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df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

黄蜂入洞
• 【位置】 • 两鼻孔即是此穴(相当于内迎香,为奇穴) • 【操作】 • 用示指、中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
20次。 • 【作用】 • 宣肺气,通鼻窍
• 【主治】
•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
• 【临床运用】
• 宣肺气,通鼻窍,常用于感冒、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等病证。临床多与清肺经,拿 风池,按揉印堂等合用。
4 耳后高骨:
• 位置:耳后入发际,
乳突后缘下凹陷中。
• 操作:用拇指或中
指指面做按揉法,揉
5次按2次。
• 【作用】 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安神除烦。
• 【主治】咳痰,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 【临床运用】 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多与推 攒竹、坎宫、太阳等穴合用;若惊风,烦 躁多配与掐小天心,清心经,清肝经等合 用;若咳痰多,多与揉膻中、乳旁,推肺 俞等穴合用。
• 3.运太阳 发汗解表,止汗(男:左太阳发 汗为泻法,右太阳发汗为补法;女:左太阳 止汗为补法,右太阳发汗为泻法)。
• 【主治】
•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汗证,热厥。
• 【临床运用】
• 推太阳或按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 外感表实无汗,头痛,热厥,目赤肿痛, 用泻法;若外感表虚有汗,或自汗等症用 补法,用运太阳止汗。亦作为头部常例穴 之一。
用力自然。 • 3.摩动时要缓和协调,每分钟速度120次左右。 • 指摩稍快,掌摩稍重缓。 • 总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临床运用】
• 摩法刺激轻柔和缓,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 功能特点是摩以解之,即能和中理气,缓解 疼痛,消积导滞,多用于治疗脘腹疼痛,食 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迸伤等症。推拿基本手法
• 一、推法 • 小儿推法是从成人推法演变而成。它属螺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 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 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精选课件
9
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精选课件
10
(一)攒竹(天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 最后是下肢。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精选课件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吐、腹泻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23
(三)丹田:(面状)
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
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
潴留。
(四)肚角
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拿肚角,用拇、食、中三指拿之;按
肚角,用指端按。
主治:腹痛、腹泻。
(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

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
振、
精选课件
11
天 门
精选课件
12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 作
分推,推30—50次。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补肺经/清肺经】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如上图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内八卦
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 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 上
操作:运 次数: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应用:善理气机。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 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中。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应用: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心经
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
便短赤、惊风、惊吓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
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肺经
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 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 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清卫分、气分之热,虚、 实热皆可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高热、烦渴、惊风等一切实热证。
小儿推拿常用穴 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
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
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讲课文档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讲课文档
50
第50页,共72页。
第51页,共72页。
总筋
51
(十一)老龙(略) 定位:中指甲后一分处。
操作:掐老龙,掐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急惊风。 (十二)端正(略)
定位: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掐端正,用指甲掐;揉端正,用拇指罗 纹面揉。掐5次,揉50次。 主治:掐端正主治惊风。揉右端正可降逆止 呕,主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揉左端正有升提之 功,主治水泻、痢疾等。
关节横纹处。 操作: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医者用
拇指从患儿食指推向小指横纹处;掐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推100—300次,掐5次
主治:推之主治疳积、腹胀、气血不和、 消化不良等症;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主 治惊风等。
42
第42页,共72页。
四横纹
43
第43页,共72页。
(七)板门: 定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揉板门(运板门),用拇指端
指指腹从腕部推向肘;大推三关,令患儿屈拇 指医者自拇指桡侧面从患儿拇指外侧端推向肘。 推100—300次
主治:可治疗一切虚寒病证,主治体弱多 病、气血虚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 透、外感风寒等。
55
第55页,共72页。


56
第56页,共72页。
(十五)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 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 秘。
29
第29页,共72页。
第30页,共72页。
七 节 骨
30
(三)龟尾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31
第31页,共72页。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

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手掌及上肢屈面)2009-05-07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背面)2009-05-07小儿推拿按摩穴位图(正面)2009-05-07小天心穴可安神小天心穴是所有经络出入的总大门,位于手掌根部的中心,大小鱼际中间。

这个穴位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医认为该穴具有畅通经络、通窍散结、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等作用。

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发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等。

肾经穴增智力补肾经穴(在小指掌面,自指尖推至指根)具有补肾益脑等作用,可用于促进大脑智力发育和保健。

临床我们的体会是,该穴多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例如治疗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等。

脾经穴促消化推补脾经穴(在大拇指的外侧边缘,自指尖推向指间关节)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亦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所以,推补脾经穴具有良好的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

其它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但是家长们不易掌握,不如在平时多搓搓孩子的手,也能起到一定保健作用。

推荐几个简单的手掌小体操搓手:双手对掌,五指相对,一前一后像洗手一样搓手(重点刺激五经穴和板门穴)。

拍手:双手左右相对,垂直拍击,做类似欢迎动作(同上,亦可重点叩击掌根部,刺激小天心穴)。

摩手:双手对掌,像画圆圈一样旋转摩擦(重点刺激内八卦穴和内劳宫穴)。

叉手:双手拇、食指张开,对叉虎口;或双手十指张开,互相交叉于指缝间(重点刺激合谷穴和八邪穴)。

①推拿组小儿哮喘缓解期以健脾益肺、补肾固本为施护原则。

推拿以推、揉、捏为主要手法。

推拿处方,补脾经(拇指末节桡侧面)、补肺经(无名指末节掌侧)、补肾经(小指末节掌面),按揉定喘穴,揉脾腧(shù)、肺腧、及肾腧;偏于肺脾气虚者揉膻(tán)中50--100次,以补气定喘;偏于肾虚不纳气者,加揉二马穴300--500次,以补肾纳气固本。

部分患儿选捏脊法为主,配合推揉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功效:调理肠道,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减肥
揉 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开两寸 功效:理气消滞,疏调大肠(消法代表) 积食、便秘、腹胀等
揉振 神阙穴
位置:肚脐正中央 功效:温阳散寒,补益气血(补法代表) 遗尿,尿频,发育迟缓,虚泄,虚秘等
拿 肚角
位置:肚脐下2寸旁开两寸 功效:止腹痛要穴,化积通便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LOREM IPSUM DOLOR
开 天门
定位:两眉正中至前发际线一直线 功效:祛风散邪,开窍醒神 外感、鼻炎
推 坎宫(分头阴阳)
位置:眉头到眉梢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 外感,头目病症
(揉)运 太阳
位置:外眼角与眉梢连线中点后方凹陷处 功效:往前为补,往后为泄 疏风解表 外感,汗症
背俞穴
位置:肺俞(3胸椎),心俞(5胸椎),肝俞(9胸椎), 脾俞(11胸椎),肾俞(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调理相应脏腑虚实
胸(肃肺法)
位置:前胸后背围成的区域 功效:化痰顺气 咳嗽、哮喘
中脘穴
位置: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腹部
腹部十法 (1)摩腹:顺时针/逆时针、 (2)揉腹 (3)振腹 (4)按腹 (5)推腹:分推/下推 (6)挪腹:用于减肥 (7)荡腹 (8)抄腹:用于减肥 (9)挤碾腹:用于减肥 (10)拿腹
常用手法
三、运法 动作轻缓 轨迹流畅 平横 四、揉法 吸定 沉肩垂肘 消散 五、按法 由浅入深 刺激强 消散、止痛
常用手法
六、掐法 刺激性强 七、捏法 普通捏脊 八、捣法 动作快
急救醒神
冯氏捏脊
消导、温补
注意准确性
通络、镇静
常用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