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检测)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定点突破 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合集下载

2018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1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1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根据论述类文本专业性强、难读懂等特点,结合考生在做题时耗时长、正答率低的情况,本部分准备从以下方面突破:首先,明确高考怎么考;其次,再了解选项“6大命题手段、8大设题陷阱”情况,把握高考方向与命题规律;然后,根据高考命制选项特点,运用“微课堂”来教会考生运用“三步法”读文本,特别是第二步“微观勾画”法,“勾画”出高考命题点,节省做题时间;最后,掌握“三比”解题法,又快又准地选出答案。

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前两步属于高考命题解读过程,是后两步的基础;后两步属于高考题的解答过程。

(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2018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训练(精选10篇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训练(精选10篇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论述文阅读训练(精选10篇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域文化散文地域文化散文是指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创作的散文。

一个散文作家生活在特定地域,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所受的特定地域文化的熏染、体验、感受和领悟潜存心中,当他创作散文时,他的主体意识就自然落脚于特定地域文化的根基上,把特定地域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贯注其中并恰切地展示出来。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

鲁迅先生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注意。

散文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或地域文化风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描写对象;一是来自作家。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

从描写对象来说,包括特殊地域的环境、人物、风格、方言、行为、文化传统等。

比如环境,在美学家丹纳看来它与种族、时代并列为文学三要素之一。

他认为自然的地域环境是通过对人的影响而影响文学艺术的。

他在《艺术哲学》中明确提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而这正好直接关乎创作主体文化心理的形成。

地域文化因素作为人物活动的外部环境进入散文作品,大体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

在散文中,它们主要展示为一种独特的、气韵生动的人物画面与场景画面,给人以直观之感,或勾画出一种情调,一种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逼真的审美效应。

当然,体现于散文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环境,还是人物以及其他因素,都是经过作家体验、选择、加工、提炼的结果。

地域风情永远与人的生命存在着交织现象。

因此,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地域文化知识积累以及他对不同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的敏锐感受力、理解力等就成为最关键的了。

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首先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长地,来自他的故乡、故园。

那里的自然风物、乡俗民情、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给他以熏陶、感染,遂形成他最基本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2021学年)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2021学年)

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习题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练高考·明考向(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2018年全国卷论述类阅读应对策略

2018年全国卷论述类阅读应对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读一、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⑴体裁:高考论述类文本四大类——学术论文、时评、书评、政论文。

2017年前选的多为学术研究论文;2017年两篇时政文,一篇学术研究论文。

体现了对时评、政论文考查的重视。

⑵题材:五年十二篇文章,其中历史研究发现有6篇,文学艺术有3篇,美学1篇,时事2篇。

内容体现出对现实民生的关注。

⑶题型:注重原文内容的理解,2017年新加对论证的分析一题;选项设计由以前的三题全选错误的一项,改为一题选正确的一项与两题选错误的一项,体现了选择难度的增加。

⑷备考方向:①文本选择上:在四大类文本都要涉猎的基础上,要突出时评、书评的阅读,特别是一些涉及民生、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本。

②重视“论证分析”新题型:在关注对观点、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据等的常规分析上,要特别关注两个新名词“立论前提”与“论证立场”。

(全国Ⅲ)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思路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角度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观点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全国Ⅰ)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全国Ⅱ)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_论述类文本阅读(有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_论述类文本阅读(有答案)

根据论述类文本专业性强、难读懂等特点,结合考生在做题时耗时长、正答率低的情况,本部分准备从以下方面突破:首先,明确高考怎么考;其次,再了解选项“6大命题手段、8大设题陷阱”情况,把握高考方向与命题规律;然后,根据高考命制选项特点,运用“微课堂”来教会考生运用“三步法”读文本,特别是第二步“微观勾画”法,“勾画”出高考命题点,节省做题时间;最后,掌握“三比”解题法,又快又准地选出答案。

之所以这样设想,是因为前两步属于高考命题解读过程,是后两步的基础;后两步属于高考题的解答过程。

(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

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近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集训(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集训(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集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集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集训的全部内容。

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集训(时间:20分钟分数:18分),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熏燃蒿草和动物脂肪,使气味上达于天,祖先神灵于是安而飨之。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香事不过是融入本土固有的习俗,而非创立新制。

到两宋,香事兴盛发达。

元代出现线香,香事里便有了“快餐文化”,不过追求古法和古意到一脉,却始终不曾断绝,直到明清。

中土香事发展演变,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香料的变化,二是香具的变化。

影响香具变化的因素也大致有两项:其一与香料相关,其一与用途相关。

后者便是因供养器具与日常生活用器之别而有了香炉的样式和风格之别,或者说俗与雅之别.设于寺院为公众所用者,自然不以雅为标准;设于桌案为士人所用者,自求古朴典雅。

两宋,香炉传统式样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样范。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大约自唐代始,宋人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

