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中医康复疗法

合集下载

偏瘫康复方案

偏瘫康复方案

偏瘫康复方案偏瘫是一种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部分脑组织受损,导致身体一侧肌肉无力或抽搐,甚至完全瘫痪。

康复是恢复偏瘫患者功能的主要方法,而偏瘫康复方案则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抓手之一。

一、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常见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法之一。

按摩对偏瘫患者的肌肉具有松弛作用,同时能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再生。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症状,重点按摩患者的肌肉,达到康复治疗目的。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治疗设备,以恢复、强化患者的肢体机能。

较为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有电疗、热疗、光疗、运动疗法等。

采用物理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痉挛和肌肉僵硬等不适感,同时对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有良好的保健和康复效果。

三、功能性训练偏瘫患者因为受损脑区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肢体障碍,对应的功能性训练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失去右侧肢体控制的患者,应该强化左侧肢体的功能性,这有利于平衡左右肢体功能的失衡,提高整体的运动协调性。

而对于那些受影响较为严重,几乎不能行走、站立的患者,则应该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搭配相应的体位调整、借助助行器材等器械,切实有效的帮助他们恢复活动能力。

四、配合膳食调理康复治疗并非仅仅依靠上述三种方式,饮食调理同等重要。

康复患者需要摄入适量的高质量蛋白和维生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取。

饮食调理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指导来实现,适当的保证身体所需营养,能够补充身体的能量,以防止营养不良所带来的可能性并发症。

综上所述,偏瘫康复方案中应注重减轻肌肉症状、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重构运动神经元的功能,包括物理、按摩和功能性训练等并非ht完备。

同时,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重建患者体内的代谢网络,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快速康复。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仅往往关系到他们的康复程度,也关涉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重建的希望和能力。

因此,任何治疗方法都应严格控制康复策略的倾向性,注意力量配合,以获取最佳康复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偏瘫等严重后遗症。

中风后,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来帮助他们重获健康。

在中国,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许多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针灸的原理、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策略以及临床效果三个方面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进行探讨。

一、中医针灸的原理中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是由于脑脉络失调、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等引起的。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改善脏腑功能,从而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针刺和灸疗两种。

针刺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以达到调整气血的目的。

灸疗则是通过在穴位上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使热量和药效渗入人体,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调理脏腑功能。

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偏瘫的目的。

二、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策略康复治疗是中风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功能训练、心理康复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中,针灸疗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

在康复治疗中,针灸疗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二是缓解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肌肉的痉挛和疼痛,通过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三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中风患者常常会因为疾病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

三、临床效果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是指一侧身体的肌肉无力或瘫痪,主要是由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引起的。

康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康复:物理治疗帮助恢复患肢和肌肉控制。

这可以包括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训练,通过瑜伽、推拿、腔道疗法等手段来加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 言语和语言康复:偏瘫患者可能遇到言语和语言障碍,因此语音治疗专家可以使用语音治疗和语言训练技术,帮助恢复患者的言语能力。

3. 康复护理:提供合理的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活动,有助于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偏瘫引起的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痉挛剂、肌肉放松剂等。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偏瘫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减轻脑部损伤或压迫神经的情况。

6. 心理康复:由于偏瘫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心理咨询和康复帮助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等。

除了上述方法,患者和家人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和强度,将有助于偏瘫康复。

中医康复疗法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康复训练

中医康复疗法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康复训练

中医康复疗法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康复训练中医康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中医康复疗法究竟是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呢?中医理论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康复训练中,这种整体观念至关重要。

比如,对于中风偏瘫的患者,中医康复不仅关注肢体的运动障碍,还会考虑到患者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内在问题。

通过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在康复训练中,也会根据患者的阴阳偏盛偏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比如,对于阳气虚衰的患者,会采用温热的疗法,如艾灸、中药热敷等,以补充阳气;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则会选择滋阴降火的方法,如中药调理、针刺等。

经络学说在中医康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常见的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等。

例如,对于颈椎病患者,通过按摩颈部的穴位和经络,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不适。

中药在中医康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骨折术后的患者,会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中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对于久病体虚的患者,则会使用滋补气血、调养肝肾的中药,增强体质,提高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疗法还注重“治未病”的思想。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当前的症状和功能障碍,还会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情志调理等方面,帮助患者提高自我康复能力,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在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上,中医有许多独特的技术和手段。

