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干膜的作用机理

感光干膜的作用机理
感光干膜的作用机理

感光干膜的作用机理

PCB(印刷电路板)的原料是玻璃纤维,这种材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处可见,比如防火布、防火毡的核心就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很容易和树脂相结合,我们把结构紧密、强度高的玻纤布浸入树脂中,硬化就得到了隔热绝缘、不易弯曲的PCB基板了--如果把PCB板折断,边缘是发白分层,足以证明材质为树脂玻纤。

光是绝缘板我们不可能传递电信号,于是需要在表面覆铜。所以我们把PCB板也称之为覆铜基板。在工厂里,常见覆铜基板的代号是FR-4,这个在各家板卡厂商里面一般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当然,如果是高频板卡,最好用成本较高的覆铜箔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

覆铜工艺很简单,一般可以用压延与电解的办法制造,所谓压延就是将高纯度(>99.98%)的铜用碾压法贴在PCB基板上--因为环氧树脂与铜箔有极好的粘合性,铜箔的附着强度和工作温度较高,可以在260℃的熔锡中浸焊而无起泡。

这个过程颇像擀饺子皮,最薄可以小于1mil(工业单位:密耳,即千分之一英寸,相当于0.0254mm)。如果饺子皮这么薄的话,下锅肯定漏馅!所谓电解铜这个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CuSO4电解液能不断制造一层层的"铜箔",这样容易控制厚度,时间越长铜箔越厚!通常厂里对铜箔的厚度有很严格的要求,一般在0.3mil和3mil之间,有专用的铜箔厚度测试仪检验其品质。像古老的收音机和业余爱好者用的PCB上覆铜特别厚,比起电脑板卡工厂里品质差了很远。

控制铜箔的薄度主要是基于两个理由:一个是均匀的铜箔可以有非常均匀的电阻温度系数,介电常数低,这样能让信号传输损失更小,这和电容要求不同,电容要求介电常数高,这样才能在有限体积下容纳更高的容量,电阻为什么比电容个头要小,归根结底是介电常数高啊!

其次,薄铜箔通过大电流情况下温升较小,这对于散热和元件寿命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数字集成电路中铜线宽度最好小于0.3cm也是这个道理。制作精良的PCB成品板非常均匀,光泽柔和(因为表面刷上阻焊剂),这个用肉眼能看出来,但要光看覆铜基板能看出好坏的人却不多,除非你是厂里经验丰富的品检。

对于一块全身包裹了铜箔的PCB基板,我们如何才能在上面安放元件,实现元件--元件间的信号导通而非整块板的导通呢?板上弯弯绕绕的铜线,就是用来实现电信号的传递的,因此,我们只要把铜箔蚀掉不用的部分,留下铜线部分就可以了。

如何实现这一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线路底片"或者称之为"线路菲林",我们将板卡的线路设计用光刻机印成胶片,然后把一种主要成分对特定光谱敏感而发生化学反应的感光干膜覆盖在基板上,干膜分两种,光聚合型和光分解型,光聚合型干膜在特定光谱的光照射下会硬化,从水溶性物质变成水不溶性而光分解型则正好相反。

这里我们就用光聚合型感光干膜先盖在基板上,上面再盖一层线路胶片让其曝光,曝光的地方呈黑色不透光,反之则是透明的(线路部分)。光线通过胶片照射到感光干膜上--结果怎么样了?凡是胶片上透明通光的地方干膜颜色变深开始硬化,紧紧包裹住基板表面的铜箔,就像把线路图印在基板上一样,接下来我们经过显影步骤(使用碳酸钠溶液洗去未硬化干膜),让不需要干膜保护的铜箔露出来,这称作脱膜(Stripping)工序。接下来我们再使用蚀铜液(腐蚀铜的化学药品)对基板进行蚀刻,没有干膜保护的铜全军覆没,硬化

干膜下的线路图就这么在基板上呈现出来。这整个过程有个叫法叫"影像转移",它在PCB制造过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接着是制作多层板,按照上述步骤制作只是单面板,即使两面加工也是双面板而已,但是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自己手中的板卡是四层板或者六层板(甚至有8层板)。

有了上面的基础,我们明白其实不难,做两块双面板"粘"起来就行啦!比如我们做一块典型的四层板(按照顺序分1~4层,其中1/4是外层,信号层,2/3是内层,接地和电源层),先呢分别做好1/2和3/4(同一块基板),然后把两块基板粘一块不就OK了?不过这个粘结剂可不是普通的胶水,而是软化状态下的树脂材料,它首先是绝缘的,其次很薄,与基板粘合性良好。我们称之为PP材料,它的规格是厚度与含胶(树脂)量。当然,一般四层板和六层板我们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六层板的基板厚度比较薄,即使要用两层PP三块双面基板,也未见得比一层PP两块双面基板的四层板能增加多少厚度--板卡的厚度都有一定规范,否则就插不进各种卡槽中了。说到这里,读者又会产生疑问,那个多层板之间信号不是要导通吗?现在PP是绝缘材料,如何实现层与层之间的互联?别急,我们在粘结多层板之前还需要钻孔!钻了孔可以将电路板上下位置相应铜线对起来,然后让孔壁带铜,那么不是相当于导线将电路串联起来了吗?

