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形成与传播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知识联系:
第一,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知道机械波具有的主要物理特征,掌握波动这一“群体运动形式”和振动这一“个别运动形式”的联系和区别,内容非常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第二,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既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是对前面机械振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又要与后面要学习的电磁振荡、电磁波、光波具有很多的共同规律及特征,所以波的形成与传播这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Ⅰ: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Ⅱ: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认识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Ⅲ: 知道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
(2)过程与方法
Ⅰ: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播放录像、模拟动画等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Ⅱ:通过问题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Ⅰ:通过多媒体技术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Ⅱ: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应对对策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而本节课要从研究单一质点的振动过度到研究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是使学生对波动形成与传播形成认识的有效手段。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主要采用形象、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高效率。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课件和实验的观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学生举例,激发兴趣
视频播放:木棍敲击水面,形成以圈圈的波纹向四周传去,这就是水波。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引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波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趁热打铁,请学生列举有关波的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二:新课推进——认识机械波形成的条件(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所举的波的例子中,大家能否说出它们在形成过程中都具备了哪些共同条件?
这里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同时可以再播放闹铃的振动在真空无法传播的视频,帮助学生总结得出机械波形成的条件:(1)波源(2)介质
教学环节三:对机械波深入认识--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这里告诉学生我们将以绳波为例来研究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拿出来,与同桌协作来感受绳波的形成。(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激发其探究兴趣)
建模:这里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把连续的绳子可以看成由无数的质点组成。当你们抖动绳端是,绳上各质点跟着也动了起来。
学生思考:
1、抖动绳端,为何绳上各质点都会运动起来?
2、各个质点都在做什么运动?各质点的运动与①号质点的运动有何关系?
3、为何会形成凸凹相间的形状?
问题提出的同时播放绳波形成的flash动画,让学生结合动画去思考会更直观。学生思考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于学案上,之后完成展示。
(希望达到的效果:通过设疑,希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观察的主动性。)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补充完善:
1.绳子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后面的质点会在波源的带动下开始振动。
2.当波在传播时,各个质点均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且各质点振动周期、振幅、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即在重复波源的振动。
3.在起振时间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落后于前面的质点,即它们是由近及远依次所以开始振动,从而导致同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不同,因而形成了凹凸相间的波形。
波的形成过程: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波源的带动下,由近及远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就形成了机械波。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环节四:波传播了什么
提问:机械波形成后向外传播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这样师与生,生与生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交流等综合能力)
共同总结得出:
1. 波传播了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 波传播了能量;
3. 波传播了信息。
教学环节五:波的分类
实验演示——两种波(绳波和弹簧波)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将两种波的不同(提示学生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去比较)让学生将各自特点总结出来,从而得到横波与纵波的概念及波形描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举例:声波和地震波
教学环节六:
(投影)课堂练习:日常生活中,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
这里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思考
结论: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不会随波迁移
教学环节七:
课后思考:波动与振动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
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
一.波的形成条件:(1)波源(2)介质
二..波的形成过程:介质中的各质点在波源的带动下,由近及远依次重复波源
的振动就形成了机械波。
三.波传播了什么
1. 波传播了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 波传播了能量;
3. 波传播了信息。
四.波的分类
1.横波:波峰和波谷
2.纵波:疏部和密部
第十二章机械波
第一节波的形成与传播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