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辛弃疾在词的创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完整版)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在宋词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同被称为豪放派词人,并称为“苏辛”。
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
1. 苏、辛词风都有着气势清雄、纵横挥洒的豪迈风格。
2. 苏、辛词都对词体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开拓词境。
苏轼神手初试著豪词,开启了南宋辛派词的先河;辛弃疾继承并将豪放词推至宋词顶峰。
3. 苏、辛词都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共同情感。
4.辛弃疾的豪放词是对苏轼豪放词的继承和发展
二、苏、辛的豪放词的不同之处
1. 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则“以文为词”。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辛弃疾"以文为词",使宋词散文化。
2. 苏轼和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程度不同。
3.词风上,东坡旷达,稼轩悲愤。
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评语「稼轩词豪,东坡词旷」
4.苏词语言自然流畅清新;辛词大量用典,略显晦涩。
5.苏轼的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放”,即他的豪放词在思想情感上比较超脱,能想得开,不为自身的不如意所烦,不被官场的黑暗所累。
辛弃疾的豪放词在豪放风格上侧重于“豪”,也就是说他的豪放词在思想情感上比较执着,自始至终都充溢着他心系天下兴亡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心中始终坚守着收复国土的夙愿。
苏轼与辛弃疾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追求对比
苏轼与辛弃疾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追求对比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文化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丰富了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两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巨匠,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追求有着明显的对比。
苏轼以其豪放洒脱的性格和理性的思考著称,而辛弃疾则以其悲愤的情绪和狂热的个人主义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探讨苏轼与辛弃疾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追求的对比,并分析他们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苏轼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追求1. 理性思辨与宽广胸怀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豪放派代表之一,他注重理性思辨和思想的深入。
他的文章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思考和批判的思想,表现出对社会背景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2. 审美追求与艺术才华苏轼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他对艺术的追求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诗歌、散文以及书法作品都展示出他细腻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既有严谨文雅的古文,也有激情四溢的豪放诗歌。
3.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苏轼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他倡导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和谐和灵魂的自由,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给人一种高尚追求的榜样。
辛弃疾的创作风格与思想追求1. 狂热主义情绪与个人主义追求辛弃疾的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个人主义追求和激烈的情感。
他的诗歌流露出悲愤和愤怒的情绪,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 抒发对时代的不满与疏离感辛弃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身世的疏离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表达。
他时常抒发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怒,表达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权贵阶层的反抗。
3.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辛弃疾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他关注人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奈,对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受。
苏轼与辛弃疾对比的意义1. 文化传承与影响力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都极具影响力,对后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并为后世的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2. 价值观念与思想启迪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
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一、本文概述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位宋代词坛的巨匠,各自以其独特的豪放词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的作品,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宋词的天空。
然而,尽管同属于豪放一派,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却各具特色,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位伟大词人的创作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们将概述苏轼和辛弃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以揭示他们词风形成的历史和社会环境。
接着,我们将从词的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他们的豪放词风的具体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包括他们的词风各自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这些特点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宋代词坛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词这种文学体裁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和传承。
