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航海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航线开辟的结果与影响 维拉札诺探察北美东海岸 1、背景 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法国驱逐了外寇。1477年路易十一世“削藩”削掉了勃艮第公爵家的大片领地。80年代以来三级会议不再召开(达70余年),法国向专制君主制过渡。1491年查理八世合并半独立的布列塔尼,最终完成了国家统一。1516年,法国国王掌握了国内大部分教权。百年战争胜利后,法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成长。到16世纪初,法国已成为西欧地区本土国土最大(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多(1200万[1])、综合实力最强的统一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加入了地理发现的竞争。不过由于起步较晚和地缘政治的制约,法国地理发现的成就在六大地理探险国中是略逊一筹的。 法国一开始进行地理发现就对北美最感兴趣,这是出于寻找西北通道、捕鱼和殖民扩张的考虑。法国大西洋海岸的第厄普港和圣马洛港则成为远航探险的最主要基地。强大的法国与先进的英国一样,自然不愿意遵守和服从教皇子午线。从16世纪10年代起,法国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的渔民就航行到卡博特父子发现的纽芬兰大浅滩捕鱼,有的渔民还航行到新斯科舍半岛附近,并于1504年前发现了这里的布雷顿角岛。[2] 稍后,法国海盗出现在中美洲海域,袭击、抢劫西班牙船只。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鼓励法国海盗,给他们签发特许状,承认他们袭击西、葡船只合法,向他们提供资金,分享海盗收入。这些做法有些成效,后来还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仿效。所以,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有两类海盗和海盗行径,一类是危害非、美、亚、澳人民的西方殖民海盗,一类是欧洲列强相互间扩张与争夺的海盗。他们争夺霸权、势力范围和殖民利益。由于西、葡、教廷擅自瓜分了世界,法、英、荷就对这种瓜分进行挑战。 [1] 麦克伊韦迪,琼斯合著:《世界人口历史图集》,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第50页。 [2] 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336页 2、过程 乔凡尼·达·维拉札诺便是这类海盗中的一个。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约1485年生,后为法国服务。在维拉札诺开始探险前,绕过非洲去东方的新航路和绕过南美去东方的新航路均已开辟。但它们都万里迢迢,且被葡、西分别控制,所以后来参加地理发现竞争的法国仍希望能开辟一条到东方去的比较近又不受他人威胁的西北新航路。1523年冬,维拉札诺用可能是劫来的西班牙钱财装备了一支有4艘船的探险队,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此行的“目的是航行到亚洲大陆边陲的中国”。但一场风暴
把船毁坏得不成样子,只得返回法国修理。 1524年1月中旬,维拉札诺率100吨的多芬号从第厄普出发,先到达马德拉群岛,然后向西横渡大西洋。3月20日,他们航行到北纬34度的“从未有人到过的一片新陆地”(美国东海岸北卡罗来纳州)。维拉札诺先南下探察了约300公里的海岸线,寻找可能存在的通向太平洋的海峡,但无结果。然后,船队掉头沿海岸向北航行,在整个航程中他们与印第安人有多次接触,均彼此友好没有发生过冲突。他们先后航入和考察了帕姆利科湾,切萨皮克湾和特拉华湾,发现并驶入了哈得逊河河口。维拉札诺继续沿海岸向东北航行,先后经过长岛、科德角半岛、缅因湾,最后到了新斯科舍半岛沿岸。在此次航行的最北处他们终于发现了本国布列塔尼渔民来过的痕迹。