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合集下载

演变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进化过程

演变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进化过程

演变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进化过程演变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科学故事。

在地球上已经有数亿年的时间里,生命经历了许多独特的变革和进化,其中之一就是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进化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约1.5亿年前的地球上,为了适应各种环境和生存需求,动物们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这一进化过程。

1. 演变史的起点——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鸟类演化的起点,它们具有鳞片覆盖的皮肤、四肢形状特殊以适应爬行、内部受精和卵生等特征。

这些特征帮助它们在陆地上生活,但也限制了它们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2. 第一步——禽龙约 2.3亿年前,禽龙出现在地球上,它们是演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禽龙具有前肢特化为翼状的结构,这使得它们能够在树枝上滑翔。

翅膀的形成为后来的飞行提供了基础。

3. 第二步——始祖鸟约1.5亿年前,始祖鸟出现在地球上。

始祖鸟是第一种能够真正飞行的鸟类,它们已经具备了大多数鸟类的特征,如羽毛、胸肌等。

始祖鸟的飞行技能虽然不高超,但这是进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第三步——延长前肢在进化过程中,前肢的延长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使得鸟类能够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来飞行。

随着前肢的延长,它们的飞行速度和灵活性也不断提高。

5. 第四步——进一步的特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的特化进一步加深。

羽毛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各种环境和生存需求。

嘴巴和爪子也根据鸟类的食性进一步适应和特化。

6. 第五步——现代鸟类的出现最终,现代鸟类在大约6,500万年前出现在地球上。

它们具有高度适应各种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能力,拥有复杂的生存技能和繁殖行为。

总结: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经历了数亿年时间的奇妙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们逐渐发展出了适应飞行和生存的特征,包括翅膀、羽毛、前肢延长等。

通过这些进化,鸟类成功地把地面上的生活延伸到了天空中,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这个进化过程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创新能力,也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第20章 鸟纲(1) 动物学

第20章 鸟纲(1) 动物学

飞羽 尾羽
2.绒羽位于正羽下方,呈棉花状,构成松软 的隔热层。绒羽在水禽特别发达,有重要 经济价值的鸭绒就是这种羽毛 3.纤羽又称毛状羽,外形如毛发,杂生在正 羽与绒羽之中。在拔掉正羽与绒羽之后可 见到(图19—3)。纤羽的基本功能为触觉。
C
D
羽的颜色
化学性(黑色素和 脂色素); 物理性(蜡质或折 光细胞产生兰色和 金属光泽)。
喙的形状因食性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很大 变异。 绝大多数鸟类的舌均覆有角质外鞘;舌的 形态和结构与食性和生活方式有关;取食 花蜜鸟类的舌有时呈吸管状或刷状;啄木 鸟的舌具倒钩,能把树皮下的害虫钩出。

有些鸟类的食管一部 分特化为嗉囊,它具 有贮藏和软化食物的 功能; 鸟类的胃分为腺胃 (前胃)和肌胃(砂 囊); 盲肠具有吸水作用, 并能与细菌一起消化 粗糙的植物纤维。
气 体 交 换 途 径
鸟 肺 与 气 囊
辅助呼吸; 减轻身体的比重;“身轻似 燕” 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 擦; 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
鸣管(syrinx)是由气管所特化的发声器官, 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图19-17)。 此处的内外侧管壁均变薄,称为鸣膜。 鸣膜能因气流震动而发声。 鸣管外侧并着生有鸣肌,它的收缩可导致 鸣管壁形状及紧张程度发生改变。


主要的肌肉集中在身体的中部腹侧,对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保持 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胸肌特别发达,是鸟类的主要飞翔肌,背部和皮下肌肉也较发达。 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搧(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占整个体 重的1/5),它们的起点均附着在胸骨上,通过特殊的联结方式而使 翼搧动。
(五) 消化
1、“燕窝”的来由?鸟类的唾液腺有消化 功能吗? 2、鸽子的“鸽乳”是怎样形成的? 3、胃的分部及其功能如何? 4、鸟类直肠的功能? 5、鸟类的腔上囊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简述鸟类的起源

简述鸟类的起源

简述鸟类的起源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种,是羽翼动物的代表。

它们赖以飞行的特殊构造,让它们成为自然世界中最独特和多样化的动物之一。

然而,鸟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一直是一个谜。

在生命起源的时代,早期群体生物的进化后代显然是一只具备了丰富特征和功能的动物,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祖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群体逐渐分化,发展为不同的物种。

