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殇

合集下载

刘隆为什么会被藏在民间?古代年龄最小的皇帝

刘隆为什么会被藏在民间?古代年龄最小的皇帝

刘隆为什么会被藏在民间?古代年龄最小的皇帝本文导读: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共有494位皇帝,还未成年就当了皇帝的有很多,而未满十岁就当了皇帝的只有二十多个。

其中,年龄最小的皇帝就是汉殇帝刘隆。

历史上一般称汉殇帝为“百日皇帝”或者是“八月皇帝”,因为在汉殇帝登基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婴儿。

当了220天的皇帝后,刘隆跟他的许多兄弟一样,都夭折了。

说起来也奇怪,汉殇帝刘隆从小就被养在民间,这个主意还是他的父亲汉和帝刘肇亲自提出来的。

为什么要把皇子养在民间?难道是刘隆的生母地位见不得人吗?或者是刘隆其实不是他的儿子?刘隆是有很多个兄弟的,他是最小的一个。

不知道汉和帝是不是受到了什么诅咒,好多皇子生下来都养不大,最后一定会夭折。

换成是普通人,一定是觉得自己得罪了上天,有没有?可是汉和帝却认为是有小人在谋害自己的儿子们,他猜想不是大臣就是宫里的丫鬟和太监做的手脚。

为了保留自己的血脉,汉和帝只好把皇子们都藏在民间养大。

元兴元年年末,汉和帝病逝于章德前殿。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是个病秧子,得的还是治不好的怪病,弄这么一个皇帝不是膈应人吗?所以,汉和帝的皇后邓绥最后毅然决定立还是婴儿的刘隆为新一任皇帝。

可惜啊,刘隆最后还是没能逃过“诅咒”夭折了,邓太后也不得不立另外的人当皇帝。

邓太后是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在刘隆当皇帝的这期间她临朝称制,颁布了三条政令:一是反对淫祀;二是下诏大赦天下;三是放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出宫。

但是邓太后毕竟属于外戚,在加强自己绝对权力的同时,也提拔了很多家族之人,导致邓太后母氏一族壮大起来。

汉殇帝刘隆最后死了,邓太后选择立安帝刘祜,依然临朝称制。

算起来,这位邓太后临朝称制的时间应该有十六年左右。

历史趣谈: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汉殇帝活到了几岁死的

历史趣谈: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汉殇帝活到了几岁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汉殇帝活到了几岁死的导语:他出生仅百天有余,便被抱上了帝王宝座;只可惜霉运当头,次年在转瞬之间竟然夭折了。

我想大家都猜到,他是谁了,你没有猜错,他就是汉殇帝他出生仅百天有余,便被抱上了帝王宝座;只可惜霉运当头,次年在转瞬之间竟然夭折了。

我想大家都猜到,他是谁了,你没有猜错,他就是汉殇帝刘隆。

很多人都知道,他即位年龄最小,寿命也最短,可是对于刘隆到底是因何归西的却少有提及。

这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那么,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的呢?汉和帝生儿不少,可半路死掉的也不少(在史书上仅可见平原王刘胜、汉殇帝刘隆),疑心生暗鬼,以为是宦官从中作祟,为防患于未然,便把刘隆养在了民间,以备不测。

汉和帝于二十七岁时去世,临终“立皇子隆为皇太子”(《后汉书》)。

隆,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丰大也”。

古今注曰:“隆之字曰盛。

”(《后汉书》注解)可见,汉和帝希望刘隆子承父业,大展宏图,壮大东汉,挽狂澜于危机之中。

希望是美好的,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

公元105年,“即皇帝位,时诞育百余日”(《后汉书》);公元106年,“帝崩崇德殿”(《后汉纪》)。

对于刘隆的死,无论是正史《后汉书》,还是《续汉书》、《后汉纪》、《东观汉记》等次要史书,皆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妙用“帝崩”二字,敷衍了一切。

俗语说得好,“放炮竹还听个响”,堂堂的一国之君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史书上没有任何正面记载,怎能不让读者这丈二的和尚不摸脑袋呢?一代小皇帝,到底是因何匆忙辞世,是阴谋杀害,还是病魔夺命?如果是疾病作祟,又会是哪一种疾病呢?对于刘隆的突然驾崩,主流观点是死于疾病,非谋杀。

而主张谋杀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汉殇帝到底为什么会夭折 汉殇帝活到了几岁

历史趣谈:汉殇帝到底为什么会夭折 汉殇帝活到了几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殇帝到底为什么会夭折汉殇帝活到了几岁
导语: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查阅史记,发现了历史上汉朝中最为短命的皇帝,汉殇帝。

活不过周岁,就如此黄口小儿居然能登上帝位,又为何没有顺利
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
查阅史记,发现了历史上汉朝中最为短命的皇帝,汉殇帝。

活不过周岁,就如此黄口小儿居然能登上帝位,又为何没有顺利的长大成人,是自然的因疾病去世,还是存有私心的人的又一杰作呢?汉殇帝的死,究竟能对谁产生利益呢?
汉殇帝剧照
汉和帝年少便去世,他育有的儿子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早夭,他便疑心是否是自己的后宫和外戚勾结,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谋害皇家子嗣,为了保全皇家子嗣得以繁衍,汉和帝便将刚出生的刘隆送出宫廷,交由普通的小富人家代为抚养,让他流落民间以便保全性命。

皇帝此举固然是爱子心切,本想等此子长大后接回皇宫接受良好的教育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汉和帝的人生在将刘隆送出后,便很快地走到了尽头。