运动疗法是中医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这些运动形式动作柔和、缓慢,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够调节身心,增强体质。

偏瘫康复治疗方案和目的

偏瘫康复治疗方案和目的

偏瘫康复治疗方案和目的偏瘫康复治疗方案和目的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特征是身体一侧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偏瘫患者常常面临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和行动受限的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偏瘫康复治疗方案应运而生。

偏瘫康复治疗方案是一套经过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不断积累的康复手段和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恢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受损肌肉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

康复治疗方案首先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康复专家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多种手段。

康复训练是偏瘫康复治疗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功能训练,患者可以逐步重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主动和被动的肢体动作,如抬腿、抓握、行走等。

康复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其恢复的训练计划,并进行逐步调整。

物理治疗也是偏瘫康复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按摩、温热疗法、电刺激等手段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功能恢复。

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灵活性,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除了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也是偏瘫康复治疗方案的重要环节之一。

包括针灸、理疗、推拿等中医疗法,以及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这些疗法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肌肉的功能和活动度。

偏瘫康复治疗方案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和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肢体的活动能力,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这些治疗方法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态,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偏瘫康复治疗方案还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康复治疗还能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偏瘫康复治疗方案是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和方法,旨在帮助偏瘫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

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困难,比如行走困难、肢体功能减退等。

传统的康复疗法和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针灸手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就对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的治疗原理1.1 针灸手法针灸手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疗法,其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中,针灸手法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激活受损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等方式起到治疗作用。

1.2 康复疗法康复疗法是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来帮助患者重建受损的功能。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疗法可以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语言康复等多种手段,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临床实验研究2.1 实验设计为了验证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一项临床实验。

共招募了10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他们被随机分为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组和单纯康复疗法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

2.2 实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

在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组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显著的改善,步态恢复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而单纯康复疗法组中,患者的症状改善相对较慢,部分患者甚至未见明显改善。

以上结果表明,针灸手法联合康复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三、治疗优势分析3.1 改善血液循环针灸手法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激活穴位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3.2 消除痉挛针灸手法的刺激可以舒缓患者的痉挛症状,减轻肌肉僵直和疼痛感,为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条件。

3.3 促进功能恢复康复疗法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帮助患者重建受损的功能,而针灸手法则可以加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脑卒中偏瘫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卒中所致的一种运动功能障碍。

这类患者常出现偏瘫、肌张力增高、肌肉疲劳、骨骼和软组织变化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和治疗方法,其中包括艾灸联合康复训练。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患者体表局部点燃压片制成的药艾草,使患者体表皮肤产生温热感,进而改善局部血管循环和代谢,从而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而康复训练则是一种系统的康复方法,通过运用各种运动疗法和理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和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艾灸的作用机制艾灸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艾灸能够通过刺激患者体表的皮肤,使得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促进局部新陈代谢的加快。

艾灸还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

康复训练主要通过运用各种运动疗法和理疗手段进行治疗,通过反复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康复训练还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姿势和动作技巧,预防和减轻患者的运动支配异常,避免肌张力的过度或麻痹导致的骨骼和软组织变化。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艾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提高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有助于减轻肌肉疲劳和疼痛,从而为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艾灸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平衡患者的阴阳,从而调整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临床案例患者王某,男,56岁,因高血压病史长期不服药治疗,导致脑卒中而引发了右侧上肢及下肢偏瘫。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的治疗方法
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失去部分或全部的肢体运动功能。

针对偏瘫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进行肌肉训练、关节活动、平衡锻炼等物理疗法,可以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再生,增强肢体的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偏瘫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症状。

例如,使用肌肉松弛剂来减轻肌肉痉挛,或者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3.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偏瘫的核心治疗方法,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平衡恢复、行走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偏瘫症状。

中草药配方可以用于促进血运、活血化瘀,中医按摩和针灸也可以起到祛痹通络的作用。

5. 神经激活治疗:神经激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或声波刺激等方式,刺激受损的神经和肌肉,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收缩,从而恢复肢体功能。

6.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偏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例如,对于由脑卒中或肿瘤引起的偏瘫,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或放疗来减轻对神经功能的压迫。

