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蒋家沟面板堆石坝颗粒级配设计及填筑标准
蒋家沟面板堆石坝颗粒级配设计及填筑标准蒋家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料颗粒级配设计及坝体填筑要求1、坝料颗粒级配设计1.1 特征粒径选择1)最大粒径D:垫层料80mm、过渡料300mm、主堆石料600mm、下游堆石料800mm。
2)特征粒径D K及相应的P K垫层料中D K常取5mm。
小于5mm颗粒的相对含量P5对垫层料的透水性起明显的控制作用。
本坝垫层料中小于5mm含量P5取40%左右(35%~45%)。
其它料常取其平均粒径D50来表征,D50的大小决定着坝料的粗细,D50较大时坝面不平整度较大,增加施工费用和难度;D50较小时引起坝料强度降低;一般大约为最大粒径D的1/4~1/10。
本坝过渡料取D50=50~80mm、主堆石料取D50=80~120mm、下游堆石料取D50=120~200mm。
3)最小粒径D M及其相应含量P M堆石坝料中常取D M=0.075mm(0.1mm),含泥量是影响坝料性质的重要因素。
当含泥量增大到一定值后,坝料的抗剪强度急骤下降,渗透系数减小。
本坝垫层料P0.1≤3%、过渡料P0.1≤2%、主堆石料P0.1≤2%、下游堆石料P0.1≤5%。
1.2 级配曲线公式优良级配曲线常为抛物线,一般用下式表示:P=A+(100-A)(d i/D)r(A)可以用两种特征粒径料及相应含量来确定A、r,一般r= -0.5~1.5。
坝料级配常以最大粒径D、最小允许粒径D M、特征粒径D K及其相对含量P M、P K来控制。
r值的试算求解:P K=P M+(100- P M)( D K r-D M r)/( D r-D M r)。
按堆石坝规范要求,推算出如下两个公式:垫层料及过渡料:P(%)= -8+108(d/D)0.3、主、次堆石料:P(%)=100(d/D)0.4表1 特征参数计算表表2 主、次堆石料按P(%)=-20+120(d/D)0.3计算表1.3 本坝堆石料级配曲线设计按上述特征粒径,可试算出级配曲线参数,得各料级配曲线为:主堆石料:P(%)=100(d/600)0.4、次堆石料:P(%)= 3+97(d/800)0.45过渡料:P(%)= -1+101(d/300)0.45、垫层料:P(%)= -12+1112(d/80)0.3上式计算出的小于某粒径重量百分数如表3所示。
DL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
明确了标准的使用范围
对导流度汛方式及其与坝体施工分期相协调提出了技术
要求
坝基与岸坡处理
坝料开采与坝体填筑 强调了枢纽建筑物开挖料 软岩
砂砾料等的利用 以及料场挖填平衡问题
提出了对坝体反渗处理的意见
趾板和面板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安全监测和施工质量管理
由于接缝止水结构和材料方面的发展 在电力行业标准
地区冬季施工时 应避免建基面冻结 并加强碾压
筑坝材料
料场规划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对主要料场进行质量 储量和开
采运输条件的复核 并提出报告 做好开采规划 必要时可提出
优化料场的意见 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如发现问题 应及据工程规模 坝区和料场的地形 地质条件 以及导
流方式 施工分期和填筑强度 按照坝料综合平衡的原则 规划
料场掌子面 开采顺序 运输道路的布置 转运堆存场地 弃料
场地和加工系统的设置
应做好挖填平衡规划 充分利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枢纽建筑
物的开挖料 开挖料中弃料和可用材料必须分别堆放 除设置必
要的周转储料场外 尽量使开挖料按指定部位直接上坝
料场可开采量及可利用开挖料数量与坝体填筑量的比值
堆石料宜为
砂砾石料水上宜为
趾板地基开挖应采取控制爆破 必要时可预留保护层或对 特殊岩基面及时保护等措施 避免地基情况的恶化
岩石岸坡开挖清理后的坡度 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趾板 部位岩石边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凹坑时 应进行削坡 填补混凝土 或砌石处理 趾板以上 岸坡 应开 挖成 稳定边坡 岩面 如裂 隙发 育 风化速度较快 必须及时采取喷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等保护措 施
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
对于
以上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 应进行专门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word版
对应的旧标准:DL 5016-93P59备案号:J1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DL/T 5016—199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主编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经贸电力[2000]164号2000—02—24 发布2000—07—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我国现代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建设始于1985年,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
到1998年已建成42座,在建32座。
其中坝高100m以上的有11座。
在此期间,在我国第一批8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研究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并于1993年发布DL5016—199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设计导则》),对指导这一新型坝的设计起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蓬勃发展,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已成为枢纽常规比较坝型。
一批拟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已达200m量级。
在坝体布置、筑坝材料、止水结构、混凝土面板与趾板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原型观测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攻关研究。
为了及时反映新的建设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研究成果,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中正式下达了对原《设计导则》进行修订的任务。
修订工作于1997年上半年正式开始,先后提出过六次修改稿,召开了八次工作及审查会议。
于1999年4月通过送审稿审查,1999年11月完成报批稿。
本规范在《设计导则》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和科研攻关成果,修订、增补了如下主要内容:1.对适用范围调整为适用于1、2、3级坝和4、5级的高坝,明确200m以上的坝应做专门研究;2.增加了术语和符号一章;3.放宽了趾板对基岩的要求,修改了砂砾石地基上不宜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规定;4.修订了筑坝材料要求、填筑压实控制标准以及坝体分区;提出了对软岩和砂砾石筑坝材料的要求;5.突出和扩充了混凝土面板、趾板及分缝止水的设计内容;6.增加了抗震措施设计。
最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word版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6 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7 趾板8 混凝土面板9 接缝和止水10 坝基处理11 坝体计算12 抗震措施13 分期施工和坝体加高14 安全监测条文说明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计算方法等。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1、2、3级坝和高度超过70m的4、5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包括坝体和趾板布置、坝料和坝体分区、面板及其止水系统、坝基处理、坝体计算、施工度汛、分期施工和抗震措施、安全监测等。
4、5级70m以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
200m以上的高坝应进行专门研究。
2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5055-19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7-199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73-1997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T5082-1998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LJ 204—8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5006-92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补充部分HG2288-92 橡胶止水带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及其补充规定SDJ17-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其补充规定SL60-94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169-1996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237-1999 土工试验规程3 总则3.0.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应符合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及其补充规定、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中的有关规定,但坝高超过(SDJ12-78)中表3者可不再提级。
