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例4)》教学课件
4.3用方程解决问题(4)课件ppt苏科版七年级上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苏科版
1 2
2
苏科版七年级(上)——用方程解决问题
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 人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这辆汽车开 到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这部分人。若步行者的 速度为5km/h,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汽车的速 度均为60km/h,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程为60km。 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 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略去不计)?
苏科版七年级(上)——用方程解决问题
练习:A、B两地相距36km,甲从A地 步行到B地,乙从B地步行到A地,两 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行4小时,则 两人相遇;若行6小时,则甲地到B地 所剩下的路程是乙地到A地所剩下路 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
苏科版七年级(上)——用方程解决问题
例5、甲和乙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 行,两地间的距离30千米,甲每小时走6千 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几小时后两人相遇? 如果甲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 时1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后立即 回头向甲奔去;遇到甲后立即向乙奔去, 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止。问这只 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1)汽车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小时; (2)当汽车到达目的地时步行者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公里; (3)本题可以归结为步行者与汽车的相遇问题,请找出其中一 个等量关系; (4)设步行者在出发x小时后与接他们的汽车相遇,依题意 你能得到什么方程呢?
苏科版七年级(上)——用方程解决问题
例1、甲、乙两站距441千米,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 同时分别从甲、乙两站出发,快车每小时行72千米, 慢车每小时54千米, (1)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出发后几小时 相遇? (2)慢车先行42分钟,快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出发 后几小时相遇? (3)快车先行42分钟,慢车相向而行,问快车出发 后几小时相遇? (4)若慢车先行27千米,与快车相向而行,文快车出 发几小时相遇?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除法的应用,特别是利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运用分数除法解决以下类型的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分数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以下措施可以改进教学效果:
1.加强巩固: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案例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更多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分数除法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实际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分数的化简,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4)》教学课件

4 5
x=28 x=28÷
4 5
x=28×
5 4
检验一下 是否正确?
x=35 答:小明重35千克。
知识讲授
例4:小明重多少千克?
小明的体重×
4 5
=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28÷
4 5
=28×
5 4
=35(kg)
你还有其他的 解法吗?
答:小明重35千克。
知识讲授
例4:小明重多少千克?
水分占体重的
4 5
3 5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
数的
2 3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3 2
,……
知识讲授 例4:
小明重多少千克?
知识讲授
例4:小明重多少千克?
小明体内的水分重 28kg 。
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
4 5
。
要求的是小明的 体重 。
知识讲授
例4:小明重多少千克?
小明体内的水分重 28kg 。
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
x=320×
3 4
x=800
x=240
找出单位“1”
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列出除法算式解答问题
练习
3
1. 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 10 g的钙
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
3 8
。一个
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方法1:
解:设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 x g钙质。
3 8
x=
3 10
x=
3 10
÷3 8
3 x= 10
×
8 3
x= 4 5
方法2:
3 ÷3 10 8
=
3 1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5-4 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优秀公开课

课堂练习
课件PPT
7.小明的爸爸一共进了80本《十万个为什么》,上周 卖了25本,这周卖了38本。还剩多少本?
80-(25+38) =80-63 =17(本)
答:还剩17本。
课后思考
课件PPT
怎样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步骤和
方法。 2.会找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
决问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2.思想方法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实践、创新、
分析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课堂练习
课件PPT
1.我们家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 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25+15)÷8 =40÷8 =5(只) 答:平均每个笼子放5只。
课堂练习
课件PPT
2.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领了80棵树苗。一年级种了 25棵,二年级种了37棵。剩下多少棵没种?
课件PPT
复习旧知
课件PPT
一个魔方3元钱,买5个魔方需要多少钱?
3×5=15(元) 答:买5个魔方需要15元。
复习旧知
课件PPT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6=54(个) 答:没烤的有54个。
情景导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PPT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一共要烤多少次? (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2)已经烤了几次?
探索新知
图形结合,分析问题。 90个
已烤的
剩下的
课件PPT
36个
每次烤9个,烤几次?
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90个 已经烤了36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你能测这量段出绳这子片的树长叶就的是周 长吗?这该片怎树么叶测的量周呢长?。
易错点:用绕绳法测量时, 所选细绳不能有弹性。
探究新知
你能测量滚出动这测个量圆法的,周你 长吗?该记怎住么了测吗量?呢?
探究新知
在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工具可以得到周长? 软尺 绳子 化曲为直 直尺、三角尺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5 厘米
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5 厘米
0
5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
5 + 5 + 5 + 5 = 20(厘米)
5 厘米
0
5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 5 厘米
5 × 4 = 20(厘米)
5 厘米
边长
探究新知
哪种方法比较简 便?正方形的周 长公式可以怎么 表示?