上述治疗方法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进行综合应用,以期达到尽可能好的康复效果。

请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风后偏瘫怎么办?试试传统康复疗法针灸

中风后偏瘫怎么办?试试传统康复疗法针灸

中风后偏瘫怎么办?试试传统康复疗法针灸中老年人是中风偏瘫疾病的高发人群,大多数人罹患中风偏瘫疾病后的主要表现是一侧肢体肌力衰退,活动不灵活或完全失去活动能力。

通过专家的临床研究发现,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经过专业系统化的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自理能力。

一、中风偏瘫(一)中风偏瘫的概念中风属于中医学名词,而偏瘫则是中风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中风偏瘫患者除了肢体活动障碍以外,部分患者通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性障碍,比如冷热不知或疼痛不觉等等,还有可会出现同侧视野缺损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患者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一侧的物品或来人,需要将头转向瘫痪一侧才能看到。

图1 中风的早期症状(二)中风疾病的先兆中风患者首先会出现剧烈的头晕感受,特别是突然出现眩晕状况,此外,中风患者还会出现强烈的头痛感,与一般的头痛感不同的是,中风患者的头痛往往是突然加重或间断性头痛慢慢转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中风患者发病时会出现肢体麻木症状,通常表现为脸部一侧麻木或手脚麻木,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舌头麻木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中风患者会出现暂时性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顺畅现象,不明原因的跌跤或摔倒,精神状态受到疾病影响,引发短暂性的意识不清或智力障碍,整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突然出现一过性视物障碍时,患者会自觉眼前昏黑亦或是出现暂时性失明。

除此之外,中风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等症状,一侧或某一肢体不由自主地抽动或颤抖,频繁出现鼻出血等症状。

(三)中风偏瘫的发病原因中风偏瘫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病率也会相应提高,患者具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大中风的风险性,老年人是引发中风疾病的主要群体,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引发中风偏瘫?这与中风的病因息息相关。

广义上来讲,引发中风偏瘫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血管病变基础与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流动力学基础,前者主要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性细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症,后者容易导致血液成分改变,其中包含着血压因素在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47例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47例

环 障碍病理 状态 下 的微 血 管 , 提 高血 流 速度 , 气 足
血充 , 眩晕 即愈 ; 桂枝 和荣 并 调 营卫 ; 葛 根 解项 之 挛 , 合 白芍可 扩张椎 动 脉 , 缓 解 交感 神 经 的刺 激 ; 天麻 平 肝 熄风止痉 , 羌活祛风 除湿 , 通 络止痛 , 两药 合用 风湿 自除 , 络痹可通 ; 制吴茱 萸解厥 阴之头 痛 ; 白术补 脾 胃 之气 ; 甘草调 和诸 药 ; 共 用 达解 肌 止 眩之 效 。同 时针 刺穴位 可放松 颈项肌 肉 , 减缓颈椎 退变 所造 成 的血管 受压 , 扩张椎基 底 动脉 , 改 善神 经 核 区等 部 位 缺血 现
寒湿 痹 阻 者 , 加风府 、 合谷 ; 血虚瘀滞者, 加 血海 、 膈 腧; 痰 阻者 , 加丰 隆 、 脾腧 。采 用平 补平 手 法 , 具体 取 穴操 作参 考 《 经络 腧穴学》 , 3 0 m i n/ 次, 1次/ d 。
7 d为 1个 疗程 , 治 疗 3个疗 程后 判 定疗 效 。
明 中医 , 2 0 1 5 , 3 0 ( 7 ) : 1 4 5 4—1 4 5 5 .
脉型颈椎病由椎动脉的骨性压迫或梗阻引起动脉管
壁 的痉 挛引 起 其 缺 血 而 致 眩 晕 、 头痛 、 恶 心 等 主 要
症状 。 。 。
[ 7 ] 黄正 良. 中药 药 理 [ M] . 兰州 : 甘 肃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6—2 5 ; 修 回 日期 : 2 0 1 5—0 9—1 7
( 编 辑 田 展 辉 )
・针 灸 经 络

针 灸 联 合 康 复疗 法 治 疗 脑 血 管 意 外 后 偏 瘫 4 7例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