二、苏轼豪放词风格分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在词的创作上,苏轼的词风多变,既有婉约之韵,又具豪放之气,特别是他的豪放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豪放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他善于以豪放之笔,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词作既有宏大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的情感。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他以大江东去的壮丽景象开篇,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豪放而又深沉的艺术境界。
苏轼的豪放词还体现在他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不受传统词学观念的束缚,敢于在词中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之比较摘要苏轼、辛弃疾都属于豪放词风的典型代表,其词作品都是以豪放见长,完全脱离了当时词曲写作声律方面的束缚,词作品选择的题材和体裁比较广泛,音域广阔丰富,运用的词语气势恢弘、不拘一格,在宋代乃至中国词坛上处于独树一帜的显著位置,由其代表的“豪放派”也逐渐被文学界所关注。
因此,对于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文学比较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苏东坡、辛弃疾作为宋代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虽然属于同一个派别风格,但是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细微差别。
主要区别表现在,苏东坡的诗词比较侧重于向光明的目标去奋斗,要将身边不可忽视的痛苦和困难作为追求光明的一个过程和手段,主张从苦难中实现解脱和超拔。
而辛弃疾则侧重于表达和发泄对现实苦难的一种谴责和摆脱的激情,表达一种愤怒的激情。
总而言之,东坡是旷选,而稼轩则是悲愤。
辛弃疾的风格在创作上呈现多形式、多形态,继承苏东坡的豪放风格。
一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形成的人生经历比较与此同时,在实际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对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风进行比较研究,“豪放”的风格作为词风的基本特征,同时两者在词作品的感情色彩、思想风格、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同之处。
以词的本色出发,较之有一定的发展和继承。
在书面文本的基本思想层面,作者的爱国之情、自身的忧郁之情都凝结在一起。
而在表现的手法之上,则较多的运用曲折的比兴等手法,营造较好的诗词意境。
纵观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这一生,坎坷之途不断。
苏东坡年轻之时即具备极大才华,进入仕途之后就被卷入了宋朝官宦内部的内耗斗争中,受到屡次的排挤和打击,多次被贬官下放,甚至有生命危险,几乎不得完身。
辛弃疾除了诗词方面的显著成就之外,还显露了优异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在军队实现南渡之后却实现不了当时统治者的重用和信任,多次遭到奸人诬陷和免职,在野外赋闲时间有二十余年。
苏辛词的异同
苏辛词的异同苏辛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
苏派指的是苏轼及其弟子的创作,而辛派则指的是辛弃疾及其门下的作品。
两派词人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擘,他们的词作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情感表达和主题内容上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以苏辛词的异同为主题,深入探讨这两位大家的词作风格和主题内涵。
首先,苏辛词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差异。
苏轼的词作多偏向于豪放之风,以豪放潇洒的笔调和充满情意的畅怀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月亮为引子,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而又无常的感叹。
他的词在情感上更多地追求自然舒展、韵味深长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则更加激情四溢,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他的词语锐利、豪壮,常常以战争和忠诚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抗外族侵略、挽救国破家亡的强烈愿望。
例如他在《破幽梦赋十二首·其四》中写道:“千古垂名胜将相,赵篡周禅能不重?急急任务无穷羁绊,依存聊以少休闲!”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沦亡和自己未能成全大志的不甘和忧虑。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较为激烈,情感更强烈,带有一种改天换地的激进主义色彩。
其次,苏辛词在主题内容上也有所差异。
苏轼的词更加多元化,他的作品几乎触及了所有的人生情感和社会议题。
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怀旧,也有对世俗纷争的嘲弄和讽刺。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阐述,揭示了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
与此相反,辛弃疾的词作更加集中在国家、战争和忠诚等方面。
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直接表达了他对国仇家恨的态度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怀。
综合来看,苏辛词在形式和主题上的异同是显而易见的。
苏轼的词作追求自然舒展、豪放翱翔的状态,并注重情感表达,更加注重个体情感的表露。
苏轼与辛弃疾的词风差异
苏轼与辛弃疾词风差异宋朝两大著名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著称,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继柳永以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以“艳科”的传统格局,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和词境。
由他开创的豪放一派,后被南宋辛弃疾继承并发展,并且辛派词人把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后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虽然他们都是豪放派词人,但是在词风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缪钺说:“苏东坡词出于《庄》,而辛稼轩词则出于《骚》。
”这句话,无疑是个恰当的概括。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早在欧阳修是文坛盟主的时候,就预言苏轼将来的成就会高过自己,并表示要把领导文坛的责任托付给他。
果然,苏轼不负众望,在他主导文坛的那个时代,宋朝文学多方面的发展都到达了高峰。
而其中苏词的历史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破除了以往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
“微词宛转,盖诗之裔”(《苏轼文集》卷六三)。
他开创了“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
