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有机化学基础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镉(Cd)为负极,发生还
原反应 ⑤放电时正极区 pH 升高
(2)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 新型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的突出优点是把化学能直接 转化为电能,发生的反应为:2H2+O2KOH,2H2O,则负极 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KOH 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A.使用时电子由 Zn 极经外电路流向 Ag2O 极,n 是 负极
B.使用时电子由 Ag2O 极经外电路流向 Zn 极,Ag2O 是负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Ag2O+2e-+H2O===2Ag+2OH- D.Zn 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 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 根据总反应式 Zn+Ag2O===2Ag+ZnO 可 知,Zn 失电子被氧化应为负极,Ag2O 得电子被还原应为正 极,电子应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 Zn 到 Ag2O。
一次电池:只能 放电 ,不能 充电

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放 充电 电时 时— —— —
原电池 电解池
反应 反应
燃料电池
2.常见电源 (1)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①酸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 Zn-2e-===Zn2+; 正极:2NH+ 4 +2e-===2NH3↑+H2↑。 总方程式: Zn+2NH4Cl===ZnCl2+2NH3↑+H2↑。
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
示为:
Cd+2NiO(OH)+2H2O
放电 充电
2Ni(OH)2+Cd(OH)2,已知
Ni(OH)2 和 Cd(OH)2 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和反应热课件2 (共37张PPT)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和反应热课件2 (共37张PPT)

各组按要求实验记录数据计算各反应的反应热
试 验 组 1 2 3 实 验 溶液初始温 溶液最高温 度 T1 度 T2 反应热
NaOH溶液与盐酸 KOH溶液与盐酸 NaOH溶液与硝酸
实验步骤
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 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 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 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 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已知 V酸=V碱=50 mL。 c酸= c碱=0.50 mol/L。 ρ酸=ρ碱=1 g/cm3 c=4.18 J/(g· ℃) 请把以上数据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热量的单 Q 得出结果。 = 0.418(t2-t1)kJ ③ 位用kJ。
思考: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为什么?
③式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因为反应热是有正负的, 中和反应放热,故其ΔH为“-”。 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思考:③式表示的是中和热吗?为什么? 中和热是稀的酸、碱中和生成 1 mol水的反应热,而 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 氢氧化钠 反应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 中和热。
简易量热计示意图
3.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1)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mol/L的盐酸100mL,盖上杯盖, 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后记录初始温度T1 (2)向250 mL烧杯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0mL,调 节其温度,使与量热计中盐酸的温度相同。 (3)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 搅拌,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T2。 (4)假设溶液的比热等于水的比热并忽略量热计的热容, 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件 (共35张PPT)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件 (共35张PPT)
G
Zn Cu
盐桥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 胶的KCl饱和溶液
探究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G
Zn Cu
此装置中正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负极分别发生 了什么反应? 电流是如何 产生的?
探究2:橘子实验提炼模型
理论分析 负极:氧化反应 (失电子)
手机专用电池
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
用于“神七”的太阳能电 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设计原电池来进一步认识 原电池原理。 探究1 设计原电池:利用锌与硫酸铜溶 液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探究1 写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 用双线桥和单线桥分别描述电子转移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写出电极反应式 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学以致用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 设计原电池。 - = Cu2+ Cu 2e ⑴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 e- = Ag Ag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⑵负极的材料是 Cu ; 极的材料是 Ag ; 电解质溶液Y是 AgNO3 ; ⑶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Cu 电极 流向 Ag 电极。
盐桥的作用: (1)连接两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通过 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传导电流。 (2)平衡电荷,通过盐桥中的阴阳离子的定向 移动而使两极电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
小结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单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如何设计原电池 1、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写出电极反应式 3、根据电极反应选择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三、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ppt课件(共56张ppt).ppt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ppt课件(共56张ppt).ppt

池。如:表层镀锌的镀锌铁破损后,铁为正极,不腐
蚀;锌为负极,被腐蚀,可以不断补充锌,保护铁,
延长钢铁的使用期。而表层镀锡的镀锡铁,价格虽比 栏
镀锌铁低,但表层磨损后,锡为正极,铁为负极,加
目 链

快了钢铁的腐蚀。此外,还可将铁钝化使之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Fe3O4氧化膜。
(3)电化学保护法。
①接锌块形成原电池,牺牲锌(负极)保护铁(正极),
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 栏

金 属 为 正 极 ( 注 : 一 定 要 注 意 实 际 情 况 , 如 : Mg—
链 接
Al—NaOH,Al才是负极;Al—Cu—浓硝酸,Cu才是
负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
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碱性锌锰干电池。

