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怪兽”内涵解读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情感的精神分析解读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情感的精神分析解读作者:林飞,张顺生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1期摘要: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塑造了一个情感压抑的怪物形象。
因外貌丑陋无法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备受身份缺失的困扰,怪物的身份缺失折射出社会等级制度与原始情感需求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本文旨在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三重模型理论、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来探讨怪物在情感困惑中对自身情感的压抑和选择。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精神分析情感的压抑与选择一、引言玛丽·雪莱(Mary Shelley)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及旅游作家,于1818 年完成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小说叙述了青年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狂热追求自然科学中的禁忌知识,疯狂进行科学研究,最终与非正统科学实验创造的怪物共同走向毁灭的离奇故事。
贯穿小说《弗兰肯斯坦》的幽深恐惧正是源于主人公创造的怪物,“然而其始作俑者是寻求禁忌知识、企图取代上帝创造人类的弗兰肯斯坦本人”(苏耕欣,2005:55)。
在向往传统的自然生活的同时,玛丽·雪莱密切关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小说中,不仅“对盲目发展科技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和预警,还指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建立和谐与共的关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尹静媛,2009:82)。
出身偶然的怪物因外貌丑陋始终无法获得社会乃至其创造者的认可,进而陷入身份缺失使其饱受困扰,这一身份缺失属于社会等级制度与原始情感需求无法调和的矛盾产物。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法的三重模型理论阐述了欲望的产生、变化和选择。
本文旨在通过“本我(the id)”“自我(the ego)”“超我(thesuperego)”三重模型理论来分析怪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试图理解其面临情感困惑时对自身情感的压抑和选择。
英美文化论文: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悲剧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悲剧《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
英国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任妻子。
其作品以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最为知名。
小说讲述了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他试图征服死亡,创造一种新的生命。
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创造生命的秘诀。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再创造之旅。
但是,在创造出怪物的之后,弗兰肯斯坦因无法容忍其丑陋的相貌,而将自己的创造物抛弃。
怪物在人世间备受凌辱,于是开始反抗,疯狂报复人类,在制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后,终于同其造物主弗兰肯斯坦同归于尽。
精神分析法在20世纪文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它为文学著作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文学研究在人类精神、心理这一视角上开拓出一片天地。
本文解读的是哥特名著《弗兰肯斯坦》。
小说是一部悲剧,“造物主”和“被创造者”最终都归于灭亡。
以往研究者对这部作品的阐释已经很多。
传记研究,女权主义分析,后殖民主义分析,生态主义批评,异化理论分析等等。
而弗洛伊德后期的“死亡本能”说,同样可以作为阐释这部小说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说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重人格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经常相互矛盾、斗争,特别是“超我”和“本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对抗状态。
而到了晚年,弗洛伊德将“本我”修正为两类,“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也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存本能”是最广义的性本能,与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息息相关,追求自我满足,不顾社会和他人。
“死亡本能”以破坏为目的。
弗洛伊德说:“假定远在远古,生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起源于无生物,那么据我们的假设,那时便已有一种本能要以毁灭生命而重复返于无机状态为目的。
有假定我们所称的自我破坏的冲突起源于这种本能,那么这个冲动便可被视为任何生命历程所不能缺少的一种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的表现。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
性 ,如相 同的身份 、相 同的表 现
等 ,又 包 括 心 理 认 识 上 的 一 致 性
及 由此形 成的关 系。在 当代文化
研 究 和 文 化批 评 中 , i d e n t i t y 具 有 的
孤独无 依 , 失 去 了对他 人 的依 傍 , 就 会 失 去 作 为 一 个 自我 而 存 在 的 真切体验 。在怪物 的生命 中, 与它
自身的处境 ,这三本 书就是 它的 圣 经 。 它 把 这 些 书 当 作 真 实 的 历 史书籍来读 ,并 时时联系 自身 的
感受和处境 , 感 同身受 。“ 发现 自
己 和 书 中 描 写 到 的 以 及 议 论 到 的
一
认 同并 渴 望 拥 有 “ 人” 的 身 份 。在 它看来 , 只有成 为“ 人” , 生 存 才 有 意 义 和 价 值 。要 成 为 “ 人” , 首 先 一 定 要 建 立 自己 的 人 际关 系 ,既 然 不 可 能 拥 有 家 庭 血 缘 关 系 ,那 么 就 只 有 去 争 取 他 人 的 友 谊 。 与 他 人 建 立 关 系 的 念 头 完 全 控 制 了 怪 物, 它立 刻行动起来 , 开 始 努 力 和 德 家 人 建 立 关 系 。怪 物 希 望 通 过 言语 打动老人 , 赢 得 他 的欢 心 , 进 而 得 到 德 家 人 的接 纳 ,成 为 他 们
近却最不容易接近的 自我。” 这说 明主体 并不能 自我确立 ,它只有
没 有 身 份 的怪 物 一他 者
学教 育
医 !命 名 是 人 的社 会 存 在 的 前 提 。 命 名 将 我 们 引 入 一 种 存 在 群 体 中
一
种 天 然 的联 系 。” 不 管 是 口语 还
论在《弗兰肯斯坦》中作为浪漫主义他者形象的怪物
论在《弗兰肯斯坦》中作为浪漫主义他者形象的怪物
杨蓓
【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4)002
【摘要】<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其丑陋而不符合浪漫主义审美观念,被其主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他者形象加以排斥、憎恨,以此达到塑造自我、巩固浪漫主义话语的目的.事实上,作者玛丽·雪莱多次暗示,怪物在本质上与浪漫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而非真正的他者,从而暴露了弗兰肯斯坦为了奠定自己话语的权威,不惜创造假想一个"他者"的真正本质.由此,她对浪漫主义盲目争夺话语权和审美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杨蓓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庶民视角探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 [J], 吴丽娟
2.《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形象的后殖民解读 [J], 韩月
3.《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 [J], 尚荣
4.《弗兰肯斯坦》与《巴黎圣母院》中怪物形象的比较阅读 [J], 吴雅洁
5.《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自我建构分析 [J], 刘逸舟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200字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200字读后感《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的文学巨作,通过讲述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创造并放逐的怪物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对科技与伦理的探讨。
