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摩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学基础
第一单元概论
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
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
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
健手段之一。
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现了膏摩,火灸。
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
方法,设立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系,如我国现存
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
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根据应用对象分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根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捏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要点:按摩的作用
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要点解析:
1、调整阴阳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应用时应“损有余,补不足”同时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2、治病求本是辩证诊治中一个根本原则。
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治标病,再治本病,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3、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
补虚泻实是这一治疗原则的若何应用。
补虚泻实是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对象制定的相应的治疗方法。
具体应用时要考虑时间,季节,地理环境,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细目二:按摩的基本治疗方法
要点一:按摩八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
1、温法: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罡寒证。
2、补法:补气血津液之不足,以改善人体虚弱
状态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虚证。
3、通法:祛除病邪壅滞不通和一种治法,适用于一切气血经络壅滞不通之病。
4、泻法: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多用于下焦实证。
5、汗法:疏散外邪、解除表证的一种治法,主要用于外感表证。
6、和法:解除寒热,调整脏腑盛衰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少阳证或月经不调。
7、散法:能使结聚疏通,多用于食积,积聚等证。
8、清法: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一般热性病。
要点二:按摩八法的临床应用:
要点解析
1、温法:以按、摩、揉、擦等手法为主,要求操作时间长,有明显的温热感,有温热祛寒之目的。
2、通法:以推、拿,点等手法为主,要求刚柔兼施,剌激量大,且深达组织,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
3、补法:以滚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为主,
要求手法轻而柔和,不宜过重,应用4、泻法:以摩擦类和点拨法为主,要求剌激量大,频率由慢到快。
5、汗法:多以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为主。
6、和法:以推、摩、搓、揉手法为主,要求手法平稳而柔和,频率销缓。
7、散法:以摆动类和摩擦类手法为主,要求轻快柔和,频率由缓而转快。
8、清法:以摩擦类和挤压类手法为主,要求手法刚中有柔。
细目三:按摩手法的补泻
要点一:手法补泻的概念
手法的补泻是通过医者手法作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以及方向的不同等给机体一寂静的刺激,激发机体整体与局部的调控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要点二:手法补泻的临床应用
1、轻重补泻:轻手法为补,重法为泻。
2、方向补泻,向上推为补,向下推为泻,腹部操作,逆时针麻腹为补,顺时针摩腹为泻,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由外向里推为补,由里向
外推为泻。
面经络社补,逆经络为泻。
3、频率补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脚手法徐缓,频率低,幅度小的操作为补,手法袄快,频率高,幅度大的操作为泻。
4、时间补泻,轻而操作时间长的手支为补,重而操作时间短的手法为泻。
以上几方面因个体差异,病变部位,穴位位置及病情轻重缓急亦影响手法的补泻,需仔细辩证,灵活应用。
第四单元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按摩的适应证
1、骨伤科疾病及软组织损伤方面,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
2、内科疾病,如感冒、头痛、中风后遗症等。
3、儿科疾病,如小儿肌性斜颈、小儿疳积等。
4、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5、五官科疾病,如青少年近视,牙痛等。
细目二:按摩的禁忌证:
要点解析
1、各种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
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3、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
4、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
5、严重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
6、局部皮肤破损或皮肤病。
7、妊娠期妇女腹部、腰部、髋部及藉此敏感穴位。
细目三: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要点解析
1、串者处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情况下不宜产即按摩。
2、操作体们的选择要适当。
3、对体弱串者施术时手法剌激量应循序渐进。
4、损伤运动关节类手法要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和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进行。
5、按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并随时调整手法强度与方法。
6、按摩操作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细目四:按摩介质:
要点一:按摩介质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过程中涂技法在患病部位,以配
合手法治疗,增强疗效的液体状,膏状润滑剂或药物制剂,称为按摩介质。
要点二:按摩常用介质及作用。
要点解析:
1、粉剂:如滑石粉,复季多用,有润滑,敛汗爽肤作用。
2、油剂:如按摩乳,四季可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
3、水剂:如薄荷水,多用于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有清热解表,清利头目之功效。
4、酒类:如酒精,有退热作用;药酒,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之效。
细目五: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要点一:按摩手法的反应
要点解析
手法的良性反应是指在正常手法剌激下,患者出现的某些一过性的不适反应,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甚至是疾病好转的现象。
表现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多在手法治疗1-3次后出现,如疲劳感,嗜睡,饥饿,疼痛暂时加重等。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3天自会消失。
要点二:异常情况的处理。
要点解析