(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
目 链
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接
如铅蓄电池等。
(3)可充电电池放电时是一个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充电时是一个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常见的化学电池。
(1)锌锰干电池。
(2)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的电极反应:

从溶液中析出,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 接
C项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装置
为电解池,铜电极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中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即使电压足够大,Cu2+也
只能向阴极移动,故D项错误。
知识点二 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全套PPT课件

【问题导思】
①依据碳骨架的形状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哪些类
别?
【提示】
链状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脂 芳环 香化 化合 合物 物
②烯烃和炔烃有官能团吗?如果有,它们的官能团分别 是什么?
【提示】 烯烃和炔烃均有官能团,它们的官能团分别

③怎样识别醇和酚、醛和酮、羧酸和酯? 【提示】 醇和酚:官能团相同,醇中—OH 连接在链 烃基上,而酚中—OH 直接连在苯环上。
单键
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有关原子 或
原子团 取代后的产物,如乙醇(CH3CH2OH)、乙醛 (CH3CHO)、一氯甲烷(CH3Cl)等。
(4)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比较活泼、容易发生
反应并反映着某类有机化合物 共同特性 的原子或原子团。
(5)同系物 分子 结构相似
18世纪 酸、苹果酸、乳酸和草酸
萌发 和形 成阶段
基本有机理论形成:①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 贝采里乌斯 提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②1828年,维勒首次在实验室里合成了有机物
尿素 ,进入了有机合成时代 19世纪
③1830年,李比希创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法 ④1848~1874年,完善了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 结构理论,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体系, 有机化学成为较完整的学科
烷烃的命名可图解为:
主链 取代基 取代基
3.甲、乙两学生对有机物
的命名分别为
“2-乙基丙烷”和“3-甲基丁烷”,他们的命名正确吗?为 什么?
【提示】 都错误。有机物
的主链碳原
子有4个,且由从距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给碳原子编号可 知,其系统命名为2-甲基丁烷。甲同学主链未选对,乙同学 编号不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3章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

(1)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 子化合物,如强碱 [NaOH 、KOH、Ba(OH)2]、大部分盐类 (NaCl、CaCl2 等)以及强极性化合物(如 HCl、H2SO4 等),在 极性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 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而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如 CH3COOH、HCN、NH3· H2O 等,在水中仅部分电离,我 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为弱电解质。
水的电离和KW
1.水的电离 (1)电离特点:微弱, 可逆 过程。 (2)电离方程式: H2O
H +OH 。
+ -
2.水的离子积常数
+][OH-] [H (1)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为:KW= 。
(2)KW 及影响因素 ①25 ℃时:KW= 1.0×10-14 mol2· L-2 。
②水的电离是 吸热 的可逆过程, 故温度升高, KW 增大 。 ③水的离子积常数只受 温度 的影响,与[H ]、[OH ]的
【答案】 D
1. 25 ℃时, 水存在平衡状态: H2 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OH- ΔH>0,
A.加热, KW 增大,[OH- ]增大 B.滴入稀氨水,平衡向左移动,[OH- ]减小, KW 减小 C.加少量 NaHSO4 固体,平衡向左移动,[H+ ]减小, KW 不变 D.加少量金属 Na,平衡向右移动, [H+ ]增大
●教学地位 本课时内容涉及水溶液化学研究的第一步 ——溶剂水自 身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单一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 能使学生在更深入的层面上,从更宽广的视角认识水溶液中 的行为,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本章整体内容具有奠基 的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 安全用电常识要求“严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 拭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 棍等物体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湿手”“湿 布”“湿木棍”与“干手”“干布”“干木棍”的区别在于 是否含“水”,“水”会引起触电。水能否导电?为什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1.ppt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1.pptx