小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责任和对孤独的恐惧。
弗兰肯斯坦通过科技创造生命,却在怪物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小说通过怪物的孤独和渴望被接纳,表达了对社会排斥与人性冷漠的痛苦反思。
作为怪物的弗兰肯斯坦,既是科技创造者,也是道德的颠覆者,引发了对科技伦理和人性黑暗面的深刻思考。
雪莱通过描绘怪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在同情他的同时,也对人类的冷漠和不容忍产生共鸣。
这个被抛弃的生命反映了人们对异己的排斥,引发了对社会对待个体差异和怪异的深刻反思。
《弗兰肯斯坦》是一部探讨科技与人性的经典之作,引发读者对创造力、伦理和孤独的深刻思考。
雪莱通过怪物的眼睛,揭示了科技创新背后的道德困境,使这部小说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精品】《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批评分析论文
《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批评分析论文1 概述19 至 20 世纪期间,科学的迅速发展满足了人类的需求,却带来了生态灾难,这也让人类开始思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西方生态文学在 19 世纪上半叶处于蓬勃时期,1996 年Glotfel-ty 和Fromm 编写了了The Ecocriticism Reader。
玛丽雪莱(MaryShelley)受当时生态文学思潮影响,创造了《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弗兰肯斯坦》讲述的是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着迷并利用科学,从停尸房等地找到不同器官和组织,创造了一个人造人。
人造人渴望感情,但因面目丑陋,被视为怪物。
他因为外貌被弗嫌弃最终抛弃,提出的要一个女性配偶的要求也被拒绝。
怪物疯狂复仇,杀死弗的未婚妻等数个亲人。
弗打算毁掉自己的作品,追寻怪物到北极,受尽折磨后病逝,而怪物也死了。
玛丽描绘的是一个悲剧,人类试图利用科学技术发明统治自然,但反而被自己创作的技术怪物所束缚。
她揭示了问题的根源: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失衡。
因为维克多违反自然法则造出怪物,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毁掉了人类社会当时的和谐,受尽折磨,最终走向精神疏离。
2 自然生态的失衡2.1 违背自然法则而生的怪物维克多受当时人类本位说影响,认为自然可统治也可控制。
他对科技的狂热驱使他违背自然法则创造处人造人这个怪物。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来自母体。
但是维克多打破自然法则,利用死尸,屠宰场的鲜肉甚至无辜的动物来创造一个新物种,对这些生物无尊敬可言。
在他看来,所有物体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
2.2 抛弃怪物弗抛弃自己创造的怪物,违背自然规律。
怪物象征着人类欺压自然,但是他却又能威胁和毁灭人类。
怪物失去了对人类的信心,开始复仇。
他将怨怒倾泻在弗的无辜朋友和家人身上。
弗的哥哥,仆人,最好的朋友,和未婚妻伊丽莎白以及父亲都死了。
弗发誓要猎杀毁掉怪物,一路追到北极。
但由于身心备受煎熬,疾病袭来,他死在北极。
frankenstein英文故事梗概
frankenstein英文故事梗概《弗兰肯斯坦》是一部由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经典恐怖小说。
故事讲述了年轻的瑞士学生弗兰肯斯坦博士在探索科学及人类创造力的过程中,成功创造出了一个怪物,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悲剧和灾难。
故事开始时,弗兰肯斯坦博士回忆起他童年的梦想,渴望成为一名科学家。
他接受了格温柏校长的教育,在校期间对天文学、化学和自然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弗兰肯斯坦决定追求更深入的研究,并决定为碧翠斯湖附近的一个废弃的骨骼标本打造一个人类造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弗兰肯斯坦博士独自一人致力于实现他的目标。
他通过非常复杂的化学实验,采集和拼凑各种器官和身体部位,最终成功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体。
然而,当他看到自己所创造的怪物时,博士被它的恐怖外貌吓坏了。
弗兰肯斯坦害怕自己所做的事情会破坏社会和道德秩序,他决定将怪物抛弃。
随着弗兰肯斯坦博士的恶梦开始,怪物逐渐学会独立生活并寻找自己的身份。
怪物感到孤独和被拒绝,他开始对人类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怪物的外貌使得他无法适应社会,他四处游荡并试图与人类建立联系。
然而,每次他接近人类时,他都被恐惧和厌恶所驱赶。
怪物最终找到了弗兰肯斯坦博士,要求他为自己创造一个同伴。
博士在犹豫了一段时间后同意了怪物的要求。
然而,在开始工作之前,弗兰肯斯坦博士突然改变主意,决定不再为怪物创造伴侣,因为他害怕这两个怪物联手会带来更大的恐惧和毁灭。
怪物对这个决定感到非常愤怒。
他发誓要向弗兰肯斯坦博士报复,并开始杀死博士的家人和朋友。
博士最终意识到他创造了一个可怕的怪物,并意识到自己逃避责任的错误。
他决定追捕怪物并终止它的存在。
最后,弗兰肯斯坦博士无论如何也无法和怪物达成和解,他与怪物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博士最终因战斗而精疲力尽,悲伤地死去。
怪物在博士的尸体边哭泣,并表示将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充满悲剧和反思的小说,探讨了人类创造力的边界以及对于责任、孤独和道德伦理的思考。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化叙事研究
第 3期
阮世 勤: 玛丽 ・ 雪 莱《 弗 兰肯 斯 坦 》 的 怪 物 化 叙 事 研 究
9 l
“ 美丽 ” “ 无私 ”
等, 并 建 构 了 符 合 其 统 治 需 求 的 理 想 女 性 形 象—— “ 家庭天使( a n g e l i n t h e
, 以父 权 文化对 于 理想 女性 形 象 的审美 标 准 , 精 心 塑 造 了怪 物 身体 的各 个
2 0 1 7年 5月
浙 江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ZHE J I ANG I NT E RNAT I O NAL S T UDI E S UN I VER S I T Y
Ma v 2 0 1 7 NO 以及 作 为 女 性 作 家 的 写 作 实 践 也 使 玛 丽 ・雪 莱 成 为 了 不 被 父 权 文 化 场 域 所 接 受
的“ 怪物 ” , 她 以该 小说 为载体 , 通过 怪物 化叙 事 来进行 自我 书写和 无声抵 抗 。
关键词: 父权 文 化场 域 ; 无名 氏科 学怪物 ; 维克托 ・弗 兰肯 斯坦 ; 女性 作 家
收稿 1 5 t 期 : 2 0 1 7 - 0 3 — 2 2
基金项目 : 广 东 省高 等 学 校 优 秀青 年 教 师 培 养 计 划 项 目 ( Y Q 2 0 1 5 1 7 1 ) 作者简介 : 阮世勤( 1 9 8 0 - ) , 男, 福建南安人 , 广 州 民航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人 文 社 科 学 院 副 教 授 , 硕士 。
中 图分 类 号 : 1 5 6 1 . 0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7 4 ( 2 0 1 7 ) 0 3 — 0 0 9 O 一 0 5
frankenstein摘抄
frankenstein摘抄《弗兰肯斯坦》是由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
以下是一些摘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1. "Nothing is so painful to the human mind as a great and sudden change."(没有什么比人类心灵中的巨大而突然的变化更痛苦的了。
)。
这句话强调了人类在面对巨大而突然的变化时所经历的痛苦。
在小说中,弗兰肯斯坦创造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的出现给他和其他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痛苦。
2. "Beware; for I am fearless, and therefore powerful."(小心;因为我无所畏惧,所以强大。
)。
这句话出自怪物口中,他向弗兰肯斯坦表达了自己的无所畏惧和强大。
这反映了怪物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并暗示了他在追求自己权益时的决心和毅力。
3. "I ought to be thy Adam, but I am rather the fallenangel."(我本该是你的亚当,但我更像是堕落的天使。
)。
这句话揭示了怪物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他认为自己本应是弗兰肯斯坦的创造物,但却被社会所排斥和误解,使得他感到像是堕落的天使一样被放逐。
4. "I have love in m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can scarcely imagine and rag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would not believe."(我内心有着你几乎无法想象的爱和你无法相信的愤怒。
)。
这句话展现了怪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渴望被爱和接纳,但由于外貌和行为的怪异,他遭受到了社会的孤立和憎恶,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痛苦。