这时,邓皇后遵照汉和帝的遗旨,匆匆迎接刘隆进宫,举行汉和帝的登基大典。

正史中对汉殇帝的死因只是轻描淡写,归咎为疾病。

但正因为太过于轻描淡写,所以更加引得旁人的怀疑。

如果汉殇帝早亡,对谁最有利益呢?显然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如果汉殇帝早亡,那么作为先帝仅存的唯一子嗣,他是绝对的帝位继承人,刘胜对于立幼不立长本身就是心有不满的,而汉殇帝如果不幸早亡,邓氏不立我又该立谁呢?这就是刘胜怀着的心思,正是基于对皇位的觊觎,对皇权的渴望,他派人用计谋残害了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刘隆。

生活常识分享。

汉殇(一、胡言的汉语)

汉殇(一、胡言的汉语)

汉殇(一、胡言的汉语)汉殇乙迷我一直想写一点关于历史的东西,可是怯于提笔,毕竟浩如烟海的资料无从比较对错。

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花脸,没有人知道哪一张脸是真实的,我们能知道的仅仅是那些我们需要的脸孔,问题在于哪一张脸是我们最需要的?是历史课本上教的还是清宫剧里演的?那些是非混淆的历史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前些天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很激动。

感谢当年明月,他笔下栩栩如生的明朝将士给了我提笔的勇气。

明是一种精神,一种让当今中国人汗颜的民族气节,一种血性、理性、张狂、无畏,一种中国人早已丢失的骄傲和自尊。

是的,我该写点什么了,也许我不能写出一段没有纰漏的历史,但我能写出我们需要的历史,一段汉民族辉煌与泯灭的历史。

从哪儿说起呢?从我们每天都用的汉语说起吧。

引子第一节、胡言的汉语清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朝不保夕,没准哪一句话说错就会进太平间,因此不敢议论时事,不敢评点历史,连吟诗作赋都不敢,那知识分子憋慌了都干什么呢?于是乾隆嘉庆年间兴起一个乾嘉学派,正事不干,专门考据,天天翻故纸堆,考据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语音学(音韵学),随便说一个字,考证这个字先秦怎么读,汉怎么读,唐怎么读。

考证到后来得出一个对现代人而言意义深远的结论:中国古代汉语的发音与江浙一带的方言相近,与北方话相去甚远。

后人接着研究,发现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至今还保留在东南沿海的方言中,比如吴语,闽南话、客家话、粤语;尤其是客家话,较好地保存了唐代的中原汉音。

本朝官方的说法一般是汉语分五大方言(或七大方言,增加赣语和湘语),这五大方言内部还有无数的小方言。

不过这个说法存在争议,因为西方学者对语言的定义为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均应列为不同的语言,照这个定义,汉语事实上是一大堆语言的统称。

说个真实的笑话:我一个师弟是浙江黄岩人,他的某位老乡有一次在大学校园的公共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当他高亢激昂地和父母拉过家常挂下电话后,惊讶地发现后面等电话的同学用崇敬的眼光望着他,并情不自禁地说:“你的英语讲得真好!”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英语教学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到极点。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世界上最小的皇帝是谁?让店铺告诉你吧。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康陵1康陵简介康陵,是东汉孝殇皇帝刘隆的陵墓,汉殇帝刘隆的康陵在汉和帝刘肇的慎陵中。

刘隆登基的时候刚刚好出生满100天,改元“ 延平”。

朝政由外戚邓氏掌权。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汉殇帝得了场大病就死在了襁褓之中,可怜一个婴儿皇帝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

刘隆死后谥号“孝殇皇帝”,葬于康陵,据记载:“(康陵)陵在慎陵(汉和帝陵)茔中庚地,高五丈五尺,周二百八步。

”。

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汉殇帝的康陵后来为兵乱所踏,陵丘湮没。

2殇帝简介东汉孝殇皇帝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

谥号“孝殇皇帝”。

和帝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

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永元二年(106年)汉和帝死,邓皇后因长子刘胜有痼疾,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刘胜被封为平原王。

刘隆登基时刚满100天,改元“ 延平”。

朝政由外戚邓氏掌权。

可怜一个婴儿皇帝,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

因得了场大病于东汉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死在襁褓之中。

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3史书记载《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记载……孝殇皇帝讳隆,和帝少子也。

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时诞育百余日。

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北匈奴遣使称臣,诣敦煌奉献。

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太尉张禹为太傅。

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

封皇兄胜为平原王。

癸卯,当禄勋梁鲔为司徒。

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尊庙曰穆宗。

丙戌,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王章始就国。

夏四月庚申,诏罢祀官不在祀典者。

鲜卑寇渔阳,渔阳太守张显追击,战没。

丙寅,以虎贲中郎将邓骘为车骑将军。

司空陈宠薨。

五月辛卯,皇太后诏曰:“ 皇帝幼冲,承统鸿业,朕且权佐助听政,兢兢寅畏,不知所济。

汉殇18:我本蛮夷

汉殇18:我本蛮夷

汉殇(18、我本蛮夷)乙迷一、鬻熊家系史前的中国第一大战——涿鹿战役,九黎族被炎黄联盟击败,蚩尤身首异地,九黎族解体,演变为三苗,继续与北方的羌族和夷族作战。

尧舜禹三代,羌夷联盟一直与三苗激战,传说大禹曾和三苗进行过一场长达两个多月的血战,最终三苗被击溃,永远地退出黄河流域,定居于水网密织的长江之畔。

禹之后文献中再无有关三苗的记载,取而代之的是“蛮”。

夏商周三朝,长江流域各族被统称为“南蛮”,梁启超认为,“蛮”是“苗”的转音,因此,三苗是南蛮的一个重要组分。

商朝时,长江上游是古蜀国,中游是三苗后裔,下游是百越。

长江中游与商王国接壤,商军屡屡攻击蛮族,苗人苦于应付来自中原的征伐,他们一直期待着转机。

终于,转机随着一户芈姓羌人来到南蛮。

这户羌人的后代建立起几乎覆盖南半个中国的巨无霸——楚。

楚君的祖先是火神祝融,再上溯可以追踪到黄帝。

需要说明的是,祝融可能并非某个人,而是一个司火的上古官名。

鉴于那时候职业家族化的特点,历任祝融可能都是父子或兄弟关系。

这里再简要介绍一下姓氏的来源。

“姓”拆开来为“女生”,顾名思义,原本用来标记母系遗传,因此古姓如姬、姜、姒、妘等许多都带女字旁。

人类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后,姓才由母女相传转为父子相传。

人类从诞生一直到走出非洲都是近亲繁殖,直到父系社会时才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我们的先祖定下规矩:同姓不婚。