③S(混合物)S(纯净物)。 >
越大
2.熵变
(1)概念:与反之应差产。物总熵
反应物总熵
(2)计算式:ΔS=。ΣS(反应产物)-ΣS(反应物)
(3)正负判断依据
①物质由固态到液态、由液态到气态或由固态到气态的过
程,熵变为,正是值熵的过程增。加
②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反应熵变的数值通常都 是,是正熵值的反应。 增加
①的ΔH(298K)=74.848kJ·mol-1 ΔS(298K)=80.674J·m ol-1·K-1
② 的 ΔH(298K) = 376.426kJ·mol - 1 ΔS(298K) = 220.211 J·mol-1·K-1
已知焓变和熵变随温度变化很小。请帮助这位同学考虑如 下问题:
(1)判断反应①是高温自发还是低温自发________(填“高 温”或“低温”)。
答案 A
自发过程中的焓变和熵变的关系
【 体 验 1】 下 列 关 于 化 学 反 应 的 自 发 性 叙 述 正 确 的 是 (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解析 ΔH<0,ΔS>0,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ΔH> 0,ΔS<0,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该反应 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ΔH<0,ΔS<0,该反应在较低温度 下能自发进行。 答案 A
答案 B
实验探究六 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据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案例】碳黑是仅次于钛白粉的重要颜料,全世界年消耗橡 胶碳黑约六百万吨,着色和其他用途等特殊碳黑约为二十五万 吨。已知甲烷隔绝空气在不同温度下有可能发生如下两个裂解反 应:①CH4(g)―→C(s)+2H2(g) ②2CH4(g)―→C2H2(g)+3H2(g)。 某同学为了得到用天然气制取碳黑的允许温度范围和最佳温 度,在图书馆查到如下热力学数据:

2020版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第3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解析(15张ppt)

2020版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第3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解析(15张ppt)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影响因素、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等。考查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Ka1=[H2[AHs3OA-4sO][4H] +],K 仅与温度有关,为方便计算,在图 2 中取 pH= 2.2 时计算,此时[H2AsO-4 ]=[H3AsO4],则 Ka1=[H+]=10-2.2,pKa1=2.2。
(3)溶液的pH对吸附剂X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7.1时,吸附剂X表面不带 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 电荷越多;pH<7.1时带正电荷,pH越低,表面所 带正电荷越多。pH不同时吸附剂X对三价砷和五 价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 X吸附砷的质量)如图3所示。 ①在pH 7~9之间,吸附剂X对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随pH升高而迅速下降,其 原因是_在___p_H__7_~__9_之__间__,__随___p_H__升__高__H__2A__sO__- 4_转__变__为___H_A__sO__24-__,__吸__附__剂__X__表__面__ _所__带__负__电__荷__增__多__,__静__电__斥__力__增__强__。 解析 从图 2 知,pH 由 7 升至 9 时,H2AsO- 4 转变为 HAsO42-,由题中信息知,pH>
例析 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 的有效措施之一。 (1)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 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附剂X,吸附剂X中含有CO 32,- 其原因是__碱__性__溶__液__吸__收__了__ _空__气__中__的__C_O__2 _。 解析 吸附剂 X 中含有 NaOH 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 CO2 生成 CO32-。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3-2.ppt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3-2.pptx

【 体 验 1】 关 于 铜 板 上 铁 铆 钉 处 的 吸 氧 腐 蚀 的 下 列 说 法 中,不正确的是( )。
A.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B.此过程中还涉及到反应:4Fe(OH)2+2H2O+O2===4F e(OH)3 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解析 (1)①铝与碱反应产生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6H2O===2[Al(OH)4]-+3H2↑,通CO2气体,可以让溶液中 的[Al(OH)4]-全部转化为Al(OH)3沉淀,②阳极材料是铝,属于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参与反应,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而生成Al2 O3 , 电 解 质 溶 液 是 稀 硫 酸 , 溶 液 中 的 水 为 金 属 铝 提 供 了 氧 元 素,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电解 后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和少量Al3+,加入NaHCO3消耗H+产生 CO2气体,Al3+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产生Al(OH)3沉淀。(2)电 镀时,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镀层金属的盐溶液做电
解液。(3)X为碳棒,接M时,Fe做负极,被腐蚀;开关K置于N
时,Fe做阴极,被保护;X为Zn,开关K置于M时,形成原电
池,Zn为负极,Fe为正极,属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 (1)①2Al+2OH-+6H2O===2[Al(OH)4]-+3H2↑(或 2Al+2OH-+2H2O===2AlO2-+3H2↑) b
时间/小时
0 0.5 1.0 1.5 2.0 2.5 3.0
A瓶(盛干燥的铁丝)
00 0 0 0 0 0
B瓶(盛浸过食盐水的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1-1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1-1

【慎思 2】 在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时,若实验所用 Na
OH溶液因吸收少量 CO2而变质,则该 NaOH是否影响中和反应
的反应热测定? 提示 影响。因为加入的盐酸会与Na2CO3反应,从而改变
反应放出的热量而影响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慎思 3】 请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
方程式的差别: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笃学一 1.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 概念: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时,反应所 释放或吸收 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 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Q>0,表示 反应吸热 ; Q<0,表示。反应放热
2.反应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 量热计 :它是由内、外两个筒组成的,内筒是
ΔH<0 ΔH>0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表达式的理解:反应物的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量
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
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放出能量,Δ H为负;反之,ΔH为正。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 放热反应
关系 表示 方法 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ΔH<0
(2)ΔH 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有空格。若为
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ΔH的
单位一般为kJ·mol-1,该单位是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 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对应,并不是指1
mol物质发生反应。
(3)注明反应条件 焓变 (ΔH)与测定条件 ( 温度、压强等 ) 有关,如同一反应在 不同温度下进行时的焓变是不同的。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应注明 Δ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 ΔH 是在 25℃、 101325Pa 下测 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4) 热化学方程式中 ΔH 的数值必须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相 对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选修四课件2 1化学反应的方向共21张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选修四课件2 1化学反应的方向共21张

