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素养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
相结合。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新《规范》有6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
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
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
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
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
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
学水平。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
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
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

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
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
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
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
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
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
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
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
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
挑战的能力。
三、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
1 .教师的素质结构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涵广泛,
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
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
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
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
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
素质。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品
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2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
根据我们对心理素质的定义,我们将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归纳为认知素质、个性品质和
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1)认知素质。认知素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
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教师的认知素质主要
包括教师的智力水平、教学思维、教学监控能力、知识结构等。
①教师的智力水平。教师的智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是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基础。它应当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
力、优良的思维品质等。
②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为完成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系统,主要
包括所属学科知识、相关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等。其中条件性知识是指为更
好完成职业活动所需的工具性知识。
③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计划、检
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个性品质(人格特征)。个性品质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和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
特征。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
素质的核心地位。健全的个性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个性特征不但影响其自身教
育教学活动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教师职
业要求来看,成熟的教师应具备以下主要个性特征。
①成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从心理反映的意识层次
上支配、调节着人的行为。个体能否真实地、客观地认识自我、对待自我是衡量其自我意识
成熟与否的基本标志。从自我认知维度看,成熟的教师一般能在客观的自我观察的基础上,
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分析,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形成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相统一的自我形
象。从自我体验维度看,成熟的教师一般都能通过积极的自我感受,形成适度的自爱、自尊、
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贡献感,自觉地根据自己职业信念感激
励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活动之中。从自我控制的维度来看,成熟的教师的自我控
制能力是很强的,能自觉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善于进行自我批评,能“见贤而
自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新的环境。
②教师的情感特征。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特色,是构成
教师心理素质的动力因素之一。教师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师爱为核心的
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
爱;二是教师应有的情操,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感、教师的理智感、教师的美感、教师的责
任感等。
③教师的意志特征。教师工作艰苦复杂,具有长期性,没有坚强的意志,是难以完成
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具有的

意志特征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
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充沛的精力和顽强
的毅力。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教师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努力工作,遇到挫折不泄
气,面对困难不退缩,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④教师的动力特征。教师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成就动机和求知欲上。成就动机
是激励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乐意地去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它在成就需要的基础
上产生。而求知欲是教师积极渴望认知世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及不断探索真理,并带有情
绪色彩的愿望。它们是推动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
境和谐协调的能力。它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
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教师的适应能力主要
包括自我定向适应和社会定向适应。
自我定向适应是指教师在对内在心理过程的控制、理解和调适等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主要包括:①生活适应,指教师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适应教师职
业的生活,包括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生活自理能力;②生理适应,指教师能够适应生理上的变
化,具有合理的性观念,形成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包括生理变化适应、性观念和性心理
调适;③职业适应,指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调整职业价值观,主
动学习,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最终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满足;④学习适应,指教师拥有正确的
终身学习观念,对继续教育或在职进修充满热情,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等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
社会定向适应是指教师在对外在环境的学习、应对和防御等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习惯性行为倾向。主要包括:①社会环境适应,指教师对社会的现状和未来有比较正确清晰
的认识,采取现实的态度,并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保持与社会的协调一致,包括社会认同感、
社会参与性和社会接纳性等;②人际环境适应,指教师能够改善人际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包括对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异性关
系等的适应;③应激情境适应,指教师面对挫折与失败而采取的行为反应、归因和自我调节
方式,包括应激反应和应对策略。
3 .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教师的

职业心理素质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所要求
教师必备的素质内容。界定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心理素质的角度出发,把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把教
师职业心理素质作为教师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看,教师职
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指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要求的总和,这是一种外在的标准,也是教师职
业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完成的必要保证;二是指个体已经具备的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
的总和,这是一种静态的状态,也是评价从业者能否顺利完成相应职业活动的基础。
(二)教师的自我意识
1 .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对于教师自我意识,国内学者认为,它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及与周
围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它强调的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及与周围人
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
1.正确的自我认识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前提基础
2.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3.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完善自我意识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1.正确的自我认识
2.积极的自我提升
3.关注自我成长
2 .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
率。
在理论上,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
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
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
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
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
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
3