但这样做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上古就那么几个姓,长此以往,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到哪里找异姓人结婚?于是,大家族分家时往往增添新姓。

据传黄帝有25子,其中12子被赐新姓,流传后世。

否则大家都姓“姬”,怎么婚配?祝融的姓氏不可考,但他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称“祝融八姓”。

芈姓的始祖是季连,季连的母亲出自羌人强族鬼方的嬇(媿)姓。

“芈”字羊形,同“咩”,即羊叫的声音,与“羌”、“姜”相若,都从羊衍生而来。

甲骨文记载,殷商经常和鬼方作战,也和芈作战,因此,芈姓肯定出自羌族。

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汉殇帝墓在哪里

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汉殇帝墓在哪里
汉殇帝剧照 汉和帝年少便去世,他育有的儿子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早夭,他便疑心是否是 自己的后宫和外戚勾结,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谋害皇家子嗣,为了保全皇家子嗣得以 繁衍,汉和帝便将刚出生的刘隆送出宫廷,交由普通的小富人家代为抚养,让他流落 民间以便保全性命。 皇帝此举固然是爱子心切,本想等此子长大后接回皇宫接受良好的教育的。但人算不 如天算,汉和帝的人生在将刘隆送出后,便很快地走到了尽头。这时,邓皇后遵照汉 和帝的遗旨,匆匆迎接刘隆进宫,举行汉和帝的登基大典。 正史中对汉殇帝的死因只是轻描淡写,归咎为疾病。 但正因为太过于轻描淡写,所以更加引得旁人的怀疑。如果汉殇帝早亡,对谁最有利 益呢?显然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如果汉殇帝早亡,那么作为先帝仅存的唯一子嗣, 他是绝对的帝位继承人,刘胜对于立幼不立长本身就是心有不满的,而汉殇帝如果不 幸早亡,邓氏不立我又该立谁呢?这就是刘胜怀着的心思,正是基于对皇位的觊觎, 对皇权的渴望,他派人用计谋残害了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刘隆。
本文作者:鉴往知来册
汉殇帝墓 汉殇帝作为最为短命的汉朝皇帝,他的死成就了何人,在汉殇帝时代他对汉朝又有何 政绩,他死后被葬于哪里?
汉殇帝之墓 提起汉殇帝,很多人心中实在是觉得心酸无比,一个刚出生满百日的幼童被后宫作为 争斗的筹码,将他推至风口浪尖上,硬要这么小的一个稚子坐上那冷冰冰的皇帝之 位,可曾考虑过刚满半天的孩子可是连坐都不能坐,为了掌控实权,为了把持朝政, 邓氏将废长子刘胜立幼子刘隆,只因为他已长成,不好控制。 但奈何天不从人愿,刘隆虽然在邓氏的扶助下成功的登上了帝位,可惜也将他卷入了 权力中心这样的一个漩涡,加速了汉殇帝刘隆的早夭。小小的人儿,冰凉的身躯,在 他来到人世的第八个月便匆匆离开了这人世间,留给人们的只有他那短暂的一生,神 话般的登基,神话般的凋零,成就了汉室皇朝中的一个神话。 在汉殇帝死后,他的遗体被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墓盒里,其陵墓安葬在现在的河南省洛 阳市的邙山之上。皇家修葺了康陵以便于供奉他的遗体,又因为他年幼,不忍他孤单 一人安葬于地下,邓太后便将汉殇帝的康陵安置在了汉和帝的慎陵之中,让孩儿可以 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作为父亲的和帝也可以在泉下庇佑着孩儿殇帝,殇帝也可以继续 在地下行孝。 殇帝在位的一年时间里,在政治上是大大成就了邓太后的,让邓氏握有实权,对汉朝 的政治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古装剧大家看到不少,但你们知不知道世界上最小的皇帝是谁呢?下面小编为你们详细介绍世界上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刘隆。

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人物简介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大都夭折。

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汉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他是和帝与邓皇后的少子。

元兴二年(公元106年)一月汉和帝崩,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有病,多年不愈,故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刘胜被封为平原王。

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之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其一,对淫祀。

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元兴二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

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

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

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了巨大的财政开支。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

延平元年4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八月辛亥(初六)日(9月21日),在邓太后发号施令之际,仅做了8个月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

历史趣谈:汉殇帝刘隆简介 史上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历史趣谈:汉殇帝刘隆简介 史上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殇帝刘隆简介史上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导语:东汉第五位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

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东汉第五位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

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谥号孝殇皇帝。

前任皇帝为和帝,后任皇帝为安帝。

人物简介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大都夭折。

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汉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他是和帝与邓皇后的少子。

元兴二年(公元106年)一月汉和帝崩,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有病,多年不愈,故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刘胜被封为平原王。

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之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其一,对淫祀。

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元兴二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

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

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

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短命皇帝 汉殇帝刘隆

历史趣谈: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短命皇帝 汉殇帝刘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短命皇帝汉殇帝刘隆导语: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有着数不胜数的皇帝,有些非常年轻就掌控天下。

