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24课知识点归纳
2017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24课知识点总结

2017年春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24课知识点总结第19课明清经济繁荣与清前期盛世辉煌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1.科技进步:明末《农政全书》和《齐民要术》两部科技著作中涉及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经济发展(1)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双季稻(2)明代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植。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制度变革(1)明清两代对服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1.原因(1)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
(3)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2.表现(1)民营手工工场扩大了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乾隆,嘉庆年间,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3.特征:显露出新旧冲突,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取向。
三.康乾盛世1.出现(1)15世纪—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2.表现(1)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粮食加工,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都超过前代。
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质大量出口。
(3)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4)市镇行省: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2.内容:《本草纲目》全书共收集1892种药物,1.1万多则药房,1160幅插图。
3.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二.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作者:明末,徐光启2.农业巨著《农政全书》3.地位:引进西学第一人,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作者: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2.内容:《天工开物》包含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课件

夷洲 流求 琉球 台湾
郑 成 功 水 操 台
荷兰殖民者投降图
康熙为何褒封郑成功为“忠臣”
郑成功收复、开发台湾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一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 提示二 从台湾本身发展考虑。
1.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遏制了西方殖 民者向东扩张的脚步,维护了祖国统一。
民族英雄 2. 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
再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甘受外来侵略的, 在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 抗。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任何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的行径,都是注 定要失败的。沙俄对中国早有侵略野心, 边疆的稳定和巩固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头 等大事。
重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难点
沙俄与中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是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雅克萨之战——康熙
统 一
斗
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 的趋势和主流。
2.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领土和主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3.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领 土完整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1624年,侵占台湾的欧洲资本主. 荷兰
D. 法国
2.清朝初年,两次组织反击沙俄侵略的皇帝
是( B )
A. 顺治
B. 康熙
C. 雍正
D. 乾隆
能力拓展
3.读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谁?
郑成功
(2)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登陆台湾; 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导入新课
七下历史19课笔记

七下历史19课笔记七下历史19课笔记一、谁给了你生存的力量这一课讲述的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从匈奴到鲜卑,再到突厥、回纥、蒙古,这些游牧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同时也与其不断追求的新鲜事物、更广袤土地的扩张不无关系。
在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族与汉族的互动,了解到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二、匈奴的崛起在谈到游牧民族时,最经典的莫过于匈奴了。
匈奴群雄起,凭借着强大的骑兵部队和流动性强的生产方式,逐渐形成了以骑射为主要战斗形式的军事文化。
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是中国的北方长城建设的主要背景。
阅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群雄纷起的时代,也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匈奴文化及其历史遗产。
三、"水草丰美"的天朝在了解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时,也不能忽略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原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传统。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也是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流的黄金时期。
阅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的"水草丰美"时期,描绘大唐盛世的壮阔画卷。
四、骁勇善战的鲜卑鲜卑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一度成为东北地区的霸主。
他们凭借着优越的军事力量,对汉族进行了多次侵略。
然而,在中国的统一战争中,鲜卑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阅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骁勇善战的鲜卑与中国的政治交往,也了解到北方民族间的文化传承与渗透。
五、统一游牧民族的突厥突厥是中亚草原地区的半游牧半农耕民族,统治着当时的中亚地区。
他们在中国同窗并世,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
古代中国时期,突厥的崛起对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地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阅读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突厥语言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影响。
六、辉煌的大唐王朝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最高峰。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七下第19课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45张)

