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从研究设计的思想与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就是一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种。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通常应用的情况就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与分配被试。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用于针对不同被试组在一开始就不相等时,进行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结果的比较,实验程序安排如表7-6所示:
表7-6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准实验设计程序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进行前测就是用于检验在实验要考证的问题上实验组与控制组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虑其它因素。
只有当两个组在考证问题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时,才能进行该种准实验研究。
⑵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对R3与R4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而非简单比较平均分、方差等,通过检验确定进行实验后两个组之间就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例6-1] 某一课题要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步:选取实验对象。
为保证正常教学的进行,在某个年级中选择两个现成的整班参加实验。
为了保证参加研究的两个班物理学习的原始水平相似,对该年级所有的班进行前测以检测起始水平,从中选出两个水平接近的整班参加研究,保证选出的两个班在物理学习上总体水平相同或相近。
然后从中随机确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同时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按照原有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同时对两个班级的物理课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进行后测。
第三步:将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分别减去各自的前测成绩,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这两个差值的差别显著性进行统计检验,最后判断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进行实验前后就是否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中,实验的情况通常可用图7-4表示:
图7-4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结果图示
(二)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
在研究来自不同总体的样本之间的差别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
为了发现不同样本的特点及其差异的显著性。
在研究中,自变量通常就是研究者操纵的能诱发与引起样本各种特点表现的情境,因变量就是被试在接受这些情境时的行为反应。
这种准实验设计的方法,非常适用于对不同被试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在这种准实验设计中,研究的设计方法与对变量的操纵等很接近
真实验设计。
与真实验有的区别之处在于准实验实施过程中,受试的行为反应就是在某种情节安排下自发产生的,有一定的偶然性;在被试的
选择方面,虽然进行分组与对象挑选,但并非严格地随机抽样,因此存在一定久缺,但只要研究过程中控制得好所得的结果仍有说服力。
[例6-2] 研究课题就是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利用Internet进行学习时的心理特征,运用准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研究如下:
针对研究的对象就是在Internet环境中学习的不同年龄的中学生,
先根据年龄将中学生划分为几组,然后分别从各组中选出5名中学生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设计了以下的情境:
⑴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定网站与网页,让学生进行25分钟的网上学习;
⑵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25分钟的网上学习;
⑶未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25分钟的网上学习;
⑷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定网站与网页,让学生进行50分钟的网上学习;
⑸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50分钟的网上学习;
⑹未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50分钟的网上学习。
拟研究的学生反应行为与学习情况为以下面五个方面:
⑴学生的探究行为;
⑵学生的自控能力;
⑶学生的自学能力;
⑷学生的反应时间;
⑸学生的焦虑反应。
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自控能力与自学能力采用卡方检验,对焦虑反应与反应时间采用t检验,分别检验差异程度,最后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三)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
这种研究设计中只安排一个被试组,进行方法就是:在一个时间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对被试组成员进行一系列的某种测试,然后让被试组接受实验处理(如某种与测试内容有关的训练或指导等),之后又按原来的周期安排同样的一系列测试。
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如表7-7所示。
表7-7 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
在这种设计中,进行前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时,不能只用实验处理前后最接近的两次结果R5与R4进行比较,也不能用R5与R4直接作统计分析,要采用回归方程来判断一系列前后测数据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方法就是:
首先,根据实验处理前的各次前测结果求出回归方程(直线回归或曲线拟合)。
然后按外推法将假设不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下,对应后测的各次测试时间上可能的结果推算出来。
即对前测结果作直线回归后再外推计算出R5'、R6'、R7'等,作为与R5、R6、R7等进行对比的数值,以此类推到以后各次测试。
由于就是对单组被试进行比较,所以必须用相关样本的t检验作R5'、R6'、R7'等与R5、R6、R7等之间的统计检验,确定接受处理与未接受处理的实验之间的就是否存在差异,差异就是否显著,设计结果如图7-5所示。
图7-5 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设计结果图示
[例6-3] 研究课题就是:对小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网中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阅读时,个别阅读与小组阅读的效果进行研究。
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步:前六个星期,每个星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实验班学生采用个别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学习,且在每周星期五进行一次测验。
第二步:在第七周采用小组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同样在星期五进行测试。
第三步:在第八周后又恢复进行个别化阅读,并进行测验。
第四步:对一系列前测与实验处理后第七周测验的结果,以及第七周后各次测验的结果进行检验,以确定实验的结果。
4.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在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这些组可以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也可以全用来作实验组。
一般情况下会设定一个控制组,因为实验组有控制组作对照,可减
少前后测次数。
同时,为了能对多种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可以在时间系列上增加处理的数量,控制组与实验组同步进行前测与后测,便于将两者
的结果予以比较。
对于任何多组准实验设计,小组间的相似性越大,从实验结果中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这种研究的设计方法可见表7-8所示: 表7-8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模式
[例6-4] 一个教师教初中一年级三个班的代数,她拟进行不同
反馈对学生代数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该研究的设计如下: 第一步:教师设计好五次难度相同的一小时代数测验,可以随教学
进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验。
第二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验,但在第一次测验与第二次测验当
中进行不同的评价与反馈,给1班进行正反馈(X1);给2班以负反馈(X2),对3班不做反馈。
第三步:继续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测验三、测验四、测验五。
第四步:对各组测试的成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别了解不同的
反馈方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及其效果。
研究进行的过程如下:
班级反馈类型
1班 Y1a-Y2a-X1a-Y3a-Y4a-Y5a
2班 Y1b-Y2b-X1b-Y3b-Y4b-Y5b
3班 Y1c-Y2c――--Y3c-Y4c-Y5c
为时一个学期
5.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在真实验与准实验中,实验组控制组对比实验的设计一般都让作为实验组的被试接受处理,然后将其后测结果与未接受处理控制组的后测比较。
但在有的情况下,研究者来不及找到两组整体相似的被试或难以安排同时开始实验等,因此组织者只能在未作前测的情况下先对经过某种处理的被试进行测试获得后测结果。
这种后测结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就是哪种处理产生的,从而不能确定后测与处理之间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一久缺,在获得另一个整体组被试时,就安排进行与上面做过的后测相同的前测,然后再对这一组被试作同样的处理,并予以后测,通过第二组被试的前后测结果的比较,及第二组前测与第一组后测的情况进行比较来找出实验处理与后测之间的关系。
这种设计方法可用表7-9说明。
表7-9 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程序模式
通过以上对准实验研究基本概念及设计方法的阐述与分析,可以更
清楚地了解这一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情况。
相信在教育技术研究中适当利用这一研究方法,可以使一些课题的研究进行得更好、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