有两种情况: ①长边靠墙,8+4×2=16(米) ②宽边靠墙,4+8×2=20(米)
作业设计
五、王奶奶想靠墙(墙足够长)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 长是8米,宽是4米。 2.王奶奶准备在这块菜地里划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 地种萝卜,萝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4×4=16(米)
答:萝卜地的周长是16米。
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如果用36张正方形纸呢?
方法一:长36分米,宽1分米
方法二:长18分米,宽2分米
方法四:长9分米,宽4分米
方法三:长12分米,宽3分米
方法五:长6分米,宽6分米
探究新知
如果用36张正方形纸呢?
长 36分米 18分米 12分米 9分米 6分米
宽 1分米 2分米 3分米 4分米 6分米
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等活动,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经历分数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通过学习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搜集资料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几分之几?(2)根据你搜集的资料,结合你的体重,算一算,你体内有多少千克的水分?(二)课堂设计1.谈话激趣,复习铺垫。
师: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课件出示)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 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 5 。
师:了解了成人体内的水分和儿童体内的水分分别占体重的几分之几,现在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计算的各自体内水分的重量,并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同学的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的热身,回顾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步骤,为后面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
】2.问题探究(1)阅读与理解出示例题。
①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条件和问题。
②要求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准备选取哪些已知条件?你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发现“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 3 ”是多余的条件。
【设计意图:读题、审题是学生能否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前提。
例题之所以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读题获取信息、通过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3 2
×
4 3
23×和1 2
3 4
等
),
15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3 分数除法
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优 翼
复习导入
根据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式。
(1)体积相等的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少
1 10
。
水的质量×(1-110 )=冰的质量
(2)今年比去年增产 1 。 5
去年的产量×(1+ 1 )=今年的产量 5
=9
x =10 答:这桶水有10千克重。
9. 运送一批大米,运了 4 车才运走 2 。平均每车运
7
走这批大米的几分之几?剩下的大米还要几车才
能运完?
2 4= 2 1 = 1 7 7 4 14
(1 2) 1 7 14
5 14 7
=10(车)
答:平均每车运走这批大米 的 1 ,剩下的大米还要
4 5
)x x
= =
80 80÷
1 5
x = 400
答:小齿轮每分钟转400周。
11.*按下面的步骤计算,再把最后的得数与开始的 数比较,你能发现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吗?
7 15
÷
2 3
7 10
÷
3 4
14 15
×
1 2
7 15
发现:最后的结果与开始的数相等。因为除以
于 实乘际上32 就和等43于,7 再乘乘1,12 所,以就还等得于原17数5×。(
14
10车才能运完。
10.有一组互相咬合的齿轮。
(1)大齿轮有140个齿,小齿轮的齿数是大齿轮的 1 。
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5
140×
1 5
=28(个)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4)编写意图(1)例4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相同。
由于有了相关知识基础,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不会感到困难。
(2)教材提供了两种基本的解法,体现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看到每种解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着重理解“增加了12%”是增加了谁的12%。
(3)例5选取了“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三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这件商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降了”这样一个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问题中没有提供商品的具体价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这一问题在思考方式上和“分数除法”中的例7很类似。
(4)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阅读与理解”时发现按照“要求涨幅或降幅,就要知道前后的价格”的常规思路,遇到了“3月价格未知”的障碍,由此产生假设3月价格的需要。
教学建议(1)例4的问题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
由于有了分数问题的相关经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例4。
着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确定单位“1”,使学生理解“增加了12%”是增加了谁的1 2%;第二,使学生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看到两类解法的基础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并利用乘法分配律沟通两种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例5的教学,着重突出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自行解决例5的问题时,也许有的学生会认为商品3月的价格未知,无法解决,也许有的学生会直接利用“降20%,再涨20%”的信息得出价格不变的结论。
不管哪种想法,都可以引导学生沿着既有思路进一步探究。
对于第一类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果这种商品3月的价格已知,你会不会解决?对于第二类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想办法证明其结论,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假设一个具体的价格来加以验证。
通过这样的方式,第一类学生就有机会去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第二类学生也经历了猜测、假设、验证的探究过程。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例4》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例4》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8解决问题例4》中所涉及的问题背景和要求。
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问题求解。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正确提取问题中的信息。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3.注重问题解决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问题、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括问题描述和解决步骤的课件。
2.教辅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练习题。
3.黑板笔、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出示《8解决问题例4》中的问题描述,让学生阅读问题背景,并询问学生他们如何理解问题的要求。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正确提取问题中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思路训练。
3. 解决问题通过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等数学运算方法解决问题,督促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8解决问题例4》类似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例4》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谢谢大家的认真学习!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有任何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调整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课件

口答:1朵3瓣的花和1朵5瓣的花共有8个花瓣。
有3种丁香花,花瓣分别是3 瓣、4瓣和5瓣。
(3)3朵4瓣的花和1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 4×3+5=17(个)
口答: 3朵4瓣的花和1朵5瓣的花共有17个花瓣。
有3种丁香花,花瓣分别是3 瓣、4瓣和5瓣。
1.对比分析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
有多少张?
