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科普教案
学校
年级
教者
第一课时 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地球结构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观察地球结构示意图,认识地球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地球的结构,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地壳、地幔、地核等名词。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地球仪、地球结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地球有关的资料
阅读课外收集到的地球的资料,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心得。 二、观察地球结构示意图
指导观察地球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观看地球结构示意动画。
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半径厚度约为35千米左右。
三、小结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组成的,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地球表面是怎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球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结构示意图
1、地球表面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组成的;
2、地球板块结构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观察地球板块结构示意图,认识地球的表面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板块结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板块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地球板块的形成。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地球结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地球有关的资料
阅读课外收集到的地球的资料,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心得。
二、观察地球板块示意图
指导观察地球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观看板块演化示意图。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
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六块,它
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
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
撞。
三、小结
地球表面是由六大板块结构组成的。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地球板块结构示意图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地震是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有关地震的影视资料,认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了解自然规律,正确认识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地震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地震有关的资料
阅读课外收集到的地震的资料,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心得。
二、观看地震影视资料
出示搜集到的地震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实际中的地震。
引导学生观看地震影视资料。
了解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
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
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
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三、小结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
现象。
板书设计:
地震:地球内部运动地表震动(自然现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剧烈运动引起的。地震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有关地震的影视资料,体会地震释放能量的剧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震发生的过程,体会自然的力量,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中释放能量的剧烈程度。
【教学难点】
理解地震中释放的能量的剧烈程度决定了地震的震级。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地震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地震有关的资料
阅读课外收集到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的资料,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心得。
二、观看地震影视资料
出示地震资料,让学生感受实际中的地震释放的能量之大。
引导学生观看地震影视资料。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45年投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大约相当于5级地震的能量。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释放的能量,是唐山大地震的三倍,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
三、小结
地震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
板书设计:
地震:地球内部运动地表震动(自然现象)
释放能量(决定震级)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怎样认识地震的强烈程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一般有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大震和
巨大地震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观看有关地震的影视资料,了解地震震级(强烈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震的强烈程度,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地震的震级(强烈程度)。
【教学难点】
理解地震震级的含义。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地震影视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与地震有关的资料
阅读课外收集到的地震的资料,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心得。
二、观看地震影视资料
出示地震资料,让学生感受实际中的不同地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
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
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
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
巨大地震。
三、小结
一般把地震分为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大震和巨大地震
等。
板书设计:
地震:地球内部运动地表震动(自然现象)
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越大)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