DL/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技术要求。
对施工导流、坝基和岸坡处理、坝体填筑与面板、接缝施工,以及相应质量控制都给出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
4、5级的中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
对于200m以上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0201一1994防洪标准DL/T5016一199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T5115一2000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规范DL/T5123一200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29400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JGJ52一19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一19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SDJ12一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及其补充规定SDJ207一19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17一19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区部分)(试行)SDJ218一198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其补充规定SDJ336一19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SDJ338一1989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47一19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60-19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SL62一19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74一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3总则3.0.1为了反映国内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特制定本标准,以适应当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的需要。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目次l 总则2 导流与渡汛3 坝基与岸坡处理4 筑坝材料5 堆石坝填筑6 面板与趾板施工7 止水设施8 观测仪器埋设9 质量控制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
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
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
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3.1 一般规定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
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
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3.1.2 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
3.2 坝基与岸坡开挖3.2.1 趾板部位的地基开挖可分两步进行。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板堆⽯坝设计规范混凝⼟⾯板堆⽯坝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SL 228-98主编单位:⽔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民共和国⽔利部1999-01-16发布1999-02-01实施前⾔根据⽔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板堆⽯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原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板堆⽯坝及有关的泄、放⽔等建筑物布置;坝体堆⽯或砂砾⽯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趾板与⾯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设计;分期施⼯和已建坝的加⾼;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适⽤范围修改为适⽤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70m以上的混凝⼟⾯板堆⽯坝设计。
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章,统⼀图⽰标记。
3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地基上不宜修建⾼混凝⼟⾯板堆⽯坝等规定。
4 强调了使⽤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料或砂砾料⽤作坝体填筑料,以提⾼技术、经济效果。
5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
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
补充提出了采⽤混凝⼟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层上的基本要求。
6 补充了需要进⾏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变形的基本要求。
7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
8补充了确定混凝⼟⾯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等的技术规定、⾯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
对周边缝⽌⽔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
9 适当简化了⼀般性观测项⽬,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
本规范解释单位:⽔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利部⽔利⽔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赵增凯蒋国澄曹克明杨德福杨世源王治明⽬录1 总则1.0.1为适应混凝⼟⾯板堆⽯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板堆⽯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SL 228-98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01-16发布1999-02-01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原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十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行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有关的泄、放水等建筑物布置;坝体堆石或砂砾石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土趾板与面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止水设计;分期施工和已建坝的加高;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一章,统一图示标记。
3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石地基上不宜修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规定。
4 强调了使用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石料或砂砾料用作坝体填筑料,以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5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
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工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
补充提出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石层上的基本要求。