在此以前,维拉札诺一直希望发现前往太平洋的通道,现在他的航行和卡博特父子的探险已表明,至少在北部温带不封冻的水域,希望的海峡并不存在,于是维拉札诺决定返航,1524年7月初他们回到法国。他从第厄普给法兰西斯一世国王寄送了他的探险报告,并保存下来。这是早期北美航行探险方面流传至今的最准确、最有价值的探险考察报告。在维拉札诺首次远航后,法国人便理直气壮地认为北美东边这一带沿岸属他们的合法领土。 维拉札诺在首次远航后,仍然希望在美洲中部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并证实南美和北美是两块独立的大陆。1528年4月,他率一艘船去中美洲或巴西寻找通向太平洋、亚洲的海峡,从此一去不回。传说他被达连湾某个岛上的土著杀死并吃掉了。他指挥的船于年底回到法国,载回了许多巴西木。 3、成就 维拉札诺1524年的远航探险仔细地探察了从北纬33度到北纬47度(因先南下300公里)长达2500多公里的北美东部海岸,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地段,带回了有关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居民情况的首批资料,第一个描述了北美东部的广大内河水系。他还在探险考察报告中,首次令人信服的指明了北美大陆与其他大陆的关系,首先发现了北美洲具有一块独立大陆的特征。此前,维斯普奇、瓦尔泽缪勒等仅认为南美洲是独立的大陆。此后,把南美和北美连接起来的地图开始出现,到1538年,墨卡托便把“亚美利加(America)”一名扩展到北美洲。 今天,维拉札诺海峡大桥横跨在纽约湾,这恐怕是纪念维拉札诺最大地名了。 卡提耶尔在圣劳伦斯湾的首次探险与发现 札克·卡提耶尔(Cartier,一译卡尔捷),使法国布列塔尼圣马洛港的水手,法国强盗。他大概参加过法国私掠船在巴西的活动,还可能参加过维拉札诺1524
年的北美航行与探险。[1] 1534年,卡提耶尔受法国海军司令的委托和资助,去探寻前往中国的西北通道。2月20日,由两艘60吨的船和61人组成的探险队从圣马洛出发。探险队先向西北航达纽芬兰的最北端海角之外,6月9日起折向西南,缓缓驶进贝尔岛海峡。卡提耶尔仔细地考察了海峡的拉布拉多半岛海岸,然后进入一个巨大的海湾。这是卡博特父子和法国渔民已来过的、长宽各达400公里、四周被陆地包围的大海湾。时值8月10日,是258年被罗马帝国处死的基督教圣徒圣劳伦斯的祭日,卡提耶尔遂把这个大海湾命名为圣劳伦斯湾。[2] 卡提耶尔沿纽芬兰岛南下,考察了它的几乎全部西海岸。接着驶向西南,先后发现了马格达伦岛、较大的爱德华王子岛(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不过他以为王子岛是半岛。船队沿海岸向西北航行,在北纬48度发现了乔列尔湾,在此探险队首次遇到了印第安人,双方进行了交换。接着,船队又北上到加斯佩湾,他们在此登陆,举行了占有仪式,并带走了两个印第安人作向导和翻译,并作为发现的见证。船队驶向东北,发现了圣劳伦斯湾中最大的安蒂科斯蒂岛(面积达8150平方公里),但卡提耶尔同样把它当成了半岛。[3] 船队探察了他的东南海岸和东北海岸,然后沿拉布拉多半岛海岸回到贝尔岛海峡的西南口。此时在两艘船的船长再三恳求下,卡提耶尔中止了继续探索前往中国的通道。他们穿过海峡,于9月初返回法国。卡提耶尔回国后宣称,他已发现通往太平洋、中国的海峡,并称其为圣彼得罗海峡。[4] 卡提耶尔还带回了有关三个土著王国的传闻,即蒙特利尔周围的霍切拉嘎、魁北克周围的加拿大、萨古恩河(Saguenay)流域的萨古恩来,它们似乎与墨西哥的土著王国一样富裕。[5] [1] 韦德:《卡提耶尔》,载《美国百科全书》第5卷,第726页。卡氏的俄文名为Жак Κартье,日文名为ジセッヶ·ヵルライェ。此人的汉译名极为混乱,计有卡尔捷、卡捷、卡尔迪耶、卡尔特、卡蒂尔等。 [2] 邵献图等:《外国地名语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4页 [3] 马吉多维奇:《世界探险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341页 [4]《世界探险史》,第341页 [5] 彭罗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纽约1975年版,第190页 卡提耶尔第二、第三次探险:发现圣劳伦斯河流域 1535年,卡提耶尔受法兰西斯一世委派,继续探索所谓的西北通道。5月中旬,他率3艘船110多人从圣马洛起航,第一次探险带回的两名印第安人成了向导和翻译。这次卡提耶尔经贝尔岛海峡、圣劳伦斯湾直奔圣彼得罗海峡(今卡提耶尔海峡)。