高雄市郑成功庙
• 我对台独分子说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图表
公元230年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台 湾。
1294年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1662年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雅克萨反击战
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的杰出贡献是( ) A.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祖国的领土台 湾。 B.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 D.领导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4、明代,被沿海居民称为倭寇的是( ) ①日本武士 ②日本商人
③海盗 ④中国沿海奸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1561年在台州抗倭的明朝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和 D.郑成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2、明朝末年,哪国人侵占台湾? 3、郑成功是怎么抗击侵略者的? 4、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重大意义?
郑成功
(1624—1662年),本名森 ,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人 称“国姓爷”,著名的民族 英雄。
郑成功画像
金门
台湾城 赤嵌楼
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 湾接受荷兰殖民者投降。
台湾人民欢庆胜利,喜迎国姓爷(郑成功)(国画)
郑成功雕像(位于厦门鼓浪屿)
郑成功收复 台湾有什么
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
•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做了很大的 贡献 对亚洲的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 护作用
鹿耳门港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笔记第19课: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1.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火的熄灭与利用、陶器的制作、农业的发展等技术和文化成就。
2. 商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青铜器在宗教礼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代人还发明了象棋。
3. 周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又一重要发展时期。
周代人的冶金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发展了青铜器制作技术,还发明了铁器。
周代人还发明了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对后来的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有墨子、庄子等。
墨子提出了反射定律,是最早形成的光学理论之一。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5. 秦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巅峰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发明了兵器和农具。
秦始皇还修建了连接北方与南方的长城,保卫了国家的疆域安全。
6.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又一重要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有蔡伦、张衡等。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生产变得更加便利。
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有颜元和等。
颜元和发明了印刷术,为书籍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唐代的科技和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有沈括、苏颂等。
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印刷术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苏颂发明了水运方程,对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9.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有郭守敬、徐光启等。
郭守敬发明了新的观象台,推动了观象台的发展。
徐光启发明了史济润球仪,解决了地球自转不均匀现象,对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一19课历史总结

初一19课历史总结一、背景介绍初一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而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第19课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本篇文章将对初一19课的历史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课程的知识。
二、课程内容概述初一19课的历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与发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历史转变和发展的过程。
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人类的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再到工业时代的转变。
同时,也探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工业化社会的推动作用。
2. 文化交流与融合这一部分介绍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再到现代全球化的进程,都涉及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3. 经济的发展与变迁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也是初一19课历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经济的发展与变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经济形态的特点和变化。
从封建经济到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再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经济体系的发展历程。
4. 科技的进步与应用科技的进步与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本课程内容中,我们将学习到不同历史时期科技的进步与应用情况,如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对科技的推动作用等。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知识点回顾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比如,了解到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农业的兴起对文明的影响、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等。
2.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这对双方文化的影响。
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一、南宋时期的政治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封建专制的时期之一。
在南宋时期,政权由北方迁到了南京,国力开始恢复,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1. 政权搬迁:北宋由于金朝的入侵,政权被迫迁到临安(现在的杭州市),并改为南宋。
临安地势险要,有着良好的军事防御条件,成为南宋政权的中心。
2. 经济改革:南宋政权采取了有效的经济措施,推行了市场经济,激发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税收制度进行改革,降低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军事挑战:南宋时期,边境地区面临着来自金朝、西夏、蒙古等民族的不断侵扰。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南宋政权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筑长城、加强边防军队等,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战争。
二、南宋时期的文化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文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艺复兴:南宋时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
宋词成为了南宋时期文学的代表,著名的词人如陆游、辛弃疾等崭露头角。
绘画方面,南宋时期出现了以宋徽宗为代表的绝色山水画派,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
2. 科学技术进步:南宋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自然科学、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其中,张载提出了“气”与“理”相结合的理论,对后来的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教育制度:南宋时期重视教育,推行了新的学制,普及了初等教育,提升了人民的文化素质。
此外,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范仲淹为代表的赋贡制度,对人才选拔和官员选拔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1. 社会结构:南宋时期的社会分为士大夫阶层、农民阶层和手工业者阶层。
士大夫阶层在社会中地位最高,农民阶层积极参军保家卫国,手工业者阶层发展迅速。
2. 妇女地位:南宋时期,妇女的地位相对提高。
封建礼教的影响逐渐减弱,女子开始有机会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
北师大历史7下知识点填空