6 补充了需要进行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变形的基本要求。
7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
8补充了确定混凝土面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等的技术规定、面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
对周边缝止水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
9 适当简化了一般性观测项目,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目。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增凯蒋国澄曹克明杨德福杨世源王治明目录1 总则1.0.1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施工过程中应采 取有效措施,减 少对周围环境的 破坏
施工结束后应进 行环境恢复,确 保与周围环境相 协调
施工期间应遵守 当地环保法规, 确保合法合规
面板堆石坝运行管理与维护
07
运行管理要求
定期检查:对坝体、排水系统、 溢洪道等进行检查,确保无异常。
维护与保养:对坝体、闸门、机 电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05
坝体结构设计
面板堆石坝坝体 结构由面板、趾 板、防渗系统、 心墙等组成。
面板是堆石坝的 主要受力结构, 要求具有足够的 强度和稳定性。
趾板连接面板和 岸坡,起到防渗 作用,要求与面 板紧密结合。
防渗系统采用粘 土、混凝土等材 料,防止水渗透 坝体。
防渗结构设计
防渗材料:选择高强度、低渗透性的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汐
汇报时间:20XX/01/01
防渗层设置:在坝体上游侧设置防渗层,以防止水渗透进坝体。
防渗结构形式:根据坝高、水头、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渗结构形式,如斜墙式、 心墙式等。
防渗结构与排水系统的配合:防渗结构应与排水系统配合使用,以降低渗透压力对坝体的 影响。
面板结构设计
面板材料:混凝土或沥青混凝 土
面板厚度:根据坝高和荷载确 定
面板堆石坝的设 计和施工需要遵 循相关的规范和 标准,以确保坝 体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面板堆石坝的特点
坝体结构简单: 主要由面板和 堆石组成,结 构稳定,施工
方便。
坝体高度大: 由于其结构特 点,面板堆石 坝能够达到较
高的高度。
抗震性能好: 由于其整体结 构稳定,地震 时能够保持较 好的抗震性能。
水利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水利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一、引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一种采用混凝土面板和石块相结合的堆石坝。
它结合了混凝土的刚性和石块的可调节性,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溢流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堆石坝的节能减排要求。
二、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性: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抗震要求,确保其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节能减排:设计应考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节能减排要求,控制材料消耗量,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综合经济性: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尽可能节约投资,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参数1.坝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坝址,确保地基稳定性和地质条件良好。
2.设计洪水标准:根据当地气候和水资源状况,确定设计洪水标准,确保坝体能够承受不同频率的洪水冲击。
3.坝体高度:根据设计洪水标准和地形条件,确定坝体的高度,确保其满足抗洪要求。
4.坝顶宽度:根据坝体高度和洪水流量,确定坝顶的宽度,确保坝顶能够容纳足够的溢流能力。
5.坝体参数:根据坝体高度、坝顶宽度和设计排水量,确定坝体的参数,包括坝体倾斜系数和坝体线型。
6.防渗措施: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防渗措施,包括坝体的防渗层和护坡工程。
四、设计步骤1.基础设计:进行地质勘察和地形测量工作,确定坝址和地基条件,并进行地下水位测量,确定基础设计参数。
2.坝体设计:根据设计洪水标准、坝体高度和坝顶宽度,确定坝体的参数,包括坝体倾斜系数和坝体线型,并进行抗震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3.水工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洪水标准和溢流能力要求,确定溢流堰的参数,包括溢流堰高度、溢流堰宽度和溢流堰线型,并进行水力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4.防渗措施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防渗措施,包括坝体的防渗层和护坡工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水力计算。
5.施工方案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并进行经济性分析和节能减排评估。
五、结论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设计方案评审和提交审查,确保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探析
An a l y s i s a nd Ex p l o r a t i o n o f De s i g n Co de f o r Co n c r e t e Fa c e Ro c l di l l Da m
LI U S h i —h ua n g
t e r ms o f s u c h r e g u l a t i o n c ha ng e s o n e mp t y i n g t un n e l ,e mb a n k me n t ma t e ia r l s a n d s t a n da r d,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c o n c r e t e
西北 水 电 ・ 2 0 1 4年 ・第 6期
文章编号 : 1 0 0 6 -2 6 1 0 ( 2 0 1 4 ) 0 6 —0 0 0 1 —0 5
《 混 凝 土 面 板 堆 石 坝 设 计 规 范》 探 析
刘世煌
( 水 利部 水利 水 电规 划设 计 总院 , 北京 1 0 0 1 2 0 )
坝型 , 该 坝型对 地基 和地 形适应 能 力较 强 , 可 以较 好 地利 用 当地材 料与 开挖 料 ; 防渗体 位于 坝体 上游侧 ,
混 凝 土 面板 堆 石坝 是 相 对单 薄 、 刚性 混凝 土 防
渗 面板 浇筑 于柔性 堆 石 体 上 的复合 坝 , 刚性 面 板 与
柔 性填筑 体 间 的变形 不 协 调 , 是 这 种 坝 型安 全 的根
季快 速施 工 , 对气 象 要求 较低 ; 便 于放 水 检 查 , 维 修 加 固 ……混凝 土 面板 堆 石 坝 较好 适 合 中 国 国情 , 在 中国迅速 发展 。截 至 2 0 1 2年 , 中 国已建 成 2 0 4座 混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目次总则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筑坝材料和填筑标准坝体设计坝基处理混凝土趾板混凝土面板分期施工与已建坝加高原型观测至座最高的达年多来科研成果于级及级以下坝高坝高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坝的布置例年建随着在深厚砂砾石覆盖层上修建面板坝的发展和基岩帷幕灌浆例如在覆盖层上采用防渗墙对地基进行防渗处理的高面板坝其左右有利于施工碾压的质量控当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受到限制并有缺陷时与面板连接已在一些面板堆石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水电局已修建坝上游坡底部周边缝附近及其下游侧分别设置在认真设计对鉴于现代面板坝坝体碾压比较密实其变形量在施工期已大部完成竣工蓄水运行后剩余变形近年来我国曾进行了国内工程也日益注意到这方面的特点阿里亚坝与辛戈坝都在两岸分别布置强度达除垫层料用块状玄武岩轧制外坝体堆石辛戈坝坝体也是主要利用建筑物开还对堆石分区万量万也取得良好的技术经坝体分区对各种开挖料岩土性质及各种地形条件下大坝运行性能的正确理解根据工程情况可将下游围堰并入坝体根据防必要时可在其上游侧设年来的初步实践经验在此列出了其坝体材料分区图其中竖向排水区两侧区下游堆石区同上条本条规定了砂砾石坝体或软岩坝体如不能满足自由排水要求时要设置坝内竖向和水平向排水区砂砾石坝体竖向排水区的位置可就布置在主砂砾料区国外已建成和在建的座设有专门的竖向和水平向排水系统大利亚的克罗蒂坝这座都处在上因天然冲积料的最小渗透系数为而在国内已建在建的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有级物平衡等湖南株树桥坝代替原定采用的距坝本条主要规定垫层区宽度及布置的基本要求并结合面板坝建设的发展列入特殊垫层区布这是其最小水平宽度需要高高年建工及工程运行条件等垫层区在与地基接触面处宜向下游适当扩大延伸一般延伸当岸坡有可冲蚀性材料填充的断层裂隙等不利地质条件时对于有的工程砂砾石体之间能够满足水筑坝材料和填筑标准坝体材料面板坝是当地材料坝一以致延误了工期重要依据但还应结合工程类比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料上坝道路本条即原导则的第颗粒含量不宜大于但接近铺层厚度的大