这种孔我们称之为导通孔(Plating hole,简称PT孔。这些孔需要钻孔机钻出来,现代钻孔机能钻出很小很小的孔和很浅的孔,一块主板上有成百上千个大小迥异深浅不一的孔,我们用高速钻孔机起码要钻一个多小时才能钻完。钻完孔后,我们再进行孔电镀(该技术称之为镀通孔技术,Plated-Through-Hole technology,PTH),让孔导通。

孔也钻了,里外层都通了,多层板粘好了,是不是完事了呢?我们的回答是No,因为主板生产需要大量进行焊接,如果直接焊接,会产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板卡表面铜线氧化,焊不上;二、搭焊现象严重--因为线与线之间的间距实在太小了啊!所以我们必须在整个PCB基板外面再包上一层装甲--这就是防焊漆,也就是俗称阻焊剂的的东东,它对液态的焊锡不具有亲和力,并且在特定光谱的光照射下会发生变化而硬化,这个特性和干膜类似,我们看到的板卡颜色,其实就是防焊漆的颜色,如果防焊漆是绿色,那么板卡就是绿色。

最后大家不要忘了网印、金手指镀金(对于显卡或者PCI等插卡来说)和质检,测试PCB是否有短路或是断路的状况,可以使用光学或电子方式测试。光学方式采用扫描以找出各层的缺陷,电子测试则通常用飞针探测仪(Flying-Probe)来检查所有连接。电子测试在寻找短路或断路比较准确,不过光学测试可以更容易侦测到导体间不正确空隙的问题。

总结一下,一家典型的PCB工厂其生产流程如下所示:下料→内层制作→压合→钻孔→镀铜→外层制作→防焊漆印刷→文字印刷→表面处理→外形加工。

感光干膜PCB板制作步骤

感光干膜PCB板制作步骤: 当前PCB工厂常用感光干膜来制作PCB,而业余制作PCB常用热转印方法或者使用感光板,热转印方法制得的PCB精度不够高,同时需要买昂贵的压板机;而感光板比敷铜板价格高得多。感光干膜加上敷铜板的价格相对来说,比市面上的感光板要低得多,而精度基本上是一致的。最重要的是,当感光板如果制作失败后,就无法重新利用,而基于感光干膜的PCB一旦曝光或者显影失败,可以对PCB进行脱膜,然后再贴上新膜,大大减少了板的浪费。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制作基于感光干膜的PCB步骤将比普通的感光板多一些,但并不表示业余制板是无法实现的。本文将详细阐述如何在业余的条件下制作基于感光干膜的PCB。 2 制作流程 2.1 打印菲林 打印前,要在PCB设计软件里设置好打印PCB图为负色,因为感光干膜是属于负性的,这里与金电子的正性(郁闷的CSDN)感光板是相反的,打印效果如图1(注:实际上菲林是透明的,照片上是在白色的背景色拍下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双面板打印时,应注意Top层应该使用镜像(Mirror)打印,而Bottom 层则不需要,如此则可使在曝光时,菲林与干膜紧密接触,降低曝光漏光现象的可能性。 负片打印效果图

②建议选择适合喷墨打印机的菲林,因为喷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不需加热,能保证菲林不会因为加热而变形,而且,经过实验证明喷墨打印机打印的效果要比激光打印机的效果好。同时,可使用兼容墨进行打印,大大降低了成本。 1.1 铜面处理 首先,使用锉刀磨平电路板边缘,以免在曝光时菲林与电路板不能紧密接触而导致漏光现象产生。 接着,润湿电路板,然后用细砂纸磨洗,去除表面的油渍和锈渍,力求在后面的操作中,感光干膜能够紧密地贴在敷铜板上。 然后,使用棉花蘸上酒精擦洗电路板,有效地去除敷铜板上的油渍。 最后,用吹风筒吹干电路板。铜面处理效果如图2所示。 1.2 贴膜 先揭开干膜的一层保护膜,先轻轻地贴在干燥的预热的敷铜板上,然后用手指小心紧压,使干膜与电路板紧密结合,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 再使用吹风筒或者电熨斗加热,温度要保持在110℃左右,使干膜牢固地粘合在电路板上。 贴膜效果如图3(由于拍摄条件有限,无法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同时,将贴好感光干膜的敷铜板暴露在阳光下在实际操作下是不允许的,所有的操作必须在安全灯光下,如黄光)需要指出的是,贴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一旦没有贴好,将导致在后面的显影和蚀刻产生脱膜的现象。不过,少许的气泡是允许的,只要该气泡不在线路上即可,在显完影后,可以对电路板进行修补。

感光干膜法制造工艺

感光干膜法制造工艺 (1)贴膜制板工艺流程。贴膜前处理一吹干或烘干一贴膜一对孔一定位一曝光一显影一晾干一修板。 1.)贴膜前处理。在贴膜前将板材刷洗干净,去除氧化膜、油污等,以增加干膜与铜箔表面的结合力,否则将会引起干膜脱落与边缘起翘等。刷洗一般用刷板机。 2)贴膜。贴膜主要借助贴膜机进行。贴膜温度对贴膜质量影响比较大。温度过高,易使子膜流胶和发脆。因此,要严格控制贴膜温度。温度的选择与干膜性能、气候条件有关,一般为90-130℃,夏季要再低13 ---20℃。 选择适当的贴膜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压力过小,干膜与铜箔结合不牢,影响制板质量;反之,膜易变形起皱。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经验选择压力大卟。贴膜速度太快,膜易起皱,无法制出合格图形;反之,会使贴膜不牢。 3)曝光。曝光对印制电路板质量影响很大。光源类型、曝光时间的长短、光源的强弱,对制成图形线条的粗细及精度产生直接影响。若曝光过量,会造成显影困难,甚至细线条显不出影;反之,线条边缘发毛,会出现渗镀现象。 曝光时,应严格控制曝光量。曝光量与光源的强弱、灯距的远近、曝光时间长短等有关。 在光源选定的情况下,决定曝光量的因素有灯距和时间。若灯距远,曝光时间就要相应加长;反之,曝光时间要短。但光源距离过近,会对干膜显影带来困难。因此,光源的距离要合适,一般通过实验来确定。 4)显影。显影一般在显影机里进行。显影溶液采用无水碳酸钠,浓度为1% '--,20200操作程序是:曝光后的印制电路板去掉聚酯膜,放在显影机里进行显影,印制电路板首先进入喷淋2070稀碳酸钠溶液段中显影,然后进入水中冲洗干净,最后在盛有1%的碳酸钠溶液的容器中再次显影。显影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会造成过显,使边线不整齐;时间太短会使显影不彻底,密集线条部分显不出图像。显影溶液的浓度要严格地控制,浓度太低,显影速度慢,不易显示出图像;浓度太高,显影速度过快,~易造成导绒边缘不整齐。 5)修板。修板时,要用小毛笔沾沥青修补缺陷、沙眼等,孔偏移比较严重的要修好,使其达到技术要求。