5. "I do know that for the sympathy of one living being,I would make peace with all. I have love in m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can scarcely imagine and rage the likes of which you would not believe. If I cannot satisfy the one, I will indulge the other."(我知道,为了一个活着的人的同情,我愿意与所有人和解。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作者:徐常明方亚中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2期内容摘要:在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identity具有的基本含义之一是“身份”,它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如性别、阶级、种族等。
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人形怪物,怪物在学习人类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被语言同化,它希望融入人类,得到人的身份,改变自己的“怪物”身份。
通过怪物寻求身份的过程,表明了身份的差异和人类的自我中心意识,玛丽·雪莱以弗兰肯斯坦的毁灭为人类盲目发展敲响了警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身份寻求identity在英文中有多种含义,译为“身份”、“认同”、“特性”等,既包括客观的一些相似或相同特性,如相同的身份、相同的表现等,又包括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及由此形成的关系。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identity具有的基本含义之一是“身份”,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如性别、阶级、种族等。
作为心理学范畴,“认同”与“自我”紧密相联,通常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而与其他人区分的自我意识。
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这个怪物一生旅途坎坷多难,终其一生都在试图确认自己的“身份”,以求得到人类认同。
身份与认同的讨论离不开“我”(个人主体)与“他”(客体)的关系问题。
拉康认为“最亲近的他性或他者界定和呈献我们所谓最亲近却最不容易接近的自我。
”这说明主体并不能自我确立,它只有在另一个对象化的他人镜像关系中才能认同自己。
个人主体身份的建构之所以与客体密切相关,在于人最初的自我体验是从与他人的关联中获得的,一旦人感到孤独无依,失去了对他人的依傍,就会失去作为一个自我而存在的真切体验。
科学探究:《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与伦理
科学探究:《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与伦理引言《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经典小说,被认为是科幻文学和恐怖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中,主人公维多利亚·弗兰肯斯坦通过科学手段创造了一个具有生命的怪物。
这引发了关于科学与伦理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科学在小说中的描写玛丽·雪莱以详细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维多利亚·弗兰肯斯坦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
她描述了他掌握现代化知识、读书无数、不断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决心。
同时,小说也展示了弗兰肯斯坦对于科学研究过度沉迷,不顾一切后果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科学与道德伦理小说带给我们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应该受到道德伦理约束吗?通过弗兰肯斯坦所做的实验,我们看到他忽视了不可逾越的界限,违背了人类伦理的原则。
这使得他所创造出来的怪物成为了一个罪恶、孤独和受苦的存在。
小说中弗兰肯斯坦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感到后悔,并警告人们应当谨慎以防止科学活动超出人类伦理范围。
科学发展与伦理问题《弗兰肯斯坦》也引发了关于现实世界中科学发展与伦理问题的思考。
例如,遗传工程、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都带来丰富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道德和伦理方面的争议。
这再次提醒我们需要在推动科学发展时保持谨慎,并将科学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
结论通过对《弗兰肯斯坦》中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科学虽然能够带来进步和改变世界,但同时也需要被道德原则所约束。
只有在遵守道德伦理框架下进行科学研究,我们才能保证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的福祉相得益彰。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个体行为对于科学活动的影响,避免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造成负面后果。
参考文献: 1. Shelley, Mary Wollstonecraft. Frankenstein. 1818. 2. Eberle-Sinatra, Michael. "Visualizing Science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Novel." Encyclopedia of Literature and Science, edited by Pamela Gossin, Greenwood Press, 2002, pp. 19-23. 3. Heffernan, James A.W.. "Looking at Frankenstein Looking". Critical Inquiry, vol. 24, no. 1, 1997, pp. 133-158.以上是对主题《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与伦理进行了详细探讨。
frankenstein读后感
frankenstein读后感《Frankenstein》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一部经典的恐怖小说。
通过对科学与人性的探讨,小说引发了我深思。
故事讲述了狂热的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如何创造了一个怪物,但随后悔恨自己的行为。
小说的结构非常独特,通过小说主人公维克多的信件回忆录的形式,揭示了他创造怪物的经历以及怪物对他的复仇和维克多的心理变化。
阅读这本书后,我不禁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
维克多是一个极具热情和好奇心的人,他渴望通过科学实验探索未知领域,却始料未及地创造了一个生命。
这种对于科学的追求和渴望是人类的本能,然而,在小说中,它却不仅仅是一种进步的象征,也探讨了科学背后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维克多对自己的创造物感到厌恶和恐惧,甚至因此患上了精神疾病。
这使我想到了科学是否应该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以及我们对未知的探索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作为人类,我们具有强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但我们是否应该将其运用到一些道德和伦理可疑的领域?怪物本身也是小说中一个引人深思的角色。
尽管外貌恐怖,但怪物却拥有一颗渴望被理解和接纳的心。
他的存在引发了我对同理心和宽容的思考。
我们是否应该将外貌和行为作为判断他人的标准?怪物并不是恶意的,他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世界中找到关爱和友情。
这使我反思了人们对于外表和差异的偏见,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宽容和包容?除了对于人性的探讨,小说中还揭示了社会对于“其他”的态度。
怪物是一个背离常规的存在,他的外貌和行为都与众不同,因此遭到了无数人的排斥和歧视。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对待少数群体和不同的个体时,常常会有歧视和偏见。
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和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不论他们与我们不同有多么大?总的来说,《Frankenstein》是一本令人深思的经典小说。
通过对科学、人性和社会的探讨,它引发了我关于伦理和道德的思考,拓宽了我的视野。
这本小说提醒我们要思考科学的边界和人性的本质,同时也呼吁我们更加宽容和包容。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最新资料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最新资料《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身份寻求identity在英文中有多种含义,译为“身份”、“认同”、“特性”等,既包括客观的一些相似或相同特性,如相同的身份、相同的表现等,又包括心理认识上的一致性及由此形成的关系。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中,identity具有的基本含义之一是“身份”,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特征的依据或尺度,如性别、阶级、种族等。
