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修改)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学大纲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课程编码:21A42011 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 40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推荐教材:陈南祥,《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张忠学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
邓学成,孙万和,权宝增。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2年。
左建,温庆博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张人权等,《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地质出版社,2014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与大、中型水工建筑有关的、必要的工程地质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专业课及从事实际工作、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流的地质作用、库、坝区渗漏的地质分析、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岩质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洞室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分析及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了解有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地质学基础知识: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不同成因岩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断裂构造的基本类型、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意义。
2、掌握地下水的类型、性质及地下水运动特征的基本理论。
了解不同含水介质中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3、掌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方法。
正确理解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掌握边坡、洞室、渠道等的工程地质研究内容和评价方法。
了解有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环境地质问题及评价机制。
4、能独立阅读分析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并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
高职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研究
高职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摘要:本文是高职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成果的总结。
通过对水文地质相关行业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其人才需求现状,找出当前高职教育对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总结,并制定教学基本要求。
能够对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教学起到基本指导作用,并为以后有关院校新增本专业建立一套基本的准入标准。
关键词:水文地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基本要求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职业领域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环境、建筑、矿山、水利水电等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部门。
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别的存在,使得对于该专业的建设仍缺乏统一性,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要求。
建立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已迫在眉睫。
专业基本要求研究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文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实践基地建设等。
1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1.1专业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职业技能,能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环境工程与地质环境、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交通、建筑以及各种基础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生产一线基础水文地质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2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所谓人才培养规格是指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应根据本专业初始工作岗位、目标工作岗位以及相近的职业岗位及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课程编码:080820154总学时:24 实验学时:0 学分:1.5适用对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测量》、《大学化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不同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 了解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1-2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重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难点: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念第2章:岩石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了解地球的一般特征、内部构造及地质作用,掌握地质时代的概念及地质年代表。
2-2 了解造岩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常见矿物鉴定。
2-3 了解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及产状、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分类及简易鉴定,主要岩浆岩特征。
2-4 了解沉积岩的形成及组成成分、结构和构造、分类及简易鉴定方法,主要沉积岩特征。
2-5 了解变质作用的因素及类型,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分类及简易鉴定方法,主要变质岩特征。
2-6 掌握岩石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性质及其工程意义。
重点:矿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其与岩石的工程性质的关系;几种地层接触关系。
难点:几种地层接触关系的区别及其工程意义。
第3章:地质构造授课学时:6基本要求:3-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
3-2 掌握水平构造、褶皱构造,包括岩层产状,褶曲类型,褶曲构造野外识别及其工程意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教改方案与教学计划改
附件1: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教学计划(三年制普通中专,“2+1”教学模式教学计划,2009年9月开始实施)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全日制,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及较强实践技能,具有综合素质和较好职业能力,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一线人员。
三、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业务范围较广,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质、水利、城建、冶金、石油、铁路、交通等部门生产一线工作,主要从事的业务工作为:1.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2.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矿床水文地质调查、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地热水文地质勘查。
3.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工作。
4.区域工程地质勘察。
5.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
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和路桥工程地质勘察。
7.岩土工程。
8.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9.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10.其他业务工作。
四、职业岗位要求(一)专业能力要求1、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2、具有本专业基本的专业知识;3、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4、掌握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
5、掌握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察、供水水文地质、矿床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等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原理和技能,具有从事以上工作的能力;6、具有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7、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工艺;8、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说普通话;9、具有初步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10、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承担野外地质工作。