那么,你知道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是谁吗?那就要数东汉第五位皇帝汉殇帝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有着数不胜数的皇帝,有些非常年轻就掌控天下。

那么,你知道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是谁吗?那就要数东汉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了,出生仅仅100多天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和帝最小的儿子刘隆刚出生100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汉殇帝继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还是做了不少事的。

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

其一,反对淫祀。

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

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延平元年(106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

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生活常识分享。

汉殇帝(刘隆)——继位最小百日皇帝

汉殇帝(刘隆)——继位最小百日皇帝

汉殇帝(刘隆)——继位最小百日皇帝汉殇帝刘隆(公元105年-公元106年),字盛。

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养母和熹皇后邓绥。

东汉第五位皇帝。

汉和帝生了许多皇子,大都夭折,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公元105年(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日,汉和帝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邓皇后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被封为平原王,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由其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其一,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

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延平元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

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

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

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

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

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速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

只有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

汉殇帝刘隆生平简介 他当了多少天皇帝?

汉殇帝刘隆生平简介 他当了多少天皇帝?

精心整理
汉殇帝刘隆生平简介他当了多少天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共有494位皇帝,还未成年就当了皇帝的有很多,而未满十岁就当了皇帝的只有二十多个。

其中,年龄最小的皇帝就是汉殇帝刘隆。

历史上一般称汉殇帝为百日皇帝或者是八月皇帝,因为在汉殇帝登基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婴儿。

当了220天的皇帝后,刘隆跟他的许多兄弟
元兴元年年末,汉和帝病逝于章德前殿。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也是个病秧子,得的还是治不好的怪病,弄这么一个皇帝不是膈应人吗?所以,汉和帝的皇后邓绥最后决定立刘隆为新一任皇帝。

可惜啊,刘隆最后还是夭折了,邓太后不得不立另外的人当皇帝。

婴儿皇帝刘隆还只是个婴儿,他在位时期所颁布的所有政令都是邓绥决定的。

精心整理
邓太后是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临朝称制后,她颁布了三条政令:一是反对淫祀;二是下诏大赦天下;三是放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出宫。

但是邓太后毕竟属于外戚,在加强自己绝对权力的同时,也提拔了很多家族之人,导致邓太后母氏一族壮大起来。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封建时代,由于皇帝是世袭的,所以出现了不少年龄幼⼩的皇帝。

据统计,从秦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千多年中,中国共出现过⼆百四⼗三个皇帝,其中⼗岁以下的⼩皇帝有⼆⼗九个,占⼗分之⼀以上。

⼩编下⾯给⼤家讲⼀讲历史故事-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中,东汉的⼩皇帝最多。

东汉共有⼗三个皇帝,⼗五岁以下的竟有⼋个!其中最⼩的是殇(shang伤)帝刘隆(105—106在位),他⽣下来刚⼀百多天,还在襁褓之中只会啼哭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这个婴⼉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年龄最⼩的皇帝。

殇帝刘隆不但即皇帝位时的年龄⼩,⽽且活的时间也短,⼆岁时便夭折了。

殇帝的含意: 殇帝:短折不成⽈殇;未家短折⽈殇;童蒙短折⽈殇,强烈的贬义,常表⽰荒诞。

古代以殇为谥号的皇帝 东汉孝殇皇帝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谥号为孝殇皇帝。

汉殇帝只做了8个⽉的皇帝,于延平元年⼋⽉⾟亥⽇,得了场⼤病后驾崩在襁褓之中了。

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寿命最短的皇帝。

唐恭宗殇皇帝李重茂(695年-714年);唐中宗第四⼦,母亲不详,⾮韦后所⽣。

圣历三年(700年)被封为北海王,神龙初年(705年)受封温王,且任右卫⼤将军兼遥领并州⼤都督。

710年5⽉中宗猝死,韦后⽴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由韦太后临朝称制。

李重茂即位后不⾜⼀个⽉,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发动“唐隆政变”,被废掉皇帝⾝份,被降封为温王,⼜改封楚王。

史称唐殇帝,⼜称唐少帝。

南汉殇帝刘玢(原名刘弘度);年号:光天:942年四⽉-943年⼆⽉;出⽣时间:后梁贞明六年、南汉乾亨四年(920年);卒年:后晋天福⼋年、南汉光天⼆年(943年)三⽉。

谥号的意思 古代在受中华⽂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个⼈物的是⾮功过,往往不是只⾔⽚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为了⽅便对历史⼈物盖棺定论,选择⽤谥号来进⾏概括。

汉殇帝刘隆什么时候继位的?他为何流落民间?

汉殇帝刘隆什么时候继位的?他为何流落民间?

汉殇帝刘隆什么时候继位的?他为何流落民间? 皇帝是中国古代权利⾄⾼之⼈,所谓九五⾄尊,对别⼈有⽣杀⼤权。

但是皇帝也是⼈,即使拥有再⼤的权利,仍然不能左右⾃⼰的⽣死。

今天为⼤家介绍⼀位中国最年幼的皇帝,继位的时候尚在襁褓,死的时候也在襁褓!中国最⼩的皇帝,便是东汉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

刘隆是汉和帝刘肇的⼩⼉⼦,出⽣的时候就被⾃⼰的⽗亲送出宫,抚养于民间。

可能很多⼈都奇怪,好好的天潢贵胄,不在民间享福,怎么会被⾃⼰的⽗亲送出宫呢?古代不是最注重⾎脉吗?他就不怕再次⼊宫之后,不是⾃⼰的⼉⼦? 其实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汉和帝也不会想将⾃⼰的亲⼦送出宫的。

汉和帝如此⾏为,全是迫不得已。

汉和帝是东汉第五位皇帝,继位的时候尚还年幼,所以他继位之后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执掌国家⼤权,⼤肆提拔亲族,外戚乱政。

