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评材料(少数人勇敢,多数人宽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作文讲评材料
作文材料与要求: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尝言:“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1.真理辩证法
高三(3)班郭晗春
“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
初读这句话,我在灵魂上受到的震撼不亚于一场地震。
诚哉斯言,这其中蕴藏着人类社会颠扑不破的真理——所谓勇气,信仰真理、挑战权威是也;所谓宽容,宽容异己、历史眼光是也。
我以为,这应该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座右铭,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坐标系。
何谓信仰真理、挑战权威?这是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群体应该秉持的信念。
社会是发展的,总会出现既有思想体系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我们需要一群不盲目屈从权势、有锐见且有勇气的先驱者、启蒙者,他们必须能够脱离传统的逻辑轨道。
古希腊三大哲人之首苏格拉底,便是这样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的英雄。
同时,又是一位真理的殉道者。
为传扬真知、破除陋见,苏格拉底拒绝向五百人法庭屈服和解——是向权威低头、体面地生存,还是为了自己的信仰、骄傲地死去?这位八十岁的老人毅然选择了后者。
英雄如此!
讽刺的是,苏格拉底死后,他的思想传播得比生前任何时候都要广泛。
我想,这或许证明了“少数派”——勇敢的时代启蒙者的伟大。
苏格拉底之死反成为了西方求索自由与真理之路的崇高起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士布鲁诺便是他的精神苗裔之一。
为传播日心说、破除蒙
昧神学的桎梏,面对权威——宗教法庭,他同样挺直脊梁、誓不低头,同样从容赴死、捍卫真理。
这就是少数派的勇气,真正的时代担当。
我们何其需要这样的勇敢者。
诚然,肩负启蒙使命的先驱者、殉道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正如房龙所言: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过去和现在,不过(我们希望)未来不再发生。
再审视苏格拉底与布鲁诺之死的根本原因,我们不禁扼腕:是思想不宽容的社会土壤,使得真理之树的生长缓慢而艰难。
即使有卫道者鲜血的滋养,宽容异己的历史眼光毕竟是革故鼎新的社会推动力。
身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理应吸收这一沉重惨痛的历史教训。
这对于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或许是具有十分现实意义的。
若不能秉持少数派的勇气与多数派的宽容,不能倡导思想自由、文化宽容,个人便无法辨别时代潮流中庸俗浅薄的东西、社会也无从发掘这片古老土地上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文明遗产。
少数派的勇气、多数派的宽容,这是真理的辩证法:少数与多数,个人与社会,勇敢与宽容。
它既是事关每一个人的时代命题,又是历史难题。
突破与超越,需要每一个人对此具有清醒认识与切实努力。
是的,从今日始。
2、那些马拉拉教我们的事
高三(3)班徐杨一凡
当我们坐在明亮而宽敞的教室里抱怨着好像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时,你是否有想过,在同一片大陆上的巴基斯坦,大多数女孩们连接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
或许你听说过马拉拉,听说了作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而风光无限的她,但你是否尝试过,去了解作为为女孩们争取受教育权而忍受了巨大痛苦的她?
这个与你我同龄的女孩,显然是敢于反抗的少数人。
受了热衷于教育事业的父亲的影响,她在塔利班的极端统治压迫之下,没有如同别的女孩一样忍气吞声,而是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以发表博文的形式,为同样受不公正待遇的伙伴们争取应有的权利。
她拥有的,是大多数成年人都没有的勇气。
当遭受塔利班的残酷枪击,生命垂危,她仍未曾放弃自己的信念。
这般面对子弹随时可能的袭击也依旧能挺直胸膛大声疾呼的勇气,这般明知自己势单力薄却仍愿意为自己执着的追求而顽强抗争的勇气,唯有当你是少数人时,方能体现。
我们大多都遇不到马拉拉所面对的这种极端境遇,但她的精神却同样适用。
不论你是怀着什么不被看好的梦想,遭受了什么不公平待遇,甚至因为性向而被当做异类饱受排挤,只要你的诉求是正义的,就应当灌溉以自己的勇气,维护自己的权益。
除了勇气,马拉拉教会我们的,还有另一种精神。
作为被塔利班极端恐怖组织控制压迫的大多数,马拉拉的宽容,令我敬佩。
她坚持信仰,勇于反抗,同时也相信心灵纯朴,相信善美。
她的灵魂是枪与玫瑰。
枪,非用以伤人,而用以自强;玫瑰,却恰是为了赠与他人。
在自传里,她曾描述过维权过程中总是担惊受怕的自己,常幻想某天某个不经意间,自己就被枪口瞄准,而那时,尽管心里也害怕,也恨得牙痒痒,但她仍会以和平而温柔的方式去宽容去感化对方,这是甘地教会她的。
到最后,她说,即便还是迎来了死亡,她亦不后悔。
这段文字令我感动。
这个成长于战火硝烟的女孩,面对把家园捣得乌烟瘴气的恐怖主义者,尚且能相信人性本善,尚且能以宽容的心态尽自己之力去劝说感化他们,最多也只能碰到些危及不了自己生命的异己者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宽容?