.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
(一)立足课改,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二)立足校本,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
(三)立足管理,优化学校环境氛围,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四)立足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立足自身,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
(三)教师的人际关系
1 .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
教师人际关系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中通过直接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
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二)教师人际关系的特点
教师人际关系除了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等特点,还有其独特性。
1、教师人际关系的文化性2、教师人际关系的强制性 3、教师人际关系的教育性4、教
师人际关系的示范性
(三)教师人际关系的类型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1)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①教师本身②学生本身③环境
(2)师生之间非正式的交往
(3)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
有积极的作用。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的权威。 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塑造人
格魅力和教师形象。 ③主动与学生交流,理解和关系学生。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3、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
4、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
5、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2 .教师威信及其形成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
现.
教师威信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外部因素----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家长,社会舆论,教师自身因素
从教师的自身因素来看,有五个因素:
1、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基本条件
2、教师的仪表、作风与生活习惯——必要条件
3、师生平等交往--教师的威信是在长期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
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十分重要
5、教师要珍惜“自然威信”,自然威信是指在师生交往的初期,由学生对教师自发的信
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威信,是教师职业本身所带来的一种不自觉的威信。
3 .教师威信的维护与发展
①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②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③
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④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四)教师

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
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
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
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1 .教师的心理问题及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 生理——心理症状
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
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在抑郁和焦虑心态中,常常还会出现身体症状,如失眠、无食欲、
腰部酸痛、恶心、心跳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眩晕等。
(二) 人际关系症状
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
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
(三) 职业行为症状
这种症状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
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
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
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四) 教师的职业倦怠
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
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
一种考验和挑战。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2 .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正
1.善于理解。正如《论语》中所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善于宽容。”宽容不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消极迁就,而是温情提醒,原谅他们的年幼
无知和不成熟。宽容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和尊重,焕发学生积极向
上的信心与热情。
3.善于换位。心理换位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体验、
认识和思考,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即所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4.善于发现。数子十过,不如奖其一功。”作为教师,应揣着一把便于携带的放大镜随
时随地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得到鼓励,品味成功的快乐。
3 .教师心理

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端正认知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3.换个角度想问题
(二)调适情感 1.情绪控制 2.合理宣泄 3.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三)改变行为 1.角色学习 2.个别或集体讨论 3.坚持锻炼 4.寻求专业帮助
5.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6.寻求新的工作体验 7.调换环境
(五)教师的认知
认知,一般指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感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现象,是心理
活动的高级、完整的形式。
教师良好的认知包括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社会认知两大方面。良好的自我认知指的
是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纳自我的认知能力;良好的社会认知指的是教师能正
确对待社会、家庭、学生等与教学明显相关的教育因素的认知能力。
1 .教师认知问题的类型
表现:1. 过分概括化 2. 绝对化要求 3. 极端化
2 .教师认知问题的成因
归纳起来,教师不合理认知产生的原因有:(1) 家长的过高期望。中国独生子女政策
的实行使家长把过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间接地施压在教师的身上。(2) 教学竞争的
压力。中学教育的应试现状和名目繁多的教学评比使教师疲惫不堪。(3)人际关系的困惑。
(4) 个人的人格、能力的缺陷。(5) 个人生活的变故。
3 .教师认知问题的调适
(一)自卑--指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
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其实质是自我评价过低。
自卑的表现:总感到各方面低人一等,缺乏自信,悲观失望,心境恶劣。思想消沉,情
绪压抑,心理不稳定,性格内向,孤独不合群,敏感脆弱。
自卑的自我调适:
1、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卑,建立积极的合理的自我评价观念。
2、认清自我,悦纳自我。
3、修正理想中的我,改变不合理信念,降低自己的期望水平。
4、通过补偿与升华克服自卑心理。
5、加强人际交往也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二)自负--指那些自我中心强烈,优越感极强,藐视和不主动同他人交际的心理现象。
自负的表现?
1、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2、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
强,唯我独尊。
3、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
自负的自我调适:
1、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2、与人平等相处。3、提高自我认识。4、以发展
的眼光看待自我。
(六)教师的情


