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开尺寸计算标准

产品展开尺寸计算标准
产品展开尺寸计算标准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

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 示。(图1) 四.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

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围,可用专用R模 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doc 34页)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doc 34页)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四.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 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如

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

五金钣金展开计算参数

1. 目的:为完善作业标准,制订本文件。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设计部门之作业。 3. 职责:针对设计计算展开统一计算参数。 4. 内容: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关径弯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收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4.1中性层系数 注明:K1适用于有顶底的V形或U形弯曲,K2适用于无顶底的V形弯曲?但通常我们习惯取K2值。 4.2压弯90度角的修正系数a值 注明:此数据可单独用于90度角的折弯修正,也可与中性层系数互相检查核对。 4.3其余图形展开计算方法:

r/t W0.5时,均可按90度清角计算展开长度展开注意事项为了防止产品展开过程中的失误,造成下料模的多次修改,特制定下料模的制作方式. (1) .凡对一些展开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产品,例如,有拉伸性质的展开,多次折弯,Z折,有拉料现象 等产品的下料模,经工程分析有必要先试模的,其制作方式如下: A. 下料模的模板先不完全加工完毕,先完成机加及热处理部分,线割部分暂缓加工. B. 成型模先做,试模时先镭射(按下料模展开尺寸)试模,产品先做实测,不合格时修正展开尺寸再镭射,一直 修到合格为止,合格样品送客户先承认. C. 样品经客户承认后,按修正展开尺寸整理下料模,进行下料模的线割加工. (2) .对展开较直观的,可基本控制的产品,一般只要经俩人展开核对无误,下料模可按正常方式加工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钣金件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下午 08:36 只有通用的原理,就是中性面没有变化,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 第一种方法是剪一个一百宽的料,用折弯机这一道弯,记住板厚。加减系数便出来了,试三次取中数即可。这是最简便的方法。 可以学习PROE。CAXA软件,哪里有自动展开功能。不过系数还要靠前面试出来。 由公式可以计算,不过不好记,给大家列一个常用系数吧 板厚系数(毫米) 1, 1.6-1.8。 1.5, 2.4-2.6。 2.0, 3.3-3.5。 2.5, 4.2-4.5 3.0, 5.0-5.3 。 (系数会随你折弯下摸所用的槽宽的大小变化)仅供参考。 公式的话L=pa/2*r+y*T比较准确。 用 catial三维软件构造,软件本身有展开的功能 展开尺寸-L;折弯角-β;厚度-T;半径-R 1。0°≤β≤90° L=A+B-2(R+T)+(R+T/3)*(180-β)∏/180 2.β=90° L=A+B-0.429R-1.47T 3.90°≤β≤150° L=A+B-2(R+T)tan[(180-β)/2]+(R=T/2)(180-β)∏/180 4.150°≤β≤180° L=A+B 折弯参数表 材质板厚折弯系数标准下模特殊折弯尺寸(最小值)

板厚T 折弯系数 Y因子 铁板 (SPCC、SECC) T=0.5 0.9 V4 A=3.0 B=4.5 0.5 0.9 1.0584074 T=0.8 1.4 V4 A=3.2 B=5 0.8 1.4 0.786504625 T=1.0 1.7 V6 A=3.5 B=5.4 1 1.7 0.7292037 T=1.2 1.9 V6 A=4.2 B=6.4 1.2 1.9 0.774336417 T=1.5 2.5 V8 A=4.8 B=7.3 1.5 2.5 0.619469133 T=2.0 3.4 V12 A=6 B=9.2 2 3.4 0.51460185 T=2.5 4.3 V16 A=9.0 B=12.2 2.5 4.3 0.45168148 T=3.0 5.1 V16 A=9.6 B=12.9 3 5.1 0.4430679 T=4.0 6.5 V16 A=16.8 B=21.3 4 6.5 0.482300925 #DIV/0! 铝板(AL)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2 V4 A=3.1 B=4.9 0.8 1.2 1.036504625 T=1.0 1.6 V6 A=3.3 B=5.3 1 1.6 0.8292037 T=1.2 1.9 V8 A=3.5 B=5.7 1.2 1.9 0.774336417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2 V12 A=6 B=9.1 2 3.2 0.61460185 T=2.5 4.1 V16 A=8.9 B=12.1 2.5 4.1 0.53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DIV/0! 铜板(CU) T=0.5 0.8 V4 A=2.9 B=4.4 0.5 0.8 1.2584074 T=0.8 1.3 V4 A=3.2 B=5.0 0.8 1.3 0.911504625 T=1.0 1.7 V6 A=3.4 B=5.4 1 1.7 0.7292037 T=1.2 2 V8 A=3.5 B=5.8 1.2 2 0.691003083 T=1.5 2.3 V8 A=4.7 B=7.2 1.5 2.3 0.752802467 T=2.0 3.3 V12 A=6 B=9.2 2 3.3 0.56460185 T=2.5 4.2 V16 A=8.6 B=12.2 2.5 4.2 0.49168148 T=3.0 5 V16 A=9 B=12.8 3 5 0.476401233 T=4.0 6.3 V16 A=16.5 B=21.2 4 6.3 0.532300925

