流 3、阅读教材44——45页的富国措施,分析哪些措施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
富国之法的成效
富民之法是如何损害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285人民版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
四、改革评价、认识
❖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改革
(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质)
❖ 进步性:P-47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 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史料解读〗
募役法
范振兴就募役法的弊端作了分析:1.役钱之多寡 以人户之资产为依据,而资产审定的标准,立法者 并未规定,令各地从所便为法,于推行之余,猾官 奸吏便不免乘机勒索,以致民间骚扰不堪。2.二分 宽剩钱乃为水旱灾歉人户物力不及时之备者,而施 行未久,宽剩钱灾年照出,又别收头子钱五文,所 收的钱亦不尽以用于雇役,慢慢成为政府之特别收 入。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时常 打破法定的限额。4.人户输钱免役是立法的本意, 但是实施不久,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 力役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 谁与争功!
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 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二、变法目的
❖ 直接目的: ❖ 解决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 根本目的: ❖ 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史•王安石传》
宋人科举考试图
〖史料解读〗
荆公以古之道,变今之俗无不可者,顾 一代成法扫地无存焉,其更张既聚,而其执拗 又甚,攻之愈众而持之愈坚,余故曰荆公之法 非尽不善也,荆公之拗而执以为是者,则天下 后世之乱首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邵伯温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立场上,完 全否定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甚至把 北宋的灭亡也归罪于王安石变法。
•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 ①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并取得一定 成效。
• ②北宋的灭亡是北宋长期积贫积弱的结果,也 是统治者长期执行屈辱求和路线的必然结果。
“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 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歼嗣虐, 流毒四海,至于祟宁、宣和(徽宗年号)之际,而祸乱 极。”
•
材料:梁启超在《王荆公》中说:“(王安石 变法)取尧舜以来之弊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 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
请结合所学对这些观点加以评论。
梁启超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场上,全面肯 定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评(判):有正确 的一面,但过于夸大 论证:
①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并取得一 定成效,
到宋徽宗时,宰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 相蔡京竟借新法
次臣刻唆列名使为立宋“碑徽 奸,宗党名将”为司,“马共元光30佑等9人党反,籍对请碑新徽”法宗。的御大书,之新法名完聚全敛变钱质财了,。
一、对王安石的评价
材料:宋人邵伯温《闻风录》中说:“王荆公 (王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祖宗法度, 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导 致北宋灭亡)!”
——南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陆九渊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 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 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 、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 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 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
——顾炎武《日知录》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方法
1
新法的变质
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 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元佑党籍碑
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
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混
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司
宋哲宗 赵煦
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 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的人。
②但他毕竟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可能解决当 时社会的矛盾,更不可能“取尧舜以来之弊政 而一扫之”。
材料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 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 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 缘为奸,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日:“……王安石不达政 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 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 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请结合所学对这个观点加以评论。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 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 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 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 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 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南宋朱熹
南宋时人通常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咎于王安石,说 他变乱“祖宗法度”以至于“祸国殃民”,这一观 点从南宋到晚清被绝大多数史家及思想家认同。
“熙宁排公(王安石)者,大抵极诋訾之言, 而不折之以至理,平者未一二,而激居八九, 上不足以取信于裕陵,下不足以解公之蔽, 反以固其意竟成其事,新法之罪,诸君子固 分之矣。”
荡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文的约程千度上余反篇映,着而90这0多些年
“不抑兼并”导致权贵私家势力恶性膨胀,而“抑兼并”又 导致朝廷“汲取能力”恶性扩张,于是朝廷轮番用药,在交 替循环中陷入“管死放乱”的怪圈,直至危机日重而终于崩 溃。……因为“权力统治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 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 权力”都既不讲规则公平更不讲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 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与土围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 级,而国家的经济统制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统不出个理 性调控机制。
——秦晖《传统十论》
• 900多年来,有关评议
和研究王安石及其变
封建时代的学者把他看做“天法变的不论足畏著、可祖谓宗是不汗足牛法、 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20世充纪栋初。期仅的资以产20阶世级纪学为者 则 义 遍把 世 接他 界 受捧 设 列到 计 宁天的的上大评,人价好物“象。王在安20千石世年是纪例研前中50,究他 国-据、就 十70是 一不评年一 世完议代个 纪全王,为 时统安史资 的学计石本 改界,的主 革普 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传扬记马、”变的观法点史又实流的行专一 时。实际上900多年来对王安著石变达法90的余评种议,,其发所表以论跌
• 一一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 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 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 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 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 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 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 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 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 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 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 ”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 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 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