二、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反应焓变是一个与④_反__应__能__否__自__发__进__行__有关的因素。多数 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⑤_放__热__反__应__。但是,有不少吸热 反应也能⑥_自__发__进__行__,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不 能⑦_自__发__进__行__,但在较高温度下则能⑧_自__发__进__行__。因此, 反应焓变是与⑨_反__应__能__否__自__发__进__行__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 是⑩_唯__一__因素。
ΔS 能否自发进行
<0
化学反应
ΔH
ΔS
能否自发进 行
① CaCO3(s) CaO(s)+CO2(g)
>0
不能
② 2Mg(s)+O2(g) 2MgO(s) <0 <0


2Na(s)+2H2O(l) 2NaOH(aq)+H2(g)
<0 >0

④ 2CO(g) 2C(s)+O2(g)
不能
1 对于同一种物质,三种状态转变时熵值的大小顺序如何?
三、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对于一个由 11 _大__量__粒__子__组成的体系,人们定义一个物理量— —熵来描述体系的 12__混__乱__度_,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系混乱 度13 __越__大_;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不同;而同一物质的 熵与其14 _聚__集__状__态__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物质来说, 15__S_(_g_)_>_S_(_l_)_>_S_(_s_)_。 反应熵变ΔS= 16 _反__应__产__物__总__熵___- 17_反__应__物__总__熵___。 熵 18_增__加__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 条件下也可以 19__自__发__进__行__。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pptx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1课时.pptx
【答案】 C
【教师备课资源】 1.在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时候常出现以下几种问
题: ①正、负极判断错误。原因是没有真正从本质上理解正、
负极反应的实质。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其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出现 H+;同 样,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出现 OH-。正 确的写法为:若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 出现 OH-;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可出 现 H+。
演示结束
课标解读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 原理及构成条件。 2.正确判断原电池的 正负极。 3.掌握电极反应式的 书写。
重点难点
1.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能正确写出其电极反应式 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重 难点) 2.掌握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铜锌原电池装置及实验现象分析 (1)装置
【提示】 ①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 ②H+移向正极(Cu 极),SO24-移向负极(Zn 极)。 ③Mg—Al—稀 H2SO4 中 Al 作正极; 在 Mg—Al—NaOH 溶液中 Al 作负极。
1.两极的判断
判断依据
电极材料
电子流向 离子移动
方向 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
负极
正极
活泼性较强的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
【实验探究】 铜锌原电池
实验步骤 锌片插入稀硫酸 铜片插入稀硫酸 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现象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 样?为什么? (3)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4)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2020版高中化学课件(打包18套)鲁科版选修4

2020版高中化学课件(打包18套)鲁科版选修4

墨水滴入水中
气体的扩散
固体的溶解
一副崭新的扑克牌被洗过后会怎样? 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世界会怎样? 下课铃一响教室里会怎样? 你能发现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之间的联系吗?
(克 德劳 国修 )斯
二.熵(S): 1.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2.符号:S 单位:J•mol-1•K-1 3.大小判据:
4.反应熵变:反应产物的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1)符号: ∆S
(2)表达式: ∆S =S总和(生成物) – S总和(反应物) (3)正负判断:
①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S >0,熵增加反应
②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S <0,熵减小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熵变大小:
1.N2+3H2===2NH3 2.2C+O2===2CO 3.CaCO3===CaO+CO2
自发反应是从属于自发过程的,是属于自发过程的 一部分。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过程,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 行呢?一个过程或者一个反应要自发的进行是否要符 合什么条件呢?
【探究】以“物体由高处自由下落”为代表, 探究自发过程中有哪些变化趋势。 自然界中水总是从高处往地处流; 电流总是从电位高的地方向电位低的地方流动; 室温下冰块自动融化;
3Fe(s)+3/2O2(g)==Fe2O3(s)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
CH4(g)+2O2(g)===CO2(g)+2H2O(g)
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 进行的过程。 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不借助(光、电能等) 外部力量即能进行,或具有发生的可能性的反应称为 自发反应。
(1)物质的混乱度:体系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
(2)同一条件: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 (3)物质的存在状态:S(g) > S(l) > S(s)。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1节第1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1节第1课时