偏瘫立愈绝技偏瘫立愈绝技偏瘫在人群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易患此病。

人至中老年,动脉血管逐渐开始退化,慢慢由老化变至硬化。

人体微细循环血管、运动神经等首先开始硬化。

单纯靠1种方法治疗偏瘫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本法采用气功、中医、催眠、点穴、刮痧、丹药等为一体的治疗方法,较为全面,循经推拿,按跷,排病气,拍松粘结的脉道,气功疏导、补气、化血栓、行内气、意识导引、肢体牵引、通经活络、整体调理、重点改善,内服丹药,补髓生血,强肾理肝,要穴刺激一整套方法。

一般偏瘫,皆可在短期内康复,更甚者通过一次性治疗,而达行动自由无碍,气功师给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运用。

如一身体较强壮的人初患此症,用点压秘穴、按跷,基本上可一次治愈。

对于几年的患者,就要耐心点,全套手法套着用。

对人体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此处只讲原发性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通过活检发现有些三叉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认为有些因素使三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

面部三叉神经以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的短暂剧痛为特点,疼痛以面颊、上下颌、舌最为常见。

疼痛可引起反射性面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和流涎,称为痛性抽搐。

严重者洗脸、刷牙、说话、咀嚼等可诱发,一般每次发作时间仅数秒或数分钟,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间歇期都很正常,多呈周期性发作。

本病程长,很少自愈。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关键在于止痛为目的。

先止痛,继以采用多次催眠诱发自身恢复的潜能,辅以气功、药物、按摩、拍打、静功等手段,共同促进神经恢复正常。

三叉神经痛属“偏头风”或“面瘫”的范畴。

此症痛的部位在头面部,与内脏肝胆胃关系密切,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同时又与风邪密切相关。

风寒毒邪外袭,导致寒凝血瘀于头面,或平时过食煎炒辛热之物致肝胆郁热或胃火,痰火蕴积,火热上炎,或复因内毒乘虚而入、引动痰火,引起风火痰循经上攻于头面,久病不食,迁延日久,久痛入经入血,往往导致瘀血避阻而成顽痛之症。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身体特定部位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和肌肉系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针灸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可以作为其他康复方法的补充,对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物理疗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和刺激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活动能力的方法。

物理疗法可以包括热敷、冷敷、按摩、拉伸和其他运动疗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恢复受损的肌肉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肢体的活动能力。

药物疗法是一种通过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方法。

对于偏瘫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神经再生的药物、改善肌肉活动能力的药物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肌肉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康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进行康复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 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 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5-28T08:43:57.925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4期作者:黄举奎[导读] 为了寻求更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联合康复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先报告如下。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疗科 266105摘要:目的分析在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给予对照组单纯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疗法;中风偏瘫患者;临床效果中风偏瘫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半身不遂。

发生该疾病的患者其面部肌肉、舌肌下部及上下肢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且这些运动障碍大多都发生于同侧,这些症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1]。

中风偏瘫患者中,有痉挛性偏瘫、轻偏瘫、迟缓性偏瘫等不同类型,若患者在出现轻微症状而未及时就医,则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严重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2]。

为了寻求更佳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就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联合康复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中,女性患者为19例,男性患者为21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6.32±4.37)岁;对照组中,女性有18例,男性患者为22例,年龄为42~69岁,平均年龄为(56.28±4.41)岁。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07-01T09:34:47.2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窦小桐[导读] 目的:阐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执行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窦小桐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江苏徐州 221011【摘要】目的:阐述对脑梗塞偏瘫患者执行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常规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而实验组则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法。

为分析临床疗效差异,进而综合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KPS指数。

结果:实验组Fugl-Meyer、KPS指数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通过中医辩证治疗法维护脑梗塞偏瘫病人治疗效果理想,能高效的提升患者运动功能表现,值得临床借鉴治疗理念并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中医辩证;治疗效果;运动如今时代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致使临床收诊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总人数普遍提升,造成了临床康复工作进行难度加大,而患者的预后质量也因缺乏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而严重下降。

在临床中脑梗塞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病症,其疾病危险性有目共睹。

所以中医治疗法的提出从新的角度上为脑梗塞偏瘫带去了新治疗策略,针对不同证型开展实际治疗[1]。

基于此,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5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纳入研究,重点围绕中医辩证法来治疗脑梗塞偏瘫症,已获得详细结果,如下统计。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5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纳入实验,基于乱数表法设定常规组(26例)和实验组(26例)。

