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
侯曼
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少年儿童获得比较完整的健康观念,建立促进健康的行为,享有健康并为终身享有健康奠定基础。
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当前解决所有卫生问题、推行疾病预防方法和健康风险因素控制措施的基础策略。
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是以中小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健康观念,建立促进健康的行为,享有健康并为终身享有健康奠定基础。它主要是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保健知识水平,自觉地改造及保护环境,能动地与危害身心健康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作斗争,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少年儿童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正常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的教育过程。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学校是促进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资源;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机最佳、效果最好。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移风易俗、振奋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一词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见于公共卫生文献,近些年来受到广泛重视。有关健康促进的含义,随着健康促进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促进作出如下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教育学家劳伦斯·格林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则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发表《健康新视野》重要文献,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健康促进主要涉及五个活动领域,包括:(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抉择;(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3)增强社区的能力,提高社区人民生活质量,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4)发展个人技能,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有准备地应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很好地应付慢性病和外伤;(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调整卫生服务类型与方向,将健康促进和预防作为提供卫生服务模式的组成部分,让最广大的人群受益。由此可见,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调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些旨在直接增强个体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活动,更包括那些直接改变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活动,以减少它们对个体和大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由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看,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导,健康促进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健康促进不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健康教育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二者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健康教育、行政措施、环境支持于一体。前者注重调动社会力量,后者则着重于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因而健康促进不仅涵盖了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内容,同时,还强调行为改变所需的组织支持、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环境改变的各项策略,它比健康教育领域更为宽广,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充分表明健康促进不仅是卫生部门的事业,更是要求全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系统的社会工程。
(四)我国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
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颁布《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把健康教育课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具有教学大纲性质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规范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随之国家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就培训师资做了大量工作;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出台了全国统一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与标准。今天,全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正在从普及走向提高。如果说普及的任务是从无到有地开展起来,提高的任务则应是追求实效,追求更高程度的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目的。据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2000年学校体育与卫生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的调查”,目前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排上课表、有课本、有教师、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城乡中小学校已达到57.8%,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是少有的。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教育自身发展并与健康促进结合日益紧密的趋势,于1992年首先在欧洲推行“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动员社区、家庭和学校一起共同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积极
的经验和结构,以促进和保护学生的健康。1995年将这一活动扩展到西太平洋地区,从而把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95年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我国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陆续尝试此项活动并逐步推广至全国。目前,这些学校在控制吸烟、心理健康、改善环境、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和学生健康知信行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2004年5月在海口市召开的全国健康促进学校经验交流会上显示,健康促进学校推行完整的健康理念,促使学生在校内外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在身体、心理、人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更加成熟健康。目前,我国已有500所大、中、小学校可以达到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提供适宜的健康服务,有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保障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健康,成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健康促进学校。
二、少年儿童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少年儿童的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在建立巩固的动力性定型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个特殊阶段,通过各种健康教育手段,使少年儿童获得初步的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意识,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一代。第二,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社会条件,在学校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是学校与家庭,其中,学校是接受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故可以结合基础教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少年儿童对卫生保健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教育在整个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少年儿童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少年儿童健康教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要求,历史的必然。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特别是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新飞跃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对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现代人应具有强健的、协调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