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理应由相互体谅包容的无数颗不同的心所组成。
当你的思想恰好幸运地符合了主流价值观,也应当站在平视的
角度去看待那些幸运的特立独行者的言行举止与思考方式,辨析其中利弊,不论他们是有什么大到你觉得不切实际的梦想,亦或是有着和你不同的取向。
做自己,在法律与道义允许的范围内做自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这些,就是马拉拉教会我们的勇气与宽容。
3、做宽容的大多数
高三(8)班时家悦
房龙《宽容》序言中的“漫游者”声嘶力竭地想救赎乡民,“无知乡民”却一次又一次用不宽容干涸了“知识小溪”。
索克曼牧师曾言:“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而人类的文明史上不乏勇士,却很少有宽容的大多数。
勇气使我们走出跌宕险滩,勇气就似钥匙,在先驱者的手中成为通向新世界的阶梯。
另一面,如果大多数人拥有宽容,我们便成为了光耀未来的推动者,但不宽容,我们就是扼杀微光的刽子手,是涅槃新生的枷锁与障碍。
世上必然存有海纳百川之心,宽慰了无数先驱者的心魂。
华人女建筑巨匠林樱将对女性平等的畅想带入了“女生碑”中,又将中国的“天圆地方”一起铸入世界的思想潮流。
她是女权运动与中华文明的先驱者,但其成功更因耶鲁大学的兼容并包而得以留存。
没有这宽容的大多数,又何来她思想花火的流转与绵延。
又如华夏的“中庸之道”,正是这万事取中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思想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化。
由诸子百家争鸣,到如今的思想激荡。
然而更多的勇士带着向未知领域迈进的勇气,却因不宽容的大多数而潦倒一生或是天人永隔。
梵高因其对绘画独特的理解,灵魂间流淌出无数新生的印象派著作,色彩的强烈对比及他独一无二的美学欣赏却被当时世界写实主义
的横行,与愚昧学者的教条而埋没,他健在时只以贱价卖出一幅作品。
又如亚里士多德,布鲁诺之死,他们用新思想试图改变并完善世界却被无知的人们处以极刑。
或是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因为超前的计划生育而被杀害。
虽然恒久的时间为他们洗清冤屈与耻辱,在历史上最终名垂不朽,但不宽容的罪行却不能被赦免,他们经历的困苦也不能被挽回。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是一个人心冷漠的时代,即使有再多宽容的个例,却无法粉饰不宽容的大多数。
文革时代对无数大师的摧残,哀鸿遍野犹浮响在耳畔,即使是只字片语却成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文化禁锢是不宽容,无数战争也是不宽容的体现。
诚然少数时验勇气,多数时验宽容。
宽容要有其正确宽容的对象及是否该宽容的判断,方能孕育出真宽容。
所以与宽容齐头并进的是西川笔下“迈向未知领域”的勇气,及龙应台先生所推崇的“理性的价值判断”。
房龙也曾说过“天下最可怕的是无知”。
只有充实自己,使我们学识丰富,灵魂高贵,才能以多数人之姿宽容少数人的勇气,并用理性与知识的力量否定不切实际的见解。
少数人的勇气其实一直存在,差别只是在于多少。
而多数人的不宽容过去有,现在有,希望未来没有。
少数时做勇者,多数时请坚持做一个理性的宽容者。
4、惊石与海
高三(8)班周媛
诗云:“一石惊起千层浪。
”人云:“海纳百川。
”不难看出,孤石即使脱离众山,亦能挑起浪端;大海即使广阔无边,也能接纳河川。
就像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牧师曾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
古往今来,真理、真知的裁定包含了无数场牺牲与批斗。
可是这些混乱也成就了真理,因为新思想的诞生总会产生冲击总会允许一定
时间的接受过程。
所以在今日,在法制社会主宰的时日,理性对待才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质疑发问或是接纳改变。
敢为惊石。
往湖中投石,往往会惊起层层涟漪向边际漫去。
我们,尤其是作为少数时的我们就像那块小石子,丢进沸腾的人海中,无论波幅大小,总会惊起一些人的认同——如果我们是对的。
西欧中世纪黑暗混乱,宗教势力只手遮天,知识分子们苟延残喘地维护着自己的性命不敢作声反抗。
可大师如布鲁诺四处游历传播真理,丰富和发展了日心说。
担任过知名大学讲师,成为英女王的座上客,也曾潦倒穷困,被人迫害。
临刑前,他说:“也许你们判决我时比我受到判决时更为害怕。
”一生捍卫真知如他,最终得到群众的认同。
欲为惊石,必定要怀抱坚持不懈的决心,与勇往直前挑战多数人的胆量。
乐为大海。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大的角色是多数人——如同大海对之于山川河流。