钣金件下料尺寸计算方法分析

客车钣金件下料尺寸计算方法 2009-06-21 16:40 客车自制件在整个客车的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钢材价格的不断上涨,控制客车自制件成本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被各客车厂家研究。怎么讯速、合理地确定自制件下料尺寸,是一项基本而又科学的工作。本文所介绍的客车钣金件的尺寸计算方法较为合理,也较为实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样板下料尺寸计算方法 这类制件下料尺寸计算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较复杂的钣金件(这部分暂不研究,因为钣金件展开需要单独分析);另一部分是简单的钣金样板件,一般取其外轮廓尺寸。 1)直线样板料板件料表的制作。分析:图l所示的两种板件为不规则梯形,制作这种类型的料表时一般按三角形或矩形来考虑。料表:98*110三角样;135 *175样。 2)弧线样板料板件料表的制作。图2所示的是一块带弧度的样板料,下料时在圆弧所在的方向最大尺寸应加5-10 mm的剪切余量。计算:(略),料表:605*115。 对图3所示的样板料,考虑其料较长,如下一块料不易剪料,所以下两块料制件。另外,在宽度上加5-10mm的余量。料表:235*1117(2)。

2折边制件类 1)基本计算方法(仅对折边角度为90°进行分析,其它折边角度类同。注:折边制件料的厚度(B)不大于6mm)。 图4所示的制件的截面展开长度等于所有展开单边外形轮廓尺寸之和减去板厚的1.5倍的折边次数所得差值。 ①图4(a)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0=H+L-1.5×B(B为板厚,下同)。 ②图4(b)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0=H+2L-2×1.5B。 ③图4(c)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LO=H+LI+L2-2×1.5×B。 ④图4(d)所示其截面展开尺寸为ILl=(L-L1)+2B+LI+2H-4×1.5×B。 对于图4(c)、(d)两种情况,通过实践还可得出较简易的计算方法: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青华模具有限公司文件编号RS98W009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页次 1 / 7

一、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二、适用范围: 青华模具有限公司。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0, θ=90° λ=1/4T 中性層 T 9 0.0°A 1 /4T B ≠0 θ=90° L=(A-T-R)+(B-T-R)+(R+λ)*π/2 当R ≧5T 时λ=1/2T 核 准 校 对 编 制 日期更正原因签名 青华模具有限公司文件编号RS98W009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页次 2 / 7

=0 θ≠90° λ=T/3 L=(A-T* tan(a/2))+(B-T ≠0 θ≠90° L=(A-(T+R)* tan(a/2))+(B -(T+R)*tan(a/2))+(R+λ)*a 折1. 当C≧5T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 个90°折弯计算. 6. Z折2. C≦3T时<一次成型>: L=A-T+C-T+B+D+K 核校编

