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材料研究方法 6 光谱分析

-吸收光谱的特征
(1)比较吸收光谱法 根据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强度、位臵进行定性分 析 (2)计算max的经验规律
2)、定量分析
应用范围:无机化合物,测定主要在可见光区,大约可测定50多种元素 有机化合物,主要在紫外区 单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测定条件: 选择合适的分析波长(λmax)
3)、 → * 跃迁
→ * 能量差较小 所需能量较低 吸收峰紫外区 ( 200nm左右)
不饱和基团(—C=C—,—C = O )或体系共轭,E更小,λ更 大
4)、n → * 跃迁
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 -C=O,-CN 等的化合物, 在杂原子上有未成键的 n 电子,能级较高。激发 n 电子跃迁 到* ,即n → *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λ 200~700nm(近紫 外区)
→ *
>
n→*
→*
> n→ *
200nm以下
150~250nm
200nm
200~700nm
2.紫外光谱中常用的光谱术语
1)、发色团和助色团
(1)生色团(发色团):具有 轨道的不饱和官能团称为发色团 有机化合物: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 具n 电子和π电子的基团 产生n→ π*跃迁和π→ π*跃迁 跃迁E较低
A 试样状态
B 溶剂极性
C. 诱导效应
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
1715cm-1
<
1780cm-1
<
1827cm-1
<
1876cm-1
<
1942cm-1
吸电子基团通过诱导效应,将使基团振动向高频转移。
D. 共轭效应
碳碳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
原子发射光谱法

b
弧焰示意图
第二节 仪器装置
原子发射光谱仪
光源
分光仪
检测器
壹
光源具有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产生光辐射的作用。光源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肆
类型: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
叁
要求: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安全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很好
溶液定量分析
2.2 分光仪
1
分光仪的作用是将样品在激发光源中受激发而发射出来的含各种波长谱线的复合光,经色散后得到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 按色散元件及分光原理分为:棱镜光谱仪(折射原理)、光栅光谱仪(衍射原理)
1.2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在正常状态下,元素处于基态,元素在受到热(火焰)或电(电火花)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线状光谱)
特征辐射
基态元素M
激发态M*
热能、电能
E
原子的共振线与离子的电离线
激发电位:从低能级到高能级需 要的能量(eV) 共振线: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 电离电位:使原子电离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离子线:离子外层电子跃迁时发射的谱线 离子线激发电位的大小与电离电位的高低无关 原子谱线表: I 表示原子发射的谱线; II 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III 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Mg:I 285.21 nm ;II 280.27 nm; 原子线(I) 离子线(II、III) 相似谱线 Na I、Mg II、Al III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中管:辅助气(提高火焰、防止积碳 Ar
、保护进样管);
气
内管:(又称喷管或进样管)载气。 34
石英管外绕高频感应线圈, 用高频火花引燃, Ar气被电离,相互碰撞,更多的工作气体电离, 形成等离子体,当这些带电 离子达到足够的导电率时, 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瞬 间将气体加热到10000K高温。 试液被雾化后由载气带入等 离子体内,试液被蒸发、解 离、电离和激发,产生原子 发射光谱。
➢ 2.线性范围宽。由于电流的趋肤效应使相应温度外高 内低,避免了因外部冷原子蒸汽造成的自吸。
➢ 3.电子密度高,碱金属电离的干扰小。 ➢ 4.无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 气为工作气体,背景干扰小。 ➢ 6.稳定性很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在1%左右。
使用范围宽。 • 光源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 光源的类型: (1)直流电弧光源 (2)低压交流电弧光源 (3)高压火花光源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
(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28
1. 直流电弧光源
• 两个碳电极为阴阳两极,试样装在阳极的孔穴 中,直流电弧引燃,常采用高频引燃装置,或
共振线 主共振线
10
二、谱线的强度
(一)谱线强度表达式
谱线强度是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了解谱线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设i,j两能级间跃迁所产生的谱线强度Iij表示
Iij=NiAij Eij =NiAijhij
式中: Ni—处于较高激发态原子的密度(m-3)
Aij—i,j两能级间的跃迁概率
• 从式中看出跃迁概率与谱线强度成正比。
17
4. 统计权重
Iij
gi g0
Ei
第六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例题 计算2000K和3000K时, Na589.0nm的激发态 与基态原子数之比各为多少?已知gi/g0=2
解:
Ei
hc
4.136 1015eV s 3 1010cm s1 589.0nm 107 cm nm1
AAS的基本原理
赫鲁兹马克(Holtzmark)变宽(R或R): 同种原子碰撞,又称为共振变宽, R随着待测
元素原子密度升高而增大,在原子吸收法中,测定 元素的浓度较低,R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
自吸变宽:
光源辐射共振线被光源周围较冷的同种原子所吸 收的现象叫做自吸,自吸现象使谱线强度降低,同 时导致谱线变宽。
AAS的基本原理
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O(峰值频率)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 中心波长λ(nm)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波长