年纪⼩的时候汉和帝就算有不满也没有能⼒反对,等他长⼤之后,便开始渐渐的为夺权做准备。

永元四年,汉和帝联合亲信的宦官,从外戚窦家夺取政权,此后开始真正的亲政。

汉和帝是东汉⽐较有作为的皇帝,东汉在他的治理下国⼒达到极盛,史称“永元之隆”。

就是⼀位颇有政绩的皇帝,他也有他的烦恼,那就是⼦嗣。

倒不是说⽣不出,实际上汉和帝之前有过⼏个⼉⼦,但都还没有长⼤就夭折⾝亡。

没有⼀个活到成年的皇⼦,也就意味着国家没有继承⼈。

这时候保证皇⼦活到成年,就成了⾄关重要的事情。

当时汉和帝怀疑⾃⼰的⼉⼦之所以全都夭折,可能是被宦官所害。

因此在⽣下刘隆之后,就当即命令亲信将这个⼉⼦送出宫去,以保证其能活到成年。

可惜的是他想尽办法,刘隆也没有活到成年,⽽他也先⾃⼰的⼉⼦去世。

汉和帝去世之后,邓皇后拥⽴刘隆继位。

刘隆坐上皇位的那天,他刚满百⽇,因此是中国最⼩的皇帝。

因为他太⼩了,不可能处理国家⼤事。

因此邓太后临朝称制,朝政把持在邓太后⼿中。

刘隆在襁褓中登基称帝,不知道⾃⼰正在经历着什么,也不知道⾃⼰底下的皇座意味着什么,便离开⼈世。

河南偃师:东汉帝陵汉殇帝康陵

河南偃师:东汉帝陵汉殇帝康陵

河南偃师:东汉帝陵汉殇帝康陵汉和帝刘肇执政期间就不能很好的处理外戚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当然也和刘秀有着直接关系,刘秀建国就没有诛杀大臣,导致东汉大臣势力根深蒂固,以至于刘肇只能信用宦官,立国之后也能及时收回王权,彰显出一代有德明君之才,但是也恰恰问题就出在这里,实际掌握权力以后没有及时处理杀掉这些有功之臣和宦官,导致刘肇大多皇子无缘无故就夭折了,刘肇也开始怀疑可能是外戚和宦官为了自己的势力在加害他的儿子,为了预防后继王子,所以后来出生的皇子他都秘密的送到宫外抚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元兴元年(106年)汉和帝在章德前突然驾崩,刘肇正当年轻力壮的大好年华却早早病死,死的时候连太子都还没有确立,虽然他还生有好几个皇子,但是都被刘肇秘密送出宫外抚养,这样大臣们都不知道该上哪去迎回皇子继承皇位。

还是在邓皇后的主持下找回了两个宫女给他生的孩子,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也只能把找回的刘隆拥立为帝,可这时候的刘隆才刚满百天,就这样刘隆在襁褓中还不懂人事的情况下就被大臣拥为太子,当夜就继承皇位,一个还在吃奶的娃娃刘隆在邓太后抱着坐上皇位,这个皇帝当的到是很轻松。

公元106年的一天邓太后正忙于朝政问题的时候忽闻奏报,年仅1岁的刘隆夭折于了襁褓之中,这位刘隆皇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真是什么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就这样汉殇帝成为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一位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在位仅220天的皇帝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两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康陵。

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皇帝陵墓又会怎样?想当然修的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目前的孝殇帝康陵(M1079)号大墓却保存完好,封土也不算小,直径有100米。

这和当时的朝廷制度有关,虽然刘隆从坐上帝位到死都不够一年,更别说有什么政绩了。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

世界上最小的皇帝世界上最小的皇帝是谁?几岁登基?,一起去看一下吧!世界上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刘隆: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早年经历汉殇帝刘隆,字盛,生于元兴元年(105年),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

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但大都夭折。

汉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登基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

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去世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一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

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政治: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

其一,反对淫祀。

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

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

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汉殇15:羌夷恩怨

汉殇15:羌夷恩怨

汉殇(15、"羌夷恩怨)乙迷我第一次注意到东夷是因为韩国人吵着要认东夷做祖先,那时候我对东夷的认识同大多数国人一样浅薄,因此对韩国人的“异常”举动并没有怎么在意。

然而随着对上古历史的钻研,逐渐了解到东夷的背景,我才惊觉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东夷创造出龙山文化和商王朝。

龙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晚期,是华夏文明的直系渊源。

商王朝则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端。

我们教科书里的夏朝仅见于周以后的史书记载,商代甲骨文并无此王朝的只言片语。

而且成熟文明的标志主要为文字和金属器具,如果河南二里头文化确属夏朝遗址,一无文字二无大量青铜器,并没有多大意义。

另外依据史书记载,克夏的商国无论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较夏朝先进,所以即便夏朝存在,也丝毫不影响商的重要性。

龙山文化和商王朝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如果韩国人是东夷的后代,就变成韩国人(的祖先)是华夏文明的缔造者,今天的中国人不过是抢夺或剽窃了华夏文明而已(韩国学者的逻辑)。

好一个釜底抽薪!如今韩国学者许多让中日震惊的奇谈怪论都基于上面的前提,因此这两节我将简略说明两个问题:1、"华夷二族的恩恩怨怨。

2、"东夷这个神秘的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插一段闲话。

不管历史如何,我一直都认为现代韩国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父母。

中国人都是蜡烛,不点不亮。

没有韩国人这么紧巴巴地跑过来抢祖宗,祖宗早被我们扔到阴沟里发霉去了。

韩国学者的许多怪论事实上都戳到中国历史的盲点或痛处,好比东夷,没有韩国人热炒,中国有几人知道东夷这个教科书上从未出现过的名词?一、华羌与百越一万多年前,冰河时代结束,东南亚的人类开始北上。

进入中国的人类主要有两支,一支从缅甸出发,通过著名的臧彝走廊,进入四川。

在四川境内,一群人被长江的滂沱所感染,顺流而下,这群人就是苗瑶民族的祖先。

余部继续北上至甘南川北,过起游牧生活,他们自称“羌”,是以古史记载,羌人乃三苗之后。

距今约六千年前,羌族一分为二,东支进入陕西,形成后来的华夏族,西支南下进入青藏高原,此后逐渐形成藏族和缅甸人。

汉殇帝刘隆到底是怎么死的 汉殇帝墓在哪里?