(4) 热化学方程式中 ΔH 的数值必须与化学式 前面的系数相对应 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ΔH
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ΔH要
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1 例如:已知 H2 (g)+ O2 (g)===H2 O(l) 2 ΔH=- 285.8 kJ· mol- 1 1 则 H2 O(l)===H2 (g) + O2 (g)ΔH = 285.8 2 kJ· mol- 1 2H2 (g) + O2 (g)===2H2 O(l) ΔH = - 571.6 kJ· mol- 1 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C.只有①③④D.全部正确 解析:选D。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
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几
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 收,故①正确。反应热是定量描述一定温度
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一般规定,
吸热为正值,放热为负值,可通过实验测得, 也可利用理论计算求得,故②③④正确。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出的热量
(aq)===BaSO4 (s) + 2H2 O(l) kJ· mol
-1Biblioteka ΔH = - 57.31 1 B.KOH(aq)+ H2 SO4 (aq)=== K2 SO4 (aq)+ 2 2 H2 O(l)ΔH=- 57.3 kJ· mol-1
25 C. C8 H18 (l)+ O2 (g)===8CO2 (g)+ 9H2 O(g) 2 ΔH=- 5518 kJ· mol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图示
实例
C(s)+ H2(g)+ H2O(g)===CO(g)+ Cl2(g)===2HCl(g) H2(g) ΔH=-184.6kJ/mol ΔH=131.3kJ/mol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2-2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2-2

答案
C
1.外界条件使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使Q≠K。
2.通常所说的加压是减小体积,减压是增大体积。 3.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化学平衡影响规律。 ①若容器恒温、恒容,充入无关气体虽改变了容器内气体 的总压强,但却没有改变气体的浓度,故平衡不移动; ②若容器恒温、恒压,充入无关气体就会使容器的容积增 大,各组分浓度减小,从而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 移动; ③如果方程式中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系数相等时,当一种无 关气体加入到已达平衡的化学体系中,不论什么情况都不会使 平衡移动。
实验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试剂: FeCl3(aq)(0.1mol·L - 1,1mol·L - 1) , KSCN(aq)(0.01 mol·L-1,1.0mol·L-1),KCl(s),NaF(aq)(1.0mol·L-1)
【实验步骤】
1.往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然后加入10mL0.0 1mol·L-1FeCl3溶液,再加入10mL0.01mol·L-1KSCN溶液,溶
ΔH<0,下
列各图正确的是(
)。
解析
升温平衡左移,w(C)减小,加压v正、v逆均增大,
但 v正 增大的倍数多;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加压 A的转化率升 高,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 A
实验探究八 【猜想与假设】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假设1: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反
应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假设2: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反
FeCl3和KSCN溶液反应 编 混合液 滴加的 号 颜色 溶液 1 橙红色 溶液颜色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 ③向____移动
2
3 4 5
橙红色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2(20张)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章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2(20张)

解析(1)反应中Pb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PbSO4所 以负极材料是Pb.(2)正极上的反应是PbO2→PbSO4, 则必然有H2SO4参加,PbO2中的O要转化成H2O,有 H+ 参 与 反 应 :PbO2+4H++SO42-+2e→PbsO4+2H2O,负极 反应为:Pb+SO24-→PbSO4+2e-,将正负极反应合并, 与题给总反应相符.(3)蓄电池的工作过程中,Pb被 氧 化 ,H2SO4 被 消 耗 , 所 以 A 错 、 B 错 (H+ 浓 度 减 小,pH 应变大),D正确,SO24-在正负两极均参与电极反应, 所以C错.
例 2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 , 正确的 是() A.铜片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问题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和电子的流向是怎样的?
考点二.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
例3.我国首创以铝一空气一海水电池作为能源 的新型海水标志灯 , 它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 , 靠 空气 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 . 只要把灯 放入 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则: (1)该电源负极材料为;正极材料为. (2)负极反应:. (3)正极反应:.
答案(1)铝石墨(2)4Al→4Al3++12e(3)3O2+6H2O+12e-→12OH-
问题3.怎样正确书写原电池电 极反应?书写时要注意时什么问 题?
考点三.电池电极的判断
例4.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它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试回答: (1)蓄电池负极的电极材料是. (2)工作时该蓄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为负极被还原B.溶液的PH不断减小 C.SO24-只向正极移动D.电解液密度逐渐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