摄影基础课程学习大纲.doc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1.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 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照相机(含相机类型、结构、使用及维护)、 黑白感光材料(含种类、性能和选用等)、摄影曝光(含正确认识曝光、曝光量估计等)、景深与超焦距(含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超焦距含 义的使用价值等)、摄影实践(含人物、风光、静物摄影以及运动、广 告摄影等)、黑白暗房工艺(含黑白胶卷的冲洗、黑白照片印相和放大 的制作)、摄影构图(含构图的原则和要求、影响构图的因素等)、数字摄影系统(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等内容。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暗房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识各种常用镜头、照相机的基本结构;胶卷的类型和成像特点;初步掌握摄影用光、曝光、取景、构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和黑白摄影暗房后期制作。

用感光干膜制作PCB的方法

用感光干膜制作PCB的方法。 PROTEL99SE打印负片的方式:请参考:用负片感光敷铜板制作P C B的方法。 没有用过感光干膜制作线路板的朋友最好先用一片干膜剪成多片,用一片废线路板试验,试验到自己合适为止。 一,打印菲林纸过程 感光干膜和感光板的制作方法差不多的,最大区别是感光电路板曝光是正片底稿,而感光膜是负片底稿。 在PROTEL99SE打印方法如下。,因没有SE版,不知是否可行。 由于我用的是PROTEL99,不是SE,没有这样的打印方法(一直是用99,转为SE发现有些习惯要改变,不想改,所以没有SE版。而且电脑上原来没有打印机,要到其它地方打印才行,有打印的电脑没有PROTEL99,但有Photoshop。),用PROTEL99打负片要用几个软件才能成功,要用office 2003、ACDSee 5.0、Adobe Photoshop CS2这三个软件一同协助才行,方法如下, 在PROTEL99打印机选这个选项,要安装office才有这个打印的选项的。 设置好打印选项。

用ACDSee 5.0把图片转成JPG格式,Photoshop不支持office打印机出来的图片格式。 在Photoshop把图片转成负片

用Photoshop打印菲林纸,注意不能改动缩放比例。 这是要打的图,由于制作的PCB面积少,所以把连焊盘也打在一张。

打印菲林胶片 ,推荐用喷墨打印机打,设置最高精度,相片纸模式,这样出来的底片质量是最好的,很黑,可满足制版底片的要求。 打印好的菲林纸。 二,用感光干膜制板过程 把显影剂按1:100兑水,10克的兑1升水,脱膜剂按1:60或70兑水,放在一边等待使用。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照相机与感光材料 2012040601210 高瑞绪

照相机 现代照相机可分为胶片相机与数码相机两大类 胶片相机是现代照相机的一种类型,而所有当今数码相机的原理,皆源自胶片相机。胶片相机分为单眼相机及双眼相机,胶片相机用的就是底片而已,因此在成本上,消费者要购买底片的费用,要洗成照片,又需要底片的冲费与相纸的费用,算一算每一卷负片所要花费的成本大约是60元上下,如果是正片,大约是40元上下。 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在工作原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将被摄景物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 数码相机最常用的用途可以简单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这是单反相机与其它数码相机的主要区别。卡片数码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长焦数码相机指的是具有较大光学变焦倍数的机型,而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传统对家用机定义不是很清楚,一般对成像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的都可称作家用机。 单反相机: 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即Digital数码、Single单独、Lens镜头、Reflex反光的英文缩写DSLR。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单反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宾得、富士等。 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

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主要特点: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因此在关系数码相机摄影质量的感光元件(CCD或CMOS)的面积上,单反数码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 卡片相机: 卡片相机在业界内没有明确的概念,仅指那些小巧的外形、相对较轻的机身以及超薄时尚的设计是衡量此类数码相机的主要标准。其中索尼T系列、奥林巴斯AZ1和卡西欧Z系列等都应划分于这一领域。 主要特点: 卡片数码相机可以不算累赘地被随身携带;而在正式场合把它们放进西服口袋里也不会坠得外衣变形;女士们的小手包再也不难找到空间挤下它们;在其他场合把相机塞到牛仔裤口袋或者干脆挂在脖子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光致抗蚀干膜的结构和种类

光致抗蚀干膜的结构和种类: (1)光致抗蚀干膜制造印制电路的优点分辨率高,能制造线宽0.1mm的图形,在干膜厚度范围以内都能获得边缘垂直的线条,保证线条精度;干膜的厚度和组成基本稳定,避免成像时的不连续性,可靠性高;便于掌握。应用干膜可大大简化印制板制造工序,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光致抗蚀干膜结构干膜由保护膜聚乙烯、光致抗蚀剂膜和载体聚酯薄膜三部分组成,三者厚度分别是25μm几十至100μm和25μm。干膜结构示意如图5-1所示。 (3)光致抗蚀干膜种类依照干膜显影和去膜方法的不同,将干膜分成三类:溶剂型干膜、水溶性干膜和剥离型干膜。 根据干膜的用途,也将干膜分成三类:抗蚀干膜、掩孔干膜和阻焊干膜。 (4)光致抗蚀干膜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1 胶黏剂主要是使胶膜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及机械性能,通常是酯化或酰胺化的聚苯丁树脂。胶黏剂不含感光基团,属于光惰性物质,它与组分的混溶性、成膜性、显影性和去膜性良好。 2 光聚合单体是胶膜的主要成分,在光引发剂的存在下,经紫外光照射发生聚合反应,而不溶于显影液,未感光部分被显影掉,形成抗蚀干膜图像。光聚合单体还是增塑剂,直接影响干膜的韧性、抗蚀性及贴膜性。它主要采用高沸点、易混溶的多官能团不饱和酯类,如三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季四醇三烯酸酯等。 3 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分解成游离基,引发聚合和交联反应的物质常用安息醚,叔丁基蒽、醌等。 4 增塑剂用于增加干膜的韧性,降低贴膜温度,常用的是三缩乙二醇二乙酸酯。