日期更正原因签名准对制 青华模具有限公司文件编号RS98W009产品展开计算方法页次 3 / 7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 形。(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如图7) 如图7,此种折弯只需考虑下模V形槽中心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即可确定.通常H值为H≥3.5 T+R (R 在1mm 以下) 2.U形折弯.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A,B代表的是折弯的长度,T 就是板厚) 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 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 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 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 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 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0.3时, K=0≤T'1. 当0 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 1.5时, K=0.4T'T'a. 当0.3 2.5时, K=0.35T'T≤b. 当1.5 2.5时, K=0.3T/c. 当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0.3时,?当T K=0.5T 2.0时, 按R=0处理.≤注: R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5 时'1. 当T λ=0.5T 1.5时/ 2. 当T λ=0.4T

钣金产品展开尺寸计算

钣金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经本人测试检验,本材料的CNC轧形展开部分算法适合一般性展开计算7.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t≦0.8mm,K=0.45 b.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0.8mm,K=0.45 b. 0.8mm

c. 1.2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3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4.00 0.475t 4.00 0.49t 2.60 0.49t 3.00 0.47t 3.00 0.48t 2.40 0.48t 2.00 0.455t 2.00 0.47t 2.20 0.46t 1.80 0.45t 1.80 0.46t 2.00 0.44t 1.50 0.44t 1.50 0.45t 1.80 0.42t 1.00 0.42t 1.00 0.44t 0.80 0.405t 0.80 0.43t 0.60 0.385t 0.60 0.42t 0.50 0.38t 0.50 0.41t 角度( 0?180?)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0.30 0.42t 0.30 0.38t 0.20 0.41t 0.20 0.36t 0.10 0.31t 0.10 0.35t 0.01 0.255t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四.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可用专用R模 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 冲压件是常件的金属件,在冲压前,要对冲压件下料,这时,往往要对冲压件展开计算: 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 t≦,K= b. c. d. t>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 软料t≦,K=(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K= b. c. d. t>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K=(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3 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1)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角度( 90?角度 ( >180? ) R内/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R 内 /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l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 <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下模为5T L1+L2-2T+0.4*T=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当R=0.5时的展开计算

A+B+K=展开 K= 1800-2/900 ×0.4 a=所有折弯角度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先用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于冲模部设计组 三.展开计算的原理 中性层在材料受力变形过程中即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它在材料变形前后的长度保持不变。所以在计算展开时,常用中性层长度来作为材料的展开长度。中性层到材料内侧面的距离用λ表示. 四.展开计算的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材料内侧长度+材料内侧长度+补偿值 4.1.当折弯内角为R=0,折弯角度θ=90°时(T<1.2) L=(A-T)+(B-T)+K 其中:K=1/4*2*π*λ ∵λ=T/4 ∴K=T/4*π /2 =0.4T ∴L=A+B-2T+0.4T (展开时除了使用尺寸计算方法求补偿值外, 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外R圆弧再 实际测量中性层R圆弧长度的方法求得,下同) 4.2.当折弯内角为R=0,折弯角度θ=90°时(T≧1.2) L=(A-T)+(B-T)+K 其中:K=1/4*2*π*λ ∵λ=T/3 ∴K=T/3*π/2 =0.5T ∴L=A+B-2T+0.5T 4.3.当折弯内角R﹟0,折弯角度θ=90°时 L=(A-T-R)+(B-T-R)+K 其中:K=1/4*2*π*λ ∵K=(R+λ)*π/2 ∴L=( A-T-R)+(B-T-R)+ (R+λ)*π/2 当R≧5T时λ=T/2 1T≦R<5T λ=T/3 0