这样,诗化的词,使得词的审美价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在以往,词不过是音乐的一种附属品,充其量只是拥有美丽的艺术价值,而苏轼改革以后,使词拥有了自己更高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只依赖音符而存在。
这里让人不由想起柳永,他一生致力于词,虽然推高了词的地位,虽然身为苏轼的前辈,然而与苏轼的影响相比,却略逊一筹。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奇逸缥缈,让人读来有种超现实的感受和想象。
苏轼的很多词都让人有这样的感受,脱俗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超旷的豪放飘逸风格,他豪放之词风中,带着轻灵,但又不拘泥于红粉佳人之花前月下艳词,他是充满激情和生命力的,不是悲哀的,而是进取和直面人生难以圆满完美的事实的。
浅析苏轼词与辛弃疾词之不同
浅析苏轼词与辛弃疾词之不同本文分析阐述了苏轼和辛弃疾词作之不同:第一,苏东坡从容豁达,表现在词作中,就必然是一种旷达,辛弃疾郁积着杀敌报国与壮志难酬的苦闷,在他的词中表现的是豪放;第二,轼词的诗化倾向,从而使词取得了坚强的生命力,辛弃疾使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还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第三,苏轼写词很随意,他能举重若轻,自然吐露;辛弃疾写词则绝不会随意挥洒,而是相当谨慎的斟酌、提炼;第四,苏轼的词,表现了诗化的生活,辛弃疾之词洋溢着英雄之气,同时也渗透着慷慨的悲凉之感。
标签:苏轼词;辛弃疾词;不同自公元11世纪以来,词坛上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而由苏轼和辛弃疾开创的“豪放词”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但他们个性的比较却着实让人难以把握,在此,结合他们二者似同非同的创作风格,浅略的加以阐释。
一、旷达与豪放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总体上写的旷达豪放,洒脱干脆,但是如果仔细品察,则各有其侧重;苏词之旷达与辛词之豪放,也各有其主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苏、辛词的风格时就有“东坡之词旷,稼軒之词豪”这样的论断,他直接以“旷”和“豪”两个字来概括他们二人的不同特色。
又如谭献所言:“东坡是衣冠伟人稼轩则是弓刀游侠”,换而言之就是说东坡是一位极富才气的文人,而辛弃疾则是一位爱国主义英雄。
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来看,苏轼生活于表面平和却内藏危机的北宋时代,他有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并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却不幸卷入了当时颇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
一生多次受到排斥和打击甚至贬谪的他并不怨天尤人,以极其豁达的态度应对一切暴风雨,表现出了旷达的胸怀,比如他在被贬黄州时写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词的序言中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苏轼词与辛弃疾词比较
在我国诗歌史上,堪与唐诗宋词争雄斗胜的宋词,就其内容和风格,题材和形式而言,传统上分为婉约词和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的两大词家。
苏、辛的词,豪迈雄放,气象宏大,意境开阔,代表了宋词的杰出成就。
他们都是词体的革新者,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把词从“偎红倚翠”、离愁别恨和诗酒优游、消遣娱乐的狭窄圈子里解放出来,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苏拭和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上这种开风气之先的创新精神,也反映在他们写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词作(我们称为农村词)上。
这类作品,清新明朗,质朴无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引人喜爱,不仅是《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中别具一格的珍品,而且在整个宋词中占有突出地位,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
很多人都研究认为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是中国农村词中一起盛放的两朵奇葩。
有很多文献为证,这里不一一赘述。
我虽然只是选读了宋词选修课,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
但是我其实很喜欢宋词,平时也读到很多他们的农村词,我这里想发表一些拙见。
我觉得辛弃疾的农村词是对苏轼农村词的继承和创新。
事实上辛弃疾在农村词上的造诣已经高过苏轼了。
我罗列了一下几点。
第一,辛弃疾创作的农村词的数量远远超过苏轼。
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据顾京之先生统计和认证,有二十五首可以确定为农村词。
这是辛弃疾的词作中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是于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相比,已是苏词的五倍。
同时和前辈作词家相比,有二十年农村生活经历的辛弃疾,对农村生活显然也更为熟悉。
苏轼的农村词均为一地之作,而辛弃疾的农村词却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农村生活的反映不仅更加广泛,而且更深入。
第二,辛弃疾农村词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对农村词传统的突破和丰富上。
传统的农村词,包括田园诗,都以恬淡闲适为主要特征。
苏轼的农村词也描写田园生活,但那是在自己祈雨后对农村生活的一种近乎与理想的描写,其中充满了对自己政绩的肯定和欣赏。
而辛弃疾的农村词,不仅拓宽了农村词的内容,而且突破了自我写照的传统。
豪放派诗词辛弃疾、苏轼诗词的比较
豪放派诗词比较--以辛弃疾、苏轼诗词为例诗词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创作者人生经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词在宋代达到顶峰,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
宋代词人居多,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
苏轼为北宋词人,虽然满腹才华,却多次被当权者贬官外放。
苏轼乐观开朗、豪迈豁达,因此其创作的词具有这一特征。
辛弃疾则生活在南宋,处于宋朝的没落时期,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国土破碎,一腔热血报效祖国。
但南朝朝廷却一味求和,他的满腔热血只能寄托于诗词中,一身抱负终极一生也未能实现。
两者词风既有相同,也有差异,特点较为突出,素有东陂词旷达,稼轩词豪放之称,本文研究在推宋词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意义。
一、豪放派诗词作品风格特征宋代注重文治,忽视武力,所以导致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时期国家基本处于战乱不断的年代,内忧外患,同时,统治阶级的软弱导致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苏轼文采横溢,致力于报效国家,但受到排挤,一生颠沛流离。
但其豪放豁达情怀,使其词风独具一格,成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偏居江南。
南宋和金以长江为界,相互对峙,民族矛盾突出,而南宋统治阶层却不思进取,沉迷酒乐之中,他的满腔抱负更是难以实现,为此,他将自己的抱负书写到诗词中。
苏轼、辛弃疾,两者所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词风,让豪放派诗词绽放光彩,成为文化史上的丰碑。