(二)职业道德要求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3、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4、积极向上、吃苦耐劳;5、乐于奉献,不计名利。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第一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水工环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各项目开工前或调绘范围变动过大时必须进行“GPS”坐标校正,野外调绘过程中宜采用手持“GPS”与现场地形地貌相结合定点,力求坐标“误差”最小化;2、调绘记录文字应与剖面示意图、地质照片相结合,记录资料应准确可靠、条理清晰、文图相符,观测点要素(编号、位置、方位、标高或相对高差等)不能遗漏,对地形地貌等共性记录可适当简化;重要的地质观察点需(地层分界、断层、褶皱、矿井、滑坡、岩溶漏斗、地下河进出口等)附地质照片,照片文件名称与地质点名称一致,当同一地质点有多张照片时,建立文件夹,具体文件用加上-1、-2等标明(地层分界、构造、滑坡、地下河、溶洞及工点地段必须有照片);3、在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对重要地质点,应绘制剖面图示意图;当小范围内地质构造较为强烈或存在地下河、连通溶洞时,应绘制多点剖面示意图;4、野外地质调绘过程中各工作小组须现场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分界标绘于野外用图上,并且连线;地层分界、断层、向斜、背斜、地下河等应追索;5、在地质点记录过程中,须注意沿途地质现象、并适当描述记录;6、对断层描述要详细,应描述其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7、沟谷深切、地形聚变、岩溶漏斗及落水洞串珠发育、井泉带状发育等地段应引起重视,这一般是强构造发育地段(多为断裂、褶皱所致);8、各工点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地质观测点,并且详细记录观测点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层、节理产状、地质构造、表层土类别、厚度、观测点附近植被、水文地质情况等,隧道进出口及各类桥地段适当描述人文、交通等概况)9、当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须当天对野外观测点的坐标、照片、井泉流量等电子文档化;10、本细则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办理。
起草人:湖南地勘局416地质队刘声凯水工环地质野外调查基本格式1、地形地貌:以区域地貌与微地貌相结合,描述自然坡度、植被发育情况等,适当描述边坡稳定情况;2、地层岩性:地层的时代、岩石性质要详细(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厚度)、坚硬程度、产状等)及第四系物质;3、地质构造:断裂(性质、产状、胶结性、破碎程度、影响宽度、富水性等,当断层性质不明时,可适当简化);岩层节理:编号、性质、发育程度(即密度,以便节理统计,做节理玫瑰花图――应力分析)等;4、水文地质情况;井泉、水库(山塘)、地表水、地下水发育情况,并测流(深)(地表水测流仅对沟谷、小溪而言,大江大河无法测流),测流要实测,杜绝目估;5、灾害地质:描记录述滑坡、危岩、落石、崩塌、塌陷等,若无时可不记录;6、各小组可根据实地情况适当增减记录内容;7、本格式未尽事宜参考“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要求”及有关规定办理。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修改)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修改)高等职业教育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代码54020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含成人专科)就业面向(一)主要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地矿、冶金、交通、矿山、水利水电、建筑、能源等行业,从事岩土测试、工程地质勘察、供水工程、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矿床水文地质勘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等工作。
(二)初始岗位岩土测试岗、勘探编录岗、制图岗、水文地质调查岗、环境地质调查等。
(三)目标岗位技术负责岗、项目管理岗等。
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地矿、冶金、交通、矿山、水利水电、建筑、能源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职业技能,能从事地下水勘察、开发利用和保护,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评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等生产一线岗位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根据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群的定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如下:1.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掌握地质基础、力学基础、测量基础、水文与工程地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地下水勘察、评价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规范;(3)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勘察规范;(4)掌握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的基本知识;(5)了解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6)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
2.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2)具有鉴别岩石、矿物的能力,能进行地质观测点的定点、观察和描述;(3)具有识别岩土的能力,能进行岩土野外定名、判别工程地质性质和进行岩土测试;(4)具有识读、绘制各种地形、地质图、水文及工程地质图的能力;(5)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能力,能初步综合分析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地下水资源做出定性、定量评价;(6)具有工程地质勘察能力,能初步进行现场钻孔编录、现场测试、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和编写勘察报告;(7)具有环境地质调查和初步评价能力,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和评价;(8)具有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9)具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Hydrogeology【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2【实践学数】:0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
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1032060适用专业:五年制市政工程技术专业(540601)课程类别:E1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时数:68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工程地质与水文》是高职高专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公路监理专业的拓展职业方向限选课程,本学习领域为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工程地岐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工程地质勘察知识,同时研究水体平衡、水流运动和水文现象及根据公路桥涵的总体设计,进行水力水文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路桥工程中能从技术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有关工程地质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和实习、能得到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搜集、分析和运用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图件,并结合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同时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分析常见水流现象,掌握桥涵工程中一般水力学问题的计算及确定桥梁孔径及桥面标高的方法。
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十、 教学时间安排
(一) 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含复习考试) ,累计假期 12 周,周 学时一般为 28 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 30 小时(1 小时折合 1 学时)安排,3 年 总学时为 3 000~3 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 16~18 学时为 1 学分,3 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 170
(一) 职业素养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 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 传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 3. 具有团队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 4. 遵守法律法规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标准,具有节能环保意识。
(一) 公共基础课
课程名称 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参考学时 32
地质学基础 职业 道德与 法律 职业 生涯规划
测量学基础
经济政治与 社会
计算机应用基础
公共选修课 公共艺术 1. 物理 2. 化学 历史
哲学与人生
体育与 健康
语文
数学
英语
29
续表 序号 2 课程名称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 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 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 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 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 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 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根据地方区域发展状况和学校自身情况,自定公共 12 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如物理、化学、心理健康、普通话、专业英语、 职业健康与安全、现代科学技术及各类专题讲座(活 动)等 参考学时 32
西北农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的简介、教学目标、总体要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13.1-2006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3课程简介3.1 中文简介本课程是本科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地壳矿物岩石构成及地质构造、自然地质作用、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物理地质现象及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勘察知识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处理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地质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协助进行工程地质和地下水勘察等专业问题处理的能力。