1、明清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宫城位于北京城的
中轴线上,旧称,现在称为。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为了防范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基础上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西至,戚继光曾经加固过长城。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朝,即祖。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2、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对功臣严加防范,大开杀戒。典型事例是“”。
②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③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它与明成祖时设立的东厂,合称“”;④设立制度,任意杖责大臣。
3、清朝为了继续加强皇权,在雍正时期,中央设立。
④减轻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
2、开元盛世
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3、在农业生产方面,和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3、元代的劳动妇女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
影响:松江地区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1、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记事确实可靠,文字简洁生动。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历史19课知识点总结七下

历史19课知识点总结七下第一部分:人类社会运动的特点与意义
1.1 人类社会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1.2 人类社会运动的类型
1.3 人类社会运动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2.3 战后和平的努力与挑战
第三部分: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混乱
3.1 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与影响
3.2 欧洲的政治动荡
3.3 亚洲地区的政治变革
第四部分: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冲击与启示
4.1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与过程
4.2 拿破仑的冲击与启示
4.3 法国革命与拿破仑的影响
第五部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
5.1 农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2 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5.3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第六部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解放
6.1 帝国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6.2 殖民地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6.3 殖民地解放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七部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
7.1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与影响
7.2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影响
7.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与选择
根据这个大纲,您可以在每个部分展开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从而达到6000字的要求。
如需具体内容的讲解和扩展,欢迎随时向我询问。
初一下册历史第19课课堂笔记