5 增黏剂可增强干膜与铜表面之间的结合力,克服干膜固化后与铜表面之间产生应力而黏附不牢引起胶膜起皮翘起、渗镀。常用增黏剂有苯并三氮,苯并咪唑等,是氮杂环化合物,与铜表面形成配价键结构而提高黏附力。 6 热阻聚剂在干膜的制造、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热聚合,影响干膜的解像力和显影性能。为阻止热能引发的干膜聚合,可在干膜抗蚀剂中加入了对苯二酚,对甲氧基酚等物质。 7色料为使干膜抗蚀剂感光显影后形成良好的视觉反差,在干膜中加入了孔雀石绿、甲基紫、亚甲基蓝等颜料。 8 溶剂干膜中常用溶剂是丙酮和乙醇。

电路板厂之液态和干膜感光材料的优缺点--深联电路板

电路板厂之液态和干膜感光材料的优缺点—深联电路板 作者:深联电路 电路板厂使用的液态感光绝缘树脂材料是以油墨形态和采用涂布法或丝印法来形成线路板的绝缘层。为了达到规定的厚度,大多要反复多次(一般为两次,烘干也应两次)才能满足要求。不仅周期长,而且由于线路板烘干次数和时间不同造成曝光差异,从而带来显影差异等性能区别。同时,在电路板生产过程中,不仅有大量涂布或印刷设备、烘干设备等的维护与管理问题,而且由于树脂(油墨)流动也会导致线路板上膜厚不匀现象。 另外,虽然存在液态感光绝缘树脂材料的混合(双组分)和应用过程中易于包裹微细小气泡问题。但是,它仍可以充分利用电路板厂家现有PCB生产设备,特别是中、小量产上具有很低成本。如果采用静电喷涂技术,特别是具有双面喷涂兼烘干的PCB技术,可获得均匀膜厚和无气泡的感光绝缘层。由于不存在基体膜的曝光差异而“直接”曝光,可获得更好的线路板精细线宽/间距,但其成本相对较高。 干膜感光绝缘树脂材料具有生产过程简单、成膜均匀、膜内气泡少、生产周期短、稳定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弱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PCB芯板表面导线(体)厚度大、间隙小时,则与干膜形成90度角贴压方向(后贴压到的侧面),其导线侧向易引起有空隙,往往会造成气缝而带来粘结力等诸多问题,采用真空贴压电路板生产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这种现象:二是贴压后的干膜,仍留有PCB基体膜(PET),曝光时,光线需透射过这层基体膜,再到线路板感光绝缘层上。由于存在的介质不同,对于电路板上的精细导线制造来说,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能不考虑。这也许是液态感光绝缘树脂材料目前最普遍被采用的原因之一。 综上可以看出,采用光致法工艺形成PCB电路板时,液态和干膜感光绝缘树脂材料各有其优劣性。电路板厂可根据生产成本及PCB板的质量上加以权衡,选择出合适的生产加工方法。

教大家如何使用DXP或Altium Designer 6制作感光干膜所用的负片

教大家如何使用DXP或Altium Designer 6制作感光干膜所用的负片 一、打开PCB文件,先做Top layer负片 点击“放置p”“填充f” 选择Mechanical 1层,按“+”键进行选择 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画出与PCB大小相同的框 打开“文件f”“页面设计u”选择“灰度” 缩放比例中,模式选Scaled Print,刻度为“1.00” (页面边距及纸张大小根据自己的要求设定) 进入高级设定项 由于我们先做TOP Laer层负片,所以先把不需要的层都删除 删除Bottom layer层,Keep-out layer层,Top over layer层,仅保留Top layer层Multi—layer层及Mechanical 1层,如果你还有其它层,都必须删除(右键所删除的层,弹出删除菜单),注意只留保留上面的3个层 排列剩余的3个层地位置,Multi-Layer层在最前,中间为Top layer层,最下面为Mechanical 1层,可以在所选层上右击弹出菜单,使用Move up或Move down功能排列 在“孔”项和“镜像”项中打钩进入“参数设置” 把top layer和Multi-layer设为纯白色 把Mechanical和Pad hosel设为纯黑色 点“确定’完成操作 打开’查看效果 有铜的地方都变成了白色,无铜的地方变成了黑色,即一张Top layer 层地负片制作完成 点击“打印”输出负片 二、制作Bottom layer层负片 方法与前面的相似,在此只对不同的地方说明 这里不再需要使用Mechanical 1层填充了,因为在做Top layer层时已经做过了 这时要把Top layer层删除(方法与前面讲过)并添加Bottom layer层,其它不变 在空白处右击,弹出插入层,插入Bottom layer 层 移动着3个层地位置,Bottom layer层在中间,Multi-layer层在最上面,Mechanical 1层在最下面 取消“镜像”,一般打印Bottom layer层无需镜像输出 这里要把Bootom layer设为纯白色,Multi-layer为纯白色(上次已经做过,不需要再操作),Mechanical 1层,Pad holes纯黑色(上次已经改过,不需要再操作)。 负片制作完成。

感光膜(干膜)制作PCB电路板

感光膜 (干膜) 制作 PCB 电路板 感光膜也叫干膜,是用来做PCB电路板的,把它贴在PCB电路板上面,就变成了一片感光电路板(因为感光电路板比较贵),用它做PCB电路板有着简单方便,容易制作等优点, 详细制板过程如下: 先将感光膜撕开,感光膜有三层,中间一层是感光膜,两边是透明膜,我们要做的就是撕开其中的一面透明膜,任意一面哦,暂保留一层保护透明膜,中间一层是感光膜,撕开方法:在感光膜两面粘上透明胶,然后两面的透明对揭开,这样,其中一面的透明膜就会被透明胶粘上,并且撕开了.注意一下,虽然是感光膜,对它起做用的是阳光中的紫外线所以不可以在阳光下操作,在室内操作不用担心,室内的光线和室内的灯光包括日光灯,在一两个小时内对它都起不到伤害,所以可以慢慢操作!不要急,也不要特意去暗室! 将感光膜撕开后,粘在PCB板上面,注意一下,PCB板只要上面没有灰尘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清理!粘上后用电吹吹一下或用电熨斗压一下,主要是加热,让感光膜的粘性更强,对电路板粘在更牢. 将电路图打印在硫酸纸上面,或者菲林纸上面,菲林纸更贵一些,效果也更好,注意一下,电路图要反白打印,也就是本来有线的地方要打空(白色),本来没有线的地方要打成黑色,具体打印方法,本店有教材,或者也可以直接来问我,采用日光灯,或者节能灯来晒板,只要保证灯光均匀就可以了,10W的灯管差不多5分钟就可以了,晒好后的板可以明显看到两种颜色深浅变化.

