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5、必须警惕“和平演变”并坚决斗争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变化:
1921、3-10初期:主要任务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形式;
1921、10-1929斯大林终止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
实施内容: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马尔库塞:“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
高兹: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而分工源于技术。技术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生产,同时剥夺工人对生产的控制。
2、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理论
既承认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又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二、
苏东剧变的原因
1、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
2、内因一:历史因素,即国内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沉积。
2、内因二:现实因素,即执政党提出并贯彻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际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八、
奥菲:福利国家矛盾理论:福利国家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具有维护和破坏的两面性,资本主义经济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它的存在又威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论述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的“两个基石,两个发现。
”,经过拓展构建成整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问:这个体系是怎样构建的?(P13)【前面的表述不太准确,问题是正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
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4.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提出:“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做个四个创新性的回答,其中一个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结合思想实际谈谈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同1】简答1.马克思在《1859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P10、P11)2.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
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4.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
5.马克思关于农村公社两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的观点。
6.恩格斯关于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的三种情况的论述。
选择填空1.马恩毕生的工作围绕______展开。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2.工业革命使机器体系和以____为标志的工厂制度的确立。
(雇佣劳动)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________(原始积累)4.马克思1881年《致xx李奇的信》明确指出饿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_____(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
5.恩格斯_____(《自然辩证法》)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P1086._____(社会关系的物化和人与物关系的颠倒)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产生的基础。
P647.巴黎公社创新性理论之一是用______制度(社会公仆制)代替官僚制度。
8.第二国际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是_____(庸俗进化论)9.恩格斯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是_______,在其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发展的新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xxx1848—1850的xx的xxxxxxxx的导言》)【这个名字太长了。
】10.列宁的______是马克思《资本论》的直接继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1.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理论到今天的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适应和应对社会变革的需求。
2.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他们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并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3.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分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兴起。
这些思想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斯大林则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多种派系和流派,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
其中包括托洛茨基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
这些派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拓展,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面对全球化、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等挑战,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一个解释这些问题的框架。
同时,一些新的理论流派如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6. 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和争议尽管马克思主义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其中一些批评主要针对其经济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此外,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于理论化,无法与当今世界的复杂性相适应。
7.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仍然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简述马克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什么说《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在这两篇文章里,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揭示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并批判了鮑威尔等人抽象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
2.马克思指出,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宗教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只有先消灭了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
马克思对宗教的上述观点表明他已开始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他用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宗教的作用及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表明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同时表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3.马克思明确的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他指出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宗教时抽象的谈人的解放,认为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国家改革来实现政治解放。
实际上,他们讲的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并不谋求消灭私有制,因而也不可能消灭宗教。
可见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真正消灭宗教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够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在实现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鲍威尔等人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能实现对国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实现政治解放。
马克思指出这种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唯心主义幻想。
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变革社会现实的革命实践,进行武器的批判的社会力量也不是鲍威尔之类的所谓批判者,而是被他们所蔑视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对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只有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其彻底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1、如何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局限。
〔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引申出异化,并将异化的分析与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
他指出异化劳动是造成社会不平等,压迫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他在?手稿?中对异化的解释是:主体和在自己开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生产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运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活动。
〔2〕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人的本质性的活动。
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不仅是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还有摧残人的一面。
因此,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根本规定。
【1】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立。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本应属于劳动者所有,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二者发生了异化。
而且劳动产品越多,工人占有的越少。
【2】劳动与工人相异化。
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
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属于别人。
【3】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的类本质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质。
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所以人的类本质是指劳动。
这一类本质是通过对象化来得到保证和确认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既从人那里剥夺了他所生产的对象——劳动产品,又把劳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活动,从而也就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
【4】人和人的关系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被剥削和剥削的根本对立关系是人和人类关系的相异化的集中表现。
局限性:在?手稿?中还存留较为明显的黑格尔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抽象人性的痕迹。
如对劳动的理解,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等等,还具有抽象化和理想化的特点。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归纳考研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与思想交流,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纲领和目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
《资本论》则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法持久的发展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石。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例如,在中国,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在其他国家,亦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危机、社会变革等问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
例如,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最终版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理论特质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前提,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
(3)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组织建立、壮大,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界,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批说明自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全面、深刻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利润、地租、利息、分工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尖锐的批判,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理论特质:1.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理论批判以往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断地批判自身理论。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首创,并且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观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一切认识包括理论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名词解析1.市民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即经验批判主义,是19世纪末由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
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批判了马赫主义。
3.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
革命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
4.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发展脉络梳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发展脉络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发展脉络梳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复习,并梳理其主要观点和核心要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其基本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这种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在每个阶段,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
