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电镀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电镀企业895家,从业人员447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电镀产值148913.52万元,较2016年134763.37万元增长10.50%。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8908.55万元,较去年59286.37万元同比增长16.23%。

......

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让老树开出新花,做精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智能核心装置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提升制造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让新芽长成大树,做大做强高端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信息消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自主

研发和开放合作并举,加快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进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业转型发展,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提供基础支撑。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保证现行标准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要把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结合起来,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以8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在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完善负面清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弥合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层次、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聚焦解决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形成了历史交汇,

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变革决定了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产业发展重点将不断调整,这就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问题导向为主,更加聚焦解决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关键瓶颈问题的解决与跟踪上采取目标导向,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指标,设立阶段性发展目标。只有这些关键瓶颈解决了,制造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宏观产业政策

1、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供给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

2、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近两年,国家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先后启动了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加快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要让上述规划体系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收到长效,产业政策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而后者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使之既有助于化解短期内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实现制造业强国的长远目标。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1、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的经济标识应当是绿色经济的高水平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发展新理念。可以说,这既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方向。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城乡连体循环的绿色经济。

2、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载体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互联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对于大型企业,继续发挥其清洁生产引领

示范作用;对于行业、工业园区和集聚区,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推行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尝试清洁生产义务诊断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清洁生产中心、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不断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本地区生产总值20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64亿元,增长9.41%;第二产业增加值1252.74亿元,增长8.00%第三产业增加值606.16亿元,增长10.3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9.74亿元,同比增长10.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5.93亿元,同比增长8.22%。国税收入311.24亿元,同比增长9.42%;地税收入亿元72.16,同比增长7.85%。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1%。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67%,衣着上涨0.89%,居住上涨0.6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5%,医疗保健上涨1.0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89%,交通和通信上涨0.98%。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526.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8.07%。

规模以上AA、BB、CC、DD(含电镀)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