曝光结束后,明显看到图上深浅变化,可以做为是否晒好板的依据.撕掉上面的保护透明膜,将感光好的板放在显影溶液当中,本店出售的显影剂一包渗水3升左右,倒入适量的显影剂,将板没过就可以了,显影时间很快,一到两分钟,或者更快,最好在边上用小刷子或者小棉签擦洗电路板,会更快.再显影后的板子洗清,吹干,再将原保护透明膜贴上,用80度电熨斗再压一下,再撕掉上面的保护透明膜. 显影后的板就可以拿去腐蚀了,可以用台湾生产的专用环保腐蚀剂来腐蚀,速度快,干净,卫生,并且没有气味,容易保存等优点,价格相对三氯化铁来说更便宜,腐蚀完之后的板放在脱膜剂中去脱膜,脱膜完后的板如图下: 腐蚀完后的图!就这样一张PCB板就做成了!如果需要做阻焊层的话,图上的那支笔是绿油笔,用来做阻焊层的,详细的制做过程请到绿油笔的商品里面去看!!谢谢关注! 简单说明一下,用感光的方法做板需要用到哪些东西: 感光膜硫酸纸或者菲林纸显影剂脱膜剂腐蚀剂 PCB电路板

感光干膜的作用机理

感光干膜的作用机理 PCB(印刷电路板)的原料是玻璃纤维,这种材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处可见,比如防火布、防火毡的核心就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很容易和树脂相结合,我们把结构紧密、强度高的玻纤布浸入树脂中,硬化就得到了隔热绝缘、不易弯曲的PCB基板了--如果把PCB板折断,边缘是发白分层,足以证明材质为树脂玻纤。 光是绝缘板我们不可能传递电信号,于是需要在表面覆铜。所以我们把PCB板也称之为覆铜基板。在工厂里,常见覆铜基板的代号是FR-4,这个在各家板卡厂商里面一般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当然,如果是高频板卡,最好用成本较高的覆铜箔聚四氟乙烯玻璃布层压板。 覆铜工艺很简单,一般可以用压延与电解的办法制造,所谓压延就是将高纯度(>99.98%)的铜用碾压法贴在PCB基板上--因为环氧树脂与铜箔有极好的粘合性,铜箔的附着强度和工作温度较高,可以在260℃的熔锡中浸焊而无起泡。 这个过程颇像擀饺子皮,最薄可以小于1mil(工业单位:密耳,即千分之一英寸,相当于0.0254mm)。如果饺子皮这么薄的话,下锅肯定漏馅!所谓电解铜这个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CuSO4电解液能不断制造一层层的"铜箔",这样容易控制厚度,时间越长铜箔越厚!通常厂里对铜箔的厚度有很严格的要求,一般在0.3mil和3mil之间,有专用的铜箔厚度测试仪检验其品质。像古老的收音机和业余爱好者用的PCB上覆铜特别厚,比起电脑板卡工厂里品质差了很远。 控制铜箔的薄度主要是基于两个理由:一个是均匀的铜箔可以有非常均匀的电阻温度系数,介电常数低,这样能让信号传输损失更小,这和电容要求不同,电容要求介电常数高,这样才能在有限体积下容纳更高的容量,电阻为什么比电容个头要小,归根结底是介电常数高啊! 其次,薄铜箔通过大电流情况下温升较小,这对于散热和元件寿命都是有很大好处的,数字集成电路中铜线宽度最好小于0.3cm也是这个道理。制作精良的PCB成品板非常均匀,光泽柔和(因为表面刷上阻焊剂),这个用肉眼能看出来,但要光看覆铜基板能看出好坏的人却不多,除非你是厂里经验丰富的品检。 对于一块全身包裹了铜箔的PCB基板,我们如何才能在上面安放元件,实现元件--元件间的信号导通而非整块板的导通呢?板上弯弯绕绕的铜线,就是用来实现电信号的传递的,因此,我们只要把铜箔蚀掉不用的部分,留下铜线部分就可以了。 如何实现这一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线路底片"或者称之为"线路菲林",我们将板卡的线路设计用光刻机印成胶片,然后把一种主要成分对特定光谱敏感而发生化学反应的感光干膜覆盖在基板上,干膜分两种,光聚合型和光分解型,光聚合型干膜在特定光谱的光照射下会硬化,从水溶性物质变成水不溶性而光分解型则正好相反。 这里我们就用光聚合型感光干膜先盖在基板上,上面再盖一层线路胶片让其曝光,曝光的地方呈黑色不透光,反之则是透明的(线路部分)。光线通过胶片照射到感光干膜上--结果怎么样了?凡是胶片上透明通光的地方干膜颜色变深开始硬化,紧紧包裹住基板表面的铜箔,就像把线路图印在基板上一样,接下来我们经过显影步骤(使用碳酸钠溶液洗去未硬化干膜),让不需要干膜保护的铜箔露出来,这称作脱膜(Stripping)工序。接下来我们再使用蚀铜液(腐蚀铜的化学药品)对基板进行蚀刻,没有干膜保护的铜全军覆没,硬化

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讲义

高效课堂*精讲精练 知识点1 照相机 情境激疑 照相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仔细观察下图的照相机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给你一部照相机,体验一下近景拍摄和远景拍摄镜头和胶片各有什么作用? 教材全解 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构造: (1)镜头:一般为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以透明塑料为基片,上面涂有感光材料。 (3)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在胶片上生成清晰的像。 (4)光圈环: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光线的多少。 (5)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 3.使用:

一是旋转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景时,使镜头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景时,使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二是选用适当的光圈和快门,使胶片曝光适当。 知识拓展 数码照相机除了有普通照相机上的镜头、光圈、快门和机身外,还有成像元件、存储设备、和彩色液晶显丌器等部件.光线经过镜头或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器还能够马上观看已经拍摄好的照片,如果不满意,还可以删除存储设备像一张卡片,可以很方便地从数码照相机中插入和取出数码相机的照片可以方便地输入电脑,通过电脑中安装的图片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放大、裁剪、修饰。 即学即练 例1如图所示,小明用照相机给一圆锥体拍照时,胶卷上得到的像是一个、、的圆锥体。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的原理工作的,被拍摄的物体是一个正立的圆锥体,则形成的像一定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圆锥体 答案倒立缩小 例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2019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拍摄的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保护层 乳剂层 底层 片基 背面层 保护层 乳剂层 聚乙烯纸基 聚乙烯层 (a) 黑白负片 (b) 涂塑相纸 感光材料的种类与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感受可见光、红外光、紫外线、X 射线等电磁辐射信息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曝光和一定的加工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物品。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我们劳动人们就在常年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某些可以“感光”的物质涂抹在器表面制备美丽的图案。今天,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记录和显示的重要媒介,在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站有重要的地位。 感光材料涉及的围很广,按照材料的光敏介质可将其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本文将按照传统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做简单介绍。 1. 银盐感光材料 在感光科学领域,将以银盐(卤化银)为感光介质的感光材料称为银盐感光材料。自从1727年J.Schulge 发现AgNO 3的感光性能至今,银盐感光材料已有两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成像层次丰富、成像稳定的优点,是传统摄影领域使用的最主要成像材料。但是基于银盐感光材料存在制作工序复杂、需暗室显影定影、不能实时显示等缺点,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贵金属银。自2005年以来,数码影像技术和产品飞速发展,传统银盐照相产品的需求快速萎缩,已进入迟暮之年。但是银盐感光材料是人类科学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一些研究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1 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 从构造上简单的说,银盐感光材料是由乳剂层、支持层和一系列辅助层构成的。不同的品种的感光材料,由于其照相性能和用途的不同,结构上稍微有些差异。图1为几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特征。 图 1 两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 (一) 乳剂层 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光敏涂层,直接决定了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印刷行业中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如基层的厚度在5 25 m 之间。尽管乳剂层很薄,但是整个照相过程,从曝光、显影、定影到形成稳定的影像,这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都发生在这薄薄的乳剂层中。

高精度感光干膜PCB线路板制作全过程记录

最全高精度感光干膜 PCB线路板制作全过程(全) 最近DIY了一个DAC,在本坛发贴后却发现大家感兴趣的是线路板制作的过程,如何用感光干膜制作线路板呢?现在就用DAC上面接电脑的USB转同轴的 PCB来演示整个过程,供大家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用过感光干膜制作线路板的朋友最好先用一片干膜剪成多片,用一片废线路板试验,试验到自己合适为止。 一、打印菲林纸过程 感光干膜和感光板的制作方法差不多的,最大区别是感光电路板曝光是正片底稿,而感光膜是负片底稿。我用的是PROTEL99(PROTELSE会方便一点),用PROTEL99打负片要用几个软件才能成功,office 2003、ACDSee 5.0、Adobe Photoshop CS2这三个软件一同协助才行,方法如下: 在PROTEL99打印机选这个选项,要安装office才有这个打印的选项的 设置好打印选项 转换格式 用ACDSee 5.0把图片转成JPG格式,Photoshop不支持office打印机出来的图片格式。 在Photoshop把图片转成负片 用Photoshop打印菲林纸,注意不能改动缩放比例 PCB图纸

由于制作的PCB面积少,所以把连焊盘也打在一张(图中是横向显示的)。 用激光打印机在打印激光菲林纸出现黑的不够黑、白的不够白。经几次试验发现,用激光打印机打可用喷墨打印机打的菲林纸的效果最好,但黑的还是有漏光的情况,最后采用打2张菲林纸叠起来的方法才处理好这个问题。 菲林纸(透明胶片) 下图左边是喷墨菲林纸右边是激光菲林纸打印的效果图,可能是选用的纸引起的。 效果图对比 打印好的菲林纸 二、用感光干膜制板的过程

感光干膜制作PCB

M8电子负载&交流内阻测试仪的套件买了,好不容易搞清楚了怎么接线、调试,不过看到不过飞线一堆,实在是乱的很,安装并初步调试成功后就没心情继续下去了 并且前段时间做M8-R2R电源的时候,对山寨DIY双面板也有些心得,本来一直打算写点什么的,可惜一直没啥时间去弄。此次乘清明假期就重新做了个M8电子负载并共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部分:DIY双面板,普及蓝膜制板 蓝膜制板的成本鉴于热转印和感光板之间,但一直以来很多人因为其成本稍高、操作起来比热转印麻烦,可能用的人并不多。 我写这些的目的在于: 1、在能满足一般制板质量的要求下,尽量降低蓝膜制板的成本;

2、细陈制板过程,争取让即使是初次操作的新手,也能达到99%的成功率; 3、共享些DIY双面板的心得,这个有些人应该感兴趣,有方法操作起来并不难; 蓝膜制板: 用菲林打印PCB(也可用硫酸纸): 1、要反白打印,PCB正面要镜像,制板曝光的时候打印的墨粉层贴着PCB放置; 2、可以根据PCB的大小适当的裁小菲林,没必要每次都用完一整张A4的菲林胶片; 再吝啬点:甚至可以根据PCB大小把菲林裁小贴在普通打印纸上打印,先打印在普通纸上,再在打印的位置粘上菲林再次打印,上、下两边用透明胶粘到普通打印纸即可; 3、用菲林的话让大多数人头痛的可能就是打印机不够好,打印的墨粉层不够黑,遮光效果不好无法正常曝光。 解决办法:可以多打印几张,2张或者3张叠起来用。对好位置后将多层菲林胶片用透明胶粘好备用,可避免错开位置。 缺点:可能要做到***微米级别的精密电路这样会比较难,但普通的PCB走线足以,至少不会比热转印差。 我也试过在同一张纸上一次多打印几片同样的PCB剪开来使用,可能是打印机太次了,不同地方的图形大小有0.Xmm的误差, 下图这就是我打印的PCB公司的打印机实在是太垃圾,我叠了3层