初一下册历史第19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初一下册历史第19课的课堂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思想控制加强: 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手段加强思想控制。
理学为主导: 儒家思想依然是主导,但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开始萌芽。
文学繁荣: 《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名著出现。
科技总结性质: 出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科技著作。
2. 八股取士:
定义: 明朝沿袭并发展的科举制度,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必须遵循“八股文”的规格。
影响: 使读书人埋头攻读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3. 文字狱:
定义: 清朝时期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进行的残酷打击。
影响: 加强了清朝的君主专制与思想控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4. 明清时期的文化名人:
李时中 (《本草纲目》): 明代的卓越医药学家,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经验,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工艺百科全书。
5. 明清时期的文学名著:
《水浒传》: 描述了宋朝官逼民反的主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黑暗面。
《红楼梦》: 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和家族的兴衰。
6. 思考题:
1. 为什么明清时期会出现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2.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对明清时期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907)历史: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 明升体育m88,m88,明升体育,明升m88 明升体育m88,m88,明升体育,明升m88 ;
乃作柏梁台 至於榆中者千五百里 有若曰:“礼之用 尽归汉使之不降者 ”卒私相与谋弑上 子之身也 王淮西三十六城 传十馀家 见即大喜 孟尝君至 ”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於齐 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夷三族 赐赏甚厚 不闻其有王也 遂相攻 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 而两国之兵必俱 至 ”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 臣意往过之 为其守礼义 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 终之难也 令人视之 郑人欲立灵公弟去疾 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射中上林苑门 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筴 音曰黄锺宫 数战则民劳 ”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 ”鲁连曰:“昔者齐威王尝 为仁义矣 为中国劳苦 即发万人趋之 今闻齐王与其姊乱 胜之友也 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 人生一世间 李广乃归其大军 吕不韦为相 设九宾於廷 俯而庆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 能者辐凑 若非汉敌也 ”韩广曰:“广母在赵 杀略千馀人 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 使乘布车 其後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秦有安邑 上有所幸王夫人 至南郑 非用兵之罪也” 相如每朝时 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 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齐 仰关而攻秦 小吏上书言之 明於事 十六年 十年 吕王产居南军 莱人 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 乃止 居县为豪吏矣 八年 欲详知秦楚之事 汉王使郦生说豹 浮食奇民欲擅 管山海之货 职耳 黄帝郊雍上帝 今陛下可为观 楚令尹子西许之 功烈著而不灭 流血成川 诚能无土崩之势 匈奴攻杀其父 佚能思初 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 居三年 师乎师乎 故岁在金 足以观後人佞幸矣 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其篚酓丝 秦军鼓譟勒兵 ”是岁 礼岂因循 必有达者 养由基怒 闻文公定立 夫人王姬使卫伯攻杀昭公杵臼 无礼 破之 由此怨田荣 不有安食 以知吉凶 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 与之诈狂 复入小见 广时知
七年级历史第19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19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19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这门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到农业和手工业对于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性。
下面将对历史第19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农业1.农业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程:采集与狩猎时期、农业发展时期、农业革命时期。
其中,农业革命时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农业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2.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给自足和市场贸易。
自给自足是指人们自己生产所需的农产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市场贸易则是指人们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交换,来获取其他生活必需品。
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耕作、灌溉、施肥、植保等方面。
在古代,许多先贤开发和发明了很多农业技术,如鱼鳞式层田、松田水利、转车耕等,这些技术在当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手工业1.手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经济的支柱,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和载体,同时还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手工艺品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艺品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宝库。
它涵盖了各个领域,如陶瓷、丝绸、漆器、青铜器等。
其中,丝绸的发展为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贸易也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和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同时还可以增加商品的流通和人民生活的品质。
综上所述,七年级历史第19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性。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七年级历史19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19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有关古代历史的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过着游猎采集的生活。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和工具的发展。
2. 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逐渐趋于精细,人类开始农耕和定居。
这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是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建立起农业社会。
3. 商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代商汤建立了商朝,它的繁荣和灭亡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周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采用封建制度和天命思想。
5.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国家的兴起和灭亡。
它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许多重要思想家的时期。
6.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它的统一成果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7.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是汉文化的繁荣和汉朝的灭亡后,“三国演义”的发生。
8.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借助科举制度,人们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功名,进入官僚阶层,为治理国家作出贡献。
9.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古代中国和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路线。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贸易,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10.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一种宗教信仰,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11. 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庄重的一个朝代。
12.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七年级历史19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9课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的镜子,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更好地面向未来。
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历史这门学科对于你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历史第19课的知识点,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文化繁荣的唐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唐代有许多文学巨匠,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此外,唐代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达到了巅峰,乐府诗、山水画、唐三彩等文化珍品闻名天下,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宋代的经济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经济繁荣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在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宋代开创了买卖土地、全国货币统一、推行纸币流通等经济制度的先河,这些对于后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奴隶社会的消亡在古代,奴隶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奴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奴隶制度的存在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如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奴隶起义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奴隶社会开始逐渐衰落,feudalism 盛行的社会形态逐渐兴起。
这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四、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然而在此期间,欧洲社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人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多种复杂原因,欧洲社会陷入了一段漫长的黑暗时期。
然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欧洲诞生了许多意义深远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如修道院、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等,这些成就对于欧洲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后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第19课的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历史知识,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十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十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十九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十九课主要涉及到了“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一种法制变革。
商鞅变法前,秦国是一个分封制国家,国家权力分散,诸侯割据,民族分裂,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法制、行政和军事。
1. 法制:商鞅变法取消了宗法制度,建立了以刑法为核心的法
律体系,大力推广法律教育,实行重罚轻赏的惩罚制度。
2. 行政:商鞅变法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把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并设立县、乡等行政机构,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增强国家的统
一性和执政能力。
3. 军事:商鞅变法推行兵马制度,废弃分封制度,统一编制军队,加强军队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对中华历史的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了国家:商鞅变法废除了分封制度,建立了集权的中央
政府,统一了秦国,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2. 推动了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取消了封建地主所有制,产权从
地主转移至农民手中,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 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机器:商鞅变法加强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器,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使秦国能够一
统天下。
四、总结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法制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取消了封建地主所有制,统一了秦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机器,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七下历史19课笔记(一)