汉殇帝刘隆到底是怎么死的 汉殇帝墓在哪里?

汉殇帝刘隆到底是怎么死的汉殇帝墓在哪里?汉殇帝到底是因何夭折查阅史记,发现了历史上汉朝中最为短命的皇帝,汉殇帝。

活不过周岁,就如此黄口小儿居然能登上帝位,又为何没有顺利的长大成人,是自然的因疾病去世,还是存有私心的人的又一杰作呢?汉殇帝的死,究竟能对谁产生利益呢?汉和帝年少便去世,他育有的儿子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早夭,他便疑心是否是自己的后宫和外戚勾结,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谋害皇家子嗣,为了保全皇家子嗣得以繁衍,汉和帝便将刚出生的刘隆送出宫廷,交由普通的小富人家代为抚养,让他流落民间以便保全性命。

皇帝此举固然是爱子心切,本想等此子长大后接回皇宫接受良好的教育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汉和帝的人生在将刘隆送出后,便很快地走到了尽头。

这时,邓皇后遵照汉和帝的遗旨,匆匆迎接刘隆进宫,举行汉和帝的登基大典。

正史中对汉殇帝的死因只是轻描淡写,归咎为疾病。

但正因为太过于轻描淡写,所以更加引得旁人的怀疑。

如果汉殇帝早亡,对谁最有利益呢?显然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如果汉殇帝早亡,那么作为先帝仅存的唯一子嗣,他是绝对的帝位继承人,刘胜对于立幼不立长本身就是心有不满的,而汉殇帝如果不幸早亡,邓氏不立我又该立谁呢?这就是刘胜怀着的心思,正是基于对皇位的觊觎,对皇权的渴望,他派人用计谋残害了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刘隆。

汉殇帝墓汉殇帝作为最为短命的汉朝皇帝,他的死成就了何人,在汉殇帝时代他对汉朝又有何政绩,他死后被葬于哪里?提起汉殇帝,很多人心中实在是觉得心酸无比,一个刚出生满百日的幼童被后宫作为争斗的筹码,将他推至风口浪尖上,硬要这么小的一个稚子坐上那冷冰冰的皇帝之位,可曾考虑过刚满半天的孩子可是连坐都不能坐,为了掌控实权,为了把持朝政,邓氏将废长子刘胜立幼子刘隆,只因为他已长成,不好控制。

但奈何天不从人愿,刘隆虽然在邓氏的扶助下成功的登上了帝位,可惜也将他卷入了权力中心这样的一个漩涡,加速了汉殇帝刘隆的早夭。

小小的人儿,冰凉的身躯,在他来到人世的第八个月便匆匆离开了这人世间,留给人们的只有他那短暂的一生,神话般的登基,神话般的凋零,成就了汉室皇朝中的一个神话。

八个月登基终年一岁半的汉殇帝刘隆

八个月登基终年一岁半的汉殇帝刘隆

八个月登基终年一岁半的汉殇帝刘隆刘隆(公元104—106年),汉朝第十八个皇帝,东汉第五代皇帝,汉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105—106年为期八个月,终年一岁半。

谥号孝殇皇帝。

前任皇帝为和帝,后任皇帝为安帝。

汉和帝逝世时,尚未及立太子。

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之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

因此,往往视宫中为凶地,以后所生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

等到汉和帝驾崩,群臣一时也难以尽寻皇子下落。

最后,由邓皇后提供线索,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八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是为汉殇帝。

不到半月,即到明年,于是改元延平。

因汉殇帝尚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可怜的是,汉殇帝糊里糊涂地做了八个月的皇帝,奶还没断,命就断了。

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农历8月,汉殇帝刘隆sǐ于崇德前殿,终年不到两岁。

和帝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

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年(105),为和帝与邓皇后少子。

出生100多天,元兴二年(106年)一月汉和帝sǐ后,按照传统,继承皇位应是和帝的长子刘胜。

但刘胜有病,多年不愈。

将刘隆迎回皇宫做皇帝,刘胜被封为平原王。

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之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其一,对淫祀。

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元兴二年(106)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

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

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殇五万年前,黄白人种共同的男性祖先诞生于地球上。

他的具体出生地学者们众说纷纭,有说北非,有说中东,有说南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非洲以外90%以上的男性都是他的后裔。

他和他的直系后代被今天的人类学家称作走出非洲的第二浪潮。

注意,我所说的黄白人种祖先并非指肤色,而是指他第一个携带黄白人种特异的基因单倍型。

黑非洲以外的人类肤色变浅是晚近才发生的事情。

东亚与欧洲人携带不同的促黑素受体基因突变,因此肤色变浅最起码是黄白人种三万年前分开后才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

欧洲一万三千年前的洞穴岩画中,人的颜色依然比动物要深,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欧洲人可能仍是深色皮肤。

六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第一浪潮今天被视作棕色人种,包括矮黑人和棕种人,他们外形相似,都有矮小的身材,深褐色的皮肤,扁平的鼻子和高突的眉弓。