这两道题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求一共的张 数,都有4和5, 但意思不同。
2.借助图形理解题意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4个5
求一共 有多少 张桌子。
求4个5相 加的和是 多少。
5×6=30(张) 口答: 6个班一共要选30张照片。
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 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4+6=10(人) 口答:一共有10人。
在 里填上“+”“-”或“×”。
5 + 3=8 5 - 0=5
2 × 5=10 5 + 5=10
1 × 5=5 5 - 4=1
4 × 5=20
4 表内乘法(一)
加法、乘法数学问题的对比
练习
教材习题
1.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橫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 每 列是4块。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选题源于 教材P65第7题) 6×4=24(块)
2.汉字“木”的笔画是4画。(选题源于教材P62第8题)
(1)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12画。“森”字里有3个“木”字,一个 “木”字是4画,3个“木”字是3×4=12(画)。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PPT教学课件

试一试: 如果告诉我们小明体内水
分是28千克,反过来求小明的体重,你 会解答吗?
请大家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再写出等
量关系式,然后尝试列式解答。
2020/10/16
5
小组合作交流
1、怎样画线段图?应注意什么? 2、等量关系式怎么写? 3、说说你的解答方法。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020/10/16
6
+
21”的量已知时,求 它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求 单位“1”的量时,用方程解答或 用除法解答。
2020/10/16
8
巩固练习:你会做了吗?
一杯水喝去了80 g,正好占这杯水的 1, 这杯水重多少克?(先写出数量关系式3, 再列方程解答。)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0/10/16
1
2020/10/16
2
2、找找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 5 。
9
“1”
2 (2)母鸡只数的 3 是公鸡的只数。
“1”
2020/10/16
3
小明也想知道他体内的水分质量:
2020/10/16
4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
2
4
的 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5 。
的
4 5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先列
出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长× =4 宽 5
解:设长方形的长是x m。
54x=60 x=60÷
4 5
x=75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5 m。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解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d. 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解题过程,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步骤进行学习和笔记。
e. 在线教学平台: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解题指导,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2. 数学建模: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3. 数学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 数学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例4中问题的实际意义,能够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a.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例4的问题背景、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b.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教学内容】
教材42--43页例7及练习九的5-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类推能力,初步的探究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特征及解题方法。
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三种量?
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师:那它们的关系又如何呢?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如果不给出具体的工作总量,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工程问题。
(师板书:工程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米、分 米、厘 米、毫 米之间 的关系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
情境导入
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米、 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长度单 位间的进率是 10。
你能读懂路牌的意思吗? 到丽江机场还有 12 千米。 到关坡还有 26 千米。 到丽江还有 41 千米。
2 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是
1 分米。
1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手势表示出 1 分米的长度。
想一想,1 米等于多少分米?
1厘米 = 10毫米 1分米 = 10厘米
1米 = 10分米
3 (教科书第23页例3)
3厘米=( 30 )毫米
想:1 厘米是 10毫米,
3厘米是( 3 )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21页例1)
1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数学书的长大 宽大约是 20 厘米。 约是 25 厘米。
厚大约是 1 厘米。
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 我量出的长是 26 cm。
量出的宽在 18 cm到 19 cm之间。
6 小格
数学书的厚度不 到 1cm,怎么办?
2. 妈妈要切一块长3厘米的火腿,每6毫米 米切一片,如果一刀切一片,妈妈一共 要切多少刀? 3厘米 = 30毫米 30÷6−1 = 4 (刀) 答:妈妈一共要切 4 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毫米”的知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 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 = 10毫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604 × 8 =
探究新知
604 × 8 = 4832
方法一:口算 将 604 分成 600 和 4。 600 × 8 = 4800 4 × 8 = 32 4800 + 32 = 4832 所以 604 × 8 = 4832
探究新知
604 × 8 = 4832
方法二:笔算
604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8
4 8 32
新课导入
1.口算。
7×8+6= 62 7×4+5= 33 2×8+8= 24
3×5+7= 22 5×9+5= 50 4×9+8= 44
新课导入 2.列竖式计算。[教材P63 练习十三 第3题]
12×8 =96
12 × 18
96
13×7 =91
13 × 27
91
61×6 =366
61 ×6
3 66
2.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1)
新课导入
口算。 12×4= 48 13×2= 26
21×3= 63 33×2= 66
42×2= 84 43×2= 86
新课导入
说一说:12×3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
口算 摆学具
用连加法计算
用数的组成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用竖式计算。
探究新知 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教材P60 例1]
48 × 57
336
92 × 18
7 36
137 × 2 46
822
179 × 3 34
716
随堂练习
13.电影院有278个座位,每天放映 4 场电影。每天最多能有 多少人看电影? [教材P65 练习十三 第13题]
278 × 4 = 1112(人)
《解决问题》例4教学课件

根据测定 , 成人体 内的水分约占体 重的 重的 内的水分约占体
4 。 5
2 3
,而儿童体
水对人体很 重要,一定 要多喝水哟!