(一)乐观洒脱的“苏词”苏轼注重作品的精神塑造,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词作中,既生动的将赤壁雄伟壮观景色描绘出来,又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表达出大丈夫要创立顶天立地的伟业,借此表达出自己壮志难酬的生活,是对词作豪情的开拓之举。
“大江东去”描绘出赤壁雄伟的挺拔山峰,整个词作意境十分豪壮。
作者利用历史事实,描写出辉煌的历史人物一生,表于文字之上,“小乔初嫁了”是描述了三国周瑜的人生得志和兼收美人入怀。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英武攻破曹军的军姿,借此将他心中的自信充分表现出来。
宋代诗人苏轼与辛弃疾:两位大家的诗歌风格对比
宋代诗人苏轼与辛弃疾:两位大家的诗歌风格对比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
其中,苏轼和辛弃疾被誉为两位顶尖的大家。
本文将对比分析苏轼和辛弃疾的诗歌风格、创作主题以及影响力等方面。
苏轼的诗歌风格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作具有博大精深和自由奔放的特点。
苏轼以豪放洒脱、妙趣横生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情感,并且善于表现生活百态。
他在表达爱国情怀以及抒发个人感受方面颇有造诣。
辛弃疾的诗歌风格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史上另一位重要的诗人,他以其雄浑豪放和激昂慷慨而著称。
辛弃疾以其忧国忧民、爱国情怀的诗作而被广泛赞誉。
他也擅长写景和描绘个人感受,但相比苏轼更加热衷于表达爱国思想与对战争的抨击。
诗歌风格对比虽然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但他们在诗歌风格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苏轼的创作更偏向于自由奔放、虚实结合,注重艺术表现和个人感受;而辛弃疾则更加雄浑豪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各自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表达方式。
创作主题对比苏轼在创作中关注了更广泛的主题范围,包括山水田园、草木花鸟等自然景物,以及个人情感经历等。
而辛弃疾则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国家大事、战争冲突等社会状况上。
尽管两位诗人都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但他们在主题选择上有所不同。
影响力苏轼和辛弃疾的诗歌作品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广泛的创作领域成为宋代文学巨擘,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文人,并对宋代文学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辛弃疾则因其爱国主义情怀、壮志豪情等特点而备受推崇。
他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关怀,激励了一大批后世爱国诗人。
结论苏轼与辛弃疾是宋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在诗歌风格、创作主题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各具特色。
苏轼更偏向于自由奔放与妙趣横生,注重艺术表现和个人感受;辛弃疾则更加雄浑豪迈,注重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感。
两位大家都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后世文人视为楷模。
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不同
苏轼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辛弃疾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苏轼与辛弃疾词风之比较宋词风格,多有豪放、婉约两派之说,而豪放派则以把苏轼和辛弃疾为主。
古文论文《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
苏轼和辛弃疾词风的异同苏轼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轼宏阔的词境,源于高神运思,自具风流标格,稼轩雄健的词笔,则饱蘸壮志豪情,满蕴英雄本色。
他们的词风,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突破了“艳科”藩篱,于婉约之外别立豪放一宗,辛弃疾继承并发扬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点: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能更鲜明地呈现。
对人生、对功业执着的追求,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是其相同点。
因此,两位词人才既具有豪放的个性,又共领豪放风骚。
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有其不同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道:“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东坡虽开创过豪放风格,但其主体基调仍为“旷达清空”。
本文从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和对后世影响三个视角来分析其不同点。
一、从选材内容来看(一)写人。
苏辛的词作中都有大量描写人物的作品。
苏轼平生倾慕屈原、张良、贾谊等人,又酷爱陶潜,追求老庄的隐逸,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疏狂异趣的游仙、隐者、洒脱之士,这些在他的词中得到充分地展现,辛词主要是写沙场点兵的将帅,执戈横塑的英雄,展现他们的坚贞性格和气吞如虎的豪迈。
(二)写景。
苏词中虽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色彩,但更多的是“门外月公款如水,彩舟横”等幽远、深邃、雅洁的景色,这些景色多披一层薄风细雨、明月夕阳、青山碧水,从而增加了澄澈、雅艳、旷逸之感。
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比较
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比较古代中国是一个诗歌繁盛的时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一、李白与杜甫:豪放与忧国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
李白的诗作豪放奔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壮丽的山水风景,表达自由奔放的个人情感。
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描写,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白的创作风格受到了自然和宇宙的启发,他笔下的山水风景壮丽恢弘,给人一种豁达开阔的感觉。
他的诗歌常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自由奔放的心态。
例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把个人的思绪与自然景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
相比之下,杜甫的诗作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描写。
他的诗歌常常以忧国忧民为主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例如《登高》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国家破败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之情。