半宽度ΔO(吸收线宽度):峰值吸收值一半处的频率
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10-3-10-2nm(折合成波长)。
AAS的基本原理
3.吸收峰变宽原因
自然变宽(N或N): 在无外界条件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
AAS的基本原理
一、共振线
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的吸收
线叫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 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所释放的光线叫共
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2.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共振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元素分析的传统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表征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测定方法以及应用。
一、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基于原子能级结构的理论,利用激发源将样品原子激发为激发态,然后通过介质,将这些激发态原子的电子跃迁回到较低的能级,从而实现发射光谱。
每种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是独特的,可以根据这些发射光谱来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二、测定方法1.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装置原子发射光谱法的装置一般包括以下部分:样品供给装置、激发源、光谱仪、信号放大器和信息处理装置。
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精确的分析结果必须从准确的样品中获得。
可以通过显微观察或分析其外观和颜色来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杂质。
灰吸收法和氮化方法常用于消除样品的有机和无机杂质。
3. 激发源激发源是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最关键的部分,它负责激发样品原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强制性激发分为热力学激发和非热力学激发。
热力学激发是通过样品表面的火焰或电弧等电离条件来完成的,使原子达到雇员,它们可以受激光量输入并产生较高的激发能量。
非热力学激发则是通过化学气氛或单独的电离源激发,也必须使用高能量输入的激发源。
4. 光谱仪当样品中的原子被激发时,它们将发出放射性,从而产生辐射谱线。
重要的是收集这些发光谱线并将其分解成其组成部分。
这可以通过光谱仪完成,光谱仪利用棱镜或光栅将光谱分离成单色光信号并记录光谱。
光谱准确度与光谱仪精度有关,应选择质量好,精度高的光谱仪。
5. 信号放大器和信息处理信号放大器和信息处理是相互关联的,在信号处理程序中可以调整放大器的控制,以及记录和处理光谱图的算法和软件。
在信号放大器和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确定计算要素浓度的算法和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三、应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地方,如石化、机械、金属、环保、农业、医药、食品等各个领域。
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B、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A、空心阴极灯B、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棱镜和光栅D、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Mn、Cu、Fe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A、火焰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gr I ,符号,其中Mg 表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自吸 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6: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
《原子发射光谱》课件

样品溶解
样品溶解是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待 测样品中的目标元素充分溶解
在合适的溶剂中。
常用的溶剂有酸、碱、盐等 ,根据待测元素和样品的性
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 、压力、搅拌速度等条件,以 保证目标元素能够充分溶解在
归一化法
通过比较不同元素谱线强度的比例,消除基体效 应和物理干扰的影响。
Part
06
原子发射光谱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新技术应用
01
02
03
激光技术
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和高精 度特性,提高原子发射光 谱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
微纳加工技术
将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小型 化、集成化,便于携带和 移动检测。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原子 发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 解析,提高分析准确性和 效率。
仪器改进与优化
高性能探测器
研发更灵敏、更快速响应的探测器,提高光谱信号的采集和解析能 力。
高效能光源
优化光源的稳定性和寿命,提高光谱信号的强度和可靠性。
自动化与智能化
实现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降低人为误差和操作 复杂度。
高温条件下可实现元素的完全蒸发和激发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需要使用高温电热丝,设备成本较高,且 对某些元素的分析效果不佳。
火花/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理 通过电火花或电弧产生的高温使 待测元素激发为光谱状态,通过 测量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缺点 分析速度较慢,设备成本较高, 且对某些元素的分析效果不佳。
应用范围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识别化学元素的重要技术方法。
它基于原子在特定能级上吸收或放射特定波长的光线的性质,通过测量元素产生的特征谱线来确定其存在和浓度。