这其中的一支发展变异的物种,就是鸟类的起源。

鸟类的起源始于3.5亿年前的古生代,彼时的地球还是静态而单调的,大陆还没有形成,植被也很少。

大约在2.5亿年前,早期爬行动物已经形成。

这些动物逐渐演化为鳄鱼、蜥蜴和蛇等现代爬行动物,而最终也进化成了今日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关于鸟类的起源,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鸟类是独立进化的,另一种则认为鸟类源于某类爬行动物。

但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鸟类的进化方式是基于模拟的,这种模拟不仅体现在其特殊的骨骼结构和羽毛等方面,还体现在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繁殖和行为机制等方面。

进化过程中,轻盈的鸟类逐渐失去了肌肉,体形变得更灵活;同时,它们也进化出了呼吸器官,这使它们能在飞行中快速获取氧气。

它们的体温也比哺乳动物更高,这使得它们的代谢率更高,能更轻松地实现飞行。

同时,羽毛也是鸟类独有的特征。

羽毛不仅能帮助鸟类飞行,还能保持身体温度和吸收荷尔蒙等功能。

羽毛的起源尚不明确,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衍生出来的。

总的来说,鸟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同的学说和证据都证明了其中的不同方面。

但无论如何,鸟类已经成为自然界中最神奇和多样化的动物之一,它们的独特构造和生物特征长期以来都吸引了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动物进化过程

动物进化过程

动物进化过程
动物进化是指动物物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和改变形态结构的现象。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研究化石、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科学方法进行揭示和推测。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动物进化的过程。

1. 鸟类进化
鸟类起源于恐龙时代,最早的鸟类形态与现代鸟类差异巨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鸟类逐渐进化出了具有飞行能力的特征,如轻骨骼、羽毛等。

这些特征使得鸟类能够在空中迅速移动,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2. 哺乳动物进化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

从小型的原始哺乳动物到大型的凶猛的肉食类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进化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

在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逐渐发展出了特有的哺乳腺、毛发和体温调节机制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哺乳动物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3. 鱼类进化
鱼类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脊椎动物,也是其他陆地动物的祖先。

鱼类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特征,如鱼鳍、鱼鳃和鱼尾等。

这些特征使得鱼类能够在水中优雅地游动,并适应不同的水生环境。

4. 爬行动物进化
爬行动物是从水生环境向陆地环境过渡的一类动物。

在进化过程中,爬行动物发展出了四肢、皮肤角质化和卵生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爬行动物能够在陆地上行走和繁衍,适应了陆地环境的要求。

总结起来,动物进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通过适应环境和不断变异,动物获得了各种各样的特征和形态,从而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动物进化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构建,也为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进化与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现存的鸟类有27目170科9000种,众多的鸟类从何而来鸟类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

100多年前,德国生物学家,在巴伐利亚采石场发掘出,侏罗纪石灰岩层带羽毛的动物化石。

按地质年代推算约有一亿五千万年。

从骨骼化石判断与爬行类似,嘴里有牙齿,但覆盖羽毛的翅膀有三个爪,长尾巴上也有羽毛,具有爬行类与鸟类的双重特征,被科学家命名为始祖鸟。

据古生物学家推断,鸟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恐龙羽齿龙,口嘴龙进化而来。

恐龙是冷血动物,行动受到温度的限制,小型的羽齿龙,口嘴龙,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小型恐龙基因发生突变,身上的角蛋白鳞片纤维化羽化,形成很好的羽毛保温层,体温调节功能也日趋完善,羽齿龙,口嘴龙,变成温血动物的鸟龙,行动不再受温度限制,覆盖的羽毛使羽齿龙口嘴龙从爬行动物中脱颖而出,这是鸟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转折。

为了逃避天敌鸟龙基因突变,前肢上特化的羽毛变成短小的翅膀,但还不能真正的飞翔,逃避敌害可振翅飞跑加快速度,爬树时翅膀可助力和保持平衡,从树上转移时可滑翔很远的距离。

在北美洲发现了黄昏鸟,鱼鸟的化石。

前些年辽宁的北票地区,发现不少的鸟类的化石,被命名为中华龙鸟。

地质年代较始祖鸟要晚几十万年。

为了适应飞行减轻头部重量,基因突变始祖鸟的牙齿已经消失,嘴变成角质的鸟喙,翅膀的羽毛也变长,有了近距离的飞行能力。

鸟类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放弃飞行的鸟类,体型向大型化发展,体长2-3米,如恐鸟,隆鸟,营穴鸟等属古鸟目,由于不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是已灭绝的种类。