常规组—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21±10.24)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3d。

实验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9±10.19)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3d。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指的是身体的一侧出现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状况。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行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康复治疗对于偏瘫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核心。

通过运动疗法、理疗、按摩和热疗等手段,可以促进肌肉强度和灵活性的恢复。

物理治疗还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

2. 言语治疗:因为偏瘫病人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言语治疗对于恢复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语音练习、听力训练和发音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言语能力。

3. 肌肉电刺激: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恢复功能的方法。

这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增强肌力和改善运动功能。

4.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重复和模仿运动来帮助病人恢复功能。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病人重新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坐立、行走和握持物品等。

5. 心理支持:由于偏瘫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心理支持在康复治疗中也非常重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可以帮助病人应对情绪问题和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积极性。

6. 辅助器具使用:根据病人的需要,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帮助日常生活。

例如,拐杖、助行器、矫形器等可以帮助病人行走和保持平衡。

综上所述,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肌肉电刺激、功能训练、心理支持和辅助器具使用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

康复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偏瘫4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康复疗法结合针灸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

方法:治疗组46例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

康复训练法原则相同。

结果: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组患者在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病情稳定后,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法结合针灸治疗。

具体操作治疗如下:2.1康复训练。

主要采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的不同,分别进行相应的训练[2],包括:①良姿摆放:避免上肢过度曲屈,下肢过度伸直;②电动起立床:预防直立性低血压,获直立感觉刺激;③肢体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④搭桥训练:训练躯干肌肌群,促进姿势反射,训练骨盆控制能力,促进下肢分离运动;⑤翻身训练;⑥起坐训练;⑦坐位平衡训练;⑧坐站转移训练;⑨站立训练;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每日1次,每次治疗40min,10次为1个疗程。

2.2针灸方法。

2.2.1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

上肢:肩、臂、曲池、外关、合谷穴;下肢: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穴。

2.2.2操作方法。

穴位常规消毒后,取3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头针取患侧运动区、平衡区、足感区,常规消毒针刺。

体针在软瘫期针刺瘫侧上肢阴经穴,选用极泉、尺泽、内关、鱼际等穴;下肢取阳经穴,选用环跳、风市、足三里、丰隆、昆仑、解溪等穴。

痉挛期针刺瘫侧上肢阳经穴,选用肩、臂、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瘫侧下肢取阴经穴,选用血海、阴陵泉、悬钟、太溪等穴;常规消毒针刺。

头针和体针针刺得气后,治疗4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法,评定患者上下肢和手的功能,运用改良的barthd指数量表评定adl,分为良(≥60分),中(59~41分),差(≤40分)。

全部患者均评定2次,第1次于治疗前仅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定,第2次于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评定和adl评定。

中风偏瘫下肢治疗方案

中风偏瘫下肢治疗方案

一、引言中风偏瘫是中风后遗症中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活动障碍等症状。

下肢偏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针对中风偏瘫下肢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风偏瘫下肢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康复训练(1)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提高康复效果。

(2)床上康复:包括床上翻身、坐起、转移等训练,提高患者的床上活动能力。

(3)站立与行走训练:在患者具备一定床上活动能力后,进行站立与行走训练。

包括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4)关节活动度训练:针对关节僵硬的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提高关节活动范围。

(5)肌肉力量训练:针对肌肉萎缩的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2. 物理治疗(1)电刺激疗法:利用电流刺激瘫痪肌肉,促进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

(2)超声波疗法: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3)牵引疗法:通过牵引,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肉紧张。

(4)按摩疗法: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肌肉力量。

3. 中医治疗(1)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功能。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3)中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4. 营养支持(1)高蛋白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肌肉修复。

(2)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3)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5. 心理支持(1)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2)家属支持:鼓励家属陪伴患者,共同度过康复期。

三、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时完成康复训练。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偏瘫治疗方法

偏瘫治疗方法

偏瘫治疗方法偏瘫是指患者身体的一侧出现瘫痪的症状,是由于中风、创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脑部受损所引起的。

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包括行走、日常活动和手部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偏瘫治疗方法日益完善,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偏瘫治疗的基础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例如,如果是由于中风引起的偏瘫,常常会通过使用抗凝血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神经保护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维生素B1等,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和促进康复。