本文将介绍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领域。
一、原理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发、跃迁和发射的原子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当原子受到能量激发后,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从高能级返回低能级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能级跃迁特征,因此产生的谱线也是独特的,可以用于元素的鉴定和测量。
二、仪器设备原子发射光谱法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分析。
其中包括光源、样品装置、光谱仪和探测器。
光源用于产生特定波长的光线,常见的光源有气体放电灯和激光器。
样品装置则用于将待分析的样品转化为气体态或溶液态,并将其引入光源产生的火焰或等离子体中。
光谱仪用于分离光线,并测量其强度和波长。
最后,探测器通过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和数据处理。
三、应用领域原子发射光谱法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地质勘探等方面。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用于测量水体和大气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评估环境质量。
在食品安全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如铅、汞等有害物质,以及添加剂的含量。
此外,在地质勘探中,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用于分析岩石和土壤中的元素组成,辅助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四、优势和发展趋势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分析化学的重要手段。
首先,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元素。
其次,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并且对样品的形态要求较宽,可以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的分析。
此外,原子发射光谱法还具有多元素分析能力和较好的重现性,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发射光谱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光谱仪器的进步,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第6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影、定影等过程后,制得光谱底片,其上有许多黑度不同
的光谱线。
然后用映谱仪观察谱线位置及大致强度,进行光谱定 性及半定量分析。
用测微光度计测量谱线的黑度,进行光谱定量分
析。
H = E •t=KIt 黑度S定义为透过率倒数的对 数,故
S = lg1/T = lg i0 / i
感光板上谱线黑度,一般用测 微光度计测量。
(2)ICP的分析性能 ICP焰炬外型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气体放电。 优点: Ⅰ、温度高(5000-8000K),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 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和难激发元素激发,可测定70多种元素。 Ⅱ、试样在光源中停留时间长,有利于试样的原子化、电离和 激发。氩气的环境使化学干扰和基体效应小,有很高的灵敏度。 Ⅲ、放电的稳定性很好,分析的精密度高,相对误差1%左右 。
分辨率(resolving power): 摄谱仪的光学系统能够正确分辨出紧邻两条 谱线的能力。可用两条可分辨开的光谱线波长 的平均值λ与其波长差△λ之比值来表示。即: R= λ/ △λ 集光本领 指摄谱仪的光学系统传递辐射的能力,大型 摄谱仪的集光本领较中型摄谱仪弱。
摄谱法是用感光板记录光谱。将光谱感光板置于摄谱 仪焦面上,接受被分析试样的光谱作用而感光,再经过显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在地质、冶金、机械、环境、 生命及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物质的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致激发、
热致激发等激发光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 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 ,约经10-8 s,外层电子就 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能量以光辐射形式发射 出去,这样就得到发射光谱。 热能、电能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原子在高温、高压或电子轰击等激发条件下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物质中元素的含量。
其主要原理是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原子或离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2.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FAS):将待分析样品在高温火焰中燃烧,使其原子或离子激发到高能级,从而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将待分析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的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原子化,使其原子或离子激发到高能级,从而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4.原子荧光光谱法(XRF):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X射线,通过测量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广泛的分析范围和快速分析速度等优点,因此在材料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方法,根据原子在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特定波长的光谱进行分析。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原子在受到能量激发后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这些波长是由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的。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首先需要将待分析的样品转化为气体态中的离子状态,这可以通过气化、电离或燃烧等方法实现。