3.2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n undergraduate elective course,required by major of the agriculture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th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hydro-electricity engineering.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mineral& rock constitution of earth crust ,geologic structure, natural geological function, rock’s engineering geologic nature, physical geology phenomenon and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 problems, knowledge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nd so on. By studing this curriculum, enable college student to have the ability of treating geological problems shown in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e hydraulic project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hydro-electricity project; And has initially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ground water reconnaissance. 4教学目标(说明:由课程组或教研室研究提出,并参考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
2024版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contents •专业概述与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与特色发展目录01专业概述与目标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简介该专业涉及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水资源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计划02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掌握地球的物质组成,包括岩石、矿物、水、大气等,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以及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如褶皱、断层等。
地球历史与古生物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包括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时期的地球环境变迁,以及古生物的基本知识和化石的识别。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01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整编02水文分析与计算03工程地质勘察技能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试验与测试工程地质评价与报告编制03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实验技能训练推动实验教学改革1 2 3建设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开展野外地质实习推动产学研合作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及利用企业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推动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04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科研方法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学术交流与合作跨学科综合素质拓展跨学科课程选修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如环境科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拓宽知识面。
综合素质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非专业素质。
009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标准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二、专业对课程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水利工程岗位的重要支持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地质现象对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后运营的影响与危害性,并且能够正确分析与有效处理这些不良地质现象;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及方式等,能够了解正确布置察勘任务、顺利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有关图表),并且能够了解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资料进行工程设计与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三、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地质现象对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后运营的影响与危害性,并且能够正确分析与有效处理这些不良地质现象;能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工程设计与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要求及方式等,能够了解正确布置察勘任务、顺利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有关图表),并且能够了解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资料进行工程设计与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2、知识目标(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学科分支。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研究进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岩石和地质构造(地质学基础)。
(3)岩体力学基本知识.(4)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
(5)地下水.(6)特殊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7)工程地质勘察.(8)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9)环境地质问题。
3、能力目标(1)了解岩石和地质构造,会识读地质图;(2)了解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工程地质原位测试,并且会实际操作;4、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四、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首先建立课程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名称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代码54020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含成人专科)就业面向(一)主要就业面向主要面向地矿、冶金、交通、矿山、水利水电、建筑、能源等行业,从事岩土测试、工程地质勘察、供水工程、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矿床水文地质勘察、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等工作。
(二)初始岗位岩土测试岗、勘探编录岗、制图岗、水文地质调查岗、环境地质调查等。
(三)目标岗位技术负责岗、项目管理岗等。
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地矿、冶金、交通、矿山、水利水电、建筑、能源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职业技能,能从事地下水勘察、开发利用和保护,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评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等生产一线岗位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根据行业特点和职业岗位群的定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如下:1.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掌握地质基础、力学基础、测量基础、水文与工程地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地下水勘察、评价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规范;(3)掌握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勘察规范;(4)掌握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的基本知识;(5)了解地基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6)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
2.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2)具有鉴别岩石、矿物的能力,能进行地质观测点的定点、观察和描述;(3)具有识别岩土的能力,能进行岩土野外定名、判别工程地质性质和进行岩土测试;(4)具有识读、绘制各种地形、地质图、水文及工程地质图的能力;(5)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能力,能初步综合分析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对地下水资源做出定性、定量评价;(6)具有工程地质勘察能力,能初步进行现场钻孔编录、现场测试、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和编写勘察报告;(7)具有环境地质调查和初步评价能力,能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和评价;(8)具有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9)具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3.职业岗位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2)具有求真务实、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精神;(3)具有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4)具有良好的质量服务意识,市场意识较强;(5)能严格遵守各种行业规范,保证工程质量,法制观念强。
职业资格证书1.基本等级证书(1)英语应用能力A(或B)证书;(2)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证书。
2.岗位职业证书(1)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土工试验工或水文地质工或岩土工程地质工或测量工或CAD制图员);(2)其它岗位职业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一)理论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课程总体框架见附1。