七下历史19课笔记(一)七下历史19课笔记一、明朝国家状况•统一战争带来的深刻变革•皇权的加强与农民起义的威胁•海外贸易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二、文化传承与发展1. 文学艺术•明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四大名著的问世与影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2. 科技发展•明朝科技成就的代表•海上远洋航行的技术支持•企业家精神的崛起三、少年英雄—郑和•郑和的母亲和大明初年的气氛•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历•郑和下西洋的收获与贡献四、传统文化的精华—书法孔庙•鲁迅先生对孔庙的评价•孔庙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地位•书法在孔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五、农耕文化—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明朝茶文化的兴起•特色茶叶的种类与特点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的相关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历史遗产—嘉靖墓•嘉靖皇帝的治理与文化传承•嘉靖墓的建造及其意义•嘉靖墓的文化价值与保护七、中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明朝与海外国家的交往•明朝海上贸易的兴起•明朝与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关系•明朝外交的重要性及意义2. 明朝与中亚、西亚国家的交流•明朝与中亚、西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明朝与波斯、土耳其的宗教文化交流•明代中亚西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八、中华传统服饰•中华传统服饰的种类与特色•明朝中华传统服饰的影响力•中华传统服饰的现代发展与传承九、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源及历史发展•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起与繁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十、文化交融—汉字书法•汉字书法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渊源•明朝汉字书法风格的特点与意义•汉字书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的相关笔记的续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19课-24课知识点归纳
第19课明清经济繁荣与清前期盛世辉煌
一.科技进步与制度变革
1.科技进步:明末《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两部科技著作中涉及约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经济发展
(1)清前期在江南一带大面积推广双季稻
(2)明代引进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植。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制度变革
(1)明清两代对服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
1.原因
(1)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2)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广泛使用,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
(3)明中后期以来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2.表现
(1)民营手工工场扩大了分工协作规模,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乾隆,嘉庆年间,个别行业甚至出现带有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
3.特征:显露出新旧冲突,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取向。
三.康乾盛世
1.出现
(1)15世纪—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从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2.表现
(1)农业:粮食高产,农产品丰富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粮食加工,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行业都超过前代。
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质大量出口。
(3)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4)市镇行省: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
第20课晚明科技成就
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
2.内容:《本草纲目》全书共收集1892种药物,1.1万多则药房,1160幅插图。
3.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二.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1.作者:明末,徐光启
2.农业巨著《农政全书》
3.地位:引进西学第一人,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1.作者: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2.内容:《天工开物》包含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
3.地位: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四.明清科技特点
1.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2.总体来看,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
第21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兴起背景
(1)统治阶级极端腐败,陈腐不化的纲常礼教遭到怀疑批判。
(2)人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西方近代科学的传人。
(3)一些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嫌弃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代表人物: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王夫之:“理在气中”,“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黄宗羲:“皇帝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明清小说
(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
(3)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4)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
4.昆曲和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荣,各种休闲娱乐,服务性行业兴盛,观赏戏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2)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被誉为:“百戏之祖“
(3)京剧:起源于清朝,以徽戏,古代戏曲艺术集大成的代表。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一.君主独裁
1.明朝
(1)大杀功臣:胡蓝之狱
(2)废除宰相制度
(3)设立厂卫机构
(4)沿用元代廷杖制度
2.清朝
(1)雍正时期:军机处
3.评价
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二.八股取士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命题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生不能自由发挥。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
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
三.厉行文字狱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统治者残酷打击违背统治思想和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
3.影响: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关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
(1)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2)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2.概况
(1)时间:1405年-1433年
(2)次数:七次
(3)航线: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3.评价
(1)积极: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消极:目的是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 不计经济效益。
(3)结果: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而遭废止。
二.闭关锁国
1.朝代:清朝
2.含义:并非完全断绝来往,而是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乾隆年间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
3.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清中期的社会矛盾
1.表现
(1)经济方面:人多地少,民生困难,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2)政治方面:政治腐败,朝廷以战争,灾荒为由,公开卖官鬻爵,人民反抗斗争。
2.结果:清中期社会腐败,嘉庆初年贪官和珅被抄家,明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的社会矛盾导致朝廷财政亏空,武备废弛,清王朝迅速由盛转衰。
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1.内部原因: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的政策。
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2.外部原因: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
3.结果:清帝国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