然后,将激发源(如火焰、等离子体或光源)作用于样品,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样品中的原子处于激发态。
当原子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会通过发射光子的方式释放出能量。
这些发射的光子会落在特定的波长上,形成不同元素的特征光谱。
为了分析样品中的元素组成,首先需要确定每个元素特定的激发和发射波长。
这可以通过先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然后通过比较其发射光谱与待分析样品的发射光谱来确定。
当待分析样品中含有多个元素时,可以通过利用光谱仪对发射光进行分光和检测,然后与已知的发射光谱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每个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许多优点,包括高灵敏度、多元素分析能力、宽线性范围、简单操作和相对低成本。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药、环境监测、冶金、食品安全等领域,并为化学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6-5 光谱定量分析

3.全谱直读光谱仪
动画
复习:均称线对法
有关概念
内标线(internal standard line):在基体元素( 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 作为分析线的比较线,称之为内标线。
内标元素:发射内标线的元素。
分析线对: 分析线与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
均称线对(homologous lines):当激发条件改变 时,两条谱线的绝对强度随激发条件的改变做 均称变化,这样的分析线对称为均称线对,即 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激发电位相近。
只有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lgI-lgc 关系曲线
的直线部分才可作为元素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 。这种测定方法称为绝对强度法。
二. 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原理
1.问题的提出:
试样的蒸发与激发条件,以及试样的组 成与形态,都会影响罗马金公式中的比 例 a,即影响谱线的 I,而在实际工作中 要完全控制这些因素有一定的困难。因 此,用测量谱线的绝对强度进行分析, 难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因而采用内标法 进行光谱的定量分析。
2.原理:内进标行法光是谱以定测量量分谱析线的的方相法对。强度来
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线作为分析线 ,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 的谱线中选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 为内标线(或称比较线)这两条谱线组成 所谓分析线对,分析线与内标线的绝对强 度的比值称为相对强度,内标法就是借测 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这样可以使谱线强度由于光源波动而引 起的变化得到补偿。
§6-5 光谱定量分析
5-2 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二.标准加入法 它又称增量法。在测定微量元素时,若不易找到 不含被分析元素的物质作为配制标准样品的基体 ,此时可以在试样中加入不同已知量的被分析元 素来测定试样中的未知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称 为标准加入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

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B 、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 、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 、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 〕A 、空心阴极灯B 、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 、棱镜和光栅D 、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 、Mn 、Cu 、Fe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以下哪种激发光源〔 〕A 、火焰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 、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以下那种光源为好( )A 、交流电弧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 。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 。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g r,符号,其中Mg 表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自吸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 特点
feature of ICP-AES
(1)温度高,惰性气氛,原子化条件好,有利于难熔化合
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趋肤效应”,涡电流在外表面处密度大,使表面温 度高,轴心温度低,中心通道进样对等离子的稳定性影响小 。也有效消除自吸现象,线性范围宽(4~5个数量级); (3) ICP中电子密度大,碱金属电离造成的影响小; (4) Ar气体产生的背景干扰小; (5) 无电极放电,无电极污染; ICP焰炬外型像火焰,但不是化学燃烧火焰,气体放电; 缺点:固体进样困难,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昂贵 ,操作费用高。
1. 高频发生器 高频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磁 场以供给等离子体能量。 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石英晶体压 电效应产生高频振荡的他激式高频 发生器,其频率和功率输出稳定性 高。频率多为27-50 MHz,最大输 出功率通常是2-4kW。 感应线圈一般以圆铜管或方铜管 绕成的2-5匝水冷线圈。
2. 炬管与雾化器
R 309.418 309.271 2.1 10
R KN Klb
由于 R实>R,所以可以分开两条谱线。
二、光谱仪
(1)感光板与谱线黑度 感光板主要由玻璃片基和感光层组成, 感光层又称乳剂,它是由感光物质卤化银、 明胶和增感剂等物质组成。元素发射出的光 谱使感光板感光,然后在暗室显影、定影, 感光层中金属银析出,形成黑色的光谱线。
二、光谱仪