8月中旬他们驶出了峡口,却没有进入中国海(太平洋),而是进入了一条大河的河口。卡提耶尔把这条河称为圣劳伦斯河。他溯河而上,并把大河北岸的一条支流萨古恩来河当成通往另一个海洋的水道,还以为印第安人所说的多有金银的萨古尔来土著王国可能便是印度或中国。 萨古尔来河口以南至今魁北克以南的印第安人把自己的村庄叫做“加拿大”(Kanada),这个表示“村落”的名词被卡提耶尔以为是地名、“国”名,后来更演变成对北美洲整个北部地区的通称(Canada)。[1] 法国人与印第安人亲善友好,向他们宣传、介绍基督教,进行易货交换。它们在河岸边许多地方竖起了高大的木十字架,上面写着“此地归属于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2] 这样就开始了建立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新法兰西或加拿大的事业。9月中旬,卡提耶尔率40人逆流继续向西南航进,一直到了渥太华河与圣劳伦斯河相汇的地方。这时,他们已探察了从河口至此的约700公里的河道。卡提耶尔把两河相汇处的一座山峰命名为蒙罗亚尔(Mont Réal),意即皇家山。它的发音由于快读不久便讹变为蒙特利尔(Montréal),后来便成了法国人在此建立的城市的名称。[3] 11月他们回到斯塔达科纳(魁北克)与大队汇合,在此过冬。1536年5月中旬,圣劳伦斯河和圣劳伦斯湾开始解冻,探险队随即返航。他们出河口后经过加斯佩海峡、不雷顿角岛、卡博特海峡进入大西洋,7月上旬安全返回法国。 法兰西斯一世立即公布了他们重大地理发现,把加拿大地区正式划入法国版图,并认为这一带物产丰富。被卡提耶尔带回来的印第安酋长多纳科纳等人还晋见了法兰西一世,但不久因水土不服而病死了。 1541年,大贵族诺贝瓦尔被任命为新法兰西的副王,他派卡提耶尔率5艘船去加拿大进行殖民开发和探险。他们5月下旬出发,1542年春天,卡特耶尔殖民探险返航。诺贝瓦尔后来派葡籍船长茹安·阿丰索率一艘船尽量溯河而上,最后到了北纬42度的马萨诸塞湾,然后才返航,1543年9月回到法国。此后,法国人常到圣劳伦斯湾和圣劳伦斯河流域,在那一带捕鳕鱼、鲸鱼,炼制鲸油,与印第安人进行不通话的易货贸易,并深入内地收购毛皮。而购买毛皮的活动又给探察加拿大腹地准备了经济基础。不过法国人满足于既得利益和忙于应付国内的麻烦与欧洲事务,60年间没有再从事重大的探险和地理发现。 卡提耶尔三次北美航行探险的成就是:探察了圣劳伦斯湾四周绝大部分海岸,基本上完成了环海湾航行;他们发现了湾内爱德华王子岛、安蒂科斯蒂岛两个大岛、马格达伦岛和一些小
岛;发现了北美第二大河(按河口流量计)圣劳伦斯河极其许多支流,探察了它的下游约700公里的河段,探察了萨古恩来河至圣约翰湖的河段和湖泊(由阿丰索完成);开始了对加拿大北部东部腹地的探察;完整地探察了纽芬兰岛的西海岸,完成了对巨大的纽芬兰岛的发现。 值得一提的事,资本主义已有所发展的法国、英国的探险家彼此比较类似,而与封建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探险家有所不同。卡提耶尔与卡博特比较类似,对印第安人都比较客气,基本上没干什么殖民海盗的勾当,尽管他原先是一个海盗。难怪英国史学家巴克利说他比起中美洲的西班牙人来几乎是个圣人,他是作为探险家、传教士、商人来到加拿大的,而不是作为征服者、侵略者和强盗来的。[4] [1] 《外国地名语源词典》,第116页 [2] 《世界探险史》,第342页 [3] 《外国地名语源词典》,第116页 [4] 巴克利:《伟大的地理发现时代》,伦敦1956年版,第134页 17世纪上半叶法国人发现大湖区和北美腹地 钱姆普林等的发现和殖民 在钱姆普林以前,法国人对北美的殖民都归于失败(因坏血病、天寒地冻等)。钱姆普林开始了法国人在加拿大的长期定居。并以移民点为依托开始了对北美腹地,特别是大湖区的发现。 钱姆普林1567年生于拉罗谢尔附近的一个航海世家。他到西属美洲旅行过,最早提出了开凿巴拿马运河的设想,回国后产生了创建法属美洲的宏愿。在这期间,垄断加拿大毛皮生意的商人曾派旁特格拉维于1600年去塔窦沙克(萨古恩来河注入圣劳伦斯河之处)开辟殖民地,但严寒和坏血病使移民们于第二年春被迫返回法国。