1 .教师情绪问题的类型-- 焦虑 抑郁
2 .教师情绪问题的成因1、教师工作负担2、角色职责压力
3 .教师情绪问题的调适
(一)焦虑--一般称焦虑状态或焦虑反应,是面临威胁是表现出的一种情绪反应。
焦虑的自我调适:
1、充分认识自我,了解并接纳自我;2、能很好的面对现实;3、学会自我放松,可以
采用深呼吸、肌肉放松法、意念法等;4、为自己分散压力,工作尽量有计划性。5、在有效
率的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二)抑郁-- 是一种悲哀、沮丧、郁闷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
行动迟缓,常感到力不从心、思维迟钝、联想缓慢,因而语言减少、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或
是整日沉默不语。
抑郁的自我调适
1、遵守生活秩序,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2、主动吸收新知识,学会主
动接受矛盾。
3、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心情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
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4、将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记录下来,并反复欣赏。
(七)教师的人格
1 .教师人格问题的类型
心理学上,令使教师产生紧张状态的刺激称为压力。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会引起人们
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感,使人动作灵敏,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
但心理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过度的紧张,导致注意和知觉范围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
干扰和限制,就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导致活动失败;心理压力过大且长期得不到缓解,必
然引起个体持续的心理紧张,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从而人格障碍,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
成不良影响。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有:悖德型或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型、循环型、强迫
型、爆发型、癔病型、衰弱型。
教师的常见人格缺陷有:自卑、抑郁、孤僻、敌对、多疑、焦虑等。
教师人格障碍职业特征:
(1)倾向于极端,反应出负向、消极的心境和态度,广泛涉及整个人的各个方面。
(2)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与人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3)把自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把社会和外界对自己不利的条
件都看作是不应该的,而对自己缺点却无所觉察,也不改正。
(4)认为自己对别人不负任何责任,对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罪恶感,对伤害别人的行为不
后悔,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执意的偏袒和辩护。
(5)在任何环境中都表现出猜疑、仇视和偏颇的看法。
2 .教师人格问题的成因
教师是一种

多应激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
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创造性,使教师容易导致人格障
碍形成并且产生职业倦怠的现象,现在把形成教师人格障碍的内外在因素归纳如下: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就是个体的人格特征。1、遗传方面:2、家庭环境:3、个人人格:4、身体
的机能:5、适应能力:6、社会认知能力:
(二)职业因素。一、教师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二、教师肩负难卸的多重角色。三、教
师难圆的职称梦四、导致教师容易产生人格障碍的其它原因1)外在的期望。2)角色冲突。
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4)职业的低创造性。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社会上或环境中应激事件的影响
1、人际关系。2、组织气氛。3、教学情境。4、文化因素。
(四)社会因素。
1、社会的变化。2、群体关系。3、社会支持系统。4、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5、外
界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有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但是人们还是要无奈地接受。6、学
科知识不足,缺乏进修提高机会。7、应激和生活突发事件。
3 .教师人格问题的调适
(一)提高自修养,维护心理健康
1、认清自我,悦纳自我2、调整情绪,保持平衡3、善于交往,融洽关系4、投身工作,
乐于奉献5、自我反思,自我教育6、科学用脑,适当休闲7、正视问题,求助专家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1、学校要帮助教师克服心理障碍。2、学校要注重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3、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八)教师的行为
教师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者违反教师职
业道德的、不符合教师职业的角色期待的、对学生身心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和教师自身身心健康的不当行为。
1 .教师行为问题的类型
1.惩罚。2.歧视。3.教师向家长告状。4.公正。
2 .教师行为问题的成因
①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问题;教育目的观模糊不清;学生观不正确;法制观淡漠。②角
色意识的淡化。③职业道德的缺少和人格的衰微。④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⑤缺乏
科学的教育方法。⑥教师待遇及个人、家庭原因。⑦学校管理问题。
3 .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
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
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
逆不道, 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
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
学生。
2、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年8月
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
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
3、增强法制观念
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4、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要避免体罚行为,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健康的
自我维护。
5、培养良好的性格
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
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必须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