在每个阶段的社会发展中,都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阶级斗争。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会逐渐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著名的“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观点。
它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同时,每个事物又有自己的矛盾特性,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
它的核心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革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危机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其自身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下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了。
第二节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与困惑●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其奠基者是康德,中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费尔巴哈则一反其先驱的唯心主义传统,高举反对和批判宗教神学的旗帜,直截了当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座,至此,德国古典哲学也就划上了终结的句号。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的产物,德国资产阶级所具有的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大变化,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而它所采取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的一面。
康德的哲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
在基本哲学观点上,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
他一方面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上帝”、“心灵”等精神实体同物质世界一样都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亦即他所说的“自在之物”。
在认识论上,康德是近代哲学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之一。
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达到对存在于经验之外的“自在之物”的把握;但他同时又竭力将主体,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抽象的夸大,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并建立了一个先验主义的逻辑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三次革命运动:a:1831年11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b:1834年4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它是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是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的起义c:1836年起,英国工人发动力全国性的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并成立第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宪章党。
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起义是德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意识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它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1他们从抽象的永恒的理论原则出发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做是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从而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性和历史性2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李嘉图只是从量的方面来考察价值并把价值看做是非历史的东西3将利润和剩余价值混同起来从而掩盖了地租的剥削性质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奠基者.1他从各种劳动形式中抽象出了一般劳动从而正确地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劳动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得出了一般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科学结论,但由于不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因此当他进一步考察究竟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就陷入了混乱和矛盾中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
马克思期末复习重点
导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P2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P6两个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4年2月。
《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造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P6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P6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P7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据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
P9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P17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学问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们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体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
第二,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习理论,当然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社会制度与社会变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与创新,并对其基本原理进行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阶段,即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著作的时期,他们提出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等核心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第二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尤为重要,列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为后来的十月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
随后的第三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拓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逐渐形成了许多派别和流派,如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非洲国家的尼克松主义等。
这些不同的流派和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思想资源。
最后一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不断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回应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如对全球化的批判、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等。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和适应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创新点,这些创新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上。
首先,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实践上,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指导。
无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不断对自身进行批判和革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
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伟大的科学理论,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主要代表人物,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过程,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发源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研究社会历史和经济学的基础上,于1848年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丰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这些发展与丰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在本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为当地革命和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世界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影响。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洞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着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德法年鉴》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的完成。
3、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1)从时代背景来看: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A.经济发展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强大物质基础;同时它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b.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c.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
B.社会矛盾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反映。
C.阶级关系a.阶级关系的变化。
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近代无产阶级。
同时,资产阶级变为反动阶级(体现在政治上要求保持资产阶级的剥削地位);b.阶级矛盾的新特点。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呈现出了新特点,开始了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自觉斗争。
D.无产阶级a.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9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工人阶级的斗争孕育了一批无产阶级的领袖,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说。
(2)从思想基础来看:克思主义的诞生同当时德国、英国、法国形成的特殊理论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3)从自然科学发展的情况来看: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对实验材料的理论综合,自然科学进入理论科学阶段。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主要表现在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上,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为理论的新概括提供了可能。
(4)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来看:A.马恩早年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都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都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B.马恩二人都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1)理论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理论内核:A.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1)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历史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置于物质生产或者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剩余价值理论,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天然合理”的假象,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3)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在1843年3月中—9月底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1843年10月中—12月中这一期间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并于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彻底完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这个笔记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1858年11月—1859年1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进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1875年4月底5月初,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去世后,1891年1月,恩格斯将这一著作发表在《新时代》杂志。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秋—1846年5月共同撰写的,第二卷第四章在1847年《威斯特伐利亚汽船》杂志8月号和9月号上发表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
第一卷批判了路·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麦·施蒂纳的唯心史观,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理论;第二卷批判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揭示了这种假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补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理论观点,并作了初步的综合性阐述。
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英国状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鲜明地反映了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神圣家族》写于1844年9—11月,并于1845年2月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出版,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黑格尔本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初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思想。
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视野:把握马克思主义,要注意从整体上去研究和把握,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归结为三个组成部分。
用列宁的话说,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尽管“它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机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但是,“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