现存的大型鸟类如鸵鸟,鸸鹋,食火鸟,美洲鸵鸟等,靠隐藏和快速奔跑存活下来。

绝大部分鸟类的体型,向小型化发展,为适应飞行,胸骨向外凸起形成龙骨,强大的肌肉群附着在上面,给扇翅提供动力,为了减轻体重,长尾骨退化变短成综骨,指骨由4个变成1个(还有1个残留的退化指骨)鸟类的腿骨臂骨等的内部是空的,呈格子状支架,重量轻且坚固。

为了适应飞行,很多生理功能也发生适应性的改变。

了解鸟类的生活:生物知识点

了解鸟类的生活:生物知识点

了解鸟类的生活:生物知识点鸟类是令人着迷的生物,它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习性和生活方式,是自然界中美丽多彩的一道风景线。

如果你对鸟类的生活感到好奇,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有趣的生物知识点吧!鸟类的起源和演化鸟类是恐龙的后代,起源于约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

最早的鸟类是无齿鸟,后来演化成带牙齿的鸟类,再到现代的鸟类。

现在地球上共有约1万种鸟类,它们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从极地到热带、从海洋到陆地都有不同的鸟类栖息。

鸟类的形态和结构鸟类的形态各异,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羽毛、有翅膀、有喙和脚。

羽毛对鸟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鸟类保持体温、起到保护作用、可以帮助鸟类飞行或者游泳等等。

鸟类的翅膀是由羽毛和骨骼构成的,可以帮助它们在空中飞翔。

鸟类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一些鸟类甚至可以长时间飞行上千公里,不停歇地飞行数天。

鸟类的食性鸟类的食性多样,包括肉食、草食和杂食三种类型。

肉食鸟类以猎捕其他动物为主,包括鹰、鹫、隼等等;草食鸟类以食用植物为主,并且它们的嘴和胃都适应了植物性食物,如鸽子、鹤等;杂食鸟类既吃肉类也吃植物,如鸭子、鸟嘴兽等等。

鸟类的繁殖和保育鸟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的鸟类是单配偶制,如鸽子;有的鸟类是多配偶制,如鸵鸟;还有一些鸟类是同性恋,例如企鹅。

鸟类的繁殖过程中,雌鸟在体内孵育蛋,母鸟和父鸟会共同照顾孵化出来的幼鸟。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鸟类正处于濒危状态,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总结鸟类是自然界中很特别的一种动物,它们有着令人惊叹的形态、习性和生活方式。

了解这些有趣的生物知识点,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它们,也可以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地享受和欣赏它们的美丽。

鸟类演化史

鸟类演化史

鸟类演化史
鸟类演化史
鸟类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动物。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鸟类经历了从它
们的祖先到现今各种类型的演变和复杂变化。

鸟类的演化可以追溯到190亿年前,当时鸟类的祖先与其他同类动物一样,以
及一种名为“哥伦布属”的翼手龙,它是今天所有鸟类的起源。

哥伦布属具有一只经过进化显示出了远古熟练能力、可以发出准确指引和预测能力的翅膀,这个能力让它们可以驾驭空中海洋,寻找食物和逃离危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翼手龙的特征在不断进化,其轴背部结构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使它们发展出更加稳定的飞行能力。

同时,翅膀也变得更加光滑,更加强大,从而增强了飞行的精确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其发展成为不同的鸟类。

正是这种不断进化的过程,以及哥伦布属的进化,使得现在的鸟类如此多样化。

今天有超过20,000种鸟类,从离岸鸟类到沙漠鸟类,从巨大的大雁到小巧的喜鹊,从岩石上的鹰眼到森林中的蜂鸟,各种各样的鸟类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属群。

鸟类的多样化历史有助于了解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文化和传统
中的地位。

它们在群落中的作用有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特别是一些保护地的稀有物种,在发挥其种群活动的能力方面体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尽管鸟类演化历史不断发展,但今天我们对对它们的恰当管理仍有待加强,使鸟类文化被保护。

我们必须全面考虑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从多元的层面努力改善它们的生境。

这样我们才能让未来的人们能够观赏到这样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物种。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

鸟类的起源和发展摘要:鸟类是现生生物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以其发育了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的现生生物,如羽毛、角质喙、中空的骨骼、叉骨、具龙骨突的胸骨、尾综骨、对握状的脚趾等等。

长期来人们一直想知道鸟类究竟由哪一类生物演化发展而来。

但苦于化石材料的贫乏,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迷团,困扰我们长达140多年。

但是随着中国辽西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鸟等珍稀化石的发现,国际鸟类起源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鸟类是由恐龙变来的,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是长羽毛的“恐龙”。

关键词:鸟类;起源;演化;恐龙;化石。

鸟类起源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初,即在伟大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后的一年。