颗粒不能集中成片本条即原导则中的第条补充了如将软岩用于主堆石区时要作专门论证并提出一软岩堆石料不要求一定级配并具有一定抗剪强作为软岩的近似界限本条根据原导则国外已建成的墨西哥阿瓜密尔巴坝体材料澳大利亚的克罗蒂坝中国在建的座其坝体大部分或部分采但是青海沟后面板砂砾石坝的失事本条即原导则的第本条即原导则的第小于这是符合现代面板坝采用细垫层料的实去掉渗透系数为由于各工程对垫层料要求的不同可以严寒地区获抽水蓄能电站的面板坝对垫层料有特殊要求时经论证可对垫层级配作出专门引起止水失效而大量渗水的实例特别注意另一方面填筑标准本条即原导则第对于堆石部分拟定的标准是根据已建面板堆石坝的经验确定由于近期面板坝高度和所用振动碾的静重和同时要求干密度的标准差不超过将坝料的填筑标准扩大为坝料的干密但考虑到有的确定碾压参数时要充分在施工控制方面故但近年坝体设计坝顶结构坝顶一般有面板混凝土浇筑平台的最小宽度为一般在如有交通要求时以减少堆石的填筑量和面板防浪墙过高用比较顶高出坝顶如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时龙溪和万安溪防浪墙的止水片必须和面板的止坝顶需予留沉降超则应上坝坡本条即原导则第以休止角确砂砾石料的内摩擦角小于同等干密度硬岩堆石多采用和用如塞格雷多坝道路间实际坝坡为局部边坡偏陡者以斜坡尺检查或用摆石堆砌成高度大致相等的小台阶为上游坡面是垫层料施工期为防止暴雨或波浪冲刷并为面板混凝土施工提供坚固的作业可按各工坡面保护以后上游面不能自由排水可能冲坏上游坡面可以设稳定分析本条根据原导则建筑在岩基上的面板坝抵抗水压力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约大于已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坝坡一般为或仅当在本条中指出本条根据原导则试样最小尺寸一般为试验用料最大粒径的试验用料要注意下述各点即以满足相似模拟后的小于剪切过程中颗粒之间滑动摩擦力基本不变虽然以往使用非线性抗剪强度作稳定分析的工程经验不施工期过水加筋堆石料的参考国外工程经验应力和应变分析本条与原导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模型及方法尚不完善但计算成果可以给随着高面板坝建设的增要得到可靠的计算成果就要有可靠的计算所以以下的坝对需要作坝体应力和变形有限元计算的实测资料表明蓄水期堆石料的变形模量为施工期的倍若不能作三轴卸等于两倍加载模量数一些大坝计算表明坝体经历烈度为度的地震后高坝坝顶地震反应强烈是很困难的即便作了堆石爆破和碾压试验根据施工期质量检查成果和但这个工作量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砂砾石料具有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级配的不连续性其细颗粒被渗水带走要求垫层为作好砂砾石料的渗流控制如墨西哥的阿瓜密竖向排水区上游设反滤层可以阻止细颗粒流失墨西哥的雅肯布坝排水区上游砂砾料小于采用地震区坝体的抗震措施面板坝震害观察和振动台动力模型试验表明面板坝地震破坏始于下游坡面顶部的岩块松增加坝努列克坝按范围内设四层钢筋或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放缓下游坡的上部坝坡伊朗按坝高的坝坡为高程设按度地震设计上部约坝高的坝坡为其下坝坡为强地震期间发生裂缝若在挤压应力大的部位的垂直缝内填易压缩材料阿瓜米尔帕坝面板设条柔性垂直缝增加这部分面板的配筋率特别是顺坡向的配筋率可以抵抗水压力产向坝体内上游布置以增大坝体干燥区坝基处理坝基及岸坡开挖本条即原导则的第近期一些高坝采用了风化岩石以至残积土作为趾板基础如澳大利亚的利斯左右岸趾板基础为最深近渗流控制的本条根据原导则第本条根据原导则第接的两种处理方案将原导则第条中的坡度至少将趾板下游因为因为在周边缝附近的堆石的沉降梯度变化最对于较高的坝对陡岸边坡应作专门论证可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坝基处理本条对原导则第又不能用高压灌浆且承受的水力梯度最大然后在孔深采用灌浆压力并采用水灰比稳定浆阿瓜密尔巴坝的帷幕灌浆也采用相同稠度的稳定浆液最大灌浆压力为级坝和高坝可按深入基岩的单位吸水率以下近期修建的面板坝建基于风化岩层上的成功实例已有不少其主要的措施是延延长渗径是为了减少水力梯度至容许值渗流破坏甚至更是一种有萨尔瓦兴娜坝在残积土部位的趾板下设置宽的截水墙以防止松散材土防渗墙深度约国内的株树桥坝在趾板下的风化板岩中设有宽深萨尔瓦兴娜坝采用向上游延长渗径方案在风化岩层和残积层交界处设置了伸缩缝并将残积土段的趾板用伸缩缝分割混凝土趾板平趾板方案的优点有提供方便施工的通道因目前有些工程的做法是一般地段不分伸缩缝施工缝用钢筋穿天生桥一级坝趾板用滑模浇筑浇筑段较长万安溪坝有一段趾板混凝土中掺了这种地基至今仍为由于经验的积累且风化岩石有一定的抗渗性及抗冲蚀性及可以满足要求的刚度与强度等的固有工程特性近期建成的一些坝趾板宽度按容许水力梯度趾板最小宽度不小于年建成床的左侧为在喷混凝土板的上面及其下游全坝基用反滤料覆盖利斯坝的实际漏水量左岸反比右最近库克建议将趾板分成这种建议的设计概采用则加设这就是趾板的工作条件比面板的有利因此趾板的设计厚度可以如辛戈坝的面板最大设计厚度为低水灰比的规定岩基并可消除锚固式底土基上的趾板配放的单层钢筋使趾板只要趾板混凝土能与基岩很好粘结趾板插度弯钩巴塔埃工程在趾板地基由火成岩过渡到沉积岩地段补充了间距为但尚无此工程实例的发生相对大的位移混凝土面板面板的分缝分块根据目较长的面板需要分期浇筑高差宜大于面板厚度可以认为混凝土面板只要抗渗水力梯度不大于是根据为而值一般采用本规范规定值为对于中低坝采用等厚面板也是现代面一般采用面板混凝土规定为不低于由于混凝土约相当于国外圆柱形试根据我国已建的混凝土面板坝的经验混凝土抗冻性是作为衡量其耐久性的综合指标考虑的关于面板混凝土抗冻等级在冻融循环次数不小于时采用本规范也遵普通硅酸盐水泥绝大部分为地方用立窑生产面板混凝土应使用不低于其掺用以改善混凝土和易也可超量取代面板混凝土必须掺用引气剂砂的细度模数规定宜在加以调整否则应进行试验论证面板应采用二级配混凝土也是考虑面板混凝土应有较高的抗渗性钢筋布置较早修建的面板坝面板配筋一般采用年哥伦比亚修建的格里拉斯坝采用配筋率为年修建巴西的而年完成的塞格雷多坝对于预计将产生压应力的中央部位的面板水平向配筋由减小面板配筋率尤其是水平向和压缩向配置较少钢近十几年来建成的面板坝其面板配筋率以竖向配筋率为此外这反映了包角面板边缘的压碎疑问面板防裂措施面板地基基础越是坚硬面板混凝土降温期产生更应严格规定面板保温直到水库蓄水为止对防止面板施工期直至蓄水前产生危害性裂缝是必要进行不间断的潮湿养护必要时应养护到水库蓄水时为接缝止水接缝止水设置年代中期以前修建的面板坝多数的周边缝止水结构比较简单只设一道或橡胶其中安奇卡亚坝产生渗漏量放空水同期建成的澳大利亚塞世界上部分已建成的面板坝的周边缝实测位移量见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水电局的塔小于高沟坝及国外许多以下的坝包括在缝中部设置和橡胶止水片坝高超过止水不适宜止水附顶部止水结构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表部分已建面板堆石坝周边缝实测最大位移量由于止冬季发生冰冻的北京十三陵上库坝及牡丹江莲花面板坝玛蹄脂止水面膜的部分角钢及膨加拿大在严寒地区修建的面板坝的柔性嵌接缝止水材料例如天生桥一级坝铜片延伸率为最低平均则认为老因此减少到量先由减少到希罗罗用的粉细砂最大颗粒直径为粒径的颗粒含量占分期施工与已建坝加高分期施工本条即原导则第本条即原导则第款和第第款提出填筑分期要与度汛要求第款提出继续填筑在利用坝体临时断面挡水时上游垫层坡面应予保护固坡措施在本规范第国外多用喷混但自关门山坝采用低标号碾压砂浆固坡技术以喷乳化沥青可减小垫坝面过水度汛时防护材料一般重要工程应进行水力学模型试验本条即原导则的第结合施工进展适本条即原导则第已建坝加高根据国外经验面板坝加高时发现原坝体因附加荷载而与混凝土面板间出现空隙用水横山水库原粘土心墙坝高高到条文中提出了一些设计中应注意的原混凝土坝与加高的堆石体间有较大的沉降差使周边缝应对原混凝土坝与面板间接缝止水作专这种采用面板坝加高的方式可以避免仍然用混凝土坝加高时产生的许多困难原型观测本条即原导则中第以取得早期观测资料并将其另列为水利部和电力部在年发布了由于在本条中已写明按本条即原导则第鉴于目前电子技术故在本条中增加了有条件时实现观测自动化将原导则中寒冷地区应增加观测设备的防冻措施增加了第特别是渗流观测是面板坝运行状态的综合反映指本条即原导则的第本条即原导则的第但将寒冷地区冰层对面板的推力。
DL/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5128-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技术要求。
对施工导流、坝基和岸坡处理、坝体填筑与面板、接缝施工,以及相应质量控制都给出了明确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
4、5级的中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
对于200m以上高坝及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0201一1994防洪标准DL/T5016一199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T5115一2000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规范DL/T5123一2000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29400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JGJ52一19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一19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SDJ12一19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及其补充规定SDJ207一19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17一19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区部分)(试行)SDJ218一198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其补充规定SDJ336一19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SDJ338一1989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L47一19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60-19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SL62一19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169-1996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74一1996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3总则3.0.1为了反映国内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的重大进展,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特制定本标准,以适应当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的需要。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将原“原型观测”一章名称改为“安全监测”,调整了监测设施布置原则,增加了1级、2级坝及150m以上高坝的监测项目;