1603年,钱姆普林随旁特格拉维又来到塔窦沙克(Tadoussac)。钱姆普林与当地印第安蒙塔格来斯人组成同盟。他率一条小船溯圣劳伦斯河而上,经过了魁北克、蒙特利尔,到达了急流险滩瀑布区。钱姆普林从这一带的印第安盟友阿尔贡金人那里了解到,西方有两个大湖,有大瀑布,再往西还有咸的大水域(Great Waters)。这实际上是指大湖区,但钱姆普林则以为大水域是太平洋。于是,他回到法国著书立说,鼓吹那里适合殖民,经加拿大的内河水系可以进入太平洋,应该在新发现的去中国的通路上建立殖民地。 1604年,钱姆普林领导了德蒙茨出资发起的胡格诺探险队,想开辟一块宗教宽容、民主自治、辛勤工作的殖民地。他们抵达了新斯科舍,探察了芬迪湾,选中了圣十字架岛作为移民点。由于坏血病和严寒造成的大量死亡,法国人把移民点迁至芬迪湾新斯科舍半岛海岸的皇家港——波特·罗雅尔(今安纳波利斯)。但1613年,从詹姆士
敦开出的英国舰队拆除了法国移民点,把法国人敢走。 1604—1607年,钱姆普林还多次乘船考察了北美海岸,绘制了从新斯科舍到今美国罗得岛州马撒葡萄园岛的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地图。[1] 1607年,德·蒙茨从法国国王那里取得了北美毛皮贸易的垄断权,并承但了建立永久性殖民地的义务。德·蒙茨派钱姆普林带队前往。1608年春天钱姆普林率32人航行到圣劳伦斯河,7月份建立了魁北克城。这里恰好是宽阔的河口与湍急的干流的分界处。但经过第一个冬天,这里就死得只剩下9人。春夏,从法国来的补给船给移民们解了困,这成了早期殖民加拿大的惯例。 1609年夏天,钱姆普林开始了探察北美腹地,同时参加盟友阿尔贡金人对易洛魁人的军事行动。他率领好几名法国人和几十名印第安人,乘一艘大的船溯圣劳伦斯河而上,然后又沿该河南部的一条支流黎世留河逆水而上,这样就发现了该河中游的尚普兰湖(以他的名字钱姆普林命名,但英语有点变音)。[2] 他考察了全湖,并绘制了这一带的地图,并附上详细的说明。[3] 在湖南岸他们与易洛魁人交战,打败了对方。这一小仗奠定了法国统治法属美洲的基础,也开始了后来法国人与易洛魁人的世仇和敌对。此后他们回到圣劳伦斯河,又前进到蒙特利尔,因秋凉而返回魁北克。以后几年,钱姆普林致力于魁北克一带的法国殖民地移民点的建设和发展。1613年他探察了渥太华河,前进到今天的彭布罗克,[4] 即从河口上溯了整整200英里,探察了这段未被考察过的河段。 1615年,钱姆普林进行了他一生中最重大、最著名和最有成果的探险。这一次他只带上两三个法国人和十来个印第安人,乘小船溯圣劳伦斯河、渥太华河而上。他们越过了上次探险所到达的最远点,发现了不小的尼皮辛湖。[5] 接着他们顺源于该湖注入休伦湖的法兰西河而下,发现了五大连湖中间的休伦湖。在休伦湖乔治亚湾,钱姆普林失望地发现湾里的水是淡的,这说明它不是大南海——太平洋。于是他称其为淡水洋。[6] 之后他们向东南渡过了乔治亚湾、穿过休伦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陆地,经过锡姆科湖、特棱特河,到达安大略湖。接着他们又向东南渡过了安大略湖。[7] 在这里钱姆普林确认了圣劳伦斯河是从安大略湖的东北角流出。[8] 他们深入到今纽约州的锡拉丘兹、奥内达湖一带。[9] 在这里,他们在攻打易洛魁人寨子时被击败,钱姆普林腿上也受了伤。钱姆普林探险小队原路绕回,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魁北克。此后,钱姆普林不再亲自探险,放弃了寻找陆上西北通道的希望,转而大力经营殖民地。 钱姆普林
1615年探险的地理发现成就是巨大的。他发现了休伦湖和安大略湖,开始了对五大湖地区的发现进程;发现了尼皮辛湖、锡姆科湖、奥内达湖等小湖;探察了渥太华河中下游、发现了一些小河。再加上他以前对黎世留河的考察和尚普兰湖的发现,对芬迪湾、新斯科舍、直到今美国罗得岛马撒葡萄园岛的考察,可以说五大湖以东,圣劳伦斯湾、萨古恩来河以南、马撒葡萄园岛以北的北美地区(包括阿卡迪亚、即新斯科舍及迤西)都被发现了,它的大致情况都被认识和了解了。但钱姆普林为了移民和殖民曾屡次参加印第安人各部之间的部落战争,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造成人员伤亡,应该受到批判和谴责。 钱姆普林探险队和殖民移民群中,有个叫爱丁·布留列(Etienne Br?le)的法国青年。