作为心理学范畴,“认同”与“自我”紧密相联,通常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某些人联系而与其他人区分的自我意识。
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创造出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这个怪物一生旅途坎坷多难,终其一生都在试图确认自己的“身份”,以求得到人类认同。
身份与认同的讨论离不开“我”(个人主体)与“他”(客体)的关系问题。
拉康认为“最亲近的他性或他者界定和呈献我们所谓最亲近却最不容易接近的自我。
”这说明主体并不能自我确立,它只有在另一个对象化的他人镜像关系中才能认同自己。
个人主体身份的建构之所以与客体密切相关,在于人最初的自我体验是从与他人的关联中获得的,一旦人感到孤独无依,失去了对他人的依傍,就会失去作为一个自我而存在的真切体验。
在怪物的生命中,与它关系最亲近的他者就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以及后来的邻居德家人,他们对它建构主体身份的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个人主体身份的建构过程中,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认同作用是精神分析已知的与另一人情感联系的最早表现形式。
”也是自我、社会对主体的肯定。
寻求身份的认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接纳,能够被他人爱和被他人尊重以获得生命的意义。
身份的认同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自己的行动和言辞予以表达、自己自觉认同、他人予以承认。
下文将从此入手探寻怪物寻求身份认同的艰难过程。
一.没有身份的怪物-他者他者是西方后殖民理论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在后殖民的理论中,西方人往往被称为主体性的“自我”,殖民地的人民则被称为“殖民地的他者”,或直接称为“他者”。
纠葛于“创造”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论文
纠葛于“创造”的玛丽·雪莱与《弗兰肯斯坦》摘要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经历和主题,充分验证了“创造”乃该作家的人生及创作生涯的关键词。
本文试从作家身世、创作缘起、文本书写三个方面,阐释玛丽·雪莱“关于作家身份与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
关键词:玛丽·雪莱创造《弗兰肯斯坦》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在《弗兰肯斯坦》1831年版的序言中写道:“现在,我祝福我那丑陋可怕的孩子再次公开发行成功。
我非常爱它,因为它诞生在幸福快乐的日子里。
那时,死亡与悲伤只是听来的词汇,从没在我心中引起任何的共鸣。
”基于何种原因,一个不到19岁的女孩儿在“幸福快乐的日子里”创作了一个“丑陋可怕的孩子”(my hideous progeny)?她在经历了多位亲友故去之后,又是如何看待生命与死亡的问题?专攻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安妮·k·梅勒教授(anne k.mellor)一针见血地指出:把作品比作孩子揭示了玛丽·雪莱“关于作家身份与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
芭芭拉·约翰逊(barbara johnson)赞同道:《弗兰肯斯坦》“就是关于写作《弗兰肯斯坦》的经历的故事”。
生育、创作这两个关乎“创造”(create)的词汇俨然成了玛丽·雪莱的人生及创作生涯的关键词。
一1797年9月10日,玛丽出生仅仅10天,她的母亲、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便因产褥热去世,“生命到来时的暗点”成了玛丽一生难解的心结。
所以,在她声言的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里”,死亡与生命问题恐怕便早已萦绕在其心间。
以社会改革为己任的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显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常常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家庭的照顾,玛丽被他交给女管家来看管,玛丽称自己少年时代最喜爱的一本故事书里的女主角被描绘为:“她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死了。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精神演化过程分析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精神演化过程分析(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013 届英语专业 0907062 班级题目《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精神演化过程分析姓名吴延红学号 0指导教师范晓航职称教授二О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Analysis on the Process of the Monster’s SpiritualEvolution in FrankensteinByWu YanhongSupervisor: Fan Xiaoha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ManagementMay, 2013内容摘要玛丽·雪莱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她的作品《弗兰肯斯坦》是著名的哥特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对《弗兰肯斯坦》的解读有很多,不少评论家从科学的危险性这一角度来讨论,也有人从女权主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则着重对怪物的精神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写这篇小说受到达尔文生物研究的启发。
作者所处的浪漫主义时代就是以进化论发展为背景。
《弗兰肯斯坦》这篇小说其实就讲述着人这种生物的精神演化过程。
怪物无名无姓,虽具人形,但还没有进化成一个真正的“人”。
怪物既是弗兰肯斯坦的创造物,又是他的自我的创造物,本文主要分析了怪物在其短暂生命中经历的精神上的进化与沉沦,由渴望融入人类社会到转而报复人类的过程。
本论文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怪物的精神成长过程,怪物通过对自然,人类以及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崇尚人类社会的高尚美德,渴望融入人类社会,被人类接受,成为其中的一员。
第二部分分析了怪物的精神沉沦,怪物一次次遭受无情打击,极度绝望下采取疯狂报复行为,最后因内心矛盾挣扎和痛苦而自杀。
弗兰肯斯坦英文书评(精选五篇)
弗兰肯斯坦英文书评(精选五篇)第一篇:弗兰肯斯坦英文书评Love Created the World After reading Frankenstein, I have a deep thought.Frankenstein gave birth to the monster, but he was then scared to serious illness after the first look of him.And the good-natured monster with that hideous face began to doubt his existence, hate himself and lost himself in the road of revenge after so many times of heart broken.Is Frankenstein wrong? I think he is.He has an extraordinary talent and enthusiasm in natural philosophy, and can even create life, but when his creature opened his eyes and gave him a big smile, he didn’t feel happy at all!“How can I describe my emotions at this catastrophe, or how delineate the wretch whom with such infinite pains and care I had endeavoured to form?” He refused to acknowledge everything, refused to comprehend him, even refused to see him again and ran away.The essence of life is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even if he is not a man actually.It is n’t his fault born to be hideous, how can people cruelly kill his soul? When the monster tells his story, even if he tells it in a peace emotion, I can fell that his heart is crying.Everyone has the right of happiness except him.No one want to comprehend him, or even talk to him just because something he can’t change, his hideous looking.Even his angel, the family he has secretly be with for over a year is afraid of him, beat him and drive him away after they saw him.He is lonely without any care, he is good without any reward.The only thing he has, is a broken heart.When a warm heart begin to grow cold, when a bright hope begin to get dark, when the monster’s last hope, having a female creature like him, is destroyed, he turned into a cruel and ferocious person.Afterkilled William, frame Justine, killed Clerval and Elizabeth and then Frankenstein, he found that he is not happy at all.His dying monologue gave me quite a big shock.