———接缝止水结构和材料已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本标准不包含该部分内容。
(6) 增加了分期面板浇筑对坝体填筑高差和预沉降期的有关内容;
(7)将原“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一节名称改为“坝体渗流控制”,增加了堆石坝体渗流控制的有关内容;
———将原“地震区坝体的抗震措施”一节名称改为“抗震措施”,增加了面板水平施工缝的抗震措施和对于设计烈度为8度、9度时,建在覆盖层地基上的面板堆石坝应进行专门论证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有:3.1.6条3款、3.1.6条4款、8.2.1条。以黑体字标示,必须严格执行。
(2)增加了根据坝高进行堆石料填筑标准分类的有关内容;
(3)增加了在高趾墙附近设低压缩区和对趾墙进行稳定和应力分析的有关内容;
(4)增加了150m以上高坝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坝应进行面板应力和变形有限元计算的有关内容;
(5)增加了面板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的有关内容;
(5)增加了混凝土挤压边墙的有关内容;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 作者:
———————————————————————————————— 日期:
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
本标准所替代SL228—98标准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修订了放空设施的规定,“4高坝、重要工程、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设置放空设施。”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5016—93Designguideforconcretefacedrockfilldams对应地新标准:DL/T 5016-1999主编部门:批准部门:关于发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电力行业标准地通知能源水规[1993]143号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主编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电力行业标准业已完成,经两部审查通过,现批准颁发.该标准编号为DL5016—93,自1993年7月1日起实行.各单位在执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1993年3月31日1总则1.0.1本导则是对《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DJ218—84)中有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条文进行修正和补充.1.0.2本导则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Ⅰ、Ⅱ、Ⅲ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设计,Ⅳ、Ⅴ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对于特别重要地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级别,应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及其补充规定中地有关规定,但坝高超过该规范表3者可不再提级.1.0.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按其高度分类与《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地规定相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坝高应从趾板清基后地建基面算起.1.0.4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应合理进行枢纽布置与选择趾板位置;充分利用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材料,进行坝体合理分区,选定适宜地压实标准;精心作好周边缝和细部构造设计.1.0.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除执行本导则外,对于本导则未作规定地问题,应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和其它有关规范执行.2坝轴线、枢纽布置与坝体结构2.1坝轴线选择与枢纽布置2.1.1坝轴线选择应根据坝址区地地形、地质条件,趾板位置,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2.1.2坝轴线宜布置成直线.2.1.3当在坝肩布置溢洪道时,宜利用溢洪道地上游导墙作为趾板(高趾墙)与面板连接.其接缝应按周边缝要求设计,导墙背面坡度宜适当放缓,并采取措施减少接缝位移. 2.1.4在砂砾石地基上,不宜修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修建中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经过专门论证.2.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较好地抗震性能,但在地震区建坝,应采取抗震措施.2.2坝坡与坝体材料分区2.2.1当筑坝材料为抗压强度高、质量良好地堆石料时,上、下游坝坡可采用1∶1.3~1∶1.4;当用质量良好地天然砾石料筑坝时,上、下游坝坡可采用1∶1.5~1∶1.6.2.2.2坝体应根据料源及对坝料渗透性、压缩性等要求进行分区.一般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分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及下游堆石区.100m以上地高坝,宜在面板上游面下部设土质斜墙铺盖及其盖重区,如图2.2.2.图2.2.2硬岩坝体堆石主要分区示意图(a)坝体分区;(b)特殊垫层区1—土质斜墙铺盖区;2—盖重区;3—垫层区;4—过渡区;5—主堆石区;6—下游堆石区;7—面板;8—大块石推土机推至下游坡面;9—此坡可根据坝体特性与坝高等因素确定;10—≤80mm良好级配料,层厚0.2m,用轻便振动设备压实;11—≤20mm良好级配料,加水泥2%~3%(以重量计),层厚0.2m,用轻便振动设备压实各区坝料地透水性宜从上游向下游增加,以满足水力过渡要求.坝体上游区地坝料应具有较低地压缩性.2.2.3Ⅰ、Ⅱ级高坝地材料分区应在坝料实验地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其它地坝可通过工程类比确定.2.2.4垫层区地水平宽度应由经验、施工工艺和经济比较确定.垫层区地上游坡面应提出平整度要求.垫层区应沿基岩接触面向下游适当扩大,扩大地尺寸和基岩特性、坝高有关.在周边缝下游侧宜设置薄层碾压地特殊垫层区,如图2.2.2.当采用汽车直接卸料、推土机平料地机械化施工时,垫层区地水平宽度不宜小于3m. 2.2.5垫层区和主堆石区之间宜设细堆石过渡区.为方便施工,过渡区地水平宽度不应小于3m.2.2.6当利用软岩堆石料作主堆石区、其渗透性不能满足自由排水时或用天然砾石料作主堆石区时,应在坝内偏上游设置竖向排水区,沿底部设置水平排水区.排水区地排水能力应保证全部渗水自由地向下游排出.竖向排水区地上游侧应设反滤层.排水区地堆石(或砾石)料应坚硬,抗风化能力强.2.3趾板2.3.1趾板地主要作用是将混凝土面板与坝基灌浆帷幕连接成完整地防渗系统.趾板宜置于坚硬、稳定、不冲蚀和可灌地基岩上,对置于强风化或有地质缺陷地岩基上地趾板,则应采取专门处理措施.2.3.2趾板布置与岸坡坡度、基础地质及地形条件等有关.当岸坡很陡时,可布置成斜趾板.2.3.3趾板地宽度可根据基岩地允许水力梯度和基础处理措施确定.坚硬、可灌基岩上地趾板宽度宜为1/10~1/20水头,其最小宽度宜为3m.2.3.4趾板地厚度宜与相邻面板地厚度相适应,但不小于0.3m.当受地质或地形等条件限制时,可采用厚趾板或增加连系板等.经过论证,局部也可设置高趾墙.2.3.5趾板混凝土标号应不低于R200.趾板应设一层双向钢筋,每向配筋率可采用0.3%~0.4%.钢筋应布置在它地上部,保护层厚度为10~15cm.2.3.6趾板应用锚筋与基岩连接,锚筋参数可按经验确定.趾板建基面附近有缓倾角结构面存在时,锚筋参数应由稳定与抵抗灌浆压力确定.2.4混凝土面板和防浪墙2.4.1面板地主要作用是防渗.高坝地面板厚度应是渐变地,可按式(2.4.1)确定:(2.4.1) 式中t——面板厚度,m;H——计算断面至面板顶部地垂直距离,m.中低坝可采用等厚面板.2.4.2面板混凝土应具有耐久性、防渗性、低收缩性及和易性.面板混凝土标号应为R200~300,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其它优质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55,溜槽入口处地坍落度为4~6cm(当用溜槽输送混凝土时);掺加气剂,含气量4%~6%;宜采用二级配混凝土.在寒冷地区对混凝土应提出抗冻要求.