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和物理疗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各种运动训练和康复练习,如平衡训练、肌力训练和步态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

康复训练包括各种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等,旨在通过重复的训练和练习,促进神经重塑和肌肉功能的恢复。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热疗、按摩和功能锻炼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患侧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并提高患者的行走和日常活动能力。

四、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偏瘫康复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偏瘫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失调所引起的。

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帮助恢复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肌肉协调能力。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五、辅助器具:辅助器具在偏瘫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辅助器具包括支具、矫形器、拐杖和助行器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行走困难和保持平衡。

例如,偏瘫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步行器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或者使用手动轮椅来增加独立移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偏瘫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中医治疗和使用辅助器具等。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

本文将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中风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害,表现为一侧身体肢体无力或麻木。

目前,康复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治疗周期较长,临床疗效不稳定等。

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阳气和阴气相对平衡的状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将针灸与康复治疗结合应用于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们在某医院收集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1)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中风偏瘫;2)年龄在40-70岁之间;3)病程在3-6个月之内。

排除以下情况的患者:1)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2)对针灸治疗有明显过敏反应或者禁忌症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刺穴位及针灸方法,并结合康复治疗进行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语言疗法等。

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3个月。

2.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等。

采用国际脑卒中量表(NIHSS)、肌力检查、Barthel指数等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

2.4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对比,P<0.05为统计学意义。

三、预期结果1.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肢体无力、麻木等。

四、讨论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研究样本相对较小,仅来自一个医院,且观察周期相对较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4.5:气滞经络 治则:行气活络 代表方:八味顺气散
4.6:热邪雍盛 治则:泻热通络 代表方:凉膈散
4.7:气血两虚 治则:补益气血 代表方:八珍汤
4.8:肾阴虚 治则: 滋补肾阴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
5.4 针刺拮抗肌治疗: 在患肢痉挛时,以刺激痉挛肌的拮抗
肌从而达到增强拮抗肌力量、恢复患 肢的功能活动。
6、推拿治疗: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6.1 背部及下肢操作: u取穴: 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
阳陵、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 解溪… v手法: 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
头维,操作5-6遍,约3分钟;按揉鱼腰、太阳、头维等穴,时间 约5分钟。 C.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者: 用按揉法按揉廉泉、天突、承浆、等穴,每穴操作1-2分钟;按揉 风池、完骨、翳风、天容等穴,每穴操作1-2分钟;按揉心俞,若有 痰阻心窍加揉丰隆、脾俞等穴,也可用消毒的按摩棒按揉金津、 玉液两穴,对言语和吞咽功能的恢复有辅助作用; D.头痛、头昏者: 按揉风池、风府、角孙、百会、太阳、太冲等穴,每穴操作1-2分 钟;用五指拿法从前额拿向后颈至颈根部3-5遍,约2分钟。
D、患者取仰卧位,用滚法在患侧大腿、小腿前侧操作2-3遍, 时间为3分钟,
E、用按揉法按揉髀关、伏兔、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 穴位,每穴操作1分钟,用拿法拿腓肠肌、委中、承山等部位, 时间约3分钟;
F、用髋关节内摇法摇髋关节2分钟,然后用搓法、叩击法在下 肢操作,作为结束手法。
6.2 上肢部操作: u取穴:
3、临床表现:
3.1 常有半身不遂; 多伴有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甚至有 思维、记忆功能、 协调功能障碍、及 癫痫等。
运动功能障碍:典型的痉挛模式
部位
头部 上肢
肘关节 腕关节
手指 躯干 髋关节 膝关节