“ when I first sought it, it was the love of virtue, 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and affection with witch my own being overflowed, that I wished to be participated.But now that virtue has become to me a shadow, and that happiness and affection are turned into bitter and loading despair, in what should I seek for sympathy? I am content to suffer alone while my sufferings shall endure;when I die, I am well satisfied that abhorrence and opprobrium should load my memory.Once my fancy was soothed with dreams of virtue, of fame, and of enjoyment.Once I falsely hoped to meet with being who, pardoning my outward form, would love me for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which I was capable of unfolding.I was nourishedwith high thoughts of honor and devotion, but now crime has degraded me beneath the meanest animal.No guilt, no mischief, no malignity, no misery, can be found comparable to mine.When I run over the frightful catalogue of my sins, I cannot believe that I am the same creature whose thoughts were once filled with sublime and transcendent visions of the beauty and the majesty of goodness.But it is even so;the fallen angel becomes a malignant devil.Yet even that enemy of God and man had friends and associates in his desolation;I am alone” These words impress me a lot, I was even can't help crying.Why does people do bad to people? Why people only believe things they can see by their eyes instead of things they can see by their heart? Justine was accused to death, Frankenstein was also pushed into prison, and the monster was deeply hurt.In this monologue, in this crazy crying, I feel the cold and exclusive of humanbeing.They only accept similar or same things and destroy others which they think totally different, not to acceptance.I feel sad about this.Then I thought of my own life.We are so lucky to have so much love from our parents.It is the love that the monster eager for all over his life.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treated unfair by the people, if we don't help them, there warm heart may be grow cold and become a new “monster”.It is the love that created the world.Please be warm to others and stop creating monster.第二篇:弗兰肯斯坦读后感弗兰肯斯坦读后感《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frankenstein英文版
frankenstein英文版《Frankenstein》是一部由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创作的经典小说。
这部小说于1818年首次出版,是一部著名的哥特式文学作品。
下面是《Frankenstein》的英文版简介。
Title: Frankenstein.Author: Mary Shelley.Publication Year: 1818。
Introduction:Frankenstein, written by Mary Shelley, is a Gothic novel that explores the themes of science, ambi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laying God. The story follows Victor Frankenstein, a young scientist who becomes obsessed with the idea of creating life. He successfully brings a creature to life, but is horrified by its monstrous appearance and abandons it. The creature, rejected bysociety, seeks revenge on its creator, leading to a tragic series of events.Summary:The novel begins with Captain Robert Walton's letters to his sister, detailing his journey to the North Pole. During his expedition, Walton encounters Victor Frankenstein, who shares his life story. Victor reveals his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his fascination with science, which ultimately leads him to create the creature.Victor's experiment is a success, but he is immediately repulsed by the creature's appearance and flees. The creature, left alone and rejected, struggles to find acceptance in society. It learns to read and speak, becoming increasingly intelligent and self-aware. The creature eventually confronts Victor, demanding that he create a companion for him, promising to leave society forever if his request is fulfilled.Victor initially agrees, but after contemplating thepotential consequences, he destroys the second creature before completing it. The enraged creature vows revenge and begins to kill those close to Victor. The two engage in a deadly pursuit across Europe, leading to the deaths of Victor's loved ones.In the end, Victor dies from exhaustion and illness, but not before expressing remorse for his actions. The creature, devastated by its creator's death, mourns over Victor's body and vows to end its own life. The novel concludes with Captain Walton's final letters, reflecting on the moral lessons learned from Victor's tragic tale.Themes:1. Ambition and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The novel explores the dangers of unchecked ambi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science.2. Nature versus nurture: The creature's actions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ociety and upbringing on an individual's behavior.3.