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
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
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28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
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7.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
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8.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县人,红顶商人,幼名顺官,字
雪岩,著名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中法战争爆发后,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加上官僚压榨,胡雪岩最终破产,客死杭州。
9.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
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10.康广仁(1867—1898)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曾在浙江任小吏,因不满
官场腐败而弃职。后协助康有为从事变法维新活动。
11.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
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後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12.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末年维
新派人士,出身贫苦家庭。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
还有同名的教授、政府县长等。
13.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1889年(光
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
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14.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1883年(光绪九年)中进
士,授刑部主事。为官清廉,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1898年春列名保国会。
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曾与谭嗣同一起批驳守旧派曾廉请杀康有为的奏疏,但又经常依违于维新与守旧之间,处理政事尽量“无新旧畛域”,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刘光第:《与厚弟书》,《衷圣斋文集》)。戊戌政变时被捕,
爱新觉罗•奕䜣,号乐道堂主人,清道光帝第六子,乃道光宠子,曾想立为嫡嗣,继承大统,可因为种种原因被立为亲王。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和硕恭亲王,清末洋务派首领,绰号〔鬼子六〕。身后谥〔忠〕
23.清逊帝,名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6-1967年),字浩然,孟子的“吾
善养吾浩然之气”。英文名亨利,满族。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