第四部分 教学实施要求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中学教师
专业标准(试行)》
1、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适应时代的需求
“学生为本”位于基本理念之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核心。
“师德为先”位列第二,排在了“能力为重”的前面,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在现代教育中
的重要地位。
“能力为重”第三的基本理念,这是对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中学教师要做“研
究型”的教师。
“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提升,这一点实际上是很多老师所缺乏的,但同时也
是新时代老师必需的一种品质。
2、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
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 第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
标” 第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


第二节 教学方案的编制
一、教案编制的意义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为达成预定的教
学目标而设计的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案。
二、教案

的构成要素
根据内容的详略,教案可以分为详案和简案两种。一份规范的教案构成要素包括:
1、概况。包括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学
方法。2、教学进程。包括教学步骤及其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与学得活动安排。3、板书。包括板书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4、教学后记。即教师课后
的小结或教学随感。
三、教案的基本形式
1、记叙式教案:主要用文字形式将备课的结果表达出来,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具体两种(1)讲稿式的详案;(2)提纲式的简案。
2、表格式教案:以表格形式呈现备课内容的教案。特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使用
方便。
3、卡片式教案:将教案的纲要、重点、难点及易忘记的教学内容以及需要补充的材料
等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案。
卡片式教案具有在课堂教学中提示教师的作用,通常有两种:一是教案纲要提示;二是
教学内容提示和材料补充。
卡片式教案的特点:灵活、方便、利于教案的经常修改和补充。
四、教案编制的要求
教案编制需要做到:1、科学规范;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五、教案编制的程序:1、研读课程标准 2、分析处理教材 3、确定教学目标 4、了
解教学情境 5、选择教学方法 6、准备教学媒体 7、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五个环
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三、课堂教学技能
1 .导入技能
(1)导入的功能
①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②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③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④揭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⑤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2)导入的类型
①情景导入: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图片、幻灯、纪录片、故事、游戏、音乐、绘画等各
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
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②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
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③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
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④实验导入:是指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试验中
的各种现象

,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运用此法注意: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究。
⑤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
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⑥观念冲突的导入:是指针对某一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向学生呈
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3)导入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关联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艺术性原则
(4)导入的基本要求
①趣味性:语言风趣;热情开朗;方式新颖;引证生动。
②启发性:教学民主;激发思维。
③迁移性:以旧引新;对比开讲
④目的性
2 .讲授技能
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思想的方法。是最古老,
也是古今中外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
(1)讲授的作用
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局限: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
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
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讲授时间不宜过长,较长
时间的讲授,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学生听讲时间越长,能记住的比例就愈小。
(2)课堂讲授的使用范围
①适用于传授事实性的知识; ②适用于班级教学; ③适宜于低年级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④适宜于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3)讲授的基本形式
①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讲述分为叙述式和描述式。
②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
的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包括三种方式:
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
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解析式:是解释和分析规律、原

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
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
解答式:是以解答问题(思考题、练习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③讲读:是把讲解和阅读材料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
五种方式:
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其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
发言后,教师作小结。
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比较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
授知识指导学习。
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比较,
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④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
还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4)讲授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要充分准备;②讲授要有科学性:科学的内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语言
③讲授要有启发性;④讲授要生动、形象;⑤讲授要简洁;⑥讲授要通俗;
⑦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⑧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3 .提问技能
提问时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最直接的方
法。
(1)提问的功能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②促进学生学习③启发学生思维④为学生提供参
与机会。⑤培养能力⑥反馈教学信息。⑦管理课堂教学
(2)课堂提问的类型
①知识性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学生只凭记忆回答。
②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
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
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
③应用性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发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
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问方式。
④分析性提问: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
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