其中矮黑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而棕种人则分布于从南亚至澳大利亚再到北美洲的广阔地区。

地球历史告诉我们,非洲是人类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似乎越晚走出非洲的人种越“先进”。

与棕色人种的第一浪潮相比,第二浪潮具有魁梧的身材和高度的文明,从最初的竞争就展现出体能和智力上的优势。

因抢地盘而爆发的部落战争很快演化为一边倒的大屠杀,南亚的棕种人被大部消灭,只有一小部分存活下来,他们的后代融入今天的印度人当中。

继南亚之后,黄白人种的祖先又逐渐占领东南亚,随着原始黄白人种的地盘日益扩大,棕色人种的地盘被越挤越小,只能躲避在孤岛和寒冷的冰川附近苟延残喘。

一万八千年前,地球气温降至最低点,正当人类遥望着日益逼近的冰川束手无策时,气温骤然回升,十一万年前开始的沃姆冰期终于在一万二千年前结束,地球气温在短短两三千年间上升十度。

冰川融化,海水上涨,人类居住的大陆架整片整片地被海水淹没。

赤道附近不再气候宜人,而是炎热不堪,陷入永恒的夏季。

于是东迄太平洋,西至印度洋沿岸,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吹响了北上的号角。

人类最后一次大范围的迁徙开始了。

随着我们先祖的北上,棕种人亦被驱赶着向北逃窜,直到有一天,祖先们在华北平原驻足下来,置家立业,棕种人才长歇一口气,结束长达四万年的逃亡生涯,在草原和白山黑水之间过起居无定所的飘泊生活。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于史前的最后时刻,矮黑人已大部灭绝,余部主要存留在三个与世隔离的地方:孟加拉湾东侧的安达曼群岛,日本列岛及库页岛,西藏。

矮黑人如今尚有零星部落存于菲律宾、马来半岛等地。

其它岛屿如台湾史前可能也有矮黑人,但被后来大陆的移民所替代。

台湾民间确实有史前矮黑人的传说,但迄今尚无考古学的证据。

与矮黑人孤零零的三点分布相比,棕种人要幸运得多,除北美洲外,他们呈南北两线分布,南线主要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的岛屿;北线则是蒙古高原。

北线棕种人的后代形成阿尔泰语系民族,如哈萨克族、蒙古族、满族和朝鲜族。

今天我们读到卫青霍去病千里出击匈奴的时候,每感荡气回肠,殊不知,这样的事情在史前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匈奴就是这么从南亚一步步被赶到蒙古高原去的。

我们的祖先追击棕种人整整四万年,荡除了绝大部分,可是谁都没想到,孑遗的棕人后代居然成为人类文明恒久的威胁。

史前的棕种人几乎无文明可言,他们从非洲跑到澳大利亚,一路上都以捡拾海边的食物为生,并且食人成风,棕种人各部落之间战争频频,死难者甚至战俘都会被吃掉,将颅骨留下来做容器。

可想而知,我们的祖先对这样的食人种族是绝不会手软的。

二、大洪水的另一种可能我在上一节考证过,大洪水可能发生于六万年前的非洲,人类走出非洲前,因为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史前灭世洪水的传说。

这个假设乍听很有说服力,可是仔细推敲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创世纪》明确指出“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而今天的土耳其境内恰巧有一座山叫亚拉腊山。

如果《创世纪》说述的亚拉腊山就是今天土耳其境内的那座,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应该是人类始于中东而不是非洲,因为当时只有诺亚一家幸存于世,势必以亚拉腊山附近为中心繁衍后代并向四周扩散,那么最原始的人类应该居住在中东。

当然,诺亚家族也可能迁移回非洲,但设身处地地想想,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有人会说,或许《创世纪》记载的亚拉腊山史前确实在非洲某地,土耳其境内的那座不过是迁移到中东的诺亚后人为纪念祖先而以亚拉腊来命名的。

不过,这种可能性在我看来极小,因为世界各版本的大洪水传说中,美索不达米亚各民族的传说最详细,最系统,并且很明显有同一来源。

从神话比较学的角度看,大洪水的传说最有可能的就是源自中东。

另外,更玄妙的是,今天土耳其的亚拉腊山上似乎依然能够见到方舟残骸。

亚拉腊山位于土耳其、伊朗和亚美尼亚三国的交界处,是土耳其的最高峰,海拔5137米,终年积雪。

由于诺亚方舟的记载,亚拉腊山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世界里闻名遐迩,每年都有不少方舟迷想登山探个究竟,但进山并不容易。

亚拉腊山位于库尔德人居住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理所当然成为土耳其的军事禁区。

想上山寻舟,一要防着土耳其政府,二要跟库尔德人搞好关系,否则安全堪忧。

另外,卫星拍到的“亚拉腊山异物”(方舟疑似物)位于险峻陡峭的山坡上,非寻常线路,难以攀登;而且亚拉腊山是一座活火山,地震、雪崩频繁,这一切都给寻找方舟添加了无法想象的困难。

我对大洪水特别感兴趣的原因在于诺亚方舟可能是唯一能找到考古学依据的史前神话。

按通常的想法,几万年前的木头哪里能留下什么痕迹?可是诺亚方舟碰巧停在雪山上,长久冰封冻存。

历次火山爆发的熔岩迅速冷却又使方舟石化,昔日的木船变成今日的石船(虽然已经断裂成几段)。

上世纪初,有探险家和当地人声称进入过方舟,并描绘出舟内房间的情形。

2004年,香港的摄影组在海拔4200米拍摄到方舟残骸的外貌,这是目前为止最直接的证据。

我们再回到神话故事来。

全球各民族大约有50多个版本的大洪水传说,其中古希腊、中东各族、印度和中国三苗的大洪水传说很显然是同源的,前三者都是极少数人避于一艘大船躲过劫难,大船最后停靠一坐高山上。

