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分析与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和创造常常以“自然”为其最高的建造标准和境界。与中国园林相比较,英国园林则有很大不同,直到18 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才冲破传统的束缚,以其高度的革命性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多姿多彩,极具艺术魅力,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1.1 商周时期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始于商周,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1.2 汉时期

汉朝初期时,称“苑” ,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的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1.4 隋唐时期

在隋唐之后,造园家与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

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中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1.5宋、元时期

宋元朝步入造园的一个兴盛时期,特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的创作意境。

1.6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

1.7清末时期

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园林创作由全盛时期转为衰落。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的影响

2.1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1次影响1685年威廉•坦布尔在书

中写道,不规则的园林比规则的园林更美。亚历山大• 蒲柏也推崇未修饰的

自然,他认为古老的中国园林一直发出灿烂的光芒。

他根据新的原则对一座几何式园林进行了改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座园林里建了一个山洞,这在以前的英格兰园林里是非常罕见的。蒲柏认为,所有园林都是风景画。这些都是中国几百年前对园林造型的总结。在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威廉•肯特认为,自然很厌恶直线。这也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点。在他设计的其世威克宫内尽管还保留着巴洛克园林风格的林荫道,但其他都已经非常自然了。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从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受到很多启发。

2.2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学派园林的第2次影响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格兰的第2次影响在18世纪中期。当时有2个人推荐

中国园林,一个是法国人耶稣会牧师王致诚,另一个是英格兰著名建筑师瑟

•威廉•钱伯斯。王致诚牧师作为画师在北京皇宫生活过很长时间。他曾画

过40幅关于圆明园的画,并在一封长信中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描述。这封信

让英格兰人知道,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但不是纯粹的自然。作为一个建筑

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的理解要远高于传教士和商人,他将中国式园林景观

实现在伦敦丘园中。在丘园里,他除了建造了一些中国式房屋外,还模仿

南京瓷塔修建了一个中国式的宝塔。

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

3.1 “庄园园林化”时期18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英国学派的造园艺术

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 风格。它主要具有以下特

点:①因地制宜;②抛弃围墙;③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

3.2 “写意式园林”时期

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

式自然风致园林。它具有以下特点:①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②喜用茅屋、

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③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

3.3 “园艺派”时期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入,从而形成了19世纪的“自然风景园的园艺派”。因为它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所以逐渐成为19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4中国古典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相似特征

4.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

郭吴羽教授曾经提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态度的高度概括。中国的造园艺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中国古代造园家们善于从大自然抽象出本质性的东西,然后用石头、植物、水体等加以表现。

而相对于英国学派的设计,郭吴羽教授也说过,它们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

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

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

颖。这种观念在英国学派的中、晚期的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4.2强调情感的表达

中国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在他们眼里,落

花有意,流水含情,

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观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这种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

于审美客体,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重

要特点。在中国人心目中,不包含情感的风景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

意境的产生要由风景和

情感2个方面共同决定。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谓的意在言外、相由心生。17世纪,康

斯泰勃等浪漫主义绘画大师描述大自然的四季之变、雷电雨雪的雄浑震撼以及不同地域独特

的大自然风光,饱含画家的个人感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如钱伯斯的写意式园林艺术里,中世纪的废墟在园林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愫。可以说,浪漫主义的出现改变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呆板面貌,情感的追求和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