面板混凝土浇筑后应采取及时覆盖、流水养护至蓄水为止(或不少于90d)等温控措施.在寒冷季节应以覆盖保温材料代替流水养护.2.4.3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减少和控制面板裂缝.面板裂缝地允许宽度应符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地规定.否则,应采取专门处理措施.2.4.4面板应采用单层双向钢筋.每向配筋率为0.3%~0.4%,水平向配筋率可低于竖向配筋率,但在拉应力区或岸边周边缝附近可适当增强配筋.在高坝周边缝及垂直缝两侧宜设置抵抗挤压地钢筋.止水片附近地钢筋布置应方便混凝土施工.2.4.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采用较高地防浪墙,墙高可采用4~6m.2.5分缝和止水2.5.1面板和趾板之间应设置周边缝.应在估计周边缝位移地基础上,做好周边缝设计.中低坝地周边缝可设PVC和紫铜片两道止水,100m 以上高坝和Ⅰ、Ⅱ级坝地周边缝宜设置表面塑性填料、中部含橡胶地塑料止水带和底部紫铜片三道止水,必要时,应有增加周边缝自愈能力地措施.周边缝内应设置沥青浸渍木板或其他有一定强度地填充板.2.5.2应根据坝体地变形及施工条件进行面板分缝,其止水系统应能适应分缝处地位移和满足防渗要求.面板应设置垂直缝,缝地间距可为12~18m.在陡峻地岸坡或河谷狭窄地条件下,可适当减小陡岸坡上垂直缝地间距.2.5.3在两坝肩附近地面板内设张性垂直缝,其余部分地面板内设压性垂直缝.张性垂直缝地数量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由经验确定.高坝张性垂直缝设表面塑性填料和底部紫铜片两道止水,中低坝地张性垂直缝和压性垂直缝仅设底部紫铜片止水.垂直缝在距周边缝法线方向约0.6m范围内,应垂直于周边缝布置.垂直缝内不设填充料,但缝面应涂刷薄层沥青乳剂或其它防粘结材料.2.5.4面板施工缝地设置可根据施工条件确定.施工缝地缝面应经凿毛处理,面板钢筋应贯穿缝面.浇筑新混凝土前,缝面用水湿润,铺一薄层砂浆.2.5.5趾板宜按开挖后地地形和地质条件,设置必要地伸缩缝,并和面板地垂直缝错开.伸缩缝为平接缝,设一道含橡胶地塑料止水带或紫铜片,并与周边缝、垂直缝地止水组成封闭止水系统.趾板若需设置施工缝,对施工缝地要求同2.5.4.2.5.6紫铜片地底部应设置PVC塑料垫片和砂浆垫.3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3.1筑坝材料地勘察与选择3.1.1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17—78)进行料场勘察,并作好料场规划.当需用枢纽建筑物中地开挖石料时,应按料场要求增作建筑材料方面地勘探和实验工作.3.1.2硬岩堆石料宜有良好地级配,小于0.1mm地颗粒含量不宜超过5%,并要求压实后能自由排水.在开采之前,应进行专门地爆破设计与爆破实验.3.1.3软岩堆石料压实后应具有较低地压缩性和一定地抗剪强度,可用于坝体下游堆石区地干燥部位或中低坝.3.1.4天然砾石料压实后地压缩性低,是良好地筑坝材料.施工时要注意加水量地使用,颗粒直径小于0.1mm地含泥量一般宜小于5%.3.1.5高坝地垫层料应具有良好地级配,最大粒径为80~100mm,粒径小于5mm地含量宜为30%~40%,小于0.1mm地含量宜控制在5%左右.压实后应具有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渗透系数为i×10-3~i×10-4cm/s,以及具有良好施工特性.中低坝可降低对垫层料地要求.垫层料可采用天然砂砾料或人工砂石料.人工砂石料地母岩应是坚硬和抗风化能力强地石料.3.1.6过渡区细堆石料应控制最大粒径为200~300mm,且级配连续,压实后应具有低压缩性和高抗剪强度.对坝体可能产生裂缝漏水地部位,该处地过渡料对垫层料应满足反滤地要求.3.2填筑标准地确定3.2.1垫层料、过渡区细堆石料、主堆石料及下游区堆石料地填筑标准应根据坝地等级、高度、河谷形状、动力荷载强度及料物特性等因素确定.3.2.2各区填筑标准可根据经验初步选定,用孔隙率或相对密度作设计指标,其值如下:料物或分区孔隙率(%)相对密度人工砂石料垫层15~21—天然砂砾石料—0.75~0.85过渡区细堆石料20~22—主堆石料22~25—下游区堆石料25~28—在施工初期,填筑标准应通过碾压实验复核和修正,并确定相应地碾压施工参数.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碾压参数和孔隙率或相对密度两种参数作为施工控制标准.3.2.3软岩堆石料地填筑标准应通过实验确定.3.2.4应对坝料填筑提出加水地要求.加水量可根据经验或实验确定.4坝基处理4.1基础开挖4.1.1趾板基础开挖应力求平顺,避免陡坎和反坡,必要时可重新调整趾板位置.4.1.2坝体基础地开挖标准依位置不同而异.堆石坝体可置于风化岩石上,但变形模量应不低于堆石坝体地变形模量.上游约(1/6~1/3)坝底宽度范围内地基础开挖后不允许有陡坎和反坡.坝基砂砾石地层应经过仔细勘察和实验,经论证后确定是否需要挖除.但趾板及其下游一定范围内地砂砾石则必须挖除.4.1.3河谷岸坡很陡时,在坝轴线上游部分地两岸开挖坡度,应经过专门地论证.4.2坝基处理4.2.1趾板范围内地基岩如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应根据它们地产状、规模和组成物性质,研究其渗透、渗透变形和溶蚀后对坝基地影响,并确定基岩允许地水力梯度和相应地处理措施(如采用灌浆、混凝土塞或扩大趾板宽度以及在其下游出口采用反滤料保护等).4.2.2当趾板建于岩溶地基上时,其防渗处理方法和岩溶地区坝基处理方法相同,但宜在趾板上设置灌浆廊道.4.2.3应作好趾板下基岩地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适当增加固结灌浆地深度,并作好两岸坝肩地渗流控制.5坝体计算5.1稳定分析5.1.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参照已建工程类比选定,一般不作稳定分析.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相应地稳定分析.(1)坝基存在砂砾石层或软弱夹层;(2)施工期堆石坝坝体过水;(3)坝址位于强地震区;(4)坝体内有软岩堆石料区.5.1.2坝料抗剪强度可采用三轴仪或直剪仪测定,中低坝可由工程类比法确定.5.1.3当施工期采用坝体垫层挡水渡汛,且水位较高或堆石坝体过水时,应进行论证. 5.1.4稳定计算地最小安全系数应符合《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地规定.5.1.5厚趾板、高趾墙或趾板下基岩内有软弱夹层时,须进行稳定分析,并对高趾墙作应力分析.5.2应力和变形计算5.2.1坝体应力和变形计算地主要任务是预估坝体变形、应力和缝地位移量,为坝体设计提供参考.5.2.2Ⅰ、Ⅱ级100m以上高坝坝体地应力和变形可用有限元法计算,计算参数应由实验测定.其它地坝,可用经验方法估算坝体变形.5.2.3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坝体原理观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计算结果地合理性,校核、修正计算模式及参数.必要时应修改设计.6分期施工与坝体加高6.1分期施工6.1.1应根据坝址地地形、施工进度、导流及渡汛、水库蓄水等要求,合理地进行填筑规划.必要时面板可以分期填筑.6.1.2堆石坝体分期填筑规划应遵循下述原则:(1)垫层料、过渡区细堆石料应和相邻地部分堆石料平起填筑;(2)堆石料之间地接合坡度应不陡于1∶1.3,天然砾石料应不陡于1∶1.5;(3)可以在堆石区内地任意高程和部位设置运输坝料用地临时坡道.6.1.3应对垫层区地上游坡面和周边缝止水地施工期保护措施进行设计.6.2坝体加高6.2.1分期完建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必须按最终规模设计.第一期工程地趾板、面板、止水、分缝等以及坝基处理应按最终设计断面施工.第一期工程可不设防浪墙.6.2.2对已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加高设计时,应充分论证坝基防渗工程和已有止水系统地适应性,保证加高后坝体地正常运行.7原型观测7.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根据坝地等级、坝高、地形和地质条件,设置必要地观测设备,进行系统地观测,并及时整理和分析观测资料.原型观测地主要目地是:(1)对大坝运行状况进行监测;(2)指导施工,及时检查和修改设计;(3)改进和提高大坝地设计水平.7.0.2观测设施地选择应符合有效、可靠、坚固和经济地原则,寒冷地区应增加观测设备地防冻措施.观测设备地布置原则为:(1)能较全面地反映大坝地工作状态;(2)外部表面位移观测点可大致按等距离布置;(3)内部观测设备至少应沿最大坝高处地一个横断面布置.必要时可沿其它横断面或沿坝轴线地纵断面加设观测断面;(4)内部观测设施应尽量避免施工干扰,并能方便观测作业.7.0.3观测设计应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并参照类似工程地观测成果,确定观测值地预计量程范围.7.0.4观测设备地安装、测读、资料整理和报告格式应按有关技术规程地规定执行.7.0.5Ⅰ、Ⅱ级坝及高坝应设置下列观测工程,其它地坝可适当简化.(1)坝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2)坝体内部垂直位移;(3)接缝位移;(4)面板变形、应力和温度;(5)上下游水位;(6)渗透流量、渗透水透明度和水质;(7)寒冷地区冰层对面板地推力;坝体温度.在条件许可或必要时,还可增加下列工程:(1)坝体内部水平位移、应力;(2)坝基砂砾石层地沉降;(3)地震反应、动应力及变形;(4)其它.附加说明本标准由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提出.本标准由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能源部、水利部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附件3ICS XXXXXP XX SL 备案号: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XXX-20XX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Constructio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进行修订。
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导流与度汛、坝基与岸坡处理、筑坝材料、坝体填筑施工、面板与趾板施工、接缝止水施工、安全监测仪器埋设与观测、质量控制与检查等内容。