后三者的船或葫芦(三苗版)里不但有人,还有动物品种,洪水后孑遗的人和动物成为新生代的祖先。

除上述传说外,其它版本情节各异,有可能是流传的过程中故事走样,或根本就是在不同地方经历的大洪水,自然不会雷同。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大陆分布于北线的棕色人种(包括矮黑人)如日本、朝鲜、蒙古和中亚的民族并无大洪水的记忆,而分布于南线的棕色人种如安达曼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土著却有各自灭世洪水的传说。

那么,北线阿尔泰民族究竟未经历过大洪水,还是他们的祖先将大洪水遗忘了?以上讨论引出大洪水的另一种可能:洪水发生于5万年前黄白人种的祖先出现时,以西亚为中心,接连40天不分昼夜的特大暴雨使环地中海地区包括中东、南欧和北非成为一片汪洋,除方舟内的生命外,所有人和动物全部罹难。

当时,棕色人种已经遍及亚洲南部,中东的大洪水可能外加其它什么自然灾害引发印度洋海啸,分布于海岸线及海岛的棕色人种同样遭受灭顶之灾,而分布于内陆或在冰川附近的棕色人种则安然无恙。

因此,南线棕人的后代就流传着各式大洪水的传说,而北线棕人的后代并无类似传奇。

以上假说能够解释人类基因学上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方说,理论上棕色人种源出非洲,可是现在棕人的单倍型仅仅分布于印度以东,西亚及非洲并无棕种人的C系及矮黑人的D 系,这种奇怪的分布可能就是因为一场大洪水将中东和北非的棕种人扫荡得干干净净,为诺亚的子孙留出空间,以至于后来的环地中海区域只有白人,没有棕人的痕迹。

另外,走出非洲的第二浪潮即黄白人种的祖先源于何处至今成迷,从北非、中东到南亚都有可能,其中很多专家倾向于中东。

如果诺亚一家就是黄白人种的共同远祖,那么一切迎刃而解,第二浪潮出自亚拉腊山,当然是中东了。

上一节和本节我介绍了两种大洪水的可能,哪一种更可信,全靠读者自行判断。

不过,依我的推测,大洪水最晚发生于5万年前,再晚,第二拨移民已分散开,即使发生洪水,也不可能在欧亚的数个古老文明出现相似的传说。

三、疑窦重重的母系遗传上一节介绍过,Y染色体用于研究父系遗传,线粒体DNA用于研究母系遗传。

照理说,线粒体DNA片段小,易于分析,应该很容易弄清楚来龙去脉,可事实上正好相反,各个民族的父系来源通过Y染色体的单倍型已经搞得比较清楚,而母系来源至今如堕云雾,几乎所有民族,母系的构成都比父系复杂。

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和平时期,异族通婚主要表现为女子外嫁,为富裕民族带去新鲜血统。

2、战争时期,男子大量死亡,女子往往作为战利品被战胜方掠走,纳入野蛮民族。

因此,无论文明还是野蛮民族,线粒体DNA的分型都比较繁杂,民族起源主要看父系遗传,而非母系。

我在这里首先提及母系遗传,原因在于,相当多的中国学者认为,汉族的女性祖先有一半是棕色人种,对此我表示怀疑。

另外,后面的章节将以父系遗传为主介绍各民族,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先把母系遗传说个大概。

人类的线粒体DNA单倍型主要分三系:L、M和N系。

L系分布于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M系主要分布于亚洲和美洲;N系分布于除黑非洲以外的世界所有地区,其中欧洲只有N系,没有M系。

问题的焦点就是M系的来源。

M系的比例从东非到印度一路走高,至孟加拉国达到顶点,进入东亚又逐渐降低。

印度约60%属M系,孟加拉国为三分之二,中国约二分之一。

M系在印度有最多的变异亚型,据此推测,人类的M系应该源自印度。

由于印度史前亦是棕种人的老巢,棕种人Y染色体单倍型C系在印度也有最多的变异亚型,因此许多国内学者推测,M系是棕种人的标记,再往下推,中国人便有二分之一的母系来自棕种人。

M系代表棕种人的观点在我看来属无稽之谈。

理由有二:1、澳洲土著是比蒙古人更纯正的棕种人后代,他们的线粒体DNA恰恰是N系居多。

有趣的是,他们的特征型N(xR)还低频分布于欧亚美洲的多个人群。

2、安达曼群岛的土著是100%的矮黑人,他们携带的恰好也是M系。

矮黑人虽然广义上亦属棕色人种,但实际上和棕种人是距离较远的两个人种,有各自特异的Y染色体单倍型。

总之,以上说明:1、棕种人亦携带N系。

2、矮黑人亦携带M系;因此,M系不是棕种人的特征型,相反,澳洲土著携带的某些特异的N系分型倒可能源自棕种人。

网上另一种观点认为M系代表矮黑人,依我看更是错得离谱。

M系是南亚的主流单倍型,可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矮黑人曾在南亚长久居住过。

今日,东亚和东南亚各族的父系多少都带有一点矮黑人的成分,可是矮黑人的Y染色体特征型D系却从未在南亚检出过,说明矮黑人并未混入今日的南亚人群,哪里可能留下那么高比例的M系?M系和N系的关系错综复杂,至今让遗传学家一头雾水。

个人同意西方学者的观点:M系和N系都是跨种族的单倍群。

二者均发端于六万年前,那时候棕白黄三色人种尚未分离,因此这三个人种的后代均同时携带M系和N系。

也许研究M和N亚型的分布会更有意义。

当然,由于前面叙述的母系遗传的复杂性,亚型的分析同样困难重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