色散率:指将不同波长的光分散开的能 力,色散率可分为线色散率和角色散率。 分辨率是指摄谱仪的光学系统能够正确 分辨出相邻两条谱线的能力。 聚光本领指摄谱仪的光学系统传递辐射 的能力。
2、光栅光谱仪的光学特性
原子发射光谱法讲

ICP形成原理
感应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 直于线圈平面的磁场。如果通过高频装 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 场作用下又会与其它氩原子碰撞产生更 多的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的电 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 10000k的等离子焰炬。
18
ICP形成原理
19
ICP火焰
11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发射谱线,应选择合适的激发温度; 基态原子数N0,在一定的条件下,谱线
强度与N0成正比,这是发射光谱法定量 分析的依据。 当火焰中原子浓度过高,可产生严重的 自吸现象,使谱线中心强度降得很低, 对分析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故不用原 子吸收法做常量分析。
12
原子发射光谱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 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
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 光辐射;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 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 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13
原子发射光谱激发光源
激发光源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使试样中被 测元素原子化和原子激发发光所需要的 能量。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 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光谱背景小,结 构简单,操作安全。
14
原子发射光谱激发光源
常用的激发光源: 电弧光源。(交流电弧、直流电弧) 电火花光源。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ICP光源)
等。
15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光源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ICP)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离子、中
性原子与分子所组成的在总体上呈中性 的气体,利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ICP)作为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 始于上世纪60年代。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B 、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 、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 、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 )A 、空心阴极灯B 、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 、棱镜和光栅D 、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 、Mn 、Cu 、Fe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 )A 、火焰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 、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A 、交流电弧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 。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 。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 gr ,符号,其中Mg 表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自吸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6: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
所以选择B 。
二、填空题:1、强度大(能量大),稳定;亮度大(强度大),照明均匀(对光谱仪狭缝);2、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矩管,进样系统(装置)3、元素符号;原子线;谱线强度级别;自吸;波长(A )4、b a I C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原子或离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电位:当外界的能量足够大时,可把原子中的电子激发至无穷远处,也即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使原子发生电离成为离子的过程,使原子电离所需的最低能量叫电离电位。
2、灵敏线:各种元素谱线中最容易激发或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共振线: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最后线:最后消失的谱线。
3、谱线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四、简述题:1、试样蒸发、激发产生辐射→色散分光形成光谱→检测、记录光谱→根据光谱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答:定性分析依据:特征谱线的波长;定性分析方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元素光谱图比较法。
定量分析依据:特征谱线的强度(黑度)。
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
3、谱线强度表达式为: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谱线强度(I)的因素有:(1)激发电位(E q ),I qp 与E q 是负指数关系,E q 愈大,I qp 愈小。
(2)跃迁几率(A qp ),I qp 与A qp 成正比。
(3)统计权重(g q /g 0),统计权重是与能级简并度有关的常数,I qp 与g q /g 0成正比。
(4)温度(T),T 升高,I qp 增大,但I qp 与T 关系往往是曲线关系,谱线各有其最合适的温度,在此温度时,I qp 最大。