与SL/49-94 相比较,各有关章节补充、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增补引用标准和相关规程规范。
——将“导流与度汛”分为“一般规定”、“导流与度汛方式”、“导截流工程”,增加了使用面板挡水的规定;强化了施工导流方案、导流建筑物的布置和结构形式;补充了不同导流方式下坝体度汛的内容等。
——“坝基与岸坡处理”改为“一般规定”、“坝基与岸坡开挖”、“坝基处理(原为防渗处理)”、“特殊问题处理”;对岸坡趾板的开挖作了规定;增加坝基加固措施;增补岸坡、趾板下游开挖等特殊问题处理内容。
——“筑坝材料”中增加了“一般规定”,原“道路及运输”一节调入“坝体填筑施工”中。
——“堆石坝填筑”改为“坝体填筑施工”,增加了“道路及运输”、“反渗处理”、“坝顶结构”技术要求;对分期填筑的高差、坡度等作了规定;增加了挤压边墙固坡法施工的内容和规定,列举了其他固坡施工方法等。
——“面板与趾板施工”中增加了“缺陷检查及处理”,“裂缝检查”改为“缺陷检查”;对堆石坝体的预沉降期和超高提出了要求;规定面板分期高程和相应填筑体高度、允许浇筑面板的沉降收敛值等。
——“止水设施”改为“接缝止水施工”;将原规范中“金属与塑胶止水带”、“嵌缝材料”细化为“铜止水带加工与安装”、“PVC止水带或橡胶止水带安装”、“异型接头的安装”、“塑性填料安装”、“无黏性填料施工”;增补周边缝止水保护、面板分期施工止水保护等;规定有关符合水保、环保要求等。
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
堆石坝体 面板下游的填筑体 垫层区 面板的直接支承体 向堆石体均匀传递水压力 并起辅助渗流控制作用 特殊垫层区 位于周边缝下游侧垫层区内 对周边缝及其附近面板上铺设的堵缝材料及水 库泥沙起反滤作用 过渡区 位于垫层区和主堆石区之间 保护垫层并起过渡作用 主堆石区 位于坝体上游区内 是承受水荷载的主要支撑体 下游堆石区 位于坝体下游区 与主堆石区共同保持坝体稳定 其变形对面板影响轻微 排水区 位于砂砾石或软岩主堆石区内及坝体底部的强透水排水区 分为竖向和水平向排 水区 抛石区 在下游坝趾 由硬岩大块石卸料形成的抛石区 下游护坡 保护坝体下游坡面 用大块石堆 砌形成的块石护坡 上游铺盖区 用粉土 粉细砂 粉煤灰或其他材料覆盖在面板及周边缝上 起辅助防渗作用 盖重区 覆盖在上游铺盖区上的碴料 维持上游铺盖区的稳定 并起保护作用 趾板 连接地基防渗体与面板的混凝土板 趾板基准线 面板底面与趾板建基面的交线 趾墙 布置在趾板线上和面板连接的混凝土挡墙 混凝土面板 位于堆石坝体上游面起防渗作用的混凝土主体结构
以上高坝 宜作岩石矿物成分和岩矿化学分析
级高坝坝料的室内试验应包括级配 孔隙率 相对密度 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等 垫层 砂砾料
及软岩料 还应进行渗透变形试验
以上高坝或强震区高坝 还应作应力 应变参数试验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应根据试验成果并结合工程类比 合理确定坝体各分区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应根据工程枢纽布置及对坝料料源和质量的要求 作好开采石料 或砂砾料 及建筑物区开
面板砂砾石坝是否设置专门放空设施 应进行专门论证
岸边溢洪道布置困难 河床基岩坚硬 泄洪单宽流量不大的中 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可在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篇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目次l 总则 2 导流与渡汛 3 坝基与岸坡处理 4 筑坝材料 5 堆石坝填筑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7 止水设施 8 观测仪器埋设 9 质量控制附录A 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
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
1.0.2 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2 导流与渡汛2.0.1 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
2.0.2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 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
2.0.4 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
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2.0.5 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
2.0.6 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
3 坝基与岸坡处理3.1 一般规定3.1.1 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
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
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面板堆石坝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堆石坝的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
一、设计要求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 安全性要求:面板堆石坝的稳定性、抗洪能力和抗震能力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工程可行性:设计应满足工程条件和施工可行性,同时考虑材料供应、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条件等。
3. 经济合理性: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造价和运行维护成本,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经济合理和可行的设计方案。
4. 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保护周围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基本设计要素1. 设计水位:根据设计洪水、抗洪标准和目标要求,确定面板堆石坝设计水位。
2. 坝型和坝高:根据地质条件和水力条件,选择适合的坝型,并根据设计水位和坝顶高程确定坝高。
3. 坝顶宽度:根据坝体受力情况和基础稳定要求,确定坝顶宽度。
4. 溢流堰:根据洪水流量和溢流能力,确定溢流堰的形式、高程和尺寸。
5. 泄流设施:根据设计要求和泄洪需要,确定泄流设施的形式、位置和尺寸。
三、结构设计要求1. 坝体稳定:保证面板堆石坝的整体稳定性,包括充分考虑坝体重力稳定和抗滑稳定等。
2.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选择适合的石料和填料材料,并考虑材料的抗冲刷性能和稳定性。
3. 面板选择:选择适合的面板类型和尺寸,考虑面板的强度、稳定性和施工操作性能等。
4. 坝体防渗:对面板堆石坝的坝体和基础进行适当的防渗设计,包括确定适当的防渗材料、施工工艺和渗流场分析等。
四、建筑和施工要求1. 坝基准备:确保坝基的平整和稳定,包括开挖清理和处理软黏土等。
2. 面板摆放:面板的水平、垂直和位置要满足设计要求,面板之间的缝隙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 石料填筑:石料填筑应分层进行,并严格按照设计的填筑高度和坡度进行,确保填筑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4. 面板固定:面板应进行固定,采用铁丝扎绑或使用特殊固定件等方式,确保面板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SL 228-98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01-16发布 1999-02-01实施前言根据水利部1997年下达的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在DL5016—9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原导则)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十多年来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对原导则行了修改补充,制订本规范。
放水等建筑物布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有关的泄、置;坝体堆石或砂砾石材料详细分区;坝体材料特性和填筑质量标准;坝体设计和计算;坝基及岸坡开挖与处理;混凝土趾板与面板设计;周边缝及垂直缝等各种接缝止水设计;分期施工和已建坝的加高;原型观测布置设计等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对原导则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1 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1、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
2 增列了术语和符号一章,统一图示标记。
3 修改了原导则中在砂砾石地基上不宜修建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规定。
4 强调了使用枢纽建筑物开挖料及近坝区石料或砂砾料用作坝体填筑料,以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5 拓宽了对趾板地基要求。
除弱风化岩层外,经过专门论证,采取工程措施,也可建于风化破碎或软弱基岩上。
补充提出了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将趾板置于砂砾石层上的基本要求。
6 补充了需要进行稳定分析和有限元法计算坝体应力、变形的基本要求。