表现模式
旋转并向患侧屈曲、面向健侧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
肩关节内收、内旋 屈曲伴前臂旋后(可有旋前) 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屈曲内收 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跖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
4.9:肾阳虚 治则: 温补肾阳 代表方:八味地黄丸或右归丸
4.10:肝风挟痰 治则:息风祛痰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
4.11:肝肾亏虚 治则:滋补肝肾 代表方:地黄饮子
5、针刺治疗:
5.1 头针治疗: ⑴ 运动和感觉障碍选对侧脑部的运动
和感觉区; ⑵ 运动性失语选病灶侧运动区下2/5;
3.2 辅助检查: 头部CT可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
3.3 体检:
肌力增高或降低;巴彬斯基征(+)、 戈登氏征(+)…
4、中药疗法:
4.1 风中经络 治则:祛风、养血、通络 代表方:小续命汤或大秦艽汤
4.2 腑气不通 治则:泻下通腑 代表方:三化汤
4.3:气虚痰阻 治则:益气豁痰通络 代表方:二陈汤加减
C、用按揉法按揉臂臑、肩贞、尺泽、小海、曲池、手三里、合 谷,每穴操作大概1-2分钟;并用滚法、揉法、捏法配合摇法在 患侧腕部操作,注意做腕关节的背伸和指间关节的伸展的被动活 动,防止形成腕关节内旋、指间关节屈曲畸形的形成;
D、用指间关节拔伸法、捻法在患侧各手指操作,时间约5分钟; E、用搓法搓上肢1-2遍。
感觉性失语选病灶侧语言2区;……
5.2 体针治疗: ⑴选穴原则:
以阳明经腧穴为主,取古人 “治痿独取阳明”之意。 ⑵取穴: 偏瘫患肢的局部取穴与随证取穴相结合。 ⑶行针方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⑷辩证施针:
5.3 巨刺治疗: 利用联合反应针刺对侧腧穴从而达到
诱导患侧自主运动。
6.3 头面颈项部操作: (1)取穴: 印堂、睛明、太阳、角孙、风池、风
府、肩井… (2)手法: 按法、抹法、扫散法、拿法… (3)操作:略
w操作:
A. 先用抹法自患侧地仓穴抹至颊车、下关;然后重点按揉地仓、颊
车、下关、牵正、迎香等穴。 B.额纹消失、眼睑下垂、鼻唇沟变浅者: 在患侧操作推坎宫复式手法,操作2-3遍;用拇指推法自鱼腰推至
7、并发症的治疗:
7.1 肩-手综合征: 原因:多认为与交感神经功能紊
乱有关。 诊断要点:手浮肿、肩部疼痛、
活动受限、皮温变化… 分三期: 预防和治疗:
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功能活动、 中药内服外洗、针灸推拿……
7.2 假性球麻痹: 原因:延髓麻痹
主要表现:饮水呛咳、构音障碍、 强哭强笑、…
w操作:
A、患者俯卧位,用滚法沿脊柱两侧滚至臀部、大腿后侧及小腿 跟腱处,一般操作2-3遍,约5分钟;
B、用按揉法按揉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等穴,每穴操 作1-2分钟;用点法点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
C、患者取健侧卧位,医者用滚法从患侧臀部沿足阳明胃经操作 至外踝部,重点放在髋关节和膝关节部,时间约5分钟,并按揉 风市穴;
中药治疗:分为痰积、瘀血、肝阳 上扰,辨证用药。
针刺治疗:
双侧完骨、翳风、风池
7.3 癫痫 原因:脑组织短时的过度兴奋
主要表现:短暂肢体抽搐、意识丧 失、…
中药治疗:辨证属风瘫闭阻、痰火内盛、 心肾亏虚…
针刺治疗:
发作时刺人中、百会、内关… 未发作时辨证施针。
8、相关研究治疗进展:
中药治疗偏瘫: 针刺治疗偏瘫:
常规体针疗法 特殊针法 头针康复疗法 电针康复疗法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 中医康复疗法
第一节 偏瘫的中医康复疗法
1、偏瘫的概念:
是指由于内因(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 脑肿瘤、脑血管痉挛等)或外因(脑外伤) 所导致的以一侧肢体无力和活动功能障碍 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综合征。
中医学把本病称作“偏枯”、“偏风”、 “风痱”、“仆击”、“大厥”、“薄 厥”、“风癔”车祸!!! 脑外伤!
2、中医病因病机:
积损正衰: 情志所伤: 饮食不节: 气虚邪中: 跌扑损伤:
具体归纳起来包括: 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热痰); 气(气逆); 血(血逆、血瘀)。
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 v手法:
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搓法、 摇法…

w操作:
A、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患侧,先用滚法在患侧肩前、 肩后及上臂、前臂内侧、外侧2-3遍,约5分钟;
B、用捏法在患侧上臂内外侧、前臂的内外侧操作,重点在肩关 节和肘关节,在操作的同时配合上肢的外展和肘关节伸展的被动 运动,防止形成屈肌优势的异常姿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