这意味着我们更容易被集体思想蒙蔽,不敢去改变,不乐意去接纳。
世间伦理,总会出现“异端”。
社会上关于同性恋的话题层出不穷。
往前推百年,若为同性相恋,一旦被发现,受人诋毁是轻,当众羞辱是轻,往往是要死的。
近百年来,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之风渐盛。
许多国家都允许这一群体注册婚姻。
对他们(她们)而言,是莫大的幸福;对众人而言,又何尝不是欢喜呢?宽容不是谅解不是忍耐,是一种对异己之物的大度胸怀。
当我们为多数人时,力量已经太过壮大,又怎能把这力量加到少数人头上造成伤害?已是大海,则多一份宽容之心,认真倾听浪涛的声音,必会为之动容。
当我们是多数人时,也需要思考少数人的坚持;当我们是少数人时,也必须考虑多数人的认定。
才会更深地体会到理性的重要,才能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少数对多数之外,还有个人与个人之争,众人与众人之争。
任何角色在于我们,都需要一份勇气与一份宽容。
度良好每一个角色的责任,才无愧于“人”。
5、张弛有度
高三(9)班徐鹏飞
一位名叫索克曼的基督教牧师尝言:“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的确,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身处不同的地位。
面对各种情况,究竟是“张”,还是“弛”,值得我们思考。
当我们是少数时,自然会面临各种挑战,这便是测试勇气的时候。
在漫漫人生之路上,我们总有些时候会坚持一些与多数人的想法都相去甚远的独特见解,此时,我们便站在了“少数”这一边。
不幸的是,“少数”就意味着置身于大众舆论的汹涌浪潮之中,意味着置身于多数人的审视、批判的目光之下。
然而,在这样的“险境”中,只要我们确信自己的想法正确,就应该拿出坚强的勇气果断地与之抗衡。
须知,少数人才持有的崭新的思想往往更加脆弱,可是一旦我们坚持“张”的态度,拿出充足的勇气为之树立地位,其力量将不可估量。
相反,如果我们缺少勇气,那些来之不易的新思想将只是昙花一现,叫人惋惜。
在文艺复兴时期,当多数人都信奉教会所宣扬的思想时,布鲁诺却坚持完全不同的宇宙观,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
作为“少数”,他四处周游讲学,与人辩论,与“多数人”的观点抗衡,展现了极大的勇气,最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他的思想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是多数时,如何面对异己思想,便成了一个测试宽容的时机。
作为多数,我们常常居于更有利的地位。
但不可否认,在这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也必然会存在少数人与我们背道而驰。
通常,“少数”的力量更加薄弱,因此,“多数”能否宽容“少数”成为了关键。
在各式各样“少数”所坚持的观点中,可能会有未被挖掘的宝藏,也
可能只是一个错误而已。
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思想,才给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向前发展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对“少数”适当宽容的态度才是真正理性、有远见的。
“多数”面对异己能不能“松弛”、能不能宽容,很可能决定的就是一整个时代的发展状况。
“少数”力量薄弱,但潜力无穷;“多数”权势更强,却往往缺失前进的动力。
在不同的场合下,我们可能是少数也可能是多数,但我们是不是能做到张弛有度,是不是勇敢或者宽容,才体现着我们的个人品质。
一个明智、高瞻远瞩的人,作为少数的一员时往往是“张”,作为多数的一员时往往是“弛”,能够合理地使用勇气与宽容。
这样的人,也就如同一篇张弛有度的文章,有力地把握节奏,对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6、突出重围
高三(1)班沈逸凡
无论当我们作为少数人,亦或是多数人时,我们都受到重重围困。
你孤军奋战,独来独往,单枪匹马之时,困住你的是以一人之力抵抗众人的勇气,你身处众人之洪流中时,你理直气壮,禁住你的是多数人的无知、麻木,是专制、狭隘,是不愿宽容。
置于孤独一人的境地之中,置于孤立无援,少数人的境地之中,我们没有勇气做那“特立独行的猪”,没有勇气突破那看似无形实则危险的栅栏。
可是若没有人做那先锋性,爱冒险的勇士,那么世界只留下了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则,只留下了懦弱者的无声与软弱。