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Both Victor and the creature experience profound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highlighting the human need for companionship and acceptance.4.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Victor grapples with the moral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his creation,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actions.Impact and Legacy:Frankenstei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It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earliest examples of science fiction and has inspired numerous adaptations in film, theater, and other forms of media. The novel's exploration of ethical and moral dilemmas continues to resonate with readers, making it a timeless and thought-provoking work.总结:《Frankenstein》是玛丽·雪莱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探讨了科学、野心以及玩弄上帝力量的后果等主题。
frankenstein读后感
frankenstein读后感《Frankenstein》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经典小说,本文是对该小说的读后感。
这部小说以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为主角,讲述了他创造了一个怪物的故事。
通过对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思想和行为的描写,小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与科技、社会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读完《Frankenstein》,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首先,小说对科学与技术的描绘让我感到警醒。
弗兰肯斯坦利用科技力量创造了怪物,却因为缺乏道德约束使得事情失去了控制。
这让我深思科技发展背后的可怕潜力,我们需要明确科技是为了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
这种思考也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小说中的怪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残缺而孤独的存在,被世人唾弃和孤立。
怪物的痛苦和渴望被理解和接纳的心情,让我深感人性的温暖与冷酷。
这引发了我对社会对异于常人的个体如何对待的思考,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和关怀。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扣人心弦,气氛紧张而扣人心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揭示性的场景和情景来增强读者的紧张感,使小说读起来毫不枯燥。
同时,小说的叙事也很流畅,一气呵成地引领读者深入故事,仿佛亲眼目睹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遭遇。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小说中一些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它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边界。
小说不仅仅只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与科技、人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的文学杰作。
作为读者,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也受到了情感的冲击。
读完《Frankenstein》,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着内心的怪物,探究这个怪物并且接纳它们,或许是我们成长的关键。
我们不应轻易地去定义他人,而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在价值和感受。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Frankenstein》,我对科学与技术的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小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彩的叙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地感谢玛丽·雪莱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书虫frankenstein简介英语
书虫frankenstein简介英语一、作品概述《书虫Frankenstein》是一本适合中高级英语阅读者的文学读本,选自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创作的世界著名科幻小说。
此书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科幻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对科学探索与道德伦理的探讨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
二、主要人物书中主要角色包括科学爱好者、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以及他的实验对象——由他创造出来的具有人类特征的怪物。
此外,还有弗兰肯的未婚妻莉娅以及一些其他角色。
三、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弗兰肯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具有人类特征的怪物。
怪物因孤独、恐惧和绝望而痛苦,最终选择离开人类社会。
然而,怪物在离开后仍然对人类产生着影响,引发了一系列事件。
四、主题探讨《书虫Frankenstein》深入探讨了科学探索的道德边界、人类对异类的接纳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主题。
它提醒人们要思考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个人自由的限度要有清晰的认识。
五、语言难度本书适合中高级英语阅读者,其中涉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多数为中等难度。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应该不会构成太大挑战。
六、推荐理由《书虫Frankenstein》是一本兼具故事性和思想性的经典科幻小说。
它不仅能让读者欣赏到精彩的科幻情节,还能引发对科学、道德、人性的深入思考。
如果你是科幻小说爱好者,或是想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七、参考书目《书虫Frankenstein》的阅读版本可参考以下书籍:1. 《Frankenstein》 by Mary Shelley,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以上就是关于《书虫Frankenstein》的简介英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2 中英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干扰3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4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5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6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7 正面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8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9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10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11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12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13 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14 从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5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16 威廉•布莱克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研究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 