小明体内所含水分有28千克,占 4 体重的 5 。小明体重多少千克?
单位“1” 画图来表示:
体重的 4 5 28千克水 体 重分析:水Fra bibliotek占体重的 4 5
你能找出题中的 等量关系吗?
。
小明体内所含水分有 28千克,占体重的 。 4 小明体重多少千克?
5
未知
体重的 4 5
28千克水 体重
体重×
4 5 =
体内水分的重量
单位“ 1”的量是 未知的,可以列 方程解答。
未知 体重×
4 5 =
体内水分的重量
解:设小明体重 千克。
x
4 5
x =28 4 x =28÷5 x =35
答:小明体重35千克。
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 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3 。 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1 。 3 1 (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 。 5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 3 。 1 ( 总只数 )× =( 白兔只数 ) 3 4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 5 。 4 ( 乙 数 )× =( 甲 数 ) 5 (3)男生人数的 5 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65 ( 男生人数 )× 6 =( 女生人数 )
上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 动物园里有长颈鹿65 1 只,山羊的只数是长颈鹿的 5 。 动物园里有山羊多少只?
(2) 动物园里有长颈鹿65 1 只,正好是山羊只数的 5 。动物 园里有山羊多少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第⼆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法。
2.能运⽤所学的知识解决⽣活中的⼀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增强合作意识。
2.进⼀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解决“求⽐⼀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法。
难点: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创设情境,⽣成问题谈话引⼊,展⽰情境。
师:昨天学校举⾏了⼀次卫⽣评⽐活动,成绩已经公布在学校的宣传栏⾥了,⼤家想不想去看⼀看⾃⼰班的成绩呢?⽣:很想去看⼀看。
师:现在让我们⼀起到宣传栏前看看⾃⼰班的成绩吧!(课件出⽰教材23页例4情境图)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说给⼩组的同学听⼀听。
(师指名汇报)预设⽣1:我知道⼀班得了12⾯⼩红旗。
⽣2:我知道⼆班⽐⼀班多得3⾯。
⽣3:我知道问题是要求⼆班得了多少⾯。
师:同学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利⽤这些信息求出⼆班得了多少⾯吗?(板书课题)操作指导:让学⽣通过观察情境图,描述图中的信息,不但能提⾼学⽣的语⾔表达能⼒,⽽且能培养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板块⼆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画⼀画,分析题意。
(1)选择信息。
师:你能选择两个信息来计算“⼆班得了多少⾯”吗?预设⽣1:⼀班得了12⾯⼩红旗。
⽣2:⼆班⽐⼀班多得3⾯。
(2)画图分析。
师:为了更加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画图的⽅法来帮助分析。
现在请同学们画⼀画。
(学⽣尝试画图)①让学⽣⾃⼰动⼿画⼀画,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
②⼩组讨论并汇报。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图分析的?预设⽣:先画12⾯⼩红旗,表⽰⼀班所得⼩红旗的数量。
再在下⾯画和12⾯同样多的⼩红旗后,多画3⾯,表⽰⼆班所得⼩红旗的数量。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例4)》公开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例4,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一类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写出等量关系式。
3.使学生感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理解并初步掌握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画图工具(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读一读下面的关键句,说说你的理解。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新购图书数量的2/5是童话书。
师:上面各题中的分数是相对于哪个量而言的?把谁看作单位“1”?两个量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2.复习分数乘法问题。
(1)阅读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根据线段图所示,儿童体重和儿童体内的水分之间有什么等(设计意图:分析和解答的方法因人的喜好不同而异,只要能够理清题意,正确解答,都应该予以肯定。
)(3)对比分析,优化方法。
师:不同的方法,相同的结果。
刚才这几种方法,都很有道理。
请大家分析对比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第二种方法其实是第一种方法的逆运算,即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去理解,而第三种方法是用分数的意义一步一步进行推理计算。
第一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与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一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体会利用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在有效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渗透方程思想,与中学课程顺利衔接。
)4.回顾与反思。
(1)反思1:我们的结果是否合理?师:如果小明的体重是35 kg,那么他体重的4/5 就是水分了,是不是28 kg 呢?生:35×4/5=28(kg),答案是正确的。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解决问题例4》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8解决问题例4》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不够熟练。
本节课通过例4的学习,让学生将已知的加减法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情境图、数学卡片、小黑板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动物,让学生注意到小动物的数量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4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然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巩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