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保护层 乳剂层 底层 片基 保护层 乳剂层 聚乙烯纸基 (a) 黑白负片 (b) 涂塑相纸 感光材料的种类与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感受可见光、红外光、紫外线、X 射线等电磁辐射信息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曝光和一定的加工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物品。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我们劳动人们就在常年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某些可以“感光”的物质涂抹在陶器表面制备美丽的图案。今天,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记录和显示的重要媒介,在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站有重要的地位。 感光材料涉及的范围很广,按照材料的光敏介质可将其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本文将按照传统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做简单介绍。 1. 银盐感光材料 在感光科学领域,将以银盐(卤化银)为感光介质的感光材料称为银盐感光材料。自从1727年发现AgNO 3的感光性能至今,银盐感光材料已有两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成像层次丰富、成像稳定的优点,是传统摄影领域使用的最主要成像材料。但是基于银盐感光材料存在制作工序复杂、需暗室显影定影、不能实时显示等缺点,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贵金属银。自2005年以来,数码影像技术和产品飞速发展,传统银盐照相产品的需求快速萎缩,已进入迟暮之年。但是银盐感光材料是人类科学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一些研究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1 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 从构造上简单的说,银盐感光材料是由乳剂层、支持层和一系列辅助层构成的。不同的品种的感光材料,由于其照相性能和用途的不同,结构上稍微有些差异。图1为几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特征。 图 1 两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 (一) 乳剂层 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光敏涂层,直接决定了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印刷行业中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如基层的厚度在5 ? 25 ?m 之间。尽管乳剂层很薄,但是整个照相过程,从曝光、显影、定影到形成稳定的影像,这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都发生在这薄薄的乳剂层中。

中考物理 基础篇 第4讲 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附强化训练题)

第4讲光的折射透镜 4.1 学习提要 4.1.1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规律 如图4-1所示,光线AO从空气斜射人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 变,折射光线是OB。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其他透明介质)的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图4-1 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如图4-2(a)和(b)所示,当光以相同的人射角分别从空气斜射人水或玻璃中时,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更明显,说明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实验表明,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图4-2 4.1.2 透镜 1. 三棱键 三棱镜是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棱柱体。如图4-3所示,由空气射人三棱镜内的光线,通过棱镜后出射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 图4-3 图4-4 2. 凸透镜 (1)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通常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球面,或者一面是球面,—面是平面。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C1、C2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透镜的中心O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4-4所示,凸透镜的焦点为实焦点。 (3)经过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如图4-5所示: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绘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b)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图4-5 3. 凹透镜 (1)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图4-6所示,凹透镜的焦 点为虚焦点。 (3)经过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如图4-7所示: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图4-6 (b)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图4-7 4.1.3 凸透镜成像 1. 物距、像距和焦距

感光干膜在蚀刻中的应用

一、简介 ResoPower MU系列干膜是新一代的多用途干膜,为线路板厂家提供一种操作范围广泛的新技术。能适用于各种蚀刻、电镀(铜、镍、金、锡、锡/铅等)以及掩孔用途。 二、规格 应用建议使用产品厚度(μm) 蚀刻MU-310,MU-312,MU-315 25,30,38 电镀、掩孔MU-310,MU-312,MU-315,MU-320 25,30,38,50 三、特性 高解像度高感光度可以大大提高产能λ 对各种铜面有良好的附着能力λ 快速而优良的去膜性能λ 优良的掩孔和抗电镀能力λ 对于曝光接触不良的敏感度低,曝光操作幅度宽λ 在铜,锡或铅/锡电镀中不易掉膜λ 四、铜面状态及表面处理 ResoPower MU系列同各种铜表面相容性好,无脱膜现象 化学镀铜表面λ 直接金属化表面λ 电镀铜面λ 五、使用工艺参数 1、铜面前处理 磨刷研磨 2、贴膜 推荐贴膜参数如下表: 手动贴膜机自动贴膜机 预热(℃)视情况定视情况定 压合温度(℃)50-80 压辘温度(℃)110-130 110-130 贴膜压力(PSI)60-80 60-80 贴膜速度(m/min)0.6-1.5 1.5-3.0 压合时间(Sec)1-4 板出温度内层板:60-70℃;外层板:45-55℃(镀铜/锡);50-65℃(镀金) 建议: 温度达到110℃以上后开始贴膜λ 为减少孔破,可以适当减低压膜温度和压力λ 贴膜前孔内应无水分或水气λ 贴膜后的板冷却至室温后,再曝光λ 3、静置时间:30min(15min以上) 4、曝光 ResoPower MU系列产品可在各种曝光机上进行曝光,灯管的波长值应分布在350-380nm