*tan(a/2)}+(R+λ)*a R≧5T λ=T/2 T≦R<5T λ=T/3 0

6.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六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6.1 90?无内R折弯形展开 6.2 非90?无内R折弯形展开 6.3 有内R折弯形展开 6.4 Z折弯展开 6.5 压平展开 6.6 CNC折弯形展开 6.7 U形弯曲的展开 6.8 弯曲拉伸复合结构展开 6.9方形抽孔 6.10翻孔抽芽 6.11 展开尺寸调整 6.12 弯曲件的工艺性 ●展开图设计标准 (1).图面要求 A.展开图中必须包含产品图中的所有圆孔和异形孔像素。内部成型和外围成型的展开的像素。 B展开图的毛边方向必须向下。 C.展开图中所有像素(除折弯线外)必须串接成复线。 D.产品图展开后,需冲切的尖角(产品图中特殊标注的除外)一律倒圆角R=0.3。 E.展开图中,有较小的折弯边和成型均应画局部剖视图(剖视的方向只能向左或向上)。剖视图应放在图 面右侧或下方且注明剖视方向,位置及剖视的比例和数量。 (2).折线书法 画折弯的原则:按视图方向,可见折线为实线,不可见折线为虚线。如下图所示 注:上模压线印、压字模用实线表示,下模压线印、压毛边、压字模用虚线表示。 (3).图层分布及颜色 A. 图层:所有产品图展开像素均放在MATER层,冲孔及外形用6号(紫)色,折线像素使用3号(绿)色。 B. DIM层,所有尺寸标注像素均放在DIM层,使用4号(蓝)色。 (4).标注 展开图必须使用国标标注形式。 (5).注意事项 产品展开时,应处理图面标示的配合尺寸单向公差。如:25.6 +0.05,取25.64当公差值为正向时,展开尺寸应尽量偏上限;当公差值为负向时,展开尺寸应尽量偏下限;若冲孔直径公差要求严格时,则无论产品图公差如何标示,展开图取值都应偏上限。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必有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文件名称产品展开计算标准版次V1.1 页次 1 /3 一.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于冲模部设计组 三.展开计算的原理 中性层在材料受力变形过程中即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它在材料变形前后的长度保持不变。所以在计算展开时,常用中性层长度来作为材料的展开长度。中性层到材料内侧面的距离用λ表示. 四.展开计算的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材料内侧长度+材料内侧长度+补偿值 4.1.当折弯内角为R=0,折弯角度θ=90°时(T<1.2) L=(A-T)+(B-T)+K 其中:K=1/4*2*π*λ ∵λ=T/4 ∴K=T/4*π /2 =0.4T ∴L=A+B-2T+0.4T (展开时除了使用尺寸计算方法求补偿值外, 也可在确定中性层位置后,通过偏移外R圆弧再 实际测量中性层R圆弧长度的方法求得,下同) 4.2.当折弯内角为R=0,折弯角度θ=90°时(T≧1.2) L=(A-T)+(B-T)+K 其中:K=1/4*2*π*λ ∵λ=T/3 ∴K=T/3*π/2 =0.5T ∴L=A+B-2T+0.5T 4.3.当折弯内角R﹟0,折弯角度θ=90°时 L=(A-T-R)+(B-T-R)+K 其中:K=1/4*2*π*λ ∵K=(R+λ)*π/2 ∴L=( A-T-R)+(B-T-R)+ (R+λ)*π/2 当R≧5T时λ=T/2 1T≦R<5T λ=T/3 0

文件名称产品展开计算标准版次V1.1 页次 2 /3 4.4 当折弯内角R≠0,折弯角θ≠90°时 L=﹛A-(T+R)*tan(a/2)﹜+﹛B-(T+R) *tan(a/2)}+(R+λ)*a R≧5T λ=T/2 T≦R<5T λ=T/3 0

钣金展开计算公式

PROE钣金展开经验公式 经验公式(车间老师傅的算法,在实际中略有不同,需要调整) 前提条件:内r<2 壁厚<2.5 折弯角度90° 展开长度L=L1+L2-2T+0.5T (1)L1 L2为外径 T为板厚 也即L=L1'+L2'+0.5T (2) L1' L2'为内径T为板厚 还即L=L1"+L2"+2r+0.5T (3) L1" L2"为直段长度r为折弯内径 我这里是用的0.5T,大多数人有用0.3T的 如果内r/T>2,就直接用中性层K=0.5计算好了再看PROE中的展开