(5)原子(N 0),I qp 与N 0成正比,由于N 0是元素的浓度©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N 0正比于浓度C ,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ν-=⋅⋅⋅⋅00()q k q E q p q p p T q g I A e h g N4、谱线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为:I=aC blogI=loga+blogC上式中,a,b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在常数的情况下,谱线强度(I)与被测物浓度(C)成正比,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b称自吸系数,无自吸时,b=1,b﹤1有自吸,b愈小,自吸愈大。
a与试样的蒸发有关,受试样组成、形态及放电条件等的影响。
正因为a 的情况,在实验过程中,a值不可能保持一常数,a值变化,I随着变化,因此,通过测量谱线的绝对强度(I)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会产生较大误差,准确度受到影响。
假如采用内标法,即引用内标线与被测元素的分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其基本关系式为:logI1/I2=loga+blogC式中,I1和2为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强度采用测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I1/I2)来代替谱线绝对强度(I)就可以减少实验条件变化(a的变化)的影响,也即实验条件变化对谱线绝对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影响是均等的,其相对强度受影响不大,这样就能减少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这就是要引入内标元素,采用内标法的原因所在。
5、所谓分析线对指在分析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谱线,称为分析线,在内标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谱线,称为内标线。
这两根线组成分析对,然后以分析线对相对强度与被分析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选用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基本条件:⑴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必须尽可能具有相近的沸点、熔点及化学反应性能,使它们的蒸发行为相似。
⑵内标线与分析线必须具有相近的激发电位。
⑶分析线对无自吸现象,b=1⑷分析线及内标线应无光谱线干扰。
⑸考虑到摄谱法,分析线对的波长应尽可能靠近(γ保持不变),且分析线对黑度值必须落在相板的乳剂特征曲线直线部分。
⑹内标元素在标样与试剂中的含量为定值。
单选题1.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电弧光源的主要优点是:(1)弧温高;(2)自吸小;(3)电极头温度高;(4)对离子线的灵敏度高。
2. 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光源为:(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ICP。
3. 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的物质是:(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3)稀土元素;(4)过渡元素。
4. 一台光谱仪配有8 cm的光栅,光栅刻线为11250条/cm,当用第一级光谱时,理论分辨率为:(1)30000;(2)10000;(3)90000;(4)20000。
5. 原子发射光谱用感光板的乳剂特性曲线的反衬度是指曲线中的:(1)极大值;(2)极小值;(3)下部拐点值;(4)直线部分的斜率。
6. 原子发射光谱用的摄谱仪中的检测器是:(1)暗箱;(2)感光板;(3)硒光电池;(4)光电倍增管;7. 进行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时的狭缝宽度应为:(1)0.1 mm;(2)0.2 mm;(3)0.05 mm;(4)5-7 m。
8. 在原子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采用哈德曼光栏是为了:(1)控制谱带高度;(2)消除氰带;(3)减小背景;(4)防止谱带间产生位移。
9.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1)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2)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3)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4)原子核的振动。
10. 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应该是:(1)波长接近;(2)都没有自吸现象;(3)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等;(4)激发温度相同。
11.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1)比色计;(2)摄谱仪;(3)映谱仪;(4)测微光度计。
12. 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在一定范围内:(1)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2)随波长的增加而下降;(3)不随波长而改变;(4)随分辨率的增加而增加。
13. 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常采用内标法,其目的是为了:(1)提高灵敏度;(2)提高准确度;(3)减少化学干扰;(4)减小背景。
14. 原子发射光谱中的自吸产生的原因是:(1)原子间的碰撞;(2)光散射;(3)同种元素基态原子的吸收;(4)原子的热运动。
15. 对于光栅摄谱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线色散率与暗箱物镜焦距成正比;(2)倒线色散率与光谱级次成反比;(3)线色散率与光谱级次成正比;(4)线色散率与光栅间距成正比。
填空题:1. 光栅摄谱仪的线色散率与光谱级次成关系,而与光栅常数成关系。
2. 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各种元素激发后所产生的来进行定性分析的,是根据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3. 棱镜摄谱仪是利用棱镜对不同波长光的不同进行分光的,而光栅摄谱仪是利用光的现象进行分光的。
4. 乳剂特性曲线反映了之间的关系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只能确定试样物质的,而不能给出试样物质的。
问答题:1.原子发射光谱是怎样产生的?2.原子发射光谱仪由哪几大部件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为什么要选用内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