1、晕厥:立即停止按摩,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轻者休息片刻就会好转,重者掐人中,内关,合谷,按揉涌泉,也可配合针刺,口服100-200ml的温糖盐水,或少量吸氧,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
2、破皮:可做一般的外科处理,并保持破损局部的干燥,清洁,无菌,具操作手法,以防感染。
3、出血:应立即停止按摩,并采用凉敷法止血,一般在出血1-2天后牙皮下出血停止后,可在局部行轻柔的按摩,并配合热敷法,促其瘀斑消散吸收。
4、骨折:一旦造成骨折,明确诊断的,需及时进行整复和固定。
第五单元按摩基本手法
细目一:手法概述
要点一:手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在人体体表进行操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方法,因多以手操作,故统称为手法。
要点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要点解析: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是乒法的基本要求。
1、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
2、持久:是指方法操作要按照规定的动作要求,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
3、柔和:是指手法动作要稳、柔,活,作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4、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的幅度,速度和压力必须保持一致,手法要即平稳,又有节奏性。
5、渗透:是指手法作用效果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脏腑。
要点三:手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按手法的动作形态分为:摩擦类、摆动类、挤压类、振动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6大类手法。
2、按手法作用力的方向分为:垂直用力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力类、对抗用力类、复合用力
类。
3、按应用对象分国:小儿按摩手法和成人按摩
手法。
细目二:摩擦类手法
要点一:推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推法:用指或掌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做
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又称平推法。
2、分类:拇指推法,多掼推法,掌推法。
3、操作方法
1)拇指推法: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沿
经络巡行路线或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多用于头面,手足及关节周围等。
2)多指推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的指面着力进行推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头部,有“梳推法”之称。
3、掌推法:是有手掌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可
根据治疗部位与受力大小的不同,改为掌根推或鱼际推。
主要用于胸腹、四肢以及背部等。
要点二:擦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擦汉:用指或掌紧贴体表,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
2、分类: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
3、操作方法:
1)掌擦法:用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
2)大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治疗部队产,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
3)小鱼际擦法:用手掌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又称侧擦法。
要点三:搓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
2、操作方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并上下往返移动,搓动快,移动慢。
主要用于四肢与胁肋部。
要点四: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
2、操作方法
(1)指摩法: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部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位,随同腕关节做环旋移动。
多用于颜面部。
(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将手掌平置于治疗部位,以掌心、掌根部着力,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移动。
多用于胸腹部。
细目三:摆动类手法
要点一:一指禅推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2、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锋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们上,沉肩,垂肘,悬腕,运用腕关凶的入返摆,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适用于全身各部经络穴位。
要点二:揉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揉法:用指、掌或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做
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称为揉法。
2、分类:指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
3、操作方法:
(1)指揉法:用拇指,中指指腹或多指着力体
表一定部位,进行回旋揉动。
应用较文。
(2)掌揉法:用全掌或掌根着力,吸附于体表
做大面积的回旋揉动,多用于胸腹部,腰背部等。
(3)前臂揉法:肘关节屈曲,用前臂背面尺侧
近肘部力进行揉动。
主要用于腰臀及大腿后侧。
要点三:滚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滚法:用小鱼际侧部或掌指关节部附着于一
寂静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回旋连续运动,时行持续碾动,称为滚法。
2、操作方法:
(1)侧掌滚法:用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附着
于一定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通过前臂的外旋的内旋,带动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掌背部在体表一定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的屈伸
运动,使掌背部在体表一定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适用于全身各部肌丰厚的部位。
(2)握拳滚法:手握空拳,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音关节穿越部分着力,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腕部放松,通过腕关节做均匀的前后往返摆动,使拳做小幅度的来回滚动(滚动同谋应控制在60度左右)。
主要用于腰骶及背部等。
细目四:挤压类手法
要点一:按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按法:用指、掌或肘按压手体表一定部位及穴称为按法。
2、分类: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
3、操作方法
(1)指按法: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经络穴位上,垂直向下按压,其余四指张开起支持作用。
主要用于颈肩部。
(2)掌按法:用掌面或掌根着力向下按压,单掌或双掌交驻重叠按压均可。
主要用于腹部,腰背部及下肢部。
(3)肘按法:肘关节屈曲,用肘尖(即尺骨鹰
嘴突起部)着力进行按压。
主要用手肌肉发达的腰臀部及大腿后侧。
要点二:拿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指腹相对用力,提捏一定部位,称为拿法。