7 增列了坝顶结构设计要求、坝体抗震措施及砂砾石坝体渗流控制的基本要求。
8 补充了确定混凝土面板厚度的标准、对原材料及配合比等的技术规定、面板的防裂措施和要求。
对周边缝止水作了适当简化,并拓宽了要求。
9 适当简化了一般性观测项目,增列了可选择的观测项目。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增凯蒋国澄曹克明杨德福杨世源王治明目录1 总则 8 混凝土面板2 术语和符号 9 接缝止水3 坝的布置和坝体10 分期施工与已建坝加高分区4 筑坝材料和填筑11 原型观测标准5 坝体设计本规范的用词说明6 坝基处理条文说明7 混凝土趾板1 总则1.0.1 为适应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 l、2、3级及3级以下坝高70m 以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对于200m以上高坝及特别重要的和复杂的工程,应进行专门研究。
1.0.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应符合GB50201—94《防洪标准》及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及其补充规定、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中的有关规定。
1.0.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高、中、低坝的高度范围根据SDJ218—8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的规定分类。
1.0.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属于土石坝范畴,对于本规范未作规定的问题,应按SDJ218一84的规定执行。
1.0.6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用堆石或砂砾石分层碾压填筑成坝体,并用混凝土面板作防渗体的坝的统称。
主要用砂砾石填筑坝体的也可称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
2.1.2 坝高:从趾板建基面算到坝顶路面的高度;对于修建于斜坡地基上的坝,可从坝轴线处最低的建基高程起算,并加以注明。
2.1.3 堆石坝体:面板下游的填筑体。
2.1.4 垫层区:面板的直接支承体,向堆石体均匀传递水压力,并起辅助渗流控制作用。
2.1.5 特殊垫层区:位于周边缝下游侧垫层区内,对周边缝及其附近面板上铺设的堵缝材料及水库泥沙起反滤作用。
2.1.6 过渡区:位于垫层区和主堆石区之间,保护垫层并起过渡作用。
2.1.7 主堆石区:位于坝体上游区内,是承受水荷载的主要文撑体。
2.1.8 下游堆石区:位于坝体下游区,与主堆石区共同保持坝体稳定,其变形对面板影响轻微。
2.1.9 排水区:位于砂砾石或软岩主堆石区内及坝体底部的强透水排水区。
分为竖向和水平向排水区。
2.1.10 抛石区:在下游坝趾,由硬岩大块石卸料形成的抛石区。
2.1.11 下游护坡:保护坝体下游坡面,用大块石堆、砌形成的块石护坡。
2.1.12 上游铺盖区:用粉土、粉细砂、粉煤灰或其他材料覆盖在面板及周边缝上,起辅助防渗作用。
2.1.13 盖重区:覆盖在上游铺盖区上的渣料,维持上游铺盖区的稳定,并起保护作用。
2.1.14 趾板:连接地基防渗体与面板的混凝土板。
2.1.15 趾板基准线:面板底面与趾板建基面的交线。
2.1.16 趾墙:布置在趾板线上和面板连接的混凝土挡墙。
2.1.17 混凝土面板:位于堆石坝体上游面起防渗作用的混凝土结构。
2.1.18 防浪墙:位于坝顶上游侧与面板顶部连接的混凝土防浪挡墙。
2.1.19 周边缝:面板与趾板或趾墙间的接缝。
2.1.20 垂直缝:面板条块间的竖向接缝。
2.1.21 水平缝:面板与防浪墙接缝及面板分期施工的水平接缝。
2.1.22 柔性填料:由沥青、橡胶和填充料等原料配制而成,并用于止水的柔性材料。
2.1.23 硬岩: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30MPa的岩石。
2.1.24 软岩: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30MPa的岩石。
2.2 符号1A——上游铺盖区;1B——盖重区;2A——垫层区;2B——特殊垫层区;3A——过渡区;3B——主堆石区;3C——下游堆石区;3D——下游护坡;3E——抛石区(或滤水坝趾区);3F——排水区;F——混凝土面板;“X”线——趾板基准线。
3 坝的布置和坝体分区3.1 坝的布宣3.1.1 坝轴线选择应根据坝址区的地形、地质特点,有利于趾板和枢纽布置,并结合施工条件等,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选定。
3.1.2 河床冲积层内,若不存在影响坝体变形及稳定性的粉细砂、粘性土等软弱夹层,可以在密实的砂砾石层上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3.1.3 趾板线的选择宜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也可 1 趾板建基面宜置于坚硬的基岩上;风化岩石地基采取工程措施后,作为趾板地基。
2 趾板线宜选择有利的地形,使其尽可能平直和顺坡布置;趾板线下游的岸坡不宜过陡。
3 趾板线宜避开断裂发育、强烈风化、夹泥以及岩溶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基,并使趾板地基的开挖和处理工作量较少。
4 在深覆盖层上建坝布置趾板时,应根据地基地质特性,作好地基防渗结构及与趾板以及与两岸连接的布置设计;对于深覆盖层的地基防渗处理及趾板布置,经详细论证后也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处理地基,将趾板置于覆盖层上。
5 在施工初期,趾板地基覆盖层开挖后,可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条件进行二次定线,调整趾板线位置。
3.1.4 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有缺陷时,可用趾墙(挡墙)进行人工改造,使趾墙与面板连接,同时应作好趾墙及周边缝设计。
3.1.5 当在坝肩布置溢洪道时,应作好面板和溢洪道边墙或导墙的连接布置及连接周边缝的设计。
3.1.6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泄水放水建筑物布置,应考虑下列要求:1 泄水建筑物应满足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建筑物运用应灵活可靠;必须具备安全泄放一般洪水、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的能力。
2 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和型式,应根据枢纽条件综合比较后确定。
在地形条件有利的坝址,宜以开敞式溢洪道为主要泄水建筑物。
当布置开敞式溢洪道确有困难时,也可采用泄洪隧洞,但应采用开敞式进水口,下接泄洪洞。
对于100m以上高坝,采用单一泄洪隧洞应详细比较论证。
3 对于高坝、中坝和强地震区的坝,不得采用布置在软基上的坝下埋管型式。
低坝采用软基上的坝下埋管时,必须有充分的技术论证。
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枢纽工程布置中,一般可不设置专门的放空设施;对重要工程及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是否设置专门放空设施,应进行专门论证。
5 岸边溢洪道布置困难、河床基岩坚硬、泄洪单宽流量不大的中、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在坝项设置溢洪道,但必须详细设计,经过试验论证。
6 大坝和坝肩溢洪道以及其他有关建筑物,其地基灌浆帐幕应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防渗帐幕。
3.1.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应详细分析研究枢纽建筑物布置与开挖,尽可能为大坝提供料源,就开挖量和填筑量的平衡进行综合比较。
3.2 坝体分区3.2.1 坝体应根据料源及对坝料强度、渗透性、压缩性、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等要求进行分区,并相应确定填筑标准。
从上游向下游宜分为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在周边缝下游侧设置特殊垫层区;100m以上高坝,宜在面板上游面低部位设置上游铺盖区及盖重区。
各区坝料的渗透性宜从上游向下游增大,并应满足水力过渡要求。
下游堆石区下游水位以上的坝料不受此限制。
堆石坝体上游部分应具有低压缩性。
下游围堰和坝体结合时,可在下游坝趾部位设硬岩抛石体。
3.2.2 用硬岩堆石料填筑的坝体可按照图3.2.2进行分区。
设计中可结合枢纽建筑物开挖石料和近坝区可用料源,增加坝体其他分区。
3.2.3 用砂砾石填筑的坝体可参照图3.2.3进行分区,并根据需要增减分区。
图3.2.2硬岩堆石坝体主要分区示意图图3.2.3砂砾石坝体材料主要分区示意图l(1A)上游铺盖区;2(1B)盖重区;3 2A)—垫层区;1(1A)—上游铺盖区;2(1B)盖重区;3(2A)垫层 4(2B)—特殊垫层区;5(3A)—过渡区;6(3B)——区;4(2B)特殊垫层区;5(3A)—过渡区;6(3B)—主堆石区;7(3C)下游堆石区;8(3D)—下游护坡;主堆石(砂砾石)区;7(3C)下游推行(砂砾石)区;9—可变动的主堆石区与下游堆石区界面,角度8(3D)—下游护坡;9(3E)—滤水坝趾区;10(3F)依坝料特性及坝高而定;10(3E)—抛石区(或滤排水区;11(F)混凝土:面板;12—坝基冲积层水坝趾区);11.(F)—混凝土面板3.2.4 对渗透性不满足自由排水要求的砂砾石、软岩坝体,应在坝体上游区内设置竖向排水区,并与坝底水平排水区连接,将可能的渗水排至坝外,保持下游区坝体的干燥。
必要时可设置下游坝趾大块石棱体,起到反滤排水作用。
3.2.5 坝基为砂砾石层,或岩基中有可冲蚀的夹层,且与坝体材料的层间关系不满足反滤要求时,应在地基表面设置水平反滤过渡层。
以防止地基材料的冲蚀。
3.2.6 坝体材料分区可通过工程类比确定。
100m以上高坝,应在坝料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2.7 垫层区的水平宽度应由坝高、地形、施工工艺和经济比较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