宋代人士之分享,追求的不是豪奢,亦非点缀风雅,更没有仪式化的成分,而是本来保持着的一种生活情趣.宋代士人视焚香为日常,从水沉香的使用可知当时用香的大概情况。

【精选】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精心总结

【精选】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精心总结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题汇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年全国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

(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

(完整版)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及详细解析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54分)1.(2018·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2018届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2018届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为世界各国文化源流所仅见,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

以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中国书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

与中国画相比,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其思想性、抽象性都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直接的关系。

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认为,实际上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要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书法正起了桥梁的作用。

书法家沈鹏则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它在文化中无法担当核心的重负。

书法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

历史地看.书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

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

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

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

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艺术形式。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考题精练含解析

考题精练用好比对法,选准选择题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

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成立。

2.原文: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不成立。

“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并非“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的原因,而是结果.3。

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定点突破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尺度具有相对性。

②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

③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地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

④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

⑤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本段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提出了什么观点?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案:本段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①/②③④/⑤。

第①句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尺度具有相对性”;第②~④句讲道理、摆事实论证观点;第⑤句得出结论:尺度不同,造成了隔膜、误解甚至对抗,阻碍人们的交流。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近年来,由于文学面临产量繁多而质量平庸的困境,常见报刊上有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缺什么”的议论。

②鉴往察今,不妨说:当今的文学,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剧本、评论,等等,比较普遍欠缺的,还是内在的含金量。

③有些作品写人性,偏执于对恶与丑的淋漓展示,而疏离于对善与美的深入发掘,实际是对人性本质的误读和扭曲。

④写帝王,孜孜于表现皇恩浩荡,帝制威武,歌颂有余而批判乏力,实际是张扬
皇权崇拜,传播封建意识。

⑤有些作品大搞所谓“欲望化写作”。

⑥写人叙事,言情状物,多见低俗、庸俗、恶俗之腐气,少有崇高、圣洁、纯真之芳香。

⑦一些“都市文学”,沉溺于追逐风月,揣摩利害,仿佛城市生活就是花天酒地,声色犬马。

⑧有些作品文辞欠推敲,遣词结句、表意行文多铺陈而少凝练,喜稀释而畏浓缩。

⑨烦词冗语过多,一句之内,徒增数倍之字,何来厚重、美感、含金量?⑩还有些作品,如当今的一些新诗,只管分行排列,不顾配调安腔,读不爽口,听不悦耳,完全缺少铿锵的音韵,故不易流传。

我国的经典小说名著,既长文采,亦重音韵,情节紧要处,起承转合时,常证以诗词,佐以曲赋,为的是壮声色,增情趣,广韵味。

这一特点,在当今的小说中已很鲜见。

(节选自《作品“含金量”随想》) 上面这段文字有十二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解析:B 第①②句引出话题,提出观点:“当今的文学,普遍欠缺的,还是内在的含金量。

”接着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上述观点:第③④句为一层,围绕作品的主题表现阐述;第⑤⑥⑦句为一层,围绕作品的内容表现阐释;第⑧⑨⑩为一层,围绕作品的文辞音韵感阐述。

这三层为并列关系。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

②主要表现为:现今学校体系,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制度,还不如说是一种以考试为
基础的选拔制度更为确切,以就业生存为基本诉求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角逐。

③高等教育现在是大众化了,但是大众化后好像竞争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愈演愈烈。

④这种教育体系所带来的升学压力、就学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都非常大。

⑤过于功利化、工具化之后,教育必然要丢失掉很多东西,教育质量水平日渐严峻。

⑥比如,教育与教养脱节,“有教育没教养”;知识与素质脱节,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本来是教育的基本诉求,但在激烈的竞争下,原本属于素质范畴的东西也都外化为竞争的条件,如各类艺术考级等;学历与学问脱节,目前,高学历特别是博士学历需求旺盛,动力主要在于如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等成功人士,原因不言自明。

(节选自《教育不能太“功利”》) 这段文字围绕第①句展开了哪几个方面的论述?试进行分析
归纳。

答案:这段文字先提出“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给教育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一观点。

然后,依次阐述了三个弊端:一是升学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压力日益沉重,三是教育质量水平日渐严峻。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

这不是自高自大,而
是心灵的悠游回环。

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

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

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

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

(节选自2014·江苏卷《乾坤草亭》) 请简要分析上面文段的论述层次。

答案: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

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

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

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

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

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
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

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

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请简要分析上面文段的论述层次。

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本质差异。

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

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和史书。

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为“愿自由之风永远吹拂”,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

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为“上帝乃知识之神”,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

上面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举例论证(中西方大学的举例)和对比论证(中西方大学之间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