1608年他16岁便随同钱姆普林来到新法兰西。于1610年起便留居在印第安部落中,并学会了易洛魁语、阿尔贡金语等印第安语言。他是第一个北美型的“林中奔跑人”(coureurs de bois),即集猎人兼皮毛商、翻译、农牧民、探险家和旅行家于一身的人。他很可能在1610—1611年便首先发现了休伦湖,[10] 因为他当时在那一带与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布留列参加了钱姆普林1615—1616年的探险发现。他们到达锡姆科湖以后,布留列带12个休伦湖人告别了钱姆普林和大队分头探险。他先南下,到达了多伦多的安大略湖,[11] 所以他有可能比钱姆普林先发现安大略湖,因为后者东向到安大略湖的路要远些难些。他往南渡过了安大略湖的西段,穿过尼亚加拉瀑布以西的地峡,航入了伊利湖。[12] 这样就发现了五大湖中的第三个湖——伊利湖。他向东渡过了伊利湖北端,向东穿越了300多公里的陆地,发现和到达萨斯奎汉纳河上游,接着乘船顺流而下,最后驶入了切萨皮克湾,[13] 还探察了特拉华半岛。[14] 这样,法属加拿大和英属弗吉尼亚便终于建立了陆上的联系,布留列也成了首次穿越宾西法尼亚的欧洲人。1617年春,布留列小探险队北返,途中被易洛魁人打散。布留列辗转流落于易洛魁人和休伦湖人之中,1619年才回到魁北克。 1621年钱姆普林又派布留列等探察休伦湖一带。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休伦湖的北方湖峡、马尼图林岛和其他湖岛,发现了源于苏必利尔湖注入休伦湖的圣玛丽河。[15] 布留列一行在那一带盘桓了好几年,到1628年才到达西经90度30分,北纬48度的苏必利尔湖西岸。布留列成立第一个向西深入北美腹地这么远的欧洲人,并发现了五大连湖中最大的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16] 布留列还考察了它的东岸、北岸和西岸。由于这些林中奔跑人文化不
高,没有把这一重大地发现写成详细的报告,画出准确的地图,以致一些人把发现苏必利尔湖归功于后来的耶稣会士。[17] 其实布留列对它的基本正确的定性和简明的描述还是有的。他称其为休伦湖“上游的湖”,认为它“长达400里格(约1800公里)”。[18] 从休伦湖的东南角到苏必利尔湖西角,湖岸总称的确如此,可见布留列作出了正确的描述。布留列后来于1633年死于休伦湖印第安人之中。 1627年,钱姆普林当上新法兰西总督。1632年,他在魁北克和蒙特利尔之间圣劳伦斯河河畔建立了三河城(其中两条河汇入圣劳伦斯河之处)。[19] 1634年,钱姆普林又派另一个林中奔跑人让·尼科列特去探寻印第安人所说的“西部海”。尼科列特率几个休伦湖人先到达布留列发现的圣玛丽河河口,然后朝西南行走,穿过马基纳克湖峡,这样便发现了五大湖中的最后一个密歇根湖。[20] 尼科列特沿湖北岸、西岸探察,发现了湖内的格林湾、注入湾内的福克斯河。[21] 尼科列特溯河而上到了温尼巴戈湖并继续逆水而上到了福克斯河上游,接着向西前进,发现了威斯康星河。他又顺河探察,于是发现了印第安人所说的大水密西西比河。[22] 尼科列特没有继续探察,而是回到魁北克去报信,说他发现了一条可以自由通航,流程不长,能迅速进入大南海—太平洋的大河,这条河向南奔流。1638他回到魁北克。 [1] 《美国百科全书》,第6卷,第1980年版,第264页 [2] 彭罗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纽约1975年版第294页 [3]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4页 [4] 《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第294页 [5] 《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第295页 [6] 巴克利:《伟大的地理发现时代》,伦敦1956年版,第159页 [7] 《伟大的地理发现时代》,第156页地图 [8]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5页 [9] 《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第295页 [10]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5页。