二、白居易与王之涣:婉约与豪放白居易和王之涣是唐代两位著名的婉约派诗人,他们的创作风格都以婉约为主,但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白居易的诗作以婉约细腻为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而王之涣的诗作则更加豪放奔放,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白居易的诗作以婉约细腻为主,他的诗歌常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表达了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相比之下,王之涣的诗作更加豪放奔放,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色,给人以豪放奔放的感受。
三、苏轼与辛弃疾:豪放与婉约的碰撞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的创作风格既有豪放奔放的一面,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简述
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辛弃疾又继承发扬了这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词风,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有其相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正是他们的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苏辛词的独特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因而词人的生活和思想在词里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
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遥想将来,心潮澎湃。
赞扬杰出的历史人物,讽刺苟安求和者,表示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
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
苏词的豪放风格,跳荡流溢着自由奔放,乐观开朗。
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作者:王思齐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2期摘要:苏轼、辛弃疾一向是词史上并称的两位大家,他们的豪放词都具有豪迈大气、感伤现实的特点,为宋词境界的扩大和词体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但是由于时代、际遇和性格的不同,他们的词作在意境的开拓、语言的运用以及内心世界的表现方面,在也具有鲜明的区别。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相似不同作者简介:王思齐,1988年生,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
苏轼、辛弃疾同为宋代豪放词家的杰出代表,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轼首先奠定了豪放词派的始基,辛弃疾继而将豪放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确立了“豪放一派”。
他们在词作的风格、境界的开拓、心灵世界的表现等方面,自然有着共同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二人所处时代、际遇、立场、个性的不同,他们的豪放词作又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特点。
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正如胡寅先生所言,苏轼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
” 这说明他以豪放的感情,坦荡的胸怀,拓展了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缠绵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
而辛弃疾“大声镗鞑,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拍空万古。
”也突破了以纤艳柔脆的传统词调,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之风。
因此,他们的词作有着相似性和继承性。
1.苏、辛词中都有着豪迈旷达的艺术风格东坡词和稼轩词中,都饱含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正是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二人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不同于前的创作风格。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借那奇伟壮丽的风景、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来表达不畏政治困厄、道路险阻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了词人开阔爽朗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苏轼与辛弃疾词的异同
深广的内涵与炽烈的情感——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摘要: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的重要作家,他们以卓著的才情、恢宏的气度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得词与诗并驾齐趋。
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
东坡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越、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的词更多表现了对于显示的苦恨执着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或一样燃烧的激情。
概言之,即东坡旷达,稼轩悲愤。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区别纵观苏、辛二人词风,他们均以其不受声律束缚,体裁广泛,笔势纵放,气象恢弘,而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词史上的“豪放”一派。
作为豪放词的代表,苏轼奠定了词的基础,随后辛弃疾把豪放派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然两人的创作因其命运和人格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给人不同的美感和震撼。
苏轼以词为诗,在词中表现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追求失败后的洒脱旷达。
辛弃疾以文为词,在词中表现了因无法实现自身报国之志而郁积于心的忧思悲壮、沉郁苍凉之情。
故陈延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曾云:“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受根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和气。
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1]一、飘然旷放与沉郁悲愤苏轼和辛弃疾出生相距百年,一个生活在北宋,一个生活在南宋;一个科举出生,名满天下。
一个行伍出身,英名丧敌胆。
不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创作思想。
苏轼的豪放词风不仅源于他对艺术的领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个人的政治生活的经历。
苏轼的仕途生涯中几经贬谪,又几起几落,甚至入狱,饱经人生的大喜大悲。
在面临理想与现实中逐渐随遇而安,旷达自得。
以诗歌赋排遣政治上的失意、苦恼。