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认真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
解决问题。
⑤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
的概念、规则等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要求学生把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方式综合起
来进行思考,找出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中得出一定的结论。
⑥评价性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
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需要运用所学的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
(3)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①提问问题数量过多;②不能倾听学生回答问题;③总是少数几个学生回答问题;④控
制问题的答案;⑤给予消极的反馈;⑥忽视学生的提问。
(4)课堂提问的要求
设问得当;发问巧妙;启发诱导;归纳总结。
(5)提问的原则
提问应有充分的准备;提问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问宁精勿滥;提问应兼顾各种类型的问
题。
4 .板书技能
(1)板书的作用
①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
识:④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⑤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⑥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⑦
板书还有示范作用。
(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以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索,以大小不同的番号按教学内容本身的层
次含义标示出相应的语句从而体现教学信息的结构体系。
②词语式:是教师在对讲授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或者
总结出一些能准确反映讲授内容的词语,在授课时把这些词语分区域、按次序地书写在黑板
上。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板书形式。特点是紧扣课文、突出重点,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联
想。
③表格式:是先把讲授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讲授的需要,把各种比较的内容列入
表格中。特点是内容扼要,对比性强,容易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④线索式:是指以文中提供的线索(时间、空间、人物经历、中心事件、具体事物等)
为主要内容,以必要的线条或箭头联系重点词语为形式,显示出事情的来龙去脉。特点是较
好地反映文章内容情节的变化,注重文章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从而把教材的梗概一目了然地
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它的全貌有所了解,

思路清晰,线条明朗。
⑤图文图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图画与文字相结合进行
板书的一种方式。
⑥阐述式:是指教师讲教学内容,通过简明扼要、形象直观的板书展示给学生,边分析
边阐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师讲授给学生的记忆效果。
⑦电子式: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电子板书,以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
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配音悠扬,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更能有效突出重点、化
解难点,取得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
(3)板书的要求
文字要正确、清楚、美观;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计划要周密,布局要合理;条理
要清晰,重点突出;要因材施“书”,详略有度;板书、讲解要协调一致;板书样式要灵活
多样;要注意色彩的运用。
5 .课堂小结技能
课堂小结是指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
行归纳总结,并予以升华或延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课堂小结的功能
一节完整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帮助梳理知识;巩固与提升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
铺垫后续教学内容。
(2)课堂小结的要求
课堂小结要有计划性;要有针对性;要有趣味性;要简明扼要;要有引导性;要前呼后
应;可用图表或表格做小结;要重视课堂当堂检测。
(3)课堂小结的方法
①归纳总结式:在新课结束之后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的结课方式。要求做到提纲挈领,
全面准确,简明扼要。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②练习式:新课结束后,可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作业,作为课堂小
结。练习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般不超出本节课内容。既可使学生
所学知识得到强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③悬念式:是指教师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达到“要知情况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程
度,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的讲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④比较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课的一种
方式。
⑤首尾呼应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课堂小结设计与课堂导入时设置的悬念遥相
呼应,以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的结课方式。
6 .教学管理技能
(1)课堂管理的内容
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管理:②

课堂时间的管理:③学生的管理 ④教师的管理 ⑤课
堂纪律的管理
(2)课堂管理的原则
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习活
动的过程管理。
(3)课堂管理的方法
①着力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既需要合理的课堂管理观念
的指导和纪律制度的规范,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改进。
②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规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并不是不
要纪律和规范,合理的行为规范,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
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③切实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指导:要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恰当的指导、严格的训练,
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主要有:
营造课堂气氛;轻敲响鼓;目光暗示;动作指引;行为矫正;旁敲侧击;自我管理(是
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
(4)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四、教学评价技能
1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包括两大部分,即对教的评价和对学的评价。理想状态是,形成性评
价与教学过程结合,师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整合。
(1)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它以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
价为主,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学改进为目的,也可称作“发展性教学评价”。
①诊断与监控--评价即知识的反馈。教学评价则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课堂教学评
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教师及时做出调整和补
救。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元认知”能力。有效的教师善于检查学生的
理解程度。
②强化与激励--即强化动力和情感激励,核心是为了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③反馈与改进
(2)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即对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发展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①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课堂教学质量观
②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走向多元
按评价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
③课堂教学评价重点: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从重教师教学状态到重学生学习状态和参与状态,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
大进步。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课堂教学评