1860年,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世泻湖相灰岩中发现了一件单根羽毛的化石。

这根羽毛化石长约6.8cm,宽约1.1cm,不对称发育,清晰地显示出羽轴、羽片、羽枝等结构,被德国学者H.V.迈伊尔(H.V.Meyer)确认是“鸟类”的羽毛(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1861年,巴伐利亚地区又发现一件既有羽毛、又有骨架的生物化石,H.V.Meyer将其命名为印板石始祖鸟(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Meyer),原意为“古代长羽长的生物”(标本现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此后,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内,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地区共发现了8块始祖鸟标本,其中尤以1877年发现的第三块始祖鸟标本保存最精美(标本现保存在德国柏林博物馆)。

德国始祖鸟的发现是国际古生物研究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当时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它显示出了许多介于爬行类(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特征。

譬如,嘴里长有牙齿,跖骨没有愈合成跗跖骨,腓骨与胫骨等长,前肢掌骨没有愈合成腕掌骨,肋骨短小且没有钩状突,有一条由20多节尾椎组成的长尾巴等特征都是始祖鸟的近祖(爬行类)性状;身上长有羽毛(羽毛已有分化,如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体羽、尾羽等),耻骨后向伸展,锁骨愈合成叉骨,第三掌骨已开始与腕骨愈合,拇趾与其他三趾对生等特征是始祖鸟的近裔(鸟类)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DISCOVER 50 JANUARY 1996
从牙齿到喙
13
始孔子鸟 -孔子鸟 的祖先
最基干的有喙鸟类
钟健鸟
会鸟
◆Sapeornis
会鸟 始祖鸟 孔子鸟
我国发现的最原始的鸟类
◆热河鸟
长尾的、吃种子的鸟类


种子
◆热河鸟 保存在体内的种子
种子
早期鸟类的辐射:
反鸟类的发现
14
鸟类的演化-反鸟的发现 反鸟
霸王龙
◆中华龙鸟
窃蛋龙
北票龙
◆ 尾羽龙


中国鸟龙 始祖鸟
◆ 原始祖鸟
鸟类飞行的起源
树栖假说
“Trees-down”
关键问题之一
最原始的鸟类的生活 习性
树上还是地面 ?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早期鸟类的习性
比较脚爪的弯曲度
琴鸟
地栖鸟类
◆始祖鸟
亭鸟
树栖鸟类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早期鸟类的习性
比较脚趾的比例
树栖鸟类
恐龙的手 “1-2-3” 鸟类的手 “2-3-4”
泥潭龙
存在的问题?- 4
带毛的翼龙/ 长羽毛的翼龙? ◆热河翼龙
11
存在的问题?-5
长羽毛的初龙类?
◆长鳞龙
存在的问题?-6
鸟臀类恐龙原始的羽毛?
◆鹦鹉嘴龙
头 晚三叠世

鸟蜥
龙 的 系
臀臀 目目
统 演 化
兽 脚 类
鸟 类
存在的问题?-7
更早鸟类的脚印?
鸟类的起源 和早期演化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始祖鸟
复原骨架
《物种起源》
始 祖
1859年发表



1861年发现

索伦霍芬石刻灰岩
始祖鸟
晚侏罗世 德国
始祖鸟的鉴定历程
1
2
3
4
5
6 78
1860 1861 1955 1877 1951 1960’s 1855 1992
自1992
下落不明
1、对分枝系统学方法的批评, 认为恐龙和鸟类的相似是由 于趋同演化的结果
2、和鸟类相似的恐龙出现太晚
3、鸟类和恐龙的手指不同源
存在的问题?-1
原始的羽毛/纤维?
2007
2005
存在的问题?-2
带毛的恐龙/ 次生失去飞行的鸟类?
存在的问题?-3
鸟类和恐龙的手指不同源?
Alan Feduccia
尾羽龙
鸵鸟
地栖鸟类
8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早期鸟类的习性


子Leabharlann 鸟1角质鞘
2 34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早期鸟类的习性
适合爬树的翅膀