《虹》中生态女性主义简析19 论风格的可译性20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2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22 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23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24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25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26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27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28 Approaching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29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缘化形象特征30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31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32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33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34 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与自然35 美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运用得与失的研究36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37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死亡主题解析38 从“动态对等”看品牌名的翻译3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从抗拒到妥协的精神之旅40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41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42 企业文化对其竞争力的影响43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44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45 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46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47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48 On Nonequivalence of “Ren Min” in Chinese Legal Texts to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49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50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51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5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形象分析53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看女性委婉语的语用功能5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55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56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57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58 英汉语言颜色与文化的差异59 The Characters and Personality of American Slang60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61 The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on Personalities in Little Women62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63 解析电影《黑暗骑士》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64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65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66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67 语用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68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69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70 Awakenin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Images in Beloved71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悲剧72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73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74 《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75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76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77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78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79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80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81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82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83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8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8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86 广告英语的特色与翻译技巧87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88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89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90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91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92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93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94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9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96 从彼拉特透视托尼·莫里森的妇女主义97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98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wilight-eclipse99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乐观主义100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101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102 从美学角度分析英文电影《阿凡达》的汉语翻译103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104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105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106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107 The Comparison of Marriage Tradi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08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10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110 An Interpretation of Nightingale in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111 论世纪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冲击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及教育策略改革的应对措施112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113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11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115 思嘉丽是淑女还是魔鬼?116 马克•吐温悲观主义及其产生原因初探117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118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19 中英文颜色词内涵异同120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12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动物意象研究122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123 《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124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125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26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127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128 《绿色山墙的安妮》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分析129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30 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131 英语习语中隐喻的汉译132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133 徒劳的追求——对《宠儿》中黑尔的悲剧分析134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 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35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136 中国后与美国迷惘一代的比较137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138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139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140 论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141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142 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Destinies of Rhett Butler and Ashley Wilkes in Gone with the Wind14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144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145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46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147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48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14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50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151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152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153 唯美主义与心理失衡的关系——以《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人物分析为例154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155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156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57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58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159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160 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61 合作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162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163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164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165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166 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教育167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168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169 《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170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171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172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73 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174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175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176 从《最蓝的眼睛》看托尼莫里森如何重塑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177 《红字》中替罪羊形象的分析178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179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180 Study on Net Lexicon and Its Future Trend18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re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YeYuJiBei182 从《洛丽塔》看美国世纪中期的消费文化183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184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185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186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187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188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89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190 通过《蝇王》看人性191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192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193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研究194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 195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调查196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197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198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199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200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