价的内容
①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要素说
列举常见的课题教学评价内容要素的表述方式: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明确、适度;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等。
教学基本功: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对课堂良好的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
力;板书设计合理;教态自然、大方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突出重点、难点;多学科知识渗透,内容丰
富;准确把握教材;灵活使用教材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
用启发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等。
教学策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得当;给学生以
充分的思维和活动时间,时间分配合理,讲练比例合适;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题;对不同的
学生有不同要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态度亲近;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
生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考虑学生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安排教学等。
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民主,师生互动,双边活动较好;师生感情融洽,关
系和谐,沟通默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个
性,体现健全人格教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使各类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等。
②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行为说
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分类,可以把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
的行为。
比较理想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大致包括如下:
教师行为: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根据
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欣赏每一位
学生,尊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差异,提供有层次的问题和活动;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
指导;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交往活动等。
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自主选择解决问题
的方法;针对学习问题,自主探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生间多向交往,在课堂上能
主动发展自己的见解;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或方法;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个同学都有
不同程度的收获等。
③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重点说
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全面,更要突出重点。例如,有人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生本才
是一堂好课的研究正确基点”。这里,以学生发展评价作为一堂好课的研究基

点,学生发展
包括独立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全面发展、创造发展、持续发展等方面。
当人们以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重点评价内容时,“让学生动起来”、“把
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评价内容就成
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内容。
(4)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是基于多元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实现的,主要有观察法
和调查法等。观察法还可以分为现场观察、监视监听、观看录像等,调查法包括访谈法、问
卷调查、作品分析等。问卷调查法经常被独立使用,而访谈法和作品分析法等多作为辅助方
法。
①课堂观察法
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每一所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制度——听评课制度。
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现场观摩和现场多主体听评课制度,这已
经成为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式。在听评课中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三结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②录像评价法
录像评价最好与教师访谈结合。录像评价与教师访谈提纲的结合,其实就是他评与自评
的结合。
③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可以较大范围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行为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者
可以发放编制好的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或家长问卷。收集相关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信息。问卷
的题目设计最关键,问卷设计要与问卷目的、统计方法等统一起来。
问卷调查的局限性:评价者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可能出现误解,在评价者和教师、学生之
间产生歧义,加大问卷调查结果的误差;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行为都可以精确表述或定量分
析;教师和学生只是简单地回答问卷中的题目,并不能把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复杂的行
为体现出来。
问卷得出的结论常要现场观察或访谈来补充。
(5)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①导向性原则--做到两点:确立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人为本。
②有效性原则--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促进和改进功能。课堂教学评价的
过程性和发展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以激励、唤醒、强化、诊断、反馈、帮助、改进为关键
词。
③差异性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
2 .学生评价技能
(1)学生学业评价的含义---①学生学业评价是一种总结性和终结性评价;②学生学业
评价重在评定等级。等级评定基于比较。四种不同的比较标准:与其他

学生的成绩做比较;
与事先确定的成绩标准作比较;与学生能力标准作比较;比较学生的进步程度。③走向基于
学生差异的学生学业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
价方式的流行,说明学生学业评价也要与日常的课堂教学评价统一起来,才能更真实客观地
对学生成绩做出等级评定。基于学生差异的学业评价将成为新的评价改革趋势。
(2)学生学业评价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有助于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对教师而
言,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提升自我认同感;对学校而言,有助于提升知名度和核心
竞争力。
(3)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评价目的;评价方式;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体差
异。
(4)学生学业评价的类型和方法--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多以等级分数来表
示,并配以操行评语,优点在于其评价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缺点在于不够客观,有时有失公
正;定量评价严格以精确分数来表示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点在于精确性和严密性,但比较机
械简单。②纸笔试题编制与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多采用纸笔测试方式,是一种使用率最
高、最方便快捷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标准化是指其题目设计、监考程序和评分方法的一贯
性和统一性。高质量的测试题编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考虑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目标和
重要内容有哪些;其次考虑选择合适的题型;第三,陈述简短,表达清晰。标准化测验只用
一种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
③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是伴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出现的。真实性评价就是指在真实的生
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真实性评价任务都是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重要经历和
真实表现。真实性评价包含了表现性评价。这种评价对评估情景的设计要求比较高。
主要方式是成长记录袋评价。运用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评价理念,注重评
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重要性等。成长记录袋的用途主要有三
种:展示学生最佳成果;描述学生学习发展过程和水平评估。
◆成长记录袋评价(拓展阅读)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
评价结果以及其它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
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特点: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