“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福祸苦乐,念念迁逝”的处世态度,又使得他在大自然中寻得自己的真正归宿。
《水调歌头》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和辛弃疾的对比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怀古名篇。
二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有可比之处,二词同中有异,各有其绝妙之处。
下面试作简单比较,析其异同。
一、相同点:(一)题材:怀古咏史词。
作者怀古忆昔,渴望建功立业。
(二)意境:雄浑、壮阔《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所写景物雄奇伟壮,场景气势恢弘,意境雄浑壮阔。
(三)事件: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放气势。
(四)风格:两首词都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五)情感:两首词都是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二、不同点:(一)创作背景这首《念奴娇》词作于1082年(神宗元丰五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苏轼与李委秀才饮酒于此,弄乐吹笛,酒酣之时想到了曹操与周瑜的赤壁之战,于是作词《念奴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当时韩侂胄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为当权者轻敌冒进的作法忧心忡忡。
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二)表现手法《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
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
苏轼、辛弃疾一向是词史上并称的两位大家,他们的豪放词都具有豪迈大气、感伤现实的特点,为宋词境界的扩大和词体的开展做出了创造性的奉献。
苏轼、辛弃疾同为宋代豪放词家的杰出代表,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苏轼首先奠定了豪放词派的始基,辛弃疾继而将豪放词的开展推向了顶峰,确立了“豪放一派〞。
他们在词作的风格、境界的开拓、心灵世界的表现等方面,自然有着共同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二人所处时代、际遇、立场、个性的不同,他们的豪放词作又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特点。
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正如胡寅先生所言,苏轼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
〞这说明他以豪放的感情,坦荡的胸怀,拓展了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缠绵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
而辛弃疾“大声镗鞑,小声铿�,横绝六合,拍空万古。
〞也突破了以纤艳柔脆的传统词调,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之风。
因此,他们的词作有着相似性和继承性。
1.苏、辛词中都有着豪迈旷达的艺术风格东坡词和稼轩词中,都饱含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正是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二人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不同于前的创作风格。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借那奇伟壮丽的风景、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来表达不畏政治困厄、道路险阻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了词人开阔爽朗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同样,辛弃疾在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词人也借滚滚不尽的长江水,追缅往事,遥想将来。
赞扬了杰出的英雄人物,表现了决不投降、坚决抗金的强烈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的创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苏轼
1.苏轼的词.苏轼是北宋继柳永之后第二位对词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词人.但他的词在当时引发了两种绝然不同的争论: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对词的开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他"以诗为词",要非本色.
2.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词可分为三类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情,人伦之情等.(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等.(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3.苏轼词在风格上的突破.苏轼词风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辛弃疾
1.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辛弃疾早年受祖父辛赞影响,培育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他20多岁时,曾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并受当时义军统帅耿京的派遣,与南宋朝廷联系,试图里应外合,协同作战.后南下,任江阴签判,在此后四十余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时间辗转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时间赋闲在家.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2.辛弃疾词的分类.辛弃疾的词集名《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1)爱国词.主要追忆当年的抗金生活,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表达对于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和对投降派的愤懑之情.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2)农村词.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以化解现实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乐》(茅檐低小)等.(3)闲适词与言情词.代表作有《西江月·遣兴》和《祝英台近》(宝钗分)等.辛弃疾词的内容虽有差别,但都贯串着爱国主义的英雄情怀.
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1)以苍凉,雄奇,沉郁为主导风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开阔,气势飞动.(3)多用比兴,博征典故,语言繁富.
4.苏轼与辛弃疾的异同.相同之处: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处1)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2)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5.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