(二)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特点与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可从事的工程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主要包括综合素质结构和职业技能结构两方面。
1.综合素质结构(1)基本素质:包括政治、人文、身心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2)职业素质:包括法律、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2.职业技能结构(1)职业基本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能力、专业基础能力。
(2)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现场调查、勘探、原位测试,岩土与水文参数测试、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报告编写、现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职业拓展能力教育:包括地基处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根据高职高专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按照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构建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1)职业素质能力知识包括:①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文本、数据的基本处理,辅助设计。
②本专业常用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如调查、调研及工作的计划、总结等。
③一般英语的基本知识:英语读、写、听、说知识。
④数学知识:微分与积分、概率与概率分布、数理统计原理。
⑤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语言、形象、待人接物等社交礼仪知识。
⑥常见心理、卫生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知识。
⑦基本体育、运动知识:常见体育运动知识、健身保健知识。
(2)职业基本能力知识包括:①地质基础知识:常见地质现象、动力地质作用;常见矿物的基本形态、结晶规律、组合关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常见岩石的分类、命名原则(野外大致定名和室内岩矿鉴定定名)。
大地构造的划分,区域地质构造的划分,背斜与向斜,断裂构造与断裂带;元素的地球化学分类;地质图的识读和制作要领。
②测量基础知识: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与相对高差,标准地图分区原则,平差原理,测网的布置原则等;常见测量仪器的使用。
③力学基础知识:掌握静力学、材料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包括掌握空间、平面力系的平衡、材料受压、拉、剪切、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变形特征、强度和破坏理论等基本知识。
④水文地质基础知识: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运动与分布规律,地下水的分类,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等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⑤工程地质基础知识:掌握地形地貌分类及特征;土的工程地质分类、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岩土物理、水理和力学指标的测试方法。
(3)职业核心能力知识包括:①地下水定性定量评价知识:主要掌握渗透基本理论,了解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理论,掌握各种计算方法的使用条件及具体应用。
②水文地质勘察知识:掌握水文地质各种勘察方法,地下水资源(水质、水量)的评价方法和原理,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理等知识。
③工程地质原理知识:掌握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理及其发展演化规律,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方法和防治措施。
④岩土工程勘察知识: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测试与试验、现场监测与现场检验、资料整理与报告书的编写。
⑤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掌握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地基土的应力分布、变形、固结等理论,承载力、边坡稳定、土压力等的计算,掌握各类建设工程的基础型式,地基的选择和处理方法和方案。
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知识:掌握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方法、评价方法以及调查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求等。
⑦工程管理知识:掌握一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
2.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本专业主要包括岩土测试技术、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基处理技术等5门核心课程,简述如下:3.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综合能力高的特点,为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本专业实践教学可分为:课程实验和课间实训、课程设计实训、集中教学实训、顶岗(生产)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及答辩等环节。
(1)课程实验和课间实训。
课程实验和课间实习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通过课程实验和课间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勇于创新、提高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如:矿物岩石实验、岩土测试实验、水文实验等,在很多课程中课间的感性认识、现场教学等。
(2)课程设计实训。
除与课程相结合的基本实验外,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应按照课程性质设置一些提高学生交流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技能的综合性课程设计及大型作业。
如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水文地质勘察课程设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课程设计等。
(3)集中教学实训。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应开设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专项集中教学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如地质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填图实习,工程地质勘察实习、水文地质测绘实习、工程地质测绘实习等。
(4)生产顶岗实训。
在完成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把学生安排到生产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实战训练。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可以巩固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及答辩。
这是高职高专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于检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育教学的综合效果,同时综合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1)计算机应用实训(1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WORD、EXCEL等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
(2)地质认识实训(1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能力。
从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入手,初步掌握实习区各大岩类的不同特征、主要的构造类型和所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形态,为后续地质课程的学习获得感性认识。
(3)工程测量实训(2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判读和使用地形图及草测地形图的能力。
(4)地质填图实训(4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习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有关的地质作用,对主要岩石类型进行肉眼鉴定和描述,掌握实习区的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掌握各种构造类型的判断依据和描述方法、绘制地质构造示意图的方法、实测地质剖面和绘制地质图的工作方法。
(5)岩土测试综合实训(1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岩土测试操作实训。
熟练掌握岩土测试方法、资料整理和成果表的汇总。
(6)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实训(1周)。
根据已给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掌握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的方法、资料整理、绘制图件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报告。
(7)工程地质勘察实训(2周)。
通过现场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熟练掌握工程地质钻探的野外编录方法和测试技术。
掌握野外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及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水文地质测绘实训(4周)。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及编制水文地质图件,通过抽水、压水试验,使学生掌握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9)工程地质测绘实训(4周)。
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及搜集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图件的编制和报告书的编写方法。
(10)绘图软件应用实训(2周)。
掌握AutoCAD、MapGis绘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绘制工程图件。
(11)工程地质勘察软件实训(1周)。
掌握应用工程地质勘察软件绘制工程地质勘察的有关图件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2)基础工程实习(2周)。
通过模拟基础设计与实地参观基础施工现场的施工过程,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施工的基本技能。
(1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课程设计(1周)。
通过地质灾害调查及收集相关的资料,熟悉和掌握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方法、评价方法以及调查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求等。
(14)生产顶岗实训与毕业设计(19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