感光材料及其种类

二、感光材料及其种类 (一) 传统感光材料 1、按成像颜色分 (1)黑白片经拍摄曝光之后以黑、白、灰三个色界组成画面影像的感光片叫作黑白胶片。 1)银盐型黑白片以金属银盐为乳剂制作而成的黑白感光片称作银盐型黑白片。它在拍摄以后得到的是光的潜影,需要用D-76或者D-23、DK20等化学显影液进行 冲洗后才能得到可见的影像。 a. 全色片这里讲的全色片其实就是常用的黑白片,它是指能对人眼所能够看到的 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可见光全部都会感光的黑白负片。它适 合于拍摄可见光照射下的各种景物,因此它是一种最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黑白负片。 b. 分色片分色片也叫正色片,它是一种只能感受黄、绿、青、蓝、紫光线;而不 能感受红、橙光线的黑白负片。它对黄、绿景物的表现影调和层次特别逼真和丰 富,所以用它拍摄人像和风光的黑白照片具有极佳的效果。 c. 色盲片色盲片也叫无色片,它是一种只能感受蓝、紫及紫外光线;而不能感 受其它光线的黑白感光片片。它得到的景物影像层次表现力很差,但是反差却很 大,例如对于红、橙、黄色的景物得到的影像则成了白、浅灰、灰白色(黑白照 片的图像是黑、灰黑、深灰、);对于蓝与紫色的景物其影像便成了灰黑与黑色。(黑 白照片的图像是灰白与白色)主要用于翻拍文稿、印制幻灯片和拷贝电影片。 d. 黑白X光片X光片又称X射线胶片,它只感受蓝、紫与X光线,是一种专供 人体内部组织的医学诊断和工业机器设备内部结构检查之用的黑白摄影感光片, 但是它必须用X线作为光源才能摄取这些人眼无法入内看到的影像,因为它在普 通光源下只能感受蓝、紫光线下的景物外表形像而没法感受X光线。 e. 黑白红外片它是一种只能感受可见光中的蓝、紫光线;但是却能感受我们人眼 看不见的红外线的黑白感光片片。由于它具有红外热效成像的功效,所以能穿透 烟雾和混浊的水气;因而常用于军事、刑侦、医学、考古、航天、气象、地质、 水下、夜间等摄影中,它还能在普通的风光摄影中取得非常特殊的效果,如能使 白昼如夜、树叶变白、水色变黑、明暗反差极强、并能提高远景的清晰度。 2)染料型黑白片染料型黑白片又叫非银盐型黑白片,它是以感光颜料为乳剂制作而成的黑白感光片称作染料型黑白片。这种感光片具有片速高、颗粒细和宽容度 大的特点。它曾有英国的伊尔福、德国的阿克发和美国的柯达三个著名的品牌。 它在拍摄以后得到的也是光的潜影,需要用C-41等化学显影 液进行冲洗后才能得到可见的影像。 (2)彩色片经拍摄曝光后以红、绿、蓝三个原色和青、品、黄三个补色组合而成彩 色画面影像的感光片叫作彩色片。 1)彩色负片经拍摄、冲洗之后,所得到的图象颜色与被摄景物的实际颜色成补色调的底片称作彩色负片。它在它在拍摄以后得到的潜影,需要用C-41化学显影 液进行冲洗后才能得到可见的影像。 2)彩色反转片经拍摄、冲洗之后,所得到的图象颜色与被摄景物的实际颜色一致的底片称作彩色负片。它在它在拍摄以后得到的潜影,需要用E-6化学显影液进 行冲洗后才能得到可见的影像。 3)彩色X光片它除了成像为彩色的,其它性能均与黑白X光片一样。 4)彩色红外片它是一种能感受可见光所有光线(即红、橙、黄、绿、青、蓝、 紫七色光)和我们人眼看不见的彩色胶片,它与黑白红外线片一样具有红外热效

用感光干膜制作PCB的方法(图片已发完整)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6229424.html,/viewthread.php?tid=225824&extra=&page=1 用感光干膜制作PCB的方法。(图片已发完整) 近日DIY了个DAC,发贴后发现获得好评是线路板制作的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6229424.html,/viewthread.php?tid=223886,搜论坛发现还没有感光干膜制作线路板的方法,所以把我用感光干膜制作线路板的方法详细贴出来(由于原来摄的相片不多,现在那个DAC上面接电脑的USB转同轴的PCB来演示整个过程),供大家参考。 没有用过感光干膜制作线路板的朋友最好先用一片干膜剪成多片,用一片废线路板试验,试验到自己合适为止。 一,打印菲林纸过程 感光干膜和感光板的制作方法差不多的,最大区别是感光电路板曝光是正片底稿,而感光膜是负片底稿。 在PROTEL99SE打印方法如下。https://www.360docs.net/doc/7616229424.html,/show/IaTjWYS22DrlXqjy.html,因没有SE版,不知是否可行。 由于我用的是PROTEL99,不是SE,没有这样的打印方法(一直是用99,转为SE发现有些习惯要改变,不想改,所以没有SE版。而且电脑上原来没有打印机,要到其它地方打印才行,有打印的电脑没有PROTEL99,但有Photoshop。),用PROTEL99打负片要用几个软件才能成功,要用office 2003、 ACDSee 5.0、Adobe Photoshop CS2这三个软件一同协助才行,方法如下, 在PROTEL99打印机选这个选项,要安装office才有这个打印的选项的。

设置好打印选项。 用ACDSee 5.0把图片转成JPG格式,Photoshop不支持office打印机出来的图片格式。

第五讲 查阅文献

第五讲查阅文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什么是文献?文献有哪些种类?文献有什么意义?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查阅文 献?怎样查阅文献?对于文献资料我们该怎样整理和运用?这是这一讲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 文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文献查阅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文献提供了选题的依据,当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必须围绕选题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这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创新的起点,关系到研究的效率、质量以及成败。 文献查阅贯穿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论证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初步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对有关文献的查阅和运用。 一、文献查阅的概念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 三、文献查阅的作用 四、教育文献的主要来源 五、文献查阅的过程和方法 六、文献查阅的基本要求 七、文献资料的整理和运用 八、文献查阅与日常阅读 一、文献查阅的概念 (一)教育文献 教育文献:把有关教育领域的具有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的知识、信息以文字、图象、符号、音频、视频等形式,存储在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硬盘中保存下来,这种形式的知识和信息叫做教育文献。 (二)教育文献查阅 教育文献查阅也称为教育文献检索,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从教育文献中查找、记录、整理研究所需情报信息,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研究的方法。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 (一)按文献的物质形式划分 1. 纸张文献(Paper Document)是以纸张为存储介质,以手写、打印、印刷等为记录手段,将信息记载在纸张上形成的传统文献形式。 书、报纸、期刊、杂志 优点是便于阅读和传播,可直接、任意翻阅,可在任何场合下阅读;容易携带,便于交流;便于大量印刷,成本较低。 缺点是体积大,分量重,信息存贮密度低,收藏占用空间大;受自然条件和纸张自身限制,难以长期保存,不便于管理;难以实现信息自动化提取和高速度传递,难以实现自动检索。 2.缩微文献(Microform) 缩微文献又称缩微资料、缩微复制品,它是一种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产生的文献形式。缩微型文献的种类有:缩微胶片、缩微胶卷、缩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