PROE中的展开长度就是: L=L1"+L2"+DL L1" L2"为直段长DL为弧段展开长 请记住这个DL,这个DL就是我们要制作的折弯表内的值! 再回过来看看上贴的第三个公式 L=L1"+L2"+2r+0.5T 很容易导出: DL=2r+0.5T DL为弧段展开长r为折弯内径现在要制作折弯表了 折弯系数DL弧长=2(R+KT)*3.14*(折弯角/360) K为K因子 T为厚 R为内侧半径 折弯系数DL弧长=2R+0.2T =K=0.41因子折弯扣除L=2R-0.2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T =K=0.46因子折弯扣除L=2R-0.3T 折弯系数DL弧长=2R+0.35T =K=0.5因子折弯扣除L=2R-0.35T 钣金展开经验计算方法 声明:本计算方法为本人经验算法,只在本人现工作之处适用,照搬可能会有偏差。先说一个名词:折弯余量 折弯余量这个名词我在论坛别的贴子已经说过,这里再重复一下: 一个已成形的钣金折弯,它有三个尺寸:两个轮廓尺寸和一个厚度尺寸,定义两个轮廓尺寸为L1、L2,厚度尺寸为T,我们都已知道,L1+L2是要大于展开长度L的,它们的差值就是折弯余量,我定义为K,那么一个弯的展开尺寸L=L1+L2-K。一般冷轧钢板的K值(条件:90度弯,标准折弯刀具) T=1.0 K=1.8 T=1.2 K=2.1 T=1.5 K=2.5 T=2.0 K=3.5 T=2.5 K=4.3 T=3.0 K=5.0

日本富士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统一展幵计算方法,做到展幵的快速准确? 2适用范围 富士公司冲模二厂? 3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 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 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 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 侧的距离用入表示. 4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R=0,折弯角9 =90 ° (Tv,不含 1.2mm) L=(A-T)+(B-T)+K 二A+B-2T+ 上式中取:入=T/4 K=入* n /2 =T/4* n /2 R=0, 9 =90 ° (T 仝,含 1.2mm) L=(A-T)+(B-T)+K =A+B-2T+ 上式中取:入=T/3 K=入* n /2

=T/3* n /2

Z折1. 计算方法请示上级,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 (1)当CM 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 L二A-T+C+B+2K (2)当3T<C<5时<一次成型>: L=A-T+C+B+K ⑶当CW 3T时<一次成型>: L=A-T+C+B+K/2 Z折2. CW 3T时<一次成型>: L二A-T+C+B+D+K 抽芽 抽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ABCD四边形面积二GFEA所围成的面积. 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为螺纹距离),R=EF见图 ??? T*AB=(H -EF)*EF+ n *(EF) 74 二AB={H*EF+( n /4-1)*EF 2}/T ???预冲孔孔径二D - 2AB TM时,取EF=60%T. 在料厚Tv时,EF的取值请示上级.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精编

产品展开计算标准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内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内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 力,理论上内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 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四.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 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范围内, 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 次压制成形。(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各类板材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 目的 统一展开计算方法,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2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3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3.1 R=0, 折弯角θ =90 °(T<1.2, 不含 1.2mm) L=(A-T)+(B-T)+K =A+B-2T+0.4T 上式中取: λ =T/4 K= λ * π/2 =T/4* π /2 =0.4T 3.2 R=0, θ =90 ° (T≧ 1.2,含 1.2mm) L=(A-T)+(B-T)+K =A+B-2T+0.5T 上式中取: λ =T/3 B K= λ * π/2 =T/3* π /2 90.0°T>=1.2mm 中性層 T T<1.2mm =0.5T B

3.3 R ≠ 0 θ =90 ° L=(A-T-R)+(B-T-R)+(R+ λ )* π/2 当R ≧ 5T 时λ=T/2 1T ≦ R <5T λ=T/3 中性層 0 < R

L=[A-T*tan(a/2)]+[B -T*tan(a/2)]+T/3*a (a 单 位 为 rad, 以 下 相 同 ) -(T+R)*tan(a/2)]+(R+ λ )*a 当 R ≧ 5T 时 λ =T/2 1T ≦ R <5T λ =T/3 0 < R : L=A-T+C+B+D+K 3.4 R=0 θ ≠ 90 ° λ =T/3 3.6 Z 折 1. 计算方法请示上级 ,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 : (1)当 C ≧ 5 时,一般分两次成型 ,按两个 90° 折弯计算 .(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 ) L=A-T+C+B+2K (2)当 3T: L=A-T+C+B+K (3)当 C ≦ 3T 时<一次成型 >: L=A-T+C+B+K/2 中性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