林中奔跑人一般没有资金购买探险通用的物品和必需的装备,只得向商人租借、借贷,在返回后不久还债。林中奔跑人沿河和沿湖的探险通常持续两三周。他们得绕过不通航的地段,抬着独木舟,有时进行很长的距离。因此他们尽量少带食品以减少负荷,结果常常挨饿。 [11] 《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第295页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第295页 [13] 《文艺复兴时期的远行和地理发现》,第295页 [14]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5—346页 [15]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5—346页 [16]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5—346页 [17] 《世界探险史》,第505页
[18]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6页 [19] 《美国百科全书》,第6卷,第265页 [20] 《世界探险史》,第505页 [21] 《世界探险史》,第505页 [22] 《地理发现史纲》,第2卷,第346页 发现大湖区的特点 17世纪上半叶末,巨大的五大湖及其附近地区都被发现了,北美大陆北到福克斯湾、哈得孙湾,南至密歇根湖南部、伊利湖南部、西迄密西西比河,东濒大西洋海岸的广袤地区,都被初步的探察了、界定了。法属美洲—新法兰西的轮廓呈现出来。法国人对五大湖区、北美腹地的发现在探险史上有三个特点: 1.上述发现主要是通过陆地跋涉、陆地探险完成的。虽说有时也乘船,但乘船的时间和路段不很多,特别是与跨洋渡海的操舟不同,不乘船也行,内河、(淡水)湖泊航行与海洋航行也大不相同。正是基于大量的这类情况,所以我们不把航海家、探险家、地理发现家三者等同起来,不把航海探险作为地理发现的唯一途径(当然是首要途径),不用“开辟新航路”来取代“地理大发现”。 2.法国人对大湖区、北美腹地的发现是以在北美的移民点、殖民地为依托、为基地的。这样他们就能深入北美腹地,做长时间、长距离的陆上探险考察。这就与以前以西欧为依托、为基地的、不越冬或只在北美临时越一个冬天的探险不同。后者因先要跨洋越海,其探险和发现便只能限于沿海地区。似乎可以说,正是在初步发现的基础上建立移民点殖民地,又以它们为依托深入发现,再建立新的定居点,再辗转前进。这样,陌生的新大陆的内部情况就逐步被了解了。 3.在探寻五大湖和北美腹地的进程中,出现了兼通西欧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林中奔跑人。他们是集两种文化传统于一身的西欧人,是两种文化接触、碰撞、交流的产物和中介。由于他们有文化上的优势,也由于已到了温带地区,他们便可以在野外、在人烟稀少区,在印第安人中呆上几年,完成遥远的、长途跋涉的内陆探险、发现和旅行。 17世纪上半叶,北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林中奔跑人。他们成了法国人英国人探察了解整个北美腹地广大地区的急先锋。基督教各教派的传教士们在印第安人的协助下完成了对大湖区的发现,并(在欧洲人中)最先在湖畔定居下来。踏着林中奔跑人的足迹,这些传教士也成了探察北美腹地的前驱。他们在17世纪下半叶深入到密西西比河流域。而法国皮毛商人在收购毛皮的过程中善于找到最遥远的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庄,也是探察北美腹地的尖兵。所以,林中奔跑人、传教士和皮毛商成为17世纪下半叶北美腹地探险考察的三种主要人员。他们往往接踵而至,有
时也结伴而行,或身兼三职。这些人和先前的航海家探险家一起,造就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兰西(狭义仅指加拿大),并与英国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竞争和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