角质鞘



角质鞘
向现代鸟类翅膀的演变过程
I I
III II
始祖鸟
III II
孔子鸟
I
I
I
III II
始反鸟
III
III
II II
华夏鸟 现生鸟类
麝雉 翼爪功能的转变过程
2 1
捕食
重要著作: “始祖鸟和鸟类的起源” (1976)
1855
始祖鸟 泰勒博物馆
恐龙和鸟类手部的比较
5 4
1 23
4 1
23
1 23
1 23
1 23
1 3
2
现代鸟类
兽脚类恐龙
四、恐龙起源说盛行
主要人物:高蒂耶 重要著作: “蜥臀目恐龙的单系性和鸟
类的起源” (1986)
4
恐龙起源说的证据 蒙古发现的窃蛋龙
地点:阿根廷 时代:晚三叠世 (2亿年前)
带羽毛的鸟臀类恐龙
天宇龙
早期鸟类的 演化辐射
12
中国中生代鸟类的分布
Gansu
Hebei
Inner Mongolia Shandong
Ningxia
早期鸟类的辐射:
基干鸟类的发现
鸟类的进化-基干鸟类的发现
今鸟 反鸟 基干鸟类
◆孔子鸟
1993年发现
孔子鸟化石标本
1973前 被鉴定 为恐龙
1987前 被鉴定 为恐龙
1970前 被鉴定 为翼龙
第9件标本
始祖鸟的最新发现
2004年报道了第9件标本,也是第8件骨骼, “Chicken wing”,包括零散的骨骼。只有 wing bones and feather impressions.
1
第10件标本
始祖鸟的最新发现
主要人物: 赫胥黎 1868年
“On the Animals Which Are Most Nearly Intermediate between Birds and Reptiles”
二、槽齿类起源说盛行
主要人物:海尔曼 重要著作:“鸟类的起源”
(1926)
三、恐龙起源说的复兴
槽 齿 类
主要人物:奥斯特姆

后肢对称,身体坐于其上。前肢对称,侧展,折 叠并靠近身体。颈向身体左侧后转,部分头部位 于左侧肘部内侧。此姿势等同典型鸟类折叠睡姿。
5
辽宁北票四合屯
1997-2000
火山灰沉积
辽宁朝阳
2005
河北丰宁 2007
恐龙起源说的证据 带毛恐龙的发现
◆中华龙鸟
美颌龙类
食驰龙的美颌龙类
中华美羽龙
Sinocalliopteryx gigas
第四纪 新 新近纪 生 代 古近纪
白垩纪 中 生 侏罗纪 代
三叠纪
0.65亿年
始祖鸟 1.5亿年

翅膀




钩突

龙骨突 对握的脚趾
尾综骨
叉骨
龙骨突







胸大肌
鸟 类 的 飞 行 机 理
上乌喙肌
2
前肢

类 的
滑轮构造
飞 行
上乌喙肌


胸骨
几维鸟
平胸
鸸鹋
食火鸡
猜测它们是什么鸟?





的 飞
孵蛋:但不窃蛋
叉骨
恐龙的繁殖行为
鸟类的特征:孵蛋;蛋的 不对称;蛋壳表面无装 饰;复杂的蛋壳结构
非鸟类的特征:一次下两 蛋;巢中蛋的排列半垂直 或半水平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驰龙化石 Bambiraptor
霸王龙的叉骨
叉骨
叉骨
恐龙起源说的证据 具有尾综骨的窃蛋龙
疾走龙
窃蛋龙 尾综骨
窃蛋龙

恐龙的睡姿
寐龙
羽轴


犀鸟

鸵鸟

企鹅
画眉
鸟类的起源
鸟类起源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1868-1926:恐龙起源说的提出 二、1927-1972:槽齿类起源说盛行 三、1973-1985:恐龙起源说的复兴 四、1986-1997:恐龙起源说盛行 五、1998-至今:恐龙起源说进一步获
到新证据的支持
3
一、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 的提出
爬树/抓握
关键问题之二
鸟类最近的祖先的生 活习性
树上还是地面 ?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赵氏小盗龙
爬树的恐龙
9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树息龙
爬树的恐龙
树栖假说的化石证据 四个翅膀的恐龙
具有腿羽的鸟类
◆顾氏小盗龙
近鸟龙-最新的发现
侏罗纪的四翼恐龙
鸟类起源研究 的问题和争论
10
反对恐龙起源学说的主 要依据
西班牙早白垩世的鸟类
◆Iberomesornis
西班牙早白垩世的鸟类
◆Concornis
辽宁的早期鸟类化石发现
6
◆北票龙
懒龙类
带毛的霸王龙类
帝龙
◆尾羽龙
窃蛋龙类
伤齿龙类 tail
◆金凤龙
驰龙类 ◆顾氏小盗龙
前肢羽毛
后肢羽毛
胡氏耀龙
鸟类最近的祖先之 一,时代可能早于最 早的鸟类
7
鸟类飞行 的起源
鸟类飞行的起源
◆ 中国的带毛恐龙
地栖假说
National Geographic, 1999
“Ground-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