2、操作方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肌肤,逐渐用力内收,并将肌肤捏而提起,并做轻重交替连续的提捏动作。
主要用于腰背部、腹部及四肢部等。
要点三:拨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要点解析:
1、拨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在一定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多用于头部、颈部、背部和四肢。
2、操作方法: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们,适当用力下压,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纤维或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弹拨。
要点四:捏法、捻法、踩跷法的概念:
1、捏法、: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将皮
肤及少量皮下组织捏起,随即放松,称为捏法。
2、捻法:用拇指、食指捏住一定部位做快速的搓揉,如捻线状,多用于手部按摩。
3、踩跷法:用单足或双足踩踏一定的部位,多用于腰背部。
细目五:振动类手法
要点一:
1、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持肢体远端,做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
2、操作方法:
(1)上肢抖法:医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慢慢将上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到60度左右,然后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抖动的振动似波浪般地传递到望月部。
(2)下肢抖法:患者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站其足端,用双手握住患者足踝部,将其抬离订面约30cm左右,然后做边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使大腿和髋部有疏松感。
要点二:振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振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做静止性的用力,产生振颤现象,称之为振法。
2、操作方法:掌振法,是用掌面差力于一定部位做振颤动作。
本法多用于腹部、背部及腰骶部。
细目六:叩击类手法
要点一:拍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用虚掌拍打体表,称为拍法。
2、操作方法: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
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均可。
要点二:击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
1、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击法和打法。
2、分类: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棒击法。
3、操作方法
(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用拳背或拳心周围平击操作部位。
(2)掌击法:手指伸直或自然微曲,腕关节背伸,以掌根着力击打。
(3)侧击法:掌指关节伸直,腕关节略背伸,用小鱼际尺侧着力进行击打。
多用双手交替
式棒击法。
(4)棒击法:用桑枝棒或其他器械击打体表的一种方法。
要点三: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叩法:用小指侧及掌侧连续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叩法。
较击法轻,有:轻击为叩“之说。
2、操作方法:手指自然微屈分开,用双手小指侧及手掌侧轻轻地交替叩击施术部位。
要点四:啄法、弹法的概念
1、啄法:用五指端轻快而有节奏的叩击体表施术部位,称为啄法。
多用于头面和背部。
2、弹法:用手指指甲部弹击体表的方法,称为弹法。
多用于头面、四肢端。
细目七:运动关节类手法
要点一:
1、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为摇法。
2、分类:颈项部摇法、腰部摇法、四肢关节摇法。
3、操作方法:
(1)颈项部摇法:患者坐位,术者立其身后或侧后方。
用一手扶住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
下颌,双手协同做相反方向的左右环转摇动。
(2)肩关节摇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侧。
用一手扶住望月部,另一乒握住或托住肘部,做环转摇动。
(3)俯卧位摇腰法:患都俯卧位,两下肢伸直。
医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两下肢膝关节舟上方,将下肢抬起,然后做腰部环形旋转。
(4)膝关节摇法:患者俯卧,一侧下肢屈曲。
医者一后按于腘窝上部,另一手握其踝部,使屈曲的膝关节做环转摇动。
(5)踝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
医者一手托其足跟,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做踝关节环转摇动。
要点二:扳法的概念、分类和操作方法
1、扳法:用双手向相反方向或一方向用力,使关节屈伸或旋转,称为扳法。
2、分类:颈项部扳法、胸背部扳法、望月关节扳法、腰部扳法。
3、操作方法
(1)颈部斜扳法:患者坐位,术者立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顶部,另一手托住下颌部,
使患者头部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扳动,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2)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两手十指
交叉扣抱于项部。
医者站其后方,两手分别扶握住两肘部,用一侧膝部顶住其背部,嘱其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做膝顶手样扩胸式牵引扳动。
(3)肩关节外展扳法:患者坐们,医者半
蹲于其侧。
患者手臂外展45度左右将肘关节稍
上方置于医者一侧肩上,医者两手从前后方将其肩部扣住锁紧,然后缓缓立起,使其肩关节外展,至有阻力时再增大幅度快速抬扳。
(4)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医者用一手或肘
抵们其肩前部,另一手或肘抵于骶臀部,两手或两肘协调用力,先做数次小幅度的腰部扭转活动,再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突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要点三:拔伸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拔伸法:应用对抗力量对关节呀肢体进行牵拉,使关节伸展,称拔伸法或牵引法。
2、操作方法
(1)颈椎拔掉法:患者坐位,术者立其身后,用双手拇指顶按枕骨下方或两侧的风池穴,
掌根分别入网住下颌部助力,然后两手同时用力向上拔伸。
(2)肩关节对抗拨伸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上肢放松,医者站于其后外侧,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或肘部,逐渐用力向上拔伸,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由一助手协助固定其身体,与牵拉之力相对抗。
(3)腰部拔伸法:患者俯卧,双手用力抓住床头。
医者立于其足端方,两手分别握住其两踝部,然后逐渐用力做腰部拔伸牵拉活动。
要点四:屈伸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屈伸法:使关节做被动屈、伸活动,称为屈伸法。
2、操作方法
1)膝关节屈伸法:患者俯卧,医者站于一侧。
一手扶其腘窝上部,别一手握其踝部,做膝关节屈伸活动。
2)踝关节屈伸法:医者一手托患者踝部,另一手握其足跖部,做踝关节屈伸活动。
细目八:常用复合手法
要点一:拿揉法的操作方法
在拿法的基础上,拇指与其余手掼排版捏提,同时增加适度的旋转揉动,使所产生的拿揉之力连绵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上。
此法主要用于颈项及四肢部。
要点二:拨揉法的操作方法
拇指拔揉法:用单拇指或双拇指在肌肉、肌腱处横向来回拔动的同时做小幅度的旋转揉动,此法多用于颈项、脊柱两侧及四肢部。
要点三:牵抖法的操作方法
上肢部牵抖法:患者坐位,身体向对侧倾斜,或手拉住床沿等处。
医者双手握住其手或腕部,缓慢牵引,再做快速小幅度的波浪状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