世界需要的是勇士,是有那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不畏力量单薄的勇士。
鲁迅以笔为刀,走出麻木中国人的重围,犀利指出国民性的不足,他渴望塑造有精神之人,有新思想之人。
柏杨,作为少数的清醒之人,纵使身陷囹圄,也要大胆发声,就算政治上被高度压制,也要指出中国人是丑陋的。
中国是一个大酱缸,是一条堆满垃圾的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臭。
王小波,走出那荒谬的“思想改造运动”,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他怀疑、反叛、攻击权力话语对个体的压制,展示的是个体自由与对完整生命的向往,突破的是强权对自由知识分子设定的清规戒律、思想钳制。
你能感受到的是他对一切非自由、非理性的存在进行抨击的勇气,你能感受到的是激愤难平的慨叹,你能感受到的是他飞扬跳动的生命激情。
社会是不喜欢批判的声音的。
但是,他们因怀着一颗对国家的热诚之心,他们勇敢地试图拆除那陈旧的栅栏。
突出重围,他们想要改造我们的社会。
就算被冷眼旁观,就算被指责不爱国,崇洋媚外,他们仍那样坚定,为心中的抱负而用尽全力。
而当我们成为主流,多数人时,我们往往陷于群体的无知之中。
我们就像无知山谷中的人们,遵循着守旧老人的指令。
我们麻木不仁,不愿意去寻求思想的绿色牧场,我们被困于山谷之中,以为这便是最美丽安宁的圣地。
我们无法容忍拥有自由意识的勇士,我们要将那些勇士都变成凄惨惨的白骨,把他们的尸骨埋于我们的专制之下,无知之下,狭隘之下。
但这样的狭隘,自私所导致的不宽容只会导致我们的灭亡,停滞不前。
作为多数人的我们,要有容纳勇士出现的雅量,让勇士把我们引向新的境界。
栅栏重重,束缚着社会的前进。
突出重围,不仅需要敢为人先的清醒的少数先驱者们的带领,还需作为多数人的众人的宽容,允许少数发声。
我似乎看到了那片绿色牧场,绿草上覆着自由,白云下书写着进步。
先驱者不再流血,众人不再麻木,他们共同唱起了挣脱束缚的歌,像野马一样没有桎梏地奔腾,跑向远方,远方那没有尽头,广阔无边的园地。
7、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高三(1)班刘中君
在奥威尔的笔下,动物庄园中的动物们,恐怕最终还是沉默了。
它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辛勤劳动却依旧奴役;它们的世界没有了文字,失去了发声的权利;它们的大多数,跟风起哄,在看似喧闹中选择了沉默自己的思想。
我们远比动物进化的高级。
我们为自由奔波,为梦想发声,我们都知道,不应做那些个沉默的大多数。
可是,却总是事与愿违。
当苏格拉底被自己制定的法律判以死刑,你是否悲哀的长叹?当先驱漫游者被众人举起的石块砸死时,你是否感受到痛心?当革命战士的热血洒在地面上却引来无数围观,鲜血染成馒头做药引时,你是否明白,这样的集体暴政,都只因为我们——这样的沉默的大多数,缺少宽容的肚量。
我们要有容人的肚量,只有包容了他人的思想,肯定了异己的存在,你才会吐故纳新,在扬弃中进步。
在宽容中,当少数人表达自己时,若大多数人乐于倾听,那么收获的不仅是少数人,大多数会从中汲取新思想,知识的小溪会汇成江河。
而唯有在这样开明的氛围中,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沉默者”,勇于成为先驱者,测试自己的勇气。
我们也要做有勇气的先驱者,像她一样。
在那个面对她善良的双眸,恐怖分子也毫不犹豫举起枪的地方;在那个她受到不断威逼恐吓的地方,她——马拉拉依然选择站了出来。
她带着逃离死亡的幸运,奔波在争取女权与教育的路上。
这条路上,人烟稀少,甚至昏暗无光,但是她有勇气,怀揣着向太阳光芒般的梦想,一路前行。
我们所站的地方,不会有马拉拉危险;我们所处的地方,拥有大多数人的宽容。
为何你,继续沉默,做个沉默的大多数,而不勇于说出自己呢?在这条路上,或许会有胆怯,连哥白尼也退缩了一下,他迫于教会的压迫临死前才发表自己关于日心说的论文。
他也经历了复杂的斗争,可是他知道,晚一天,便意味着科技进步停滞一天,最终,他战胜了畏惧,不再驻足。
当反腐声响起时,很多人都认为“大老虎”是炙手的番薯,退缩了,可是领导人却一改前貌,咬紧牙关,毅然打响了反腐的机关枪,赢得了群众的拍手叫好。
当少数人的坚持是真理时,大多数人便会紧紧跟随,为他们喝彩。
不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不仅是指接纳他人的意见,更多的是做一个敢于发声的人,去打破这个集体的沉默,除此以外,当看到先驱者的努力是正确是,毫不吝啬地为其喝彩,为他们创造一个敢于发声的环境。
宽容是肚量,质疑是勇气,这是时代浪潮下,不可缺少的船只。
而将两个截然相反的思想焊接在一起,则需要两者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开明世,相互鼓励,彼此喝彩。
别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